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最近很多人问大磊子
“茬架”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吧,意思很简单
老北京人管打群架不叫打群架,叫茬架
无非是一堆人,为一件事争执
找一种爷们之间的较量方式而已
打群架之风,是大环境所致
停课以后,上了中学的孩子无正事可干
且精力和火气正旺,属于没事滋事的年纪
瞎折腾、疯玩
孩子之间群殴之风的兴起,在所难免
打架的前奏,有不少孩子常用的形容术语
如“叫“犯照”、“挡横”、“递葛”、
“乍刺”、“执拗”、“来劲”等等
粗话如“装什么丫的”
小时候经常能够听见
北京人茬架也有自己约定俗成的规矩
1、不欺负好学生
2、有仇讲究约架,约好时间和地点,约好是单练还是群殴
3、了也不能报警,保持缄默
4、茬架不许追到家里去,家长出来轰必须走
5、不报复伤害对方家人
6、对手认怂之后不追打
7、不抬人(背叛朋友)。
如果坏了这些规矩,就会遭到鄙视。
来看看真实版北京人茬架吧
所以说,咱北京人有里有面儿,凡事讲规矩
那会儿,在公交车上偷钱包的人被称为“佛爷”。佛爷一般能偷不能打,象葛优说的是干技术工种的,而且一旦失手,就会被革命群众痛打一顿扭送公安机关,不像现在割包成了半公开的了,周围没人敢管!
那会,即使佛爷得手,也常被比较横的主儿敲诈。为了避免血本无归,一般佛爷都投在某个顽主门下。保护佛爷的人就称为养佛爷,能养佛爷、吃佛爷的主儿都是称霸一方的人。
早期,西四附近有五龙一凤,也就是五个男的、一个女的,后来新街口称霸的就叫小混蛋,还有贺兰山五兄弟,是从宁夏十三师回京的。比较有名的佛爷有一个外号叫“蹭身没”的。是39中的学生,还有一个叫北海小五的。
各路豪杰总要比个高低,争个地盘,谁的地盘大,谁更横,就说谁的“份儿大”。“份小的”遇到“份大的”一般都认栽,但这份也是动态的,变化的,如果你灭了一个份大的,你就长份儿了。向份儿大的人叫板挑战那叫拔份儿。一般份大的遇到这种情况,第一反映就是要把挑战者镇住,他第一句话通常会这么说:“孙子,你丫想拔份啊?你丫也不扫听扫听老子是谁?”
若被份小的给灭了,尤其当时就认怂了,那就叫丢份儿,或跌份。这份儿就和现代营销学中所说的市场份额本质上是一个概念。
“丫”完整的表达是“丫头养的”,翻译成现代法律语言为“非婚生子女”。”丫头就是婢女,丫头养的就连庶出都算不上,是没有名分的,算是一种侮辱人的称呼了。不过经过百多年的演变就剩了“丫”了。丫,已成为现在年轻男性中几成通用的昵称,用来表示相互间熟不拘礼的亲密了,这种演变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了。不过大磊子上学时候同宿舍有个北京孩子,一天到晚“我丫”不离口,自己不懂,家大人也不管,每次听他说,边上同学都偷着乐。
关于份,还有一句忘了写,“戳份儿”。凡是提到份儿都是儿话音,就像如今说“份儿钱”一样。什么叫戳份儿呢?帮别人戳份儿,就是给别人撑腰的意思,找别人戳份儿就是找靠山的意思。
事先要“茬架”,又称约架,双方派员商定时间、地点,一般选择在不收门票的小公园、学校操场或某个隐蔽的街道。八一湖土堆一带,即那时候的打架“胜地”之一。约定完成,接下来是分头去纠集人,韩信点兵,越多越好。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甚至数百人,机关规模大,宿舍院子大,楼多,自然在人数上占便宜。那会儿打架,一遇“战事”,经常是院里适龄孩子总动员,倾巢而动,岁数小点的也尾随去长见识。
人群中有好战分子,有跟着哄的,也有不得已而被裹胁去的。届时浩浩荡荡,骑车的,骑车带人的,走着的,有时候一长溜坐在马路牙子上,能排出小半站地,不时有人过来发烟、冰棍和汽水。个个都揣着家伙,最怂的就是路边捡的板儿砖或者家里抄出来的擀面杖。
