本文目录一览: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者,自清朝以来就一直是一个谜题。在这方面,雍正一直百口莫辩、受尽了臣民质疑。然而在1929年,故宫档案馆发现了一封特殊的生辰八字。而这张生辰八字也成为了解开雍正继位之谜的金钥匙。
一、三帝齐聚1929年,故宫博物院曾经公布了一批内阁大库的档案,其中有一些珍贵的、隐秘的原始文件。其中一张,竟是乾隆的八字,上面还附有康熙六十一年的批语。乾隆的八字的内容如下:
“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批语:此命贵富天然,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年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别的不用问。”
也就是说,乾隆八字,用术语叫做火炼秋金,是天赋极厚的强势命运。有这种八字的人,极其聪明,极其仁孝,文武双全,将来妻子也非常销毁,命中注定会有很多子嗣。小的时候会有点浮灾,但并不碍事。十六岁之后,就一切顺利。将来健康长寿,贵不可言。可以说,这是绝对的、王者的命运。
那么在故宫档案馆中,为何会留下这样一张生辰八字呢?而这,就要从康熙立储说起了。
清朝时期,科技并不昌明,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走卒贩夫,都十分迷信命运。而康熙,自然也不例外。那么康熙为何要在康熙六十一年,专门给年幼的弘历算上一卦呢?
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22年。当年的阴历三月十二日,《清高宗实录》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那一天,清朝最著名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破天荒地聚在了一起,只不过当时雍正还得叫胤禛,乾隆还得叫弘历。
当时康熙执政已经进入了尾声,这位皇帝成功了一辈子,却偏偏在立储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原本,康熙想将皇位传给皇后赫舍里所生的皇太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就不让位,父子俩间生嫌隙,因此发生了两废太子事件。在此期间,他的九位皇子趁势而动,为争夺皇位撕破了脸皮。
康熙还发现,皇长子、皇八子和权臣联合,不断攻击废太子,欲取而代之。儿子们的图谋,让康熙心力交瘁,晚上经常失眠,成天唉声叹气,似乎得了抑郁症。
为了给父亲散散心,当时还是四皇子的胤禛上奏道:“我在圆明园的赐园里,有几百棵牡丹,都是珍贵品种,花开争艳,希望皇阿玛赏光,来我的园子里散散心。”
对于胤禛这个的儿子,康熙还是很器重的。此人不争不抢,对皇位似乎没什么兴趣,整天以书法和读佛经而自娱,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此,胤禛常称自己是“天下第一闲人”。
虽然胤禛十分“与世无争”,但是只要交给他一些任务,他又总能漂漂亮亮地完成。例如康熙朝的皇太后病逝,康熙将丧事交给胤禛来处理,结果胤禛安排得井井有条。后来,胤禛又多次奉命巡幸各地,总能出色地完成政务。因此在康熙心中,胤禛是十分能干的,是相当务实的。
在众兄弟中,四阿哥胤禛简直是一股清流。因此康熙常常巡幸胤禛的花园,前后达到11次,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虽然康熙很亲近胤禛,然而胤禛也不是没有弱点。首先,他不是嫡子,更不是长子,没有年龄优势;其次,从才干上来说,胤禛确实很有能力,但是八皇子、十四皇子也是文武兼备。最后,从个性上来说,胤禛为人阴沉、城府极深,深居简出、独来独往,似乎不是很能团结人。因此在当时,胤禛应该不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
然而在康熙六十一年阴历三月十二日,胤禛却借这次游园活动布了一个大局。而这个大局,将决定雍正是否能继承皇位。
二、康熙初见弘历当天,康熙来到圆明园,胤禛将他引导至牡丹台,父子俩欣赏着怒放的牡丹,说着家长里短,好一派父子情深。就在这时,胤禛突然对康熙说:“您的两个孙子打生下来就没见过你,今年都是十多岁了,你想不想见见?”(《清高宗实录》:以予名奏闻,遂蒙眷顾……)
