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面相命理

上平(上平下仄)

时间:2024-01-03 04:37:46 作者:心若向阳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楷书结体技巧三十四:上平、下平

上平:上平者其小者在左,而莫错方隅。

释义:错,错位。方隅,位置,角落。

语解:上平一类的字,大多数是指左右结构中,占地小的在左上角位置,与右半个字上端齐平。(左边是偏旁的字;齐平不是水平平正)

下平:下平者,其小者左右,而勿差地位。

释义:差,错放。地位,位置。

语解:下平的字是指小的部分在右侧,尽管右半占地小,但也要保持左右两部分的底角齐平。

世界赛LPL赛区的四支参赛队伍,哪只队伍抽到上上签?

把抽签的结果分成若干等级,是一个竞技类项目的传统:抽到的签分为若干等级,按优次划分,从优到劣依次顺序是:上上签属最优的——再就是上签——上平签——中签——下签——下下签等。

下面就把LPL的四支队伍EDG,FPX,RNG,LNG抽到的做一个分级,下面仅代表本人意见:

因为还有4张正赛门票无法确认,只能先模拟最终分组

参照首轮同赛区回避原则,下面是本人模拟的最终分组,本人对这次抽签的评级也是按照这个模拟分组去参考。

A组:DK FPX RGE C9 B组:EDG 100T T1 BYGC组:PSG FNC RNG HLE D组:MAD GEN TL LNG

上上签:FPX

理由非常简单,被舆论普遍认为的夺冠大热门分到了一组,只需要在第一轮小组赛相遇,无脑是DK小组头名出线或者是FPX小组头名出线,都可以确保A组的前两名在决赛之前都不会再碰面。也就是说,只要DK或者FPX能够挺进八强,至少8进4,4进2这几场大战他们都不会提前碰面,这对于强队来说,已经算是相互规避的最好结果。而且这一组实力悬殊比较大,RGE与C9,纸面实力理论上都不会对FPX有什么实际性的威胁。因此,FPX只需要尽力挺进第一轮,后面就会打得比较舒服。按照世界赛历年的8强分组,A组有可能是和C,D组会晤,C组可能出现的有RNG,PSG,D组可能出现的有MAD,LNG,FPX去面对他们四个中任意一个,都比打DK要轻松一点。因此,综合小组第一轮,8强,4强,决赛,本人认为FPX是抽的是上上签。

上签:EDG

虽然纸面上看,EDG面对T1的历史战绩堪忧,scout也多次表示自己没有赢过faker。但是今年这是一支走上坡路的EDG,相反,T1是这次不算是巅峰状态,T1是以LCK三号种子身份晋级世界赛的,faker这个夏季赛表现优异但是也达不到巅峰时期水准。这一组EDG只需要全力应付T1,尽力不输100t,在BYG面前不轻敌。要晋级还是相对比较轻松。

上平签:RNG

C组:PSG FNC RNG HLE可能是本次世界赛讨论热度最高的一组,RNG面对PSG FNC HLE虽说没有明显优势,但是也没有明显劣势。相反,RNG的自我定位会更轻松一点。参考历史战绩,RNG对FNC是占优的,PSG的中单maple在我们赛区效力过,我们LPL选手也深知他的英雄池,而且LP赛区也和PSG交手过,不属于陌生的队伍,知己知彼。这一组,RNG只需要尽全力去拼FNC,PSG正常发挥,HLE力保不出失误,要出线还是不算太难。

中签:LNG

LNG中签的评选的理由分两个维度,第一个是入围赛的分组。入围赛A组:HLE LNG INF PCE RED,其实HLE和LNG抽到一起的时候,就注定LNG这次的出线压力就增加,最理想的分组是HLE去另外一组,LNG是非常有可能争A组第一出现的。HLE和LNG两组都有一个知己知彼的选手,HLE的超威和LNG的泰山,他们都是GRF的老队友,私下也是非常好的朋友,可以说无论是打法,对线习惯,打野思路,他们都非常熟悉,因此LNG这场对HLE实属硬仗。如果LNG不能突破HLE,得到小组第二,就要多面临多一场B05,在世界赛赛场上,每多打一场比赛,暴露在未来的选手面前的战术就会越多。因此,在世界赛赛场上,战术劣势暴露得越少越好。而且LNG只能晋级到D组,MAD GEN TL这三个对手,MAD是欧洲春季赛夏季赛两连冠得一号种子,GEN TL是世界赛的老油条,LNG是第一次进世界赛,仅有打野有一点点世界赛经验,其他全是世界赛新人小白。因此纸面上看,LNG在D组的顺位并不占优。而且因为是D组,就算16强突围都要去面对A,B两组可能的对战。A有DK,FPX两座大山,B有EDG T1两只老虎,前路实在有点凶险。因此,保守起见,对于LNG的抽签评价是中签。

