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928年7月的一天,河北省遵化市定东陵响起了一声惊天的爆炸声,住在附近的居民被这一声响吓得不轻,还以为着战火蔓延了过来。
为了保命,居民们纷纷躲在家里不出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伙人悄悄的潜入定东陵慈禧太后的陵墓,掀开了慈禧太后的棺椁,将棺材以及陵墓内的所有宝物洗劫一空,让慈禧太后死不安宁。
直至次日,人们才发现慈禧太后的陵墓被人掘地三尺挖了出来,而里面的宝物也不翼而飞了。就这样,清东陵被掘地三尺,慈禧太后陵墓被盗的消息瞬间成了各大报刊的头条内容,震惊中外。
在舆论的压力下,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军督办此案,势必要找到挖坟之人!
不过,慈禧太后下葬是秘密进行的,只有少数人知情,就算是在宫廷的记录里,也只是做了个简单、粗略的记载,没有详细的记载慈禧太后葬在了哪里。既然这样,盗匪是怎么进入慈禧太后精心打造的地下宫殿的?
华丽的慈禧太后陵墓1908年11月,感知到大限将尽的慈禧太后虚弱的躺在床上,临走前,她将总管太监李莲英叫到了自己的身边,和他说起了过往的种种。
慈禧太后的话语唤起了李莲英对过去的怀念,太后对他有知遇之恩,一想到自己如今的地位是太后一手提拔上来的,李莲英的内心便感慨万分。
想着想着,李莲英洒下热泪,哽咽道:“奴才一定把天底下最好的东西都给太后,等太后去了天上后,太后会发现您比那玉帝还要富裕。”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按照慈禧太后生前的遗愿,她将被葬在清东陵裕妃园寝西侧的定东陵(现河北省遵化市)。
定东陵堪称前清最大的皇家陵园,而定东陵中的慈禧太后陵墓,又堪称定东陵中最为华丽的陵寝,该项全工程耗费227万两,修建了14年,直至慈禧死前才完工。
其中大殿金碧辉煌,每根柱子上都有雕刻的金龙盘绕,就连天花板上的彩绘都全用金子给贴了一遍。
慈禧太后入葬时,身穿多层寿衣,衣服上缀满了各种珍珠宝石,一共戴了23540颗珍珠,身上戴着的其他珍宝,如翡翠等物,一共是1470块。除此外,她的尸体周围还放着各种金块、玉石、玛瑙、宝石等等。
正如李莲英所说的那样,慈禧太后的葬礼十分奢华,她将世上的宝物,生前的许多财富都带到了土里。
将这些贵重物件摆放到棺材后,宫人见棺材内还有缝隙,于是便又倒了满满4升的珍珠填补缝隙。
最后,宫人为慈禧太后,盖上了一层网珠被,而这层网珠被上足足有六千多颗珍珠,足以见其奢华程度。
正要盖上棺材盖时,一位公主走上前献宝,献上了8匹玉骏马和18樽玉罗汉。除了公主外,还有一些王公大臣,以私人的名义献宝,而这些公主、王公大臣献上的宝物,也被慈禧太后带到了陵墓内,放置在了墓室内。
为了防止盗墓贼作乱,扰慈禧太后死后清净,葬礼的过程以及随葬的物品都没史官详细记载,只是简单的概括了一下。
也就是说,知道慈禧太后随葬品详情以及墓穴入口之人,只有寥寥几人。
不过据清东陵文物处工作人员回忆,1984年,他们在清理墓穴,开启慈禧太后内棺时发现,棺材内除了一副尸骨外,没有任何珍宝。
那么,慈禧太后的随葬品究竟被谁盗了?盗墓贼是怎么知道墓穴入口的?
慈禧太后陵寝被洗劫一空这一切的一切还要从一本名为《爱月轩笔记》的书说起。
当时,知道慈禧太后墓中宝物之人,只有寥寥几人,而总管太监李莲英便是其中一位。
在宫内的时候,迫于皇家威严,李莲英没将此事透露给任何一人,但等他出宫自由后,他却说漏了嘴,将慈禧太后下葬以及墓中珍宝一事讲给侄子李成武听。
“孩子啊,我伺候了慈禧太后一辈子,她这个人就喜欢翡翠、黄金这样的珍宝,她的葬礼是我见过最奢华的,你是没看到,她的身上穿了多少层寿衣,每层寿衣上都镶有上好的珍珠、宝石等物......”
