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墓地风水

单人旁吉(单人旁吉念什么)

时间:2024-02-01 19:55:29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开濮曹徐马氏族谱》(正文篇二)

国前清晚处士州学廪膳生 华甫 倪重光 撰文

师范毕业生蒲三 王治善 校正

碑记墓志铭辑录

二世祖马公讳神宝祖茔遗址

二世祖神宝祖茔坐落在山东省曹县北35里普连集镇马海村一里,原黄河古道北岸,陵地5顷4亩,坟地三座,中为二世祖神宝祖茔,左为宝七子三世祖讳士良墓,右为神宝七子三世祖讳士裕墓,均为悬棺,各有功名在世,立有丰碑,二世祖神宝墓前立有江龙碑,大明嘉靖年间后期被盗,士良墓前立有抹角碑,士裕墓前碑1966年被盗,三坟墓均在中被毁,原三碑都有碑文,2012年清明节重立,士良士裕墓碑为原碑,但由于风化严重,字迹多半模糊不清。

三世祖马公讳士良配杨氏碑记碑文

葬于曹县北35里普连集镇马海村黄河古道北岸

马公讳士良,字景隆,大黄名家马公之后也。士良生行,行生俊,俊生文,文生公,公生兴,兴生隆。资廪忠纯,广宝信善容杨有可刻也,公生于景泰三年十一月,嘉靖二十八年九月十二卧化身正寝,得年九十又八,皆公行善之所及也。殁之日,千方咸来追慕,及十一月二十五日合葬于祖茔次。子:百云,鲁府典膳能世其家。

三世祖马公讳士裕碑记碑文

赐进士第、翰林院编修、四川道 系正 撰文

赐进士第、左都侍卫 习政 篆额

曹县儒学教谕 书丹

曹县大黄马公讳士裕、妻郭氏,济阴0000之女也,初有志操,纯朴不

(碑记破损严重文字不能连缀,故不录)

四川按察司副使西田马公墓志铭

(碑记现存巨野马庄)

明中宪大夫四川按察司副使西田马公墓志铭

赐进士第兵部尚书 麻城耿定力 撰

赐进士第户部主事 郓邑王复兴 篆

赐进士第行人司行人 洪同晋承宠 书

按状:公讳文建、字体乾、别号西田,兖州府巨野县人。其先居青之临朐县,永乐初徙巨野县东庄屯,累世业耕。至大父杰任江西万安县巡检,父先负异才,食0邑庠。公生体貌奇异性,且聪敏,浦四岁而孤,其举止言动俱有成法,不与儿童游嬉。稍长出就外传恪遵母训刻,励勤告,日记千万言,凡耳而目者皆许焉。公辅器年16首补邑第子员,又三岁遂廪诸生,后数上公车业不售。益自策励其所为,文皆先秦西京语。

嘉靖乙卯(公元1555年),入棘闱,方伯魏公得公卷奇,以解不果鹰乡书十名。丙辰联苇进士,观大理寺政,明年丁巳授行人西奉使。

命皆称旨,己未拜陕西道监察御史,遇事敢言,不避权贵,无何丁母高氏忧,哀毁以孝,服阕,甲午承。

简书直指江南廪,独持风裁,举劾以当,人咸威服。第方正刚介与时多迕。己丑出,公检陕西按察司,接镇凉州。时承平久边,防稍驰,公退客兵,练土著,汰老弱,严部伍,边陲晏如颂,保障焉。隆庆戊辰转苑马寺少卿,公修陈马政,军民两便于今,赖之逾数年。

今上甲戌迁四川按察司副使,备兵威茂,番酋煽乱,公不惮征缮以固,吾圉乃申斥堠之制,慎防御之谋,以剪灭此,而后朝食夷人俱公威名,毋敢跳梁也者。以公奇伟绩。

上方倚为长城,而公00蓴鱸,丁丑遂上疏乞骸骨归,公自蜀还,杜门谢客,不染俗务,惟课儿孙,学庭学礼无一毫贵。倨态即饮食衣服澹如也。且也,竿牍不入公门,或有横逆避不与校。徜徉梓里30载始终一节。惟时邑大夫郡2000石,监司000起公,而公奄然长逝矣。盖万历甲辰二月十八日也,距生之年为嘉靖壬午正月廿五日,寿八十有三,以戊申十一月十九日葬于祖茔之中。