其实,这种“群架”极少演成真枪真刀地浴血奋战的场面,人纠集得越多,越容易让“战事”流产,否则,便很难解释“茬架”频频,恶性流血事故却不多见这么一个当年的事实。
两伙人冷不丁的遭遇了,或老炮儿遇到了楞头青,一般不会立马开打,也讲究个刀下不斩无名之辈。老炮儿一般会盘下道,以免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
老炮儿一般会问:“谁给你丫戳份呢?”这愣头青若不想造次,一般会答“某某是我大哥”,这某某如果真是份儿大的主,这老炮儿接下来会问几句核实的话,如:“某某的婆子是谁?”,三言两语确定了之后,这架八成打不起来。可如果这青格楞一定要拔份儿,他就会呛着来:“你丫管着吗!”没准接着一板儿砖就拍了过去。江湖上说,就怕那半生不熟的主儿,他老想拔份儿啊,规矩没弄清楚,还没分出敌友来就下家伙了。
打群架后来形成一个规律,阵势摆开后,双方营垒里总会有几个“顽主”彼此熟悉,甚至称兄道弟,继而由他们出来调停,把纠纷摆平,结局千篇一律—双方挑事的孩子握手言和。有时候双方招人竟约到同一个“顽主”头上,一场恶战转为友情聚餐。
最后说下网上传闻的茬架圣地
西直门地铁站
【打输了】
▼
出A口:派出所
【想打官司了】
▼
出B口:西城法院
【打残了】
▼
出C口:残联领证办卡
【打伤了】
▼
出D口:人民医院
【要是人脑子打成猪脑子】
▼
出E口:北京动物园
【要逃跑】
▼
请上西直门桥上,
司机的迷魂阵,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
根本就找不着你!
纯属虚构,不要当真
和谐社会当然不提倡大家茬架啦
不过
爷们身上这股正气
还是需要大家共同学习的
你茬过架吗?
别忘了分享你的小故事
来都来了,就别走了
关注“四九城大磊子”,关注咱四九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京圈”最早是由北京一批大院子弟建立起来的,在王朔一干人的“运作”下,“京圈”成为全国艺术文化的中心。
因为背靠帝都、又有着深厚的背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时,捧出众多实力派明星。
在此期间,京圈无论是在电影还是在电视剧上,都是王者级别的存在。
处于京圈中的一帮人,更是当时娱乐圈中的天之骄子。
如今,这帮人也成家立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他们的孩子也被网友们称之为“太子爷”。
今天笔者就带你看看京圈中的这些“太子爷”。
01.赵宝刚之子赵马丁赵宝刚是典型的老来得子,直到48岁才拥有自己的儿子。
他为儿子取的名字更是隐藏着对妻子的爱,“马”是代表的马年,“丁”是妻子丁芯的姓氏。
对于赵宝刚来说,这个儿子的降世,其实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赵宝刚与其妻子在1986年结婚,在结婚5年后,丁芯发现自己的怀孕,但是这个孩子来的不太是时候。
彼时,丁芯远在广西,赵宝刚在北京,两人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见面。
孩子生下来丁芯一人无法照料,痛定思痛,他们决定放弃这个孩子。
1992年,丁芯辞去广西工作,与丈夫在北京相聚。
丁芯用全部的积蓄,在北京三元桥附近注册成立“鑫宝源”资讯服务公司,经营影视剧的发行、推广、筹划等等。
4年后,公司的资产高达3000多万,两人常常天南海北的游玩,上午还可能在爬山,下午就出国。
