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前后,我国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春光明媚,杨柳泛青,莺飞草长,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色,大江南北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是量“春脖子”长短的标识
清明节在阳历4月5日前后,农历计算则是三月初。农谚说“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这个意思是说清明的具体日期与“春脖子”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春脖子’是农业上的俗语说法。”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强说,从节气上讲,“春脖子”一般指的是立春之后封冻的河流及大地升温解冻后到春播之前、进行备耕备播的一段时间。民间计算“春脖子”的长短是要看春节到清明之间的具体天数。
凡是清明赶在农历二月交接的年份,都是“春脖子”短的年份。春短,立春早,气温相对回暖快,田间作物及草木因此会萌发较早,到了清明也会生发长得更加郁郁葱葱。清明赶在农历三月的年份,“春脖子”长,立春拖得晚,气温回暖慢,田间作物和草木萌发的时间有所延后,此时到了清明节气,田野里的庄稼和草木也不会表现出太多的生机和绿意。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唐志强说,清明时节,适于瓜豆等作物田间播种以及移栽棉花的播种育苗。此时可播种瓜果类有西瓜、香瓜、甜瓜等,蔬菜类有黄瓜、南瓜、冬瓜、苦瓜、丝瓜等,还有常见的一些豆类蔬菜,如四季豆、豇豆、扁豆、豆角等。“这些瓜果蔬菜的生长特点和生长时间基本有共同之处,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基本上在15—30℃之间。”
就在此时,江淮、黄淮流域清明时节小麦节间伸长数已达3节左右,所谓“清明时节,麦长三节”。唐志强介绍,拔节期为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厘米,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此前缺乏管理的小麦田仍可抢浇拔节水改善墒情,追施拔节肥或孕穗肥,促进小麦拔节及上部功能叶片与幼穗生长。
河南尉氏县邢庄乡农机服务队利用无人机给小麦喷洒叶面肥。李新义摄
茶山之上,春景似画。云雾间山绿、水清,茶田横成浪、纵成波,香气沁人。明前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茶农“尖起手指”采茶叶,只摘下茶叶顶端的两片嫩芽。明前茶因其温度高、生长期长、生长环境气温低,保证了春茶中维生素含量最高,即营养价值最高。福建、安徽、江西、浙江等地,把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为上春茶,清明时节采摘的茶叶为二春茶。
江西万安县茶农在采摘明前茶。邱哲摄
清明踏青挖野菜,有的看、有的吃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每至春回大地、草木皆绿的清明时节,人们纷纷兴致勃勃结伴前往郊外踏青、游玩。唐志强说,清明时节是很多花的花期,清明赏花成为人们到郊外踏青郊游的重要内容。
清明时节,特色野菜正当时。人们也喜欢去到野外采摘各种野菜,荠菜、蕨菜、艾草、鸡矢藤、浆麦草、马兰头、枸杞叶、香椿、榆钱等,然后做成各种青团、清明粿等食品尝新,体验新绿,享受自然。
包艾米果时全家老小齐上阵。孙雪芸摄
青团就是江南地区清明节食用的一种传统小吃,由艾草汁和糯米粉制作而成,口感香糯绵软,带着一股青草的香气。清明时节的野菜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可帮助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和荨麻疹、青春痘等皮肤问题。多吃预防疾病,因此人们喜欢做青团和艾粑吃。
江西赣南田野间的艾草,是客家小吃艾米粿的制作原料。江西遂川县有近一半的客家人分布,还保留着清明时节吃艾米粿的习俗。将艾叶、白头翁等植物,淖水滤干,和上糯米粉后,做成各种形状的剂子,包上过年囤的腊肉、新破土的竹笋、自家做的腌菜豆干等各种馅料,爱吃甜食也可包上砂糖。各种形状的艾米粿,随后被放入锅中的蒸笼蒸熟,揭开锅后,艾香与馅香扑鼻而来,诱人品尝。
洗净的艾草。袁卫生摄
如今,各种各样的野菜,成了越来越多人餐桌上的一道鲜美佳肴,变成农民们的“新钱袋”。“野生香椿供不应求,市场前景不错。”瞅准商机,云南省双柏县法脿镇碧庄村农民普国斌返乡建起了红油香椿种植基地。“新栽香椿每年采收1—2次,3年后可收2—3次,平均亩产可达140公斤,均价150元/公斤,亩产值达2.1万元。”普国斌满面春风。
清明放风筝,是传统,也很国际范儿
清明踏春除了可以欣赏花红柳绿的春光美景,放风筝也是大家喜爱的活动。唐志强说,清明是一个古老的民俗节日,放风筝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娱乐活动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里的“纸鸢”就是指风筝。