其他的情形欢迎大家补充,以上仅代表本人观点。

上联平声下联仄的6副极品对联,才华横溢,让人拍案叫绝

#暑期创作大赛#

懂一点对联的朋友都知道,对联是讲究“上仄下平”的,也就是说,上联尾字要求是仄声,下联尾字要求是平声。

那如果反一下,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这还是对联吗?

我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上平下仄”的也是对联。

就像律诗中有仄声诗那样,上平下仄的对联虽然不是主流,但数量也颇为不少。

也就是说,上仄下平的规律只适合对联初学者,真正喜欢对联的朋友应当明白,对联是没有硬性要求说上仄下平的。(当然,多数情况下,大家都沿袭着上仄下平的创作习惯。)

恰巧我昨天给大家分享了一副上平下仄的对联:“左丘明两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

有网友愤怒留言:“小编不学无术,连最基本的上联和下联都弄颠倒了,真是让人笑掉大牙。还有脸让人赞赏,做梦去吧!”

首先我不是小编,其次我觉得这位朋友是自作聪明,少见多怪。

我是真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上联平声下联仄的6副极品对联。喜欢对联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第1副对联:左丘明两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

很多半懂不懂的朋友,摹写这副对联的时候总是会自作主张,硬是要把这副上下联调个位置,把“赵子龙一身是胆”当上联,把“左丘明两眼无珠”当下联,这样才符合他们心中的“联律通则”。

其实,我在昨天的文章已经介绍过这副对联的背景了。

清代康熙朝辛卯科场舞弊案中,主考官分别是左必蕃和赵晋。

故而对联用失明的左丘明和有胆的赵云来嘲讽左必蕃的选人不明与赵晋受贿的狗胆包天。

此联在当时流传广泛,成为考生文人们抗争的利器,也引发了清代官场的地震。

最终左必蕃被流放,赵晋在牢中畏罪自杀,而两江总督噶礼也随之而“噶”。

这样一副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对联,如果说它不是对联,那就有点颠倒黑白,罔顾事实了。

那为什么“左丘明两眼无珠”要放在上联的位置,而不是选择放在下联呢?

其实大家随便想想就知道了,左必蕃是主考官,赵晋是副主考。

孰为上,孰为下,岂非一目了然?排座次是传统中根深蒂固的一环,清代官场自然不会忘了这个规矩。

先揪左必蕃,后揪赵晋,这是次序的必要,也是扩大对联影响力的必要。

有人还会问了,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不换种写法呢?干脆别用什么“两眼无珠”,这样就能让左必蕃呆在上联而同时保持上联尾字是仄声。

还是那个问题,首先,没有规定说上联尾字不能是平声,没必要强行更换。

其次,没有比“左丘明两眼无珠”与“赵子龙一身是胆”更好的典故来类比主考官的罪大恶极,没有更佳的表述来传达考生们的愤怒与不甘。

此联在当时广泛传播,更成为历史的重要见证,正可以说明此联之不可替代。

如果真按照某些人说的那样,上联要仄声,下联要平声,削足适履之后,估计这个对联就没有这样的战斗力,没有这样的影响力,也根本不可能为后世所知了。

第2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孤证不立,我们来看脍炙人口的岳麓书院对联,同样是上平下仄的。

挂在人才荟萃的著名书院门口的对联,居然不是一副合格的对联,居然没有一个懂对联的读书人看出来这个对联的瑕疵,居然没有一个有识之士去摘掉这个不合格的对联。

这样的荒谬事情,你敢信吗?

换言之,只有抛掉“对联要上仄下平”的偏见,才能解释岳麓书院的对联。

此联其实是集句联,上联“惟楚有材”, 出自《左传》:“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那为什么不能将“于斯为盛”当成上联,把“惟楚有材”当成下联呢?

