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年历是什么(手表万年历是什么)

时间:2024-01-17 18:20:45 作者:孤僻成性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简无思:两种历史类型:记录型历史和重构型历史

简无思:两种历史类型

原创:简无思 2019-01-03

公众号: 简无思

两种历史类型:即录型历史和重构型历史

作者:简无思

摘要:本文对中国和西方在“历史”一词含义上的差异做出澄清,区分即录型和重构型两种历史类型,以期对不同古代历史在性质和可靠性方面的认识提供参考框架。

澄清几个重要概念:

过去和历史;

即录型历史(real time recorded history,即时记录型历史)和重构型历史(reconstructed history,重新构建型历史)。

(一)

过去,是指今天以前存在和发生的一切。我们描述过去的时候,不受限于具体明确的时间框架,不需要具体明确的人物,地点,起因,经过,结局以及后果。

人类有漫长的过去。但有漫长的过去并不代表有漫长的历史。西方,欧洲,中国都有漫长的过去。这不意味着它们有等量漫长的历史。

过去的一切当中为我们今天所知,所表述的部分,可以称为历史。那些不为今天所知,无法表述的部分,可以称为被遗忘的过去。

中国和西方关于历史的概念有很大不同。这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过去发生的一切,如何理解历史。

历史,在中文世界,是指那些过去发生的,并且得以记录下来的事件和行为。我们表述为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严格意义上的历史需要包含以下要素:明确的历史时间框架,具体的人物,地点,以及必要的情况下事件/现象的起因,经过,结局乃至后果。

《尚书》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历史记录,是先秦时代政事文献的汇编。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来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是一人执“中”之象。近人金静庵说:“保藏之档案谓之中,持中之人谓之史。一指书言,一指人言。”,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研究史的学问,称史学。

历史在中文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在《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南齐书》中提到这个名词,是诸史、历代史书的意思。而史书是由历代历朝的史官记录下来的。这个意思一直保留到近代。直到1895年礼部侍郎于式枚开始将它作为历史事件和现象的代名词。 当然这里指的是历代史官记录下来的历史事件和现象。1896年,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也用了同样的意思。 这样的意思一直沿用到今天。

《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明治维新后,日本学者将英语History一字译为“历史”。

英文历史history一词源出自古希腊语:ἱστορία(Historia),原义为“探究,通过调查而得来的(关于过去的)知识”(historia, meaning "inquiry, knowledge acquired by investigation" )。来源于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The Histories)》一书中的含义。

英文“history”与中文“历史”的含义显然有很大不同。

(二)

中文“历史”来源于巫史传统。 古代从事求神占卜等活动的人叫“巫”;掌管天文、星象、历数、史册的人叫“史”。这些职务最初往往由一人兼任,统称“巫史”。举凡先公先王的世系,当代君王的言行,军国要务,祸福灾祥均在巫史的记载之列。这就构成了史。历代的史综合在一起,就形成历史。

显然,中文“历史”的本意是为了上天和人类自己在未来的查考,由史官记录下来现在发生的事。古往今来的的事迹按照时序记录编排下来,就是历史。中文的历史,具有神圣和世俗的双重性质。我们可以称为“即录型历史(real time recorded history,即时记录型历史)”。

中国的历史有两类,一类是”正史”,一类是“野史”。

正史,是由历代宫廷史官记录下来的官方文件。是严肃的,严谨的,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来源于巫史传统。记录天子,官员和民众的行为是为了向上天/终极神圣力量负责。

野史,是非官方的民间记录,叙述,传说。显然与正史相比缺乏官方的神圣,严肃和严谨特性。野史的可靠性相比于正史有很大的差别

英文的历史history如上所述,显然指的是通过调查,研究而获得的关于过去的知识。按照这样的定义,西方的history显然是后来重构而成的,而不是当时记录下来的。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按照作者自己的介绍,就是他周游世界,道听途说地采访,探寻,搜集,整理而成的。事实上,古代,中世纪乃至近代早期的西方大致1500年以前没有记录历史的文化习惯和行为,也没有类似中华文明中的那种记录历史的哲学观念,更没有明确的历史时间意识。