明明有孙子,却自出生后十多年都没见?在通常家庭看来简直不可理喻,然而在皇家,却是稀松平常之事。康熙活到成年的儿子有20个,光孙子就有97个。康熙每天政务缠身,哪有那么多功夫去见自己孙子呢?因此康熙一生中,只见过了30多个孙子。其他孙子,一生都没见过爷爷。
既然来了,自然要见见。康熙说:“那就带上来吧”。随后,胤禛的两个儿子——弘历和弘昼被带了上来。两人今年都是十二岁,并非一母所生,年龄相差只有两个月。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对于弘昼,康熙并没有什么印象。但看到排名第四的弘历,康熙却感到非常惊讶。从相貌上看,弘历皮肤白皙,长得很出众,同时气质沉稳,眼神不卑不亢。
其后,弘历和弘昼给皇爷爷行礼。相比之下,弘昼显得很拘谨,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反观弘历,则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似乎没有紧张和局促。
康熙作为皇帝,一辈子不知和多少人打过交道,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于是康熙和蔼地问弘历:“你今天读了什么文章?”弘历则回答:“我正在读周敦颐的《爱莲说》。”
康熙接着说:“那你背背看?”随后弘历一口气将《爱莲说》背出,一字不差。这让康熙非常惊喜。(《清高宗实录》:偶举《爱莲说》以试,诵通融彻,奖悦弥至。)
据乾隆后来自述,自己从小就天资过人,记忆力非常好。与众兄弟相比,乾隆总是过目不忘。兄弟们还没背完一篇,自己已经背了三篇,因此老师不得不给乾隆布置更多作业。而从乾隆继位后的表现看,也确实多次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因此他的说法并非吹牛。
当晚,弘历、弘昼和康熙一起吃了顿饭。吃完饭后,康熙便回宫了。当天晚上,康熙想了很久,最终做出一个决定。
第二天,康熙的宫廷宦官来到圆明园,向雍正讨要一件东西,那就是弘历的生辰八字。到了这一步,雍正已经明白,自己成功了。
前文也提到,雍正将弘历介绍给康熙,事实上是个局。
康熙废掉太子后,之所以迟迟不能立储。一方面是因为皇嗣确实难以抉择,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特别喜欢皇太子的儿子弘晳。作为废太子胤礽的第二子,弘晳从小就被养育在宫廷中,备受康熙的怜爱。这一点,甚至连朝鲜人都看得出来。
就如《李朝实录》所说:“太子(允礽)之子(弘皙)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尙尔贬处(允礽)矣。”
也就是说,康熙虽然非常厌恶废太子,但是对贤能的皇长孙却爱怜备至。因此,康熙迟迟不立储,也有想将弘皙立为太子的打算。因此太子虽废,却依然存在东山再起的可能。
为了彻底灭掉废太子,胤禛想出一条釜底抽薪之计,就是让自己的儿子代替废太子的儿子。知子莫若父,弘历的本身,胤禛是心知肚明的。从小到大,弘历就一直是胤禛最出色的儿子,文化上乾隆博闻强识;武艺上,弘历身材矫健,善于骑射。这样优秀的皇孙,康熙怎么会不喜欢呢?
康熙六十年,在承德避暑山庄,雍正真正见识到了自己儿子的天赋有多么恐怖。根据乾隆《御制诗全集》记载:
“康熙六十年,予年是以,随皇考(胤禛)至山庄内观莲所下,皇考命予背诵所读经书,共五千余言,不遗一字,时皇祖(康熙)近侍,皆在旁环听,咸惊颖异。”
也就是说在当天,雍正考了弘历一篇经书,长达五千多字,结果弘历竟一字不漏地背了下来。当时,康熙的近侍们也在一旁围着听,都感到十分惊讶:“这孩子太聪明了啊!”
近侍随口的一句话,似乎点醒了雍正。第二年,雍正就将弘历介绍给了康熙。而弘历,将是彻底打倒废太子的秘密武器。最终,弘历不负雍正所望,成功地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因此,才发生了康熙要弘历生辰八字的事件。
经过测算,乾隆的八字简直贵不可言,真是难得的大富大贵之命。迷信命理的康熙当即做出决定,将弘历“养育宫中”。
在97个皇孙之中,之前仅有一人享有“养育宫中”的殊遇,他便是弘皙。康熙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将他作为未来的继承人进行培养。而如今,弘历也有了这样的待遇。很显然,弘历也成为了未来储君的候选人。作为弘历的父亲,胤禛的继位希望一时间大增。
那么在宫中,弘历能不能抓住机会,让康熙宠爱和重视自己呢?