首先,“楚”的范围更大,而“斯”只是大“楚”中的一个小书院。其次,楚之人才众多,而此处人才更盛,隐有“优中选优”的含义,有“精英中的精英”之意,更好衬托了岳麓书院的重要地位,显然更耐人咀嚼。

第3副对联:白浪起时,浪花拍天山骨折,呼吸雷风;黑云去后,云芽拂渚海怀开,吐吞星月。

这个对联是明代增城神童林子觉为广州南海神庙所写对联。

对联中存在一黑一白、一阴一阳、一山一海、一动一静的诸多对比,将南海的浩瀚磅礴与变换万千写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海洋文化的魅力。

林子觉名叫林暕,生平不详,没有什么功名,却因为这副对联而流芳千古。

由于林子觉是个没有功名的平民,而南海神庙是古代朝廷祭海的场所,所以不少人想要更换南海神庙的对联,却都因为南海神庙对联太过经典,根本比不了而作罢。

晚清大臣同时也是对联爱好者的张之洞,来到南海神庙的时候,据说也想摘掉林子觉的对联,换上他自己创作的对联。

只不过,张之洞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比更好的对联,大有李白“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无力感,于是乎只能甘拜下风,不敢去摘掉林子觉的对联了。

此联流传百年,如果按照某些人“上平下仄”的规矩,这副“不合格”的对联早就被别人摘下去了。

至于此联为什么是“白浪起时……呼吸雷风”作为上联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白天的情景。下联是夜晚的情景。所以上联与下联的次序不能颠倒了。

第4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此联同样是脍炙人口的上仄下平的对联。而且此联也运用了自对手法。

也就是说,“得一官不荣”对仗的是“失一官不辱”,而不是与“吃百姓之饭”对仗。“吃百姓之饭”则与“穿百姓之衣”对仗。

此联乃是清代内乡县衙的对联,作者则是内乡知县高以永。对联极具教育意义,至今仍有讽世价值。

上联说地方官有很重的担子,必须认真做事,不能玩忽职守,切不可嫌弃县官职位太小而不做实事。

下联说老百姓养育了父母官,父母官要知恩图报,要爱民如子,不能随便欺负老百姓。

为什么“地方全靠一官”要在上联,“自己也是百姓”要在下联?

因为毕竟是古代,毕竟是“父母官”的概念,自古以来,官民官民,哪有民在前而官在后的道理?

第5副对联: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此联出自明代奇书《菜根谭》,既可以破不少人“对联不能出现重字”的偏见,也能破上平下仄的偏见。

很多人不懂装懂,故意把上联和下联的两个“而”字拿掉,以为这样才符合“联律通则”,其实是画蛇添足了。

而如果我们把上联和下联次序调换一下,就会发现雅味少了许多,诗味少了许多。

因为这其实是作者步出所见所闻,也因此视角上就先是平视的“疏竹”,然后才是抬头见天边的“雁”,所以是不能轻易更换的。

这种由目之所见到抬头所见的写法,在诗词中略见不鲜,已成为一种传统。

如孙统《兰亭诗》:“回沼激中逵,疏竹间修桐……时禽吟长涧,万籁吹连峰。”刘长卿《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疏竹映高枕,空花随杖藜。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

如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李昭象《题顾正字溪居》:“春酒夜棋难放客,短篱疏竹不遮山。莫夸恬淡胜荣禄,雁引行高未许闲。”

第6副对联:一法不当情;万缘同镜象。

这是弘一法师李叔同送给夏丏尊的对联,上平下仄,却是文采飞扬,禅心一片,耐人寻味。

当年著名书画家钱君匋娶妻陈学鞶,让朋友夏丏尊向弘一大师求一幅婚联。

夏丏尊笑着说:“和尚的字挂在新房里,是不是有点不妥啊,还是别让弘一法师写了。这样吧,我找找看,有没有弘一法师以前的字画,我送给你一副得了。”

然后,夏丏尊就把这副弘一法师以前送给他的对联转赠给钱君匋了。钱君匋得到此联,如获至宝,相当满意。

此联将禅门的空与缘巧妙融入,心外无法,然而究竟因缘有情,展示一种“已然看空而又无法真正空”的精神境界,体现的是一种佛门与俗世尚未完全隔离的模糊世界,也在某种程度显示着弘一法师与夏丏尊的精神相通、惺惺相惜之情。

由于我对于禅学了解不多,也就不强作解人,还是请朋友们自己感悟吧。

不过,此联倒是可以参看丰子恺为南普陀养正院所写的对联:“须知诸相皆非相;能使无情尽有情。”

(养正院为弘一法师授意创办的佛学院。上联出自白居易:“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下联出自刘禹锡《吟白乐天哭崔儿二篇,怆然寄赠》:“吟君苦调我沾缨, 能使无情尽有情。”)

最后总结一下,上平下仄虽然不是对联创作的主流,但数量也并不少。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多举例子了。

如果大家以后看到上平下仄的对联,不再武断判定那是不合格的对联,那我这篇文章也就没有白写了。

失业在家,写文糊口,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赞赏、收藏和转发!1块钱是情,2块钱是爱,再次感谢大家!

