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09年至2019年摄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阳的“炮龙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8年 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农历新年的正月十一举行的宾阳炮龙节,与全国各地的舞龙不同的是,沿街两旁的居民和游客都可以点燃鞭炮,向龙头、龙身炸去。人们相信炮龙被炸得越烂,越是能带来兴旺和吉祥。宾阳“炮龙节”因具有这种能释放情感和直接参与的独特魅力而长盛不衰。#宾阳炮龙节##年味2022##温暖中国年##街拍中国##身边故事##分享决定性瞬间##南宁头条##广西宾阳#
中新社南宁2月26日电 题:广西千年民俗“炮龙节” 数十万人狂欢祈福新年
作者 黄艳梅 钟建珊
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一)晚,“中国炮龙之乡”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具有千年历史的“炮龙节”百龙舞宾州活动震撼上演,全县近百条炮龙飞舞腾跃送祝福,数十万民众及游客在爆竹声中炸龙祈福,尽情享受热闹刺激的新春民俗狂欢夜。
2月25日,广西宾阳县具有千年历史的炮龙节闹新春活动启动。 中新社记者 钟建珊 摄
图为“百龙舞宾州”活动现场。 俞靖 摄
炮龙节是宾阳县一带汉族、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族民间节庆,包括游彩架、灯会、舞炮龙等活动。该民俗起源于北宋年间,有着“中华一绝”、“东方狂欢节”美称。
今年炮龙节主会场设在新落成的宾阳炮龙文化广场。炮龙开光仪式在晚间19时举行,民间神职人员“师公”按照传统仪式,以鸡冠之血点亮龙眼,念着吉祥语,请龙下凡。
图为炮龙开光仪式。 俞靖 摄
点睛礼毕,万炮齐鸣,由龙牌开路,锣鼓队、八音队等跟进,炮龙腾跃而起,在炮火中游舞,整个县城沸腾起来。民众争先扯龙须、摸龙头,伺机钻龙肚,“求乐、求财、求福、求平安、求吉祥”。
炮龙是用竹篾、纸、布等材料扎成7至11节长30至40米的龙,被视为新年神物。“舞炮龙”即以燃放“鞭炮”弹烧狂舞之龙。舞龙人头戴竹帽、上身,扎红腰带,在猛烈的鞭炮火阵中毫无畏惧地舞龙,炮声不停,龙舞不止。民间认为炮烧得越多,龙在自家门前停得越久越吉祥。
宾阳炮龙节炮声不停、龙舞不止。 俞靖 摄
待炮龙被炸得只剩下一副骨架,人们举行传统送龙仪式,然后生火将龙焚烧,“送龙归天”。同时大家就着火堆,架起大锅下水、米、碎肉、作料等熬下大锅“龙粥”,由各家各户共同分享。
“炮龙节是我们春节中最热闹的活动,在外漂泊的宾阳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过节。”宾阳县宾州镇人覃有杰从小就喜欢舞炮龙,他向中新社记者介绍,当地人自小沐浴炮龙福祉,大家对炮龙民俗文化有着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
宾阳炮龙节炮声不停、龙舞不止。 俞靖 摄
今年64岁的邹玉特近半世纪“与龙共舞”。他自15岁起学习扎龙技艺并坚守至今,是远近闻名制作炮龙的高手,被授予“广西民间工艺大师”。邹玉特称,舞炮龙代表着团结、勇敢、进取、无畏的精神内涵,深受人们喜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场面太壮观了!”游客李先生专程从广东东莞过来体验宾阳炮龙节,他还特地准备了帽子、护目镜、手套和冲锋衣。他称这一民俗在中国其他地方罕有,希望他的装备能耐得住炮仗的冲击。
图为民众争先扯龙须、摸龙头。 俞靖 摄
宾阳县官方介绍,今年炮龙节在传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还举办丝弦戏、师公戏、游踩架、踩高跷、彩凤舞、傩舞、壮族会鼓、瑶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并举行体育庙会等系列活动,为民众呈献一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赏心悦目的“非遗”盛宴。
据悉,宾阳炮龙节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获评“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宾阳炮龙多次走出国门表演,在国际上颇具盛誉。参加宾阳炮龙节的游客曾一度超过50万人次,这相当于宾阳县总人口的近一半。(完)
视频加载中...