原配段氏,增生段思礼女。继李氏廪生李柏女,宋氏大学生宋民抚女,继赵氏赵松女。

子二:长振维,李出。娶陈氏,鸣质陈言女。继李氏曹主簿李女,侧苑氏,郓处士苑得安女,孙氏、孔氏、张氏。次振经,赵出。娶0氏。

女四:长适济廪生于汶,李出。次适邑廪生王修道。三适郓庠生侯茂赏,俱宋出。四适郓庠生侯祚封,赵出。

振维六子:长调元,增广生,苑出,娶王氏,涉县知县王肇基女。次质元,庠生,娶梁氏,郓太医院官梁敏生女。嗣元,娶胡氏,汶庠生胡海晏女。启元,娶薛氏,邑增生薛士琦女,俱孔出。正传、正学俱张出。

六女:长适汶赵光前,李出。次适郓周府引礼屈太镛,苑出。三适邑庠生杨于都,李出。四适吏刘光和,三聘于郭光祚,五六幼,俱张出。

振经一子,勷元,聘贡士宋承廕女。一女聘于邑庠生曲愈做卓子。曾孙6,曾孙女4。调元三子:长宜宗聘曹州李宪副、男庠生李友竹女。次宜宪,三宜宠。质元女一,嗣元子二,宜长宜众。女二,长聘于邑庠生王家藩子,次聘于李振元子。启元子一女一。

公天性孝友,每追念二亲辄泣下,接人谦让有利,士有好学砥行者,尤嘉奖勤训。子孙以纷华浮薄为戒,其居官居乡忠义炳烺若斯,足以表树不休矣。余辱年谊知公最悉,是以首标之庸以俟后之人。

铭曰:赫赫马公,科第传芳,传帝耳目,声振岩廊,乘驷吴越,纪法斯煌。秉钺秦蜀,华夷顒望,公曰归于,三径就荒,帝不拂公,安居召将,公竟弗待,中外尽伤,太岳苍苍,济水洋洋,瘗玉平原,风气久藏,后人考德,视此铭章。

大明按察院监察御史马文建

在这永丰塔旁的屏盗碑亭和麒麟公园里,欢笑溶满人们的脸颊,享受着"风月无边"的清爽。还记得,童年时坐在石板长凳上,听老人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拉远近奇闻,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如今,人们谈国事、话家常、看露天电视……高兴时,还有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地方风味的小曲,灯灯影影里,弦音和着巧笑连波。月光清辉洒泄塔身,楼舍层叠模糊迷离,似一幅淡雅妩媚的写意画,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我对永丰塔知之甚少。读过了一点文章诗句,聆听了老人的一些故事,这才知道:明嘉靖年间,按察院监察御史马文建来家乡省亲时,曾登临此塔,赋诗一首:"浮屠筑塔自何年,深锁烟霞势若穿。光映扶桑连日出,影承埤傀压晴川。剿鸾戴月鸣仙语,茂薛牵风接洞天。谁信登高能作赋,挥毫长为彩云篇。"此诗道出了此塔"天地人合一"的真蕴。又取名为:"永丰",希望百姓五谷丰稔。

明天启本《巨野县志》马文健简介

马文健,嘉靖丙辰进士,幼贫性介不妄交游,耑心坟典,少时,学舍与居住相近,每饭必望突炯尽时来食,从今乡贤张君天,爱学,一日听讲《尚书》,家童报其妻死,恬不为惊,张促之,始去。及登第,擢御史,执法不阿。寻以年例出宪西蜀,屡立战功,威詟蛮洞,后忤中贵,罢家居三十余年,杜门不与人事,未尝私刺,公庭年八十二卒。

