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紫微斗数

梦见砌墙(梦见砌墙是什么意思 周公解梦)

时间:2023-10-03 19:41:25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前进,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写在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十周年之际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题:前进,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写在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十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指引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

新时代十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出非凡篇章。

同心筑梦,并肩追梦,携手圆梦,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以小我赴家国,以奋斗立天地,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迸发出磅礴伟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1月12日10时03分,震天动地的轰鸣之后,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托举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穿云破雾,直入云霄。

中国空间站建成前的最后一艘“货船”正式启航。

我们的梦想是星辰大海!

伟大事业,从来就孕育于伟大梦想。

“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时间回溯到2012年11月29日。刚刚当选中央总书记的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激活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记忆,激发出强烈的时代共鸣。

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

一百多年前,中国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从那一刻起,我们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从浴血牺牲的革命之路,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浪潮,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到砥砺奋进的强国之路……中国人从未忘记为何出发,为谁奋斗。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更加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向着梦想的方向破浪前行。

敢于有梦,没有什么山峰不能攀登。勇于追梦,没有什么急流不能横渡。

山海间的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天空寥廓,山水舒朗。

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正在加紧施工建设。通道投入使用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仅需20分钟,当年先生出生的小渔村,将一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地带。

“中山先生的夙愿是振兴中华。”曾侄孙女孙雅丽说,新时代十年,中国梦已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画出了最大同心圆。

十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比2012年实际增长78%;10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分别覆盖超过13.6亿人、10.4亿人;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大幅提升;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

中国梦承载起14亿多人民的期盼,让心之所向化作人所共享。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之火已经燎原。

“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凝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的奋斗意志。

走进中原大地的田野,托起麦穗看灌浆,对老乡笑道“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来到湖南湘西的柚子林,熟练地帮村民摘下柚子;深入甘肃八步沙林场,拿起一把开沟犁,同林场职工一起挖起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春秋十载,总书记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着这句对人民的真情告白。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总书记“无我”的情怀与担当,激励着亿万人民奔跑在追梦的赛道上。

因为对“禾下乘凉”的执着,袁隆平不断突破杂交水稻产量,端牢一个大国的饭碗。

因为对科技报国的笃信,黄大年只争朝夕奋勇攻关,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因为对大好山河的热爱,祁发宝和战友誓死战斗,站成祖国的巍峨界碑。

……

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军梦,也是航天梦、海洋梦,更是经济繁荣梦、政治梦、生态文明梦……如繁星组成银河,似涓滴汇成巨澜。无数个梦想叠加,描绘出新时代最为壮阔的图景。

正如总书记所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95后”up主“刘小备”带着缤纷的颜料回到家乡,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公益墙绘装点昔日的墙面,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农民工出身的邹彬凭借砌墙“绝活”,斩获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比赛优胜奖,实现了我国砌筑项目奖牌零的突破。

……

与时代共同奔跑,以奋斗逐梦圆梦。每一张梦想成真的笑颜,都印刻在时代的华彩中。

“从有书读到读好书,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山里孩子求学的脚步。”党的二十大代表、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一有机会,就向当地的干部群众讲述自己对二十大精神的感悟。

如今,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已有2000余名学生考入大学,毕业后,她们成为了自己曾经梦想过的教师、医生、军人、警察……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奋斗是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唯一方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每一个梦想都不是轻而易举、随随便便就能变为现实的。

当我们把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的渴望熔铸到共筑中国梦的历史征途之中,把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无限力量激发出来、汇聚起来,任它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将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梨子寨,绵延的武陵山,见证“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巨变。

十年前,石拔三老人还是村里那个“沉默的影子”,弯着腰,走在人群里都看不见。

“你是大姐”“我是人民的勤务员”。2013年11月3日,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走进石拔三家。

亲切的问候,如春风拂面,唤醒了大地,也鼓舞着人心。

而今,十八洞村屋舍一新,人流不息。石拔三站在自家堂屋中间,抬头笑着,落落大方地招呼游客。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当一个接续奋斗的政党掌握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一个矢志复兴的民族就拥有了更加坚定的思想坐标、更加丰润的道德滋养、更加昂扬的精神气质。

党的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为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作出历史性贡献,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世界性贡献,为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朱熹园中,总书记感慨“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苏祠里,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莫高窟下,总书记指出“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从大街小巷传唱《我和我的祖国》的老歌金曲,到隆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全民振奋,从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的上下同心,到全国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的无悔逆行,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豪迈誓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始终指引着梦想的方向。

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外贸商人,到雄安新区的建筑工人;从选择到“北上广”打拼的农村娃,到扎根边远艰苦地区的工作队;从讴歌伟大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到铸魂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始终澎湃在追梦人的胸膛。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深切感受到,在总书记的垂范和推动下,新时代中国人培根铸魂,不断增强着志气、骨气、底气。

从文博场馆里过大年、非遗大集上买年货到故宫IP火爆朋友圈、中国古风吹遍海内外,再到中国空间站奏响《茉莉花》……深沉有力的文化自信、繁荣兴盛的文化创新、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新时代中国鲜明的印记。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2021年3月,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这番话,令人感慨万千,激起无限共鸣。

中国梦道路越发清晰,中国梦舞台日渐宽广。

曾经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成为公益项目发起人,帮助更多的孩子圆了“我要上学”的梦想。

双小腿截肢的夏伯渝40多年不辍训练,终于攀上世界屋脊之巅,成为无腿登顶珠峰的中国第一人。

有不忘初心的执着,有闯关夺隘的勇气,有爬坡过坎的坚韧,有精忠报国的炽热……

“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总书记的宣示,发出新时代的最强音。

“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红旗渠蜿蜒起伏,如一条巨龙盘旋于巍巍太行山脉。

曾几何时,把漳河的水穿过太行山腰引过来,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守渠30多年的原永林站在红旗渠纪念馆,无比自豪地展示着他用画笔记录的圆梦奇迹。

人敢于做梦,更敢于圆梦。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总书记来到红旗渠。他感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

是梦想,也是征途。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我们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示。

是蓝图,也是号角。

追梦的脚步愈发坚实: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圆梦的路径愈发清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是信心,更是信念。

“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全过程人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未来五年,新征程上的每一个目标,都承载着人民的期盼。

温暖的阳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的瑶族百姓又汇聚在茶园的空地。党的二十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祝雪兰从北京归来后,第一时间为乡亲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她讲着总书记对茶乡群众的关心,也讲着她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我们一定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从信封、邮路、驿站,到融合、绿色、赋能,“90后”诗人王二冬,以首部快递主题诗集《快递中国》致敬时代:“我们的脚步正坚实地踏在时代磅礴的鼓点上,只要速度足够快,我们就是祖国腾飞的翅膀。”

山西太钢集团不锈钢冷轧厂连轧作业区,党的二十大代表、班长牛国栋带领工友们,日以继夜地开展着技术攻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伟力。”牛国栋说,“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部署,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京出席党的二十大期间,他向代表们展示了太钢人引以为傲的高精尖产品——厚度仅有0.02毫米的手撕钢,历经700多次试验,攻克452个工艺难题、175个设备难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亲历非凡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我们深切体认到,党确立同志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还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唯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我们才能有万众一心、坚如磐石的深厚底气。”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树华说,我们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保持高度一致。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复兴文库》的展柜前,人们驻足良久,仔细观看这部刚刚出版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