久而久之,他们觉得“丁克”的生活也挺不错,可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总觉得在生活中少一些东西。
2000年,赵宝刚46岁,丁芯38岁,他们每次去到朋友家,都能看见小孩子跑跑跳跳的身影,心中有一股难以言说的滋味。
两年后,40岁的丁芯开始出现呕吐、厌食、嗜睡等反应,经检查后发现怀孕。
虽然她是高龄产妇,但最后还是成功将儿子生下来。
赵宝刚对儿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并以“败家子”的要求去参与儿子的成长。
所谓的“败家子”并不是我们理解的那般,而是要让他自己安排好自己的未来,父母能不参与就不参与。
如今的赵马丁在做什么,网上的资料少之甚少。
但是在赵宝刚的教导下,赵马丁想必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
02.王朔女儿王咪且不说王朔私生活如何如何,就但说他对女儿这份感情,在京圈中是独一份儿。
1988年,王朔和妻子沈旭佳迎来爱情的结晶。
为能让妻女过上富裕的生活,王朔独自在外打拼,将家中所有的事情交给妻子照料。
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沈旭佳从未抱怨过。
然而,王朔没能抵挡住外面世界的灯红酒绿,终是牵起别人的手。
1994年,他们的婚姻走到尽头,沈旭佳带着的6岁王咪去到美国生活。
为弥补孩子父爱的缺失,沈旭佳将王咪照顾的很好,给了她一个幸福的童年。
而王朔因为没能陪伴女儿成长,心里一直有愧疚,希望能给女儿补偿。
王朔支持女儿一切的兴趣爱好,只要是她想学的、想要的,王朔绝无二话。
在如此教育环境下长大的王咪充满自信,活泼、开朗、善于交际的性格,对她以后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
王咪
长大的王咪,虽然明白了当年父亲的所做作为,但内心对父亲还有些许“恨意”。
在王朔的《致女儿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咪对父亲的看法:“做你女儿真倒霉”。
可家人终究是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王咪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后,在王朔的强烈要求下回到国内。
回到中国的王咪找工作时处处碰壁,王朔一直想帮助女儿,可她要强的性格,怎能接受来自父亲的帮助。
2013年,王咪与朱新建大婚,沈旭佳从美国飞回国参加婚礼。
冯小刚、陈丹青、刘震云等王朔好友,均到场参加祝贺。
可直至婚礼结束,始终未见王朔的身影。
陈丹青作为王朔的好友,他说是“王朔怂了”。
他告诉大家,王朔太爱自己的女儿,没有办法接受把她交给别人。
无论王朔的私生活如何,她对女儿这份感情确实是值得大家称赞。
03.梁左女儿梁青儿相对于京圈二代的其他人,梁青儿的命运可能有些“惨”。
1985年,梁左和妻子因为新生命的到来激动不已。
梁左为陪伴女儿成长,特意拿出一段工作时间陪女儿玩耍。
眼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梁左将其送去国外读书,为让孩子更好的念书,妻子也随即前往,梁左独自待在家里赚钱。
可就在一切的发展都很顺遂时,意外接踵而至。
2001年5月19日,梁左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享年44年。
梁青儿这一年才15岁。
梁左去世后除留下妻女,还有一大笔的外债。
因为,他为能保持情景喜剧的正常进度,迫不得已向商人借。
人们看着债务迟迟说不出话,难道这笔钱真的要让15岁的孩子承受吗?
