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代人都把“年”和“岁”当做同一个意思,老百姓都习惯说:过一年就长一岁。
其实这是个误解,十二个月这个单位叫“岁”,岁月无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都是这个“岁”。
农历十二个月,是按照月亮绕地球一周计算,月圆月缺一个轮回就是一个月,再结合地球绕太阳一周,春夏秋冬轮回一次,十二个月,大约360天一周期叫“岁”,这个历法遵从自然规律,在古代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可是这个历法非常复杂,必须观察太阳月亮运转规律,积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资料,最后才制定出这个历法,这个时候已经是高度文明了,大约产生于夏朝时期。因此农历又叫“夏历”,这也叫“岁月计时法”。
“日历”出现之前,人们也要计算日期,判定人的大小,那时候没有日历,人们如何计算日期呢?
在此之前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干支”就是“天干地支”,这个“干”就是江河干流的“干”,“支”就是“江河支流”的“支”。
“天干”就是日出日落,一天又一天,这是时间的“主干”,“日出日落”由老天决定的,所以叫“天干”。
我们今天用几月几号来区别,在没有日历的时候,人们又怎么办呢?古人就创造了十个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用这十个字来标识一天又一天的区别,例如今天是“甲日”,明天是“乙日”,后天是“丙日”,依次往后排。
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己日、庚日、辛日、壬日、癸日
等十天排满后再重新开始又一轮,又是:甲日,乙日,丙日……。
远古社会是部落贵族统治,管理庶民奴隶,可能在第七天“庚日”那天休息放假,所以这“十天”轮回就叫“一庚”。
各种时间划分都论“庚”,“十天”是“一庚”,几个十天就是“几庚”,“庚”是最早的时间单位,因此古代人问人多大了,就问:您贵庚了。
除此之外,在一天之中也要有时间划分,原始社会也有工作安排,在一天之内不同的时间段,要做不同的工作,古代没有今天二十四小时划分。
于是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段,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字为符号来标识,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等等来标识一天内的时间划分。
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在一天之中时间划分是时间支流,只是由地上的人决定的,因此叫“地支”。
由于古代人们大都没文化,想要让普通人记住十二个时辰的名称比较困难,于是选取了十二种动物,分别代表一个时辰,于是就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等。
要记住“子时”“寅时”“戌时”比较困难,那就换成“老鼠时”,“老虎时”,“狗时”,这就非常容易了,即使没文化的人也能分清时间点。
当然这十二种动物的安排也不是胡乱设置,在某个时辰内,哪种动物比较活跃,就用它来表示,例如子时(23点至1点),这时老鼠最活跃,就用老鼠表示子时。
戌时(19点至21点),狗开始看家,因此用狗表示。其他也都是如此。
“天干计时法”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一轮回,这样粗放式划分也会出现问题。
因为每十天就会出现一个“甲日”“乙日”“丙日”,……,循环周期太短,时间一长很容易混淆。
比如,你记录“甲日”做了什么事,十天后又出现一个“甲日”,“十天之中”自然环境并没有明显变化,在原始社会没有纸,没有笔,甚至连甲骨文也没出现之前,全凭脑子记,经常会记错。
这件事究竟是前一个“甲日”还是后一个“甲日”?如果经常出错就会闹出很多矛盾,破坏生产秩序。
于是古人又想出一个办法,把“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结合起来使用,用两个字标识“一天”。
这就变成了“甲子日”,“乙丑日”,“丙寅日”,到了第十一天是“甲戌日”,虽然有“甲”,但是“甲子日”和“甲戌日”并不重复,可以继续往后排。
因为“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这就形成了“六十天”一轮回,每六十天才出现一个甲子日,这个循环周期就很长了,如此一来就不会再记错日子。
六十天就是现在说“两个月”,自然环境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3月1日是甲子日,那下一个甲子日已经到了4月30日。
虽然都是“甲子日”,可前一个“甲子日”是初春,后一个“甲子日”是初夏,这两个日子肯定不会混淆。
这“六十天”轮回叫“一年”,“十天”为“一庚”,“六十天”为一年,这是中国人最古老的计时方法,所以人的大小都叫“年龄”,或者问“您贵庚了?”
