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暑期创作大赛#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洞见CC
最近,国漫《长安三万里》爆火,让很多观众看到破防。
影片结尾李白的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更是戳中无数成年人泪点。
有人想到自己为了还清贷款,整日奔忙的苦楚;
有人想到自己十几年操持家庭,盼着孩子赶紧长大的心酸……
这些真实的压力,像大山压到每一个成年人身上的时候,谁都不敢休息,不敢喊停。
直到自己也划着轻舟驶出生活的万重山时,我们才在涕泪纵横中,与李白深深共鸣。
不到一定阅历,读不懂一首诗;不经历一定的人生苦难,领悟不了诗中的境界。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曾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写下四首境界不同的诗。
当你理解到第四重,人生万般苦楚,皆可一笑释然。
1
第一重:初入社会,意气风发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刚入社会时,意气风发,壮志满怀。
他在洞庭湖初遇高适,还对其放下豪言:
“你我身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那个时候的李白,不信前路关山难越,不信世上命不由人。
他像一只展翅的大鹏,以为天地高远,可以任其遨游。
在写下得意之作《大鹏赋》后,李白便带着它四处干谒,寻求一个被达官显贵举荐的机会。
可天下间的捷径,又岂是为寒门所开。
在得知李白是商人之子身份后,那些权贵根本不管李白才高几何,纷纷将他拒之门外。
四处碰壁的李白,虽然心中愤懑,却仍不灰心。
他开始改变策略,四处游历,结交好友,只为借此打响自己的名气。
终于在四十二岁那年,他名扬天下,时来运转,得到了玉真公主的举荐。
随后,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多年心愿一朝得遂,李白心中激荡万分,他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豪迈地写下了这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个时候的李白,多么像未经世事,却又壮志满怀的我们。
刚踏入社会时,谁都自命不凡,心比天高。
以为水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凭着自己的一腔孤勇,可以闯出一番事业;
可在社会的摸爬滚打几年后,很多人就会慢慢明白:
水深不可测,天高不可攀。
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抵得过万千虚无的理想。
经历到这一层次的人,才算悟透了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2
第二重:初遇坎坷,迎难而上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电影中,长安城的门为李白大开之后,他来到了这个令他神往了半辈子的地方。
在这里,李白成了皇帝的御用文人,与王昌龄、贺知章、张旭等名人都结为了知交好友。
在真实的历史中,李白的风头更盛。
他不仅曾让权倾朝野的高力士为之脱靴,还让宠冠六宫的杨贵妃为其磨墨。
很多曾对他弃如敝屣的权贵,都争着与他结交,直呼其为“谪仙人”。
那个时候的李白,风华盖住了长安城中的璀璨群星。
可即便李白如此受宠,依旧注定得不到唐玄宗的重用。
在唐玄宗眼中,他始终都是把李白当成一个写写清词的文人。
如果李白安分守己,留下他倒也无妨,可狂傲如李白,偏偏锋芒毕露。
李白也因此不为玄宗所喜,又加之得罪了高力士之流,备受排挤。
在长安生活仅一年后,他就被赐金放还。
带着无限的落寞与失落,他又一次找到了昔日的好友高适。
高适见到他的落魄,正想出言安慰,李白却摆手道: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经历了那么大的起落,李白心里虽然悲痛,但骨子里的傲气,却不允许他在精神上跪着。
这份不屈服的态度所映射的,就是人生的第二阶段。
那些在艰难生活中跋涉的成年人,被现实所欺,却仍旧倔强。
在社会中历过坎坷,却仍旧葆有一份勇气,敢与天斗,敢与人争。
虽然,这份勇气中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几分莽撞,但也足够让我们在被现实欺压时,心中生出万千能量。
3
第三重:历经磨难,努力自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被赶出长安城后,便开始了他历时十一年的漫游。
在这十一年间,李白游遍了梁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
交往了杜甫、汪伦、元丹丘、岑夫子等文人道士。