清康熙本《巨野县志》马文健简介(国家图书馆留存)

马文健,嘉靖丙辰进士,幼贫性介不妄交游,耑心坟典,及登第擢御史,执法不阿,寻以年例出宪西蜀,屡立战功,威詟蛮洞,后忤中贵,罢家居三十余年,杜门不与人事,未尝私刺,年八十二卒。

菏泽文化丛书 马文健简介(P34页)

马文健(1532-1615)明代进士,官至按察使监察御史,山东省巨野县城内郭马街人,少年家贫,聪明而不信鬼神。当学生时,路经城隍庙,见不少男女给泥塑神像烧香磕头。他跑过去,用鞭子抽打神像,并给城隍庙神写下 "充军令" :"城隍城隍,充军辽阳,己时动身,午时返乡,一天一趟,天天照样,年年月月,地久天长,永不准许,民间发狂。"县令知悉后,下令开除其学籍,其师怜其聪慧,假借神命,继续加以教诲,终于学有所成。

明嘉靖丙辰(1556年)进士及第,后升任按察使监察御史,后按年例到四川任监司,屡立战功,颇有政绩。他为官清廉,执法不阿,性格刚强,因而开罪于权贵,万历年间(约1580年)被罢官回家,杜门30余年不与权贵交往,卒年83岁。

明嘉靖年间,马文健来家乡省亲,曾登巨野永丰塔。赋诗一首:"浮屠筑塔自何年,深锁烟霞势若穿。光映扶桑连日出,影承埤傀压晴川。剿鸾戴月鸣仙语,茂薛牵风接洞天。谁信登高能作赋,挥毫长为彩云篇。"曾为《巨野县志》作序:"夫志本史而作,而史乃又有名曰鉴,盖往事之纪,今日之鉴也"云云。

明故待赠马公讳诜德字容其暨配贞节高氏之墓表

(碑记现存巨野马氏祖莹)

赐进士第、太常寺乡官、南京国子监祭酒、前翰林院侍读学士、司经局、太子冼马、管理诰敕、纂修国史、会典经筵讲官、晋城内山裴字 撰文

赐进士第、奉直大夫、司刑部湖光清吏司员外郎、前中书舍人金乡泗源胡汝桂 纂额

赐进士第、承直郎、刑部广东清吏司主事、前太常寺博士濮阳寅轩陈忠翰 书丹

嘉靖丙辰春,余同典礼部试得马子文建于书闱中相知最深,马子六月授官行人,己未秋使晋复命迎养母高氏入邸,马子方擢御史高即弃世,御史哀毁骨立,将扶柩而南,乃持濮阳陈思翊所次先逝,八九高柩,请余表诸墓沉夺越,今冬未复,余将适官南雍,御史吉来申前请。余按伏:公名诜德字容其,传前世鲁之巨野人,先系不可考,生父尉周,配庞氏,生公,孩0辄0敬,既长慵优敦尚大节,屡文体裁奇古,以礼经为邑黌巨擘,屡试秋闱,未第。公父尝为万安县巡检,下审00以家庭,公独往步往侍,署月躬0不言劳,命旋肄业,恐不克遂更愤志,下帏夜分不辍,寻以疾状,天时高才,二十八岁擗踊苦働,自分身殉,以御史文建并在襁负,已既苏乃曰,有孤莫抚孰振马氏?是则匹夫之谅也。遂强颜存活,损衣饰即朴,陋首著丝巾补维,至在其视古之哉,哀毁面善其用矣,薄民地数千顷,茆屋数间,日用多艰,里人时以孤寡淩之,忍弗与较再经,荒年每诣田园,采蔬菜食二孤子,母衣皆出纺织,即借月以为之收,公遗书置筴笥,御史能言自以学书,然授之稍长择师使往受业,是以御史乙卯领乡书,连掇甲第,以有今日猝之日,犹以承朱志,报国恩勉御史略无乱语其以庶几,列丈夫之行矣。

