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男人出轨不是为了离婚,所以也不愿意和小三生孩子。
因为孩子生出来出轨男人需要负责任,会出轨的男人就是不负责的男人。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很多男人会选择和小三生下私生子。
遇到这种情况的妻子们,你需要知道出轨男人是什么想法,才能够针对性解决。
第一种想法,出轨男人其实根本不在乎有没有私生子。
出轨男人可能不关心小三生不生孩子,因为他觉得跟自己没关系。
他要是想要和小三分手,不会因为有私生子,就继续这段关系。
小三愿意生孩子,出轨男人就无所谓,因为他们是真的不在乎。
这种出轨男人往往在被发现出轨,妻子们态度比较强硬。
出轨男人可能面临的惩罚比较严重,不想要付出太多的代价。
就会选择直接抛弃小三和私生子,选择回归家庭。
只要出轨男人不愿意继续,小三就算是有孩子也留不住。
甚至出轨男人还会不承认私生子,耍各种手段摆脱小三。
苏悦也接到过生了孩子的小三,她们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咨询的情况。
不管小三是因为感情,还是因为利益才会生下孩子。
她们其实都是觉得,孩子是很重要的,对她们是,对出轨男人也是。
结果没想到出轨男人能够做到那么绝情,情人不要,孩子也可以不认。
第二种想法,出轨男人为了捆绑住小三,才会让小三生孩子。
其实不仅仅是小三担心自己没办法上位,早晚被出轨男人抛弃。
很多男人要是出轨比自己小很多的情人,也会没有安全感,
担心小三能够遇到更年轻,条件不错的,抛弃出轨男人。
出轨男人可能对小三有点感情,也有占有欲,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
那么让小三生孩子,就像用孩子困住了妻子一样,他们也想用孩子困住小三。
很多时候,小三错误的认为,男人愿意要私生子,
是出于爱小三的表现,甚至很多妻子都是这么觉得的。
实际上私生子不过是绳索,被出轨男人用来困住小三的而已。
所以即便是有了私生子,出轨男人也未见的多爱这个孩子。
即便是和出轨男人生了孩子,小三们要是知道出轨男人的想法,也未必会被出轨男人困住。
妻子们要是能够了解到真实情况,知道出轨男人的想法,
能够暴露在小三的面前,那么婚外情也能够顺利的解决。
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有的人真的不配为父母,小三如此,出轨男人也是如此。
第三种想法,出轨男人需要男孩传宗接代。
出轨男人愿意生私生子的,最多的情况就是,
和原配结婚多年,没有一个儿子,但是又传统思维比较重。
觉得自己必须有个儿子传宗接代,这种男人出轨就是为了生儿子,
自然就会想办法让小三愿意生孩子,小三们觉得生了儿子能够上位,自然也愿意配合。
所以妻子们要做好准备,如果小三真的有儿子。
出轨男人很重视男孩,小三也有上位的野心。
妻子们就要一直准备好,随时可能会遭遇离婚。
准备好男人出轨的证据,夫妻财产的一些证明等等。
如果有一天出轨男人真的要离婚,原配们才不会处于被动。
妻子们有证据,有财产证明,和出轨男人协议离婚不成。
也可以直接起诉离婚,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原配的利益。
当然很多男人其实就算和小三有了私生子,也不愿意离婚娶小三。
那就是因为妻子们本身的价值比较高,出轨男人也舍不得利益。
这种妻子们更应该清醒一点,因为这个时候,要不要离婚就不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出谷男人重男轻女到这个程度,小三有了私生子。
妻子们不离婚,以后的财产就说不定是谁的了,原配的孩子可能还吃亏一些。
所以有的时候,妻子们是需要及时离婚止损,保护自己和孩子们的利益。
最后苏悦想说,妻子们其实不必那么害怕有私生子的第三者。
就像原配和出轨男人也有孩子,还有多年感情,
男人还不是说出轨就出轨,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想法,孩子会受到的伤害。
同样的男人婚外情被发现,会怎么选择,也不看小三有没有私生子。
出轨男人不在乎孩子,小三就算多生几个,真的分手的时候,也不会成为筹码。
所以遇到有私生子的小三,该怎么分离就怎么分离,不要不战而退。
如果你也遭遇了婚外情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以关注苏悦,私信聊聊你的情况。
我是苏悦,一个真正能帮你解决婚姻难题的情感导师。
结婚生子,结婚生子,婚姻必须与孩子联系在一起吗?事实上,婚姻和生孩子不一定是不可分割的。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快乐的丁克家庭?但是有了孩子的家庭确实会比较稳定。然而没有孩子的他们也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有些星座男性是一个为了孩子而结婚的。它只是一个将老婆当作生孩子的工具。他们是哪个星座男人?
金牛座男生:金牛座最害怕生活不稳定,担心自己的感情不稳定,而金牛座却很享受稳定的家庭生活。因此,金牛座会尽力维持家人的稳定。对金牛座来说,生孩子可以使家庭更稳定。金牛座真的很喜欢归属的日子。有了孩子,金牛座觉得家庭更完整,给了金牛座归属感。金牛座并不是那种结婚了就会强迫的妻子给他生孩子。金牛座觉得如果他的妻子没有想给他生孩子的意思,金牛座担心他的妻子对他没有用心。金牛座不想呆在一起,因为担心金牛座的婚姻会不稳定,所以迫害会特别厉害,所以金牛座的妻子认为金牛座只是把妻子视为生孩子的工具而已。
白羊座男生:白羊座是个急性子的人,当白羊座还没有结婚时,白羊座会迫使另一半快点跟他在一起。结婚后,白羊座还会要求对方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白羊座看到其他人家的小孩就急不可耐,白羊座立刻意识到父亲的味道,想让自己能享受家庭的快乐。白羊座本身喜欢和孩子一样玩耍。白羊座充满了对孩子的爱,所以白羊座当然不会厌恶孩子,比如白羊座,结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强迫另一伴生孩子,白羊座也说有道理,白羊座会向另一半解释,因为我们彼此相爱,有些事情迟早的。如果你想这样做,那么快点。
狮子座男生:狮子座是男子气概中最强的星座。在狮子座结婚后,妻子不能违背狮子座自己的要求。如果妻子不愿意生孩子,狮子座肯定不会同意。狮子座还强迫对方生小孩。狮子座有种王者的感觉。作为王者的媳妇必须听取王者的话,否则狮子座会认为尊严受到了挑战。要是一个不想要孩子的妻子,狮子座被迫收紧,直接迫使对方同意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不是慢慢思考。狮子座想体验爸爸的味道。事实上,狮子座故意要他的妻子服从自己。狮子座喜欢这种被顺从。结婚后,狮子座用妻子作为分娩的工具。
巨蟹座男生:对于巨蟹座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更重要。婚姻不是巨蟹座继续爱的方式。巨蟹座只是找到一个他认为踏实的女人,并与自己建立一个家庭,以满足父母的愿望。因此巨蟹座一直把女性视为传宗接代的手段。结婚后,只要父母催促,巨蟹座就会更加迫使妻子赶紧生孩子,并简单地用妻子作为生孩子的工具。这时,巨蟹座甚至都没想过巨蟹座的妻子是什么感受,巨蟹座也认为没有必要问女人有什么感受,巨蟹座会完全站在父母身边,父母要巨蟹座快点生孩子,巨蟹座会回家逼他的妻子去。
摩羯座男生:摩羯座的思想非常传统而且非常保守,所以摩羯座认为结婚后生孩子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摩羯座的第一要务。摩羯座的妻子应该不反对吧?如果妻子反对生孩子,那就是太不合理了。这简直是没道理的。因此,摩羯座觉得这种自然的事情,即使是在自己提醒,妻子也应该明白,事实上这时候她没有明白过来自己的大男子主义,已经把妻子当成了生娃的工具,但由于摩羯座过于保守,摩羯座总觉得男人应该成为家庭的支柱,所以一个男人就是一个女人的想法一定不要挑衅,并且会非常紧张地强迫摩羯座的妻子。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写了贾宝玉与薛宝钗有云雨事的一段话:
宝玉因心中愧悔,宝钗欲拢络宝玉之心,自过门至今日,方才如鱼得水,恩爱缠绵,所谓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的了。此是后话。(《红楼梦·第一○九回》)
因为很多人觉得后四十回是续书,认定贾宝玉与薛宝钗行云雨之事绝不可能是曹雪芹的原文。在《为什么说〈红楼梦〉的主旨思想取自〈中庸〉首章》一文中,笔者提出了后四十回全是曹雪芹的文字,并且一○三回到一二○回是曹雪芹最后定稿的文字,八十一回到一○二回是曹雪芹早期所写的文字,最后因为曹雪芹逝世没有完成修改。
所以笔者认为贾宝玉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是曹雪芹最后定稿的文字,本文就将论证这个观点。在用前八十回的内容作为论据论证贾宝玉为何会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前,我们必须得拨乱反正,先找出不认同贾宝玉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的逻辑漏洞。在用前八十回论证出贾宝玉会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后,再分析作者设计贾宝玉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的深远寓意,从而弄清曹雪芹笔下的性、情、淫到底有什么区别。