希罗多德 ·《历史》

也就是说,英文历史,history,的词源学含义本身就是重构型历史(reconstructed history,重新构建型历史)。这至少可以含括近代以前,即近代西方开始出现有充分记录的历史资料之前,的西方过去。

(三)

所以,中国和西方关于历史/history的含义不同,就导致了两种历史类型:“即录型历史”,即中文的本义“历史”,和“重构型历史”,即英文的原词history。

即录型历史:已经如同前面解释,就是历经不同朝代合在一起的关于当时过去状况的即时记录。最好的代表就是中国历史。

即录型历史在西方出现很晚。大致在17世纪和19世纪之间,西方开始有条件并且有意识地记录历史。因为格里高利年历是16世纪末才开始颁布。具备一个明确并且通用的时间框架是记录历史的先决条件。另外,造纸技术大约在13-14世纪传入西方。大规模耐久性和易得性较高的纸张运用使得可信的历史资料开始出现并能够流传至今,作为今天考古历史学相对可靠的历史文献依据。

在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这段时期,受壮阔而又系统化的中国记录型历史的影响,西方开始形成历史意识。但是从什么时候西方开始有历史意识和历史时间意识至今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学术难题。主要是因为可信的历史资料匮乏。

重构型历史:如同前述,西方的历史history的含义就是对过去的事情进行调查,研究之后,通过全新的重构而形成的关于过去的知识。以这样方式获得的知识而形成的历史叙述我们可称为重构型历史。重构型历史是我们所知道17世纪以前西方古代,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历史的主要形态,就像即录型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主要形态一样。

重构型历史也有至少三种亚形态:

一种亚型来自人文传说的构建,为了叙述方便可称为“传说类重构历史”:

希罗多德所著述的”历史”,按照他书中的介绍是在大约公元前455年至前445年间游览利比亚、巴比伦、埃及、小亚细亚、黑海北岸、希腊城邦及爱琴海,关注当地的见闻,搜集人们所谈论的过去的故事,传说等一系列的inquiry 和 investigation 得来的。这是通过人文访谈,探究和调查得来的关于过去发生事情的知识。由这种知识构建而成的历史大致与中国的“野史”类似。事实上西方主流历史学界均认为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李维的罗马史,塔西陀的编年史由于作者本身以及著作中的资料来源不可考证和不可靠,本质上都属于传说。所以,这部分历史资料都属于“传说类重构历史”。

另一种是类科学研究的构建,来自考古学,可称为“考古类重构历史”。

19世纪以来,西方考古学兴起。通过考古学推断而来的知识构建而成的历史,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暂时可称为考古类重构历史。其特点是,根据考古发现的有限文物,猜测并推展出一片宏大的历史叙述。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的很多乃至全部的历史叙述基本上都来源于此。这一类的重构历史由于几乎完全建立在缺少恰当文字印证的考古推测基础之上,可靠性和可信性均令人堪忧。更不用说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就是推测:从出土文物的性质判断,年代确定,到意义诠释都属于推测和猜测范畴。这里有很多细节问题有待以后详加考察。

还有第三种重构型历史,来自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爱德华吉本创作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蒙森创作的“罗马史”现在被广泛作为历史著作而不再是文学作品,就是基于传说和一些罗马时代的遗迹考证和猜测加在一起创作而成的一种文学类构建型历史。这一部分的古代罗马史实际上构成了现在历史教科书古罗马部分的很大一部份内容。斯宾格勒,汤因比,罗素对这一部分历史叙述的文学特性均承认不讳;对来自荷马史诗部分古希腊史的文学特性也同样承认不讳。这一部分的历史可称为“文学类重构历史”。

爱德华吉本 ·《罗马帝国衰亡史》

(四)

从以上对中国和西方在“历史”一词含义上的差异做出的澄清,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所知的中国历史是历代历朝的历史记录带给人们关于过去的知识,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所知西方的历史(至少近代以前)不是由历史记录而来,而是西方学者对过去图像的重建。虽然不能简单说是完全虚构,但虚虚实实,虚多实少,尤其在没有历史意识,没有历史时间轴,没有系统历史记录材料的条件下,依赖传说,文学作品,考古创作,推测,猜测而来,大概是一个比较恰当而又实事求是的描述。

