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
2020年又过去了一半
风吹过的夏天也迎来了端午小假期
有没有什么夙愿呢
是不是又开始想念甘南了......
都说去甘南的最佳季节是夏季辽阔的草原涌动着勃勃的生机
可以在一望无际中策马扬鞭
在鲜碧似画里如痴如醉
当然也有一些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伙伴们觉得
甘南的草原很美丽,甘南的人民很质朴
甘南的一切都给人大美无言的感动
但是
走过了甘南的山川草原,见过了甘南的湖泊湿地
就想弱弱地问一句
“扎尕那,拉尕山,尕海湖”
为什么
奇峻灵秀,似人间仙境的她们
名字都离不开一个“尕”字?
“尕”,意为“小”,可别被她的字面意思“欺骗”了,其实甘南的很多景色,都非常精致大美。今天,我们去一睹甘南三个“尕明星”的风采吧!
“尕”明星
扎尕那
扎尕那是一座天然石城。这片世外桃源早在近百年前就被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可以说,迷人的扎尕那一百年前惊艳了洛克,一百年后又震撼了世人,这里是远离浮华的人间净土。
扎尕那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春夏秋冬,景色天成。这里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也是植物学家眼里的“世界植物基因宝库”。当地藏族同胞以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方式生活,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放眼望去,这里全是恬静、淳朴的原始之美。
奇峰怪石在扎尕那云雾间若隐若现,时常彩虹横空、霞光万丈,尤其在清晨,当阳光穿透云层,一束束金光洒向山谷的时候,让人倍觉缥缈得如入仙境。
被称为“伊甸园里的民宿”的天成尕那美朵民宿酒店就位于扎尕那达日村,她离扎尕那国家地质公园一步之遥。她的装修风格极具民族特色,粗犷、淳朴、自然。房间里干净,温馨,窗外的扎尕那美景一览无余。更有超大的观景平台,是拍摄和“云端早餐”的绝佳去处。
地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
“尕”明星
拉尕山
拉尕山,藏语意为“神仙喜爱的地方”。相传,格萨尔王东征时经由此地降魔除妖,后来他的骏马幻化成了拉尕山。这里藏着幽静奇绝的生态景观,是康养好地方。
拉尕山地形高差悬殊,景色雄伟秀美,碧水青天,云卷云舒,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无遗,她兼具了“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嵋之秀,九寨之美”,这里原始动植物资源丰富,更隐藏着幽静奇绝的生态景观。
拉尕山峰巅草地如茵,松林环抱,灌木茂密。极目远眺,千山万壑尽收眼底。她像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白龙江南岸的青山秀谷中,让人心驰神往。
独拥一片向晚晴天,相望流云飘远,孤揽半眼黄昏景致,但见拉尕山延绵。疏风掠过的拉尕山浅塘,凉意轻拂人面。金色的霞光,犹如一只神奇的巨手,徐徐扯开了拉尕山的帷幕,水天相接,明艳动人。
地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
“尕”明星
尕海湖
夏日的尕海湖,野花铺盖着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烟波浩淼的神湖万鸟聚会,这里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甘南碌曲境内的高原明镜。
