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04年,一群记者兴奋地簇拥至潮州市新桥西路一住宅区中,他们要对翁云光进行采访。
翁云光不是别人,正是翁帆63岁的老父亲,而彼时翁帆和杨振宁的恋情闹得沸沸扬扬。
翁云光对于记者的到来没有感到意外,看上去非常平静,好像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中一样。
他客气地把记者请进屋里,并跟记者聊起了小女儿的感情。
出乎记者的意料,对于女儿和杨振宁的婚事他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愤怒和抱怨。
他表示,对于女儿订婚的消息,他也就比记者们早一个月知道。虽然感到意外,但他完全尊重女儿的选择,也相信她的眼光比自己要好。
在采访中,翁云光称呼杨振宁为“杨教授”,话里话外全是对杨振宁的敬佩和欣赏。
翁云光甚至称翁帆照顾杨振宁是一种“美德”。
从翁云光的表现来看,这位父亲倒是比很多围观群众要看得开。
如今翁帆和杨振宁已经结婚18年,但这18年来,关于翁帆和杨振宁的种种传闻就没有断过,比如翁帆另寻新欢,两人貌合神离,甚至翁云光迎娶杨振宁未满20岁的重孙女.......
只是不管外界如何议论纷纷,这对夫妻依然没有理会,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如今的杨振宁已经100岁,而翁帆依旧留在他的身边。
01
假如抛开年龄的因素,翁帆算得上是在“高攀”杨振宁。
杨振宁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数学教育家杨武之,曾公费去芝加哥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回国后成为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履历可以说金光闪闪。
而杨振宁显然也遗传了父亲在学习上的天赋,小时候的杨振宁如同神童一般的存在,5岁能认3000多个汉字,可以连续几个小时兴致勃勃地翻看父亲的数学书而不觉得枯燥,别人眼里一团乱麻的数学题,他不管多复杂都能轻轻松松解开。
杨振宁7岁跟随父母搬进清华园,小时候的玩伴长大后绝大多数自然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他的玩伴中其中就有“两弹元勋”邓稼先。
小时候杨振宁和邓稼先经常玩在一起,两人一起爬树,趴在地上弹玻璃球等,和普通的男孩没两样。
而这份友情,陪伴两人半生。
1945年,在清华取得硕士学位后,年仅23岁的杨振宁就跟父亲一样去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研究生。
在芝加哥大学,杨振宁成了很多同学的噩梦:“有一次物理考试,我们写了整整1个小时才做完那张卷子,而杨振宁只用了10分钟就淡定地离开了教室。”
杨振宁这哪里是来考试的,明明就是来碾压他的同学的。
在普利斯顿高等研究所读博士后的期间,杨振宁共事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名闻世界的爱因斯坦。
1949年,杨振宁在普林斯顿的一家中餐厅内遇到了自己在西南联大的学生杜致礼。
杨振宁后来这样形容两人的这次邂逅:“我并不知道杜致礼到了美国,我是无意中走进那家饭店。我早到或者迟到,都将错过与杜致礼相见的机会,可命运之神安排我们在那一天那个地点相聚,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一年后,两人结婚。
四年后,杨振宁和物理学家米尔斯一起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
彼时的杨振宁春风得意,爱情事业一样不落。
35岁那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让他和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不管是出身还是科学成就,对于翁帆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如高山仰止般的存在。
翁帆的父亲只是潮州中国旅行社负责人,生活小康,却和名门沾不上什么边。
翁帆在一般女孩之中,虽然属于优秀的那种,但和杨振宁的成就相比,可以说不值一提。
翁帆一路从汕头大学,考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研究生,最后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读博士。
也正是因为成绩优异,她才有了和杨振宁这样的大师碰面的机会。
02
1995年,汕头大学举办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
杨振宁与妻子杜致礼成为受邀嘉宾,而接待他们的,正是成绩突出的翁帆。
彼时的翁帆年方19岁,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身材高挑苗条,外表美丽而大方。
翁帆声音温柔,由于是广东人的缘故,说起普通话来语速不快,给人慢吞吞的感觉。
但假如你觉得翁帆是一个思想保守传统,性格古板,只会读死书的女孩子的话,那你就错了。
翁帆独立而有主见,还是那个年代少数染头发引领潮流的年轻人。
除了杨振宁夫妇外,学校的很多接待工作都是翁帆做的,可以看出她善于外交,并不是什么内向的人。
杨振宁夫妇第一次见到翁帆,除了把她当成一个上进的年轻人看待外,因为翁帆的进退有度,让杨振宁夫妇对她印象很好,还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日后联系。
这一次见面后,翁帆也没有和杨振宁夫妇断了联系,经常主动写信向他们问候一下。
对于杨振宁夫妇让她考美国的研究生的建议,翁帆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因为彼时的她正和一个香港青年打得火热。
和杨振宁一比,这个香港小青年除了年龄优势外,可以说是一无所长。
两人是在深圳认识的,那时翁帆正在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做翻译,而这个香港青年只是某家公司的普通职员。
这男的不仅工作平平无奇,还有一副花花肠子。
但年少的翁帆很快就沦陷在男人的甜言蜜语中,不仅很快和他结婚生子,更是在婚后辞职做起了全职太太。
翁帆的做法虽然遭到了周遭亲友们的反对,但翁帆后来既然敢和比自己大那么多的杨振宁结婚,又怎么会在乎外界的评论?