然而这十一年的光阴里,他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并没有让李白忘记过去的痛苦,反而使他的内心愈加孤寂。
公元752年,游历在外的李白与岑勋,应邀到嵩山与好友元丹丘一聚。
三人高歌宴饮,互诉这些年的心酸。
李白也借着酒劲,一吐心中的不快。
他感叹,自他被赐金放还以来,光阴飞逝,如今的他,已经两鬓微白。
更让他痛苦的是,人已老,志未平,他心中的那只雄鹰,永远找不到展翅之地。
想到此处,李白悲上心头,只得赶紧劝慰自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心头烦恼诸多,索性就一醉方休,让这美酒甘霖,来消这万古哀愁。
人生中第三重境界,恰恰就是你面对现实的无奈,学会了自我劝解的阶段。
此时的你,经历了诸多的磨难,内心积压了许多苦楚。
这些陈年旧伤,别人无从知晓,只有你自己才能治愈。
在难过时,给自己安慰;在伤痛时,给自己掌声。
正所谓,逆境,止于心境。
当你做好了心境上的提升,便不会一直在苦海里沉沦。
4
第四重:尝遍冷暖,最后释然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长安三万里》快结尾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永王李璘拥兵自重,想自立为王。
为了壮大自己的队伍,他到处招贤纳士;为了请李白出山,他还派人三顾茅庐。
在这样盛情的邀请下,一直怀才不遇的李白,又怎能抵挡这样的机会?
于是他不计后果地投奔了永王。
结果,永王兵败。
而平定永王叛乱的,正是他昔日的好友,高适。
一夕之间,高适为座上客,李白为阶下囚,两人的地位再也回不到从前。
李白写信向高适求救,可高适却因立场、地位的诸多因素,无法伸以援手。
最终,李白顶着反叛的帽子,被流浪夜郎,
幸运的是,李白行至白帝城时,就突然收到了朝廷大赦的消息。
欣喜万分的李白,随即调转船头顺江东下,返还江陵。
坐在小船上时,两岸猿声阵阵,但李白的心情,却是前所未有的松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至此,官场的失意也好,世情的冷暖也罢,李白都一一释然。
丰子恺曾说:“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人生,再也没有比释然更高的境界。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曾像李白一般,经历许多伤痛。
以前,我们吃过几次苦,遇到几道坎,失去几个重要的人,便觉得人生从此无望。
但现在回头看看,那些成长的伤痛,早已随着你内心的强大,慢慢得到了治愈。
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谈。
很多我们曾以为过不去的坎,等你熬过去了,再蓦然回首,心中已过万重山。
▽
李白这一生,细细算来,其实从未顺利过。
他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其主,不得其时;
他喜欢结交朋友,但他最好的朋友,也在世事变迁中,与他渐行渐远;
他才华横溢,自视甚高,可那么骄傲的一个人,却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入赘去博一次改命的机会。
世间的苦痛、屈辱、郁闷、不得志,李白都一一尝遍。
他最后教会我们的,却是自由、豪迈、潇洒,和对待生活的不屈不挠。
他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读。
当你读懂了他的无畏无惧,就算前路迷茫,你也有勇气乘风破浪;
当你学会了他的潇洒豪放,哪怕世事艰难,你亦能重拾信心,乘轻舟以渡。
点个赞吧 ,悟透这四重境界,做不到李白的豪迈与洒脱,也能学会宽恕与释然。
#暑期创作大赛#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洞见CC
最近,国漫《长安三万里》爆火,让很多观众看到破防。
影片结尾李白的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更是戳中无数成年人泪点。
有人想到自己为了还清贷款,整日奔忙的苦楚;
有人想到自己十几年操持家庭,盼着孩子赶紧长大的心酸……
这些真实的压力,像大山压到每一个成年人身上的时候,谁都不敢休息,不敢喊停。
直到自己也划着轻舟驶出生活的万重山时,我们才在涕泪纵横中,与李白深深共鸣。
不到一定阅历,读不懂一首诗;不经历一定的人生苦难,领悟不了诗中的境界。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曾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写下四首境界不同的诗。
当你理解到第四重,人生万般苦楚,皆可一笑释然。
1
第一重:初入社会,意气风发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刚入社会时,意气风发,壮志满怀。
他在洞庭湖初遇高适,还对其放下豪言:
“你我身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那个时候的李白,不信前路关山难越,不信世上命不由人。
他像一只展翅的大鹏,以为天地高远,可以任其遨游。
在写下得意之作《大鹏赋》后,李白便带着它四处干谒,寻求一个被达官显贵举荐的机会。
可天下间的捷径,又岂是为寒门所开。
在得知李白是商人之子身份后,那些权贵根本不管李白才高几何,纷纷将他拒之门外。
四处碰壁的李白,虽然心中愤懑,却仍不灰心。
他开始改变策略,四处游历,结交好友,只为借此打响自己的名气。
终于在四十二岁那年,他名扬天下,时来运转,得到了玉真公主的举荐。
随后,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多年心愿一朝得遂,李白心中激荡万分,他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豪迈地写下了这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个时候的李白,多么像未经世事,却又壮志满怀的我们。
刚踏入社会时,谁都自命不凡,心比天高。
以为水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凭着自己的一腔孤勇,可以闯出一番事业;
可在社会的摸爬滚打几年后,很多人就会慢慢明白:
水深不可测,天高不可攀。
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抵得过万千虚无的理想。
经历到这一层次的人,才算悟透了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2
第二重:初遇坎坷,迎难而上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电影中,长安城的门为李白大开之后,他来到了这个令他神往了半辈子的地方。
在这里,李白成了皇帝的御用文人,与王昌龄、贺知章、张旭等名人都结为了知交好友。
在真实的历史中,李白的风头更盛。
他不仅曾让权倾朝野的高力士为之脱靴,还让宠冠六宫的杨贵妃为其磨墨。
很多曾对他弃如敝屣的权贵,都争着与他结交,直呼其为“谪仙人”。
那个时候的李白,风华盖住了长安城中的璀璨群星。
可即便李白如此受宠,依旧注定得不到唐玄宗的重用。
在唐玄宗眼中,他始终都是把李白当成一个写写清词的文人。
如果李白安分守己,留下他倒也无妨,可狂傲如李白,偏偏锋芒毕露。
李白也因此不为玄宗所喜,又加之得罪了高力士之流,备受排挤。
在长安生活仅一年后,他就被赐金放还。
带着无限的落寞与失落,他又一次找到了昔日的好友高适。
高适见到他的落魄,正想出言安慰,李白却摆手道: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经历了那么大的起落,李白心里虽然悲痛,但骨子里的傲气,却不允许他在精神上跪着。
这份不屈服的态度所映射的,就是人生的第二阶段。
那些在艰难生活中跋涉的成年人,被现实所欺,却仍旧倔强。
在社会中历过坎坷,却仍旧葆有一份勇气,敢与天斗,敢与人争。
虽然,这份勇气中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几分莽撞,但也足够让我们在被现实欺压时,心中生出万千能量。
3
第三重:历经磨难,努力自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被赶出长安城后,便开始了他历时十一年的漫游。
在这十一年间,李白游遍了梁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
交往了杜甫、汪伦、元丹丘、岑夫子等文人道士。
然而这十一年的光阴里,他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并没有让李白忘记过去的痛苦,反而使他的内心愈加孤寂。
公元752年,游历在外的李白与岑勋,应邀到嵩山与好友元丹丘一聚。
三人高歌宴饮,互诉这些年的心酸。
李白也借着酒劲,一吐心中的不快。
他感叹,自他被赐金放还以来,光阴飞逝,如今的他,已经两鬓微白。
更让他痛苦的是,人已老,志未平,他心中的那只雄鹰,永远找不到展翅之地。
想到此处,李白悲上心头,只得赶紧劝慰自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心头烦恼诸多,索性就一醉方休,让这美酒甘霖,来消这万古哀愁。
人生中第三重境界,恰恰就是你面对现实的无奈,学会了自我劝解的阶段。
此时的你,经历了诸多的磨难,内心积压了许多苦楚。
这些陈年旧伤,别人无从知晓,只有你自己才能治愈。
在难过时,给自己安慰;在伤痛时,给自己掌声。
正所谓,逆境,止于心境。
当你做好了心境上的提升,便不会一直在苦海里沉沦。
4
第四重:尝遍冷暖,最后释然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长安三万里》快结尾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永王李璘拥兵自重,想自立为王。
为了壮大自己的队伍,他到处招贤纳士;为了请李白出山,他还派人三顾茅庐。
在这样盛情的邀请下,一直怀才不遇的李白,又怎能抵挡这样的机会?
