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类航天已经取得多项非凡的成就,建立了多个新的航天里程碑。
例如,三辆火星车正在神秘的火星世界里探索着,中国玉兔2号月球巡视车正在神秘的月球背面不断前行,日本隼鸟2号在完成小行星样品任务后再次飞向遥远天体,美国奥西里斯-REx号载着珍贵小行星矿石正在返回地球。
因为人类航天的快速发展,地球附近太空变得无比的热闹,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人类将很快迎来“太空采矿”的新纪元。
人类航天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上一代航天英雄的无私奉献,在上个世纪,为了人类航天的发展,数万航天工作者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有的航天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71年,前苏联发生了史上最惨烈的航天灾难,造成三名宇航员遇难。
现如今的地球轨道上一共有两个空间站,一个是国际空间站,另一个是中国空间站,这两个空间站里面都有人类长期驻留。
而空间站鼻祖是由前苏联制造的礼炮1号,礼炮1号是人类史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不管是国际空间站还是中国空间站,都是建立在礼炮1号空间站的基础上,没有礼炮1号空间站,或许就没有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
1971年4月19日,礼炮1号空间站发射升空,随后精确进入了200公里高的绕地轨道,礼炮1号是一个不规则的圆柱体,长20米,直径4米,总重约18吨,内部总空间为99立方米。
这个时候,美国人早就已经登上了月球,为了赶在美国人的前面,建立首个太空基地,1971年4月22日,前苏联就迫不及待地发射了改进型的联盟10号载人飞船,想将三名苏联宇航员送入空间站。
事实上软硬件并没有准备好,4月23日,联盟10号飞船接近了礼炮1号,但是测距系统始终显示飞船与礼炮1号之间有9厘米间距,所以对接并未成功,于是,宇航员尝试手动打开舱门也失败了,6个小时后,联盟10号只好返回地球。
只差一步就进入空间站了,不甘心的前苏联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1971年6月6日,联盟11号升空了,它载着巴扎耶夫、多勃罗沃里斯基和沃尔科夫前往空间站,这一次顺利完成了对接,三名宇航员很快进入了空间站。
苏联代表人类首次进入空间基地,这让前苏联多少挽回了一些面子,联盟11号3名宇航员在空间站共停留了23天,然后于6月29日离开了空间站,启动了返回程序。
6月30日凌晨时分,联盟11号在进入大气层前,返回舱与轨道舱实施爆破分离,随后轨道舱被当成垃圾抛弃,而载着三名宇航员的返回舱将再入大气层。
万万没有想到,爆破分离时本来按顺序引爆的12个小炸药一起爆炸了,由于释放了巨大能量,返回舱的一个减压阀突然被震开了,舱压急剧下降,这个减压阀刚好位于多勃罗沃里斯基的座位下面。
在真空中,知道返回舱的空气泄漏有多快吗?只用了35秒,返回舱内的气压就几乎降到零,3名宇航员相当于置身于真空环境中。
死亡就在那一瞬间,但并不是因为无法呼吸到空气窒息而死,舱内没了气压,宇航员肺部空气迅速膨胀,直至将肺撑破,耳膜也因气压破裂,血液沸腾汽化,40秒后,三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就是令人敬畏的真空,没有人能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撑过一分钟,没有了气压,水可以在0℃以下的温度中沸腾。
在这场惨烈的航天灾难中,联盟11号宇航员之所以全部遇难,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返回舱漏气减压阀位于勃罗沃里斯基的座位下面,比较隐秘,并没有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宇航员的注意,等到宇航员发现吱吱的漏气声是座位下面传来,为时已晚,宇航员要去关阀门,还要先解开安全带。
二,联盟10号和联盟11号属于是临时改进飞船,本来只有两个座位,但为了急于登上空间站,临时增加了一个座位,这样一来,舱内空间变得非常拥挤,宇航员只能肩并肩坐在一起,过于拥挤会影响到宇航员反应速度。
三,由于过于拥挤,导致三名宇航员无法穿舱内的宇航服,这意味着少着一层安全保护,完全依赖于返回舱,如果此次灾难发生时,宇航员都穿了宇航服,就算返回舱漏气了,他们也能躲过一劫。
有了史上航天灾难的教训,以后的每次航天发射,各国宇航员都会穿上舱内的航天服,直到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才能脱下来,这样一来就多增加了一层保险,关键时刻可以救命。有趣有料的科学内容请关注唯一的微信公众号:有趣探索
谁是第一位航天英雄?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加加林?太空行走第一人列奥诺夫?将人类足迹首次踏上月壤的阿姆斯特朗?其实都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航天英雄是前苏联的宇航员科马洛夫,他是世界上第一位为航天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宇航员。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没有停歇,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太空第一人——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1960年10月23日,苏联的“金星”号运载火箭在发射前例行检测时发生爆炸,现场的150名包括苏联元帅、科学家、工程师、军人在内的科技精英全部葬身火海。