简单介绍先到这里。这里面有许多尚待深入解说的问题。限于篇幅,今天不能多谈。以后再聊。

知识产权声明:这里讨论的几个概念分类:“记录型历史” vs “重构型历史,三种类型的构建型历史均系本人首创。本人坚信思想知识无边界,思想知识为大众共有。鼓励大家自由传播自己判断有价值的思想知识。

转载注明出处即可。

简无思11/10/2018

一篇文章让你读懂月相表

[腕表之家 腕表推荐]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总会举头望月,仿佛能借月亮一解自己的思乡之情。唐代诗人杜甫以《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对兄弟、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在遥远的西方国家,月也有他们自己的理解和意义,很多钟表商纷纷在中秋佳节之时推出月相表,这显然也成为了一个商机,但真正会购买的人多吗?或者这样说,有多少人了解月相表?喜欢月相表呢?我们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又该怎样选择月相表呢?今天腕表之家就用一篇文章让你读懂月相表!

什么是月相表?

如果要说到钟表中“最没有实用价值的复杂功能”,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可能就是月相功能。钟表中的月相功能究竟指的是什么?“月相功能”指的是手表上可以显示月球阴晴圆缺变化的功能。但是现在我们想要观察月球的变化可以找个望远镜,甚至有些高倍数的镜头足以让我们观察的更加清晰。

月相:月亮的阴晴圆缺

古代诗词人咏月

钟表中月相功能存在的意义在哪?越是观察月亮,就越是摸不透它。于是月亮给了人神秘的印象。在西方的塔罗牌中,月亮牌常常代表着“不安和迷惑”。而在中国,月亮的阴晴圆缺被赋予更多的则是“人世无常”、“团圆”等等寓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那个我们还看不清月亮本来面目的年代,人们借月亮诉说思念表衷肠。

手表中的月相功能

所以月相功能存在的意义究竟在哪?我个人认为,是人们尚存在心中“诗意”的表达和寄托。就像即便是电子书横行、碎片化阅读环境下的今天,人们还是愿意手捧纸质书,去感受在阅读和纸张之间的魅力。月相表,也是这么个道理。

月相表的起源

朗格月相盘

关于月相表的起源,在历史上找不到一个确切的说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是谁创造的。但有据可考在公元前的古代文明就已经有可以推演月相变化的机械装置,而到了中世纪,月相作为一种历法、天文的功能,也频繁出现于教堂塔钟之上,月相作为钟表天文功能的一种传统,自然而然的流传下来,并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为农业、航海等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参考,而早期的月相表,也时常伴随着万年历等复杂功能而出现,很少作为单独的功能使用。

如何选择月相表?

在月相表的选择上,由于月相和实用性功能的腕表有些不同之处,有以下两点建议给大家:

1.月相功能对于机芯的要求较高,所以在选择时偏向于考虑品牌自制机芯;

2.月相表盘的设计以个人审美为主,但是在制作工艺上,差别很大,可以多参考一些品牌。

了解了怎样选择月相表,我们来看看市场上有哪些月相表可以成为我们的选择。

市场上主要有哪些月相表呢?

宝珀

说到月相表,不能不提到宝珀。宝珀的月相表盘设计颇具品牌风格。诞生于1735年的瑞士顶级钟表品牌Blancpain宝珀,已经度过了将近三个世纪的时间。在它们的制表史上,月相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宝珀的月相表最标志性的设计,就是它们生动的月相表情。

宝珀月相盘的“月相表情”

宝珀Villeret系列全历月相腕表

宝珀“月亮美人”偏心日期逆跳女装腕表

“月亮美人最引人瞩目的当然是,那张捉摸不定的月相脸。俏皮灵动,表情各异,或喜悦,或傲娇,或讪笑,或思考。最令人移不开眼的,无疑是拥有美人痣的她——眼眸微阖,唇角上扬,不经意间便透露出自己的玲珑心思。”来自宝珀对于宝珀“月相美人”的描述,的确,在月相表盘中加入表情成为了宝珀的标志设计,虽然有些人也说到这个设计可能有些“鬼畜”,但毫无疑问,所有人都记住了“月相美人”。