于是他不计后果地投奔了永王。
结果,永王兵败。
而平定永王叛乱的,正是他昔日的好友,高适。
一夕之间,高适为座上客,李白为阶下囚,两人的地位再也回不到从前。
李白写信向高适求救,可高适却因立场、地位的诸多因素,无法伸以援手。
最终,李白顶着反叛的帽子,被流浪夜郎,
幸运的是,李白行至白帝城时,就突然收到了朝廷大赦的消息。
欣喜万分的李白,随即调转船头顺江东下,返还江陵。
坐在小船上时,两岸猿声阵阵,但李白的心情,却是前所未有的松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至此,官场的失意也好,世情的冷暖也罢,李白都一一释然。
丰子恺曾说:“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人生,再也没有比释然更高的境界。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曾像李白一般,经历许多伤痛。
以前,我们吃过几次苦,遇到几道坎,失去几个重要的人,便觉得人生从此无望。
但现在回头看看,那些成长的伤痛,早已随着你内心的强大,慢慢得到了治愈。
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谈。
很多我们曾以为过不去的坎,等你熬过去了,再蓦然回首,心中已过万重山。
▽
李白这一生,细细算来,其实从未顺利过。
他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其主,不得其时;
他喜欢结交朋友,但他最好的朋友,也在世事变迁中,与他渐行渐远;
他才华横溢,自视甚高,可那么骄傲的一个人,却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入赘去博一次改命的机会。
世间的苦痛、屈辱、郁闷、不得志,李白都一一尝遍。
他最后教会我们的,却是自由、豪迈、潇洒,和对待生活的不屈不挠。
他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读。
当你读懂了他的无畏无惧,就算前路迷茫,你也有勇气乘风破浪;
当你学会了他的潇洒豪放,哪怕世事艰难,你亦能重拾信心,乘轻舟以渡。
点个赞吧 ,悟透这四重境界,做不到李白的豪迈与洒脱,也能学会宽恕与释然。
他,被称为“诗仙”,去世一千多年,依然让人念念不忘;
他爱写诗,余光中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他爱交友,点点心意,都在字里行间。
他叫李白。
作为中国人,没有人不会背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乎家喻户晓。
诗词君分享李白最经典的10首诗词,全是经典,字字珠玑,一生一定要读一次。
1、最脍炙人口的思乡诗:《静夜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说《静夜思》是唐诗中传播最广的诗,应该没有异议,不论南方北方,不论国内国外,只要是中国人,几乎人人都会背这首诗。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李白望着天空的一轮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全诗似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李白走了千年,思乡却一直延续了千年。《静夜思》里藏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共同的思乡情。
2、最狂放的诗:《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是一首狂放的诗,却藏着李白怀才不遇的悲愤。
李白是失落的,但他又马上昂扬,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李白借酒浇销,及时行乐。
他给友人劝酒:人生苦短,圣贤都很寂寞,不如我们饮酒高歌,纵情欢乐。
许多人喜欢吟诵《将进酒》,因为李白将喝酒销愁,写得豪迈自信、酣畅淋漓。许多人都想梦回唐代,亲眼看一看那个豪情万丈的李白。
人生,总有不如意的时候,可如果都能像李白,失落后马上振作起来,豪迈起来,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3、想象力最夸张浪漫的诗:《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众所周知,李白的想象瑰奇浪漫,这首《望庐山瀑布》就是明证。
李白远望庐山瀑布,说: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瀑布如珠帘垂挂在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瀑布如珠帘“挂”在山前,似乎是天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真想问李白,从何处想来。