三、康熙的恩眷此时的康熙已经是风烛残年,从康熙六十一年夏天开始,弘历陪伴康熙长达五个月,两人在避暑山庄一直形影不离。乾隆回想当年祖孙相伴的情景,动情地写道:
“夙夜祗随圣祖,绨几展书,则亲授章句;批章引见,则敬立座侧。至于传餐侍膳,曲承含饴依膝之欢。”
也就是说,弘历昼夜陪伴皇爷爷,为他展书研墨。而康熙则亲自教导他知识。吃饭的时候,两人工作一桌,康熙就像全天下普通的爷爷一样,不住地给弘历夹菜。在康熙最后的岁月里,这个乖巧的孙子给了他非常大的慰藉。短短半年里,祖孙俩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清高宗实录》中曾记载了这样一段细节。一天,康熙在避暑山庄的一个小湖便泛舟,眼看就要靠岸。当时乾隆正在一座山上玩耍,他看到爷爷后,急急忙忙地跑下山,想迎接皇祖父。康熙见了,担心地不得了,急忙站在船头,大喊:“弘历慢一点,别摔着了。”这样温馨的一幕,甚至乾隆到了晚年都无法忘怀。
还有一次,弘历随康熙打猎。在马上,康熙用一杆鸟枪射杀了一只黑熊。那黑熊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于是康熙对弘历说:“你上去补一箭吧!”谁知当天,一向乖巧的弘历就好像没听见一样,坐在马上昏昏欲睡。康熙看着有些生气:“你为什么不动?”
话音刚落,那熊突然暴起,像发了疯一般向人们扑来,所有人都被惊呆了。还好康熙比较震惊,一枪爆了黑熊的头,这才让大家转危为安。
这件事,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眼中,古往今来的皇帝都是强运之人。如果当时弘历听了自己的话,恐怕早就被黑熊撕碎了。平时弘历一直很勇敢,而这一天却表现得昏昏欲睡。迷信的康熙认为,这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事毕,入武帐,顾语太妃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也就是说,康熙对随侍的太妃说:“弘历的命运太贵重了,将会比我还有福气。”要知道,康熙执政六十年,多子多孙,富有四海,试问谁能比他更有福气?很显然,从此时起,康熙已经正式将乾隆列为自己的继承人了。
此事发生一周后,康熙特地去了圆明园,他要见一个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弘历的生母钮钴禄氏。迷信的康熙,也要看看钮钴禄氏的面相。
和《甄嬛传》不同,历史上真实的钮钴禄氏只是个出身低贱的大丫头,长得也不像孙俪那么美艳,在府内只是干一些粗活、累活。在她十九岁那年,三十四岁的胤禛突然心血来潮,和她发生了。谁知正是这一夜,让钮钴禄氏珠胎暗结,生下了弘历。
由于钮钴禄氏相貌平平,因此胤禛不是很待见她,因此连个名分都没有。在王府内,仍被称为“格格”。
虽然钮钴禄氏长相一般,却身体健康、十分有活力,老太太最后竟活到了86岁。当上皇太后之后,她还特别喜欢旅游,乾隆出去几次,钮钴禄氏每次都会跟随。85岁那年,她竟然登上了泰山顶,一路上步履很稳。由此可见,钮钴禄氏长得有多么“皮实”。
那一天,康熙接见了钮钴禄氏。面对着这个大脚丫头,康熙端详了很久,然后说了这么几个字:“果是有福之人,有福之人。”
古代选择皇后,并不看重其相貌,主要看重其德行。因此不太漂亮,反而是钮钴禄氏的加分项。从后来的画像来看,钮钴禄氏长得五大三粗,方面大耳,是真正的福相。乾隆后来回忆:“似已知予异日可以付托。”弘历有福,他的生母也有福,雍正和弘历的皇位这时候终于能够坐稳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雍正、乾隆能继位,并不完全是因为康熙十分迷信,而主要因为父子俩确实有才能。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猝然病逝,他的继承人正是四阿哥胤禛。根据朝鲜人的记载:
“康熙曾遗言:第四子雍亲王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这里的第二子,其实就是弘历,因为弘历的两个哥哥早就已经病逝了。可以说,康熙之所以立雍正为皇帝,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弘历的存在。
弘历后来继位后,一直都在怀念着自己的皇祖父。他一生效仿康熙,甚至表示自己绝不会做“六十年”的皇帝。因为他决不能超过自己祖父的“六十一年”。在他执政的第六十年,乾隆见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嘉庆。
因此在执政中,乾隆每每想起皇祖父对自己的重托,总会朝乾夕惕,战战兢兢。因此,乾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工作狂”皇帝。就如他自己所说
“若予,则皇祖、皇考付托所游重,言念及此,自视常若不足,岂敢弛朝乾夕惕之志?故凡出 治临民,惘不尽心筹度,日慎一日,至于今三十年。”
他非常清楚,如果不是皇祖父的提携和呵护,自己这个王府“格格”所生的庶子,只不过会成为一个历史上籍籍无名的王孙公子而已。
在以往,康熙索取乾隆的生辰八字,不过只是乾隆的一家之言。到了1929年,乾隆八字在故宫档案馆被发现。人们才知道,乾隆所言不虚。十四阿哥确实才干过人,但他所面对的不只是雍正一人,而是雍正加上弘历。无论如何,康熙也不可能传位给他。
至于雍正改“传位十四子”为“传位于四子”,就更是无稽之谈了。首先,古代的“于”应写作“於”,无论如何也不能涂改。况且,康熙的传位诏书还有满文副本。请问在满文里,如何将“十”改成“于”呢?很显然,雍正篡位之说不过是乡野议论的野史罢了。
林庚白批曰:康熙八字,系夹拱贵禄,虚邀帝阙,且子为帝阙,在戊申旬内,不落空亡,故能保六十余年帝业。
乾隆:辛卯,丁酉,庚午,丙子任铁樵批曰:天干庚辛丙丁,正配火炼秋金;地支子午卯酉,又配坎离震兑。所以八方宾服,四海攸同,天下熙宁也。
徐乐吾批曰:阳刃格局,以煞制刃为用。妙在卯酉冲,使卯木不能生火,子午冲,使午火不破酉金,此两冲大得其用。
宣统:丙午,庚寅,壬午,壬寅徐乐吾批曰:阳干亦非绝对不能从者,如逊清宣统造,印比皆无根,则不得不从。此所谓从气不从势也,其理甚深,非可猝喻。
林庚白(甲子年1924年)批曰:五行缺土,八字纯阳,一望而知为奇格。辰运暗合酉印尤佳,二十四岁益进一境。癸运阳刃,权位甚隆,直至五十三,未运官星填实,始告寿终。
洪宪(袁世凯):己未,癸酉,丁巳,丁未徐乐吾批曰:初视之,身强食神制煞而已,细辨之,七煞者敌对之神,为受清廷知遇,而清廷受其覆育之兆。地支巳未酉夹禄夹贵,全盘禄贵拥护,宜为元首。至卯运,敌对之煞,临贵得势,而冲本身之贵,众叛亲离,至为显然也。
林庚白批曰:项城八字,余详加推究,固自有其特殊之点,苟仅取独杀有制格,或拱禄格,不过一疆帅耳。丑字旬空,故仅得八十三日称制。卯酉冲破巳酉会局之势,则全盘牵动,宜其亡也。
众所周知,康熙、乾隆都做了60年皇帝,宣统做的是傀儡皇帝,而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这4位的八字,小嘎啦都摆出来了,有没有高手来评点一下?
清朝康熙帝在位后期,围绕着储君之位,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后人称其为“九子夺嫡”。顾名思义,在这场皇位争夺的过程中,先后有九位皇子直接卷入其中,他们分别是皇长子胤禔、皇次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三子胤祥以及皇十四子胤禵。那么,这些人都是什么结局呢?