尕海湖所在的地域,藏族同胞称之为“措宁”,就是“牦牛走来走去的地方”。这里水草丰茂,许多南迁北返的珍稀鸟类在此落脚和繁殖,它们时而在空中盘桓,时而掠过水面,轻落于草甸,一起一落间,身姿舒展优美,吸引着旅人不舍的眼眸。
地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
每一种方言,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点。永靖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52公里,就在这18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有多种方言,或音调不同,或语气不同,或表达方式不同。永靖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20世纪五十年代末从临夏县和皋兰县析置出来单独设立了永靖县,因此永靖以黄河为界,大致可以分为“河东话”和“河西话”,前者与皋兰话相近,后者与河州话相近。
永靖方言里的一些自带白描式的传神表达和自带幽默属性的表达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展出来的,会借鉴其他语言,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表达。
“大百姓”与“尕百姓”之争
老家家门口的树上栓了一头骡子,小时候父母带我回老家,有时碰见邻居,他总会嬉笑着说“大百姓又来了!”我总觉得他说得不怀好意,可又不知道怎么反驳,就不理会他径直往大门口走,可骡子横在大门口挡着我,我怕骡子尾巴摇起来扫到我的脸,便怯生生绕过它跑进了院子里。
小时候父亲在远处的乡镇上班,经常是母亲带我,所以我说的是母亲家这边的方言。有段时间我住在爷爷奶奶家,待久了,自然带点老家的口音。等母亲带我去姥姥家,我对着院子里的小羊喊“尕羊羔(gào)”,他们都笑,因为在“大百姓”这里说“尕羊(yǎng)羔”,写出来是一样的汉字,可发音不完全按照普通话。
我父亲是岘塬人,我母亲是古城人,也就是说,他们一个是“尕百姓”,说的是“河西话”;一个是“大百姓”,说的是“河东话”。因此,我也养成了跟母亲说“大百姓”方言,跟父亲说“尕百姓”方言的习惯。一开始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区分的,我问母亲,她简单的举例说,“尕百姓”家里来客人了,非常热情,当人的很,请上炕,砌热茶;“大百姓”家里来客人了就没那么客气了。
后来我猜想,山区交通不便,一家一户隔得远,串门少,家里来人很稀罕,当然热情;川区一家一户都挨着,农闲时,随便就能出去串门,家里有事,大声叫一声就回来了,人来得多了也就怠慢了。另一方面,“河西话”与河州话相近,河州多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自然影响了相邻的一带人。表现在方言的语音语调上,“尕百姓”的话比“大百姓”的话更柔和一些。
单音节词
永靖方言里,最常用的一个否定词是“没有”,这个在塬区多说“牛”,撅起嘴巴掷地有声地抛出一个“牛”字,看,连没有也说得很牛气冲天。农村屋子地面是土或砖铺就的,地脏了,要先潲点水,以免直接用笤帚扫灰尘大,这里的“潲”指用手掸水。有一个东西在高处,踮着脚也够不着,叫搄不上、搄不着,这个“搄”有伸长、努力的意思。旧时农村少白面少肉食,多吃玉米面,有人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肉,㸆瘦了,这里的“㸆”指因食物匮乏,人长期在煎熬的状态下吃不饱或吃不好的状态。
双音节词