“全面记录复兴之路,真实见证复兴之路。”年逾九旬的《复兴文库》总主编金冲及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抚今追昔,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豪情满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

有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有中国梦广泛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精神力量,我们一定能够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一定能够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记者吴晶、任沁沁、徐壮、董博婷)

海报设计:卓越

“土专家”黄大树:我为古建续春秋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从半路出家的泥瓦匠,到古建大咖的“入门弟子”

“土专家”黄大树:我为古建续春秋

1997年,王世仁(左一)、傅清远(左二)、罗哲文(右二)和黄大树(右一)等专家在台州府城墙研讨保护方案。(受访者供图)

1999年1月23日,尼泊尔中华寺完工后的场景。(黄大树摄)

上世纪80年代,黄大树在湖州飞英塔塔顶安装宝葫芦。(受访者供图)

2020年10月23日,黄大树介绍他摸索出的“角梁预应法”等技术发明。本报记者王俊禄摄

农民出身,初中学历,泥瓦匠起步,误打误撞入行古建领域,边学边干40余春秋。他大半辈子雕琢古建筑,也被古建筑所雕琢

在他和团队修复的数百座古建筑中,有的被申报为世界遗产,200多处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还主持修复了马来西亚槟城张弼士府邸、尼泊尔中华寺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农民出身,泥瓦匠起步,误打误撞入行古建领域,边学边干40余春秋——眼前的黄大树,皮肤黝黑,双手织满老茧,沙哑且夹杂方言的普通话晦涩难懂。但聊起宋塔、古刹、城墙、故居,他时常眯起的双眼,不断闪现光芒。

72岁的黄大树是浙江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中国建筑协会古建筑分会副会长。在他和团队修复的数百座古建筑中,有的被申报为世界遗产,200多处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还主持修复了马来西亚槟城张弼士府邸、尼泊尔中华寺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千年古迹面前,人生也无非过客。这位大半辈子雕琢古建筑的老者,也被古建筑所雕琢。

风霜拂过历史遗存,经年累月——这是一场与岁月的争夺战。黄大树以榫卯作笔、砖泥为料,在海内外留下深浅印迹,也留下了一笔可触可感的人文财富。

半路出家,从“一问三不知”到获专家好评

曾经修复过的天童寺,围墙瓦片上再次长出青苔,每每路经此地的黄大树心生感慨:“这是40多年前边学边干,参与的第一个古建,还好没‘掉链子’。”

时光回溯到1948年,黄大树出生在临海一个普通农户家中。初中毕业后,他跟着村里师傅干活,学的是泥瓦匠。黄大树悟性好、学得快,只消个把月,农村造房子、砌锅炉等技术活都已难不倒他。

1978年,黄大树30岁,已是家中主要劳力。这年夏天,一个宁波来的远方亲戚带来信息:宁波打算修复天童寺,但技术工人奇缺,着急要人,工资每天一块二。

改革开放前夕的中国,很多人对古建筑仍存在偏见,行业人才几乎断档。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黄大树马上来了兴趣:一块二,生产队出工一天3毛钱,整整4倍啊!赚来贴补家用多好。

但那个特殊的年代,擅自打工不被允许。他和村里约定,每天工资里上交三毛钱给村里,这才成行。

次日一早,他清晨6点起身,只身一人前往宁波,辗转10个小时,擦黑了才摸到天童寺。

推开挂着整修办公室牌子的门,接待他的一位王姓局长劈头盖脸问了三句话:

“会盖筒瓦、做栋脊吗?”“不会。”

“会雕梁画栋吗?”“不会。”

“会修斗拱、戗角吗?”“不会。”

这些听都没听过的名词,让黄大树蒙圈了。不用说,打工的事黄了。

“既然大老远来一趟,我干脆去逛逛。”黄大树回忆说,没想到寺院比村庄还大。兜兜转转,他注意到很多处围墙倒塌了。

“要修墙吗,这个我会!”黄大树找到生产指挥组王组长,“能不能让我砌墙,我在行。”

没想到,王组长爽快答应了:“你再找十来个人,要修的围墙有好几里长。”

黄大树带着喜讯,一溜烟跑回村里。出门清点,一共18个壮劳力。

砌墙和农村造房子差不多,黄大树轻车熟路。但很快遇到了新难题:围墙上部需要做挑线、堆塑、盖筒瓦等,“十八罗汉”都是“门外汉”,只能大眼瞪小眼。

“砌墙先继续,不懂盖瓦我去‘偷师’!”于是,趁着每天中午正规施工队休息,黄大树偷偷爬上正在修缮的天王殿屋顶,把瓦片揭下来、装上去,反复咂摸。

后来,眼看着被自己“动过手脚”的那一处并没有被推倒重来,他舒了一口气。

那些天每到晚上,他都带上砖头瓦块,将“偷师”学来的技术在工棚里反复练习,琢磨了一个多星期,终于解决了技术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大树等人修复的围墙节约原料、工程优质,工程验收时得到专家好评。而且,他认真好学、刻苦钻研的劲头,得到了大家广泛认可。

“包工头”闯入新天地

天童寺首战告捷。半路出家的黄大树,此时对古建筑发生了浓厚兴趣,“做梦想的都是古建筑。”

其后,他顺势组建了一支27人的古建筑修建工程队,开始承揽古建修复项目。干完围墙,整修办公室又将寺庙的大雄宝殿、藏经阁和钟鼓楼等处的修复工程交给他们。

然而,对于仅垒过石头、砌过墙的黄大树来说,要与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千年古塔、罗汉佛像打交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他的钻研精神,又一次打动了把关天童寺修复的技术工程师陆美玉。“她开始向我传授技术,还把《营造则例》借给我看,我才明白,古建筑修复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黄大树说。在专家指导下,修复工作完成顺利。

不久后,黄大树团队又迎来一项重任:承担了位于宁波的阿育王寺西塔(下塔)的修复工程。

黄大树先去了解史料,边看边啧啧赞叹:这座塔是元代的汉式建筑,七级六面,楼阁式砖木结构,通体用砖砌叠,塔内能沿台阶逐级上到顶。这种元代的汉式塔在国内留存极少,修复施工难度较大。

为了掌握更多古建筑相关知识,他经常去各大图书馆、书店翻看古建筑书籍,查阅资料,还会向老师和一些古建筑专业人士请教,希望把古建筑修复做到完美极致。

古建筑书籍为黄大树打开了新世界。每逢周日停工,他便坐着公交车去书店泡上一天,翻阅着《梁思成文集》《中国古代建筑史》等书籍,争分夺秒,刻苦学习。一不留神错过最后一班回程公交车,只能徒步3小时走回去。

在学习中,黄大树慢慢体悟到,西方的古建筑大多以石构建筑为主,而我国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所以在修复的时候应当注意保留建筑的本质,同时还要保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修复后的建筑能经受得住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这成为他今后钻研的重点领域。

