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壬排盘

1992年立春是几月几号(1992年立春是几月几号啊)

时间:2024-01-02 09:09:24 作者:隐身守侯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2月4日立春|你了解立春的历史文化吗?看看您家乡有没有这些习俗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节、岁旦等。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现行的“定气法”划分节气,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

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秦汉以前,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一月初一,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和农耕庆典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从立春当日到立夏,期间的三个月时间,便是美好的春天。在人们的概念里,立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气,鸟语花香,耕耘播种。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着冬去春归来。单就一个“春”字,春天的气息已扑面而来。冰雪融化,草芽萌动,花枝孕蕾,劳动娱乐,春天以它特有的形质铺展开来。

(一)立春:有趣的一个时间点和一个时间段

立春的时间很特别。立春在2月3日到5日之间,2月4日立春最常见,3日、5日比较罕见。离我们最近的2000—2016年,这17年全部是4日立春,2018年也是2月4日立春。只有2017年是2月3日立春,而上一次3日立春发生在1897年,距今已120年。这十九年没有碰到5日立春。1900年—2000年,这一百年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这两天,没有2月3日。

而更难得是“岁交春”,就是大年初一立春。民间认为岁交春很吉利,这一年会风调雨顺。民谚云:“百年难逢岁交春。”岁交春很少见,遇上很不易。1992年辛未羊年,2月4日立春,恰好是大年初一,是“岁交春”。92年以前出生健在的我们都赶上了,是很幸运的。

关于立春时辰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古时候,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令会带着本地的士绅名流去土地里挖个坑,然后把羽毛等轻物放到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羽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意思是说立春五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从立春当日到立夏,期间的三个月时间,便是美好的春天。在人们的概念里,立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气,鸟语花香,耕耘播种。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二)古代对立春节气非常重视

据记载,春秋时就有周天子率三公九卿到东郊祭祀迎春的仪式。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地开始。

江浙地区立春日要祭祀土神、句芒神(春神),占风向,望云气,占岁成。

《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宋朝时,立春前一日,地方官送春牛入宫,立春当日,正午时分,春官用柳条鞭打之,谓之“鞭春”。盖打春习俗始于宋。

到了清代,演变为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民间也要制作春牛,鞭打之,意在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春耕生产,莫误农时。台湾地区干脆就把立春日定为农民节。

山西民间流传的《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唱的就是鞭春牛盛况。

所以立春亦称 “打春”,民间到现在依然这样说。我以为“打春”比立春更生动活泼,也更能体现这个节气的民俗特点。

(三)立春习俗

不仅鞭春牛迎春,立春的许多习俗热闹有趣,很有仪式感。全民参与性很强。

(1)送春牛

汪曾祺先生在文章《岁交春》中,就记述了他的故乡高邮送春牛的情形:“立春日有穷人制泥牛送到各家,牛约五六寸尺许,涂了颜色,有的还有一个小泥人,是芒神······送到时,用唢呐吹短曲,供之神案上,可以得一点赏钱······”推而广之,大约江南送春牛仪式都差不多。我在家乡没有见过。

(2)贴春牛图

有的地方是在堂屋墙上贴一幅画在黄纸上的春牛图。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过去在农村,立春时节,农民都喜欢买一本老黄历,作为劳动生活地参考。老黄历上面一般会印有“春牛图”。

(3)咬春

北方一些地方立春日要吃萝卜,谓之“咬春”。吃生菜,食春盘。《月令广义》卷五:“唐人立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立春》“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这里的生菜就是我们常吃的韭菜。而在南方则是吃春卷。春可咬可吃,有趣有诗意。

(4)戴春胜

“胜”,古时人们的一种头部饰物,有人胜、华胜、幡胜等多种形式,可用多种材料制成,其中纸制最为方便。春胜各有地方特色。

唐宋时盛行制春幡,谓之“春胜”。春幡为长条形,如凤凰展翅。妇女用乌金纸或布帛剪制成燕子、鸡、柳枝、花卉、蝴蝶等花鸟虫卉样式,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意在禳凶邪、求吉利。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大人小孩,也可把春幡戴于手臂上,男左女右,作为立春的标志。

(5)其他一些地方习俗

我的家乡立春日,妇女要用红布缝制雄鸡,五彩布条作尾巴,缝在小孩子衣袖上,谓之“戴春鸡”。或者简单点就用五色布条缀于孩子衣袖。更小的孩子除了戴春鸡,还要给孩子眉心用朱砂点一点红。就连大牲口也要打扮一下,头上系红布条迎春。

而在山西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胸前或衣袖上。

广州地区则在立春日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陕北一些地方立春日要画红。清晨起来,在院墙、大门、粮囤、磨盘、树干上画个红十字,牛、羊、猪等家畜头上也要用朱砂画上红十字,以表示喜气洋洋、红红火火迎春到。

春天来了,但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冰天雪地。但人们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水暖三分。”细细闻,会嗅到夜晚空气中有一种淡淡的清新的香甜气味,不再是秋冬季灰尘、落叶味。

“春打六九头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人们开始走出家门,去自然界寻觅春的信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春风吹散了梅梢雪,迎春花开了,黄灿灿的招人眼。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天暖了,日子长了,不能再日日游玩闲逛,俗语“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勤劳的人们过完新年,便开始新一年的劳动工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