两年婚姻生活,翁帆为丈夫洗手做姜汤,洗衣做饭样样都亲力亲为。
但随着婚后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以离婚收场。
失婚,事业也没有搞起来,翁帆在这段婚姻中可以说是一无所获。
那段岁月,也成了她人生中最失意的日子。
离婚后,让翁帆觉得,比起婚姻,还是学业和工作更值得追求。
于是,她全身心投入学业中,并在2002年考上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研究生。
而在此期间,她也不断扩大自己的人脉,为今后的人生做规划和打算,比如和曾经在学校里认识的学者们恢复联系,其中就包括杨振宁夫妇。
2003年,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去世,翁帆第一时间给杨振宁去信慰问。
彼时的杨振宁痛失相濡以沫53年的爱妻,就算是儿女,可能也无法真正理解他内心的伤痛吧。
杨振宁是一个专情的人,他没有文人那么“丰富”的感情,自然也没有他们在婚姻之外那么多的莺莺燕燕。
结婚以来,他自始至终都只有杜致礼一个女人。
但越是专情的人,在失去感情的时候,往往会更加的痛苦。
不知道杨振宁是不是因为心中的痛苦无人诉说,太急于找一个人来倾诉,所以他把翁帆当成了倾诉的对象。
而翁帆像一个知己一样,不断给他安慰。
假如说之前杨振宁一直把翁帆当一个晚辈看待的话,那么从那时起,他才把这个小丫头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和知己。
在越来越频繁的联系中,两人聊的话题越来越深入。这份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
翁帆对杨振宁由当初的仰慕和崇拜,慢慢加入了自己都不知道的爱恋。
翁帆单纯、知性而成熟,这些看似矛盾的品质在翁帆身上不仅不矛盾相反还融合得非常好,这是杨振宁在其他女性身上所没有见到过的。
杨振宁曾这样评价翁帆:“青春并不只和年纪有关,也和精神有关,翁帆既成熟又青春,我深信你们看到她都会喜欢她。”
第一段婚姻所带来的对爱情及婚姻的失望,由于杨振宁的出现,翁帆慢慢地又恢复了对爱情的渴望。
03
2004年,杨振宁专门回国见翁帆。
比起之前,两人对于这次见面都有了不一样的心情,紧张、憧憬、期待。
这次见面后,并没有想象中的陌生和拘谨,相反两人越聊越投缘。
已经82岁的杨振宁,完全不像一个八旬老人,他精神矍铄,行动灵活,说起话来更是风趣幽默。
特别是所聊的话题,让翁帆对振宁更加的崇拜。
而翁帆除了一如当年那样漂亮外,在经历了一段感情后,更加的沉稳和成熟。
之后,两人宛如进入热恋的年轻男女,一有时间就煲电话粥。
而翁帆也表现出了热恋中女孩的憨态,会因为杨振宁的来电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为久久等不到杨振宁的电话而失落,而且会因为闺蜜的打趣而羞红了脸。
和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谈恋爱,不可否认这段感情除了爱情外,还有一丝丝的骄傲。
后来,杨振宁约翁帆去石澳游玩,彼时杨振宁的心意,就差说出来了。
在旅游过程中,杨振宁一把抓起了翁帆的手,而翁帆也没有甩开。
那次旅游之后,两人确定了恋情。
和翁帆的爱情,让杨振宁那颗死灰般的心,再次焕发出年轻的光彩。
翁帆没有隐瞒家人,回到家之后主动跟父母说了自己和杨振宁的恋情,还给他们看两人的合影,话里话外全是对杨振宁的崇拜。
父母看着女儿幸福的脸,没有反对两人的交往,因为他们相信女儿的眼光。
而杨振宁那边,儿女们也没有反对。
不久后,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这场婚礼,比大多数婚礼都要来得质朴。
没有彩礼和钻戒,翁帆穿着婚纱礼服,幸福地奔向了杨振宁。
只是相比两人的甜蜜,媒体却是铺天盖地的报道,其中祝福有之,但更多的是各种恶意的揣测。
82岁的杨振宁,28岁的翁帆,他们很难想象这样的组合,更难以理解翁帆的选择。
婚后多年,外界关于两人的婚姻还是充满了各种流言蜚语。
在2009年,外界更是传出翁帆66岁的老父亲翁云光和杨振宁不到18岁的重孙女结婚的消息。
经过调查才知道,这只是某些人的“恶搞”。
就在全世界的人都在等着看翁帆的笑话,看看她到底能坚持多久的时候,两人一起携手走过了18年,而杨振宁也从耄耋之年成为了百岁老人。
04
他们婚后的日子没有外界想象中的奢靡,相反非常的朴实。
他们过着寻常百姓的居家生活,一起住在清华园的小院里,小院的门口挂着“归根居”的字样,一如杨振宁多年前写的诗:“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他们一起为新家布置,一起去旅游,在油菜花田,在茫茫雪地里都留下过他们的身影。
而翁帆的父母,对待杨振宁除了尊重外,也像对待普通的女婿一样。
他们会偶尔过来和女儿女婿一起住,也会跟着他们出去旅游等,相处得非常好。
对于未来这样敏感的话题,两人也一起聊过。
杨振宁曾经跟她说:“未来我不在了,我赞成你再婚。”
翁帆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
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何况还是杨振宁和翁帆这样的年龄差,生活习惯更是差距非常大。
婚前的他们,一个喜欢晚睡,熬夜上网,一个喜欢早睡早起。
婚后翁帆不再熬夜,陪着杨振宁每天早上8点起床,然后亲自帮他整理各种报告。
她会给杨振宁煲汤。
陪他练太极。
杨振宁也会教翁帆开车,会调皮地嘲笑她“胆小如鼠”。
两人在香港生活时,杨振宁喝茶读报,翁帆也会下海玩橡皮艇。
杨振宁这些年年事已高经常住院,而杨振宁每次住院时,翁帆鞍前马后无怨无悔地照顾着。
这样的辛苦,杨振宁的家人和儿女自然看在眼里。
杨振宁的弟弟杨振汉赞美翁帆:“她这么年轻,愿意照顾我哥哥,我就觉得她很懂事!”