听着李莲英的所述,李成武惊呆了,事后,他将李莲英描述的情景用毛笔记录下来,装入集子里,撰在了《爱月轩笔记》里,向世人披露了慈禧入葬时大量的珍宝场景。
1912年,清朝覆灭,当时的政府和退位的清王室签订条约,承诺会保护清朝的陵寝。
不过在这之后,国内经历了一场内乱,袁世凯想要称帝,张勋复辟,直奉大战爆发,这一切的一切使政府和清王朝的条约成了一纸空文,就连一些守陵人都开始监守自盗,偷盗起了宝物。
在这样混乱的时局中,陵寝地面上的宝物被偷盗一空,只剩下陵寝地下的宝物,也就是墓穴里的宝物。
然而,慈禧太后墓穴里的宝物也没能保得住,在1928年时,被一伙武装分子洗劫一空。
而洗劫宝物的这人,正是孙殿英!
孙殿英
孙殿英原是奉系的一军长,在北伐革命中,孙殿英投靠。
北伐胜利后,孙殿英作为功臣出任国民革命军第12军军长,并承担起了驻守清东陵的任务,看管着皇室的墓穴。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清东陵附近的地界充斥着土匪、民兵等各种武装力量,局面十分混乱。
一天,孙殿英的两名部下带来了一本神秘书籍。
“军长,这是李莲英侄子写的《爱月轩笔记》,这书里面暗藏玄机。”
“不就是一本书么,有何好看的?”
只见一名部下将书翻开,翻到了记录慈禧太后墓穴宝藏的一页。
“军长你看,这本书里将慈禧陵寝里的随葬品数量、数目都记载在册,夜明珠、翡翠白菜、翡翠西瓜......”
“你给我看这作甚?”
“军长,这慈禧太后的陵寝就在我们脚下,我们何不?”
在部下的暗示下,孙殿英的嘴角扬起笑容,奸笑着:“走,随我去东陵大干一场!”
就这样,1928年7月初,孙殿英利用东陵混乱的局面,宣布戒严,并在清东陵附近开展军事演习。
但实际上,孙殿英的部队根本没在军事演习,而是在清东陵挖坑、挖洞,寻找慈禧太后的墓穴入口。
一开始,孙殿英对着部下喊话:“挖,把这里全挖一遍,我就不信找不到入口!”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孙殿英部队几乎将整个清东陵挖了个遍,但还是没能找到墓穴的入口。
就在这个时候,孙殿英的军师出策:
“军长,我们这么挖也不是办法,清东陵地宫上方堆砌着高大的方城明楼,明楼后方是连绵不绝的山,如果不知道墓穴的入口,是很难找到位置的,我听说守陵人一般都知道墓穴入口的位置,我们何不去找东陵守陵人,让他带我们进墓穴?”
在军师的建议下,孙殿英派部下找到了东陵守陵人,逼迫他说出了墓穴入口的大致位置,并在他的带领下找到陵墓入口,用炸药炸开了金刚墙,顺着地道慢慢的向陵墓深处前行。
一段地道走完,一扇汉白玉石大门挡住了孙殿英的去路,这扇门重达三吨,门上有万斤铜管扇,地下有个槽,门后的顶门石刚好卡在槽上,凭人力几乎推不动。
不过,孙殿英完全不在乎这些,他带足了炸药,对他来说,来一扇门炸一扇门,来两扇门炸两扇门,这门根本挡不住他的去路。
只见孙殿英趴在门上大笑:“东陵,哈哈哈,我孙殿英来了,这些宝物都是我的了!”
之后,孙殿英带着部下一路前行,来到了墓穴深处,发现了慈禧太后墓穴的宝藏。
其中,最令孙殿英感到震惊的还是慈禧太后的棺椁,棺材打开后,映入眼帘的不是慈禧太后的尸骨,而是满满的金银珠宝,这些金银珠宝将慈禧太后的尸骨完全覆盖。
孙殿英用手捧了一把宝物,仰头大笑:“发了!彻底发了!来人,将墓内、棺内的所有宝藏全都抬走!”