中国韵书小史:从《切韵》到《平水韵》再到《中华新韵》

写近体诗离不开参考韵书。什么是韵书呢?韵书是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其主要功能是,分辨、规定汉字的正确读音,音韵学通常把韵书作为主要研究材料。韵书中常常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因此,也具有辞书、字典的功能。

下面,我来捋一捋,中国韵书发展的大致轨迹。

中古韵系

汉代以前,中国没有韵书。诗经、楚辞、汉代古诗的作者们,都是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语音,凭感觉写诗的,没有音韵方面的参考书。

三国时期,魏左书令李登撰《声类》十卷,这是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韵书。(失传了)

晋代安复令吕静撰《韵集》五卷。(失传了)

南北朝齐梁之间,沈约、周颙等创四声说,沈有《四声谱》,周有《四声切韵》。(失传了)

这个时期,以沈约、周颙为代表的一些诗人,有意识地利用声韵知识,探索诗歌写作中的形式美问题,提出了“四声八病”学说,用声病说指导,写出的不同与以往风格的诗,成为齐梁体,齐梁体是近体诗的先导。

齐梁之后,韵书大量出现,如周 济《声韵》、夏侯咏《韵略》、李季节《音谱》、阳休之《韵 略》等等。但是,由于国家处于南北的状态,各地方音差别巨大,这些韵书在分辨音韵上多有分歧,“各有土风,乖互”,甚至“递相非笑”。不同地方的文士写出的韵书,对字音的确定常常互相不一致,各地的作者常常互相嘲笑对方写得不对,都觉得自己才是正确的。

这里两点需要注意:1在韵律方面,文人互相嘲笑的风气,从一开始就有,这毛病是胎带的。2他们的声韵是跟他们使用的语言的实际音韵是相符的,都符合自己所在方言区的实际,所以才有底气嘲笑对方。“南蛮北侉”由来久矣。

隋代陆法言,博采众长,撰写了《切韵》五卷(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全书分五卷,把汉字根据声调进行分类编排,即“上平、下平、上、去、入”各一卷,一共193个韵部,收字12158个。

陆法言

《切韵》一出,“时俗共重,以为典规”,体现出良好的权威性。为什么能如此,应该是它提炼概括了各地语音最大的公约数,让大家比较服气。这样良币驱逐劣币,其他乱七八糟的韵书就逐渐销声匿迹了。《切韵》广受好评和推崇,在唐代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书,取得了官韵地位。但是,原书失传了,只留下来一个“《切韵》序”。有个小插曲儿,唐中宗朝王仁呴撰写了《刊谬补缺切韵》,但一直不为后人所知。散失了一千多年之后,近年来才被发现,有“王一”“王二”“王三”版本,其中“王三”版为全本。此本195个韵部,收字2万多,比《切韵》增加了“广韵”“严韵”两个韵部。

唐代,孙缅在唐天宝年间修改《切韵》,编成《唐韵》,韵部增加为204个。

北宋,陈彭年、丘雍奉诏修订《唐韵》,编为《广韵》,全名是《大宋重修广韵》,也叫《广切韵》。

《广韵》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韵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官定韵书。以四声为依据划分卷数,平声两卷,上、去、入各一卷,一共五卷。收字26194个。它分206韵,其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 声34韵。

《广韵》是《切韵》的集大成之作,它主要作用是为写诗作文时选字用韵服务,同时,它又是一部很完备的字典,具有音韵学、文字学、汉语史价值。它反映了隋唐时期汉语音韵系统,是中古音的代表。

《广韵》成书三十年后,丁度等人奉诏修定《广韵》而成《集韵》十卷。

《集韵》收字更多,达53525个;解释更详细;改动了部分字的反切;改动了独用、同用规则。后两点表明,此书与当时语音切近,有与时俱进的意义。

丁度还编写了《礼部韵略》,是《集韵》的简编本,是官方指定的科考作诗选字用韵的标准书。

宋金时期,刘渊编制《壬子新刻礼部韵略》,把韵部合并为107韵,世称“平水韵”。(失传了)金朝王文郁编订《平水新刊韵略》,分106韵。也称“平水韵”,又称“诗韵”。(失传了)

