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间纪闻录
编辑/人间纪闻录
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说:“睡扁头、有福气”。但其实睡扁头不但没福气,还会影响孩子的颜值和智商。
老人说:“贵人语迟”。但若对孩子说话晚的事情不放在心上,可能会酿成大祸。
“小儿兴,必有祸”、“寿命长不长、低头看看脚”、“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老人说的话,到底科学吗?要是不听老一辈人的话,真的会在生活中吃大亏吗?
睡扁头是有福气还是有危害?“小扁头,吃芋头,爷爷打,奶奶揉,亲亲我的小扁头。”
这是我国北方的一段童谣,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老一辈人对“扁头”还真是情有独钟,孩子不是扁头也会想方设法的把孩子睡成扁头。家住山东的淼淼就有这样一段无奈又无语的经历。
2019年,淼淼结婚后就和婆婆住在一起了,平日里婆媳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完全没有别人口中的“婆媳大战”、“婆婆苛待儿媳”等恐怖事件。所以,淼淼一直以来也十分尊重婆婆,两人几乎没有吵过嘴。
包括淼淼怀孕,哪怕自己孕期情绪不稳定,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时,婆婆都是笑着安慰、精心照顾。就连孩子出生后,婆婆也是不分日夜的照顾,从没抱怨过。淼淼对婆婆的好,她一直看在眼里,心里也是十分感激。
可有一点,淼淼十分介怀,婆婆一心想要把孩子给睡成扁头,总是拿着硬皮书放在孩子后脑勺枕着,嘴里还老是嘟囔“扁头福气好”、“扁头才好看”。
接受过新时代教育的淼淼虽不知道婆婆口中的“扁头福气好”是不是真的,但“扁头才好看”这句话她是不认同的。为什么呢?平时比较关注娱乐新闻的淼淼,经常能看到明星之间的比较,其中就包括“扁头”和“圆头”,大家都说圆头好看扁头丑,而且,在她看来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很无奈,淼淼给老公抱怨,老公也表示老一辈有经验,他们只是新手爸妈,还是听妈的吧。淼淼拗不过婆婆,所以孩子还是一直睡在“新华字典”上。后来,眼看婆婆的“扁头计划”就要成功了,淼淼的一位医生朋友来看她,刚进房门就看见孩子枕着书睡觉,朋友眉头一皱,然后眼神示意了淼淼并轻声告诉她:“把孩子头下的书拿开,这样不好。”
婆婆看见淼淼去拿“硬书枕头”了,一脸不悦,说着还对淼淼的这一行为百般阻拦。直到医生朋友对婆媳两人说了刻意给孩子睡扁头的危害,婆婆才肯松手,但仍然半信半疑,心里表示不满。
那么,老一辈人为什么要对孩子睡扁头有这么深的执念?“睡扁头”又有哪些危害呢?
“传统文化的糟粕”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文明的大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了很多文化瑰宝和传统习俗。其中“睡扁头”就是其中之一,但这是陋习。
曾在出版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就有记载:
“满族婴儿初生,枕以硬枕,枕实以豆,务平其后脑骨,以硬起欠美观,习俗然也。”
满族作为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国家是靠着过硬的实力打仗打下来的。老祖宗认为:一是睡扁头能让“反骨”消失,呈现的是“忠良相”,二是睡扁头会显得脸盘大,额头饱满,也呈现出“福相”。
所以,满族的婴儿一出生就会放在底层铺满硬木板的摇篮中睡觉,头上枕的是用稻谷填充的硬枕头,以仰躺的姿势。他们认为这样睡出来的婴儿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有福之相。
然而这种说法,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
清朝婴儿摇篮
“扁头综合征”不为人知的危害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专家就对其有过研究,305对扁头孩和正常孩子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六个月大的扁头孩和正常孩子相比,行动能力上明显不足。也就是说,“扁头综合征”会影响孩子的神经发育,要是不注意纠正任其发展,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到智力。
婴儿刚出生时,头部有很多条颅缝,颅缝之间没有完全闭合骨化,靠的是柔软的组织连接。所以正常孩子的头出生时都十分柔软且有弹性,加上婴儿大部分时间都是睡觉休息,所以,头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就会像个橡皮泥一样坍塌下去变形。
“扁头”就是让婴儿长时间保持横躺的姿势,且头下是硬物导致的,而扁头形成后,会给婴儿未来带有很多的危害。
1. 整体颜值
此前老人说的有“福相”,其实只是针对男性的,让男人有个“国字脸”显得正气精神有气概。可女性呢,一张“大饼脸”该有多难看!按照扁头的睡法,不仅是大脸凸显,还会让颧骨突出,出现“地包天”的情况。
要说“扁头”在颜值上造成最大影响的,当然还属于头部。没有弧度,不管是短发还是扎马尾,头发都是死贴着头皮,与“圆头”一比,缺点立马显现。
如果孩子因为扁头影响了颜值,被周围同学嘲笑,进而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
2. 身体健康
刻意“睡扁头”比起自然睡成的头型来说,其实已经改变了头部发育的自然结构,颅骨变形,影响脑容量的发育,头部的器官也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比如眼睛散光、斜视,听力发育不足等,严重的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和各处神经发育。
关键是,这些不同程度的症状表现得迟而且不太明显,一般都在孩子长大后才有所察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想纠正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把科学传递给家人,不要因为“谣言”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婴儿在出生6个月之前,如果发现睡扁头,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帮助孩子翻身,以多种不同的姿势睡觉,学习多趴,加强背部颈部的肌肉锻炼。也可以使用固定的睡枕,一般情况下,都可以恢复成“圆头”。
小孩说话晚,该尽早干预吗?“自古贵人多语迟”,这是很多老一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孩子说话晚,代表着长大以后更富贵,是一件好事。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江西的王女士就因为这句话,差点让自己6岁大的儿子丢命!