李白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总有人问,读诗有什么用?如果你能学到李白超凡的想象力,那么,对于学习有益无害。
4、最孤独的诗:《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孤独是人类永恒的命题,狂放如李白也有孤独的时刻。
这个月夜,他在花下独酌,无人亲近,孤独的李白只能举杯邀请明月。
李白突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
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人生既害怕吵闹,更害怕孤独,所以真正内心强大并不是无欲无求,而是过尽千帆看尽世间百态依然热爱生活。
5、最励志的诗:《行路难》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而李白的《行路难》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这首诗一共十二句,八十四个字,李白的情绪在其中一波三折。
李白本是满怀愁绪,酒也喝不下,饭也吃不下。“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可是,当李白想到姜尚和伊尹的人生经历,又给他增添了信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豪迈乐观,李白说: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他将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古往今来,李白的《行路难》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
6、最清新的诗:《清平调》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据唐代人记载,《清平调三首》是李白任供奉翰林时所作,三首诗都是写杨贵妃之美。
那么,李白怎么写杨贵妃之美呢?
云想变作贵妃的衣裳,花想变为贵妃之容貌,贵妃之美,如沉香亭畔春风拂煦下的带露之牡丹。若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见到的飘飘仙子,必定是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遇到的女神仙。
李白运用一贯的浪漫写法,不露痕迹地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杨贵妃已逝千年,而我们依然可以从李白的诗中,一窥她的美貌,真是幸运。
7、最轻快飘逸的诗:《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58年,因为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李白被流放夜郎,第二年春,走到白帝城时,突然收到被赦免的消息,兴奋地李白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写下这首诗。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明代文学家杨慎评价此诗:“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惊天地泣鬼神的是李白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刚刚面临绝境,但只要有一点希望,他就又成为那个自信而豪迈的李太白。
不论何种境遇,永怀希望,永怀对理想的热情, 是李白最打动人的品质。
8、最有气势的诗:《蜀道难》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据说,李白到长安时,带着自己的作品去拜见当时的大诗人贺知章,读到《蜀道难》时,贺知章惊叹于李白诗歌潇洒出尘的风采,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蜀道难》是李白的盛名之作,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即使过去了一千多年,李白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增订唐诗摘钞》:倏起倏落,忽虚忽实。真如烟水杳渺,绝世奇文也。
每每读《蜀道难》,感觉胸中开阔,惊叹于自然的鬼斧神工,向往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9、最诗意的离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是一个爱交友的人,他喜欢孟浩然,这一天,孟浩然要去广陵,他写诗相送。
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友人乘舟而去,而李白依然还站在那里,望着背影久久不能回过神来,那一刻,所有的不舍与深情都在这一望中。