母亲掀起锅盖,他有了发明灵感

业内人士说起黄大树,认为他不但好学,而且善思,多次创造性地发明修复新技法,在一些知名古建筑中成功应用。

母亲掀起的锅盖、防空洞里的岩缝、农房常用的五孔板……脑海中随时琢磨古建筑,他的许多精巧发明也是源于生活。

湖州飞英塔堪称我国最复杂的“宋塔”之一,以“塔里藏塔”闻名于世。但其因年久失修,副架及顶部结构全毁,斗拱残留无几,塔壁空鼓开裂,破损十分严重,修复难度很高。1985年前后,国家文物局决定以此为试点,拨款进行全面大修,黄大树受命参与这个艰巨的任务。

前期相对顺利。但在修到40多米高的第六层时,难题出现了。

六层的塔顶,原为8根斜柱木和27米长的刹杆木组成的木作结构。现在顶部要变更为“井”字八柱连结,才能增强该塔的稳定度。

同时,五层的塔砖砌体有一大块空鼓要拆修,否则难以承载六层上部的木构件。但按照常规,拆五层墙体一般要先拆上部六层的墙体。

行家都知道,历史现状保存得越多,文物价值才越高,轻易不可破拆。

一时进退两难,咋办?愁眉不展的黄大树回到家里,看到母亲在向锅里取菜时,揭了锅盖搭在灶台上——锅盖三分之一悬空而不掉下。

他登时眼前亮,“腾”地站了起来:“有了!”

“可以借鉴锅盖原理,把六层砖塔体固定成一个如锅盖的整体,拆修五层的空鼓墙,再补砌回来,从而保住六层原体。”黄大树在脑子中勾勒。

这一想法经试验后,在塔上成功应用,八根木柱用“井”字方法连结,十分牢固,接缝连千分垫都塞不进去。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不损坏塔顶,又使塔体得到加固。

这些“巧夺天工”之术,靠的正是他不停的思考和试错。一座塔修下来,他们研究总结出首创的“压力注浆法”“角梁预应法”“木檐调平法”“砖壁镶接砌筑法”等四法,成功解决了斗拱补装、墙壁空鼓、角梁变形的常见难题。

黄大树的“四法”很快传遍了古建圈,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可,在国内一次实用科技大赛中斩获一等奖。湖州飞英塔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修复工程作为成功案例在全国推广。

工程竣工后,古建筑专家祁英涛等通过实地验收,一致认为:修复后的飞英塔保持了宋代古塔风格,浑然天成,是国内不可多得的杰作。

“细节控”更有发言权

“实践出真知,有细致调查才更有发言权”,这对古建筑修复这行来说尤为重要。

2000年左右,国保单位、江西赣州慈云塔的修复工作被提上日程。

由于历史原因,这座千年古塔曾遭遇人为破坏。现状是,三层以上的塔身歪了,如不加以保护修复,恐将有一天轰然倒塌。

江西省文物局邀请黄大树在内的一批专家研讨。有教授认为,塔歪掉是因为“”时期挖防空洞,导致地下水沉降。此外,附近房子对古塔有影响。综合建议是:塔身上部分要先拆,再修。

然而,拆旧对于古建筑而言也是不可逆的破坏。能否尽量减少“折腾”?

黄大树安排最后一个发言。他说:“塔身倾斜和防空洞无关。一是因为地质基础,二是因为台风因素。”

语惊四座,大家纷纷表示不理解。

事实上,黄大树头天已登上古塔,并遍访周围老居民,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他扳着手指一一道来:

“我问了很多老人,他们都说在小的时候塔身就歪着,从年代上可以排除防空洞因素;看地质资料,古塔坐落于江岸边,虽然塔底的泥土是平的,但底层的岩石是倾斜的,日久必然塔身倾斜。”

“这些分析有道理。但赣州离台风也太远了吧?”

“台风带来强降雨,侵蚀了砖与砖之间的黏合剂,即黄泥。我观察塔身离地5公分左右,砖与砖之间基本没有灰了。塔身上层压力日积月累,必然倾向一侧。”

与会专家拍案叫绝:这些细节你是怎么想到的?

后来,江西省文物局破例将这样一个重要项目,跨省交给黄大树操刀。

“中国大批古建筑亟待保护性修复。应当尊重建筑原貌,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修护,最大化地保存建筑遗产的历史艺术价值。”黄大树认为。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修缮、复建古建筑蔚然成风,愿意遵守科学原则者却并不多;搞噱头、玩概念、斥巨资修建仿古建筑群的案例,并不鲜见。

一些用“水泥钢筋”材料进行的所谓“古建修复”,让黄大树痛心不已。事实上水泥寿命只有不到百年,而传统的砖塔、木头可以比水泥更经得起岁月的检验;一些古建筑原来古朴美观的外形,被修缮队伍用大量的水泥包砌,古塔被“改造”成了现代化的水泥塔。

黄大树说,采用中国传统建材和传统施工工艺,80多米高的宋代砖塔至今仍然屹立,我们应该向古人学智慧。加上今天的科技进步,应该“更上一层楼”。

“中国古建”海外扬名

随着越来越多重点古建筑成功修复,黄大树的古建筑工程队声名鹊起,国内不少修复古建筑的重任接踵而来。他还承接了不少国外古建筑修复工程,在马来西亚、尼泊尔、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传扬“中国古建”。

坐落在马来西亚槟城的清代大使馆张弼士府邸,始建于1887年,总建筑面积达4180平方米,拥有四合院式古建筑楼群。这种中式古建筑在国外仅剩两座。

1992年,马来西亚政府批准修复张弼士府邸。由于年久失修,整座建筑已失去了原有的面貌。经我国原文化部等有关部门推荐,黄大树带领着修复团队前往马来西亚开展修复任务。

代表中国古建筑修复团队走出国门,黄大树不敢丝毫马虎。在修复中,为尽可能保留原有的残损构件,他对霉烂朽蚀的斗拱、戗角按照原样进行拼接,对开裂处用了自己的独门秘方“压力注浆法”,用针筒压入桐油灰浆,使砖缝严丝密合,稳固坚实,让新老梁木衔接自然。

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这座府邸再现了当年的风采,受到马来西亚官方的高度评价:是亚洲不可多得的杰作。

距离马来西亚4000多公里的尼泊尔蓝毗尼,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1984年起,尼泊尔政府多次要求,希望中国政府在佛教圣地蓝毗尼援建一座寺院,相关部门想到了黄大树。

1997年,黄大树带着施工队前往尼泊尔,建造中国有史以来在国外的第一座正式寺院——中华寺。在施工技术上,他们将多种现代技术和传统材料结合,让建筑风格既体现出皇家宫殿的富丽堂皇,又展现出中国寺院的清净简约。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座典雅精美的寺院落成,赢得了国内外佛教界等各界人士的好评。

2011年8月,黄大树在中日友好协会的邀请下,前去日本福光町建造“中日友好物产馆”。该馆建筑风格采用中国仿唐单沿歇山顶建筑而成,落成以后,被当地称为“古建筑的榜样”。

“土专家”结缘“大教授”

黄大树在40多年的研学道路上,得到了罗哲文、杨鸿勋、王世仁等多位名家大师的指导。

黄大树第一次结识罗哲文老师,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国家部委决定在苏州召开全国古塔科学保护研讨会,苏州灵岩山塔作为现场会的参观点,“土专家”黄大树则代表修复团队发言。