01因贾宝玉深爱林黛玉而不会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的逻辑漏洞
认为贾宝玉绝不可能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的依据是贾宝玉极深爱林黛玉,所以他绝不会在林黛玉死后做出背叛林黛玉的事来。这个观点的逻辑是:真正爱一个人的人绝不会在所爱的人死后与别人有云雨之事。这个观点到底成不成立呢?我们可以用反证法来论证。
假设宝黛二人中先死的不是林黛玉而是贾宝玉,林黛玉能不能在贾宝玉死后嫁给别的男人?能不能在嫁人后与她所嫁的这个人有云雨之事?如果答案是不能,请问这些认为不能的人是否赞同女儿立贞节牌坊。想必这些认为不能的人不仅不赞同立贞节牌坊,还会咬牙切齿地大骂立贞节牌坊。不让林黛玉嫁人的逻辑不就是让林黛玉为了情而立贞节牌坊吗?既然不赞同女儿立贞节牌坊,那么林黛玉在自己喜爱的贾宝玉死后,林黛玉为什么不可以再嫁人?为什么不可以在嫁人后与所嫁的人有云雨之事。所以要求林黛玉在贾宝玉死后不嫁人,并且在嫁人后不能与所嫁的人有云雨之事并不合理。
既然林黛玉在贾宝玉死后可以嫁人,那么贾宝玉为什么不可以在林黛玉死后再续娶?既然可以续娶,那么贾宝玉为什么不可以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
要贾宝玉不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不就是在给世人灌输立贞节牌坊的观念吗?批判立贞节牌坊当然没有错,但这些人在痛批立贞节牌坊的同时,却还要让一个男儿去立一座贞节牌坊。立贞节牌坊的内在逻辑就是让人为了情而至死不渝,这些人一边大肆地宣扬情,又一边大骂立贞节牌坊,岂不是矛盾得太可笑了。
按照这些人的逻辑,要证明贾宝玉爱不爱林黛玉,就是看贾宝玉是否只与林黛玉有云雨之事,如果贾宝玉与别的女儿有云雨之事就证明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不是真情,就会破坏这些人心目中所认为的情的纯洁性,这其实就是处子情结。按曹雪芹的观点,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的本质就是淫,也就是检验贾宝玉对林黛玉情的真伪是看贾宝玉是否会与别的女儿涉入淫之中,从这点来看就是用淫来定义情。
用淫来定义的情是真情吗?当然不是。也就是说贾宝玉为了守那份贞节而不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这根本就不是情,而是淫。这些人连情与淫之间的本质区别都没有弄清楚,还在那大肆谈情。他们就如第一一一回秦可卿所说:
“不知‘情’之一字,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便是个性,喜怒哀乐已发便是情了。至于你我这个情,正是未发之情,就如那花的含苞一样,欲待发泄出来,这情就不为真情了。”(《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情本是喜怒哀乐已发的产物,既然喜怒哀乐情之已发是假而非真,这时再要求每一个人坚守已发之假情还有意义吗?当然没有。喜怒哀乐情之已发实为欲,这些人所坚守的贞节不过是他们所在乎情结的私欲,说白了就是淫。
那么情与淫有何区别呢?第六十六回戚序本与蒙府本回前批将何为情何为淫阐述得一清二楚:
余叹世人不识“情”字,常把“淫”字当作“情”字。殊不知淫里有情,情里无淫,淫必伤情,情必戒淫,情断处淫生,淫断处情生。三姐项上一横,是绝情,乃是正情;湘莲万根皆消,是无情,乃是至情。生为情人,死为情鬼。故结句曰“来自情天,去自情海”,岂非一篇至情文字?再看他书,则全是“淫”不是“情”了。
世人常把淫当情来看待。好色即淫,知情更淫,世人所喜的巫山之会,云雨之欢,都是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这些人用情为自己的淫掩丑饰非,他们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以“好色不淫”为饰,“情而不淫”作案,最后做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这都是些不知情的人。
真正的“情”里并没有淫,如果情只为走向或不走向最终的巫山之会与云雨之欢,这是淫而非情。如果情中有淫的话,淫必伤情,这样就会使此情非真情。要想保持情之本真,就一定要戒淫,即情必戒淫。当产生淫的想法时,必是情断之时,所以说情断处淫生。当不涉及淫时,才会产生真正的情,这便是淫断处情生。要想有情则必去淫,淫中虽有情,却不真。
用贾宝玉与薛宝钗最后有没有云雨之事来判断贾宝玉对林黛玉是不是真情,就是用淫来断情,这种情的本质就涉入淫之中,也就是情里有淫。贾宝玉为了保持对林黛玉那份情的纯洁,不能与薛宝钗涉入淫事之中,其本身就是一种淫欲之思。这样来看,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便已经涉入淫之中,这情也就不是真正的情。立贞节牌坊的做法本身就是夹带私心的淫。因为这份所谓的纯粹性与绝对性其实就是从淫的角度来看待。所以用贾宝玉与薛宝钗最后有没有云雨之事来判断贾宝玉对林黛玉是不是真情并不成立。
至于贾宝玉与薛宝钗最终涉入淫之中,这又是性的问题。这是我们此篇文章最后部分所要分析的内容。
为什么这些人坚持不让贾宝玉与薛宝钗涉入淫之中?他们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以好色不淫为饰,以情而不淫作案。他们极赞同林黛玉对贾宝玉痴情的目的是想通过林黛玉为天下女儿树立一个痴情的典范,好让世上女儿都变得如林黛玉那般痴情。
当让女儿变得痴情后,还得有一个与林黛玉同样痴情的男儿,这才能还了林黛玉那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在这些人眼里,爱情中的付出与回报同等重要,如果林黛玉痴情至死却落得个妾生日日说恩情,妾死又随人去了的结局,岂不是让这些痴情的女儿梦碎而醒。所以在林黛玉死后必须得有一个人为她伤心流泪,为她至死不渝。他们需要用贾宝玉塑造出男儿痴情的样子,这就必须得给贾宝玉立一座贞节牌坊,让女儿坚信世上的男儿都如贾宝玉那般痴情,用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证实痴情是有回报的。所以设计出贾宝玉最终虽然与薛宝钗结了婚,但他一定会独自出家,一定不会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用此保持住这份情的纯真洁净,证明贾宝玉对林黛玉用情之深。
这些人批判女儿守贞节牌坊的原因是女儿独守空房寂寞难耐,女儿在他们的心目中个个都是,都如他们那样一天想着云雨之事,他们认为女儿不可能忍受住无云雨之事的寂寞人生,所以面对守寡而不改嫁的女子时,他们觉得没有云雨之事是对女性最大的摧残。这是典型地以小心之心度清白女儿之腹。
但是在分析贾宝玉时,这些人又用另一套逻辑,反过来要求男子在自己所喜爱的女子死后守情至死,要求结婚后的贾宝玉为了守着对林黛玉的情而不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本就浮萍心性的贾宝玉就耐得住寂寞了?这时就没有云雨事的需求了?放眼现实,真正耐不住寂寞的并不是女儿,而是大多数的男儿。说女儿耐不住无云雨之事的寂寞其实是这些男儿心中真实的淫思邪想。
为什么耐不住寂寞的人大多是男儿呢?因为男儿更容易在小时候接触到并敢于去看淫色类的东西。因为接触得多,他们早就被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移了无知无识的本性。所以宣扬贾宝玉是痴情至死的人大多是一些男性。他们在这么宣扬之前,自己早就心动而耐不住寂寞了,从而将自己的淫思邪想强加于女儿身上。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这些人本就是坏人,主要是他们早就被这些杂书移了无知无识的天性,自己已经变得下流而不自知,所以他们大都以自己已经变得龌龊的思想来揣度女儿。这是典型地在做学问中夹带私欲。读书人的可怕处就在这里,这样的人都是些没有大我的读书人,他们不过是在自私的小我中做学问。当这些人所写出的文章成为主流后,真理就会被掩盖,使得很多不明其理的女儿也觉得人性本就如此,也帮着这些男性摇旗呐喊,这便是真正的可悲。
将这些男儿的思想总结起来,就是当漂亮的女儿在为别人守着那份所谓的情时,他们便劝这些女儿要放得开,要做一个有自我的女子,千万别为了所谓的贞操而将享乐的事情放弃掉,要她们做到不顾一切地去追求爱情并跟男人私奔。当把这种思想灌输给这些女儿后,就能使世上女儿移了本来无知无识的天性,使她们在面对男人时会变得主动一点。这些男人心中所怀着的就是恨不能天下美女供自己片时之趣兴,他们宣扬女性要敢于为了爱情而主动的目的是让美女都对自己投怀送抱,从而方便自己获得最终的淫,这其实是以好色不淫为饰。
但在这些人的私欲中又不愿意女儿在面对除自己之外的人时主动。当这些女儿在面对自己时,他们又反过来要求这些女子要对自己从一而终,他们便大肆宣扬情的重要性,让女子为了他们之间伟大的爱情至死不渝的坚守,为了把自己包装成极重情的样子,他们将贾宝玉立为重情的标杆,宣扬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深深意浓浓。长期将重情的思想灌输给赋阴柔之气所生的女子,一些女儿还真信了这些男人的鬼话,于是只重情于一人。这些男儿自己本就浮萍心性,在外偷香窃玉、拈花惹草,从而达到随心所欲地驾驭已经变得重情的女儿,在思想上奴役这些读了杂书的女子,最终使女儿变成了男人的玩物。这就是以情而不淫作案。可见这些人是多么的自私自利,可恨至极。
这些人的做法如同网上流传说是鲁迅好像又不是鲁迅说的那句话:世上男人有两大爱好,拉良家妇女下水,劝风尘女子从良!
