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逸
石黑一雄,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
我读的他第一本小说是《远山淡影》。从看完这本小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是我始终记得这本书里的那种非常厚,但是笔墨却那么淡的“残忍”。
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残忍。
书中用了一个“转移”的手法。这个故事明明就是悦子本人的真实经历,但是她把这个故事说成了别人的故事。她说,这个故事发生在她的朋友佐知子身上。
可佐知子就是悦子,景子就是万里子。
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这个故事只有编织在别人的身上,才能减轻她的罪恶感。
景子自杀后,悦子的小女儿尼基也曾经试图安慰悦子,她不该为景子的死负责。但是,关于景子的那些记忆,还是都出来了。
作为一个母亲,悦子太残忍了。当然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感,她写自己这些残忍的时候,都用了另一个人的名字“佐知子”。
我列举了这些残忍,因为想更多的女人看到,当你离婚后,只想着“自我”的时候,你的孩子到底在承受什么。
一,孩子被打了,她冷眼旁观。
佐知子看到了自己的女儿万里子和两个男孩子打架。那两个男孩子打得很狠。万里子的脸色带了伤,但是,佐知子却根本不想过去看一眼。
悦子不断地要求她过去看一眼,但是她始终没有去,而是强调了这样一句话:“你肯定会是位好母亲。”
那时候的悦子里正怀着景子。悦子怀着景子的时候,是想要当一个好母亲的。但是当悦子成了佐知子,她完全忘记了自己要成为一个好母亲。
她的丈夫去世后,她备受苦楚,只想马上逃离日本。她觉得英国才是她所有新生活的开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完全不再关心自己的女儿,而是不断地去讨要一个爱醉酒的英国男人。
万里子经常被打,她是知道的。但是,她选择了漠视。
二,万里子天资聪颖,但她没有让万里子上学。她要么把万里子一个人放在家里,要么带着她去打工,让她帮忙干活。
佐知子讨好的那个英国男人失约了很多次,佐知子打工挣得钱,都给了那个英国男人,寄希望于那个男人能把自己和万里子带到英国去。
可那个男人拿着这些钱花到别的女人身上。但即使如此,佐知子都不肯放弃,她宁愿不让自己的女儿上学,宁愿带着万里子打工,她都要攒这些钱,给那个英国男人。
佐知子是有多爱这个英国男人吗?
并不是。
她把这个英国男人当成了跳板,寄希望于她能在英国新生。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始终在想佐知子的这种自我,她要逃离日本,她要逃离,日本一成不变的生活。她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吃了很多苦,付出了很多,甚至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女儿。
但是,她的这种“自我”真的正确吗?
自我,过分了,就是自私。越到这本书的最后,我越觉得佐知子这个女人的自私。
她为了成全自己,彻底牺牲了自己的女儿万里子。她的自我奋斗史,也是她女儿的血泪史。
三,无视女儿的第一次自杀,依旧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
佐知子要到英国去。可万里子却非常讨厌那个男人,并且非常抵触去英国。
她为了不去英国,甚至选择了自杀。
可是,佐知子对于万里子的自杀完全是漠视的。她看到离河岸很近的地方,躺着一捆什么东西。模模糊糊地看不清楚,只看到地上有一团比周围草地颜色深的黑影。
那个黑影是自杀未遂的万里子。
“万里子的眼睛睁着,一开始我还以为她死了。但是后来,我看见她的眼睛动了,用奇怪的、空洞的眼神盯着我们。”
万里子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但是佐知子仅仅把这次事故说成了万里子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
她觉得这是万里子的小把戏,是小孩子的小把戏,是完全不必在意和放在心上的。
四,明知道哪里对女儿更好,却依旧自私的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
万里子是个非常聪慧的孩子,她在佐知子的伯父家里是这样的:“大人跟她说话,她回答的清楚流利,不会像很多小孩子那样傻笑,或者是扭扭捏捏。并且绝对没有这些小把戏,她去上学,跟最优秀的孩子交朋友。我们还给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老师对她的评价很高。她这么快就能赶上真叫人吃惊。”
佐知子明明知道万里子的优秀,万里子如果好好上学,如果没有被她带着到处颠沛流离,可能会是一副很美好的样子。但是,她自私的为了自己,完全放弃了让万里子接受教育。
她说,她不用离开东京,她是为了万里子。
其实,她内心深处知道,她只是为了自己。她甚至知道,万里子跟着她到英国,势必会有不幸的结局。只是,她为了所谓的“自我”,选择了不去想,完全忽视。
五,她杀死了万里子的小猫也扼杀了万里子所有的快乐。
一个母亲每天忙于自己的事情,不让孩子上学,把孩子扔在家里。万里子是孤单的。因为这种孤单,她养了几只小猫。
万里子想要回到东京去,因为那里可以上学,不用颠沛流离,可以养她喜欢的小猫。
但是,佐知子却完全不考虑万里子的想法,她要带万里子去英国,哪怕知道万里子恨透了那个英国男人。
她杀死了万里子的小猫,万里子目睹了这一切。她想要让万里子放弃反抗,像那些小猫。而万里子也却是彻底放弃了反抗。
佐知子对万里子保证,如果她不喜欢那里,可以回来。
但是,这不过是最大的谎言。她把万里子带到了英国,万里子彻底成了一个“不正常”的人。万里子最后选择了自杀,她再也没能回到自己想回的地方。
佐知子在离开前,带着景子做了缆车。那时候景子很高兴。这时候的佐知子变成了“我”,万里子变成了景子。她只想在景子开心的时候,承认自己是悦子,是景子的母亲。
六,到了,到了英国之后,万里子成了被“遗弃”的人。
悦子答应景子,如果景子在英国待得不开心,那么她会带她离开。但是,悦子食言了。
景子在英国不被继父容纳,她的继父根本不想看到她,只想当她不存在。而她同母异父的妹妹也不能容纳她。到最后,她只能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她一连几个月都不会出门,偶尔出门,还会被继父不容。
继父是这样的,那么景子的亲生母亲悦子呢?