那天的会上,黄大树介绍了古塔保护的“四法”创新,以及古塔风格等修复要领。时任清华大学历史与文物研究所所长郭黛恒教授,向大会主持人、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要求:会议结束后,请黄大树再讲一个课题。

原来,郭教授带两个博士生正研究古建筑角梁损坏的保护办法,几次试验都告失败。没想到,却被初中学历的“土专家”给解决了。

听完演讲,罗哲文又与黄大树讨论了一些问题,鼓励他“实践出经验,钻研得成果”,约定与他多交流讨论。

黄大树所在的临海,拥有千年台州府城墙,据考证是北方长城的“蓝本”,这一结论得到罗哲文的认可。此后,不管是对古城墙保护的研究,还是考察南方文物古建,罗哲文经常带上黄大树一起调研讨论。黄大树成为罗老的“入门弟子”,延续了数十年的师徒缘分。

在黄大树修复过的古建筑中,有的被申报为世界遗产,浙江湖州飞英塔、江西赣州慈云塔、宁波保国寺等200多处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绍兴仓桥直街、湖州南浔百间楼历史街区、清华大学“工字厅”古建筑群等修复工程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优秀保护奖。

在海外,修复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马来西亚槟城张弼士府邸,被一些大学作为学习东方建筑的实践学习地。尼泊尔中华寺,不但弘扬了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而且还经受住了8.1级大地震的考验,被国外媒体称为了不起的抗震避难所。

但让黄大树忧心的是,随着时代变迁,古建营造技艺与修复技术传承面临“后继乏人、学历偏低、老龄化”等困境,培养壮大古建筑工匠队伍迫在眉睫。古建筑行业市场大、收入不低,却鲜有年轻人的身影。

这几年,黄大树特意在家乡办起“古建技艺学堂”,并与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挂钩,培养古建筑设计、施工等实用人才。如今,团队已拥有3000余名古建筑从业者,培养出17名中国传统建筑名匠、35名古建筑高级营造师。

“学习古建筑永无止境,技艺和理念需要代代传承。”黄大树说。(记者 王俊禄)

图集

+1

责任编辑: 尹世杰

《我是成龙》:成功是从告诉自己“不做李小龙第二”开始的

“我跟成家班的人讲过,这辈子,我们不要做第一,要做唯一。”对于成龙而言,2022年是特别的一年,因为自8岁入行算起,今年恰好是他从影60周年。为此,成龙推出了最新一版的个人自传《我是成龙》,这本传记讲述了一个“如何成为好演员”的故事,也讲述了一部“底层人物奋斗史”。与2015年的首版相比,此次推出的《我是成龙》重新梳理了他过去的人生故事,“不要做第一,要做唯一”也成为书中的一个章节,讲述成龙的成功,是从告诉自己“不做李小龙第二”开始的。

9月21日,成龙在微博中表示,“我的自传《我是成龙》今天上市了,今年是我进入电影行业的第60年,许多光阴和往事在记忆中,在脑海里,也放进了这本书中。”

9月25日下午,成龙在北京举行了自己的传记《我是成龙》的新书分享会“成龙:如此飞行60年”,回顾了其进入电影行业的这60年里无数次的纵身一跃,回顾了成龙的得到与失去。

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主业,或者还不确定自己最擅长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的时候,如何找到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成龙的答案是:可以大胆地多多去尝试。活动开场,成龙以“起飞之前”为题,进行了一次主题演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他成名之前“做副业”的故事。

9月25日在《我是成龙》的新书分享会“成龙:如此飞行60年”现场,成龙以“起飞之前”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主办方供图)

和当下的很多年轻人一样,成龙想要做副业的动力是因为“没钱”,“我四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想做副业了。”起初,因为每天都要从尖沙咀坐车去上班,他设想过一种可以挂在巴士座位后背上的装置,能缓解人们坐巴士时的疲劳;李小龙去世以后,铺天盖地的动作片令观众感到厌倦,此时的成龙武术指导没做出个名堂,其他的工作也不顺利,只得前往澳大利亚,再度跟爸爸妈妈聚在一起生活,要“想办法生存”。

在一个司机的介绍之下,成龙找了一份水泥工的工作。活动现场,成龙活灵活现地再现了自己当年的打工生活,“现在讲起来这很好玩,当时真的很苦,冷天要拌水泥……”为了让日子变得充实,不胡思乱想,成龙又找了个餐厅的工作,白天在工地盖房子、推水泥、搬砖,下午4点半收工之后回家冲个凉,5点多赶去餐厅继续打工。这段时间,成龙还设想过自己可以为餐馆提供毛巾,或者开一家清洁公司,可惜都因为没有资金来源而作罢,“我的梦想很好,但是没有钱,实现不了……但是我有太多的梦想,太多想做的副业。”在成龙看来,正是这么多的人生经验,影响到自己今天拍电影的主业,“年轻人,不管现在你们做的、想的是正业还是副业,用心去做,有一天,两样并在一起,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你。”

在新世相创始人张伟与成龙的对谈中,成龙回顾了自己演艺生涯中的痛与泪,梦想与希望。“我的第一个梦想就是做武术指导,这个过程说易行难。”而成龙的第二个梦想,就是做“飞人”。五六岁时,邻居问成龙长大后想要做什么,他就说自己想做飞人,而且还希望飞得很高。之后成龙的人生经历也映衬了这个梦想,当他从70米的高楼纵身一跃,从双层巴士上跳下,横越两栋楼,拽着火绳从商场五层滑下……

纪录片《龙虎武师》(2020)剧照。

在电影《新精武门》中,导演罗维希望把成龙塑造成李小龙第二,可在内心里,成龙不觉得这是自己的目标和方向。1977年,罗维想要拍摄古龙的小说《剑花烟雨江南》让成龙出演,但古龙在看到成龙后,却说罗维说:“我的剧本不是写给他的,我的剧本都是给岳华、罗烈的。大鼻子,小眼睛,他演不了我的戏。”当时的成龙只能告诉自己,忍住,不能哭。

电影《剑花烟雨江南》(1977)剧照。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好演员呢?成龙认为自己的成功是从告诉自己“不做李小龙第二”开始的。在当时很多人都希望制造出李小龙第二的情况下,香港的功夫片将重点放在动作戏上,很少有团队认真考虑剧本,成龙接连出演的几部影片都是复仇的故事,剧情比较老套,他的形象也与角色不搭,就这样,成龙被冠上了“票房毒药”的称号,但成龙告诉自己:“就算是票房毒药,我也要做好我自己。”

到了拍摄《蛇形刁手》时,成龙将自己的想法对吴思远和盘托出,“李小龙在观众心目中是神,是超人,那我就要做一个普通人。我希望去演小人物,他们也有很多缺点和无奈,他们不是万能的,更不是什么大侠或英雄。”而最终,这部电影上映后成绩直追李小龙作品,成为当年掀起功夫喜剧风潮的代表作。