这些人想让女儿变得主动的同时,又只能对自己一人主动的双重标准,其实就是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等杂书传给世人的一种价值观。这些写书人的本意就如史太君破陈腐旧套时所说:
贾母笑道:“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这一切不过是那些所谓的读书人胡编乱造的东西,很多人却还将其当成宝来看待。他们口中大肆宣扬女性追求自由,提倡女儿性解放,不过是污秽女儿的清白来取乐自己的之私,这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
让贾宝玉最后必须得为林黛玉坚守到底就是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等杂书中的思想。所以笔者认为很多人都是在用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等杂书来解读《红楼梦》,这哪里能得到《红楼梦》的真谛。解读出来的东西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黑白颠倒。
很多读书人所写出来的东西,就如同曹雪芹说历来野史、风月笔墨及才子佳人小说一样,都是些不近情理之文,极其矛盾。这样的文章不仅对世人无益,反而祸害无穷,教得后人都学坏了。这样的读书人哪里算得上是知识分子,本质就是一下流胚子。
曹雪芹可不是这么肤浅的人,他写《红楼梦》一文就是要讲清什么是情,什么是淫,什么是性,让他所疼爱的女儿不要再上某些所谓知识分子的当了。
02如何用前八十回的证据证明贾宝玉与薛宝钗必有云雨之事
接下来我们就用前八十回来论证贾宝玉为什么会在林黛玉死后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
第五回警仙子在给贾宝玉讲清他下世上演的淫是意淫后,遂将其妹许配给了贾宝玉。
“……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红楼梦·第五回》)
可卿即人世的秦可卿,只是在太虚幻境中,秦可卿是警幻仙子的妹妹,乳名叫兼美。甲戌本侧批对“兼美”解释道:
妙!盖指薛林而言也。
说明太虚幻境的兼美代指薛宝钗与林黛玉二人,在贾宝玉初入这间闺阁时,作者就写道:
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红楼梦·第五回》)
由此来看,秦可卿既有似宝钗的鲜艳妩媚,又有如黛玉的风流袅娜。所以秦可卿的乳名“兼美”是指兼具宝黛二人之美,这与脂批批语说兼美“盖指薛林而言也”相照应。所以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所遇的秦可卿就是人世中的薛宝钗与林黛玉。
警幻仙子不仅将兼具宝黛二人之美的秦可卿许配给了贾宝玉,警幻仙子还给小屁孩儿贾宝玉秘授云雨之事,使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与兼具宝黛二人之美的秦可卿发生了云雨之事。
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将门掩上自去。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儿女之事,难以尽述。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红楼梦·第五回》)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得出了《红楼梦》是戏中戏的结构,第五回是整部《红楼梦》的剧本。既然贾宝玉与兼具宝黛二人之美的可卿有巫山之会,云雨之欢。必然也预示着贾宝玉会在人世与宝黛二人中的某一人也有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的事,这才符合第五回是《红楼梦》剧本的戏中戏结构设计。
第一○九回写贾宝玉最终与薛宝钗“如鱼得水,恩爱缠绵”,与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和兼钗黛二人之美的秦可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难解难分”一样。说明第一○九回就是按着第五回来演的。从这一点其实就可以证明贾宝玉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符合作者原本的设计。
为了避免因孤证不立而胡说八道,除了第五回贾宝玉在梦中与兼具宝黛二人之美的秦可卿有云雨之事证明贾宝玉最后与宝钗有云雨之事符合曹雪芹最开始的设计外,前八十回还有没有更多的证据证明呢?
在贾宝玉听芳官说藕官在大观园烧纸原因的一大段话中也为我们提供了证据:
宝玉听了,忙问如何。芳官笑道:“你说他祭的是谁?祭的是死了的菂官。”
宝玉道:“这是友谊,也应当的。”
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
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红楼梦·第五十八回》)
菂官扮演的角色是小旦,小旦在戏中代指女性角色。藕官扮演的角色是小生,小生在戏中代指男性角色。菂官与藕官扮演夫妻,在扮演的这对夫妻中,藕官是男性,菂官是女性。当扮演女性的菂官死后,扮演男性的藕官又遇到了补上的蕊官。藕官便与蕊官温柔体贴。这不就是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又与薛宝钗温柔体贴的情形吗?