男一即御史,娶赵氏,继李氏、继宋氏。女一适邑庠生张以成。孙振维,邑庠生。孙女二,一适济宁邑庠生于问,一尚幼。高氏生于丁己九月二十二日,卒于己未九月初八日,马氏产济宁滨济水出王屋,既入河数伏于地然后至河会以入校海盖济源深日远故待伏而见,马自上世代积隐德公即不寿高亦未封,皆伏也,御史中兴之治,不以明时之,望渍乎又因济而可信者。

嘉靖四十一年岁次壬戍季冬月 吉旦

(二十世孙钦献 沐手敬禄)

明恭人改壙碑记

(碑记现存巨野马氏祖莹)

恭人姓李氏,四川按察使副使西田公之配也。恭人惠而谅确其有贞,则训敦于内,事姑以孝敬。释生于嘉靖二年九月二十九日,于三十一年三月初三日卒。子振维,太学生。振经赵氏出,女适济宁于问邑庠生也,孙二绍祖、述祖,孙女尚幼,甥一太和。恭人殁时继田甫七岁,西田公始中乡试,迫于时故诸岁具者以日具不为恔,于明年公登进士第,无何曾冠龙节,历职显庸而晋晋,于今日者未艾。继田又成,立策名天府,他日所就亦兴老焉。辛苦共之,糟糠同之,而则不及见矣。继田每一念及未尝不泫然涕洒交下也。恭人旧窆在祖墓之西足堪兴家,曰:罔协于休假尔泰耆耆从移。

万历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改壙于兹,竭力易椁封之,崇几尺厚诚必信固所自画川壤孔移斯永枯丰碑载事都亿万礼曰祺翕诸。

男 振维 振经 孙 绍祖 述祖 叩首敬立

西郓小河屈竟显 顿首 拜撰

大明万历六年岁次戊寅二月二十一日 吉旦

明故处士马公墓表

(碑记现存马常寨虎爷祖莹)

赐进士第前、资政大夫、总督宣大兼察院右督御史、兵部尚书濮阳舜泽苏佑拜撰

奉政大夫世子、训官、赵府长史司左长史、濮阳杏石苏佑书丹兼篆额

处士讳虎字迁威,曹州人也。谱牒遗于兵灾,墓考所乃断。自高祖飞兴以下,按马氏故国时记,青州益都人,相传矮槐树村其遗址也。国初,有讳贵宝者,始自青徙曹云。飞兴生贵宝,贵宝生彦忠,彦忠生生兴,兴配胡氏,生男子九人。处士公最少,品质醇憨,赋性刚劲,不善屈下人。挺挺质实,侃然自信,治家务000不有壶内外网敢或犯,拓田、榖积、延师、训子,尉为旺姓然。顾好施予里间贫乏者,率赖0火,族人婚葬间不能举,公咸周给之,有谢之者辄麾去,不自00社塑建经营之为居多,岁次伏腊会乡人祷祀,必取雯倾款输城,积而能数散,亦可谓一乡之善人矣。待亲侍故旧朴素,不事修饰而精,则缱绻话桑麻论丰00契阔勤酬终日乐如也。君子曰:凉哉?马公盖犹存古之风乎。