2月1日,农历正月十一,在广西宾阳,一场超燃的“炮龙”非遗展演时隔三年后重新回归,吸引大批游客参与,推动当地旅游复苏进程。“炮龙节”是广西宾阳县一带汉、壮民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族民间节庆,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行。
记者:黄浩铭、郭轶凡、赵欢
航拍素材:宾阳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在广西宾阳人眼里,每年正月十一的炮龙节重要程度更胜春节。当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架游行、八音伴乐,几十甚至上百条炮龙在城中舞动,人们用鞭炮炸龙的方式祈福。受到疫情影响而停办3年的炮龙节今年将回归宾阳,为了赶制这场“东方狂欢节”的主角“炮龙”,宾阳炮龙代表性传承人邹玉特今年新春,那叫一个忙。
宾阳人常常说一句话,“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每年正月十一,“龙能腾云驾雾”的神话故事,在南宁宾阳县有了现实版画面。
夜幕中,炮龙节进入狂欢高潮,一条条活灵活现的炮龙,在热闹的鞭炮炸响声中,由舞龙人举着向县城内各处游去,挨家挨户送福,保佑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喜添贵子。“炮声不停,龙舞不止”,沿街各家各户焚香迎龙,燃放鞭炮炸龙。当地人认为,炮龙在自家门前停得越久,新的一年就会越顺利。
作为炮龙节最重要的主角,炮龙不仅要制作得活灵活现神气十足,还要既结实耐用,又轻便易挥舞,没有十年八年的手艺,还真难以完成。
现场声:这个龙看着很结实哦。你打下去就懂了。它那种(声音)叭叭叭。打上去不容易烂。又厚实又稳,感觉随便甩都甩不出去。明天我就贴鳞片,明天下午我就可以装龙。它(鳞片)全部贴完了就更加重是吧?贴上去最多是13斤多一点。
农历兔年春节前三天,在宾阳县宾州镇三联街炮龙文化传承人邹玉特古城炮龙作坊,邹玉特正在赶制今年被预定的第13条炮龙。
“宾阳炮龙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邹玉特:这个月是最忙最忙最忙的。像昨天晚上,8点钟我才吃饭,因为昨天是赶工,(早上)6点半就工作到晚上七八点才得收工,我就算10个钟头。
宾阳炮龙特别讲究精气神,龙的五官、身形都严格按比例搭配,每条龙都身覆金麟、盘曲矫健、前爪攀腾、后爪伏地、龙眼圆瞪、张嘴啸天、状似腾飞。而制作这样一条炮龙,只能全程手工制作,工序有扎龙骨、粘龙皮、画龙身、贴龙鳞、染龙布、装龙珠等30多道。邹玉特介绍,扎一条龙最少也需要15天才能制作完成,再来些创新,能让龙更活灵活现、威猛有神。
“宾阳炮龙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邹玉特:我去买那个大水牛的耳朵装上去,哟,他们一看,真的很好看,因为牛耳朵那个毛长长的,非常地逼真。跟这个鳞片(很搭),(鳞片)以前是纸的,就是黄颜色的金纸,一压下去它中间是空的,就扁下去,运输不好,如果是烧炮,一下子它基本就弹出来,炸烂。
为了让自己的龙鳞栩栩如生,能结实防止被炸碎,邹师傅放弃了贴金纸,采购制作服装的小亮片,自己涂红漆包边,再一片一片贴上龙身,费劲,但效果很棒。而他最得意的,还是囧囧有神的龙眼睛。
“宾阳炮龙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邹玉特:这个是电筒的灯光,眼睛拿红布盖起来,开光之后才能打开,我可以充电。
据考证,宾阳炮龙诞生于宋朝年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扎龙艺人。然而,扎炮龙从来没有统一的定式,每一位扎龙艺人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扎龙之中。随着现代原材料越趋丰富和人们对炮龙的由衷喜爱,在扎龙艺人创新发展下,炮龙产品也更加多样化。
“宾阳炮龙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邹玉特:(这条彩龙)给他们(游客)照相啊,给他看看我们宾阳,不能来到我这里什么都没有,我又挂两条龙在上面。(它的作用其实就是形象代言龙吗?)是啊。龙是我们中国一种象征,东方龙,民间崇拜龙,它是吉祥物。
除了在传统彩龙、炮龙的制作上越来越精益求精外,邹玉特还设计出适合小朋友舞动的小炮龙和各种炮龙工艺品,丰富了宾阳炮龙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形式和内涵。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宾阳炮龙节已成为宾阳的一张名片。临近炮龙节,家家户户筹备忙。
宾阳县宾州镇三联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 关燕秋:现在每条街都出来几个负责人组织,都召集那些群众居民啊年轻人出来组织好了,买炮啊。今年我们三联街总共舞四条龙。(舞龙人)都是抢着来报名的。
记者手记 :炮龙节大概是每个宾阳人最浓烈的乡愁,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期盼。又一年农历正月十一将至,在宾阳的大街小巷,炮龙又将在冲天火光巨响中翻腾起舞,叩头送福。如果您也在现场,做好防护后,不妨壮起胆子,从龙肚下穿行,祈求吉祥如意。也别忘了加入队伍,抢龙珠、龙鳞和龙须。据说,龙须能使家畜兴旺,龙鳞可保五谷丰登,龙珠能招财进宝,新年龙行大运,大展宏兔。
记者:谭丽娜 刘英杰 宋乐
(新闻在线)
2月1日是农历正月十一,也是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的炮龙节。仅在宾阳县城,就有数十条炮龙穿街过巷,鞭炮炸响,炮龙翻腾。
