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民间习惯称这一天为正月初一。农历的第一个月不叫一月而叫“正月”,这是为什么?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产实践中,根据北斗斗柄的指向和若干恒星的出没,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时以月亮圆缺为月,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并以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从而制定出最早的历法夏历。但是,每逢朝代的更换,新的朝代以每年的哪一个月作为第一个月是有变化的,也就是说,把每年的哪个月定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不同的朝代是不同的。比方说,夏朝的夏历把一月作为岁首,商朝的殷历以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周朝的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若用干支纪年法来称谓,一月称“建寅”之月,十二月称“建丑”之月,十一月称“建子”之月,这就是所谓的“三建”说。其中,“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
在我国,秦至西汉中叶前,岁首一直在夏历十月,也就是以农历每年的十月初一为新年。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把岁首之月固定在了“建寅”之月,即农历正月,此后历代相沿。
罗澍伟进一步介绍说,“正”字,在汉语中有两个读音:一个如“刚正不阿”里的“正”,有正中、正直、纠正等含义,但用于农历中的一月,则要读“万里征途”中“征”的读音。这是周秦以来的传统读法。也有人认为,把“正”读为“征”,是因为秦始皇姓赢名政,“政”与“正”同音,为避讳皇帝名字,遂改读为“征”音。
“正月里来是新年,大年初一头一天。”民俗专家表示,随着正月初一的到来,春节的大幕正式开启,人们走亲访友,互拜新年,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来源:新华社
作者:周润健
编辑:高雅
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农民日报新闻客户端
三农|资讯|问答|直播|报纸
掌握三农动态
见证乡村振兴
正月里来是新年,大年初一头一天。
正月,在我国古代有多重含义,各个朝代意义也都不一样。
最初,正月表示的是“正阳之月”,指的是夏历的四月,正值孟春世界,万物生发,草木复苏,象征着大自然的阳气的崛起。
语出《诗经·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说的就是这个“正月”。
这句话的解释为“四月时节繁霜降,霜降失时心忧伤。”,意思很明显,本来四月都到了初夏了,可是却降起了寒霜,预示着天下即将大乱,所以我心忧伤。这里的“正月”就是夏历的四月。
然而,当今我们常说的正月并不是这个时候,而是指一年的岁首,即农历的一月。
这里说一下发音的问题,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书同文,行同伦”,秦始皇名字叫嬴政,“政”与“正”同音,不能让百姓每天把皇帝的名字挂嘴边吧,所以把四声“正月”改为了谐音一声的“征月”。
自汉武帝开始,将夏历的寅月定为正月,一直沿用至今。(夏历:传说是夏朝时候定制的历法,将冬至之月定为子月,也就是今天的农历十一月,那么寅月刚好是今天的一月)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正月”,知道其来历的人却不多。
朋友们,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传统,请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