她非常不喜欢别人跟她提起景子。每次别人跟她提起她的这个女儿,她都是抗拒的。她想要让所有人,都当景子不存在。她想要让自己的女儿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人。
她甚至在景子死后都没有太大的悲伤,她的第一个想法是:“在他们发现之前她那样吊着多久了。”
如此病态的反应,但是悦子却不觉得病态。她说:“就像人身上的伤口,久而久之就会熟悉最痛的部分。”
看完这本小说之后,心里有种惧怕感。我甚至不敢去系统地想景子的这一生。
她没有上学,整个童年都是跟着自己的母亲颠沛流离,她被人打,满脸是伤,没有人管。她为了不去英国自杀,被母亲无视。她想要养几只小猫,被母亲杀害。她不被继父妹妹所容纳,把自己锁在小小的房间里。
一直到她长大,没有人爱过她。她的母亲悦子,只追求的“自我”,只想着自己不一样的人生,然后把她丢弃在了一个飓风区,任她风砍雨割。
她就是在这种伤害中长大的,一直到成年,等到再也不能融入这个社会,再也承受不了这种痛苦,然后静悄悄地自杀了,吊了好几天,然后被房东发现。
她死后全部的报道只有一句话:“她是个日本人,她在自己的房间里上吊自杀。”
何其悲凉。
我已经看完这本书很长时间了,今天又反复地看。我突然想写下这三条警示。我真心希望当你是一个母亲,你真的自己知道在做什么。
当一个人是母亲,她没资格完全地追求“自我”。
我读胡适的书,每次都是振聋发聩的。他写容忍与自由,他说,容忍永远高于自由。
容忍是出于责任,只有你有多太多的容忍,才有资格追求更多的自由。自由是向往,你要达到这种向往,就不得不考虑自身。当你是一个母亲,你就不能只有自由,只要自我,却放弃了承担责任,忘记了去容忍自己不满意的生活。
因为当你是一个母亲,你不仅仅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还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
读《远山淡影》,石黑一雄的笔墨很淡,淡到你不读完就觉得都是混乱的,模糊的,影子一般的。可等你读完,等你细想,你会感受到巨大的恐惧和悲哀。
因为,这一个母亲极度追求自我后,自己得到了新生,而孩子却完全被牺牲的故事。
若悦子当初考虑一下景子,如果她当初不是那么的追求自我,也许景子不会自杀。
当女人自己的追求和孩子的利益有了绝对的冲突,如果孩子尚小,应该更多地考虑孩子。因为,她还没有强大的内心去承受太多的伤害。
景子在很小的时候,就面临了太多的残酷,而这些残酷,是她的心智所不能承受的。她生命的那根木头,在童年的时候,就已经快断了。
她挣扎到了成年,我甚至觉得她坚韧。因为很多孩子,是根本挣扎不到成年的。
我们村的一个小孩,因为父母离婚,爷爷奶奶再也不肯让他见母亲。而她的母亲为了自己的生活,也拒绝了去见这个孩子。然后,这个孩子因为想母亲想疯了。
他本来是那么精明伶俐的一个孩子,但是因为承受不了这种残酷和伤害,彻底被毁掉了。
他们离婚没有错,但是,他们因为离婚,让孩子独自去面对这些残酷就是最大的错。
当父母忘记了自己身为父母的责任,她就不配为父母。
悦子执着于自己去英国的路上,早就忘记了自己不仅仅是自己,她还是一个母亲。
你的追求“自我”,永远不该以牺牲孩子为代价。
景子自杀了。
悦子完成了自己在英国的蜕变。
可她的大女儿死了,她的小女儿妮基不想结婚,不想有孩子,因为她觉得母亲悦子的婚姻生活糟糕透了。
她的选择成就了她自己,却造成了下一代人的悲哀。她甚至不敢把自己对景子的残忍放在自己的回忆里,她希望那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
我写这篇文章,很怕有些女人会说,那男人呢?
景子的父亲去世了。我不得不承认女人独自带孩子的艰辛,但是艰辛并不能成为一个母亲放弃孩子的理由。
这里的放弃,不仅仅是“丢弃”,还是完全忽视孩子的内心。
对待孩子,我们永远不该向“恶”。不管孩子的父亲是去世了,还是完全不管孩子。只要我们是母亲,我们就该在孩子成年前,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我们可以谴责不管不顾的男人,甚至是通过法律手段为孩子争取利益。但是,我们永远不该把孩子当成了夫妻博弈的筹码,把孩子当成了可以丢弃或者是可以任你摆布的棋子。
悦子后悔吗?
她这一生都想要走出那远山,可多可惜,因为景子,她这一生都将被那清淡模糊的影子所折磨。
远山不远,淡影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