当别人说藕官弃新厌旧时,藕官提出男子丧了妻,如果有必要续弦,那就要续弦,只是不要把死去的丢过,这就是情深意重了。所以不能因为自己爱的人死了后,一味不续而孤守一世,妨碍了大节反而不是理,真正的情是以大节为重。贞节并不是大节,大节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芳官是以一种嘲笑的方式说藕官,但藕官的观点反而合了贾宝玉的意,使贾宝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由此可以得出贾宝玉赞同藕官不要为了妨碍大节在自己所爱的人死后而孤守一世的观点。
从这个情节的设计来看,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必会赞同娶别人,既然赞同娶别人,贾宝玉为何不能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
可能有人会说这段话是曹雪芹用来批判那些让女儿立贞节牌坊的人,并不是为了证明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会娶薛宝钗并与之有云雨之事。双标者又来了,这妥妥的是在给男儿贾宝玉立贞节牌坊。
除此之外,贾宝玉在对待晴雯被撵一事上,也可以证明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绝不会孤守一世。贾宝玉因晴雯被撵出大观园而十分悲伤,但他的话中却怀疑是袭人将他们私自的顽话告诉给王夫人造成晴雯被撵,这也使得袭人不好多劝贾宝玉,只得让他养好身体,等王夫人气消后,再乘着贾母高兴时求老太太将晴雯接进来。贾宝玉却拿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无故死了半边,得出这是晴雯将要死去的征兆。于是贾宝玉与袭人有下面一段对话:
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
宝玉听说,忙握他的嘴,劝道:“这是何苦!一个未清,你又这样起来。罢了,再别提这事,别弄的去了三个,又饶上一个。”
袭人听说,心下暗喜道:“若不如此,你也不能了局。”
“从此休提起,全当他们三个死了,不过如此。况且死了的也曾有过,也没有见我怎么样,此一理也。”(《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虽然晴雯此时还没有死,但是从贾宝玉用海棠已死来预示晴雯会死来看,贾宝玉全然将晴雯当成已死之人来看待,所以才会有“从此休提起,全当他们三个死了”的话。在活得好好的袭人说自己要死了时,贾宝玉却忙握其嘴劝其何苦来。虽然晴雯在贾宝玉的眼中十分重要,但是再怎么重要也大不过眼前触手可及活得好好的人。所以贾宝玉并不会因为一个已经离去的晴雯而不顾及眼前的袭人。只要不将离去的人丢过不提,将活着的人看得最重要,这才是真正的情深意重。贾宝玉在对待袭人与晴雯的问题上,其实与藕官对待蕊官和菂官的心态一样。
从文中看,在晴雯未死之前,贾宝玉极其痛苦伤心,可真当晴雯死后呢?恨不得为了女儿去死的贾宝玉并没有因此而想着随她而去。贾宝玉反而说是“况且死了的也曾有过,也没有见我怎么样,此一理也”。人生是要为活着的人活得更好而活,不是为死去的人惋惜悔恨而活。贾宝玉所在乎的是生的人,在活着的人中寻找活下去的希望,这才是曹雪芹所要传达给世人的一种人文思想。
所以庚辰本夹批对此批道:
宝玉至终一省全作如是想,所以始于情终于悟者。既能终于悟而止,则情不得滥漫而涉于淫佚之事矣。一人之事一人了法,皆非“弃竹而复悯笋”之意。
贾宝玉以情为始,以悟而终,使情没有涉入淫之中。这是对《红楼梦》整篇文章的总结,也就是贾宝玉下世演出这出戏后,他必然会明其中之事理,所以《红楼梦》不像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那般最终都难免不涉入淫滥之中。《红楼梦》最终都会让贾宝玉讲出其中的道理来,让世人明白人生之理。
此批就是贾宝玉在人世所悟之理,人生本就生死有命,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在人世的了法,看透了不过如此。不在生的时候护其周全,在死时空遗恨又有何用。所以我们要尽人事,听天命,做好我们这一生来人世的使命,其他的交给天命。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有我们自己,还有父母、别的亲人以及朋友,不要自私地为了一人而放弃整片灌溉自己的森林。
既然贾宝玉本就有“况且死了的也曾有过,也没有见我怎么样,此一理也”的观点,并且也赞同藕官说的不要为了妨碍大节在自己所爱的人死后而孤守一世的观点。那么本就对薛宝钗有意的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不与薛宝钗一起的观点如何站得住脚。所以贾宝玉与薛宝钗最终有云雨之事是符合前八十回内容的。
很多人认为是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才造成林黛玉死的,所以贾宝玉痛恨薛宝钗,他绝不会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这个结论的前提成不成立还另说,就算成立,那么贾宝玉怀疑是袭人将他们私自的顽话告诉给王夫人造成晴雯被撵后,贾宝玉却因为袭人说自己要死了而劝说袭人何苦,并说出全当她们三人死了的话来。说明贾宝玉并没有这些人狭隘的心胸。那么在林黛玉死后,贾宝玉面对着薛宝钗,他难道不会更看重活着的人吗?
并且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也并非薛宝钗自己的主意。就如同贾宝玉第一○八回进大观园面对着潇湘馆对林黛玉解释说:
“林妹妹,林妹妹,好好儿的是我害了你了!你别怨我,只是父母作主,并不是我负心。”(《红楼梦·第一零八回》)
贾宝玉娶薛宝钗是父母的安排,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何尝不是父母的安排。当然这一切是曹雪芹要这么安排,薛宝钗也没有办法。薛宝钗愿意嫁给贾宝玉那是剧情需要,因为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后,会给我们这些无知的后人道明很多道理,这才是作者真正的用意。
别以为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是薛宝钗捡到宝了,请问贾宝玉有什么好的?如果薛宝钗是你,你愿意嫁给贾宝玉吗?以薛宝钗的学识与能力,嫁给贾宝玉这样的人,不是薛宝钗得了便宜,完全是贾宝玉得了便宜。真正有薛宝钗那样才学的女子,哪个愿意嫁给贾宝玉。不要一厢情愿地觉得薛宝钗一心想攀豪门,图富贵。以薛宝钗的学识与认知,她会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就是自己没有人家的境界还反过来意淫人家吗?
可能有人会觉得用贾宝玉对袭人与晴雯一事,来论证贾宝玉对薛宝钗与林黛玉的事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类比。因为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是爱情。那么请问贾宝玉同意藕官在与她扮夫妻的菂官死后又与蕊官好,并且赞同藕官说不要因为妨碍大节在自己所爱的人死后而孤守一世的观点又如何解释。贾宝玉所为不就是藕官所说的“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论证要做到面面俱到,而不是以点概面。
通过上面的论证可以看出,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符合作者在前八十回的设计。我们再看后四十回又是如何与前八十回照应的,在贾宝玉与薛宝钗如鱼得水恩爱缠绵前,薛宝钗说了下面一段话。
话说宝钗叫袭人问出原故,恐宝玉悲伤成疾,便将黛玉临死的话与袭人假作闲谈,说是:“人生在世,有意有情,到了死后各自干各自的去了,并不是生前那样个人死后还是这样。活人虽有痴心,死的竟不知道。况且林姑娘既说仙去,他看凡人是个不堪的浊物,那里还肯混在世上。只是人自己疑心,所以招些邪魔外祟来缠扰了。”(《红楼梦·第一○九回》)
这还是延续前八十回的观点,薛宝钗的话与藕官及贾宝玉的观点一样。人生在世有意有情,但是人死后各自干各自的去了,林黛玉生的时候对贾宝玉极其喜爱,但是在林黛玉死后各自干各自的去了,并不会像生前那样还对贾宝玉爱得死去活来。活着的人却还痴心一片,死的人却并不知道。
如果我们不懂曹雪芹的哲学观点,我们绝不可能明白薛宝钗在这里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薛宝钗的这个观点,还得从我们前面文章所构筑的哲学来解释。
在《从贾宝玉说赤子之心无知无识看人如何产生知与识》一文中,我们提到:人是由赋而生人的正邪二气控制着地球上已经赋而成形物质,按照赋而生人的正邪二气的微观特性形成了人的各个器官,人的各个器官与正邪二气组成了统一的整体。那么人的知与识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控着人整个躯体的正邪二气在微观层面感发而产生的知与识,此部分决定人的意识。另一部分则是按着赋而生人之气的微观特性形成人的各个能感知宏观事物的器官,由眼、耳、口、鼻、舌、身等器官组成,这些器官所获得的知识由大脑控制,这部分知与识是我们从宏观所见、所听、所尝、所闻、所触等感知得到的,人的记忆其实就是这部分内容。