王朔和梁天突然想到,梁左还有未出版的文字作品,能够赚些钱。
可创作文字的电脑被英达抱走,王朔为此还大骂英达狠心。
当然,在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这些文字还是顺利出版,只不过没有经过王朔的手。
另一边,作为梁天作为梁青儿的亲叔叔,担起“父亲”的责任。
2013年,梁青儿研究生毕业后回国,王朔将其介绍给徐静蕾。
她开始在徐静蕾身边工作,深得大家的喜欢。
之后,梁青儿萌生创作剧本的想法。
她将自己和梁天女儿梁小凉的故事写成剧本,名为《让我怎么相信你》。
虽然这部电影的票房一般,但是口碑很是不错。
如今的梁青儿鲜少出现在大众面前,但大家都知道她过的很不错,这对她来说,足矣。
04.宋丹丹儿子巴图1990年,巴图带着宋丹丹和英达的希望出生。
然而,仅仅过去7年,宋丹丹和英达就因为感情问题离婚。
7岁的巴图跟随宋丹丹生活。
此后,巴图缺失的父爱由继父赵玉吉弥补,他对巴图的爱,有时候比宋丹丹还要暖心。
赵玉吉和巴图
每当巴图闯祸时,宋丹丹要动手打人时,赵玉吉就会及时出面阻拦,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巴图。
随着年纪的增长,巴图对外面的世界愈发渴望,他想出去留学。
宋丹丹考虑到他的学习成绩,断然拒绝,可赵玉吉全力支持。
2009年,19岁的巴图留学归来,在宋丹丹的带领下,巴图开始走进演艺圈发展。
在演艺圈站稳脚跟的同时,也收获一份恋爱。
2017年,巴图和王博谷在经过5年的恋爱长跑后,成功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后没多久,他们就生下一个儿子。
近些年来,巴图在演艺圈的发展逐渐停滞,可能宋丹丹也明白自己儿子是什么水平,毕竟他的才华和颜值相对来说没有特别好。
虽然他在演艺圈的发展不太好,但他在另一个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巴图自入驻短视频平台后,就是直播带货的征程。
他带着妻子王博谷在直播间互动,无论是从动作还是话术来说,巴图和那些专业的主播相比不相上下。
保守来看,巴图单凭带货这一职业来看,就能有不错的收入。
如今,跟在宋丹丹身边的巴图,有着非常不错的资源,他还没有“星二代”的架子,非常自信、独立。
看到巴图如今的样子,不知道当初撇下他们妻儿的英达有没有后悔?
05.梁天女儿梁小凉1985年,26岁的梁天经人介绍,与小他两岁的前妻相识,并与同年结婚。
次年,女儿梁小凉出生,但他们的感情基础并不稳定,在梁小凉一岁多时,这段婚姻宣告结束,女儿跟着妈妈生活。
1993年,梁天通过电视剧《我爱我家》走红,伴随着事业应该高峰的同时,他的感情生活也焕发第二春。
女主名为孙凤英,梁天和她因为《顽主》结识,两人因戏生情,婚后有了女儿梁晓天。
走红之后的她,有了新的家庭,对女儿梁小凉的陪伴时间越来越少,在他看来,心中的愧疚只能用金钱弥补。
可梁小凉对这个“不称职”的父亲意见很大,心中满是不解和委屈。
对于他们的父女的矛盾,或许时间才是最好的解药。
在梁天的努力下,梁小凉逐渐对他的印象有所改观。
真正让他们关系缓和的,是梁小凉高考的时候。
当时,梁小凉高考失利,本填饱的美术专业,后因为失利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
梁天为能让女儿如愿念上美术专业,他差点给学院的人跪下。
梁小凉得知父亲为自己做的事情后,她开始试着理解父亲。
2007年,梁小凉出国留学,梁天给他写了一封信,叮嘱她到国外再看。
这封信中,满满的是梁天对梁小凉深沉的爱,她看着这封信,眼泪不受控制的往下掉。
这一刻,她突然释怀了,也理解了父亲。
后来,梁小凉的学业和感情双双遭遇挫折,她一度想退学,是梁天细心的开导,梁小凉的学业才得以顺利完成。
如今,梁小凉接班父亲,成为一名导演,而梁天也开始减少工作,一心陪伴家人。
梁青儿、梁小凉、梁天
06.冯小刚女儿冯思雨1984年,冯小刚和认识不到一年张娣结婚,他们和很多普通夫妻一样,都经历了一段甜蜜的时光。
他们结婚6年后,才有爱情的结晶。
可本该满心欢喜的事情,却让他们难过不已。
他们的女儿患有先天性的唇腭裂,医生说这个孩子可以放弃,同时也可以出具二胎证明。
冯小刚和张娣商议过后,决定将这个女儿生下来,无论用什么办法也要抚养她长大成人。
他们给女儿取名为“冯思语”,意思是希望她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开口说话。
在出生一年后,冯思语就接受唇部修复手术。
在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冯思语慢慢开始恢复正常,也开始能开口说话。
之后,冯小刚将女儿的名字改为“冯思羽”,意为像鸟儿一样腾飞。
冯思羽在母亲的陪伴下逐渐长大,然而,这种情况仅仅维持到1999年。
冯小刚和张娣离婚,转身迎娶徐帆。
虽然他和张娣已经是离婚,可他作为父亲始终放不下冯思羽。
