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根据偏旁写汉字并组词,这类题目,积累得还不够,导致考试的时候总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白白的丢分,实在可惜。
对此,今天总结了一些比较常考的偏旁,将它们组成新字并组词,分享给各位家长,希望可以帮助你的孩子熟练掌握!
冫(两点水)
冯(姓冯)(冯夷)(冯垣)
决(决定)(决赛)(决心)
冰(滑冰)(冰箱)(冰块)
冲(冲劲)(冲锋)(冲动)
况(况且)(何况)(情况)
冷(冷库)(冷冻)(寒冷)
凄(凄凉)(凄惨)(凄冷)
净(干净)(洁净)(白净)
凉(凉爽)(凉快)(清凉)
冖(秃宝盖)
写(写字)(写作)(大写)
军(军队)(军人)(军官)
农(农民)(农田)(农活)
冠(冠军)(夺冠)(冲冠)
幂(乘幂)(升幂)(幂人)
冥(幽冥)(冥想)(冥寿)
冤(冤枉)(冤屈)(申冤)
冢(丛冢)(冢臣)(山冢)
冗(冗员)(冗杂)(冗笔)
讠(言字旁)
认(认识)(认为)(认真)
记(记忆)(记事)(笔记)
计(计较)(计谋)(算计)
讥(讥笑)(讥讽)(讥骂)
训(训练)(教训)(古训)
议(议论)(议事)(异议)
讯(讯息)(短讯)(简讯)
证(证人)(证词)(证明)
识(识别)(认识)(识相)
讷(木讷)(口讷)(言讷)
讼(讼事)(讼词)(诉讼)
诚(诚意)(诚信)(诚实)
厂(厂字旁)
厄(厄运)(困厄)(灾厄)
厉(厉害)(严厉)(凄厉)
厅(客厅)(厅长)(饭厅)
厌(讨厌)(厌烦)(厌恶)
压(压力)(中压)(压轴)
原(原因)(原来)(原本)
厢(车厢)(厢房)(包厢)
厚(厚度)(厚薄)(很厚)
厦(大厦)(厦门)(广厦)
匚(三匡儿)
区(地区)(区域)(区县)
匹(匹夫)(布匹)(匹配)
匝(匝道)(匝月)(匝年)
匠(工匠)(匠人)(皮匠)
医(医生)(医院)(医疗)
匪(土匪)(匪患)(绑匪)
匡(匡正)(匡救)(匡扶)
刂(立刀旁)
列(列队)(排列)(列举)
刊(书刊)(刊物)(刊登)
则(规则)(原则)(守则)
刑(刑法)(服刑)(酷刑)
划(划船)(比划)(划线)
创(创造)(创业)(开创)
刚(阳刚)(刚才)(刚刚)
删(删除)(删减)(删掉)
刺(刺绣)(鱼刺)(刺痛)
冂(同字匡)
内(内外)(内部)(内心)
冈(山冈)(冈峦)(黄冈)
冉(冉冉)(颜冉)(姓冉)
网(网络)(渔网)(电网)
冒(冒烟)(冒汗)(冒火)
周(周期)(周末)(周日)
亻(单人旁)
化(化解)(融化)(化学)
仅(仅有)(不仅)(仅仅)
仇(仇人)(仇家)(报仇)
什(什么)(篇什)(加什)
体(体贴)(体面)(体温)
代(代价)(取代)(代表)
价(价格)(价钱)(降价)
付(付费)(支付)(付款)
阝(双耳旁)
队(队长)(队员)(战队)
邪(邪恶)(邪术)(邪教)
阡(阡陌)(阡兆)(阡原)
陌(陌生)(陌路)(阡陌)
阵(对阵)(阵仗)(阵地)
陕(陕西)(陕北)(陕甘)
陷(陷阱)(陷害)(诬陷)
邻(邻居)(邻里)(邻国)
陆(陆地)(大陆)(陆路)
氵(三点水)
汁(果汁)(橙汁)(酱汁)
汗(汗水)(出汗)(冒汗)
汉(楚汉)(汉奸)(汉族)
污(污染)(污浊)(污秽)
浊(浑浊)(浊世)(清浊)
浑(浑厚)(浑朴)(犯浑)
池(泳池)(池塘)(水池)
泳(游泳)(蛙泳)(泳衣)
游(游戏)(游玩)(游子)
卩(单耳刀)
卯(点卯)(卯榫)(卯时)
印(印记)(印章)(脚印)
即(即使)(即便)(立即)
却(了却)(退却)(却步)
卵(虫卵)(卵生)(鹅卵)
卸(卸货)(推卸)(卸掉)
忄(竖心旁)
忆(回忆)(追忆)(忆念)
忙(繁忙)(忙碌)(忙活)
忏(忏悔)(忏洗)(忏礼)
悔(悔过)(后悔)(反悔)