当人死后,躯体与赋而生人之气分离,赋而生人的阴阳二气又回归到无知无识之中,躯体的记忆中心大脑也没有了记忆,人死后在人世中记忆的一切全部清空。所以说并不是人生前那样,死后还是这样。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一片痴心,死去的回归到无知无识之中什么也不知道。所以我们看第一一六回贾宝玉再游太虚幻境的时候,从人世中回到太虚幻境的大多数女儿都不认识他。这是作者从哲学角度进行的设计。
人对人的情只要做到在世时有情有义,必须注意宝钗在这里提到的是情和义的结合,不只有情还要有义。喜怒哀乐已发本就不是真,情中无义必然陷入虚情假意之中。
曹雪芹为何要用薛宝钗说出这段话呢?我们还得明白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对于情的观点。因为作者就是想用薛宝钗的话来反驳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提出的至情论。
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译文
天下多情的女子,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在梦中梦见自己的情人就得重病,并且还能在弥留之际徘徊不忍离去,强撑着病体亲手描绘完自己的画像后而死。杜丽娘死了后,又能在冥冥之中被梦中情郞寻到而复生。
像杜丽娘这样的女子,才算得上是真正有情的人。她的情不知如何产生,却能一往情深。活着的人可以为情而死,死了的人又可以为情而活过来。活着的人不愿为情而死,死了的人不能因情而复生的,都不是真正的至情。
在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间的梦中情人难道还少了吗?一定要同床共枕才算是成亲,等到男子加冠女子及笄时才能有云雨亲密之事的,都只是一些泛泛而谈的表面说法。
这段话真是意淫到了极致,胡说八道到了极点,没想到的是还有一大批人奉为经典。生者可以为情而死,死者可以为情而生,只有大过生死的情才算至情。所以在林黛玉死后的贾宝玉必须守住对林黛玉情之真。就算是与薛宝钗成亲了,必须让贾宝玉宁愿出家当和尚也不会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因为贾宝玉一旦与薛宝钗涉入云雨事之中就是一种背叛,破坏了他对林黛玉的情的纯洁性,使贾宝玉的情变成了不是真情,不具备为情生为情死的观点。
《红楼梦》就是要批判才子佳人小说中为情生为情死的胡说八道。从曹雪芹所构筑的哲学就可以很好地反驳这一点,人死后无知无识,哪里还有什么情,连情都没有了,死者又如何可以为情而生。既然死者不能为情而生,那么生者又如何可以为情而死。又哪里还能在梦中托梦,梦中成亲,这都是文人的胡说,不过是人世间不堪的浊物男儿自己疑心招些邪魔外祟来缠扰。
所以薛宝钗说完人“到了死后各自干各自的去了,并不是生前那样个人死后还是这样”的一段话后,作者继续写道:
宝钗虽是与袭人说话,原说给宝玉听的。袭人会意,也说:“是没有的事。若说林姑娘的魂灵儿还在园里,我们也算好的,怎么不曾梦见了一次。”
宝玉在外闻听得,细细的想道:“果然也奇。我知道林妹妹死了,那一日不想几遍,怎么从没梦过。想是他到天上去了,瞧我这凡夫俗子不能交通神明,所以梦都没有一个儿。我就在外间睡着,或者我从园里回来,他知道我的实心,肯与我梦里一见。我必要问他实在那里去了,我也时常祭奠。若是果然不理我这浊物,竟无一梦,我便不想他了。”(《红楼梦·第一○九回》)
既然认为人可以因为情死而复生,就如《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死后其魂灵能寻找到现实中的爱人,与柳梦梅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所以曹雪芹故意用袭人说出林黛玉死后的魂灵还在园里,应该梦到一次,但现实是并没有人梦到她。
如果说袭人他们这些人没有梦到林黛玉,那是因为他们与林黛玉没有所谓的至情,那么与林黛玉有至情的贾宝玉应该可以梦到,如果连梦都不能托给贾宝玉,又如何能使林黛玉死而复生。所以作者在后面的文章中安排贾宝玉来与林黛玉梦一场。
结果是几夜下来,贾宝玉并没有梦到林黛玉,这不就说明《牡丹亭》里说死者为情生是胡说八道吗?当证明了这是胡说八道后,贾宝玉便不想林黛玉了。 这后面才发生了贾宝玉与薛宝钗如鱼得水,恩爱缠绵的事。
由此证明薛宝钗说“人生在世,有意有情,到了死后各自干各自的去了,并不是生前那样个人死后还是这样。活人虽有痴心,死的竟不知道”的话是正确的。作者后来再安排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见黛玉的形容时,黛玉不认识他就更加确切地证明活的人对死的人痴心,死的人并不知道。
在贾宝玉与薛宝钗行云雨之事前,作者写了一句“宝玉因心中愧悔”。这愧悔就是对于活人的愧悔,贾宝玉可比某些说贾宝玉极其疼爱女儿的人强多了。既然赞同贾宝玉疼爱所有的女儿,那么为什么在薛宝钗这里不爱了。薛宝钗不是女儿了吗?这些人口口声声说疼爱女儿,却将眼前的女儿放任不管,这是什么逻辑?
如果是堂正的男儿,就一定会明白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受了很大的委屈。贾宝玉心中对薛宝钗的愧悔,才是贾宝玉这个男儿该有的担当,这样的人才是能立于天地间的男儿。这是戏外的贾宝玉给我们读者所传达的内容。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贞节牌坊是儒家给女儿立的吗?恐怕是这些所谓文人吹捧的这些才子佳人小说给女儿立的吧!一边拆时又一边立,逻辑颠倒,真是可笑。罗刹国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贾宝玉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符合前八十回的设计,曹雪芹为什么要设计贾宝玉与薛宝钗有云雨之事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解释的内容。
03 曹雪芹设计贾宝玉与薛宝钗生孩子的意图
在前面文章的分析中,我们得出了作者曹雪芹极其厌恶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等杂书最终都难免不涉入淫滥的模式,作者还特地用警幻仙子批判世人之情大都是以好色不淫为饰,以情而不淫作案的淫滥行为。为什么作者在梦的最后还要安排贾宝玉与秦可卿有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的事?为什么让贾宝玉与薛宝钗如鱼得水,恩爱缠绵呢?这个设计岂不是如其他杂书一样最终涉入淫滥了吗?作者的这个设计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作者通过甄士隐解释了他为什么要让贾宝玉与薛宝钗行云雨之事:
“宝玉,即宝玉也。那年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一为避祸,二为撮合,从此夙缘一了,形质归一,又复稍示神灵,高魁贵子,方显得此玉那天奇地灵之宝,非凡间可比。前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带下凡,如今尘缘已满,仍是此二人携归本处,这便是宝玉的下落。”(《红楼梦·第一二○回》)
甄士隐这段话绝对是整部《红楼梦》的升华。按照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的结构来看,木石情缘中的林黛玉死后,在钗黛分离之日,极其深爱林黛玉的贾宝玉应随黛玉而去,也就是甄士隐所说的“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这才算符合杂书中为情而死的观点。
如果将此作为结局,《红楼梦》还是局限在情情爱爱的人欲之中,《红楼梦》还是没有跳出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等杂书的模式。如此,《红楼梦》只不过是一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说罢了,还是不能达到非凡间可比的地步,也真就没有伟大可言。
《红楼梦》的伟大在于跳出了杂书的模式,这才是曹雪芹对杂书的超越与对儒学的回归。只有我们明白了林黛玉死后贾宝玉的做法,也就是钗黛分离之日,本就离世的贾宝玉会有什么样的改变。我们才能看懂《红楼梦》的真正思想内涵。
所以作者用甄士隐道出玉虽然已离世,但是为了显得这块玉是天奇地灵之宝,并非凡间可比的特性,所以此玉又稍示神灵,高魁贵子,由此说明高魁贵子是《红楼梦》的升华。
如何才能高魁贵子,其必有云雨之事,说明高魁贵子是贾宝玉与薛宝钗的云雨之事。也就是贾宝玉与薛宝钗“方才如鱼得水,恩爱缠绵”的事,既然脂批说情里无淫,但贾宝玉与薛宝钗有巫山之会,云雨之欢,岂不是淫?高魁贵子是如何将《红楼梦》的主旨进行升华的呢?