农村空旷,经常会听到布谷鸟的叫声,人们形象地管布谷鸟叫“八勾”。冰雹叫“冰蛋”,因为一颗一颗的,有时也有鸡蛋那么大。向日葵籽叫“钱籽”。烙饼叫“炕炕”。“扎扎”指大人拉着小孩的手让学走路。“呻唤”指“因病痛而呻吟叫唤”,引申为“唉声叹气、叫苦连天”。比如,“穷的呻唤没钱,富的也呻唤没钱,也不知道钱去哪里了?”拉肚子叫“跑肚”,捂着肚子跑着去厕所,生怕来不及。挂念、牵挂叫“扯心”,似乎有什么东西撕扯着心,那是有多挂念啊!忧愁、烦闷、痛苦叫“熬煎”,用水煮,用火烧,真的是受尽了苦难的折磨。拍马屁说好话叫“谩散”。玩耍引逗叫“惹逗”。表示时尚叫“兴时”。人糊涂叫“颠顿”。人勤快肯干叫“勤劲”。人行动果敢、干练叫“麻利”。帮助、提拔叫“拉把”。恳求请托叫“央及”。借机害人叫“培治”。干扰捣乱叫“搅扫”。说话喋喋不休、啰里啰嗦叫“呱嗒”。污垢叫“垢圿”,去掉之后还会生出来,所以老人们常说,“钱是人身上的垢圿”,洗了生,生了洗,有钱没钱别太在意。
三音节词
永靖多石山,山上有蜥蜴出没,人们十分形象和生动地叫“蛇扁溜”,蜥蜴与蛇有亲缘关系,行动敏捷,一看见人,嗖一下就溜走了。甘蓝叫“疙瘩菜”,那瓷实的一层一层包裹起来的菜岂不就像疙瘩一样?在山坡路边经常长着一些蓟类植物,叫“麻刺盖”,蓟类植物的叶片边缘都不光滑,它的叶片边缘长有一些尖刺。墙角多堆放杂物的房子叫“旮旯房”。房梁墙角或者窗户上挂的各种破败的蜘蛛网和飞蛾丝因灰尘而垂落的条状物叫“吊吊灰”。去亲戚家叫“转亲亲”,有了叠音词,这个亲戚显得更加亲切了。思维不正常的人叫“洋昏子”。人软弱、胆怯叫“儴欠包”。没有主题的闲聊天叫“谝干旦”,某些语境下“谝”有也有吹牛、夸耀的意思。人心狠、胆子大叫“叶子麻”。人记忆力差叫“忘昏大”。悄悄地别出声叫“装昧滴”。频率少、不经常出现叫“时里乎”,特殊情况下也有好不容易,机会难得的意思。几乎、差一点叫“差系乎”。
四音节词
蝌蚪叫“蛤蟆咕嘟”,“咕嘟”有小巧圆球的意思,把蝌蚪的形态都表示出来了。特别脏叫“脏叽哇达”。各种连续的剧烈声响叫“兵叮邦当”,也引申为干脆利落的办事风格,比如,“这个事情要是换成某某,他兵叮邦当几下就能搞定。”说话含糊其辞、模糊不清叫“兀哩哇剌”。
有些永靖方言一说出来就有满满的画面感,听起来特别充满烟火气,无形的语言却像一个有形的标志,人来人往中,甚至不用多看一眼,只要一张口,就能分辨是不是永靖人,是永靖哪个片区的。事实上,从小到大说得自然顺口的一地方言,却在个人迁徙和文化环境适应过程中逐渐被遗忘、被改变了,有的词我们慢慢不用了,用普通话里对应的词甚至外语、网络用语代替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玍”字有两个读音,gǎ 和 nà
玍gǎ
(1)北方方言指(脾气)怪僻,行为怪诞,脾气不好,无赖 。如:玍古。
(2)北方方言也有调皮的意思。如:玍孩子
(3)东北方言指吝啬、小气、抠门。如:这个人很玍古(这个人很吝啬)。
(4)有些地方方言,还有男性的意思。
“玍古(gǎ gu)”一词,在各地区方言中含义也不尽相同:
一般指人性情暴躁怪癖、行为怪诞、坏坏的、心眼儿太多。
也指物品质量不好或事情结局不好。
山东方言还有小气,抠门、吝啬的意思。
玍 nà 这个读音一般仅出现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方言中,如词语“玍一玍”、“玍着”、“否玍”等。玍一玍:含义是拼命加把劲的含义。玍着:义为因用力过猛或负重过大,而受伤。否玍,是劝人不要过分用力,防止受伤的意思。
日语汉字中也有这个字,读音きりよ(切节,kiriyo) 是指砍下的竹子节和节之间的意思。
日本江户时期的《贞门俳谐·诽谤独吟集》「滑節竹(なめりふしたけ)の玍(きりよ)の汪(たまりみず)」
现在“玍”字很少使用,基本上被“嘎(gǎ)”字或“尕(gǎ)”字代替了。
比如北京话中有“嘎杂子,琉璃球”一词,分别泛指社会上为非作歹或不务正业的混混,和油滑奸诈的人。这里的“嘎”本应写作“玍”。
另外如果《小兵张嘎》写作“玍”更能表现其调皮机灵的形象,但认识这个字的人恐怕不多。
“尕(gǎ)”字代替“玍”字,在西北方言中比较常见,比如西北地区有个词语叫“尕㞞(sóng),含义我就不多说了,反正含义不是很好。另:“尕(gǎ)”字现在多为小的意思。