这首送别之作,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10、最经典的词作:《菩萨蛮》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被喻为“百代词曲之祖”,对后世影响深远。虽然他的作者有争议,但是,许多人已经公认作者为李白。
因为爱李白,世人总是不啻于把最好的荣誉给李白,
这首词运用朦胧交错的描写手法造成词境时空的淌恍迷离。
在短短的一首词中,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此移情、寓情、传情,手法极为娴熟,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活动,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人生于世,孤独与愁苦,总是环绕不去。何时得解脱,不在景,而在心。
如果没有李白,唐诗将缺了多么灿烂的一角呀。
李白,用自己的才华,在唐诗中书写了一段无比灿烂的篇章,耀目后世。
也许,你不能读完李白所有的作品,但一定要读一读这10首诗作,感受那大唐最耀目的风采。
(来源:迷上诗词)
来源: 景德镇南河公安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中国坝上草原欢乐季##纵情草原 畅玩河北#
最近,国漫《长安三万里》爆火,让很多观众看到破防。
影片结尾李白的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更是戳中无数成年人泪点。
有人想到自己为了还清贷款,整日奔忙的苦楚;
有人想到自己十几年操持家庭,盼着孩子赶紧长大的心酸……
这些真实的压力,像大山压到每一个成年人身上的时候,谁都不敢休息,不敢喊停。
直到自己也划着轻舟驶出生活的万重山时,我们才在涕泪纵横中,与李白深深共鸣。
不到一定阅历,读不懂一首诗;不经历一定的人生苦难,领悟不了诗中的境界。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曾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写下四首境界不同的诗。
当你理解到第四重,人生万般苦楚,皆可一笑释然。
1
第一重:初入社会,意气风发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刚入社会时,意气风发,壮志满怀。
他在洞庭湖初遇高适,还对其放下豪言:
“你我身当如此盛世,当为大鹏!”
那个时候的李白,不信前路关山难越,不信世上命不由人。
他像一只展翅的大鹏,以为天地高远,可以任其遨游。
在写下得意之作《大鹏赋》后,李白便带着它四处干谒,寻求一个被达官显贵举荐的机会。
可天下间的捷径,又岂是为寒门所开。
在得知李白是商人之子身份后,那些权贵根本不管李白才高几何,纷纷将他拒之门外。
四处碰壁的李白,虽然心中愤懑,却仍不灰心。
他开始改变策略,四处游历,结交好友,只为借此打响自己的名气。
终于在四十二岁那年,他名扬天下,时来运转,得到了玉真公主的举荐。
随后,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多年心愿一朝得遂,李白心中激荡万分,他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豪迈地写下了这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个时候的李白,多么像未经世事,却又壮志满怀的我们。
刚踏入社会时,谁都自命不凡,心比天高。
以为水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凭着自己的一腔孤勇,可以闯出一番事业;
可在社会的摸爬滚打几年后,很多人就会慢慢明白:
水深不可测,天高不可攀。
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抵得过万千虚无的理想。
经历到这一层次的人,才算悟透了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2
第二重:初遇坎坷,迎难而上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电影中,长安城的门为李白大开之后,他来到了这个令他神往了半辈子的地方。
在这里,李白成了皇帝的御用文人,与王昌龄、贺知章、张旭等名人都结为了知交好友。
在真实的历史中,李白的风头更盛。
他不仅曾让权倾朝野的高力士为之脱靴,还让宠冠六宫的杨贵妃为其磨墨。
很多曾对他弃如敝屣的权贵,都争着与他结交,直呼其为“谪仙人”。
那个时候的李白,风华盖住了长安城中的璀璨群星。
可即便李白如此受宠,依旧注定得不到唐玄宗的重用。
在唐玄宗眼中,他始终都是把李白当成一个写写清词的文人。
如果李白安分守己,留下他倒也无妨,可狂傲如李白,偏偏锋芒毕露。
李白也因此不为玄宗所喜,又加之得罪了高力士之流,备受排挤。
在长安生活仅一年后,他就被赐金放还。
带着无限的落寞与失落,他又一次找到了昔日的好友高适。