在贾宝玉与薛宝钗“方才如鱼得水,恩爱缠绵”的话后,作者加了一句“所谓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的了。此是后话。”就是这一句,将《红楼梦》的思想内涵提高到了所有杂书所不能及的地步,也将曹雪芹提升到了圣人的地步。这一点真正说明了情、性、淫之间的区别。
“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出自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原文是: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的结果是化生天地万物,所以贾宝玉与薛宝钗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的结果是生孩子,这就是甄士隐所说的“稍示神灵,高魁贵子”,同样也是藕官所说的大节。
作者在“所谓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的了”的话后加了一句“此是后话”,这“后话”就是薛宝钗怀上孩子一事。所以贾宝玉与薛宝钗如鱼得水,恩爱缠绵之事,不是为了皮肤愉悦的淫滥行为,而是为了传承后代。
我们将贾宝玉与薛宝钗所行之事说成是巫山之会,云雨之欢,其实是对曹雪芹所建构出的思想主旨的一种偏离。我们在说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的时候,其实是将云雨之事当成喜乐情之已发来看待。虽然作者说贾宝玉与薛宝钗如鱼得水,恩爱缠绵。但是贾宝玉与薛宝钗并不是为了获得感官的满足而有巫山之会,云雨之欢。而是为了生孩子才与薛宝钗行巫山之会云雨之欢。
《周易·系辞下》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德是创生万物,阴阳二气感而生天地万物,男女相交而繁衍后代,这是必有之事,也是不可绝之事,此事就如同春季时某些动物交配一样,都只是为了繁衍子孙。也就是说性之本初的功用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的欲望,而是为了交配繁衍。
所以云雨之事有天理的部分,也有人欲的部分,二气交感繁衍后代是天理的部分,也就是性,只为了感官获得快乐是人欲的部分,也就是淫。性与淫用情来沟通连接,所以我们要做到情发而中节,不断地回归到天理部分,而灭去人欲的部分。
这就如有人问朱熹在饮食之间的天理人欲是什么的回答。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二·学七》)
吃东西是天理的部分,这是如何也绝不掉的。如果人只为了追求美味的食物,就是人欲的部分。
贾宝玉最后与薛宝钗阴阳和合不是淫,而是阴阳二气交感所必有之事,也是人类繁衍之天理。朱熹所说的存天理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云雨之事中天理的那部分就是阴阳二气交感,就像动物春季的发春行为。除此之外的云雨之事都非天理,而是人欲,此部分人欲才是使我们人类走向淫之深渊的根源。
曹雪芹就是想让世人明白何为天理,何为人欲。让大家回归到天理的部分,而将多余的人欲去掉。虽然在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但是为了显得此玉那天奇地灵之宝,非凡间可比。又复稍示神灵,高魁贵子。从而使贾宝玉“始于情终于悟者。既能终于悟而止,则情不得滥漫而涉于淫佚之事矣。”所以《红楼梦》并不像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那样最终涉入淫之中。贾宝玉与秦可卿之间,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云雨之事那都不是淫,而是真正的性。
所以曹雪芹认为天下人只为了涉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的既不是情也不是性,而是淫,是人欲之贪图,而非天理的本来面目。
但是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离了云雨之事而难活,云雨之事在很多人眼里变成了如同吃饭喝水那般重要。大多数动物都有特定的交配期,并没有如我们人类这般。笔者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人的变得像今天这样重要是不是被后天催化所产生的结果。古有外传野史、淫情小说,如金瓶梅;今更有小说,各种暴露的图片,还有更直观的,人经常接触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人的被不断强化,脑中产生了对云雨之事强烈渴望的意识,最后使得人离不开云雨之事,以至于才变得这样重要。无知无识的赤子之心变得如此之强的过程,我们在《警幻仙子为何说贾宝玉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有过类似论证,此处就不再赘述。
如果我们要验证人的变得今天这样重要是后天催生出来的结果也很容易,我们可以做一个很恶心的实验,设置多组不同类在特定季节的动物,将同类动物雌雄放在一组,当动物在初并进行第一次交配后,对照组中播放比它们大的同类动物交配的视频,不断地刺激,看它们会不会在特定季节以外的时间,会不会变成我们人类的一些人如同吃饭喝水一般重要。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个调查问卷,看接触过那些乱七八糟东西的人是不是要比没有接触过乱七八糟东西的人对的渴求程度更强烈。其结果应该不会有什么悬念。
动物大多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的时间也就几天而已。百度百科对“期”词条的解释中提到:
“哺乳动物中的猿科动物,期就已经不是根据季节出现,而是出现于月经周期中的某些天。比如罗猴、狒狒,它们的月经周期大约为30天,期是10天左右,在其他的日子里则不。”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推知古之时的人同样也有期,其时间大致也是女性的月经周期的某些天。百度百科“期”词条中也记录了现在这种现象还能从某些女性中找到。
“即在月经周期的某些天里,一些女性的可能更加强烈一些,而在另一些日子里,则相对地微弱。”
既然人有期,所以处在期的人产生对性的渴望就是天地之大德,这就是为了繁育后代。
人们通过对黑猩猩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笔者在网上查到了云南日报关于黑猩猩的一篇报道。
新华社东京2017年3月9日电(记者钱铮)春种秋收,多数生物往往有群体性的固定生命节奏,而同一群落中的雌性黑猩猩却能够根据各自需要错开期,以期留下更健壮的后代。
日本九州大学理学系和冲绳大学人文学系研究人员通过观察100余只雌性黑猩猩并分析观察数据,发现黑猩猩群落中的雌黑猩猩并不是同时,而是相互之间错开期,增加与优秀雄配机会。
据《读卖新闻》日前报道,研究人员观察的对象是生活在非洲坦桑尼亚的黑猩猩,他们一次观察几只至十几只雌性黑猩猩。黑猩猩每次期平均持续12天。
研究人员耗时14年收集了100余只雌性黑猩猩的数据。研究人员从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雌性黑猩猩会调整自己的期,尽量不和同一群落的其他雌性相冲突;分娩后的雌黑猩猩重新开始时,也会选择和其他雌性不同的时期。
研究人员就这一现象推测,雌性黑猩猩如果能和群落中的强壮雄配,就可以把优秀的基因遗传给后代,但如果同一群落中数只雌性同时,那么如意郎君很有可能被其他雌性抢走,导致交配失败。因此,同一群落中的雌黑猩猩采取了统筹安排的方法。
如果说猩猩能统筹安排其期,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就如同女性在来月经前不能控制自己心里烦躁的情绪一样。既然猩猩期不会受猩猩自身意志的控制,那么猩猩的期一定是受着阴阳二气相感而有,这是阴阳之至感。
在阴阳之至感下,阴阳必定会配对,在䧳猩猩的时候,恰好有一只雄猩猩也。阴阳之至感让雌雄猩猩结为一对,此感是无知无识的感。
在《从赋而生人之气看曹雪芹如何驳造物主之说》一文中,我们提出了没有赋而成物的阴阳二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阴阳二气赋而成形之时,一个阴阳二气先分为一个阴气与一个阳气,然后阴气与阴气聚集,阳气与阳气聚集,于是分阴分阳。一分为二的阴阳二气所赋而成形的人必然会在成形之后相感而生孩子。当女性有云雨事的需求时,赋阳气而生的男性就会感发到,这个过程就是阴阳之至感。女性应该是阴阳之至感的发起者,男性是应承者,只有发起者与应承者都同时感发到,二者之间就是阴阳之至感。两者相结合便是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因为阴阳二气感而生天地万物的时候,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所以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与其能产生阴阳之至感的异性,二人同生共死。当赋阴气而生的女性有时,赋阳气而生的男性必定也会产生的需要。这就是贾宝玉与薛宝钗在行云雨之事前,曹雪芹写“宝玉因心中愧悔,宝钗欲拢络宝玉之心”,这里所体现的就是阴阳之至感,虽然有别于阴阳之至感中的无知无识,但也是一种类比。
在古之时,人们并不如今天这般过分地夸大云雨之事,他们只是用来满足其本能的需求,所以不的人是不会进行交配的,而且这时人口总数极少,生活区域也小,找到两个至感之人很容易。
在《将曹雪芹的观点与〈周易〉给合如何解释时间与空间》一文中,我们解释了《周易·系辞下》中说“《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所要表达的是阴阳永远成对出现的意思。阴阳二气在人上所表现的便是男女,男女必是一夫一妻,这才符合天地运行之理。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的本质在于其阴阳二气本就是阴阳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男一女的结合才能达到终极的一。
所以古之时的人们如同黑猩猩那样,仅凭着阴阳之至感交配繁衍。人们在对大猩猩的研究中发现:雌兽则通常终身跟随一个雄兽。③我们也可以猜测人类最早实行的就是一夫一妻制生活。人类最文明的时候可能就是最古之时,人与人之间受着阴阳二气交感而繁育后代,此时没有贵贱贫穷之别,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这也许就是孔子复古的原因,而今离古已太远矣,唯将世上所有诐淫邪遁之辞灭尽,不染后代子孙方可复古如初,虽如此说,又何其难。
只有古之时的人们实行一夫一妻制,才有《周易》所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上》)包牺氏近取诸身取的就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人们,如果这时的人们实行的不是一夫一妻制,而是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也就不可能得出“一阴一阳之谓道”。
同时还可能那时的动物也大多数实行的一夫一妻制,不然如何在远取诸物中观察得出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正是身边的都是一阴一阳结合,所以才会用阴爻与阳爻代表世间阴阳相对之物,才绘制出八卦来。正是这时的人们实行一夫一妻制,才会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达到终极的一,就是阴阳合二为一,必是一夫一妻制。也才有《中庸》所写的“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至于一夫一妻制在后来演变成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我们只能靠着猜了。正所谓君子可欺之以方,只要猜测合理,其可能接近真相也未可知。