杨振宁的儿女也感恩翁帆把父亲照顾得这样好,让他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去发展各自的事业。
杨振宁的大儿子这样评价翁帆:“是个善良的女孩。”
善良、懂事,是杨振宁的家人对于翁帆最多的评价,看得出来他们心中早已经认可了翁帆的存在。
杨振宁和翁帆已经结婚18年,但如今很多人还是忍不住问:翁帆这些年为杨振宁的付出真的值得吗?
翁帆曾经这样评价她和杨振宁婚后的生活:
“我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他给了我一个很纯净的世界。”
这些年,翁帆默默地陪伴着杨振宁,看着他在科技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她的内心满足无比。
而外界不管如何喧嚣,但翁帆的内心始终保持着平静。而只有内心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笃定的人,才会保持这份平静和满足。
这或许就是一个女人在婚姻中最好的状态吧。
2004年,一群记者兴奋地簇拥至潮州市新桥西路一住宅区中,他们要对翁云光进行采访。
翁云光不是别人,正是翁帆63岁的老父亲,而彼时翁帆和杨振宁的恋情闹得沸沸扬扬。
翁云光对于记者的到来没有感到意外,看上去非常平静,好像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中一样。
他客气地把记者请进屋里,并跟记者聊起了小女儿的感情。
出乎记者的意料,对于女儿和杨振宁的婚事他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愤怒和抱怨。
他表示,对于女儿订婚的消息,他也就比记者们早一个月知道。虽然感到意外,但他完全尊重女儿的选择,也相信她的眼光比自己要好。
在采访中,翁云光称呼杨振宁为“杨教授”,话里话外全是对杨振宁的敬佩和欣赏。
翁云光甚至称翁帆照顾杨振宁是一种“美德”。
从翁云光的表现来看,这位父亲倒是比很多围观群众要看得开。
如今翁帆和杨振宁已经结婚18年,但这18年来,关于翁帆和杨振宁的种种传闻就没有断过,比如翁帆另寻新欢,两人貌合神离,甚至翁云光迎娶杨振宁未满20岁的重孙女.......
只是不管外界如何议论纷纷,这对夫妻依然没有理会,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如今的杨振宁已经100岁,而翁帆依旧留在他的身边。
01
假如抛开年龄的因素,翁帆算得上是在“高攀”杨振宁。
杨振宁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数学教育家杨武之,曾公费去芝加哥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回国后成为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履历可以说金光闪闪。
而杨振宁显然也遗传了父亲在学习上的天赋,小时候的杨振宁如同神童一般的存在,5岁能认3000多个汉字,可以连续几个小时兴致勃勃地翻看父亲的数学书而不觉得枯燥,别人眼里一团乱麻的数学题,他不管多复杂都能轻轻松松解开。
杨振宁7岁跟随父母搬进清华园,小时候的玩伴长大后绝大多数自然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他的玩伴中其中就有“两弹元勋”邓稼先。
小时候杨振宁和邓稼先经常玩在一起,两人一起爬树,趴在地上弹玻璃球等,和普通的男孩没两样。
而这份友情,陪伴两人半生。
1945年,在清华取得硕士学位后,年仅23岁的杨振宁就跟父亲一样去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研究生。
在芝加哥大学,杨振宁成了很多同学的噩梦:“有一次物理考试,我们写了整整1个小时才做完那张卷子,而杨振宁只用了10分钟就淡定地离开了教室。”
杨振宁这哪里是来考试的,明明就是来碾压他的同学的。
在普利斯顿高等研究所读博士后的期间,杨振宁共事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名闻世界的爱因斯坦。
1949年,杨振宁在普林斯顿的一家中餐厅内遇到了自己在西南联大的学生杜致礼。
杨振宁后来这样形容两人的这次邂逅:“我并不知道杜致礼到了美国,我是无意中走进那家饭店。我早到或者迟到,都将错过与杜致礼相见的机会,可命运之神安排我们在那一天那个地点相聚,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一年后,两人结婚。
四年后,杨振宁和物理学家米尔斯一起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
彼时的杨振宁春风得意,爱情事业一样不落。
35岁那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让他和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不管是出身还是科学成就,对于翁帆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如高山仰止般的存在。
翁帆的父亲只是潮州中国旅行社负责人,生活小康,却和名门沾不上什么边。
翁帆在一般女孩之中,虽然属于优秀的那种,但和杨振宁的成就相比,可以说不值一提。
翁帆一路从汕头大学,考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研究生,最后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读博士。
也正是因为成绩优异,她才有了和杨振宁这样的大师碰面的机会。
02
1995年,汕头大学举办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
杨振宁与妻子杜致礼成为受邀嘉宾,而接待他们的,正是成绩突出的翁帆。
彼时的翁帆年方19岁,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身材高挑苗条,外表美丽而大方。
翁帆声音温柔,由于是广东人的缘故,说起普通话来语速不快,给人慢吞吞的感觉。
但假如你觉得翁帆是一个思想保守传统,性格古板,只会读死书的女孩子的话,那你就错了。
翁帆独立而有主见,还是那个年代少数染头发引领潮流的年轻人。
除了杨振宁夫妇外,学校的很多接待工作都是翁帆做的,可以看出她善于外交,并不是什么内向的人。
杨振宁夫妇第一次见到翁帆,除了把她当成一个上进的年轻人看待外,因为翁帆的进退有度,让杨振宁夫妇对她印象很好,还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日后联系。
这一次见面后,翁帆也没有和杨振宁夫妇断了联系,经常主动写信向他们问候一下。
对于杨振宁夫妇让她考美国的研究生的建议,翁帆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因为彼时的她正和一个香港青年打得火热。
和杨振宁一比,这个香港小青年除了年龄优势外,可以说是一无所长。
两人是在深圳认识的,那时翁帆正在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做翻译,而这个香港青年只是某家公司的普通职员。
这男的不仅工作平平无奇,还有一副花花肠子。
但年少的翁帆很快就沦陷在男人的甜言蜜语中,不仅很快和他结婚生子,更是在婚后辞职做起了全职太太。
翁帆的做法虽然遭到了周遭亲友们的反对,但翁帆后来既然敢和比自己大那么多的杨振宁结婚,又怎么会在乎外界的评论?
