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曾经,车厘子+草莓是新年水果囤货的标配,而今年,沙糖桔绝对是年货黑马、春节水果的「顶流」。
不仅频频上热搜,大家更是成袋成筐地买,吃到手指甲都发黄都停不下来,新年还没到,提前买的沙糖桔早就被炫完了。
(补充解释:「炫」大意为「吃」,「炫饭」也就是吃饭的意思,但是那种「狠狠地吃饭」,对食物的渴望程度比正常吃饭更大一些)
©图源网络
小小个的沙糖桔,皮薄又好剥,没有核,口味清甜,大小适宜,一口一个,扛得住嘴馋,挨得了饥饿,而且价格还非常友好,谁能拒绝如此便宜又美味的水果呢?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但是沙糖桔吃多了,不仅指甲盖会扣的变黄,手脚还会发黄。主要是因为沙糖桔里含有非常多的类胡萝卜素和胡萝卜素,它们可以在体内转化成对身体有益的维生素A,吃多了来不及代谢,就会让皮肤颜色发黄。但是不用担心,只要停止食用后,过一两天就能自行恢复。
对于强迫症来说,吃沙糖桔最大的阻碍就是那果肉上的白丝,剥起来麻烦,又不想吃掉。但其实连着这个白丝一起吃是更好的。
在中医理论中,橘子不仅仅有橘子瓣,还有敷在橘肉上的橘丝,又名橘筋、橘瓤上筋膜,中药名为橘络,有通经络、舒气、化痰、燥胃去秽之功效,古方中就有「橘络炖猪蹄」这道菜,据说还能缓解心脏病。
©图源网络
砂糖桔属于的柑橘类一直是大家非常喜欢的水果品类,酸甜多汁,富含维生素,特别是在北方的寒冬,靠着暖气片,来几个润肺下火的柑橘,都是美滋滋的享受。
而柑、橘、橙、柚、枳等都属于柑橘类,中国也是最重要的柑橘原产地之一。从古至今,人们对柑橘的爱只增不减,小学课本上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道出了祖先们不仅爱吃柑橘,还早就摸透了柑橘的生长习性。
丰富的柑橘种类|©图源网络
在汉代,朝廷还专门设立了管理柑橘的「橘官」。诗人杜甫寓居夔州(现奉节)时,就管理过柑橘园,「园柑长成时,三寸如黄金」的诗句便出自此处。
川渝地区就盛产柑橘,奉节脐橙、万州红橘、梁平柚、江安夏橙、安岳柠檬、丹棱不知火、爱媛果冻橙……在川渝,你几乎能吃到柑橘的每一种味道。重庆西南大学还有专门的柑橘研究所,致力于柑橘家族的繁荣昌盛。
©图源网络
比如重庆的水果名片——奉节脐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培育出的新品种,果肉细嫩,酸甜适度、无核少络,绝对是柑橘中的「三好学生」。现如今,奉节已经是全国脐橙生产基地,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远销国际。
被誉为「中国柠檬之都」的四川安岳,常年飘荡着柠檬的香气,从种植规模、产量到市场占有率,安岳柠檬均占中国的80%以上。安岳有世界上酸度最高的柠檬品种,而且安岳柠檬不止局限于食用,还可以是柠檬味的香水、柠檬味的洗洁精、柠檬味的香皂……
©图源网络
除了川渝,还有江西赣州的脐橙。赣南脐橙,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里的脐橙年产量达百万吨,占世界前三。赣南也是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每逢11月采收季,整个赣南地区,都是橙子的香味。每个在外读书的赣州人,每年冬天都会收到来自家乡的脐橙,一大箱那种。
其实国内原本是没有脐橙的,它的中国先祖叫「雪柑」,也叫广桔,原产在广东潮汕地区。明代,雪柑被葡萄牙商人从澳门带回欧洲,称为「亚洲甜橙」,在地中海沿岸广泛种植,殖民时代又被葡萄牙人带往南美,在巴西生长。
1820年,巴西的甜橙发生芽变,不仅有了「肚脐」,还不生籽,口感也大为改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脐橙随着商人脚步重返故土,但因为对环境和栽培技术的要求很高,在当时难以普及。
直到1971年,第一批脐橙树苗引种到赣南。赣南地处北纬24.35°- 32.36°之间的「脐橙带」,属于典型的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气候极其有利于脐橙果实的糖分积累。而且赣南山区以红土丘陵为主,土层深厚且疏松透气,还富含多种微量稀土元素,这对脐橙的香气生成、甜度提高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加持,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赣南脐橙。
©图源网络
赣南师范大学还在2013年成立了脐橙学院,还有专门的脐橙大楼,可见江西人对脐橙爱得有多深。
©图源网络
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酸甜多汁的柑橘,绝对是冬天最日常美味的水果。这个春节,小小厨们最爱炫的水果是什么呢。
大家的春节C位水果是什么呢?