朗格

宝珀赢在了设计,朗格赢在了工艺。朗格常见的月相表当属朗格1815系列月相腕表(而最有特色的当然是Lange 1的夜光月相表和Terraluna,但这几乎买不到),当然了在售价上朗格的定位更高(不得不承认)。朗格的官方售价在10万人民币起,但朗格1815系列月相腕表的售价均在30万人民币左右甚至更高,宝珀的月相表定价则是在20万左右(大部分)。所以不能这么比,我们单纯的来看看朗格1815这款表。实用性和严谨的制表技艺是朗格鲜明的特征和标签。以朗格1815系列238.032腕表为例,国内售价为297000元。这款腕表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朗格推出的第二枚年历腕表。很多人要说了,不是说月相?扯什么年历?要知道月相、年历这些都属于复杂功能,在机芯的要求上都不低。而这枚年历腕表在6点位设置了一个月相盘。

朗格SAXONIA MOON PHASE月相腕表(白盘玫瑰金款)

朗格的月相盘美在哪?和宝珀不同,朗格实心金月相盘经过激光蚀刻,呈现琳琅满目的星空景象,星星可达上千颗。蓝色星空、点点繁星,一副深邃天空图呈现在表盘之上。

江诗丹顿

江诗丹顿伍陆之型系列4000E/000R-B438腕表

江诗丹顿的月相盘设计就更加简单了,以今年在日内瓦国际钟表展上推出的这款江诗丹顿伍陆之型系列4000E/000R-B438腕表,表盘6点位的月相盘只有一个简单的月亮和深蓝天空。这款全日历精密月相腕表则是提供了实用且美感兼具的腕表性能,内部搭载的是Calibre 2460 QCL/1自动上链机芯,可完整的提供星期、日期、月份和极具诗意美学的月相显示。

以上三个品牌的月相盘各有各的设计风格,无论是风格鲜明的宝珀月亮表情,还是江诗丹顿简约的月相设计,亦或是朗格经典的星盘与月亮的设计,你更喜欢其中的哪款呢?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事实上现在的机械月相表早已有了很多的千年月相(时过千年仅一天误差),最高精度甚至达到200万年仅一天的误差(当然这显然是一种技术性的极致追求,并不具备多少实用性)。下面附上一个小tips——关于月相表怎么看?

月相表怎么看?就那么几个名词 对应起来一看就知道了。月相是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 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农历初八左右):90度;

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残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为: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假设满月是一个圆形,那么无论月相如何变化,它的上下两个顶点的连线都一定是这个圆形的直径(月食的时候月相是不规则的)。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后的月相。(图/文 腕表之家 莫扬)

日历的功能与作用

现代日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记录时间、组织日程安排,并提供了对未来的规划和预测。

现代日历通常是基于太阳年的格里高利历或公历系统。格里高利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基准,将一年分为365天,每四年增加一个闰年来弥补误差。这种日历系统的推广和广泛应用可以追溯到公元1582年,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

格里高利历的使用让我们能够准确地测量时间,计算日期,并进行长期的时间规划。它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同,从28天到31天不等。每周有七天,分别以星期一至星期日命名。

现代日历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的日期,还包含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它们标记了节假日、纪念日和重要的国际活动,帮助我们安排日程、庆祝节日和纪念重要事件。日历上还印有月相、星座和天文现象的信息,使我们能够了解天文变化和自然规律。

现代日历有许多功能,如日期记录, 节假日标记, 月相和天文现象, 重要事件和纪念日, 提醒和闹钟功能, 时间规划和日程安排, 共享和同步功能。

除了纸质日历,现代科技也为我们提供了电子日历和手机应用程序,让我们随时随地可以查看和管理日程。这些电子日历可以与我们的邮件、社交媒体和提醒功能相连接,提醒我们重要的会议、生日和活动。

现代日历的使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和高效。它们帮助我们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醒我们重要的事项,避免遗忘和混乱。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商务活动,日历都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伙伴。

然而,尽管现代日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和有限。日历只是一种工具,我们需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追求平衡和幸福的生活。

总而言之,现代日历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它帮助我们记录时间、组织生活并规划未来。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形式,日历都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更加有序、高效地度过每一天。

更多日历相关信息,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吧~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