两年婚姻生活,翁帆为丈夫洗手做姜汤,洗衣做饭样样都亲力亲为。
但随着婚后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以离婚收场。
失婚,事业也没有搞起来,翁帆在这段婚姻中可以说是一无所获。
那段岁月,也成了她人生中最失意的日子。
离婚后,让翁帆觉得,比起婚姻,还是学业和工作更值得追求。
于是,她全身心投入学业中,并在2002年考上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研究生。
而在此期间,她也不断扩大自己的人脉,为今后的人生做规划和打算,比如和曾经在学校里认识的学者们恢复联系,其中就包括杨振宁夫妇。
2003年,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去世,翁帆第一时间给杨振宁去信慰问。
彼时的杨振宁痛失相濡以沫53年的爱妻,就算是儿女,可能也无法真正理解他内心的伤痛吧。
杨振宁是一个专情的人,他没有文人那么“丰富”的感情,自然也没有他们在婚姻之外那么多的莺莺燕燕。
结婚以来,他自始至终都只有杜致礼一个女人。
但越是专情的人,在失去感情的时候,往往会更加的痛苦。
不知道杨振宁是不是因为心中的痛苦无人诉说,太急于找一个人来倾诉,所以他把翁帆当成了倾诉的对象。
而翁帆像一个知己一样,不断给他安慰。
假如说之前杨振宁一直把翁帆当一个晚辈看待的话,那么从那时起,他才把这个小丫头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和知己。
在越来越频繁的联系中,两人聊的话题越来越深入。这份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
翁帆对杨振宁由当初的仰慕和崇拜,慢慢加入了自己都不知道的爱恋。
翁帆单纯、知性而成熟,这些看似矛盾的品质在翁帆身上不仅不矛盾相反还融合得非常好,这是杨振宁在其他女性身上所没有见到过的。
杨振宁曾这样评价翁帆:“青春并不只和年纪有关,也和精神有关,翁帆既成熟又青春,我深信你们看到她都会喜欢她。”
第一段婚姻所带来的对爱情及婚姻的失望,由于杨振宁的出现,翁帆慢慢地又恢复了对爱情的渴望。
03
2004年,杨振宁专门回国见翁帆。
比起之前,两人对于这次见面都有了不一样的心情,紧张、憧憬、期待。
这次见面后,并没有想象中的陌生和拘谨,相反两人越聊越投缘。
已经82岁的杨振宁,完全不像一个八旬老人,他精神矍铄,行动灵活,说起话来更是风趣幽默。
特别是所聊的话题,让翁帆对振宁更加的崇拜。
而翁帆除了一如当年那样漂亮外,在经历了一段感情后,更加的沉稳和成熟。
之后,两人宛如进入热恋的年轻男女,一有时间就煲电话粥。
而翁帆也表现出了热恋中女孩的憨态,会因为杨振宁的来电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为久久等不到杨振宁的电话而失落,而且会因为闺蜜的打趣而羞红了脸。
和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谈恋爱,不可否认这段感情除了爱情外,还有一丝丝的骄傲。
后来,杨振宁约翁帆去石澳游玩,彼时杨振宁的心意,就差说出来了。
在旅游过程中,杨振宁一把抓起了翁帆的手,而翁帆也没有甩开。
那次旅游之后,两人确定了恋情。
和翁帆的爱情,让杨振宁那颗死灰般的心,再次焕发出年轻的光彩。
翁帆没有隐瞒家人,回到家之后主动跟父母说了自己和杨振宁的恋情,还给他们看两人的合影,话里话外全是对杨振宁的崇拜。
父母看着女儿幸福的脸,没有反对两人的交往,因为他们相信女儿的眼光。
而杨振宁那边,儿女们也没有反对。
不久后,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这场婚礼,比大多数婚礼都要来得质朴。
没有彩礼和钻戒,翁帆穿着婚纱礼服,幸福地奔向了杨振宁。
只是相比两人的甜蜜,媒体却是铺天盖地的报道,其中祝福有之,但更多的是各种恶意的揣测。
82岁的杨振宁,28岁的翁帆,他们很难想象这样的组合,更难以理解翁帆的选择。
婚后多年,外界关于两人的婚姻还是充满了各种流言蜚语。
在2009年,外界更是传出翁帆66岁的老父亲翁云光和杨振宁不到18岁的重孙女结婚的消息。
经过调查才知道,这只是某些人的“恶搞”。
就在全世界的人都在等着看翁帆的笑话,看看她到底能坚持多久的时候,两人一起携手走过了18年,而杨振宁也从耄耋之年成为了百岁老人。
04
他们婚后的日子没有外界想象中的奢靡,相反非常的朴实。
他们过着寻常百姓的居家生活,一起住在清华园的小院里,小院的门口挂着“归根居”的字样,一如杨振宁多年前写的诗:“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他们一起为新家布置,一起去旅游,在油菜花田,在茫茫雪地里都留下过他们的身影。