留言和大家分享吧~
#沙糖桔#
我们都知道,中文对于日语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唐朝时汉字传入日本,但其实现今很多中文里的词汇是日本人造出来的,近现代随着日本人和日本商品舶来的,而且包括现在的很多流行词。汉字文化圈,互相交流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就是汉字圈的文化反哺。举一些热门词的例子。
1. 人气
原为医家道家所用之词,而现在的人气则是源于日语的人気,人気用来形容人或者事物受欢迎的程度,最初是演艺界开始借用过来的,后来这个词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
2. 鬼畜
如今在不同的领域引申出许多不同的含义,比如在视频区的鬼畜,就是使用频率极高的重复画面或者声音进行二次创作一类的视频。
3. 治愈系
治愈系最早是源于日本动漫,指的是动漫中温暖人心,净化心灵,悲伤时可以得到安慰,给自己心灵慰藉的作品。
4. 达人
本意是擅长做某事的人,一般用于手工艺术,生活技巧等方面,日本有个游戏就叫做太鼓达人,如今这个词也被国人广泛应用,比如说健身达人,音乐达人,中国达人秀等。
5. 逆袭
本意是反击还击,比如说弱者的逆袭,传到国内之后,主要用于形容一些正能量的人或事,比如说草根逆袭等。
6. 职场
如今我们常把职场人生,职场经验,职场禁忌等词挂在嘴边,但其实这个词也是日本人造的,日语中的原意是指工作单位。
7. 黄金周
来自日语里的黄金週間,是日本人对英语 Golden Week 的翻译。
8. 干部
干部这个词,其实仔细推敲就能感觉到不像是中文的造词法,它来自日语里的幹部,指组织中担任领导管理和领导的人。
9. 社会
日本比中国更早接触西方文化,也更早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献。在那个时候,不会直接用片假名来表音,而是用汉字来翻译英文词汇。日语里的社會,是译者对英文Society的翻译。
10. 社会主义
主义这个词就是日本人造的,和制汉语有很多主义结尾的词。比如社会主羲,资本主羲,主羲,军国主羲,马克思主羲,民族主羲,自由主羲,现实主羲,殖羲…
有人说现代汉语词汇中80%都是日本人造的,那么日本人是怎么造出来的呢?其实第一种的“日来词汇”就是“英语”,就是我们常说的西学东渐。日本是东亚最早全面学习西方的国家,建立现代社要用到的词汇必然由日本创造流行,再向周围扩散。
举个例子,就比如“混凝土”英语是“concrete”日语将其音译为“コンクリート”读作“konkuriito”。据称日本学者広井勇最早将其翻译为汉字“混凝土”(コン・クリー・ト)用汉字写成“混凝土”再传入中国就是“混凝土”这一类英译词。很多词汇都是日本用汉字翻译西方的词,中国又把日本翻译的拿了回来,这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很普遍。很多当时的文人本身就有日本学习生活经历,如周作人,其文章直接杂糅了大量日本词汇;如鲁迅,文章中也有大量汉化的日源词,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白话文发展的过程。
第二种是日语借词,比如“科学”,中国近代对于科学(science)也有自己的音译“赛因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所谓“赛先生”与“德先生”中的赛。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其细化和分类趋势非常符合日语中“科学”,因此这个词逐渐进入中国。电话,中国最早叫德律风,后面就改用成日本的电话。中国的“经济”是,经国济民的意思。而日本人用来翻译英文的economy,也逐渐被广泛应用。
只能说日本就单纯的偷了我们汉字,但是我们现代大多数看到的一些现代词汇,都是用的日语那边所赋予的含义。由此我们得知,日来词汇并非是中国本有的,而是日语本身的表达,写作为汉字而为我所用的过程,借用外来词以及音译词是近代中国语言改革的过程,这其实是一件很爽的事情。我们要有一个大国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看待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