电影《蛇形刁手》(1978)剧照。

此次出版的成龙自传《我是成龙》不仅讲述了成龙的成长故事,也讲述了他一路走来的奋斗史。下文即为书中成龙与李小龙的相识片断,以及成龙在澳大利亚闯荡的故事。

以下内容经出版方授权节选自《我是成龙》一书,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

《我是成龙》,成龙 朱墨 著,果麦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9月。

原文作者丨成龙 朱墨

李小龙与我

1971年底,《精武门》开拍。罗维导演,李小龙主演。武术指导是韩英杰,他是我师父于占元的女婿,平时很关照我们,我们都叫他师兄,他把我们几个兄弟带进了剧组做替身。

那个年代,如果你可以去拍李小龙的戏,是一种极大的荣誉,临时演员也好,武行也好,都会令周围人非常羡慕。

到了现场,李小龙身边总是围着一群人,我们凑不到跟前去,只能远远看着这位真正的大明星。当时,元华替的是李小龙翻跟头的动作,我则是去替戏中的一个小喽啰。

成龙被李小龙抓着头发的画面。(《我是成龙》内文插图)

有一个镜头,是这个小喽啰一脚踢向空中,划出一条直线,然后再“砰”的一声落到水泥地上。罗维导演的要求很高,他觉得武行们做得不到位,听到他不停地说“不行!落地没有力!”,我就决定豁出去了,一开拍,我就飞速地踢向空中,然后“咚”的一声,重重地砸在地面上。导演觉得我做得不错,说:“这样才对!机器有没有跟到?没有?再来一次!”

一次又一次,我大概做了4次,导演终于满意了,我的腿也跺得快要碎掉了。这个时候,李小龙从旁边走过来看,我猜他应该注意到我了。

下一个镜头,我要跟他对戏,画面是他把我一脚踢出木窗。拍摄的时候,他踢过来一脚,先是要拍我被他踢飞,然后我要到外面,被威亚吊起来,再重重地摔在地上。

成龙在《精武门》中做替身,飞出窗外的画面。(《我是成龙》内文插图)

拍完这个镜头,他走过来拍拍我,问我怎么样。我做出有点痛的样子,但嘴上跟他说“没事没事”。其实他能过来跟我说话,我已经超级开心了。

到《龙争虎斗》的时候,韩英杰又带着我们一起开工。

有个镜头,李小龙要打很多人,拿着两个棍子,“啪啪啪啪”,我依然是这群被打的人里的最后一个。拍摄的时候,他的动作非常快,打得很好看,打完前面所有人,到我了——可能是因为距离太近,他一不小心把棍子砸到了我的左脸上,发出一声闷响,我强忍住没出声,继续表演倒地。当时我听到他下意识地“呃”了一声,但是导演没喊“咔”,他就得继续演,把我们所有人打倒在地后,他一转身,看大家都躺下了,再帅气地离开。

此刻导演喊“咔”,镜头完成。

我躺在地上,看到他把棍子往旁边一丢,嘴里大声喊着“Oh my god”,很快从远处跑回来,到我面前一下子抱住我的头说,“啊对不起!对不起!”

我们从小挨揍挨习惯了,加上拍戏时精力高度集中,肾上腺素激增,那一下确实痛,但不至于有多么严重。在他跑过来之前,我本来已经要站起来了,看他这个样子,我就捂着脸,一副好像很疼的样子,笑着跟他说,“没事!真的没事!”

没办法,被偶像这样关心,太幸福了,不疼也要装得疼一点。

那一整个晚上,他只要转身看见我,就会远远地跟我示意,嘴里说着“Sorry,sorry”。晚上放消夜了,他经过厕所,在一群武行里面看到我,依然在说“对不起,对不起”。我真是受宠若惊。白天拍完,到了夜班时间,现场要留武行在。他跟动作指导提出要把我留下。哇,那时候一个普通武行一天65块,但是你过钟、补钟、接夜,连起来就多了很多钱可以拿。紧跟着有要下水的戏,李小龙又提出让我下水,下水又可以加钱。

拍摄下水的戏,我的节奏把握得很好,他走过来双节棍一甩,我可以抓到刚刚好的节奏,“砰”地掉进水中,出来的效果非常真实,大家都很满意。

夜班戏结束了,又开始接早班,就又能继续赚钱。那一个晚上,我因为李小龙的缘故,多赚了一千多块!

不过,这部戏里我唯一露脸的镜头,就是被李小龙抓着头发的那个画面了。在一群人里,我排在最后一个,上来“啪啪啪”打完,他抓着我,再一个转身,咔!

最后一次见到他,是我们两个在街上偶遇。

那天我要去四海保龄球馆打球,经过半岛酒店那边的时候,看到街上有个人——啊!那不是李小龙吗?

“小龙哥!”我朝他招手。他也看到我了,“哎?是你。”他还不知道我的名字,“你到哪去啊?”

我说,“我去打保龄。”

他说,“打保龄?我跟你一起去。”我惊呆了,一边说着“啊”,一边马上抬手,“计程车!”其实如果没有碰到他,我是打算坐巴士去的,但是他在旁边,我马上叫计程车。在车上,他问了我的名字,我也跟他介绍自己学过哪些功夫,他还夸我动作不错,胆子也很大。

进了保龄球馆,你们可以想象我有多威风,所有人看着我都瞪大了眼睛,拜托,我带李小龙来打保龄球啊!

我昂首挺胸地走进去,安排了一个赛道,请他坐在那边,帮他叫了一瓶汽水。问他要不要打,他说先不用。那时候我原本是在跟人打连续比赛的,那天也不打了。他坐在旁边看着我打,有时候会说“,Good!Good shot!(好!好球!)”不过大多数时候,他都若有所思,我也不去打扰他。

如果有人过来要签名,我就像训练有素的保镖一样,过去挡着说,不行不行。

我打了几局之后,他起身跟我说,“你继续打,我先走了。”我说,“哦,好。”就送他下楼去坐计程车。临上车之前,车门打开着,他没有说“下次见”之类的客套话,只是回头看看我,好像想要说什么,但什么都没说,跟我挥了个手,就走了。我站在路边,看着他,像做梦一样。一个礼拜之后,就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整个影坛为之震动,为之悲恸。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他穿着一件大领子的衣服,搭配一条喇叭裤,一双浅咖啡色的厚跟鞋,跟我挥手告别的样子。

会武打的水泥工

距离上次从澳大利亚回来没多久,本想闯出个名堂再回去,没想到这么快就灰溜溜地打道回府,心里实在憋屈。

我看着满街的高楼大厦和霓虹灯,觉得它们跟我没有一点关系。我还是那个失败者。从小就在戏剧学院,除了武打和动作,我什么都不会,除了一身功夫,我什么都没有。这一次回去,我不希望自己那么落魄,但手里连机票钱都不太够,接下来的一日三餐都成问题,怎么办呢?