怜(可怜)(怜爱)(怜悯)
怅(怅然)(怅惘)(惆怅)
懵(懵懂)(愚懵)(懵圈)
慌(慌张)(慌乱)(惊慌)
怪(奇怪)(责怪)(怪物)
召
招(招收)(招手)(招生)(招呼)
昭(昭雪)(昭示)(昭彰)
诏(诏书)
超(赶超)(超越)(超过)(超速)(超人)
沼(沼气)(沼泽)
见
现(现在)(现状)(现金)(现有)
舰(舰船)(舰艇)(军舰)
视(电视)(视觉)(视野)(视力)
觉(感觉)(觉悟)(觉醒)(睡觉)
几
机(机器)(机会)(机关)(机床)
饥(饥饿)(饥荒)(饥寒交迫)
肌(肌肉)(心肌)
讥(讥笑)(讥讽)
叽(叽叽喳喳)
良
浪(波浪)(海浪)(浪花)(风浪)(浪费)
狼(恶狼)(豺狼)(狼狗)
朗(开朗)(晴朗)(明朗)(朗诵)
娘(姑娘)(大娘)(娘家)
酿(酿酒)(酒酿)(酿造)
郎(新郎)(郎君)(小儿郎)
羊
群(群众)(群起攻之)(打群架)(一群)
样(样子)(模样)(样本)
洋(海洋)(洋人)(洋装)(大西洋)
氧(氧气)(氧化)(有氧操)(缺氧)(吸氧)
祥(吉祥)(祥兆)(祥和)
详(详细)(详尽)(安详)
今
琴(钢琴)(古琴)(琴谱)
吟(呻吟)(吟诗)(吟颂)
寺
诗(诗词)(诗歌)(诗人)
侍(侍从)(侍侯)(侍卫)
待(等待)(对待)(待命)
等(等待)(等候)(等号)
持(坚持)(持续)(把持)
监
蓝(蓝色)(蓝图)(蓝天)
篮(篮子)(篮球)(竹篮)
十
什(什么)(什锦)
汁(果汁)(汁水)(乳汁)
叶(树叶)(叶片)(红叶)
计(计划)(计算)(统计)
也
地(大地)(地点)(地球)(地址)
他(他人)(他们)(其他)
她(她们)
池(水池)(池塘)(泳池)
驰(驰骋)(奔驰)(松弛)
兆
桃(桃树)(桃子)(桃花)
姚(姚姓)
跳(跳高)(跳远)(跳绳)
挑(挑斗)(挑逗)(挑担)
逃(逃跑)(逃脱)(逃逸)
鸟
鸡(鸡蛋)(小鸡)(公鸡)
鸭(鸭子)(鸭绒)(鸭蛋)
鹅(鹅绒)(天鹅)(企鹅)
鸦(乌鸦)()(鸦雀无声)
豆
短(长短)(短期)(短浅)(短小)(短信)
痘(水痘)(牛痘)(痘症)
逗(逗人)(逗乐子)(挑逗)
包
抱(怀抱)(合抱)(搂抱)
苞(苞米)(花苞)(含苞欲放)
饱(饱食)(饱和)(饱满)(温饱)
跑(跑步)(逃跑)(跑道)
泡(水泡)(气泡)(吹泡泡)(泡沫)
炮(炮弹)(大炮)(炮火)(枪炮)
咆(咆哮)
刨(刨子)(刨花)(刨刀)
苗
猫(猫咪)(猫眼)(猫爪)
描(描写)(描述)(扫描)
瞄(瞄准)
火
秋(秋天)(秋季)(秋风)(中秋)(秋收)
伙(伙伴)(同伙)(团伙)(伙计)(伙食)
灭(消灭)(熄灭)(灭亡)(灭火)
白
拍(拍手)(拍照)(球拍)
伯(伯伯)(叔伯)(大伯)
迫(压迫)(迫使)(迫切)(逼迫)(迫害)
怕(害怕)(后怕)(可怕)
泊(停泊)(宿泊)(泊地)
元
玩(游玩)(玩耍)(玩具)(游山玩水)
顽(顽强)(顽固)(顽皮)
远(远方)(远程)(远洋)(远近)
院(院子)(庭院)(学院)
完(完全)(完毕)(完成)
园(公园)(校园)(园林)
求
球(皮球)(地球)(排球)
救(救护)(求救)(抢救)
逑(君子好逑)
巴
把(把手)(把持)(把守)
吧(酒吧)(网吧)(吧台)
爸(爸爸)
芭(芭蕾舞)
笆(篱笆)
足
捉(捕捉)(捉弄)(捉拿)
促(促进)(仓促)(催促)(促动)
句
狗(小狗)(疯狗)(野狗)
驹(马驹)
拘(拘留)(拘束)(拘谨)
苟(苟且)(苟全)(苟同)
下
虾(虾米)(虾球)(对虾)(龙虾)(醉虾)
吓(吓唬)(吓倒)(吓坏)(恐吓)
马
妈(妈妈)(后妈)(亲妈)
蚂(蚂蚁)(蚂蝗)
骂(骂人)(骂声)(骂街)
吗
码(码头)(数码)(号码)(页码)
闯(闯将)(闯劲)(闯荡)(闯关)(闯祸)