首先,为何“纸鸢”有了新名字“风筝”呢?明代陈沂在《询刍录• 风筝》中说,五代李邺放纸鸢,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俗称风筝。取“风筝”之名是因为它能够发出像筝一样的声响。
为啥大家爱在清明时节放风筝呢?“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是《清嘉录》对此的解释。经社君邀请专家,翻译下其中的科学道理:春季是升温幅度最大的时段,此时天空中云的数量较少,地面因受热快而回暖迅猛,导致气流上升,形成上冷下暖的大气层结,于是为放风筝提供了足够的升力。
提起风筝,大家是不是会联想到一个城市?山东潍坊。潍坊被称为鸢都,风筝已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制作精细、扎制传统、放飞稳定”,潍坊的这个“小风筝”已经长成大产业,打响全国、走向世界。
潍坊风筝。王春旭摄
据统计,1984年第一届风筝会时,潍坊市的风筝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仅有20家,风筝年销售收入也仅有20多万元。如今,当地企业发展到120家,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年产风筝2亿余只,销售收入已达24亿元。
潍坊风筝。刘继田 摄
风筝不仅卖全球,也深刻影响着全世界。据考证,约公元 10世纪风筝从中国传至韩国、日本,12世纪前后传至欧洲,对科技发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其中都有风筝的功劳。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风筝上有一行文字 :“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作者:常钦
来源: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
(新华网宁夏频道供图)
1.今日,清明!
2.2023年4月5日9时13分,我们迎来了清明节气。
3. 清明是唯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4.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5. 今年的清明有些不一般,是闰月清明,即清明落在了农历闰二月。
6.民间有“四五清明”一说,但其实清明不一定在“四五”,公历的4月4日到6日之间都有可能,但以4日和5日居多。
7.“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8.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9.“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此时节,新绿葱葱,娇蕊争芳,春和景明。
10.春光美如画,宜踏青,宜游玩,宜荡秋千,宜放风筝,总之:宜拥抱自然。
11.关于放风筝,还有一个特别的寓意:在古代,古人会将自己的灾病写在风筝上,待风筝随风而起后剪断手中的线,象征着灾病、晦气都随风消散。
12.“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清明又称“柳节”,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射柳等习俗。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可能是关于清明最有名的诗句,杜牧落笔,便是千年。
14.“清明时节雨纷纷”也是我国许多地区天气情况的真实写照,雨丝绵绵中,人们追忆先人,寄托思念。
15.祭祖扫墓,源于古老的“墓祭”,是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秦汉以后渐成风气,唐宋时又颁布清明节“出郊省坟”政令,从此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16.斯人已逝,悲伤之余,我们也在沉思中感悟:予死亡以尊重,更予生命以敬畏。
17.在这个传统节日,人们追念先辈,也致敬英雄、缅怀英烈,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18.清明节前一、两日,为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介子推绵山焚身”的民间传说。
19.由于清明节在传承过程中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20.“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这是清代散文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于青团的描述。
21.青团又叫作“清明粿”,是江南地区清明时节的传统时令美食,当然,如今青团已经火遍了大江南北。
22.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种植庄稼的好时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就由此而来。
23.别辜负那些逝去的人,也别辜负春天,把握当下的芳华吧!
24.宝藏青年愿你:珍重过往,珍惜流光!