一、囚禁迫害而死
在九位皇子中,最先死掉的是皇次子胤礽,他在两立两废之后,遭到康熙帝的囚禁,于雍正二年十二月死于囚禁之所,终年51岁。第二个死掉的是皇九子胤禟,他在皇位竞争中是支持八阿哥的,所以雍正帝即位后,就遭到了迫害。雍正四年,胤禟被削除宗籍,改名“塞思黑”,在保定囚禁期间备受迫害,“铁锁在身,手足拘禁”,最后一命呜呼。
在胤禟死后不久,在北京被囚禁的皇八子胤禩(改名“阿其那”)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他在监所呕吐不止,发病而死,据此有人推测可能是中毒身亡。个人觉得胤禩之死与胤禟之死应该相似。被雍正帝迫害而死的还有皇三子胤祉,他在雍正八年被削去爵位,被囚禁于景山,于雍正十年死于禁所。雍正十二年,被囚禁三十多年的皇长子胤禔也死了。
二、丹药中毒身亡
在“九子夺嫡”这场斗争中,皇四子胤禛取得了胜利,开始了他的统治,可是他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很多年。最后,雍正帝居然自己害死了自己!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暴死于圆明园。虽然官方的记载像是善终,可是根据清朝官员的笔记,可以看出雍正帝死得非常突然。在雍正帝死后的第二天,乾隆帝下发一道诏书,更是颇有欲盖弥彰的意思。
乾隆帝说:“皇考万载余暇,闻外间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间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且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与和亲王面谕者屡矣。”然而事实证明,雍正帝不仅亲自炼丹,还服用丹药,导致其暴亡。
三、侥幸得以善终
在善终的三个人中,皇十三子胤祥的结局算是最好的,因他是雍正帝的亲信,所以在雍正帝即位后得到了重用,不仅被封为怡亲王,还成为铁帽子王。可是胤祥的寿命却不长,他在雍正八年五月病死,终年45岁。另外的两位皇子能得以善终,完全是因为他们活过了雍正帝,遇到了还算不错的侄子乾隆帝。
乾隆二年,乾隆帝下旨赦免自己的两位叔叔,一个是十阿哥胤䄉,另一位是十四阿哥胤禵,两人不仅重获自由,还被授予了辅国公的爵位。四年后,胤䄉病死,乾隆帝下旨以贝子品级祭葬。胤禵活得稍长一些,所以不断得到晋升,先后被封为贝勒、恂郡王,还担任过正黄旗汉军都统的职务。乾隆二十年,作为“九子夺嫡”中的最后一人,胤禵病死,终年68岁。
参考资料:1.《清实录》;2.《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
如果八阿哥胤禩在康熙晚年争储大战中获胜,他能比雍正更为优秀吗?历史不容假设,但有时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也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下面笔者对相关的史料进行了一番梳理,并根据个人的一些观点,来对这两位康熙朝重要的皇子进行对比。
先来说雍正即位后获得的成就雍正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即位之后做出了不小的成就,历史上都说康乾盛世,其实,理解为康雍乾盛世更为准确,如果没有雍正的承上启下,乾隆何来资本开创盛世呢?