而翁帆的父母,对待杨振宁除了尊重外,也像对待普通的女婿一样。
他们会偶尔过来和女儿女婿一起住,也会跟着他们出去旅游等,相处得非常好。
对于未来这样敏感的话题,两人也一起聊过。
杨振宁曾经跟她说:“未来我不在了,我赞成你再婚。”
翁帆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
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何况还是杨振宁和翁帆这样的年龄差,生活习惯更是差距非常大。
婚前的他们,一个喜欢晚睡,熬夜上网,一个喜欢早睡早起。
婚后翁帆不再熬夜,陪着杨振宁每天早上8点起床,然后亲自帮他整理各种报告。
她会给杨振宁煲汤。
陪他练太极。
杨振宁也会教翁帆开车,会调皮地嘲笑她“胆小如鼠”。
两人在香港生活时,杨振宁喝茶读报,翁帆也会下海玩橡皮艇。
杨振宁这些年年事已高经常住院,而杨振宁每次住院时,翁帆鞍前马后无怨无悔地照顾着。
这样的辛苦,杨振宁的家人和儿女自然看在眼里。
杨振宁的弟弟杨振汉赞美翁帆:“她这么年轻,愿意照顾我哥哥,我就觉得她很懂事!”
杨振宁的儿女也感恩翁帆把父亲照顾得这样好,让他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去发展各自的事业。
杨振宁的大儿子这样评价翁帆:“是个善良的女孩。”
善良、懂事,是杨振宁的家人对于翁帆最多的评价,看得出来他们心中早已经认可了翁帆的存在。
杨振宁和翁帆已经结婚18年,但如今很多人还是忍不住问:翁帆这些年为杨振宁的付出真的值得吗?
翁帆曾经这样评价她和杨振宁婚后的生活:
“我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他给了我一个很纯净的世界。”
这些年,翁帆默默地陪伴着杨振宁,看着他在科技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她的内心满足无比。
而外界不管如何喧嚣,但翁帆的内心始终保持着平静。而只有内心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笃定的人,才会保持这份平静和满足。
这或许就是一个女人在婚姻中最好的状态吧。
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刻遇到了你很想用力去爱的一个人。那时的你拥有姣好的面容,年轻的身体,很多的热情和爱,这无疑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可是当你经过岁月的打磨不再拥有当初那般活力后,百般磨砺,历尽艰辛,遭遇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后,那人终于出现,你仍应拾起当初清澈而充满爱意的目光,感叹一句:"迟到总比没有好。"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秦淮河畔有一段著名的爱恋,柳如是和钱谦益跨越了爱情的鸿沟,相敬如宾。这相隔了三十六年的结合,并非汪洋大海阻断了他们爱情的去路,而是如涓涓细流一直悉心浇灌他们来之不易的相遇。
82岁的杨振宁迎娶了28岁的翁帆,面对如此巨大的年龄鸿沟,杨振宁将翁帆当做"上帝恩赐的礼物",悉心呵护,每逢出行,镜头下都是十指相扣的温柔画面,实在是羡煞旁人。
翁帆被人们所熟知大多是在被贴上杨振宁妻子的标签之后,但其实,温婉的背后,她是一个才华横溢,学识不浅的姑娘。1976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潮汕市,汕头大学毕业后,在职场打拼了几年,翁帆又考上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研究生,后来在2011年又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继续深造。
1995年汕头大学的一次物理学家大会,使他和她相遇,当时负责接待杨振宁先生的正是年轻温婉的翁帆。当时的翁帆还是汕头大学文学院英文系的一名大一学生。一开始两人只是师生关系,并没有萌发爱情的种子。
两人真正熟识已经是在很久以后,而在那之前,杨振宁的夫人因病去世,而翁帆也经历了一场短暂而失败的婚姻。2004年2月,翁帆寄信到美国给杨振宁,之后几个月两人联系频繁,这才逐渐相知相爱。
同年11月5日,杨振宁与翁帆在北京订婚,为这场来之不易的爱情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至12月24日,两人正式登记结婚,喜结连理。她与他泛舟湖上,苏堤绿影,她问,你爱我什么?