初恋女友在这个时候帮了我。她塞了2万港币给我,那是一笔巨款。我极力推托,但她坚持说这钱是借给我的,今后赚了钱还她就好。我收下了那笔钱,心里很不是滋味。若干年后,我把这2万块还给了她,想多给,她坚决不要。

临行前,我去表店给爸妈各买了一只名牌手表,又买了一些礼物送给自己小公寓的管理员,心里默默地跟香港道了再见。

那块表把妈妈惊喜出了眼泪,那是她第一次收到我的礼物。爸爸也拿布不断地擦拭表盘,我知道他们很欣慰。

接下来的日子,我先是报了一个晚间的语言培训班。语言班的老师讲得很快,我根本没可能跟得上,后来就不去了。后来在一个司机的介绍之下,我找了一份水泥工的工作。到了工地,人家问我叫什么,那个司机就说,他叫Jack,其实是因为他自己叫Jack,就随口也帮我取了个一样的名字。我觉得Jack Chan叫起来没有韵律感,于是自己在Jack后面加了一个y,就变成了Jacky。

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站在马路边搭个顺风车去工地,在寒风里弄那些泥水,学会了推独轮车,尽管身上的功夫可以提高干活效率,但还是很累。看着师傅们在砌墙,觉得很厉害,也在旁边跟着学。

时间久了,泥瓦工师傅全都认识我了,也听说了我会功夫。每天到了下午3点的茶歇时间,他们就会拿出自己的便当、三明治、饼干,围着我说,Hi,Jacky,你给我们表演一下功夫吧!

那时候我就想,要怎么样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呢?于是我就站起来,先给他们打了一些小拳,用我的破烂英文跟他们展示和交流。那些人本来听到功夫就怕,看到了就更怕了,就在旁边一直“Oh my god”。

他们说,那如果有人打你呢?

我说,你要怎么打?

他们说,如果就是这样一拳呢?

他们说话的同时,拳头都不敢真的伸出来,我就说,你尽管打,尽管出拳,打得越快越好,越大力越好。我心里想,因为我知道你要出这一拳,你无论打得多快我都能闪避开,而且按照我站的这个距离,我只要身体向后仰一点点,你根本就打不到我的。那个人就“啪”地出拳,我瞬间闪开,然后制住他,大家一片惊呼声。接着我说,你还可以踢脚啊,用力踢,快速地踢。他们踢出来,我依然是瞬间闪开,然后使出我早就想好的下一个招式,现场又是一片惊呼。

《我是成龙》内文插图。

其实,不会功夫的人怎么出招,我都是知道的,如果面对的是一个会功夫的人,那就是另外一个思路了。从那之后,每天的茶歇时间,就变成这群老外围着我看我耍功夫,我就向他们展示各种各样的招式。之后我每次到了工地,大家都会直接叫我“Master Chan”!然后朝着我摆出各种很好玩的武打姿势,嘴里还喊着,“嘿!哈!”

最好笑的是,从那之后,这群老外以为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功夫,毕竟连一个在工地的水泥工都能打得这么厉害。

那段时间的生活很有规律,但我有时晚上会失眠,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对比现在的处境,觉得有点心酸。后来想,与其如此,不如多打一份工,既能多赚钱,又能让日子更充实,这样就没空去烦恼了,于是我又找了个餐厅的工作,白天在工地盖房子、推水泥、搬砖,下午4点半收工之后回家冲个凉,5点多赶去餐厅继续打工,大概一个月能赚800块。

每天4点多从工地到家之前,会经过一片树林,我知道妈妈会在门口等我,所以每天走到树林那里的时候,不管多累多沮丧,我总是停下来把身上的灰拍干净,振作精神,吹着口哨嘿嘿哈哈地进门,再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她问累不累,我就很大声地说“不累”,让她知道儿子过得很开心。很多年后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歌词“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是我生活的真实写照。

洗完澡再出门赶去莲花餐厅,那里的老板杜月祥是爸爸的朋友。刚开始的时候,我在那里负责拣菜洗菜,但我生性闲不住,做完手里的活,就去帮别人干活。

帮忙帮得多了,大家对我越来越有好感,开始教我很多东西,慢慢我就混成了二厨,负责配菜。餐厅生意很不错,尤其到周末,面前总是贴着一大片纸条,上面写着顾客点的菜,我要把原料和配料准备好,迅速递给两个炒菜的大师傅。当时其实看不太懂英文,也看不太懂菜单,还好纸条上通常只用一两个词来简写,比如芙蓉蛋可能就是个“egg”,扬州炒饭可能就是个“rice”,就那么连蒙带猜地混过去了。直到今天,我在世界各地吃饭都不会点炒饭,除非是我认识的餐厅给我现炒,因为我知道国外那些中餐厅是怎么做炒饭的,每次都是放一堆边角料,炒完恨不得一放一个星期,有人点了他就热一下。如果非要点炒饭,我就会说“不要青豆,不要虾仁,不要叉烧”,这样他们就没法拿剩饭去热,只能重新炒给我。

在澳大利亚打工期间,认识了不少朋友。我很爱在工作的时候跟大家讲笑话,一讲得兴起,大家就都听我说话不干活了。老板还因此跟我说过:“Jacky啊,你可不可以帮我一个忙,做事的时候不要讲笑话,收工的时候再讲。”

那段日子每天都像机器一样连轴转,回到家倒头就睡。爸爸看我这个样子倒是挺开心,妈妈却慢慢看出了我的落寞。“孩子,你现在做的事不是你想做的,也不是你应该做的。”妈妈的体贴让我崩溃了。“我花了10年的时间,学了一身功夫,现在却派不上用场,好像白学了一样,我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嘴上这么说,心里却还没有完全放弃。夜里收工回到家里,我会轻手轻脚地走到我们住的领事馆的顶层阁楼,那里有个沙包,里面装的是碎皮子,打起来会响,我怕吵到人家睡觉,就把里面换成沙子,打起来就不响了,用它练拳。

领事馆用来维持秩序的铜杆子,被我拿来做哑铃练习力量;用上一届领事不用的旧床做仰卧起坐;用旧的椅子支撑,做伏地挺身。总之,拿起手边可用的所有东西持续练功,一边练一边跟自己说,我用10年学来的功夫,不能荒废。

这之后不久,我接到了陈自强的电报。那时他是罗维导演公司的总经理,正在为导演筹备新片《新精武门》,他向我发出了邀约。原本我以为他是要找我做特技人员,正要提醒他没必要隔这么大老远来请我,他的话让我愣住了,“我们想请你来做男主角。只是片酬只有3000港币。”

想了几秒钟,我接下了这份工作。

未来到底会如何,3000港币够不够生活,如果电影再度失败怎么办,这些问题我都已经来不及思考,我只知道,要为自己再拼一次。

再度向父母告别,妈妈非常干脆地支持我,她知道那是我真正想做的事,但是爸爸给了我一个期限,如果在两年之后还是没有闯出名堂,就一定要彻底回到他们的身边。

临走前,莲花餐厅的杜老板给了我一个皮包,里面装了10镑,他说希望我以后可以用这个皮包装更多的钱回来。我离开澳大利亚之后,妈妈就像过去一样,把我的照片摆在床头,每天摸我的照片,亲我的照片。

还好,这一次我没有让他们失望。

摘编原文作者/成龙 朱墨

整合/何安安

编辑/罗东

导语部分校对/刘军

前进,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写在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十周年之际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题:前进,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写在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十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指引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

新时代十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出非凡篇章。

同心筑梦,并肩追梦,携手圆梦,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以小我赴家国,以奋斗立天地,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迸发出磅礴伟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1月12日10时03分,震天动地的轰鸣之后,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托举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穿云破雾,直入云霄。

中国空间站建成前的最后一艘“货船”正式启航。

我们的梦想是星辰大海!

