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植物风水

一点是什么时辰(十点是什么时辰生肖)

时间:2024-01-20 16:48:50 作者:舍我其谁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德国学生眼里的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文研习营学员凯蒂(右)和书法老师合影。

初级班老师林希(左一)正在为中文研习营的学生上课。

中级班老师朱艳霞(右一)正在为中文研习营的学生上课。

本文配图均由林希提供

今年8月,2023年“同济大学—科隆大学”暑期中文研习营在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开营。来自德国的学生学习中文并到上海的博物馆、美术馆、当地企业等进行实地探访,深入感知中国。回看这段难忘的时光,他们用中文写下了自己眼中的中国。

第一次中国之行

思 慕

从去年10月起,我在德国开始学习语言学和汉语。今年暑假,我到上海的同济大学参加中文研习营,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国。

对我来说,因为学汉语不久,无论是汉语口语还是汉字书写,都不容易。参加研习营,我可以跟着优秀的老师提升汉语水平。上午的课在教室中上,每天早上9时,我和营员们开启了一天的课程,学习汉字、读中文文章、展开中文对话,还会唱一首中文歌。下午是现场教学时间,我们走过南京路,看过外滩和豫园,和老师一起写书法……一天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如今回想起来,上海的美丽夜景、城市的繁华热闹、当地人的友好热情……那些美好仿佛就在眼前。

我还记得,在研习营度过的第一个周末——我们去了杭州和乌镇。西湖秀美,乌镇则展现了别样的江南水乡风情,它们各具特色。

来到中国,不能不提我走过的几座城市的美食。灌汤包等都很美味,但我最喜欢的是火锅。

中国之行美好而难忘,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了近距离的了解,还结识了新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了解了一种新的文化——中国文化。

我爱上了这里的生活

凯 蒂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在上海同济大学开设的中文研习营。虽然这是我第二次来上海,但一切还是那么有趣。

我出生于2000年,在2018年开启了中文学习之路。从2018年到2021年,我在德国中学学习中文,当时有机会到中国,上海和福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去年起,我在科隆大学学习中文,进入了新的中文学习阶段。

这次上海之行,不仅有课程,还有实地考察。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浦东美术馆,都让我印象深刻。

我最喜欢的是书法课,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依托的古老艺术形式,很让人着迷。在书法老师的笔下,我们的中文名字有了不一样的美,就像画一样。

在实地考察课中,我试着用中文和当地人交流,虽然在中国只有短短3周,但我觉得进入真实语境开始交流后,中文水平提升很快。到乌镇时,我想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但乌镇有着特别的美。

此次中国之行让我爱上了这儿的生活。

一段美好的经历

詹妮弗

在德国,我学了约1年中文。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我有机会参加同济大学的暑期中文研习营,不仅提升了中文水平,还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说说这座城市。上海很大,人很多,但城市绿化做得非常好,随处可见各种绿色植物,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其次,我说说这里的美食。我很喜欢吃当地的饺子和面条,价格不贵,还很美味。我慢慢学会了用筷子吃饭。

第三,我说说这里的人。大家都很热情友好,也很包容。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负责任、有耐心,还乐于助人,一点一点地教我们中文。起初,我担心自己的中文不够好,有点害怕说中文,渐渐地,我开始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说中文,后来已经可以说简短的中文短句,比如会到店里问:“这个多少钱?”

最后,我想说说这里的交通。上海的地铁四通八达、便捷准时。

中国之行结束了,大家都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上海、杭州、乌镇,每一个地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浦江风景美丽,博物馆展品丰富有趣……真是一段美好的经历。

参观展览 体验文化

梅 雨

我的中文名字是梅雨,今年暑假在上海度过了非常有意义的3周。第一天上课,朱老师就给我们讲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与杨梅的故事,我觉得很有趣。

在同济大学参加中文研习营期间,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浦东美术馆,尤其是当时正在展出的“刘香成 镜头·时代·人”摄影展,展现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变迁和市民的日常生活,非常有意思。