他一手捋须,沉吟笑言,爱她黑的发,白的面。也少不得问她一句,她便娇俏相依,素手抚过他沧桑而欢愉的皱纹,答一句"爱你白的发,黑的面"。他爱她的白面黑发,她愿意与他厮守到白发黑面。
这应该也是翁帆对杨振宁的一个无言承诺吧,离君天涯,君与我相隔海角。他的白发未必因为她一个人而生,她的白发此生也绝非只有他一个人独自欣赏。在相遇前的岁月,蒲苇与磐石,还相隔着岁月的距离。
"杨教授"的爱情记者曾经问杨振宁:如果您去世了,那翁帆怎么办?
他与翁帆的爱情,相差了四十几岁的年龄,谁能陪伴对方走到最后,谁会先一步老去,答案是无疑的,但已知的结局并没有阻止他们相爱,并且结婚,他们之间的爱情,大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共鸣,所以才能够如此契合,走到了一起,外人的非议也阻隔不了他们之间爱的洪波涌动。
初见时,翁帆还是个稚气未脱,清纯可爱的少女,而杨振宁早已是学术界赫赫有名的物理教授。时隔多年再次见面,翁帆还有些许激动和紧张,本以为是年近百岁的老翁,没想到思维跳脱一如往常,翁帆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翁帆得以放下心中的戒备,谈话不再拘谨,倒显得轻松随意。
杨振宁也对这个小姑娘另眼相待,在妻子离世以后,心口上似乎有一道坚冰,此刻正一点一滴地融化。就在外界对翁帆与杨振宁的"忘年恋"议论纷纷,心怀猜测的时候,杨振宁坦言两人都是站在成熟角度去恋爱结婚的,并不是单纯贪图钱财或是其他什么。
他们自由恋爱,婚姻合法,这么多不和谐的声音围绕在他们周围,只会让他们的生活吵闹。爱情是自己去争取的,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爱情的发生是没有人可以预料的,也不是年龄悬殊能够阻挠的。
只要当事人开心幸福就好,旁观者应该本着尊重的原则送上鲜花和掌声。面对开始的那个问题,虽然非常残忍,但也十分现实,杨振宁迟缓片刻,表示同意翁帆再嫁,但其实眼神里是更多的不舍。
女儿的婚姻是"光荣的牺牲"翁帆的父亲很少与女儿女婿一起露面,唯一一次是接受采访。作为父亲,翁云光对女儿的选择表示赞同和尊重。翁云光表示:"我理解女儿的选择,小帆愿意为照顾杨教授的晚年做出牺牲,这是光荣!"
杨振宁的弟弟表示翁帆很懂事,对自己的哥哥非常好,温柔体贴。也正是翁帆与杨振宁不断磨合,才走过了喧闹声中走过十几年的风雨依然如故。其实现代社会这种老夫少妻的现象十分普遍。研究表明,女性偏向喜欢成熟男性,特别是事业、心理成熟的,十分正常。
因为这样的男性更懂得体贴人,更有安全感。女性对这样的恋人既有事业上的崇拜感,又有生活上的依赖感,如此高大形象的另一半,反倒会是女性这一方显得更温婉,小鸟依人。
年龄的鸿沟再大,只要双方愿意并且有足够充分的考虑,旁人就不必在周围非议。对于老夫少妻的现象,社会不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而是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尊重,毕竟在现代社会,这还不是一种常见的形态。
翁帆在第一场婚姻失败后,依然坦然乐观地面对爱情,并张开双臂去拥抱爱情,这是一种勇气;她在他人纷纷扰扰的喧闹声中保持一颗纯洁的心,选择与杨振宁一起携手共白头,更是一种勇敢。
所以,翁帆也好,柳如是也罢,能够适时地选择一个现世安稳的归宿,守候着一个一头白发却相知相惜的他,共同欣赏一场落日晚霞最后的恢宏和壮丽,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个中体验,自然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文/史海观复
有一次,著名主持人杨澜在采访中曾直言不讳地问翁帆:“你对杨振宁先生的感情究竟是出于崇拜还是出于爱?”
翁帆略微沉吟后回答:“当你一开始崇拜的男人对你表达出喜欢或者是爱意的时候,你可能很容易就爱上他了……”
无独有偶,1985年一名记者在采访杜致礼时记录了如下对答:
“您觉得杨博士的文章写得怎么样?”
“如写科学文章,简单明了,不擅修辞。”
“写情书时也是这样吗?”
杜致礼眯了眼睛说:“杨振宁写信好比有清楚模式‘第一点,我爱你;第二点,我爱你;第三点,我爱你。’看来一目了然。”两任妻子对杨振宁的皆是满满爱意。
夫唱妇随,鹤伴终老,二度梅开引风波杨振宁的第一任夫人杜致礼,其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杜聿明将军,她与杨振宁的结合,说起来归结于一次巧遇。
1949年圣诞节,美国普林斯顿中餐馆飘荡起温柔的圣诞节曲子,衣着雅致、颇具温婉气质的东方女孩杜致礼托着腮在单人餐桌前发呆。
当时的她正因为父亲在国内被传“叛变”的消息暗自伤神,过了会儿,进来了一位华人男青年,两人的视线于无意中对上。
杜致礼
敏慧的杜致礼立即认出对方是她在国内昆明西南联大附中读书时的代数老师,他叫杨振宁。
而杨振宁也是眼前一亮,只不过有点不敢相信,他踌躇着走过去,这才确认,眼前清纯靓丽的女孩子确实是他曾经在国内辅导过几次的那位“官小姐”。
两个人彼此重新介绍了自己,不由都会心一笑。
此前,杨振宁从同乡处得知杜致礼于两年前,被宋美龄安排进入美国女子学院“卫斯理学院”就读,但没想到会在普林斯顿遇到她。
杜致礼对杨振宁说,她刚进入距此百公里远的纽约东布朗克斯区圣文森特山女子学院,来访在普林斯顿大学进修的友人,临时分别后决定在此地坐一会儿。
其实,在西南联大时,并无“官小姐”做派、聪颖过人的杜致礼就给杨振宁留下了独特的印象,这次师生二人异地重逢,一位聪明俊朗,热情自信。
另一位秀外慧中,出尘脱俗,杨振宁那久未拨动的心弦莫名动了,后来他回忆这次重逢时描述当时的感受:“我突然就有种‘过电’的感觉,奇妙极了!”