可冯思羽因为父亲的“不称职”,拒绝和他见面。
对女儿,冯小刚一直是竭尽所有去补偿,随着时间的冲刷,冯思羽也放下心中的芥蒂。
冯思羽从北电毕业后,冯小刚将其送出国深造,回国后跟随冯小刚当导演。
冯小刚和女儿
如今的冯思羽已经31岁,对于过往的种种,她也开始理解,常年陪伴在冯小刚的身边已尽孝。
07.王京花儿子董子健如果说董子健是娱乐圈的“天之骄子”,恐怕当今内娱无人反驳。
1993年出生的董子健,自出生起就顶着“星二代”的光环。
母亲王京花是陈道明的经纪人,父亲董志华是资深武生,《功夫》中的五郎八卦棍油炸鬼一角就是他出演的。
刚出生不久的董子健就开始跟着母亲出席各大饭局,被陈道明抱着玩、被李冰冰抱着怀里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2012年,董子健被星探发掘,出演电影《青春派》。
经此一站后,董子健拿下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人等多项大奖。
此后,董子健在演艺圈的道路越来越顺利,感情也是。
2017年,孙怡为董子健生下一个女儿“大福”。
24岁的他成为演艺圈最年轻的父亲之一。
如今的董子健要资源有资源、要背景有背景,可他本人极为低调,只想用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天。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他确实是做到了。
最后总结:纵观当今的京圈二代们,他们每一位都是凭借自己的能力闯出名号。
上一辈的名号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殊荣,同时也是一种压力。
做得好有人说你靠关系、靠背景,做不好有人说你烂泥扶不上墙。
对此,他们只能实力去证明,就当下来看,他们确实是都做到了。
文 | 马未都
从琉璃厂出来路过东便门旧城墙。每次路过这一段城墙,我都感慨。儿时面对高大宏伟的北京城墙,都有仰视之感,今天只剩下唏嘘之情。
历史影像,东便门城楼正面,镶嵌着石匾额
北京人有句土话,叫“四九城”,比如说,到哪儿野去啦,四九城都找不到你。四九城的来历是指:四,东南西北四面城墙;九,围城设置的九座城门;四九城就是北京城区的概念。
今天的城门除德胜门孤苦伶仃地坚守岗位,其余的就剩下地名了。我小时候还登上过西直门的瓮城楼子,今天拆得踪迹全无。
历史影像,早期拍摄的东便门箭楼
劫后余生的这段城墙,说来是个心酸的笑话。东便门(还有西便门)在老北京的城门中不属正门,所以叫便门。过去大户人家主仆不能出入同一个门,下人要走便门。东西便门过去等级低下,为拉煤的,拉水的,拉粪的,总之为服务行业开启此门。因门窄人多,等待进城的人被迫在此排队,有时要排上一个星期。这样,沿墙私搭乱建许多窝棚,遮风蔽雨,久而久之,窝棚变小房,将一段残墙埋没其中。
历史影像,东便门外城角楼
历史影像,东便门城楼的南面,东便门于上世纪50年代末被拆除
我们古老的北京还能留有一段真实的城墙,完全出于偶然。如果在此立碑纪念,应该写上:由于我们的无知,拆尽了北京的城墙;这一截残垣断壁不是光荣,而是耻辱。愿子子孙孙铭记。
(完)
本文转载自:马未都博客
随着电视连续剧《新世界》的热播,电视剧里的北京腔儿及涉及到的多个北京地名,让众多观众对于北京有了不少的了解,当然也就有人在问这四九城到底是指的哪个范围。
北京被称作“四九城”这是个众所周知的事情,这四九城的结构大致是从明朝开始的。老北京城以城墙划分,大体可分为四层,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所谓“四九城”是指内城的九个城门及四周的四面围墙。也就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这九个城门内的行政规划也就是原来的东城区、西城区的绝大部分,不包含当年的崇文区及宣武区。(2010年北京市撤销崇文区及宣武区的编制将两区分别并入东城区及西城区)
九个内城城墙大概是在明太祖在位的1370-1419年建造,内城周长约24里,一共有九个城门,老北京话说的“四九城”,就是内城东西南北的四面城墙和它的九个城门。看一下地铁2号线,这大致就是四九城的范围了。下面再简单说一下这九个城门当年的作用。
正阳门:元称丽正门,俗称“前门”,与地安门(俗称后门)南北呼应。皇帝出入走龙车的。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崇文门是当年运酒进城所走的门。
宣武门:元称顺治门(讹传顺城门),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囚车从此门经常出入,人称“死门”。
朝阳门: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内城。
阜成门:元为平则门,与朝阳门东西两方遥遥相对,京西门头的所产的煤从此门进入内城。