就这样,清东陵被掘地三尺,慈禧太后墓穴中的宝物被孙殿英洗劫一空,财物尽入孙殿英的国民革命军第12军口袋里。
国民政府调查结果清东陵被盗后,国内外的各大报刊纷纷报道此事,震惊中外,人们对盗墓贼的身份纷纷起了猜测,有猜测是守墓人做的,有猜测是土匪做的,还有猜测是盗墓世家出手做的......
一时之间,流言四起。
为了平息流言,国民政府展开了初步调查,并在清东陵被盗一个月后,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
当时,北平古玩店一老板接待了一神秘顾客,此人携带了一批急于出手的珍宝,这些珍宝十分稀奇,像是皇家之物。
然而,不料事情败露,两人均被北平警备司令部拘捕。
事后查明,神秘顾客是驻守河北遵化部队的师长谭温江,其上级是国民革命军第12军军长孙殿英。
为了查明真相,国民政府向孙殿英问话。
孙殿英眼瞅着事情快要败露,想了一出“祸水东引”,向上级报告部下手里的宝物是和一伙土匪开战时搜刮来的战利品,土匪头子叫马福田,是当地势力最大的土匪,慈禧太后陵墓很有可能是马福田带人盗的。
在当时,清东陵势力交错复杂,马福田匪部是势力较大的一方,而他们的匪部又无恶不作,国民政府官员推测,事实很有可能像孙殿英说的那样,是马福田带人盗的墓。
然而,就在清东陵盗宝案快要尘埃落定时,国民政府在青岛的警方,从青岛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消息。
原来,青岛警方在一个船上发现了两位形迹可疑的青年人,并在他们身上搜出了36颗珍珠和国民革命军第12军军徽。
其中一位叫张歧厚的青年人说出了实情,他说前一段时间,他跟随12军的孙军长一起去清东陵盗宝,而他身上的宝物就是这样来的。
张歧厚的坦白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之间,人们议论纷纷,将矛头指向了孙殿英,要孙殿英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1928年11月,国民政府迫于舆论的压力,成立军,开始督办此案。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国民政府并未惩办罪魁祸首,而是将张歧厚放了出来,至于孙殿英,国民政府也没问他罪。
于是,该案便以不了了之结束了。
直至多年后,才有人透露了国民政府这样处理的实情,原来,当年的孙殿英为躲一劫,决意要破财消灾,将翡翠西瓜送给了宋子文,慈禧口中含着的那颗夜明珠,则送给了宋美龄,在孙殿英的献宝操作下,他这才有惊无险,保住了性命。
死前奢靡一生,死后想要将世间财宝带在身上,这便是慈禧太后的一生,或许,连她都没想到,自己死后坟墓会被掘,不得安宁,而这也印证了一个历史事实,表示了清王朝时代的覆灭与另一个时代的崛起......