近日,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公布佛山2020年新生儿取名热门名字,男孩取名为“梓睿”的最多,已连续两年排行榜首;女孩取名最多的是“梓晴”,已连续5年排行榜首。
点击进入下一页 “佛山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截图
在这份热门名字榜单上,“梓”字似乎成了这届家长取名的“首选”。
点击进入下一页 “佛山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截图
不少网友觉得,现在的家长缺乏“想象力”,连孩子的名字都趋同了。
但其实,类似的名字趋同现象古已有之。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流行的名字。
甚至,就连名字的格式,都因时代而不同。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一个疑问——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名为何绝大多数都是单字。
比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至于一些三字的姓名其实大多是因为姓是两个字,像诸葛亮是姓诸葛、名亮,司马懿是姓司马、名懿。
后世研究认为,这样的取名格式与西汉末年王莽推动“去二名”有关,也就是提倡人们以单个汉字为名。
当然,如果具体到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这明显受到了当时风气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去二名”与儒家“二名非礼”的观念有关。西汉昭帝、宣帝以后,儒学理念渐渐扩展开来,于是“单名”在官吏、儒生中愈发常见。
一直到东晋时,这种“单名”习惯才开始有所突破,一些虚字开始用于起名。
“之”字就是在这段时间成了人们喜欢用在名中的字。
“书圣”王羲之一家的名字中,几代人都有这个“之”字。可以说是,父子兄弟数代相袭,并不避讳。
具体来说,琅琊王氏之中,六世有晏之、允之、羲之、颐之、胡之、耆之、羡之、彭之、彪之、翘之;七世有崑之、晞之、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茂之、随之、伟之、越之、临之、望之;八世有陋之、肇之、桢之、静之、裕之、镇之、弘之、韶之、纳之、瓖之、泰之;九世有悦之、悏之、瓒之、昇之、标之、唯之、逡之、珪之;十世有秀之、延之、舆之。
其喜爱用“之”字的程度,看起来不亚于今天人们对“梓”字的执念。
当然,这并非仅限于王羲之他家。其时,东海徐氏、琅琊颜氏、范阳祖氏、鲁郡孔氏、河间褚氏、陈留阮氏、南阳范氏、浔阳陶氏、东莞刘氏、平阳贾氏、南阳宗氏中均有数代名字用“之”的情况出现。
同时期,在“之”字外,“道”“僧”等字也颇常见于人名。
有研究认为,这些虚字或许在当时是作为“双名”中的信仰点缀,而并不具有实际人名功能。
及至唐末五代时,“彦”字成了风靡一时的取名用字。
这一点,清代赵翼已注意到了。他在《廿二史札记》中就写到“五代人多以彦为名”。
唐末有宰相徐彦章、左拾遗徐彦枢、供奉官史彦琼等等。一直到宋初,人名中带有“彦”的仍未在少数。如军校罗彦瓖、王彦昇,龙捷指挥使赵彦徽,武信军节度使崔彦进,步军指挥使靳彦明,晋阳巡检穆彦璋等。
而到宋代,以“老”“叟”“翁”“父”等字命名成一时之风。
当代学者马叙伦在《读书续记》中就说,宋人自名叟老,可谓创一时之风气……
清人赵翼也说,宋人字名则好用老字。仅以“老”字为例,有研究就列举如下名字:胡唐老、王同老、孟唐老、苏元老、王廷老、陈朝老、赵学老、杜莘老、王涣老、刘唐老、高商老、刘德老、李商老等。