东直门:元称崇仁门,此门位于内城东北,旧时木材从此门进入内城。
西直门:元称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更兼玉泉山到皇城的御水车都走此门。
德胜门: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
安定门:元称安贞门。此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
文/大橙子
“四九城闻名的裕泰老茶馆,大方桌宽条凳烫金的对联儿,铜搬壶细盖碗小叶香片儿,侃西山道北海取乐消闲儿。”这是由顾威导演、老舍原作的话剧《龙须沟》的序曲。
“四九城”三个字,外加一个意犹未尽的“儿”,仿佛一下子伴着耳边的京片子穿越回上世纪的老北京城。过去的老北京人总喜欢将北京称为“四九城”,北京为何会有“四九城”这个别称?
关于北京的老城门有句俗话,叫“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其中“内九”与“皇城四”就是“四九城”这个名称的来源。
图/北京城门平面示意图
北京城分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个部分(如上图所示)。紫禁城也被称为宫城,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故宫。皇城环绕在宫城之外,是拱卫皇宫并为皇宫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的特殊城池。
“皇城四”就指的是皇城城墙设的四个门。明永乐四年(1406)成祖朱棣诏修北京宫殿及城垣,十八年(1420)竣工。随后又拓展了旧皇城南、北、东三面,呈不规则的方形,四向开门。正南门为承天门,当时只是一座黄瓦飞檐楼式的五座木牌坊。成化元年(1465)扩大为九开间的巨大城门楼式建筑。此后明代近两百年间虽屡有修建,但都未作较大改动。
清顺治八年(1651),清世祖又下令大规模重建,将正南的“承天门”更名为“”,其余三门分别称为“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以示外安内和。故这四个门就是“皇城四”。
图/
皇城之外是内城,旧时北京城中的百姓大都居住在内城当中,清早期内城只准满族百姓居住,而王公贵族的府邸和中央国家机关也都设在内城之内。
“内九”指的就是内城城墙的九个门,分别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西直门、东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他们建成于明正统四年(1439)。内城九门是北京几门中最重要的门,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用途,用老北京的话来说,叫做“九门走九车”。北京人形象地称:朝阳门走粮车,崇文门走酒车,宣武门走囚车,阜成门走煤车,西直门走水车。正阳门走龙车,德胜门走兵车,安定门走收兵车与粪车,东直门走砖瓦、木材车。
图/崇文门
此外,在内城南面还有外城,其始建于嘉靖二十三年(1553),主要用于加强城防。原计划环内城四面一律加筑外垣,但当时因耗资巨大,仅建成环抱南郊之部分,开七个城门,故又被称为南城。外城城墙所开的七门被称为“外七”,分别为:南面的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侧的广渠门,西侧的广安门,东北隅的东便门,西北隅的西便门。
图/永定门
清朝定都北京后,将北京内城的汉官、汉民一律迁往外城,而将内城留给八旗官兵分占。其中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为左翼,分居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内。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为右翼,分居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内。因八旗官兵分居在皇城四门之外、内城九门之内,故当时的旗人自我标榜所居为“四九城”,以示身份高贵。到了清朝中后期,才有少数汉人高官,被特允在内城居住,如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就曾受过这种优待。
图/清八旗驻地示意图
到了今天,四九城早已不仅仅指朝阳、宣武、崇文等中心城区,而是带着人们对北京文化和情怀的怀念,成为整个北京的代称。
参考文献:
申秀婷、邵新春:《北京的城门(上、下)》,《北京档案》2002年第10、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