今0嗣统诞布

诏音:尊礼高年,公以耄德高膺冠服优游林壑含饴弄孙不自知其年齿之笑也。配郭氏继郝氏再继李,生男四:纯锡监生,纯缎(应为古字旁)贡士,纯熙寿官,纯臣太学生。纯锡娶范、刘、李、张,生孙男三:(单人旁+吉)、(单人旁+丕)、 任,纯缎(应为古字旁)娶李氏、田氏,生孙男三:学礼聪明过人,十三即0举,子0殇矢。学曾生员,娶刘氏。学思娶贺氏,女四,长00田,次适侯易,次适翰林侍讲,王君第之子绳余第三子潢赵府长史。纯熙娶林席滕生孙男学颜监生。纯臣娶陈鄩氏生孙男五:学易、学书、学0、学礼、学志。公寿近朗顾优矍康强干,目能视远,能噬腊平生无他疾病,自少至老如一,世族大支蕃,因以姓名集休,视懿则足范后人。距公生于天顺己卯年九月十有六日,卒于嘉靖己巳年闰正月十有九日,享年八十有七。于是年三月十有六日启郭郝李氏之灵合葬焉,礼也。墓在马村集之西,贡士君以0焉。表公墓,呼呜!苏马通家久矣,谂知公文奚容解妥掇拾大片式诏方来论,曰:盛世之民其庆渊渊尔,其行卓卓尔,其情恋恋尔;浊世之民其度笺笺尔,其行恌恌尔,其情凉凉尔。余表马公墓因而有慨于世道之日,长云昔成化、弘治间,政治洽熙敢尚诚笃数三耆归交际往来0然。祐道:今渐渐偷薄矣,嗟嗟不可以世变之问鞠躬即田较筹岁入盈缩而酌费焉,睦族厚姻重婚恤穷俭约为薔有不为彦公役赋税评亩供输弱孤,不凌富强,不屈远近,论法0固盛世之民遗尔古之0坠也。季文子曰:八元八凯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为公0后人者其祥率乃0行而靡替也夫。

万历二十六年岁次戊戌冬十月朔吉旦

孙 马学思等立

附注:墓表碑高180公分,宽75公分 厚28公分

虎公墓表出土后序

为此次续写族谱多据校对于1995年6月,以以热心续铺之人,21代孙马心乾马启道马身华马身梦,22代孙马兆举马兆良马绍禄和马村、常寨2村族众10余人在虎公墓前深1米挖出墓表。因年久碑文字迹个别目视不清,碑已折断,故埋原处。碑文为马身华抄写和摄影,并译解注。碑文中0代表字迹残缺处,虎公生于己卯年即天顺3年(公元1459年),卒于己巳年即嘉靖24年(1545年闰正月),享年八十七岁。寿终后53年,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岁次戊戌冬十月,其四男皆病故,有孙男马学思等树碑,为马氏后人易于校阅。我们因水平所限,译注若有错误,敬请我马氏家族批评指正。

21代孙马身华沐手拜序 21代孙马心乾校阅

22代孙马庆勋书丹 22代孙马兆举校核

公元一九九五年古历七月 敬序

旌表儒士马载图刘氏贞烈墓表

(碑记现存濮阳市马李集祖莹)

乡贡进士儒学学正关中牛惠撰

乡贡进士儒学训导三山张潮书

明正德十四年二月十日庚午,葬马儒士垍妻贞烈刘氏于郡城东南潘村之曲。儒士载图字道稹,大学生马伟之之嗣,庆积先业而欎未昌遗德流祉子其宜大惜乎?秀而不实蘭绝其馨,厥配就义,夫妇成行。儒士年方弱冠,性行沉静居止殊人,志向峭峻,后学于郡庠刘生,刻勤自励,耽学向上,研精举业缀文乃工,夜以继日,淬厉匪懈,乃及刘氏秀毓巨族,淑懿贞静,既及笈妇孝敬,是持方其事老翁姑也,鸡鸣而起盥漱,栉纵笈总衣绅以适其所,问其起居,察其寒温,请盥授巾,有命乃退,饮食必躬,有余必请,哕噫嚏咳略不少见,及其相夫子也,顺而不专,信而不诞,应唯敬对,谨内严外,衣不同椸,浴不共湢,抒机惟勤,灯火惟常,供夫子业,以霄继昼,易无攸遂,惟王中馈,夫子之有恙而事之,食饮必精,汤药必尝,日夜匪怠,忧形于色,迨夫子之告逝,水浆不食,哀号几绝,抚膺发叹,意其不曰,共牢而食,合卺而饮,三从既失,惟死而贞,志已定矣,决不可夺,以其年十二月初一日,遂缢于家,年方二十。呜呼!痛哉,王睢其风,高鸿其志,讣音一闻,哀恸无极,古有共姜,誓不再嫁,矧兹同死,尤轮左袒右衽。于是淮阳潘公和,以都练出同知开州,事讣开辄訇属文往祀入祠,贞烈以厉其俗,会诸乡宦乃及士大夫封章