宾阳炮龙节是融合了汉、壮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项综合性民间节庆系列活动,历史悠久,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们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县城舞炮龙(2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人们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县城舞炮龙(2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人们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县城舞炮龙(2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人们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县城等待舞炮龙(2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人们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县城等待舞炮龙(2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人们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县城舞炮龙(2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人们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县城舞炮龙(2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在广西宾阳人眼里,每年正月十一的炮龙节重要程度更胜春节。当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架游行、八音伴乐,几十甚至上百条炮龙在城中舞动,人们用鞭炮炸龙的方式祈福。受到疫情影响而停办3年的炮龙节今年将回归宾阳,为了赶制这场“东方狂欢节”的主角“炮龙”,宾阳炮龙代表性传承人邹玉特今年新春,那叫一个忙。
宾阳人常常说一句话,“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每年正月十一,“龙能腾云驾雾”的神话故事,在南宁宾阳县有了现实版画面。
夜幕中,炮龙节进入狂欢高潮,一条条活灵活现的炮龙,在热闹的鞭炮炸响声中,由舞龙人举着向县城内各处游去,挨家挨户送福,保佑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喜添贵子。“炮声不停,龙舞不止”,沿街各家各户焚香迎龙,燃放鞭炮炸龙。当地人认为,炮龙在自家门前停得越久,新的一年就会越顺利。
作为炮龙节最重要的主角,炮龙不仅要制作得活灵活现神气十足,还要既结实耐用,又轻便易挥舞,没有十年八年的手艺,还真难以完成。
现场声:这个龙看着很结实哦。你打下去就懂了。它那种(声音)叭叭叭。打上去不容易烂。又厚实又稳,感觉随便甩都甩不出去。明天我就贴鳞片,明天下午我就可以装龙。它(鳞片)全部贴完了就更加重是吧?贴上去最多是13斤多一点。
农历兔年春节前三天,在宾阳县宾州镇三联街炮龙文化传承人邹玉特古城炮龙作坊,邹玉特正在赶制今年被预定的第13条炮龙。
“宾阳炮龙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邹玉特:这个月是最忙最忙最忙的。像昨天晚上,8点钟我才吃饭,因为昨天是赶工,(早上)6点半就工作到晚上七八点才得收工,我就算10个钟头。
宾阳炮龙特别讲究精气神,龙的五官、身形都严格按比例搭配,每条龙都身覆金麟、盘曲矫健、前爪攀腾、后爪伏地、龙眼圆瞪、张嘴啸天、状似腾飞。而制作这样一条炮龙,只能全程手工制作,工序有扎龙骨、粘龙皮、画龙身、贴龙鳞、染龙布、装龙珠等30多道。邹玉特介绍,扎一条龙最少也需要15天才能制作完成,再来些创新,能让龙更活灵活现、威猛有神。
“宾阳炮龙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邹玉特:我去买那个大水牛的耳朵装上去,哟,他们一看,真的很好看,因为牛耳朵那个毛长长的,非常地逼真。跟这个鳞片(很搭),(鳞片)以前是纸的,就是黄颜色的金纸,一压下去它中间是空的,就扁下去,运输不好,如果是烧炮,一下子它基本就弹出来,炸烂。
为了让自己的龙鳞栩栩如生,能结实防止被炸碎,邹师傅放弃了贴金纸,采购制作服装的小亮片,自己涂红漆包边,再一片一片贴上龙身,费劲,但效果很棒。而他最得意的,还是囧囧有神的龙眼睛。
“宾阳炮龙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邹玉特:这个是电筒的灯光,眼睛拿红布盖起来,开光之后才能打开,我可以充电。
据考证,宾阳炮龙诞生于宋朝年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间扎龙艺人。然而,扎炮龙从来没有统一的定式,每一位扎龙艺人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扎龙之中。随着现代原材料越趋丰富和人们对炮龙的由衷喜爱,在扎龙艺人创新发展下,炮龙产品也更加多样化。
“宾阳炮龙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邹玉特:(这条彩龙)给他们(游客)照相啊,给他看看我们宾阳,不能来到我这里什么都没有,我又挂两条龙在上面。(它的作用其实就是形象代言龙吗?)是啊。龙是我们中国一种象征,东方龙,民间崇拜龙,它是吉祥物。
除了在传统彩龙、炮龙的制作上越来越精益求精外,邹玉特还设计出适合小朋友舞动的小炮龙和各种炮龙工艺品,丰富了宾阳炮龙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形式和内涵。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宾阳炮龙节已成为宾阳的一张名片。临近炮龙节,家家户户筹备忙。
宾阳县宾州镇三联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 关燕秋:现在每条街都出来几个负责人组织,都召集那些群众居民啊年轻人出来组织好了,买炮啊。今年我们三联街总共舞四条龙。(舞龙人)都是抢着来报名的。
记者手记 :炮龙节大概是每个宾阳人最浓烈的乡愁,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期盼。又一年农历正月十一将至,在宾阳的大街小巷,炮龙又将在冲天火光巨响中翻腾起舞,叩头送福。如果您也在现场,做好防护后,不妨壮起胆子,从龙肚下穿行,祈求吉祥如意。也别忘了加入队伍,抢龙珠、龙鳞和龙须。据说,龙须能使家畜兴旺,龙鳞可保五谷丰登,龙珠能招财进宝,新年龙行大运,大展宏兔。
记者:谭丽娜 刘英杰 宋乐
(新闻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