伟大事业,从来就孕育于伟大梦想。

“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时间回溯到2012年11月29日。刚刚当选中央总书记的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激活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记忆,激发出强烈的时代共鸣。

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

一百多年前,中国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从那一刻起,我们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从浴血牺牲的革命之路,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浪潮,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到砥砺奋进的强国之路……中国人从未忘记为何出发,为谁奋斗。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更加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向着梦想的方向破浪前行。

敢于有梦,没有什么山峰不能攀登。勇于追梦,没有什么急流不能横渡。

山海间的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天空寥廓,山水舒朗。

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正在加紧施工建设。通道投入使用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仅需20分钟,当年先生出生的小渔村,将一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地带。

“中山先生的夙愿是振兴中华。”曾侄孙女孙雅丽说,新时代十年,中国梦已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画出了最大同心圆。

十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比2012年实际增长78%;10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分别覆盖超过13.6亿人、10.4亿人;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大幅提升;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

中国梦承载起14亿多人民的期盼,让心之所向化作人所共享。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之火已经燎原。

“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凝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的奋斗意志。

走进中原大地的田野,托起麦穗看灌浆,对老乡笑道“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来到湖南湘西的柚子林,熟练地帮村民摘下柚子;深入甘肃八步沙林场,拿起一把开沟犁,同林场职工一起挖起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春秋十载,总书记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着这句对人民的真情告白。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总书记“无我”的情怀与担当,激励着亿万人民奔跑在追梦的赛道上。

因为对“禾下乘凉”的执着,袁隆平不断突破杂交水稻产量,端牢一个大国的饭碗。

因为对科技报国的笃信,黄大年只争朝夕奋勇攻关,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因为对大好山河的热爱,祁发宝和战友誓死战斗,站成祖国的巍峨界碑。

……

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军梦,也是航天梦、海洋梦,更是经济繁荣梦、政治梦、生态文明梦……如繁星组成银河,似涓滴汇成巨澜。无数个梦想叠加,描绘出新时代最为壮阔的图景。

正如总书记所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95后”up主“刘小备”带着缤纷的颜料回到家乡,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公益墙绘装点昔日的墙面,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农民工出身的邹彬凭借砌墙“绝活”,斩获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比赛优胜奖,实现了我国砌筑项目奖牌零的突破。

……

与时代共同奔跑,以奋斗逐梦圆梦。每一张梦想成真的笑颜,都印刻在时代的华彩中。

“从有书读到读好书,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山里孩子求学的脚步。”党的二十大代表、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一有机会,就向当地的干部群众讲述自己对二十大精神的感悟。

如今,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已有2000余名学生考入大学,毕业后,她们成为了自己曾经梦想过的教师、医生、军人、警察……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奋斗是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唯一方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每一个梦想都不是轻而易举、随随便便就能变为现实的。

当我们把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的渴望熔铸到共筑中国梦的历史征途之中,把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无限力量激发出来、汇聚起来,任它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将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梨子寨,绵延的武陵山,见证“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巨变。

十年前,石拔三老人还是村里那个“沉默的影子”,弯着腰,走在人群里都看不见。

“你是大姐”“我是人民的勤务员”。2013年11月3日,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走进石拔三家。

亲切的问候,如春风拂面,唤醒了大地,也鼓舞着人心。

而今,十八洞村屋舍一新,人流不息。石拔三站在自家堂屋中间,抬头笑着,落落大方地招呼游客。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当一个接续奋斗的政党掌握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一个矢志复兴的民族就拥有了更加坚定的思想坐标、更加丰润的道德滋养、更加昂扬的精神气质。

党的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为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作出历史性贡献,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世界性贡献,为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朱熹园中,总书记感慨“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苏祠里,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莫高窟下,总书记指出“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从大街小巷传唱《我和我的祖国》的老歌金曲,到隆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全民振奋,从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的上下同心,到全国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的无悔逆行,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豪迈誓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始终指引着梦想的方向。

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外贸商人,到雄安新区的建筑工人;从选择到“北上广”打拼的农村娃,到扎根边远艰苦地区的工作队;从讴歌伟大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到铸魂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始终澎湃在追梦人的胸膛。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深切感受到,在总书记的垂范和推动下,新时代中国人培根铸魂,不断增强着志气、骨气、底气。

从文博场馆里过大年、非遗大集上买年货到故宫IP火爆朋友圈、中国古风吹遍海内外,再到中国空间站奏响《茉莉花》……深沉有力的文化自信、繁荣兴盛的文化创新、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新时代中国鲜明的印记。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2021年3月,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这番话,令人感慨万千,激起无限共鸣。

中国梦道路越发清晰,中国梦舞台日渐宽广。

曾经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成为公益项目发起人,帮助更多的孩子圆了“我要上学”的梦想。

双小腿截肢的夏伯渝40多年不辍训练,终于攀上世界屋脊之巅,成为无腿登顶珠峰的中国第一人。

有不忘初心的执着,有闯关夺隘的勇气,有爬坡过坎的坚韧,有精忠报国的炽热……

“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总书记的宣示,发出新时代的最强音。

“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红旗渠蜿蜒起伏,如一条巨龙盘旋于巍巍太行山脉。

曾几何时,把漳河的水穿过太行山腰引过来,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守渠30多年的原永林站在红旗渠纪念馆,无比自豪地展示着他用画笔记录的圆梦奇迹。

人敢于做梦,更敢于圆梦。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总书记来到红旗渠。他感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

是梦想,也是征途。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我们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示。

是蓝图,也是号角。

追梦的脚步愈发坚实: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圆梦的路径愈发清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是信心,更是信念。

“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全过程人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未来五年,新征程上的每一个目标,都承载着人民的期盼。

温暖的阳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的瑶族百姓又汇聚在茶园的空地。党的二十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祝雪兰从北京归来后,第一时间为乡亲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她讲着总书记对茶乡群众的关心,也讲着她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我们一定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从信封、邮路、驿站,到融合、绿色、赋能,“90后”诗人王二冬,以首部快递主题诗集《快递中国》致敬时代:“我们的脚步正坚实地踏在时代磅礴的鼓点上,只要速度足够快,我们就是祖国腾飞的翅膀。”

山西太钢集团不锈钢冷轧厂连轧作业区,党的二十大代表、班长牛国栋带领工友们,日以继夜地开展着技术攻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伟力。”牛国栋说,“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部署,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京出席党的二十大期间,他向代表们展示了太钢人引以为傲的高精尖产品——厚度仅有0.02毫米的手撕钢,历经700多次试验,攻克452个工艺难题、175个设备难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亲历非凡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我们深切体认到,党确立同志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还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唯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我们才能有万众一心、坚如磐石的深厚底气。”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树华说,我们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保持高度一致。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复兴文库》的展柜前,人们驻足良久,仔细观看这部刚刚出版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

“全面记录复兴之路,真实见证复兴之路。”年逾九旬的《复兴文库》总主编金冲及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抚今追昔,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豪情满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

有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有中国梦广泛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精神力量,我们一定能够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一定能够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记者吴晶、任沁沁、徐壮、董博婷)

海报设计:卓越

前进,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写在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十周年之际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题:前进,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写在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十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指引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

新时代十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出非凡篇章。

同心筑梦,并肩追梦,携手圆梦,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以小我赴家国,以奋斗立天地,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迸发出磅礴伟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11月12日10时03分,震天动地的轰鸣之后,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托举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穿云破雾,直入云霄。

中国空间站建成前的最后一艘“货船”正式启航。

我们的梦想是星辰大海!