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旋梯上爬下来,他的脚踏上了月球表面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一号”宇宙飞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模拟发射时发生意外,三名宇航员在短短17秒内被活活烧死在舱内。
阿波罗1号乘登月内的三名宇航员
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宇宙飞船在进入大气层前,进行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时,因返回舱的压力阀门损坏,氧气泄露殆尽,舱内急剧减压,3名宇航员因急性缺氧而牺牲。
1980年3月18日,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在发射前加注燃料时突发爆炸,50名技术人员当场殉难。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58秒后,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上的一个密封圈掉落,火箭助推器因摩擦起火,点燃了主燃料箱,73秒后,航天飞机在高空发生解体,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瞬间
1996年2月15日,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射,火箭起飞22秒后失控倾斜,最终坠落爆炸,剧毒燃料的挥发和爆炸的冲击波导致6人遇难、57人负伤。
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瞬间
2002年9月15日,俄罗斯联盟U型火箭发射29秒后爆炸,造成一名军人遇难、20名科技人员受伤。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时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
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科学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的。而航天工程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事业,危险无处不在。
科马洛夫上校
那么,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为何能称为第一位航天英雄呢?这是因为,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在执行航天任务中牺牲的航天员,也是人类在载人航天活动中牺牲的宇航员。更难得的是,科马洛夫是一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宇航员。这种献身科学的大无畏精神难能可贵!
联盟1号宇宙飞船
1967年4月23日,苏联“联盟1号”飞船按时发射升空,这是冷战期间美苏太空争霸活动中的一次非比寻常的发射。按照科学规律,联盟1号本不该仓促上马,但为了比美国取得更大的太空优势,也为了向俄国十月革命胜利50周年献礼,联盟1号必须发射。发射前的例行检查中,工程技术人员发现了联盟1号上存在203个问题,无论哪个问题,都会让这次飞行变得非常危险,甚至会船毁人亡。然而,没人敢把这些问题向勃列日涅夫报告,导致联盟1号的发射还是如期进行。
联盟1号宇宙飞船
科马洛夫是这次飞行选定的宇航员,替补宇航员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世界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加加林。科马洛夫明知道这次飞行危险重重、凶多吉少,但他没有选择,也无法选择。在发射前一个月,科马洛夫与一个朋友见面时就说:“这次飞行,我不会再活着回来了!”
加加林与科马洛夫
联盟1号进入预定轨道后,故障果然接踵而至,先是天线不能正常打开,接着是警报提示电力不足,再接着是传感器失效,飞船偏离预定轨道,最后是飞船与地面指挥中心失去了联系。科马洛夫凭借过人的技术和丰富的太空经验,将这些故障一一排除。然而,地面控制中心见到联盟1号问题多多、故障重重,随即取消了准备第二天发射升空的联盟2号。原计划是联盟1号头天发射,先围绕地球公转,第二天再发射联盟2号飞船,二者在太空进行对接,宇航员互换飞船,然后再返回地球,这项技术领先于美国,当时美国没有完成飞船太空对接,联盟1号发射的最终目的就是这个。但苏联航天部门的领导人见联盟1号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经请示苏联国家领导人同意后,就取消了联盟2号的发射。科马洛夫于是就成为了这次飞行中孤独的一个人。
