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僵尸道长的电影时候,里面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人最怕三长两短,香最忌两短一长。
其实,“三长两短”的由来是跟棺材有关的(阿弥陀佛)! 我们都知道棺材是由六块木板组成的。棺盖为天,棺底为地,左右两块棺材板儿为日月,这四块板子是长度差不多的长方形木板。而棺材头顶那块板和脚下那块板叫彩头和彩尾,这两块板就要短很多很多了。棺材的六块板实际为四长二短!在中国古代有个传统习俗,如果客死异乡人,在他的尸体没有运回家乡埋葬之前是绝对不能封上棺盖的,这就变成了三块长板,两块短板——“三长两短”。
所以我们通常用“三长两短”这个词来表达“发生意外惨遭横死的”的意思。咱们古人比较委婉含蓄,不愿意自己说自家死人了,更不愿意说死了连尸体都还没回家安葬,这简直是丢人。于是就用“三长两短”来指代这种情况。这样既保全了颜面又交待了清楚了事情。
而香最忌两短一长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用香寄托对神仙的敬仰、夙愿,冥冥之中我们也能从香的燃烧形状看出所遇事情的吉凶。人们习惯焚香问路断吉凶,那么遇到一些恶事香,却也慌张不知如何化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吧!
1,\"两短一长\"就是指上香时的三柱香,燃烧成两短一长时表示的不吉利.
2,人最忌讳三长两短,鬼最忌讳两短一长。
这个三长两短 和 两短一长 分别指的是古代打更(时间的表示)的敲打方式!
三长两短表示晚上三更半夜时这时候阴气最重 鬼的活动也最频繁!人容易被鬼作弄!
两短一长表天亮十分!鬼最怕太阳!因为这时阳气比阴气重!
明白了吗?祭神同理,但是这种事信则灵,不信只当一笑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来自于《金刚经》里说:
世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不要执着于这些表象啊!
心好一切都好!
今天看僵尸道长的电影时候,里面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人最怕三长两短,香最忌两短一长。
其实,“三长两短”的由来是跟棺材有关的(阿弥陀佛)! 我们都知道棺材是由六块木板组成的。棺盖为天,棺底为地,左右两块棺材板儿为日月,这四块板子是长度差不多的长方形木板。而棺材头顶那块板和脚下那块板叫彩头和彩尾,这两块板就要短很多很多了。棺材的六块板实际为四长二短!在中国古代有个传统习俗,如果客死异乡人,在他的尸体没有运回家乡埋葬之前是绝对不能封上棺盖的,这就变成了三块长板,两块短板——“三长两短”。
所以我们通常用“三长两短”这个词来表达“发生意外惨遭横死的”的意思。咱们古人比较委婉含蓄,不愿意自己说自家死人了,更不愿意说死了连尸体都还没回家安葬,这简直是丢人。于是就用“三长两短”来指代这种情况。这样既保全了颜面又交待了清楚了事情。
而香最忌两短一长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用香寄托对神仙的敬仰、夙愿,冥冥之中我们也能从香的燃烧形状看出所遇事情的吉凶。人们习惯焚香问路断吉凶,那么遇到一些恶事香,却也慌张不知如何化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吧!
1,\"两短一长\"就是指上香时的三柱香,燃烧成两短一长时表示的不吉利.
2,人最忌讳三长两短,鬼最忌讳两短一长。
这个三长两短 和 两短一长 分别指的是古代打更(时间的表示)的敲打方式!
三长两短表示晚上三更半夜时这时候阴气最重 鬼的活动也最频繁!人容易被鬼作弄!
两短一长表天亮十分!鬼最怕太阳!因为这时阳气比阴气重!
明白了吗?祭神同理,但是这种事信则灵,不信只当一笑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来自于《金刚经》里说:
世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不要执着于这些表象啊!
心好一切都好!
我国古代在很多比较正式严肃的场合,会有很多不同的规矩,甚至这些规矩在不同朝代也会有不同的差异。
而我国特有的习俗上香,也有很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大都是祭祀参拜的时候会上香。
这本身就是表达自己对神明的敬意,所以自然要求甚多。
甚至在一些比较大型的场合时,会要求沐浴熏香,以表达自己对这一场合的重视。
而在上香过程之中,也有很多的讲究,在我国古代有一种说法是叫做“断头香”。
这一说法听上去十分骇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真的在烧香的时候遇到“断头香”,烧香的人又该如何应对呢?