来中国之前,我和同学问过中文老师,中国人的感情表达有什么特点。她告诉我们:“中国人的表达通常较含蓄,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当我参观摄影展时,看着照片中的人和场景,想到了中文老师的这句话,对其有了更深体会。但这种含蓄并不是说中国人对人冷淡,相反,中国人很是热情好客。

仔细欣赏摄影展中的一幅幅照片,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有了新认识。希望将来有机会再到中国。

汉语口语怎么练

窦浩昕 马思言

汉语口语是学习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暑假有机会到上海参加短期学习,正是练习的好机会。为了练习汉语口语,到上海以后,我们就在当地找茶馆、餐馆和商店,努力跟这些店铺里的服务员以及老板用中文聊天。后来发现,这个方法对提升汉语口语能力特别有帮助。

刚开始,我们听懂的中文并不多,但这不影响交流,也不影响我们交新朋友的热情。

在德国,我们学的是普通话和东北话,来到上海,听当地人说中文确实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大家交流顺畅之后,讨论的话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比如,会探讨中德关系、中德民众的生活方式差异等。

在中国,与当地人聊天,让我们对自己的汉语口语有了更多信心,也确实见成效。除了提升中文水平,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很多新知识,积累了很多新经验。

在课堂上就更不用说了,新的汉语词汇,新的汉语表达……在短短的几周,我们的收获满满。

这条凌晨发的朋友圈火了!

“两个通宵,希望能挽救两条生命”

近日,浙江嘉兴海宁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蔡长寿

发的一条朋友圈打动了很多网友

01 两个通宵,挽救两条生命

9月2日晚上

蔡长寿原本已经下班回家

看到群里有急诊手术需要支援的消息后

他马上前往医院

“我家离医院五分钟

看到消息后就第一时间到急诊室

进行术前准备”

患者是60岁的吴大伯

因高血压脑出血被紧急送医

到达急诊室时已处于深度昏迷

右侧瞳孔散大,病情危急

蔡长寿介绍

患者即使动手术也有很大风险

“是否有希望还需救治后看患者的反应

只要有一线生机,我们都应该争取”

手术从9月2日晚上10点

一直做到9月3日凌晨1点半

经过手术

吴大伯生命体征平稳

转入ICU继续治疗

手术前蔡长寿和同事对话截图

第二天(9月3日)晚上

蔡长寿值夜班时又遇到了一位急诊病人

当晚,40多岁的李师傅骑电动车不慎摔倒

送到医院时人已经昏迷

左侧瞳孔散大

经过检查

李师傅的脑部左侧硬膜下血肿

手术由蔡长寿主刀

从9月3日晚11点

一直做到9月4日凌晨2点10分

最终手术顺利

将李师傅从死神手中拉回

蔡长寿

02 “帮助病人走出困境,你也会特别有成就感”

在手术结束后

蔡长寿发了一条朋友圈,写道:

“两个通宵,希望能挽救两条生命”

蔡长寿说:“急诊脑外手术有些救得过来

有些救不过来

这两个病人能救回来

我心里非常高兴”

像这样夜间手术的情况

蔡长寿经常会遇到

多的时候一晚有两三台手术

“外科医生连轴转地工作很正常

我也已经习惯了”

蔡长寿介绍,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人数比较少

夜间急诊病人多

遇到紧急情况大家都会互相帮忙

自己手机也一直24小时开机

好几次他在睡梦中被电话叫醒后

急忙赶往医院

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蔡长寿与病人

2012年,蔡长寿硕士研究生毕业后

便来到海宁市中心医院工作

今年,他还荣获了

“嘉兴市优秀青年医师”荣誉称号

在他的微信里

有不少是病人或者病人家属

他说:“病人加医生微信会有安全感

方便他们随时询问”

在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中

蔡长寿尽量用最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

虽然医生的工作比较忙

但蔡长寿说能将病人从死神手中夺回

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他坚持从医的动力就是能帮助一些人

“帮助病人走出困境

你也会特别有成就感”

医者仁心

为蔡长寿医生点赞!

来源: 央视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