以闻旌表门阁:噫嘻贞烈,卷卷怀顾,愿勒休声,延垂后裔,琢珉书节,用图不泐。文曰:唐愍女、贞烈妇,垂今闻。孰不慕誓,同死弗回,顾抱贞洁,载图妇烈气轰轰,贯斗牛,懿节凛凛,塞天地。

沐呈恩表:幽光激颓,俗厉闺房,刊乐石篆,遗芳永休,烈垂宪章,万万年传无疆。

嘉靖二年五月吉旦立石。

圣 旨

(碑记现存濮阳市马李集祖莹)

直隶大名府开州署印同知臣潘埙等谨奏:为表贞烈,以励风化事。据本州儒学廪增生员王纬等呈称,本学岁贡生员马伟男马载图,一十八岁,习学举业,娶本里民人刘钺女。初婚为妻,年二十岁。未数月,夫病,刘氏昼夜忧泣,及卒以死自图,未遂。正德十四年十二月初一,日扶柩葬于潘村里,拳拳念母,病不得见。是夜,遂自缢而死,与夫同葬。缘系死节烈妇,有关风化呈乞施行等,因到州随。据伊潘村里里老潘约等,亦呈相同,据此查得《大明会典》事例一欵:凡旌表贞节,里老呈告到官,掌印官研审坐令,有职官确保备,开实迹具奏本部,行勘覆实,旌表奉此。今据前因,除本州再三研审。相同外比,因无官在任,勘以确保复行。移官到臣,看系重事,徧加询访无异行具。本学并里邻人等各具不扶结伏。复申呈前来备,确送州,尤恐未的,又行拘伊此,比时解救亲人朱氏等,及迨取伊原缢项索,各到官审验是实。臣窃维死生大事,节义大贤,古今臣子能舍生取义者有几,而况欲贞之妇人女子?即有之,天下古今亦宁有几,而况欲求之蕞而一州。乃开州为古澶渊,号称名郡。唐朝一高愍死于孝,元朝一姜节死于义,寂寥百世,歆艳简编。本州近已立祠,崇祀以风吾民,未几有马载图妻刘氏者出,乃见古今人性之同不可诬,己旌一人所以劝众人,旌妇人女子所以愧天下男子。由是子将死孝不为逆,臣将死忠不为叛。教化之兴其机如此,恶可缓哉!如蒙准奏,乞敕下该部查例早见施行,以风天下,世道幸甚。缘系表贞烈,以励风化事,理未敢擅便。为此,具本专差听缺吏程钺亲齐奏开伏候敕旨,右谨奏。一申上司、直隶大名府知府金贤批:此乃风化所关政务之先,莫要于此抑径自奏请施行。钦差整节大名府等处兵备河南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刘秉建批:表贞烈以励风化,有开州同知潘埙崇祀高姜,未几而有贞烈刘氏者出,感化之机如此,其速表章之典,诚不容缓。除潘同知政绩另行外,仰州再行访审无异,即择日具仪现以刘氏配祀高门内余事宜候奏请。命下之日施行批申缴巡按直隶御史李节义批:守节且难,死节尤难,事既覆实,理宜奏请申缴。钦差巡抚保定等府地、方兼提督紫荆等关、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伍符等批:此妇于共姜,今女殆,将过之激励风化。司民首事拟施行申缴,奉礼部结字1062号,勘合内一件旌表。事仪制清吏司案呈奏本部,连送该本部奏本司案呈节,该巡抚直隶监察史彭占琪等覆勘,过直隶大名府开州儒士马载图妻刘氏贞烈是实,取具审该官吏人等保结粘连到部,送司案呈到部,恭欲前事,既已覆勘,明白合行,该原籍官司照例旌表,以励风俗,缘系旌表事,未敢擅便。嘉靖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本部尚书毛澄等于奉天门,奏奉圣旨,是钦此:遵故儒士马载图妻刘氏之时年二十岁,随夫自缢而死,贞烈是实,合照例修立牌坊,旌表儒士马载图妻刘氏之门。