让精致兰州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留住记忆,记住乡愁,不忘乡音,兰州方言作为地方文化,体现着浓郁的金城韵味和兰州特色也是兰州儿女永远记住的乡音乡愁。
您好,我是兰州方言小贺,在美丽的金城兰州向您问好!兰州方言风趣幽默,说啥都带子,吃的、穿的、用的、说的、做的……都离不开一个“子”字。
把戒指叫的“盖指子”
金戒指叫的“金箍子”
把套房叫的“套间子”
把邻居叫的“隔壁子”
把画儿叫的“画张子”
把信封叫的“信皮子”
把陶瓷叫的“瓦渣子”
把鸟儿叫的“巧(雀)娃子”
把躺椅叫的“马扎子”
三泡台叫的“盖碗子”
蒸馍馍先烧“灰蛋子”
汤里头飘滴“葱花子”
照园子的“老汉子”
身上穿的“缠腰子”
腰上别的“烟锅子”
性格是个“倔格子”
喝水了端的“茶缸子”
下地了坐的“三马子”
抽烟了抽的“烟渣子”
地边上搭的“窝棚子”
崖边上长的“刺阔子”(枸杞树)
园子里还有“吊蛋子”(梨树)
炕上放的是“炕桌子”
墙上围的是“墙裙子”
炕边围的是“炕围子”
炕头上放的“簸篮子”
奶奶手上戴的“顶针子”
穿针引线锥“锥子”
纳了鞋(念hai)底纳“帮子”
铁勺子里“打糨子”
向后跌倒叫“仰绊子”
耍计谋玩的“手腕子”
诡计多端玩“心眼子”
社火上耍的“竹马子”
最好的就是“铁芯子
把摩托叫的“电蹦子”
把叫的“精勾子”
擦屁股叫的“揩勾子”
把肛门叫的“勾门子”
南墙根放的“尿(读sui)锅子”
把老公叫的“老汉子”
把媳妇叫的“老婆子”
老婆的姐姐叫“大姨子”
老婆的妹妹叫“小姨子”
老婆的兄弟叫“舅子”
老公的弟弟叫“小叔子”
老公的哥哥叫“阿伯子”
老公的姐妹叫“姑子”
把孕妇叫的“大肚子”
把产妇叫的“月婆子”
第一胎叫的“头首子”
把婴儿叫的“月娃子”
把小孩叫的“瓜娃子”
捣蛋鬼叫的“子子子”
头不端正叫“偏脖子”
个子矮小叫“尕矬子”
说不清楚是“秃舌子”
鼻涕不擦是“拖鼻子”
左撇子叫的“左挂子”
把留海叫的“穗穗子”
把揪揪叫的“顶达子”
齐耳短发叫“二毛子”
头发凌乱叫“龇毛子”
姑娘们喜欢“长辫子”
把衬衣叫的“汉塌子”
把棉衣叫“被芯子”
把背心叫的“夹夹子”
把短裤叫的“裤衩子”
冬天围的“围脖子”
耳朵上戴的“护耳子”
夏天戴的“草帽子”
下雨了披的“袄袄子”
兰州方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作为历史文化记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老兰州的生活,可以唤起许多兰州人点点滴滴的回忆,备受广大讲兰州方言的兰州人所喜爱。在异国他乡的兰州人,如果忽然听到一句兰州方言,会让他们倍感亲切,甚至热泪盈眶。
几十年间,兰州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家庭结构、家庭收入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兰州方言也在几代人的口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很多兰州话都已经不存在,一部分被生活所淘汰,比如“缠腰子”“长辫子”“烟锅子”……一部分被人们所遗忘,比如“刺阔子”“尿锅子”“灰蛋子”……回忆过去,搜集整理了一些老兰州人的口头语,用心编排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特此说明:以上方言词语都是兰州人的日常口头语,作者根据兰州话的意思来理解,有的取同音字记录,不作为书面教材使用。如有别字,请大家留言指正,谢谢!)
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在文末留言,转载需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