这次见面不久后,杨振宁对杜致礼展开了猛烈的追求,每个周末要从普林斯顿赶到纽约去和杜致礼约会,甚至为此推掉芝加哥大学给他的“五年长期聘书”。
他对友人解释他正在date1(类似“拍拖”之意)杜致礼,一定要留在普林斯顿。两人拍拖大半年后,在1950年的8月于纽约举行了婚礼。
婚后,杨振宁投入到他的学术研究中,杜致礼进入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中文,杜致礼主修文学,也爱音乐。
她说:“两个物理学家结婚,上班、下班都是谈物理,岂不枯燥?”两人交往的物理学家里,也有很多玩乐器的。
杨振宁虽然不会弹奏,但也逐渐学会了欣赏,他们不仅听巴哈、贝多芬的古典,近代的音乐也不放过。
1957年,杨振宁携手李政道拿下诺贝尔物理奖,当天晚上,诺贝尔基金委员会和瑞典皇家科学院举行盛大晚宴。
按照礼节,身着银白色旗袍、神态美丽而优雅的杜致礼挽着瑞典国王的臂弯入场。
当晚的媒体这样写下对她的报道:这是一位成功男性背后伟大的女性,她具有着高贵迷人的东方美人的魅力。
随着杨振宁在科学界的地位提升,也起了拉拢之心,杜致礼的母亲曹秀清一度被作为人质困于台湾,暂时无法回大陆。
1963年,杨振宁乘机想办法让岳母回到了大陆,1971年杨振宁作为首位回国探访的美籍华人科学家被周总理接见时,翁婿两家人才得以再见。
“归乡情更怯,故土爱深沉”,相隔20年,亲人热泪盈眶,杨振宁抓着妻子杜致礼的手,他们此刻的幸福与辛酸高度共鸣。
杜致礼曾对杨振宁有过“抱怨”,那是1971年杨振宁从中国探访后回到美国后的一段时间里。
在那段时间里“杨振宁像‘着了魔’一样忙于四处发表亲中演讲,致力于推动美籍华人学者回中国探访,作各种技术性研讨。”
这在当时要冒着极大的风险,不仅要被美中央情报局时不时请去“喝茶”,同时要承受住驻美机构施加的压力。
“他既完全忘了自己,忘了这个家,我就得处处操心,只能暗暗为有这样的丈夫感到骄傲和自豪。”
杨振宁还在随后的”运动“发表了《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引发在美中国青年的爱国运动潮, 杜致礼只得在各方面更加低调。
因为两人自婚后生育共有二子一女,此时小女儿刚满10岁,常常被一些半夜突然敲门的人吓到睡不好觉。
相互扶持、不离不弃,两人携手走过所有艰难或者甜蜜的日子。到了2003年10月,两人的婚姻在第53个年头划上句号,杜致礼因病先杨振宁一步离去。
就在人们以为杨振宁教授会选择孤独终老之时,一年后出现的一位叫翁帆的青年女孩成为他的新女友。
接下来的舆论让人联想到阿根廷影片《杰出公民》中的故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重回故乡之后,发现遇到的并不全是温情和善意。
媒体向来最愿意以配合大众的姿势博取流量,很快有人挖出,杨振宁与翁帆早就相识,在1995年杨振宁夫妇前往汕头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时,是翁帆作为学生代表接待了二人。
两段婚姻,两次人生,有幸再结伉俪时间回溯至1995年夏,杨振宁携手杜致礼前往汕头大学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有着出色谈吐、较高双商以及靓丽外形的翁帆被学院选为学生代表之一。
正是那一次,她给当时的杨振宁夫妇留下了极佳的印象,三人当时还一起合了影。
左一翁帆
2004年2月的一天,翁帆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是与她久已不见的杨振宁教授,他在电话中邀请她前往中山大学。
翁帆考虑到杨振宁已经82岁,一路上是否需要有人搀扶,谁知跑去见面后,发现“杨教授与九年前并无太大变化,依旧那样健谈,思维反应速度也令人惊叹。”
与九年前不一样的是,翁帆更加美丽优雅,只有率真与直言的性格还是一如既往,在交谈中杨振宁得知翁帆离婚了。
她的婚姻维持时间较短,之前嫁给了香港的一名普通职员,因为婚后两个人在各方面越来越格格不入,翁帆很快便向他提出了离婚。
两人年纪相差颇多,但与九年前一样,一见如故的感觉并没有消失,正如杨振宁后来在采访中所说,翁帆有一个优点。
就是她不把杨振宁当作是自己的长者,虽然对他有尊重和崇拜,但会把自己的见解不留余地地讲出来,他认为在做学术方面,这一点其实特别可爱。
一开始翁帆以为杨教授来到了她的城市,所以邀她出行,因为他爱到处旅行,翁帆有空就陪他到处走一走,后来她发现他们原有的那种默契让两人到达了交流方面的新高度。
杨振宁就像一位通晓世事的睿智长者,他不仅在学科知识和人生经验方面能给她以有效体贴的指点和帮助,且在心理方面也能够与年轻人无代沟式贴近。
用翁帆的话说,“所有的天才都情有可原,因为他是杨振宁”。