高适见到他的落魄,正想出言安慰,李白却摆手道: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经历了那么大的起落,李白心里虽然悲痛,但骨子里的傲气,却不允许他在精神上跪着。
这份不屈服的态度所映射的,就是人生的第二阶段。
那些在艰难生活中跋涉的成年人,被现实所欺,却仍旧倔强。
在社会中历过坎坷,却仍旧葆有一份勇气,敢与天斗,敢与人争。
虽然,这份勇气中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几分莽撞,但也足够让我们在被现实欺压时,心中生出万千能量。
3
第三重:历经磨难,努力自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被赶出长安城后,便开始了他历时十一年的漫游。
在这十一年间,李白游遍了梁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
交往了杜甫、汪伦、元丹丘、岑夫子等文人道士。
然而这十一年的光阴里,他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并没有让李白忘记过去的痛苦,反而使他的内心愈加孤寂。
公元752年,游历在外的李白与岑勋,应邀到嵩山与好友元丹丘一聚。
三人高歌宴饮,互诉这些年的心酸。
李白也借着酒劲,一吐心中的不快。
他感叹,自他被赐金放还以来,光阴飞逝,如今的他,已经两鬓微白。
更让他痛苦的是,人已老,志未平,他心中的那只雄鹰,永远找不到展翅之地。
想到此处,李白悲上心头,只得赶紧劝慰自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心头烦恼诸多,索性就一醉方休,让这美酒甘霖,来消这万古哀愁。
人生中第三重境界,恰恰就是你面对现实的无奈,学会了自我劝解的阶段。
此时的你,经历了诸多的磨难,内心积压了许多苦楚。
这些陈年旧伤,别人无从知晓,只有你自己才能治愈。
在难过时,给自己安慰;在伤痛时,给自己掌声。
正所谓,逆境,止于心境。
当你做好了心境上的提升,便不会一直在苦海里沉沦。
4
第四重:尝遍冷暖,最后释然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长安三万里》快结尾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永王李璘拥兵自重,想自立为王。
为了壮大自己的队伍,他到处招贤纳士;为了请李白出山,他还派人三顾茅庐。
在这样盛情的邀请下,一直怀才不遇的李白,又怎能抵挡这样的机会?
于是他不计后果地投奔了永王。
结果,永王兵败。
而平定永王叛乱的,正是他昔日的好友,高适。
一夕之间,高适为座上客,李白为阶下囚,两人的地位再也回不到从前。
李白写信向高适求救,可高适却因立场、地位的诸多因素,无法伸以援手。
最终,李白顶着反叛的帽子,被流浪夜郎,
幸运的是,李白行至白帝城时,就突然收到了朝廷大赦的消息。
欣喜万分的李白,随即调转船头顺江东下,返还江陵。
坐在小船上时,两岸猿声阵阵,但李白的心情,却是前所未有的松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至此,官场的失意也好,世情的冷暖也罢,李白都一一释然。
丰子恺曾说:“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人生,再也没有比释然更高的境界。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曾像李白一般,经历许多伤痛。
以前,我们吃过几次苦,遇到几道坎,失去几个重要的人,便觉得人生从此无望。
但现在回头看看,那些成长的伤痛,早已随着你内心的强大,慢慢得到了治愈。
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谈。
很多我们曾以为过不去的坎,等你熬过去了,再蓦然回首,心中已过万重山。
李白这一生,细细算来,其实从未顺利过。
他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其主,不得其时;
他喜欢结交朋友,但他最好的朋友,也在世事变迁中,与他渐行渐远;
他才华横溢,自视甚高,可那么骄傲的一个人,却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入赘去博一次改命的机会。
世间的苦痛、屈辱、郁闷、不得志,李白都一一尝遍。
他最后教会我们的,却是自由、豪迈、潇洒,和对待生活的不屈不挠。
他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读。
当你读懂了他的无畏无惧,就算前路迷茫,你也有勇气乘风破浪;
当你学会了他的潇洒豪放,哪怕世事艰难,你亦能重拾信心,乘轻舟以渡。
悟透这四重境界,做不到李白的豪迈与洒脱,也能学会宽恕与释然。
(来源:每晚一卷书)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像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