王女士的儿子聪聪6岁了,看上去却不像他的名字一样聪明。别的孩子6岁,不说读一篇文章,最起码和人交流是没有问题的。可聪聪6岁了,至今没有说下来过一句完整的句子,每次说话时,都是两个字两个字地拆开念。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呢,怪孩子奶奶,也怪王女士,怪就怪在她一直听信婆婆认为的“贵人语迟”的说法。一般来说,小孩4、5个月的时候,可以哼哼唧唧两句。一岁左右可以叫爸爸妈妈这种简单的词汇,两岁左右时,用简单的词语来表达自己是完全没问题了。
可聪聪,两岁了不仅不会表达自己,连出声都很难。王女士和丈夫看着自己的孩子这副模样,又心疼又困惑。每当问起婆婆时,婆婆都说:别着急慢慢来,孙子说话晚是“贵人语迟”,将来是会有大出息的!
听着婆婆的解释,夫妻俩心里的焦急缓和了几分,想着婆婆毕竟是过来人,带过、见过小孩无数,或许聪聪真的只是说话迟而已,自己应该放宽心。就这样,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的事,就一直被婆婆的“好言相劝”给阻挠和耽搁着。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聪聪6岁的时候了,由于下半年就要上小学了,可聪聪还是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样下去在学校岂不是要让孩子受尽异样的眼光,遭受排挤和欺负?
王女士觉得儿子的事情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她不顾婆婆的阻拦,带着聪聪来到了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检查。这一查,让王女士的心又急又气,医生表示:聪聪的脑袋里长了一个3厘米大小的海绵状血管瘤。这个血管瘤是先天性的,也就是说聪聪出生的时候脑子里就长东西了。
医生还说,幸亏王女士带孩子来得还算及时,要是再迟个一两年,孩子不仅不说说话,还可能出现出血、抽筋的发病症状,到时候,治疗起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生命危险性大大增加。
医生马上给聪聪安排了手术,血管瘤被切掉后,聪聪恢复得很快,说话也不用再进行“拆分”,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不输其他人。
孩子都6岁了,还不会说话,该说家长的心真大呢还是心态好呢?要说这一切都怪婆婆的那句“贵人语迟”也说不过去,新时代年轻人不信医疗科学,而轻信一些流传不清的“谚语”、“老人言”,那社会也不用再进步了!
“贵人语迟”的确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说法,《论语》中曾有过这么一段话:
“贵人语迟,敏于行却不讷于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但这里的贵人是指有谋略的人,不善言谈但行动果敢,而不是民间传下来的“说话晚就是富贵命”,后面强加的“贵人”。
那么,如果说“贵人语迟”是迷信,那孩子说话迟,就真的是因为智力发育水平低下吗?
美国研究者曾对孩子说话迟缓做过一项研究实验,团队曾对100个语言表达能力有障碍或者较弱的孩子进行过测试。可结果显示:在这100个孩子中,只有1个是因为智力原因导致的语言能力发育迟缓。
所以说,孩子一旦迟迟不肯说话,首先不要认为老人口中所说的“贵人语迟”,也不要一味地认为孩子智力低下,对孩子不管不顾,毕竟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7岁才开始说话,所以尽早前往医院做检查才是正确的做法。
那么,一般孩子说话迟有哪些原因呢?
1. 婴儿自身脑部发育和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语言发育和大脑发育其实是同步的,像是脑瘫、自闭症等,影响脑部发育的同时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迟缓。还有像是聪聪那样有先天性血管瘤和基因染色体疾病等病症的孩子,在语言能力起步时就会比别人要晚一步。
2. 辅食过于精细
婴儿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食用液体或者流体食物,对脆弱的消化系统来说这样好消化。但若是长期使用太过于软烂的食物,孩子的咀嚼功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就会影响到口腔肌肉的发育,进而影响到语言发育等问题。
所以,注意孩子的饮食情况,以免造成语言障碍。
3. 语言环境
孩子在学会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最多的时间还是和父母家人在一起的,如果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时间较少,语言环境过于单一;大人与小孩说话过快过长,没有给孩子留足够的思考时间等,也会给孩子的语言功能造成影响。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孩子要是出现说话迟。语言表达有问题的话,及时就医,尽早改善,以免影响孩子日后的生活。
结语: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近些年,却出现了很多“听了老人言,吃亏好几年”的情况。不是说我们要对“老人言”的全部都进行摒弃,而是要“有所选,有所不选。”
除了上面所说的那些之外,像什么“小儿兴,必有祸”、“生娃不能在破月”、“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等“老人言”都是不科学的。
传宗接,是一个家族的大好喜事,只要能保证孕妇和肚子里的孩子平安,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孩子的性格和习惯并不能成为一个家庭的“诅咒”,也更没有把他未来的路“定死”了,未来如何,上天都不知道。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等谚语,又体现了“老人言”的大智慧,蕴含了许多科学原理,值得借鉴。
所以,一件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就好像“老人言”也不是没有对错一样。作为一代新新人类,连科技和新时代都能创造,还辨别不了“老话”的好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