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知道马与驴杂交能产下骡子这件事。但很少有人去深究其中的原因,这是由于世界总是充满着未知性,我们都习惯于把这些难以用生活常识解释清楚的事情归结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可这件事真的只是在广袤世界上发生的一种偶然现象吗?
那这样的“偶然”会不会发生在其他的物种身上?
把驴与马的杂交换成牛与马的杂交,会不会同样产生一种集两个物种优势于一身的新物种?
大自然的物种繁衍规律真的就这样被我们这样轻易找到“Bug”了吗?
要深入探讨这众多问题其中的根源于联系,我们还得从最初的马与驴的杂交说起。
其实马与驴杂交产生的后代虽然都被我们称为骡子,但实际上骡子又分为“驴骡”与“马骡”,“驴骡”是公马与母驴杂交产下的后代;“马骡”是公驴与母马杂交产下的后代。
简单来说,骡子这个物种“随母姓”,它的母亲是什么物种,它就以什么物种命名。
那为何会挑中马和驴这两个物种,难道这就是传说中“跨越物种的绝世爱恋”吗?许多人脑子里是否开始有了这样的画面: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一只雄壮的野马与一头美丽的野驴邂逅……不不不,现实并没有这么浪漫主义,事实上如果野马与野驴相遇,不仅不会产生“跨越物种的爱恋”,有可能还会大打出手。
第一头骡子的诞生是在实验室中,这一个新物种的产生完全是出于人为。至于为何会选中马与驴这两个物种,这由于基因的缘故。
马与驴在属性本质上同属一个科目,是同一祖先繁衍形成的不同物种类型,这就让它们具有了基因的相似性。正是由于这种相似性,让它们拥有了繁殖的可能性。而它们基因的相似性表现在——虽然染色体组成不同,但是可以通过染色体配对产生一组新的染色体,从而形成新的物种。
马的染色体为32对,驴的染色体有31对,骡子的染色体包括来自马的32条和来自驴的31条,总数为63条的染色体呈单数,所以骡子的染色体是不能够进行配对的。简单来说就是骡子不具有繁衍后代的能力。
为何要花大功夫去培育一个无法繁殖的物种?科学家们总体来说也都是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的,并不会仅仅因为想要知道杂交的结果而不断进行杂交。
虽然有老话说到“吃亏是福。”,但并没有人愿意一直做亏本买卖。
骡子能够一直存在至今,是由于骡子相较于驴更为高大,相较于马更为强壮。生命力与抗病力更强,饲料利用率也更高,体质结实,肢蹄强健,持久力强,性格温顺更易于驾驭,使用年限较长,一般可达到20年-30年,役用价格较高。
像骡子这样的物种,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不仅仅在于牛与驴的基因能够实现配对,更多的在于它的价值性。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都不会允许没有价值的物种存在。
牛与马杂交会产生什么新物种?对于我们大多数并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术的人来说,物种杂交在我们看来,就相当于红色加绿色等于黄色这样简单,只要把两种基因放在一起,总是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新反应。
骡子能够结合马与驴的长处,达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效果,那牛与马杂交出来的物种岂不是能比牛更加吃苦耐劳,比马更能日行千里?
在探讨牛与马杂交会产生什么新物种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确定的是牛与马到底是否能实现杂交?
在交配季节中,雌性动物与雄性动物都会用独特的方式来吸引异性,主要方式有气味,动作等。
一般来说,雌性动物主要是通过散发具有独特味道的雌性激素吸引雄性,例如充满独特味道的尿液;而雄性动物则需要通过求偶表演等肢体动作来对雌性动物产生视觉吸引,如孔雀开屏,雄鸟跳求偶舞等。从而实现成功交配,繁衍后代。
马类与牛类的同物种交配与大部分动物相同,是雌性通过排出具有特殊味道的尿液像雄性传递信息,从而实现交配。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牛与马的异性之间能够感知到信息素的味道,就能实现交配从而产生新的物种。
长时间以来,世界各地都对牛与马的杂交跃跃欲试,但基本上没有成功的案例。
或许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就会纳闷为何说的是基本,而不是完全或是根本?这是因为在历史的记载中,的确有过牛马杂交成功的案例。
17世纪时,曾出现过一匹叫Jumart的动物,它是一匹母马与一匹公牛杂交的后代。这种说法让许多法国早期的科学家与兽医学家都深信不疑,甚至还在畜牧手册中图解了两个物种的繁殖过程。但这种被西方过度神话的说法,并没有生物基因学作为支撑,真实性较低。
我国也进行了许多相关的尝试,事实证明无论是雄马或是雄牛,都无法被不同物种的雌性信息素所吸引,也就无法在自然条件下产生交配行为。
除去自然杂交的可能,人为地干预其实也无法实现牛与马的杂交,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它们的基因不具有相似性,也就是具有生殖隔离。
牛是偶蹄目,牛科,牛亚科下的一族动物,体型健壮,无论雄雌个体都具角,门牙与犬齿退化;而马属于奇蹄目,马科,马属动物。两个物种间不属于同一物种,也没有近亲关系,无法实现染色体重新配对,所以牛与马并不能进行杂交,也无法产生后代。
有的物种进行杂交能够产生有价值的新物种,比如马和驴;而有的物种却压根不能进行配对杂交,例如马和牛。
而我们在正确看待跨物种杂交时,不能只关注到物种杂交的结果,也应该正确看待物种杂交对于社会,道德人伦等的影响。
跨物种杂交利弊参半跨物种杂交技术的实现,是我国生物技术的一个进步。
但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有利的一面就一定伴随着有弊的一面,就如同一个硬币总是拥有两个面一样。
所以我们在正确看待跨物种杂交时,应该秉持一种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态度。
基因具有多样性与独特性,每一种独特的基因对应生物链中的一个特定的物种,每一个物种在生物圈中都存在于一条完整的生物链中。我国通过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相关条例,抵制外来物种入境等措施来保护本土的生物链稳定,避免外来物种因为缺乏天敌而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我们对于跨物种杂交也该具有防范意识,每一次杂交技术的成功都意味着新的物种出现,如果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百害而无一利”,那这个物种杂交就是失败的,就应该及时的停止,以避免无法挽回的后果。
就如同克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出现时,都伴随着对于社会道德人伦的挑战:克隆技术带来的基因选择重组挑战了社会公平;人工智能出现了“扬言要统治人类”的言论,对人类的现存秩序造成威胁……
跨物种杂交技术也不例外,“兽人”等概念或许大家都不陌生,如果存在丧心病狂的“杂交”,或是物种杂交导致的基因变异等情况的出现,结果都不禁让人毛骨悚然。科学的不断进步是我们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方式,但如果因为利用不当导致反噬,那就十分得不偿失。
跨物种杂交技术的不断创新固然没错,但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理性科学的态度,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才能够更好地利用这项技术,研究出更多类似于骡子这样的物种,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生产生活助力。
参考文献:
1 动物新物种被证实可由异种杂交而来 科技导报 2016-06-152 杂交育种的遗传原理 科学技术网 2018年3 《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