此外,宋代也有以五行命名的风尚。而这一风气在明朝时,因被皇族用到排辈中,更多见于史籍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给自己的子孙规定了颇为复杂的起名方式——不仅每一支子孙拥有固定的辈分字,名字中的最后一字还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固定了该字的部首。
例如,朱元璋四子朱棣一支的辈分字是“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因此,明仁宗叫朱高炽,高字辈火字旁;宣宗朱瞻基,是瞻字辈土字旁;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是祁字辈金字旁;宪宗朱见深,见字辈三点水……
这种起名方式让朱家后代颇为头痛。每个人基本只有半个字是自己的,其余两个半字都规定好了。也因此,朱氏后人的名字中不乏生僻字。
以火字旁为例,周王系临安王朱勤烷、楚王系楚王朱孟烷、蜀王系永川王朱悦烯、岷王系安昌王朱定烷、唐王系唐王朱琼烃、伊王系伊王朱颙炔、郑王系郑王朱厚烷、衡王系玉田王朱厚烃……
从历史的维度看,名字终究是一个时代的表现。
近代以来,时代潮流在名字中体现愈加明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名字多用“军”“国”“兰”等字;“80后”中,“磊”“涛”“静”等单名盛行;“90后”则开始出现“琼瑶风”的名字……
你的名字,是否也有这样的时代烙印?(记者 宋宇晟)
参考资料:《中国人名研究》《单名与双名:汉晋南方人名的变迁及其意义》《这届家长给孩子起名“没文化”?看古人如何取名》《汉魏人名考》《中国民间的字辈谱》
近日,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公布佛山2020年新生儿取名热门名字,男孩取名为“梓睿”的最多,已连续两年排行榜首;女孩取名最多的是“梓晴”,已连续5年排行榜首。
点击进入下一页 “佛山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截图
在这份热门名字榜单上,“梓”字似乎成了这届家长取名的“首选”。
点击进入下一页 “佛山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截图
不少网友觉得,现在的家长缺乏“想象力”,连孩子的名字都趋同了。
但其实,类似的名字趋同现象古已有之。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流行的名字。
甚至,就连名字的格式,都因时代而不同。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一个疑问——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名为何绝大多数都是单字。
比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至于一些三字的姓名其实大多是因为姓是两个字,像诸葛亮是姓诸葛、名亮,司马懿是姓司马、名懿。
后世研究认为,这样的取名格式与西汉末年王莽推动“去二名”有关,也就是提倡人们以单个汉字为名。
当然,如果具体到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这明显受到了当时风气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去二名”与儒家“二名非礼”的观念有关。西汉昭帝、宣帝以后,儒学理念渐渐扩展开来,于是“单名”在官吏、儒生中愈发常见。
