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陈忠康教授,反对初学书法的爱好者,直接学习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因为这一类碑刻版字帖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笔法字法失真,初学者没有能力“通过刀锋看笔锋”,仅得其形。第二:活人为死人刻墓志铭,死人要入土为安,时间紧、任务重。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二次创作。如果雕刻工有书法家的水平,他为什么还要做雕刻工呢?虽然表述的有一定道理,但唐以后很多名家受益于颜体,一样可以创作出自己的面目。一个人适不适合学颜体,一个人该学什么样的颜体,完全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方向,一个是选择字帖的技巧。各位书友,认为这样说对吗?
另外,全国各地的培训机构,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老师会什么就教什么,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书法爱好者,不了解自身情况,不了解老师教学的方向,随意报班,是否有一点撞大运的感觉呢?当今社会学唐楷的比较多,用唐法来入门,这个没有错。如果一窝蜂的去学褚逐良、去学欧阳询,这几种字体难道真的适合自己吗?
我真的不相信某某大师欧楷班,个个学生都适合学欧楷,反过来又想,某某大师完全没有错,你来我这里学习,我没有道理用棍子赶你走吧!适不适合肯定要你自己判断,不光是欧楷班,国展长班,省展班一样存在这个问题,别人打开门做生意,买东西没有不卖的道理!
历史上关于如何选择字体,字如其人的理论确实很多,怎样的人写怎样的字,创作时都是“心画”的表现……世界上没有好字帖和坏字帖一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书法有很多细类细项,书法之美当然也有很多欣赏点。为了便于选择,通常把它分为三大类:粗放、工整、介于两者之间。
我们冷静下来,问一问自己,自己到底适合学哪一种?一代帖学大家白蕉先生,桃李满天下的沙孟海先生,从来不为学生选择字体,不了解对方却为对方做决定,那不是明显的骗人吗?凡所有的书法教学,在不了解本人的情况下,介绍你学这,介绍你学那,除了他自己不懂之外,那就是生意,小心被网络招生的营销话术影响到你,书法是有个性有笔墨生命,线条所表达是内心世界。有时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招生老师怎么会了解你呢?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测试,凡测试之后,点评准确率为89%,重申这个概率,不是绝对的,不是绝对的,不是绝对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书风大致属于哪一类:你拿起笔自己计算一下,看看自己能拿到多少分?
(1)粗放一类(20-30分)大篆、大部分汉隶、大部分魏碑……
(2)界于粗放与工整之间(30-50分)二王、颜真卿、苏黄米蔡……
(3)工整一类(50-60分)欧柳赵,大部分唐以后的小楷,灵飞经、文征明(当代的田英章,田蕴章)……
一、假如手机、身份证、钥匙是出门必带的物品,正常情况下,你会放在那里?(……)
1.没有固定,有时放在口袋,有时放在包里,有时也会忘记。
2.基本上放在固定位置,偶然也随便放。
3.永远固定放在某一个地方,已经养成了习惯。
二、手机、钱包、钥匙自我保管的情况?(……)
1.已经丢失过很多次了,叫老公或者老婆打电话,看看到底手机在什么地方响,钥匙、钱包、身体证也经常要找。
2.有一次二次找不到,不是经常发生。
3.从未丢失过。
三、经常看书,有没有如下的习惯?(……)
1.看书后,摆放不整齐,经常堆在那里,有时看书喜欢在书刊上随意写字、划线,没有目地抄写,感觉有一些凌乱。