那时的人们大都按照人的本能,也就是无知无识的天理生活。 都是以“天地之大德曰生”主导一切。随着赋天地间最灵阴阳二气而生的人在与自然斗争过程中掌握着主动权,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类生活的区域不断地扩大,人们开始组成不同的部落。
因为人口的增多,能发生阴阳至感的人必然会增多,又因为在每个部落中男女数量不相同,男女间阴阳之至感的人很难找到一对一的配对,这时就可能靠着阴阳之至感而出现了一夫多妻的情况或一妻多夫的情况。如果这个部落最开始是一夫多妻的情况就形成了父系社会,如果这个部落最开始是一妻多夫的情况就形成了母系社会。
也可能是最开始形成的是母系社会,因为只有女性产生阴阳之至感后,男性才会感应到,二者才会有交配的欲望,同时女性还能生育,所以人们产生了对女性的崇拜,女性的地位从最开始的平等到后来慢慢地被提高。又可能因为女性靠着阴阳之至感结合的男性不一样,可能出现一妻多夫的情况。最后因为农耕社会中,赋阳刚之气而生的男性比赋阴柔之气而生的女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后来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
为什么说这时是一夫多妻的制度呢?还得从尧为了考察舜将两个女儿嫁给他来看,尧的两个女儿绝对没有贵贱之别,说明这时必定没有妻妾之分,不然尧的两个女儿谁是妻谁是妾。因为这时候人们的等级观念还不是很深入人心,人并没有明显的贵贱之别,所以尧会在畎亩之中选舜作为接班人。所以一夫一妻制在尧舜之前就被打破,一夫多妻制在此时已经深入人心。
至于一夫多妻制如何发展到后来的一夫一妻多妾制,这可能是随着分工使人与人之间有了阶级之别,私有制的形成,使得人们有私心,人们的私欲不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被打破,人们的等级观念被强化,人们开始有贵贱之别,人分三六九等起来。本来人都有私心,谁愿意自己的女儿与别人平等的共享同一夫君,又加之当时的医疗条件,生存环境相比于现在都差很多,不在阴阳之至感下所生孩子必然相较于阴阳之至感下所生孩子的存活率要低很多。这就造成了人类的繁衍出现了问题。
于是人们为了繁衍后始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妾大多是找比自己与妻子的身份地位低的人。后来一夫一妻被沿袭了下来,纳妾也被沿袭了下来。在后来的中国社会不管如何变迁,一夫一妻制从未变过。只是再到后来的传承过程中,纳妾成了富贵人家的必需。但是真正的诗礼簪缨之族纳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云雨之事,而是为了传宗接代。我们看作者对林如海的描写。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红楼梦·第二回》)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作者写林如海娶几房姬妾的目的是传宗接代,也就是生孩子。甲戌本侧批对作者写林如海有几房姬妾时批道:
带写贤妻。
如何林如海有几房姬妾,其妻贾敏就是贤妻了,这是从天地之大德曰生的角度来评价的。当然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点来看,林如海的做法是不符合儒家的哲学观点。但是当时的时代环境已经如此,家族都想有能传宗接代的人,我们不对此褒扬,也不对此批判。那是那个社会的真实现状,只有我们明其理后,我们要对此反思,我们要让人类回归到最初的一夫一妻之时。
并且纳妾也只能纳丫鬟,绝不能纳身份一样的小姐。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点,林黛玉与薛宝钗也就没有爱情悲剧,因为贾宝玉可以同时娶两人,那林黛玉有什么担心的。但是世家的文化是只能娶一个有身份地方的小姐作为妻子。薛林二人同属于小姐,所以贾宝玉只能娶一个。曹雪芹的思想还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就是一夫一妻制中。
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人们无知无识的天性早就被感官感知到的一切给遮蔽,最主要的一点是当人任由感官感知这个世界的时候,阴阳之至感就会减弱很多,所以在人身上就很少有如同动物那般时的狂躁与暴怒情绪。人们再也难以回归古之时靠着阴阳之至感而交配繁衍。由阴阳二气一分为二所赋而生的男女再也难以靠着阴阳二气天性之至感结合,而是受着人的主观意识来结合。当受着人的主观意识来搭配男女时,很难将能产生阴阳之至感的人结合在一起。但是随着人们通过主观意识来组合男女时,阴阳之至感也就很难同步。
当阴阳之至感不同步,就会出现女性有云雨事需求时,男性并没有受到感发而有此需求,当男性有云雨事需求时,女性也没有感应到其需求。如果将两者结为一对,就很难在阴阳之至感下而有云雨之事。
这时的人们都如同像警幻仙子秘授贾宝玉行云雨之事一样,通过父母辈的教导进行云雨之事。人们不再通过阴阳之至感而行云雨之事。人们只知道行云雨事能生孩子,但是不知道只有女性在无知无识中由阴气发起,男性的阳气受到感发后才是阴阳二气赋而生人最初的情况。慢慢的云雨之事在世人心中的作用也就发生了变化,大多情况下是由男性在感官受到刺激的作用下发起,女性被迫在感官的刺激下迎合。
当人们对于云雨之事的真实功用不甚了解的时候,又能从云雨之事中获得感官的愉悦时,便不断放大云雨之事的愉悦功用。后来云雨之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一些人用云雨之事只为了满足一己之淫欲。加之一些邪说的兴起,胡编乱造些文章来,将云雨之事大肆渲染,美其名曰那是人类最本真的模样。人们对于云雨事的本来功用的认识也就出现了偏差,将其当成是欲望的满足而不是天地繁衍生息之大德。
再后来多少人受着邪书的影响只为了追求所谓的淫而以好色不淫为饰,情而不淫作案。世人不断强化这种感观上的愉悦,而将无限放大,将这个功能完全变成了一种私欲的满足,以至于今天我们大多数人离性而难活。性之本来功用早已不是按照天命的运行使一男一女结合达到终极的一。
圣人曹雪芹的百万字《红楼梦》也不过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所以梦游太虚幻境的贾宝玉见警幻仙子听到的第一句话是“春梦随云散”。春梦不就是淫事吗?淫事何以叫春梦,因为万物大多数在春季交配,这是顺时命而行,而不是将其当成日需品。甲戌夹批对这句话也着重提醒:
开口拿“春”字,最紧要!
我们太注重于情之淫的时候,也就会陷入虚幻之中,所以说春梦随云散。也正是因为世人都以情为饰而将淫看得极其重要,所以作者才用《红楼梦》来劝世人戒动风月之情。云雨之事的本意并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繁衍,世人的观念却是将其当成欲望的满足而不是繁衍,只图今朝乐,哪管后世非。无数人只为满足情欲之私使自己成了淫的奴隶。这便是世人虚无行为的根源。
贾宝玉去人世所演出的意淫也只是对众女儿的痴情,绝不会如同才子佳人小说所写的那样,最后涉入淫之中。在最后甄士隐与贾雨村相遇之时,提到了贾宝玉与薛宝钗二人的结晶。
“……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雨村低了半日头,忽然笑道:“是了,是了。现在他府中有一个名兰的已中乡榜,恰好应着‘兰’字。适间老仙翁说‘兰桂齐芳’,又道宝玉‘高魁子贵’,莫非他有遗腹之子,可以飞黄腾达的么?”士隐微微笑道:“此系后事,未便预说。”(《红楼梦·第一二○回》)
二人最终合而生子,繁衍后代,使家族继续发扬。这才是云雨事的本初功用。为什么儒家那么注重生的大德,因为只有生才可能使这个世界有变化。生的目的是造就更好的后代,只有更好的后代才可能使我们已经变得破烂不堪的世界回归到古之时,这是人类的希望。所以生是为了生好的后代,可不是为了生一群不肖子孙来搅挠这本就混乱的世界 。
在贾宝玉要离开贾家去参加科考的时候,贾宝玉与李纨有下面一段对话。
“日后兰哥还有大出息,大嫂子还要带凤冠穿霞帔呢。”李纨笑道:“但愿应了叔叔的话,也不枉——”说到这里,恐怕又惹起王夫人的伤心来,连忙咽住了。宝玉笑道:“只要有了个好儿子能够接续祖基,就是大哥哥不能见,也算他的后事完了。”(《红楼梦·第一二○回》)
贾宝玉觉得兄长贾珠虽然一辈子命运不济,但是他生了一个好儿子接续祖基,就算死了又如何,就算不能见,也算他的后事完了。这句话蕴含的是天地运行之理,阴阳相感而生生不息,人活着就是要繁衍后代,这是天理所致,而非人欲所为。
但并不是说每个人只有繁衍了后代才能算不违背天理。有些人为了人类的事业没有结婚就死了,岂不是说这些人违背了天理,如此想便迂腐至极。繁衍后代只是天理的一方面,而且是在所有的气都能无知无识的正确运转之时,这时唯一的事就是生生不息的繁衍。但是人类现今的世界早已被眼所见、耳所听、口所语、舌所尝、肤所触感发到了极致,天理离人已经远离得难以感知,这时我们人当然是以回归天理为首要,与邪恶做斗争才是最主要。这是大义所为,而非小我所感。从人类总体来看应以生育为第一。到个人现况又当分门别类地具体分析,不可一句而囊括所有,也不可只顾一理而不顾现实。
怕人读错,我们还要注意的是,这里贾珠生的是男儿,我们切不要以为诗礼之家有重男的思想,因为处在当时的农业社会,男儿之为要远大于女儿,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果只有阳而无阴,阳又何以立,如果只有阴而无阳,阴又如何处。阴阳为一不分尊卑贵贱。只是曹雪芹所处时代被诐淫邪遁之辞所惑,有男尊女卑之别。作者只是在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条件下用男儿贾兰来举例。如果因此而得出曹雪芹重男轻女,那么他疼爱女儿都是假的了。
第五回给李纨的判词是“桃李春风结子完”。春季万物相感而化生新的万物,桃李在春天开花,夏季结子,冬季叶落,而桃李在一年中最美之时不就是开花之时吗?桃李最开心的时候,应是枝头硕果之时。那才是天命所要其完成之理。但是每一生命都有其繁衍的过程,没有秋之叶落,冬之隐忍,又何来春之绽放,没有春之绽放,夏之奋发,又何来秋之硕果。世上的一切都不过是循环往复,但循环往复的每一时都重要。每一时都是为了创造这个世界的未来。桃李可经冬复历春,但是人不能,那么人来世如何参与到这个世界的变化呢?不就是繁衍后代吗?所以李纨只是结一子便完的一生也是值得的。
当我们明白了云雨之事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繁衍生息后,人类的一切目的就变成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子孙下一代。所以李纨为了儿子更好,没有再嫁人。我们还是看作者对李纨的描写:
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红楼梦·第四回》)
甲戌本侧批对作者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批道:
此时处此境,最能越理生事,彼竟不然,实罕见者。
越理生事,不就是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所写的寂寞难耐吗?但是李纨却不如此,她却只以侍亲养子,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这样的人并没有因为没有了男人,而失去了生活的色彩,没有因红杏深墙独开无人赏而生烦愁。李纨的槁木死灰恰好是回归到无知无识之中,以天地之大德为要。
蒙府本侧批在此处对李纨批道:
此中不得不有此人。天地覆载,何物不有?而才子手中,亦何物不有?