“平水韵”在元明清三朝影响巨大,成为写诗用韵选字的依据,它反映的是宋元时期音韵系统。

清代《佩文韵府》《佩文诗韵》是国家颁布的官韵,是“平水韵”的体现者。

近代韵系

元朝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近代音的代表,即晚唐五代至清末,是一部戏曲韵书。以反映当时口语语音的戏曲语言为规范,是近代史上第一本完全描写北方通语的实际语音用书,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语音面貌。它共有十九韵部,( 四十六韵母) 即一冬种部、二江阳 部、三支思部、四齐微部、五鱼模部、六皆来部、七真文 部、八寒山部、九桓欢部、十先天部、十一萧豪部、十二 歌戈部、十三家麻部、十四车遮部、十五庚青部、十六尤侯部、十七侵寻部、十八监咸部、十九廉纤部。《中原音韵》是近代音的代表,它是戏曲人员为了保证所唱曲词能被当时的人听懂,保证上座率而向实际语音的一次贴近,同时也是对“平水韵”的一次逃离。

明初朱元璋不满于《切韵》系统的韵书 ,认为“韵学起于江左,殊失正音”,要 “一以中原雅音为定”,效命乐韶凤、宋廉等人撰《 洪武正 韵 》,把旧韵归并为 76部(平 、上 、 去各二十二部 ,入声十部 ),诏令颁行天下,但不为文人士子所遵从 ,没有产生多少实际影响 。这个情况至少表明三点:1平水韵已经跟明朝中原通用语的语音不相符合了,2可能《洪武正韵》太过激进,功夫做得不扎实,代表性差了些,3文化的惯性是非常巨大的,文人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制行政力量。这是一次失败的改革。

在《中原音韵》十九韵部的基础上,时期,京剧界使用更通俗、更宽泛的“十三辙”。十三 辙就是指中东辙、江阳辙、人辰辙、言前辙、由求辙、摇 条辙、灰堆辙、怀来辙、发花辙、乜斜辙、梭波辙、衣七 辙、姑苏辙,主要用于戏曲唱词的押韵。这是贴近生活语音的戏曲对诗文音系“平水韵”的又一次逃离。

1941年魏建功等人编著《中华新韵》,分十八韵部。这是根据现代汉语语音实际编写的影响较大的一部韵书。此后,新韵书出现了很多部,韵部从十三、十四个到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个不等。这些韵书都不是官方正式审定颁布的,属于学术探讨的性质。因为,创作旧体诗,使用韵书毕竟只是一个小众的需求,所以,编写新韵书的需求已经上升不到国家层面了。这就是为什么时至今日,国家也不出台汉语新韵国家标准的根本原因。

写旧体诗,使用“平水韵”还是新韵,没有统一的规定;压新韵,按照哪家的新韵,也没有统一的规定。这就是旧体诗创作用韵的现状。

总结与结论

1.隋朝陆法言《切韵》,193韵部,影响隋朝至元朝。

2.唐朝孙缅《唐韵》,204韵部,影响唐朝诗坛。

3.北宋陈彭年、丘雍《广韵》,206韵,为集大成者。

4.北宋丁度《集韵》,206韵,对《广韵》进行了修改调整,与时俱进。

5.北宋丁度《礼部韵略》为宋代官韵,206韵部,是平水韵依据的祖本。

6.宋金时期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韵部、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106韵部,确立了“平水韵”系统,影响元明清至今的诗词创作实践。

7.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是近代音系的代表,19个韵部,是杂曲、戏曲、歌词用韵的依据。

8.十三辙,13个韵类,继承了《中原音韵》,是京剧等剧种使用的押韵依据。

9.魏建功《中华新韵》18韵部,是比较科学的现代音韵分类体系,但也有过时的部分。

目前,各种新韵书不断出现,但没有国家统一标准,都是民间行为,属于学术探讨的范畴。

韵部分类的总趋势是数量在不断减少,这表明汉语声韵系统是由复杂多样向简单统一发展的。简化是大趋势,复杂化个别现象、短期现象。

结论:

写旧体诗,

1依照哪个韵系押韵,“平水韵”还是“新韵”,诗人有选择自由;

2依照新韵,如何押,各家韵书并不统一,诗人不必拘泥于某一本新韵书;

3押韵可以宽一些,这也是毛主席的主张。按照现代语音学,去掉韵头,韵腹、韵尾相同的就可以算同韵。其实,押韵的实质是实现音韵的回环美,只要听起来韵脚字的韵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4押平声韵,应该遵守;仄声韵,尽量不要押。

[心]关注“诗道骏言”,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