2.我的书刊还算整齐排放,偶尔也有一些书找不到。
3.各种的书刊我喜欢归类,很爱惜书,书放得准齐,为了不伤害书籍,我常常用书签夹在书中。
四、拉开你的抽屉:(……)
1.很杂乱,要翻找一样东西常常找不到,有时抽屉都没有关紧。
2.有点规律,找东西也有找不到的时候。
3.井井有条,整整齐齐,每件物品都知道放在什么地方。
五、写完作品后,毛笔、印章、印泥怎样处理?(……)
1.没有洗毛笔,没有清洗印章的习惯,老笔用完了,蘸点水放在那里或简单的在水里点几下。
2.有时会洗笔,印章很少擦拭。
3.每次都洗笔、印章擦的很干净,防止印油变质也经常搅拌一下,有固定的地方保管,挺爱惜的,毛笔大小归类放的很好。
六、你记得第一天上小学的情形吗?(……)
1.太久了,谁还记得。
2.模模糊糊的,有一点印象但又没有那么清楚。
3.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学的情形,穿什么衣服,用什么书包,天气怎么样,谁送我,我都记得,交多少钱学费我都记得很清楚。
七、喜欢看时间吗?(……)
1.没有这个习惯,做事的时候老看时间干嘛。
2.偶尔会看。
3.有看时间的习惯,怕误事,时间也好统筹。(玩手机成瘾除外)
八、你会记得爸妈或爱人的生日吗?(……)
1.记不得。
2.记得但记不全,有时过生日时会想起,有时也会忘记。
3.很有仪式感,清楚地记得家庭成员的生日,生日都会花时间准备小礼物。
九、晚上十点钟,你回家时:(……)
1.随手关门,打开电视机,并不太在意音量的大小。
2.轻轻拉上门,看电视也会注意音量大小。
3.小心关上门。考虑别人已睡觉了,不放电视或者机音量调到特别小,吵到别人可不好。
十、逢年过节会给朋友发信息或打电话问候吗?(……)
1.有但很少。
2.会,限关注好人。
3.列好一个表格,一个个的发,一个个的打。除了生活上,人际上也很重要,提前在网络上找好词语,偶尔加添一点个人的所思所想。
十一、与同学、朋友约会,你通常会:(……)
1.我会到的,有事踩点到,有时晚一点。
2.一般很准时。
3.基本喜欢早到五至十分钟,防止路上塞车,养成了早到的习惯。
十二、夏天太热,你会:( ……)
1.光着膀子,穿着拖鞋写字、看书报。
2.至少穿件背心。
3.穿汗衫或T恤衫,尽量不穿短裤,家里有老人和小孩,更要注意一些。
十三、换衣服的习惯( ……)
1.换洗衣服无规律,有时一天换两套,有时两三天换一套。
2.一退一换或者两天一换。
3.有规律,定时换洗,保持个人卫生,家庭清洁。
十四:朋友,亲人,同事在外面就餐,你会选择(……)
1.无辣不欢,带麻味辣味的川湘菜。
2上海菜觉得清淡一些。
3.特别喜爱甜味的菜,糖醋排骨,糖醋鱼,拔丝红薯……
十五、在外喜欢喝什么酒水?(……)
1.白酒或低度啤酒。
2.葡萄酒、天地一号、苹果醋。
3.绿茶或矿泉水。
十六、感冒身体不舒服、喉咙不舒服,怎样治疗?(……)
1.顶几天自然就好了,嫌看医生麻烦。
2.在附近的药店搞点药吃,家中偶尔也备了一些药。
3.去看医生,不要耽误,中药西药来调理都可以。
十七、买菜和购物你是怎样付费的?(……)
1.不看价码,爽快地付钱走人。很少细看产品说明。
2.自己预先算过,大概要多少钱心中有数。偶尔也会看产品说明。
3.货比三家不上当,会掂量一下是否够不够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说明一定要看。
十八、这些歌,你喜欢听和唱哪一种?(……)
1.高昂悠远的蒙古、藏族、新疆民歌。
2.陕北民歌,湖南、桂林山歌。
3.婉转清丽的江浙、福建民歌小调。
十九、这些体育比赛你喜欢看哪一种?(……)
1.uFc、泰拳、武林风、拳击、散打、足球。
2.乒乓球、羽毛球、网球。
3.自由体操、水中芭蕾舞、单双杠。
二十、下面的旅游景点,你选择去哪里玩?(……)
1.敦煌的大漠风光或内蒙草原景色,新疆的牧场,阿尔泰的丛林,登高山玩漂流。
2.北上广都市风光,城市夜景,城市灯光秀,博物馆,展览馆,名人名居。
3.小桥流水人家,有山有水的园林,苏州杭州等。
上面的小测试,觉得有帮助,请点赞转发给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请继续关注四海易术,每天分享一点书法小知识!
