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过年是人们到寺庙烧香拜佛祈愿的好日子,但是烧香时是大有讲究的,烧不对,适得其反。比如,烧香时不点一支香,也不点两支香,而是点三支香。按照我国的民俗传统,往往好事成双,比如:蜡烛要点两根,鞭炮要放两封,祭品要摆两份等。而单者往往被视为不吉利,比如:人们结婚不选单日子,发红包不发单数,那为何过年敬佛偏偏只烧三支香呢?
最初佛教是不烧香的,烧香可是源于中华本土宗教道教,道教烧三根香是代表“道 经 师”三宝,而被佛教学走后仿佛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道教有三清,元始,老子,灵宝,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中国人始信道教,所以是三柱香!
其实,焚香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为诸侯王的朝仪,三支香,是我們老祖宗教授众生,第一,农耕时敬天,敬地,敬神明。希望好收成。 第二,在寺廟敬天,敬地,敬仙佛。希望仙佛保護。 第三,在家敬天,敬地,敬祖宗。希望祖先保平安。自东汉永平十年,佛教传入中国,香、花、灯成了礼佛必备的“三大件”,称为“花香供奉”,或“香火因缘”。
在东汉明帝以前,祀神祭祖,只烧艾条,不焚香,因此祭祀礼器中没有香炉。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焚香这种礼仪越来越普遍,时至今日,寻常百姓家也会焚香敬神或祭祖。至于为什么要烧三支香,这也与佛教礼仪有关。在佛教文化中,“三支香”有着特别的寓义,它们分别代表佛、法、僧三宝,烧三支香即意味着供奉三宝。礼佛烧香本身就是一种供奉,是人与佛、菩萨的一种沟通方式,是集聚福德资粮、去除宿业、魔障的一种方法。佛教讲一切由心造,外在的形式是为了表达内心的状态,对内心表达就有了燃香供佛之举。
除此之外,“三支香”还有另一种解释。据《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载:“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其中提到的“身、语、意”也就是佛教教义中著名的“三业”,也就是人类的三种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身业”,是肢体动作行为及其后果;“语业”,是语言行为及其后果;“意业”,是思想行为及其后果。而“清净三业,常修礼敬”,就是把“三业”,也就是把整个人当成祭品,奉献给诸佛。“人”或“业“永远是污浊恶俗的,权当作为神佛的饵食,它才能由凡入圣,由染入净,发生质的转变。这就是祭仪的“圣化”功能和“净化”功能。作为一种高度简化的献祭仪式,焚香概括了佛教众多繁琐仪式之大旨。三支香,其实就是身、语、意三业的象征,也就是烧香者自身的替代品。
另外,三支香的摆放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从左到右呈阶梯状增高,则称为功德香,即:有神灵保佑;如果中间的香最高,右边其次,左边最低,则称为增财香;如果左右平,中间高,则称为小天真香,即:有佛祖降临……据说,三支香一共有19种不同的摆法,每一种摆法都有不同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