参考资料:
《发现档案》:慈禧密档(四)慈禧陵寝被盗之谜——福建电视台
《解密》:慈禧陵——深圳卫视
1908年,11月14日,38岁的光绪皇帝在被囚禁10年后,在瀛台驾崩了。诡异的是,过了不到一天,74岁的慈禧太后也去世了。如此巧合让人们产生了无尽的联想和猜测。
作为一个弱势皇帝,光绪生前并没有修建自己的陵寝。在他去世之后,才于1909年开始在清西陵为其择地营建陵墓,是为清崇陵。这一陵寝在1912年方才完工,此时已经替代了清王朝。按照清帝退位协定,有责任协助完成光绪的葬仪,并在1913年与逊清小朝廷共同葬光绪帝于崇陵。
作为清西陵中,唯一确定被盗的陵寝,1980年,文物部门在部队的配合下进入了崇陵地宫。进入之后,因为棺椁被盗墓贼打开,光绪遗体被破坏,棺椁侧面一堆散乱的细碎骨骼。
这是背景,光绪之死一直是历史谜团,这次进入陵寝还特意带了军医,军医发现其头部和颈部连接自然,并不是像某些小道消息所说,曾被刺客砍下后重新装回去的。此后的检验也证明光绪帝的遗骸上并无外伤。
2008年,《清朝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发布,光绪死因才被揭晓。
光绪乃非正常死亡课题组在化验了光绪皇帝的头发、并且对比性地化验了其他人的头发之后,得出了以下的一组“发砷含量”对比数据(单位:微克/克):
当代人(1号)头发砷含量: 0.14
当代人(2号)头发砷含量: 0.59
隆裕皇后遗体的头发砷含量: 9.20
清末某干尸头发砷含量: 18.20
光绪皇帝遗体头发砷含量: 2404.00
砷广泛分布在自然环境中,以硫化物和氧化物形式存在,主要有雄黄(二硫化二砷)、雌黄(三硫化二砷)、砒霜(三氧化二砷)等,在土壤、水、矿物、植物中都能检测出微量的砷,正常人体组织中也含有微量的砷。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通过食物、水源、大气摄入砷。研究表明,适量的砷有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动物实验也表明,砷缺乏会抑制生长,生殖也会出现异常。
尽管许多研究表明砷可能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正常人每天的摄入量约为20μg以下),但过量的砷会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影响呼吸和氧化过程,使细胞发生病变。砷还可直接损伤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并作用于血管舒缩中枢,导致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血容量降低,加重脏器损害,最终导致死亡,中国的古老毒物砒霜的主要成分就是三氧化二砷。
正常人的全血砷含量为0. 03-0. 3141/L,血清砷含量为 0. 02- 0.2u I/L,头发砷含量为0.25一1.0μg/g°。光绪皇帝的“发砷含量”,是正常人的几百倍到一万倍以上。
由此看出,光绪帝头发上的两处高含量砷与正常值相比明显异常。另外,光绪头发的异常高砷含量截段既不在发根处、也不在发梢处,依据头发生长规律和砷中毒机理,光绪帝头发上的高含量砷不应是正常摄入代谢形成。这样的典型症状,直接指向了“砷中毒”。
出于谨慎,课题组考虑到了棺木对光绪皇帝头发进行污染的可能性,于是,课题组对棺木内的碎屑、香料、粉末等残渣进行了采样,分析其砷含量,并和光绪皇帝的头发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以下的对比数据(单位:微克/克):
棺木内碎屑的含量: 0.39-28.00
棺木内香料的砷含量: 0.429-7.06
棺木内粉末的含量: 11.20
光绪皇帝头发: 2404.00
由此可见,棺木内各物体的砷含量,远远低于光绪皇帝的头发砷含量。也就是说:光绪皇帝头发里的“砷”,并非来自于棺木的污染。
在比对了光绪生前服用的药物之后,课题组进一步排除“慢性砷中毒”的可能,经过了仔细的研究发现,课题组得出来了结论:
光绪死于砒霜中毒。在光绪去世100年后,光绪的死亡之谜终于被揭晓。
影视形象
光绪确切死于砒霜类毒物光绪是被毒死的根本证据,并不在于对其头发的检验,而在于对其骨骼和衣服残片的检验。因为课题组化验了光绪皇帝的骨骼碎片和残留衣物,得出了以下一组数据(单位:微克/克):
粘附头发的残渣物砷含量: 3060.00
脊椎骨碎屑砷含量: 1269.00
内衣残片右袖部位砷含量: 2439.00
内衣残渣砷含量: 2182.00
光绪皇帝头发砷含量: 2404.00
课题组在光绪遗骨中检验出了高超标的砷,与其胃部越接近的骨骼,含砷越高。尽管经过了清洗,但其胸骨,胸腹部衣物等处检验出的残存砷总量达到210毫克,已经超过人的致死剂量。考虑到这只是百年后的遗存,光绪帝遗体内含砷的总量当在十倍以上!