来源:【中国教育报】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您家孩子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吗?孩子在暑假阅读时,可以让他们用这些方法写读书笔记。
01
读书笔记的分类
根据所读文章种类不同,所写的读书笔记也各有不同,以下是小学生常用的几种形式:
(1)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2)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3)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4)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的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5)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逐步达到学会运用的目的。
当然,读书笔记的形式多种多样,还有存疑式、评论式等,如果有很多的心得,甚至都可以专门编写为札记、评注。
02
如何写读书笔记
1. 摘录式读书笔记
摘录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2. 提纲式读书笔记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把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 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指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不同的意见。要选择自己感触最大和体会最深的一点来写,应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当然,写的时候还要善于联想,依照原文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4. 仿写式读书笔记
这种读书笔记,是难度较高的一种,对于中低段的小学生来说,不建议过早使用。但是针对文章中出现的好句子,可以适当地仿写。
03
写读书笔记的9种方法
来源 | 央视新闻
孩子通过写读书笔记,不仅可以积累有用的素材,还能对书中的内容产生新的思考,充分吸收书中的精华,可谓好处多多。这个假期,孩子阅读的同时,让他试着写写读书笔记吧!
转自 | 语文榕公众号
来源 | 小学语文老师公众号
责任编辑|赵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下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作者:邱明
读报运动是中国组织群众开展以党报党刊为主要内容、与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的集体性学习活动。中央苏区时期,读报运动在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达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群众知识文化水平、扩大党报党刊影响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对不认字党员读书报”
由于中央苏区地处偏远山区,经济社会极为落后,老百姓普遍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开展土地革命,首先迫切需要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帮助群众读懂革命的目的和方式。中央苏区读报运动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初始阶段。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井冈山斗争时期组织推广了读报运动。在《古田会议决议》就党内教育的问题,提出利用党报,开展“有组织地分配看书”及“对不认字党员读书报”等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清除红军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红军从创办各种简易刊物、成立宣传队起步,广泛采用简便易行的传播手段,如标语、歌谣、传单、布告、壁报、简报等方式,来发动群众读报。部队和群众中逐步建立起读报小组,读报成为政治学习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
二是发展阶段。1930年2月至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创建过程中,领导红军各基层单位创办《时事简报》,号召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都参与读报。与此同时,高度重视读报运动,1931年1月颁布的《中央政治局关于党报的决议》明确要求各地举办“读报班”。1931年7月1日,少共苏区中央局在《青年实话》创刊号上号召青年群众正式开展“读报运动”,这是中央苏区首次将读报从“活动”上升到“运动”的层面,标志着读报运动全面铺开。