坐在驾驶舱内的科马洛夫
在经过24小时47分钟的环绕飞行后,联盟1号飞船终于要按计划返航了。此刻,苏联人民正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苏联国家电视台关于联盟1号飞船返航的电视直播。科马洛夫的母亲、妻子、女儿以及几千名代表被请到了飞船着陆的基地,等待科马洛夫胜利归来。
联盟1号宇宙飞船
联盟1号进入大气层后,要打开降落伞减速着陆。此时,科马洛夫却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降落伞都无法打开。地面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异常震惊,他们采取了一切可能补救的措施,但都无济于事。降落伞无法打开的故障无法排除,这意味着联盟1号将会直接重重地撞在地面上,那种重力加速度别说是人体了,就算是返回舱也会撞得粉身碎骨。
科马洛夫上校生前照片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继而低声哭泣。苏联千家万户的老百姓都在广播里听到了播音员的播报:苏联国家电视台,莫斯科广播电台,同志们:联盟1号宇宙飞船出现无法排除的故障,飞船无法减速,科马洛夫同志将不能安全的着陆……我们将目睹科马洛夫上校牺牲……
科马洛夫和妻子
苏联举国上下都被这个消息震惊的目瞪口呆。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在电视里关注着科马洛夫,亿万颗心焦灼而痛苦。科马洛夫的亲人在直播画面上目视着他,他的母亲和妻子泪如泉涌,这是眼睁睁地看着亲人即将赴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那种悲伤的心情无法言表。
科马洛夫努力控制住自己的心情,他首先向领导汇报了这次飞行中出现的故障和遇到的险情,他说:“这是比我的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苏理柯西金与科马洛夫通了话,并对他表示感谢。科西金说:“尊敬的科马洛夫同志,我代表苏联政府向您宣布,你是苏联的英雄,人民的骄傲,人民会永远怀念你,太空会永远记住你。”
科马洛夫与联盟1号坠毁现场
科马洛夫回答道:“谢谢!感谢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我这个崇高的称号,我是一名宇航员,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献身是神圣的,我义无反顾。”
宇航员坐在返回舱内部
时间在一点一点的流逝,科马洛夫的生命也在一分一秒中消逝,他非常镇静,在跟母亲、妻子和女儿交待完后事后,还剩下宝贵的7分钟。科马洛夫挥挥手,向全国亿万观众告别,他说:“同志们,永别了,请允许我在茫茫太空中与你们告别……再见了!”
科马洛夫的妻子在悼念丈夫
几分钟后,大地一声巨响,联盟1号飞船重重地坠落在预定地区,在巨大的撞击中,减速火箭由于返回舱姿态不正而无法启动,燃料被引爆,返回舱被炸成无数个碎片,搜救人员只找到科马洛夫的部分遗骸,据说只有一截腿骨。
苏联军界领导人目视科马洛夫的遗骸
科马洛夫遇难后,被苏联政府追授为苏联英雄,骨灰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
1月30日,NASA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举行纪念活动。
每年1月,美国宇航局(NASA)都会纪念那些在航天事业的进程中牺牲的NASA家庭成员,包括阿波罗1号和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2020年的纪念日定在了1月30日。
当天,位于阿拉巴马州的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在举行烛光仪式。马歇尔副主任史蒂文·麦莉和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扬·戴维斯发表演讲。美国宇航局局长吉姆·布莱登斯汀以及其他官员,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举行纪念活动。布莱登斯汀说:“美国宇航局的纪念日让我们有机会仔细反思过去的教训,并衷心感谢这些英雄,他们冒着一切危险为人类取得更大的成就。”
记住阿波罗一号,1月27日事故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34号发射中心已经被拆除,只留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射台,平台上则镶著2块纪念3名太空人的铭牌。其中一块刻上:“1967年1月27日18时31分,星期五。奉献给阿波罗1号队员:美国空军中校维吉尔·伊万·格里森、美国空军中校爱德华·希金斯·怀特二世、美国海军少校罗杰·布鲁斯·查菲。他们在人类新领域的不断探索中为祖国献出了生命。记着他们,不仅因为他们的牺牲,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
1967年1月27日下午1点开始,指令长维吉尔·格里森和高级驾驶员爱德华·怀特、驾驶员罗杰·查菲,进入土星1B号顶部的阿波罗指令舱,开始一项名叫 Plugs-out Test“拔除插头”的模拟测试,整个下午3位宇航员就一直处理着各种故障。18时31分时,指令舱里传来一个声音:“Fire!”(着火了)在高度封密的纯氧空间里,火势迅速蔓延。17秒后,三名队员均已死亡。格里森生前曾说过一段感人的话:“要是我们死亡,大家要把它当作一件寻常的普通事情,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冒险的事业。万一发生意外,不要耽搁计划的进展。征服太空是值得冒险的。”