转自: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
策划:刘洪
监制:牟彦秋梁甜甜
监审:程淼
统筹:董静雪
来源: 新华网
今年清明逢闰月,老人说“清明逢闰月,上坟要提前”,有啥说法?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习俗活动,其中踏青和上坟祭祖可以说是最主要的两项活动。清明节时,气温已经回升,大自然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处处充满了生机,再加上法定节假日的缘故,既有时间又有理由可以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至于上坟祭祖,它可以说是我国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很多人可能身处远方,春节都不会回老家,但是清明却一定会不远万里回去祭拜祖先。一些大的家族,族长会带领全族,举行清明祭祖仪式,祭祀祖先、缅怀先人,那既是子孙兴旺的震撼场面,也是一个家族凝聚力的最好体现。
清明节一般在公历4月4日到6日之间变动,不会出入太大,而农历的时间却可能相差很多,清明大多是在农历三月份,今年则有些不同,是在闰二月中,要知道闰二月是比较少见的,上一次还是在2004年。在民间,常听老人说“清明逢闰月,上坟要提前”,大家都知道老话和俗语都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那么这句话到底有什么说法呢?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清明节赶在农历闰月的话,上坟扫墓的日子就要提前,说的正是今年的情况。本来古人规定了每个月中都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果一个月中缺少了一个,那么它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月份,而算是上一个月的附属月,这就是闰月。今年的闰月就缺少了“中气”谷雨。自古以来闰月就是不吉利的存在,一是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月份,再一个就是因为它是异常的多出来的一个月,所以生活中任何异状都会与之联系在一起。
由于闰月的不吉利,所以老一辈人都比较避讳,一些重大的事情都不会选择在闰月做,比如结婚嫁娶等,另外迁坟、立碑也是不宜做的。除此之外,因为好多人都信奉人死后“肉体离开,灵魂不灭”,认为灵魂会在阴间继续生活过日子,而由于闰月是阳间多出来的一个月,阴间却没有这个月,所以按照这个说法,闰月上坟祖宗就收不到烧的金银贡品,也就起不到去上坟的意义。
综合这些原因,就有了流传下来的这种说法,就是说清明如果赶在闰月,那么上坟祭祀的活动就要在闰月之前完成。当然关于闰月的认知是一些迷信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如果当地没有这种说法当然无需在意。如果当地有这种说法,小编建议还是不要跟风俗习惯起冲突,毕竟上坟祭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的事情,“百善孝为先”,既然长辈有讲究最好就顺着长辈的心意来。
上坟扫墓为的就是缅怀祖先,体现孝道,大家目的应该是一样的,那么大家所在的地区都有哪些关于清明节和闰月的讲究呢?欢迎留言告诉小编。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我们明天见,拜拜。
(盼盼)
北京时间5日9时13分
迎来“清明”节气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
是唯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此时节,新绿葱葱,娇蕊争芳
入眼皆是春意盎然
你知道吗?如今的清明节
其实是清明节气、寒食节和上巳节
三者融合而来!
今年的清明节很特殊,咋回事?
今年的清明是闰月清明,即清明落在了农历闰二月,这是咋回事?听听天文科普专家怎么说。
很多人认为,一个月过完,再“免费”续上一个月,这叫闰月,其实这并不准确。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解释说,我国农历为调节回归年与朔望月周期不相等而增加的月份称为“闰月”。农历闰月的设置采取的是“19年7闰”的方法,即19年里添加7个闰月,有闰月的农历年份也叫闰年。
我国古人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包括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在公历上的日期相对固定,而农历是以月亮的一个盈亏周期来定月,所以,节气和中气在农历中并不固定。农历历法规定,每个农历月都有一个中气,如果某个月中不包含中气,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为置闰,正如民谚所说“人没中气就会虚,月没中气就得闰”。
农历癸卯兔年的闰二月就是今年二月的闰月。这个闰二月从公历3月22日开始到4月19日结束,中间只有一个节气清明。
闰二月比较少见,就21世纪这100年而言,仅有四次,分别为2004年、2023年、2042年和2099年,而这四个年份的清明也都落在了闰二月。
“清明在公历年中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绝大多数年份为4月5日,个别年份为4月4日或4月6日,而闰二月的时间一般在公历3月下旬至4月中旬,所以有闰二月的年份,清明必定落在闰二月里。2004年和2023年的清明落在闰二月十五,2042年和2099年的清明落在闰二月十四。”杨婧说。
【节气与文物·清明】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