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寅时。
十二时辰:
子时:23-1时
丑时:1-3时
寅时:3-5时
卯时:5-7时
辰时:7-9时
巳时:9-11时
午时:11-13时
未或敏时:13-15时
申时:15-17时
酉时:17-19时
戌时:19-21时
亥时:21-23时
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尘答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派团慧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午时茶,祛游档风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午时茶,成分有红茶、广藿香、羌活、紫苏叶、苍术、连翘、厚朴、六神曲(炒)、山楂、麦芽(炒)、甘草、柴胡睁团、防风、白芷、川芎、前胡、陈皮、枳实、桔梗。辅料为蔗糖。
注意: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神早乱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五时茶的作用为: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咳嗽,全身酸痛,内伤饮食。
午时茶包含红茶1000克,陈皮、茅术、白芷、麦芽、柴胡、甘草、连翘、枳实、羌活、前胡、防风、苏叶、神蓝、山楂肉、川弊租晌芎各30克,厚朴、桔梗、藿香各45克,面粉325克、生姜250克。午时茶虽然对人有一定的好处,但也有一些人不适合饮用。
有过敏症的谨慎服用,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肾病、肝病等慢性疾的人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身体发热体温超型此过38.5℃的患者不宜服用,应去医院就诊。患有风热感冒的人不适合饮用。
扩展资料:
五时茶的作用介绍如下:
午时茶一般都是在下午三点左右吃的,所以能帮助有效的补充午饭消化之后身体的营养成分,另外一半和午时茶的时候都会吃一些蛋糕或者是牛奶,这租锋些食物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能帮助补充接下来的时间的能量。
除此之外,喝午时茶一般都是在紧张的工作后的一种放松,能帮助人有效地缓解紧张的神经,帮助自己身体得到休息,这样也有利于提高接下来的工作效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雨中迎端午“午时书”“午时茶”福州端午民俗多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端午节福州古迹瑞云堂重现“午时茶”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