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庚
形(xínɡ)对(duì)貌(mào),色(sè)对(duì)声(shēnɡ)。夏(xià)邑(yì)对(duì)周(zhōu)京(jīnɡ)。
江(jiānɡ)云(yún)对(duì)涧(jiàn)树(shù),玉(yù)罄(qìnɡ)对(duì)银(yín)筝(zhēnɡ)。
人(rén)老(lǎo)老(lǎo),我(wǒ)卿(qīnɡ)卿(qīnɡ)。晓(xiǎo)燕(yàn)对(duì)春(chūn)莺(yīnɡ)。
玄(xuán)霜(shuānɡ)舂(chōnɡ)玉(yù)杵(chǔ),白(bái)露(lù)贮(zhù)金(jīn)茎(jīnɡ)。
贾(ɡǔ)客(kè)君(jūn)山(shān)秋(qiū)弄(nònɡ)笛(dí);仙(xiān)人(rén)缑(ɡōu)岭(lǐnɡ)夜(yè)吹(chuī)笙(shēnɡ)。
帝(dì)业(yè)独(dú)兴(xīnɡ),尽(jìn)道(dào)汉(hàn)高(ɡāo)能(nénɡ)用(yònɡ)将(jiànɡ);
父(fù)书(shū)空(kònɡ)读(dú),谁(shuí)言(yán)赵(zhào)括(kuò)善(shàn)知(zhī)兵(bīnɡ)。
原创作者:李郎杰
“无赖”与“无奈”。无赖,是指刁蛮泼辣,不讲理,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之人。无奈,是指没有办法了,无计可施。
“索绕”,应为“萦绕”。索,可组词索尼、索性、索取、不假思索等;萦,可组词萦绕、萦纡、萦回、魂牵梦萦等。
“清淅”,应为“清晰”。淅,可组词淅淅、洒淅、淅淅沥沥等;晰,可组词清晰、明晰、条分缕晰等。
“官致XX”,应为“官至XX”。致,可组词致敬、致礼、淋漓尽致等;至,可组词至少、甚至、自始至终等。“至”的释义是“到”。“官至XX”就是官衔到了某种级别。
“栀杆”,应为“桅杆”。栀,音支,可组词栀子、南栀、南栀倾寒等;桅,音围,可组词桅杆、桅灯、多桅帆船等。
“逢逢补补”,应为“缝缝补补”。逢,可组词适逢、恰逢、逢年过节等;缝,可组词缝隙、缝纫机、缝缝补补等。
“上甘领”,应为“上甘岭”。领,可组词领导、领袖、心领神会等;岭,可组词山岭、峻岭、上甘岭、崇山峻岭等。
“戳力同心”,应为“戮力同心”。戳,可组词戳子、邮戳、戳心灌髄等;戮,音路,可组词屠戮、杀戮、戮力同心等。
“蔽端”,应为“弊端”。蔽,可组词蔽日、遮蔽、遮天蔽日等;弊,可组词弊病、弊端、徇私舞弊等。
“薰陶”,应为“熏陶”。薰,可组词薰衣草、兰薰、一薰一莸等;熏,可组词熏蒸、熏陶、臭气熏天等。
“沙欧展翅”,应为“沙鸥展翅”。欧,可组词欧阳、欧体、欧风墨雨等;鸥,可组词鸥鹭、海鸥、沙鸥展翅等。
“启码”,应为“起码”。启,可组词启示、启发、启动、承前启后等;起,可组词起来、起立、起码等。
“竟争对手”,应为“竞争对手”。竟,可组词竟然、究竟、毕竟、未竟之志等;竞,可组词竞争、竞赛、竞技、竞争对手等。
“人心煌煌”,应为“人心惶惶”。煌,可组词煌煌、煌熠、灯火辉煌等;惶,可组词惶惶不安、人心惶惶、惶惶不可终日等。
“风餐路宿”,应为“风餐露宿”。路,可组词道路、路口、赶路等;露,可组词白露、雨露、风餐露宿等。
“寄预厚望”,应为“寄予厚望”。预,可组词预报、预感、预备役等;予,可组词给予、予以、寄予厚望、生杀予夺等。
“胳赙”,应为“胳膊”。赙,音傅,是指拿财物帮助人办丧事。赙,可组词赙仪、赙赠、赙金等,用这个字须谨慎;膊,可组词胳膊、赤膊、胳膊肘子等。
“和熙的春风”,应为“和煦的春风”。熙,指光明、欢喜、和乐等。熙,可组词康熙、熙和、熙熙攘攘等。煦,指温暖。煦,可组词暖煦、春煦、和煦的春风等。
“灯火阑珊”与“灯火辉煌”。灯火阑珊,即灯火稀疏,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灯火辉煌,即灯火明亮,形容许多灯光构成的热闹景象。
“睹博”,应为“”。睹,可组词目睹、窥睹、耳闻目睹、先睹为快等;赌,可组词、赌徒、赌咒发誓等。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2022.5.27.