对这起致命事故的调查导致了重大的设计和工程变化,使得阿波罗飞船在即将到来的月球之旅中更加安全。
上图为Apollo 1号乘员组:40岁的指令长维吉尔·格里森(Gus Grissom,曾执行水星-红石4号、双子星座3号以及阿波罗1号任务)和36岁的高级驾驶员爱德华·怀特(Edward White,曾执行双子星座4号以及阿波罗1号任务)、31岁的驾驶员罗杰·查菲(Roger B. Chaffee,曾执行阿波罗1号任务)
爱德华·怀特是太空漫步第2人
上图为1965年6月3日,怀特被一条7.6米(25英尺)的脐带和系绳固定在双子座飞船上,进行了历时23分钟的太空行走。客观地说,他比太空行走第一人苏联的阿列克谢·列昂诺夫,那个品质高多了。
记住挑战者号,1月28日事故日1986年1月28日,肯尼迪太空中心,女教师麦考利芙乘坐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已经发射。她是从11000多名教师中精选的代表,她将在太空为全国中小学生讲授两节有关太空和飞行的科普课。在离发射现场6.4km的看台上,聚集了1000多名观众,其中有19名中学生代表,他们既是来观看航天飞机发射的,又是来欢送他们心爱的老师。73秒后,在16600米的高空,价值15亿美元的挑战者号忽然解体,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麦考利芙在失重训练
在灾难发生的那一晚,罗纳德·里根总统发表了一份临时演讲。他颂扬了机组人员,安抚民众:“我知道这很难理解,痛苦之事时有发生,但这是扩展人类视野、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的一部分。未来不属于懦弱之人,它属于勇敢者。”并引用了诗《高高飞翔》作为结尾:”我们永远缅怀他们,我们不会忘记今晨最后看到他们的情景。他们整装待发,向我们挥手致意,然后脱离了大地执拗的束缚飞上天际,亲近上帝慈爱的面容。”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空中解体。
这次灾难性事故导致美国的航天飞机飞行计划被冻结了长达32个月之久。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美国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飞机。有媒体指出,“挑战者号”事故标志着美国航天事业黄金时代的终结。
上图为挑战者号STS-51L乘员组:39岁的任务专家鬼冢承次、40岁的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37岁的太空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女)、46岁的指挥官弗朗西斯·”迪克”·斯科比、41岁的有效载荷专家格雷戈里·贾维斯、36岁的任务专家朱迪思·雷斯尼克(女)、35岁的任务专家罗纳德·麦克奈尔。
记住哥伦比亚号,2月1日事故日1981年4月12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着上百万人,参观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经过十年的研制开发,航天飞机终于建造成功,这将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这就样,航天飞机近乎完美地飞了5年,挑者号起飞的小小一个失误带来的解体,并没有给NASA带来危机的感觉。
2003年2月1日上午,航天迷克里斯带着儿子和弟弟正在观看哥伦比亚号返回地球的场面。他们一边对着上空拍摄,一边赞叹“真酷”。可就在几秒钟之后,掉落的飞机碎片就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哥伦比亚号在距离地面大约60公里发生了爆炸,机上所有7名宇航员遇难。事后调查原因是,飞机在发射时一个公文箱大小的绝热泡沫塑料从外部油箱脱落,在航天飞机的一个机翼上开了一个洞,导致轨道器在重返时破裂。
哥伦比亚号驾驶舱窗户的架子
时任的美国宇航局局长西恩·奥基夫说:“这是美国宇航局大家庭悲伤的一天,这是执行STS-107任务的宇航员家庭的悲伤的一天,这也是整个国家悲伤的一天。”布什总统向全国发表讲话说,"人类被发现的灵感和渴望理解引导到我们世界之外的黑暗中。我们进入太空的旅程将继续。"
上图为STS-107乘员组:46岁的任务专家大卫·布朗,45岁的指令长里克·赫斯本德,41岁的任务专家劳雷尔·克拉克(女),41岁的任务专家卡尔帕娜·乔拉(女),43岁的有效载荷专家迈克尔·安德森,41岁的驾驶员威廉·麦考尔,48岁的有效载荷专家伊兰·拉蒙。
这2次航天飞机的事故,是促成政府下定决心将航天飞机提前退役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执行了135次飞行之后,2011年7月份,所有航天飞机全部退役。
三次重大故事,共牺牲了17位航天员,也让NASA损失惨重元气大伤。直到去年,美国宇航局才重启了返月计划和登陆火星计划。
本文图片来自NASA,Used with Creative Commons permission使用知识共享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