“干支”计时法产生于原始社会早期,当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它的缺点也逐渐凸显出来。
“干支计时法”只是机械的把日期划分为六十天“一年”,跟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转换没有任何关系。
同样是一年,有的是冬天。有的是春天,还有的是夏天。“年”的变化跟自然气候规律完全脱节,无法服务于农业生产。
中国自古就是农耕经济,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夏季穿单衣,冬季穿棉衣,人们必须要掌握季节变化规律,“干支计时法”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于是古人又开始观察太阳月亮各种星星的运转规律,古人发现月亮圆缺变化很有规律,于是把月亮30天圆缺一轮回,定为“一个月”。
太阳临近头顶时,就是炎热季节,当太阳偏向南方时就是寒冷季节,再结合星星变化,将太阳运转一轮回分为二十四个节气,约合十二个月,这一个周期叫“一岁”。
这个周期循环顺应自然规律,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复出现,每逢初一肯定没月亮,每逢十五必然月亮圆满。
“立春”以后开始温暖,“立夏”非常炎热,“立秋”以后粮食收获,“立冬”以后严寒必然会来临。人们按照规律安排农业生产,极大方便了人民生活。这就是“岁月计时法”。
由于“岁月计时法”顺应自然规律,方便农业耕作,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人们完全接受了这种历法,以六十天为一年的“干支计时法”慢慢被废弃了。
但是“年”的称呼却继续流传,人们后来就把“一岁”也叫“一年”,年和岁逐渐混为一体,就形成了今天的:一年十二个月360天的概念。
今天说的“年”实际都是“岁”,和最早的年完全不同。
因此我们看原始社会很夸张,经常出现某人活了300年,500年,实际300年就是“五十岁”,500年也就是83岁。
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年,很多人感觉这就是神话,实际这个八百年就是八百个“六十天”,折合今天130岁,“八百年”可能是个虚数。
所以彭祖就是个百岁老人,在远古时代能活一百多岁虽然很罕见,但是也肯定真实存在过。
还有大禹治水十三年没回家,其实这“十三年”就是十三个“六十天”,现在说就是两年多。
在大禹生活的时代,人平均年纪才二三十岁,如果按今天说的“十三年”,那就是半辈子。
大禹不可能半辈子不回家,在大禹生活的时代,“十二个月”一岁这个历法可能还没有出现呢。
由于“年”和“岁”概念完全不同,在古代典籍中很多地方叫“岁”,比如《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汉书》:(苏)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宋朝时给西夏辽国定期送物品叫“岁币”。直到清朝统计财政叫“岁入”“岁出”。
因此在历史学研究中,凡涉及远古时代的历史,一定要把“年”和“岁”分清楚,千万不能混为一谈。
年是年,岁是岁,“一年”是六十天,“一岁”是“十二个月约360天”,二者不能通用。
因为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这个分段也太粗放,随着时代进步,要求时间越来越精细。
于是古人又把一天十二个时辰分为六十刻,也用“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个符号标识,平均每个时辰为五刻钟,每刻合今天的24分钟。古代处决犯人大都选在午时三刻,就是现在的中午12点12分。
因为古代没有今天2010年,2012年这种排列,为了区别年份,人们又把“甲子”“乙丑”“丙寅”等这六十个符号用来纪年,于是又出现了“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等等。
六十年轮回一甲子,只要活到六十岁,你肯定会经历一个甲子年,所以人们习惯把六十岁叫做“花甲之年”。
古代老百姓没文化,很难记住什么“甲子年”,“乙丑年”之类,于是又用“地支”十二种符号所对应的动物来表示,例如,凡带“子”的年份都是“鼠年”,带“丑”的都是“牛年”,每十二年一个轮回。
这样没文化的人只需要记住自己属什么,就可以推算出年龄大小,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古人还把每个月也用“甲子”“乙丑”“丙寅”等等,这六十个符号来标识,循环往复。一个人出生时间:年,月,日,时,每个都是“两个字”,加起来正好“八个字”。
比如一个人可能出生于:“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古代把这叫做“生辰八字”。算命先生经常用到,可没什么科学依据。
~~~~~~~~~~~~~~~~~~~~~
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作者:徐保勇
导读:2023癸卯兔年,农谚“黑兔送财来,双春麦当柴”啥意思?有道理吗
“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这句农谚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里说到了双春年的年景,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景,五谷丰登,即使是黄土地也能够生长出粮食,而这里就是指的“黄金”。当然,这双春年的年景各地还是有各地不同的说法,这与当地气候特点不同而不同的。
今年是2022壬寅虎年,是一个单春年,即就是指的在农历年当中只有一个立春节气,并且今年农历年比较短,只有12个月共354天左右。而今年的单春年也给明年2023年成为双春年提供了时间空间。
没错,农历2023年是癸卯兔年,这个按照干支历法顺序来排队命名的,并且生肖虎过了就是兔,所以2023年癸卯兔年。
2023癸卯兔年
我们说癸卯年,生肖是兔。这就是干支年与十二生肖相结合的。并且我们知道,十二生肖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共12个,而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并且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按照先后顺序一一对应的,这是一种规定。即组成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而2023年干支是癸卯,而卯与兔是固定生肖,所以我们说癸卯兔年。
而老话说“黑兔送送财来”,这里说到了“黑兔”这里说到兔年的兔子颜色是“黑”,这与十天干与颜色有关的。根据五行来说,“壬、癸”是属水的,而水的颜色就是黑,而癸卯就是有了黑兔的说法。并且五行当中“水”是主财和聚财的,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在院子里挖个水池或者做个喷泉养上金鱼之类,这样就是聚水来财。这里就是我们说的黑兔年,是有财运的,希望大家都能如愿。
“双春麦当柴”
这里说的“双春”指的是双春年,即是指的农历年当中会出现两个立春节气,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并且立春节气通常在阳历2月4号左右来交节。
2023年癸卯兔年是双春年,即有两个立春节气。首个立春节气在正月十四来临,第二个立春节气在腊月二十五来临,这里我们还要知道,其实,这里是有闰月的,否则农历年有25个节气。
根据测算,2023年是闰二月,老话说“十年难逢闰二月”,这里就是说明在这一年将会是有383天,会经历两个立春节气。
“麦当柴”
这里我们要知道,小麦收割之后,在麦杆脱粒之后,麦粒被颗粒归仓,而麦杆都用来当柴烧的。而这里说的是小麦将会是非常好的长势,麦杆长而实,是当柴的好原料。不过,这里可不是说来烧柴的,而是说的这年景小麦生长很好,主要从瑞雪兆丰年的年景来说。
大家觉得有道理吗?欢迎大家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