一直到东晋时,这种“单名”习惯才开始有所突破,一些虚字开始用于起名。
“之”字就是在这段时间成了人们喜欢用在名中的字。
“书圣”王羲之一家的名字中,几代人都有这个“之”字。可以说是,父子兄弟数代相袭,并不避讳。
具体来说,琅琊王氏之中,六世有晏之、允之、羲之、颐之、胡之、耆之、羡之、彭之、彪之、翘之;七世有崑之、晞之、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茂之、随之、伟之、越之、临之、望之;八世有陋之、肇之、桢之、静之、裕之、镇之、弘之、韶之、纳之、瓖之、泰之;九世有悦之、悏之、瓒之、昇之、标之、唯之、逡之、珪之;十世有秀之、延之、舆之。
其喜爱用“之”字的程度,看起来不亚于今天人们对“梓”字的执念。
当然,这并非仅限于王羲之他家。其时,东海徐氏、琅琊颜氏、范阳祖氏、鲁郡孔氏、河间褚氏、陈留阮氏、南阳范氏、浔阳陶氏、东莞刘氏、平阳贾氏、南阳宗氏中均有数代名字用“之”的情况出现。
同时期,在“之”字外,“道”“僧”等字也颇常见于人名。
有研究认为,这些虚字或许在当时是作为“双名”中的信仰点缀,而并不具有实际人名功能。
及至唐末五代时,“彦”字成了风靡一时的取名用字。
这一点,清代赵翼已注意到了。他在《廿二史札记》中就写到“五代人多以彦为名”。
唐末有宰相徐彦章、左拾遗徐彦枢、供奉官史彦琼等等。一直到宋初,人名中带有“彦”的仍未在少数。如军校罗彦瓖、王彦昇,龙捷指挥使赵彦徽,武信军节度使崔彦进,步军指挥使靳彦明,晋阳巡检穆彦璋等。
而到宋代,以“老”“叟”“翁”“父”等字命名成一时之风。
当代学者马叙伦在《读书续记》中就说,宋人自名叟老,可谓创一时之风气……
清人赵翼也说,宋人字名则好用老字。仅以“老”字为例,有研究就列举如下名字:胡唐老、王同老、孟唐老、苏元老、王廷老、陈朝老、赵学老、杜莘老、王涣老、刘唐老、高商老、刘德老、李商老等。
此外,宋代也有以五行命名的风尚。而这一风气在明朝时,因被皇族用到排辈中,更多见于史籍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给自己的子孙规定了颇为复杂的起名方式——不仅每一支子孙拥有固定的辈分字,名字中的最后一字还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固定了该字的部首。
例如,朱元璋四子朱棣一支的辈分字是“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因此,明仁宗叫朱高炽,高字辈火字旁;宣宗朱瞻基,是瞻字辈土字旁;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是祁字辈金字旁;宪宗朱见深,见字辈三点水……
这种起名方式让朱家后代颇为头痛。每个人基本只有半个字是自己的,其余两个半字都规定好了。也因此,朱氏后人的名字中不乏生僻字。
以火字旁为例,周王系临安王朱勤烷、楚王系楚王朱孟烷、蜀王系永川王朱悦烯、岷王系安昌王朱定烷、唐王系唐王朱琼烃、伊王系伊王朱颙炔、郑王系郑王朱厚烷、衡王系玉田王朱厚烃……
从历史的维度看,名字终究是一个时代的表现。
近代以来,时代潮流在名字中体现愈加明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名字多用“军”“国”“兰”等字;“80后”中,“磊”“涛”“静”等单名盛行;“90后”则开始出现“琼瑶风”的名字……
你的名字,是否也有这样的时代烙印?(记者 宋宇晟)
参考资料:《中国人名研究》《单名与双名:汉晋南方人名的变迁及其意义》《这届家长给孩子起名“没文化”?看古人如何取名》《汉魏人名考》《中国民间的字辈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