伟大事业,从来就孕育于伟大梦想。

“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时间回溯到2012年11月29日。刚刚当选中央总书记的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激活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记忆,激发出强烈的时代共鸣。

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

一百多年前,中国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从那一刻起,我们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从浴血牺牲的革命之路,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浪潮,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到砥砺奋进的强国之路……中国人从未忘记为何出发,为谁奋斗。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更加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向着梦想的方向破浪前行。

敢于有梦,没有什么山峰不能攀登。勇于追梦,没有什么急流不能横渡。

山海间的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天空寥廓,山水舒朗。

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正在加紧施工建设。通道投入使用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仅需20分钟,当年先生出生的小渔村,将一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地带。

“中山先生的夙愿是振兴中华。”曾侄孙女孙雅丽说,新时代十年,中国梦已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画出了最大同心圆。

十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比2012年实际增长78%;10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分别覆盖超过13.6亿人、10.4亿人;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大幅提升;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

中国梦承载起14亿多人民的期盼,让心之所向化作人所共享。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之火已经燎原。

“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凝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的奋斗意志。

走进中原大地的田野,托起麦穗看灌浆,对老乡笑道“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来到湖南湘西的柚子林,熟练地帮村民摘下柚子;深入甘肃八步沙林场,拿起一把开沟犁,同林场职工一起挖起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春秋十载,总书记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着这句对人民的真情告白。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总书记“无我”的情怀与担当,激励着亿万人民奔跑在追梦的赛道上。

因为对“禾下乘凉”的执着,袁隆平不断突破杂交水稻产量,端牢一个大国的饭碗。

因为对科技报国的笃信,黄大年只争朝夕奋勇攻关,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因为对大好山河的热爱,祁发宝和战友誓死战斗,站成祖国的巍峨界碑。

……

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军梦,也是航天梦、海洋梦,更是经济繁荣梦、政治梦、生态文明梦……如繁星组成银河,似涓滴汇成巨澜。无数个梦想叠加,描绘出新时代最为壮阔的图景。

正如总书记所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95后”up主“刘小备”带着缤纷的颜料回到家乡,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公益墙绘装点昔日的墙面,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农民工出身的邹彬凭借砌墙“绝活”,斩获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比赛优胜奖,实现了我国砌筑项目奖牌零的突破。

……

与时代共同奔跑,以奋斗逐梦圆梦。每一张梦想成真的笑颜,都印刻在时代的华彩中。

“从有书读到读好书,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山里孩子求学的脚步。”党的二十大代表、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一有机会,就向当地的干部群众讲述自己对二十大精神的感悟。

如今,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已有2000余名学生考入大学,毕业后,她们成为了自己曾经梦想过的教师、医生、军人、警察……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奋斗是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唯一方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每一个梦想都不是轻而易举、随随便便就能变为现实的。

当我们把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的渴望熔铸到共筑中国梦的历史征途之中,把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无限力量激发出来、汇聚起来,任它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将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梨子寨,绵延的武陵山,见证“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巨变。

十年前,石拔三老人还是村里那个“沉默的影子”,弯着腰,走在人群里都看不见。

“你是大姐”“我是人民的勤务员”。2013年11月3日,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走进石拔三家。

亲切的问候,如春风拂面,唤醒了大地,也鼓舞着人心。

而今,十八洞村屋舍一新,人流不息。石拔三站在自家堂屋中间,抬头笑着,落落大方地招呼游客。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当一个接续奋斗的政党掌握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一个矢志复兴的民族就拥有了更加坚定的思想坐标、更加丰润的道德滋养、更加昂扬的精神气质。

党的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为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作出历史性贡献,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世界性贡献,为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朱熹园中,总书记感慨“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苏祠里,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莫高窟下,总书记指出“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从大街小巷传唱《我和我的祖国》的老歌金曲,到隆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全民振奋,从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的上下同心,到全国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的无悔逆行,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豪迈誓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始终指引着梦想的方向。

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外贸商人,到雄安新区的建筑工人;从选择到“北上广”打拼的农村娃,到扎根边远艰苦地区的工作队;从讴歌伟大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到铸魂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始终澎湃在追梦人的胸膛。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深切感受到,在总书记的垂范和推动下,新时代中国人培根铸魂,不断增强着志气、骨气、底气。

从文博场馆里过大年、非遗大集上买年货到故宫IP火爆朋友圈、中国古风吹遍海内外,再到中国空间站奏响《茉莉花》……深沉有力的文化自信、繁荣兴盛的文化创新、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新时代中国鲜明的印记。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2021年3月,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这番话,令人感慨万千,激起无限共鸣。

中国梦道路越发清晰,中国梦舞台日渐宽广。

曾经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成为公益项目发起人,帮助更多的孩子圆了“我要上学”的梦想。

双小腿截肢的夏伯渝40多年不辍训练,终于攀上世界屋脊之巅,成为无腿登顶珠峰的中国第一人。

有不忘初心的执着,有闯关夺隘的勇气,有爬坡过坎的坚韧,有精忠报国的炽热……

“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总书记的宣示,发出新时代的最强音。

“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红旗渠蜿蜒起伏,如一条巨龙盘旋于巍巍太行山脉。

曾几何时,把漳河的水穿过太行山腰引过来,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守渠30多年的原永林站在红旗渠纪念馆,无比自豪地展示着他用画笔记录的圆梦奇迹。

人敢于做梦,更敢于圆梦。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总书记来到红旗渠。他感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

是梦想,也是征途。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我们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示。

是蓝图,也是号角。

追梦的脚步愈发坚实: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圆梦的路径愈发清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是信心,更是信念。

“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全过程人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未来五年,新征程上的每一个目标,都承载着人民的期盼。

温暖的阳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的瑶族百姓又汇聚在茶园的空地。党的二十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祝雪兰从北京归来后,第一时间为乡亲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她讲着总书记对茶乡群众的关心,也讲着她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我们一定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从信封、邮路、驿站,到融合、绿色、赋能,“90后”诗人王二冬,以首部快递主题诗集《快递中国》致敬时代:“我们的脚步正坚实地踏在时代磅礴的鼓点上,只要速度足够快,我们就是祖国腾飞的翅膀。”

山西太钢集团不锈钢冷轧厂连轧作业区,党的二十大代表、班长牛国栋带领工友们,日以继夜地开展着技术攻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伟力。”牛国栋说,“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部署,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京出席党的二十大期间,他向代表们展示了太钢人引以为傲的高精尖产品——厚度仅有0.02毫米的手撕钢,历经700多次试验,攻克452个工艺难题、175个设备难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亲历非凡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我们深切体认到,党确立同志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还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唯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我们才能有万众一心、坚如磐石的深厚底气。”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树华说,我们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保持高度一致。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复兴文库》的展柜前,人们驻足良久,仔细观看这部刚刚出版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

“全面记录复兴之路,真实见证复兴之路。”年逾九旬的《复兴文库》总主编金冲及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抚今追昔,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豪情满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

有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有中国梦广泛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精神力量,我们一定能够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一定能够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记者吴晶、任沁沁、徐壮、董博婷)

海报设计:卓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