编辑:方迎欣《白浪情》
八 庚
形(xínɡ)对(duì)貌(mào),色(sè)对(duì)声(shēnɡ)。夏(xià)邑(yì)对(duì)周(zhōu)京(jīnɡ)。
江(jiānɡ)云(yún)对(duì)涧(jiàn)树(shù),玉(yù)罄(qìnɡ)对(duì)银(yín)筝(zhēnɡ)。
人(rén)老(lǎo)老(lǎo),我(wǒ)卿(qīnɡ)卿(qīnɡ)。晓(xiǎo)燕(yàn)对(duì)春(chūn)莺(yīnɡ)。
玄(xuán)霜(shuānɡ)舂(chōnɡ)玉(yù)杵(chǔ),白(bái)露(lù)贮(zhù)金(jīn)茎(jīnɡ)。
贾(ɡǔ)客(kè)君(jūn)山(shān)秋(qiū)弄(nònɡ)笛(dí);仙(xiān)人(rén)缑(ɡōu)岭(lǐnɡ)夜(yè)吹(chuī)笙(shēnɡ)。
帝(dì)业(yè)独(dú)兴(xīnɡ),尽(jìn)道(dào)汉(hàn)高(ɡāo)能(nénɡ)用(yònɡ)将(jiànɡ);
父(fù)书(shū)空(kònɡ)读(dú),谁(shuí)言(yán)赵(zhào)括(kuò)善(shàn)知(zhī)兵(bīnɡ)。
在中国上千年的行政区划沿革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政区划命名体系。在中国目前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中,尤以方位命名且成双成对出现的省份名称给人印象最深,例如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广东广西。
中国省份中的东西南北
很多人都知道,湖南湖北的“湖”指的是洞庭湖,山东山西的“山”指的是太行山,河南河北的“河”指的是黄河,但广东和广西的“广”在哪里,却很少有人能说出。和湖南湖北这些以山川河湖命名的省名不同,广东和广西的“广”来源于一个叫“广信”的古地名,那么广信又在哪里?广信和广东、广西之间又有什么故事?
“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在先秦时期,长江以南的整个中国南方地区都处于未开发的状态,中原人将生活在这里的部落民称为“越人”(“越”与“粤”通用),又因为越人支系众多,故统称“百越”,而岭南地区的主要以南越、西殴、雒越三支越人部落为主。
“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忠兴”——《汉书·地理志》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屠雎、赵佗等率六十万秦军征服了南方百越,并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岭南两广正是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加速了岭南百越和中原汉民之间的民族融合,促进了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岭南两广加入中国大家庭的开始。
南越三郡
秦末大起义爆发后,南海郡尉赵佗切断了五岭四关等中原通往岭南的各条通道以割据自治,以番禺为王都,自称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
到了汉武帝时期,南越国内部就是否完全并入汉朝发生激烈矛盾,汉武帝借机出兵灭了南越,再一次将岭南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统治。在征服南越后,汉武帝在南越领地设置了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九真、交趾、日南七郡。
交趾七郡
由于南越国都番禺在平越战争中被焚为废墟,汉武帝在离水和郁水交汇之处新建了一座城池,取“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命名为广信,广信就此代替番禺成为汉代岭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两汉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岭南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广信为中心的苍梧文化,成为包括粤语在内的岭南文化的起源之地。由于广信的特殊地位和地理上的中心位置,当地人们逐渐形成了以“广信以东”和“广信以西”区分岭南的习惯。
交广分治,两广分家的开始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爆发后,为了尽快平叛,汉灵帝将之前只有监察地方功能的十三刺史部改为十三州,州牧作为一州之主官,直接掌管州内的军政大权,例如曹操就担任过兖州牧、青州牧。在这样的背景下,交州七郡成了各路诸侯争夺地盘的一方战场。
割据荆州的刘表率先出手,饶过东汉朝廷任赖恭为交州刺史、吴巨为苍梧郡太守,将交州七郡据为己有。东汉朝廷自然不甘心失去对交州的控制,随机笼络苍梧郡的地方豪族士燮,任其为交趾郡太守,“董都七郡”。士燮家族控制着交趾、合浦、九真、南海四郡,与刘表控制的苍梧、郁林、日南三郡在交州对立。
“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三国志·士燮传》
孙权在东吴站稳脚跟后,为扩张势力也参与到对交州争夺战中来。建安15年(210年),荆州派内部发生,吴巨驱逐了交州刺史赖恭,孙权趁机拉拢赖恭,以步骘(zhì)为新任交州刺史,领兵南下,意图接管交州。
《三国演义》中的步骘
步骘到任后,设计诛杀了苍梧太守吴巨,随后轻松击败了群龙无首的荆州兵,夺下苍梧三郡。而对于士燮这样的地方豪强,步骘许诺只要士燮承认其交州刺史的地位,便让他们安心留在原来的郡县供职。一杀一和之下,步骘很快将交州七郡都纳入到东吴的统治之下,结束了交州的混乱局面。