由心出发的看法在经典电视剧《甄嬛传》中,为了阻挠熹妃回宫,皇后在烧香的时候,刻意将自己烧香用的香折断,甚至不止折断了一次。
而在上香中途发生这样的事情,被她认为是不吉之兆。
还有另外的影视剧,在儿子放榜的时候,清晨起来烧香。因为烧完之后,香灰的形状很好,状如莲花,被认为是一个大吉的好兆头。
由此可见,在古代敬重神明,烧香就是希望神明能够保佑他们风调雨顺,出现很多情况,都会被古人有不同的解读。
“断头香”显然也是对烧香过程中,偶发的一种现象的解读。
何为断头香断头香听上去十分可怕,但实际上发生的情况也并不吓人,只不过在古人看来却是天大的事情。
一般烧香敬香是要点燃三根香,供奉之后再香炉,断头香的意思就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其中一支原本燃着的香,突然灭了。
这种情况并不包括,在结束了一天的供奉之后,寺庙中的人员在收拾香炉,打扫香灰的时候,将香掐灭的情况。
只要是人主动将香弄灭的,就不算是断头香,也就不是什么大事。
而且一般寺庙中的人,也都是在所有人的祭拜完成了之后,收拾东西的时候才会主动熄灭,不会在人前做这种事情。
但在古人看来点燃了的香,没有任何人员干预,自己灭了,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这让人直接让人怀疑敬香的人心不诚,或者是本身就已经犯下了大错。
香灭了,说明被供奉的神明,不愿意给上香的人提供庇佑,那么自然这敬香的人,也就会被认为是个坏人。
古时候的人很讲究这些,会下意识地认为,这些偶然发生的事情,都带有一定的预示性。
所以重大场合的祭祀,一定不能出现这种情况。
现在的人大都认为,这是一种偶然现象,如果不是人工加以干预,那么就是这根灭掉的香本身的质量有问题。
或者是燃烧的时候偶然发生了一些情况,所以才会自己灭掉。
但在追求唯心主义的古人身上,这些寻常小事,背后可能蕴藏着滔天大祸,所以才会反应十分激烈。
而在断头香的应对上,也能看出一二。
如何应对在古时候,如果真的出现断头香的情况,所有人都会认为是这个敬香的人自己出了问题。
招来了神明的不喜,不愿意接受他的香火。
出现这断头香的情况,首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将原本那根已经熄灭了的香给重新点燃。
如果鲁莽地将香重新点燃,会让人认为这是在公然对抗神明。
在古时候那个追求天道的时代里,如此作为显然会引发众怒,对神明大不敬,罪责很重。
所以在遇上这种情况之后,不能再点一次,而是需要将那根已经熄灭了的香给整根换掉,重新还上一根燃了的香。
再进行一次原本的祭拜行为。
当然,这是要在确定自己没有做出什么伤天害理,引得神明发怒的行为下。
香熄灭了之后,需要自己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确定自己没有什么大问题之后,可以重新在进行一次祭拜。
当然,有一些讲究的,认为这种情况出现就说明,祭拜的人不该再出现在神明面前。
可能会直接放弃这一次祭拜,避免自己再一次触霉头。
实际上,这些香出现突然熄灭的情况,可能有很多种原因,有可能是生产这些香的源头出了问题。
缺斤少料,以次充好,在香中加一些别的东西,会造成香在燃烧过程中突然熄灭。
再有一个可能是,这些线香如果好好保存,能够储藏很长时间,但是储藏的条件需要一个阴凉干燥的环境。
如果储藏不当,放的时间过长,会造成这些线香受潮。
在点燃之后,很有可能在燃烧中途突然熄灭。
无论是什么原因,实际上都跟神明降罪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将自己的想法加诸在这一行为之上。
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上香这种虔诚又严肃的场合,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意外出现。
毕竟去拜神明的时候大都是有求于神明,所以每个环节都格外谨慎。
这才导致当时的人们对于断头香这一情况十分看重。
古时候的人大都追求神明的庇佑,所以这些偶然的情况,会被他们赋予很多不同的解读。
这是封建时代的必然,没有办法避免。
但是时间来到现代,显然就不该用以前的这种思想,来判断一些行为正确与否。
现在上香仍然会出现“断头香”的情况,但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不过是偶发性事件。
更不该以此为理由,对上香之人多加指责。
结语人们点高香敬神明,期待的是来年风调雨顺,那个时候很多人靠天吃饭,所以神明在他们的心中重量很高。
他们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寄托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但到了现在,科学的思想逐渐普及。
一些封建迷信有了更为客观的解读,自然需要摒弃之前的说法。
现在去上香的,也是心中对未来有所期望的人。
人们常说心诚则灵,真的去上香的时候,哪怕是出现了断头香的情况,也不要如临大敌,以平常心应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