具体到政绩方面,雍正也是可圈可点。首当其冲的就是整肃吏治。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文治武功极盛。但他仁义的性格,以及宽松的政治环境,也让吏治逐渐走向,尤其在晚年,几乎到了无官不贪、无官不亏空的局面。
吏治是封建统治的根本,雍正即位后,很快采取措施整顿吏治。成立会考府,清查全国各地官员的亏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抄家热。雍正对付贪官的手段是极其严酷的,可以这么说,雍正时代,贪官污吏根本没有任何存活的机率。
此外,推行新政也是雍正即位后的有力举措,耗羡归公、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士绅一体当差,都从制度上缓和了统治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朝廷的威信。
在其他方面,雍正也做了不少的努力,如改革官制,建立军机处,废除贱民等等。这些举措都让清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高度的发展,为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雍正不足的地方也是有的。比如他的性格较为极端,爱憎分明,他喜欢的大臣可以夸赞得像花一样,不喜欢的大臣,什么恶毒之语都能说出口。这种性格,并不符合帝王的特质,因此后世对此也有不少的诟病。
再如,雍正对待宗室的手段过于残酷,他即位后那些不是“四爷集团”的宗室王公,基本上都是受到了严厉的打击,颇有手足相残,相煎何急之嫌。其实这说到底还是和他的性格有关。
再来看看胤禩身上的一些优势八阿哥胤禩在康熙晚年之前,是最受宠的皇子之一。尽管胤禩的生母身份低下,不过康熙帝并未因此而减少对胤禩的关爱栽培。
我们知道,康熙帝受汉文化影响颇深,重嫡重长。在康熙中期,以八阿哥以上为年长皇子,胤禩虽然排名最末,但有关史事表明,胤禩尤其受到康熙帝的重视,被加意培养。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根据皇子们的表现以及他平日对诸子的一贯印象,对年长皇子予以第一次分封。18岁的胤禩被封为多罗贝勒,在此次受封皇子中年龄最小,也是康熙朝历次分封皇子中受封年龄最小的一位。
胤禩由于生母身份低贱的关系,从小就格外努力,相比其他皇子更为用心。成年后他又广结人缘,施展才干。就连康熙帝的哥哥裕亲王福全,在病重时期,力荐康熙立胤禩为储。
只不过,胤禩在第一次废太子中表现过于积极,加上他与太子的矛盾尖锐且在朝野内外聚集了一大批党羽,被康熙视为威胁皇权,所以被排除在皇位继承人之外。
没有机会当太子,并不表明胤禩的才能就不行。从相关的史料来看,胤禩不仅在文学方面,就是在骑射方面也远远胜过胤禛。从身体素质上来说,胤禛虽谈不上自小羸弱,却也多病,而胤禩确实身强体壮,如果不出意外,他的寿命则要更长。
从政治的角度而言,胤禩很早就被康熙委任差事,凡康熙帝出巡,胤禩如果不扈从,都和胤祉、胤禛等年长皇子在京主持政务,且排名大多在胤禛之前。可以断定,胤禩的理政能力大致不差。
最为关键的是,胤禩的性格收敛,人缘极好,上至大学士、九卿,下至外省督抚,对他的印象都很好,素有“贤王”之称。这一点是十分难得的,如果是他即位,那么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且能在皇权过渡阶段,起到了稳定时局的作用。
最后再看胤禩即位后是否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帝王笔者如果说康熙帝的年长皇子个个百炼成钢,估计不会有人反对吧。再偏激一点说,康熙帝年长皇子无论哪个继承皇位,都不是一个昏君,大致也是成立的。
胤禩作为康熙帝诸皇子中的佼佼者,如果继位势力也会有一番作为。只不过,胤禩的风格与胤禛不同,他属于温缓型的,一旦继承大统,胤禩的身份就会发生改变。不会像《雍正王朝》中那样为了争权,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毕竟在封建专制时代,国家就是皇帝私人的。
不过需要指出的,康熙晚年虽然在西北用兵,但总体而言,国家是安定且富足的。康熙帝驾崩之后,大清朝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吏治。从整顿吏治的角度而言,胤禩的手段大概率不会像雍正那么严酷,这恐怕也是胤禩不及雍正之处。
但话又说回来,在对待宗室问题,雍正就未必会像胤禩那样得心应手,胤禩也不大会为此问题而像雍正那样耗费数年的宝贵时间,从而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解决吏治问题。
上面说到,胤禩的身体状况比雍正要强,换言之,如果他继承大统在位的时间也会更久,这无疑对于政策的延续性会有所帮助,哪怕十年解决不了的吏治问题,假以时日,也会最终解决。
至于勤政,胤禩也应和清代诸帝有一样,不会出现大的有意外。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胤禩的子嗣不济,在世的仅有一个儿子弘旺,而弘旺从各个方面来讲,都属中流,远不能和弘历相提并论,不难猜测,胤禩之后大清的命运还未可知。
小结:从胤禩的才能、学识以及理政等方面来看,他若继承皇位也是合适的人选,大清的国运在他手上也大概率会保持上升的趋势,或许也会迎来另一个盛世。但总体而言,在康熙晚年的那个局面下,以雍正的性格似乎更适合当皇帝,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