之所以胸腹部衣物残存砷总量如此高,是因为由于尸体腐朽,包含大量毒物的胃内容物渗出体外,浸染了服装后。因为光绪皇帝是右手抚胸而死、并且死后甚至下葬后保持了这个姿势,所以右袖部位砷含量也非常高。
与此相对应的是光绪其他部位的骨骼和衣物中,含砷量是很低的,如足部、手部等远端骨骼含砷量基本正常。这一检验结果从法医学的角度直接指向了一个结论——光绪帝死于砷急性中毒。他的死亡应该是通过口服大量砒霜类毒物的方式造成的。
总结从1980年,课题组对光绪尸体进行了多次的检测,2006年,刑事技术、法医学又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课题组又再次组织了相关科学家进行检测,还动用了X射线荧光分析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分析法等当代先进科学检测技术。
可以说,光绪在短时间内口服大量砒霜类毒物,是造成他死亡的主要原因,至于凶手是不是慈禧,定论为时尚早,仍然有待商榷。
在阅读此文之前能不能满足作者一个小小的请求,麻烦各位看官大人给作者点一个小小的关注,这样是对作者最好的回馈和激励,同时也方便您以后的阅读,在此感谢。
超时空的见证者:穿越世纪的500位老人中国历史是一部悠久且多姿多彩的史诗。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曾涌现出无数英雄和传奇,他们各自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和记忆。但当我们回首过去,不免会惊讶地发现,有一群人,他们身临其境地经历了近现代的多个重要时期,为我们勾画出一个真实、立体的历史画面。这群人,正是那500位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老人。
在1912年,清朝的覆灭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新篇章。随后的岁月中,这些老人见证了的动荡、抗日战争的苦难、新中国的崛起,以及世界科技、文化、政治的巨大变革。想象一下,他们竟然经历了从清朝的龙袍到现代的时尚潮流,从古老的马车到疾驰的高铁,从沙尘滚滚的黄河边到繁华的都市。
这些老人的生命力与韧性是令人震惊的。他们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面对种种困境和考验,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他们的故事,像一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个历史的小门。这也让我想起了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故事,如一位百岁老人曾说:“我亲眼看见了三个不同的中国。”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深沉的历史感。
尽管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经常提到新的一代如80后、90后等,但我们不应忘记,是这些老人用他们的经历为我们建构了一个真实的历史脉络。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珍贵的种子,播撒在历史的土壤中,孕育出丰收的果实。
然而,这一切不仅仅是这些老人的坚韧与勇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逐渐延长。这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这样的老人,听到他们的故事,深入体会那个时代的风云。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那些为我们牺牲和付出的人。无论在历史的哪一个时期,总有一群人为了理想和信仰,为了家国和民族,为了下一代和未来,默默地前行。他们是历史的真正建筑师,是每一个时代的坚实基石。
结论:历史并不是一个冷硬的时间线,而是由一个个生命组成的。这500位老人,就是这条时间线上的亮点,他们的故事为我们铺展出一张宏大的历史画卷。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要铭记历史,更要深入理解、感受和传承。因为,只有真正懂得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面对未来,珍惜当下,创造出更加辉煌的章节。
以上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一个免费的“关注”,欢迎大家对于本文发表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如果明朝没有灭亡,中国或将成为全球霸主,主宰世界!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拥有庞大的疆域和强大的军事
实力。在军事上,明成祖、明宣宗等皇帝都亲征御驾,甚至明武宗单枪匹马砍杀蒙古士兵。
在与西方的交锋中,明军使用火器击败英国和葡萄牙军队。明朝还在文化、科技和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明朝的数学家早于牛顿发现了导数,冶金、煤矿开采技术也传播到西方。
明朝的海禁政策打破了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禁锢,有力推动了航海时代的全球背景下的交流和贸易。
在政治上,明成祖建立了先进的内阁制度,尊重忠臣和文官,使得明朝避免了昏君和的悲剧。
然而,明朝最终灭亡并非外族入侵,而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灾民起义。明朝政府无力应对连年的灾荒和灾民的反抗,最终被女真人灭亡。
如果明朝没有灭亡,中国有望发展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成为全球霸主。然而,历史没有假设,明朝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清朝的统治带来了文化、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倒退,而明朝的开放和进步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宝贵的成就。
在探讨历史时,我们应该更加客观地看待明朝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如果明朝没有灭亡,中国的历史将会怎样发展?
请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和想法。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END-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 在 看 ”,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