三是高潮阶段。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红色中华》《斗争》《红星》《苏区工人》等党报党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为大规模开展读报运动创造了良好条件,读报运动覆盖面迅速扩大到中央苏区党政军民的各个方面,各地普遍建立起读报组、识字班,设立列宁室俱乐部,建立读报规章制度,开展读报竞赛等。
四是延续阶段。1934年10月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红星》报,一有闲暇就组织红军战士读报,开展政治思想教育,鼓舞斗志。
“讲报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方法”
在党和苏维埃政府推动下,中央苏区读报运动从党内走向广大基层群众,逐步从散、小、弱走向了规模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建立读报场所列宁室俱乐部。列宁室制定了专门的读报工作计划,不断创新方法,提高了群众参与读报的积极性。各小组长经常进行宣传引导,吸引群众来到列宁室看书报、研究问题、参加工作。
规定读报的主要内容。读报主要读墙报和党报党刊,不同人群所读的党报党刊各有侧重。其中,《斗争》是各级党组织的必读刊物,《红色中华》报是广大群众的普读刊物,红军战士必读《红星》报,青年团员和儿童团必读《青年实话》,工人必读《苏区工人》,以及各省县苏维埃、各军政治部、各行业办的机关报分别被相应群体列为读报内容。
明确读报的方式方法。根据文化程度的高低分成不同的读报班,每个读报班人数控制在10人左右,最多不超过20人,读报时间一般在农闲时节和夜校活动,由墙报委员、通讯员或者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担任领读员,带领全班读报、讨论和竞赛。群众读报之后,有的将读报体会写信告诉前线的红军战士,鼓励他们奋勇杀敌;有的向党报党刊投稿,抒发对苏区生活的热爱和建设工农的热情。
讲究读报的技巧。一是灵活性。红军行军打仗,利用中途休息随时随地开展读报、识字、唱歌、猜谜、讲革命故事等,使战士们不感到疲劳。二是形象性。比如在列宁室挂一幅《红色中华》报刊载的地图《公开出卖了半个中国》,吸引群众来看地图和听时事报告,把时事报告像说故事一样地讲出来。三是趣味性。比如《红色中华》报刊登了通讯《两只山歌煽动全屋(一个宣传队员的笔记)》,宣传员在夜校里很活泼地唱起山歌,吸引群众挤到夜校里来听山歌,然后宣传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宣传,还发动群众做草鞋、竹碗等慰劳品。四是多样性。《红色中华》报开设了“宣传工作介绍”专栏,以期推动读报运动。比如《瑞金下肖区官山乡的讲报工作》介绍了讲报的做法和经验,先由教员向3至5名听报员讲报,再由听报员分别到群众中去讲报,读报受众面迅速扩大到二三百人。文章号召各地学习官山乡的读报经验,提出:“讲报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方法呵,每个乡都应该建立这一工作呵!”
“好快活的一天过一天”
读报运动在提升群众政治觉悟、动员支持革命战争、促进苏区建设、提高群众文化程度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凝聚人心,提升群众政治觉悟。各行各业的党员群众积极购买党报党刊,工作人员组织政治讨论会,讨论党及苏维埃政府、中革军委的决议与策略路线,使政治水平较低的同志对政治形势有更深刻的认识。
鼓舞士气,动员支持革命战争。红军与群众通过读报来互相鼓励,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共抗强敌。前方红军战士热情地参与读报、唱歌、呼口号、讲故事,斗志昂扬,随时准备冲锋杀敌。后方红军家属参加夜校组织的读报课,最喜欢听前方的胜利消息和各地动员情形,“他们总要兴奋得跳起来”。
动员力量,促进苏区建设。读报运动鼓舞了民心,激发了斗志,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到苏维埃建设工作中。比如在经济战线方面,党员群众踊跃购买经济建设公债,有的还把伙食尾子节省下来购买公债券。在拥军优属方面,瑞金全县红军家属代表大会给全苏区红军家属发出通电,提出做“模范苏维埃公民”的七个条件,条件之一就是红军家属“要做到人人都会看红色中华”。
扫盲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程度。读报运动与扫盲、识字、夜校相结合,极大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程度和学习积极性,成为中央苏区文化教育的一大创举。识字班是读报运动中常见的组织,《红色中华》报经常被识字班列为教学材料。这种识字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群众既可以学文字使用和表达技巧,又可以获得大量的时局信息。大批苏区群众因此摘掉了文盲半文盲的帽子,许多适龄儿童走进了学校。据《青年实话》载,印刷厂青年工人张一台在写给战斗在火线的哥哥张一昌的信中说:“我天天都有新的报纸杂志啦,比较重要的就有读报班的同志讲给我们听”“好快活的一天过一天”。(邱明)
来源: 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