2004年11月,两人一起到广西北海旅行时,杨振宁送给翁帆一台松下牌的相机,翁帆用它记录下了两人骑着双人自行车游玩的画面。
她发现自己的感情变了,杨振宁教授有那种能力,“让一切事情水到渠成”的能力,她没有进一步去探问,独自考虑了近一个月。
与大众不同的是,无论是杨振宁的兄弟、家人还是翁帆的父母或同学,大家在得知二人的恋爱后都没有作出太大的异议。
一则两个人都不是轻易下决定的人,二则从翁帆这边说,她自小家境殷实,情感健康,不必担心她像外界说的是得了什么“失心疯”或者“贪图钱财名利”。
而在杨振宁那边,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翁帆的答案。
12月24日,两人在汕头正式举办了婚礼,对二人来说,他们都是第二次走进婚姻,只不过一个是82岁,一个是28岁。
对两人来说婚后的生活需要注意的并非年龄差距的问题,而是彼此在日常生活方面的习惯,这一点对于翁帆来说尤其需要努力去克服。
杨振宁在一次采访中谈到他与翁帆的婚姻:“我们是不同时代的人,婚后,我们彼此学习到一些自己以前没经历过的事情。”
他们平时会一起看看电影,念念诗,也会有一些彼此间的小游戏——在逛博物馆的时候,两个人看的时候都不讨论,等出来后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画。
有时在家里杨振宁还会出数学题考考翁帆。对于翁帆来说,她所珍惜的生活十分简单,比如有一次她肚子疼,杨振宁下楼去取了麦片泡成粥然后一口一口喂她吃;
还有一次出差,杨振宁醒得早,一个人躲到卫生间去看报纸,因为怕打扰到她睡懒觉。
二人的好友葛墨林夫妇曾记录他们夫妻之间的一些相处细节,四个人在新加坡逛植物园时,每过十几分钟翁帆就会提醒“杨先生,要坐一坐”。
然后她会拿出一块手绢擦一下附近的石头,杨振宁就得去坐一会儿。两个人走着走着,杨振宁偶尔下意识回头去抓一下翁帆的手。
国家栋梁,择偶严苛,一生难得一人心作为首膺世界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杨振宁教授在世界物理学术范围领域被公认拥有13项诺贝尔级别成就,是目前唯一可以比肩爱因斯坦的世界物理学家。
在婚姻大事受到大众空前和广泛的关注之前,他的名字大多数时候只会出现在相关的专业领域,或者大多也出现在某国内(外)知名学院的院士名单上。
因为与翁帆的婚姻,杨振宁于一夜间变得像娱乐明星似的可以被所有人随便和轻佻地谈论。
其中有两条热度居高不下,一是传言翁帆的父亲娶了杨振宁的孙女儿,一是说翁帆与杨振宁的第一任夫人杜致礼神态相似,实质是杜致礼的替身。
对杨振宁教授来说,第二任妻子翁帆表面上不大爱说话,温温柔柔,实际内心委实孤高,她的温婉与执著是呈一贯性的,这也是他下定了决心再娶翁帆的理由。
流言一度尘嚣日上时,翁帆关掉了身边一切的通讯设备,不是看书就是趴着写论文,其它的事一概不理。谁能想到杨振宁是更加紧张的那个人。
在第二段婚姻中,需要付诸更多勇气的其实是他,这不仅因为他的声名关乎整个国家的脸面,且他必须保证这段婚姻是“纯净的,对翁帆是负责的”。
杨振宁很怕将来留下翁帆一个人以后,对方难以再嫁,因此坚持不要孩子了,翁帆于婚后不久将夫妇二人将近200万美元的存款捐赠给了清华。
夫妻二人的日常生活只遵守最简单的原则。需要提及的是,这并不是杨振宁的首次捐款,杜致礼在世时,夫妻二人已陆续向清华等国内学府捐款计有300万美元。
有知名媒体人就此事对杜、翁二人作出对比:杨振宁的第二位夫人翁帆的确和杜致礼女士相似,只是相似的不止是外貌,或许还有心灵。
到了2021年10月,杨振宁教授在《晨曦集》一书中公开一张全家福照片,里面是他们夫妇、第一任妻子杜致礼留下的三位子女以及他的一位侄子。
在媒体对杨振宁长子杨光诺做采访的时候,他开口评价翁帆:她是一位难得的女性,是善良和踏实的人。
也许,幸福纯属是一种个人的体验,二人的“惊世骇俗”之举,敢于坚持自我需要更多的勇气。
只是对于大众来说,尊重个体选择,彰显文明水平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吧,很多事只好交给时间慢慢证明,或者根本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
参考资料[1]《北京教育》,2021年12月10日,《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同途——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院士侧记》
[2]《北京晚报》,2011年6月27日,《杨振宁传:杨振宁首次正面回应与翁帆的婚姻》
[3]《中国新闻网》,2008年10月26日,《杨振宁:孤独不是我的个性 没遇到翁帆也会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