而为了巩固东吴在交州的统治,分化瓦解地方势力,步骘决定分治交州。建安22年(217年),步骘重新修建了南越国灭国之时被毁的番禺城,并将交州州治从广信迁到番禺。随后在黄武5年(226年),步骘将交州一分为二,分苍梧、南海、郁林、合浦四郡为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而来;剩下的交趾、九真、日南、朱崖、高凉五郡(崖、高凉二郡为孙权新设)仍为交州,州治交趾。
东吴时期的交州、广州
不过,这时的广州是包括岭南两广大部分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和现在的广州市有很大区别,而分治后的交州也只是如今的越南北部和雷州半岛地区,交广分治只是两广分治的开始。
从岭南五府到两广分治从东吴到南朝萧齐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岭南地区一直保持着广州、交州分治的传统,但自两汉延续而来的州制在南北朝的对抗过程中渐渐瓦解,岭南的行政区划格局也迎来转变。
在南北朝对抗的时代背景下,南朝不仅为笼络贵族和将领增设了大量州部,还为了安置南迁的中原百姓设置了许多乔迁州,使得三国时期的吴蜀5州(杨州、荆州、益州、交州、广州)到了南齐时期膨胀到21州。南梁代齐后,州制的泛滥更加严重,原先的岭南三州(交州、广州、崖州)扩张到25州之多。州制的破坏造成地方治理上的混乱,使得以广东(广信之东)和广西(广信之西)称呼岭南地区的习惯开始流传开来。
南梁时期岭南诸州
唐朝建立后,整个岭南地区的州已经达到87个之多(包含羁縻州),为了解决州制糜烂,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自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到唐高宗永徽年间,唐朝在岭南地区逐步形成了以岭南五府为核心的地方制度。广州都督府、桂州都督府、邕州都督府、容州都督府、安南都督府合称岭南五府(或称岭南五管),都督府长官称经略使,广州刺史兼任五府经略使统管岭南五府。
在都督府的基础上,疆域空前辽阔的唐朝借鉴汉朝的十三州部,根据山川形势将全国分为十道(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如今的两广地区为岭南道。
开元29年岭南到州府(741年)
安史之乱后,原本只用于边境地区的节度使制度开始广泛运用于全国,各道观察使、各都督府经略使、各州刺史成为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的割据势力与中央朝廷对抗,原先的岭南五府也在这一背景下瓦解。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刚刚即位的唐肃宗任命贺兰进明为岭南五府经略兼节度使,总管岭南五府,以节度使制度为代表的军镇制度开始在岭南落脚。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二道,岭南东道治广州、岭南西道治邕州。
到了昭宗年间,原来的岭南五府完全脱离了中央控制,岭南东道变更为清海军;岭南西道变更为怀远军;桂管都督府变更为静江军;容管都督府变更为宁远军;安南都督府变更为静海军,岭南地区进入军镇割据阶段。
唐朝后期岭南军镇
904年,岭南军阀刘隐通过贿赂朱温坐上了清海军节度使的位置,后击败宁远节度使庞巨昭、高州防御使刘昌鲁割据岭南。唐朝灭亡后,刘隐之子刘䶮在广州称帝,建立起以岭南为中心的割据,史称南汉。
北宋在平定南汉后,在岭南地区重新设置唐时的岭南道,后更名为广南道。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改道为路,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广南道被划分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这时的广东、广西的区划轮廓已经基本成型。
宋时期广南东西二路
从汉时期的十三州、到唐时期的十五道、再到宋时期的十五路,在中国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过程中,除了体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力量的角斗,也反映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以两广地区为例,秦时初征岭南,只初步开发了三个郡,主要由南征的秦军和当地越民组成,是中原文化扎根岭南的开始。两汉时期的武帝灭南越和孙权定交州,进一步刺激了中原人民向岭南迁移,加速了南北之间的经济文化融合,岭南地区发展到两州九郡。南北朝至隋唐这段期间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也是岭南地区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到唐朝建立时,岭南地区已经发展到87个州(秦汉时期的郡)之多,足见岭南地区人口繁育之旺,经济文化之繁盛。进入宋朝后,岭南地区地域之广、州县之多,将其作为一个行政区管理依然行不通,两广分治自然水到渠成。
尽管宋朝之后,两广地区的行政区划也有过调整,但广东、广西之名却永远留在了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图之上。
答:
岭是长条的,峰是尖的。
岭:①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②高大的山脉。峰:山的突出的尖顶。(《现代汉语词典》)
【拓展内容】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