“天地覆载,何物不有”是指在天地的运化下万物繁衍生息,从而化生了天地万物。“才子手中,何物不有”是指才子所写出来的风月故事,偷香窃玉、暗约私奔,最终都难免不涉入淫滥之中,极其污臭。李纨却能独有自我而存,能明天地之大德至理。没有淫思邪想,安于现状,所以说槁木死灰。为了区别于才子佳人小说,《红楼梦》中需要一个不为情所困,以理自守的人,所以批书人说“此中不得不有此人”。
贾宝玉最后也有了子嗣,他的一生也算值得。这就是贾宝玉要与薛宝钗生孩子的原因。所以戚序本与蒙府本夹批在第五回警幻仙子“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句话批道:
这是情之未了一着,不得不说破。
注意这里的批语是说警幻,非说贾宝玉,天地运行无声无息,无知无识,能道者便是有感而发,警幻仙子本是通灵之人,明晓天地之理,而此理到底如何又无从说出来,也就是我们人不管如何感应,我们都不可能感应到天地万物感而生万物之理,这是理之必然。我们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
警幻仙子在这里道出了贾宝玉最后的云雨之事,这是因为警幻仙子在安排这事的时候是为了让世人明白事理一事,所以便已是情之已发之时,有情而未了,所以警幻仙子才说出来。也是不得不说的,这与警幻仙子劝贾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的情之已发是一样的,但是警幻仙子之已发是中节之发。
因为不讲出来,我们读者不懂,因为世人将淫当成情,最后毕生之事业全在情思缠绵之上,弃人类伟大事业于不顾。所以警幻要说出来。
《红楼梦》所要告诉世人的就是将淫当成情的人最终都难以有好下场。所以作者利用贾雨村与甄士隐的对话将此观点进行了说明。
(雨村)因又说道:“宝玉之事既得闻命,但是敝族闺秀如此之多,何元妃以下算来结局俱属平常呢?”
士隐叹息道:“老先生莫怪拙言,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大凡古今女子,那‘淫’字固不可犯,只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所以崔莺苏小,无非仙子尘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孽。凡是情思缠绵的,那结果就不可问了。”
雨村听到这里,不觉拈须长叹,因又问道:“请教老仙翁,那荣宁两府,尚可如前否?”
士隐道:“福善祸淫,古今定理。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红楼梦·第一二○回》)
在《冷香丸、群芳髓为何是治世人邪思妄动症的良方》中我们得出了,红楼梦中的所有女儿都是警幻子采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以灌愁海水和成,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红楼梦》中的所有女儿被警幻仙子布散相思后,让她们下世演出世人之情痴色鬼,贤愚不孝处。《红楼梦》中的所有女儿都是下世演出风流冤孽,她们下世后都有自己的痴情处。
所以甄士隐说“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这里的贵族其实不是说世上所有的贵族女儿,而是指《红楼梦》中所有女儿。此句也照应了第六十六回尤三姐死后对柳湘莲说她“来自情天,去自情地”,也就是我们前面所引用脂批所说的“生为情人,死为情鬼。故结句曰‘来自情天,去自情海’”,就是说的这一干人由情天孽海而来。只有这样来看,也才能照应贾雨村之问“敝族闺秀如此之多,何元妃以下算来结局俱属平常呢?”的话,不然甄士隐答非所问。
《红楼梦》要劝世人不要再沾犯淫与情,淫字本就不可犯,情也是沾染不得的。这些女儿最后结局平常。因为她们大都沾犯了淫与情,沾犯情的最突出代表就是林黛玉了,沾染淫的就是迎春了,迎春所沾犯的淫当然不是自己本身,而是她被动的在男儿之淫下,最后没有好的下场,《红楼梦》中也有主动沾犯淫后没有好下场的,如尤二姐、尤三姐等。
崔莺莺故事的胡说八道我们在前面已经论证过,苏小的文章也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套路,她们二人虽虚构成仙子,却有一颗留恋尘世的凡心,她们并不是真正无贪无欲的人,全是在喜怒哀乐情之已发中。
宋玉相如所指的就是宋玉与司马相如的风流韵事,大多是文人的胡说八道,所以说文人口孽。人如果听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里所渲染出来的假情,最终难以有个好的下场。不管是情还是淫都沾染不得,所以甄士隐最后得出,人生的福就是行善,人生的祸就是淫。
《红楼梦》中的女儿虽然大多没有好结局,但是大多怀有最初的本真。也正是因为此,在藕官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贾宝玉说“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并且还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这样的人”说的是《红楼梦》中的一干女儿,她们都是明事理,知大义的人。贾宝玉所悲叹的是自己作为须眉浊物玷辱世界。
这其实是《红楼梦》的戏中戏结构。贾宝玉跳出戏外说这句话,因为贾宝玉所扮演的角色污了女儿的清白之境,自己演出一个不明事理的须眉浊物。又因为贾宝玉所代表的是世上男儿的样子,他表现出来的就是很多读了书后变得腐朽不堪,最后只沉迷在杂书中而不能自拔,以一浊物污世,污染了女儿的清净之境,使得女儿以哭悲收场。这既是贾宝玉自骂,也是作者利用贾宝玉对世上不明事理的男儿之骂。
整部《红楼梦》是一篇至情的文字,而不像别的小说中只有淫而没有情,更没有性了。因为《红楼梦》是文以载道,是给后世来者以真情。曹雪芹就是想让世人通过《红楼梦》一文,明白警幻仙子说“仙闺幻境之风光尚且如此之后,何况尘境之情景哉?”一句话。这是一种对比,《红楼梦》中的一切不就是仙境吗?不就是文人笔下所虚构的那些美好的世界吗?贾宝玉被美女包围,有林黛玉、薛宝钗等美女包围。这些盛世美颜女子,岂不是天下悦容貌,喜歌舞的好色之淫者最想得到的,世人所期者无非此。可是结果又如何呢?最终都没有得到好的结局。
所以人要回归到本初的样子。回归到以理自守,而不是为情所困。我们现代人要做的就是回归,回归天理中来,不要过分地强调人欲。这也是圣人一生之事业。所以朱子说:
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天理明,自不消讲学。(《朱子语类·卷十二·学六》)
圣贤千言万语只不过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当我们明白了情淫之天理,我们就能明白世人大都以好色不淫为饰,情而不淫作案的原因。历来野史、风月笔墨以及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相遇都是以悦容貌而对其一见倾心,悦容貌的结果,最后都难免不涉入淫之中。只要以淫为主导,最后的情也非真情,不过是人的催发出来的假情。
注释:①(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大猩猩(图) .北京科普之窗,作者:李湘涛。[引用日期2017-04-02])
注:本文由张延安(幽之鸣)原创,欢迎转载并保留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