嘉靖二年闰四月吉旦

开州同知:徐山

判官: 李怡、王宪

吏目: 登瑞

儒学学正:牛惠

训导: 张潮、胡正、张绅 立石

勘致仕乡宦士夫人等:

署丞:王明宾

知州:李麒

知县:李腾麟

教谕:李记

训导:唐臣、高瑞

监生:刘觉、刘献策、孙悦、边驯、程崇仁、候崇猷

举人:孙纶、程万龄、郭岳、边骧、程万殊、郭珍

国学生员:王贤、孔孟、张机、刘塌、田里、孙国、张雷、张怡、程秀、高隆、王世品、王时壮、李昌、峰国、孙魁、李谊、王世玉、刘钦、张世禄、徐迁、杨振、张维孝、王经、朱駭、孙思、刘国卿、王思景、王璐、王遵崇、王儒、王崇孺、郭驎、刘澜、甘艺、刘良臣、候君节、王骏、陈洁勳、孙宗、张思、姚辅、田子、杨永昌、杨静、孙导、刘善、张宝、王世正

里长: 潘约 马驼

明故省祭官北泉马公墓志铭

(碑记现存安陵祖庙)

乡进士鹤巢李松撰文

乡进士南泉王修篆刻

乡进士黄坡张庚书丹

公讳举,字时升,号北泉,其六世祖讳飞兴,当元末时为曹州西廓人,泒(gu)有八散于兵灾,独飞兴眷其世土能以计间关止于安陵镇。飞兴生汲,洪武间举茂才,官句容令,坐诬罢还。汲生鲁大夫璘,遇曹新县遂民于县版。璘生大夫贤,贤生父骧,以力农富其家。骧生公,公自岐龆时已炯然出儿群。年几弱冠,邻民有卞氏、姜氏世以武豪于锁,阖镇苦其凶,公即能礼为御,且时时提法度而觉之。久之,二氏莫不格心以变恶习,故镇之人,今五十年安于恬静者寔惟公之化。道所遗后公父,故公治丧情文兼备,雅兴礼合皆得之,不学者也,与弟学同志克家、屏声色、外犬马,不逐世俗,为华耀费,由是家道益丰。其友弟因于心终身未尝,有几征乖意出于面,其爱侄如其子。虽居财甚厚,亦未尝私一钱为子留。性尤好施,施必相义,然必以无告为先,远者求婚赀葬地其门,故无日无踵,若邻氏之寡得保其遗孤以节终者,倚公之力据于今有六七家,或所识或细民陷于诬累,公视之犹己。委曲扶救不爱于捐资务出其危而后已。公年十五而承使藩司,年三十而历事京曹,年三十五而归省。所遇官长,其为位虽有崇毕外内不同,无间于后先,皆加爱重。未闻一官以过斥。及与公所于同事者,其为人之贤,盖纷如也。在藩在京公惟以和信交,卒无一人或有所怨嫌于公。公尝涉既多言事动切机宜,由四十及于老名望愈为卿,闬所尊二曹之令与守新旧经数,公莫不就其庐采议,论执其欲为事与之条决显官,闻士慕公之行往往倾盖折节,即与公情意渥者,公亦不翕翕然,为热兵孟公东漳,尝砖曹州城,公割契地十亩为资材以助官费,东漳公义之,遗官致币以嘉其事。公有叔讳旺卒,无子,公丧之若丧父,然遗女三人,公恤之不殊于父女。有长姊嫡母孔氏出,适张瓒生男七人,七人者之妻皆公为之娶。次姊适杨鼐,一妹适高瓒俱母刘氏所出。公各畀之田,使衣食于耕之,所得自便,不问其笃,于亲亲如此。则公之施及乡邻者,知其皆仁之流序矣。居尝述照烈言诲其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临终犹嘱之曰:"无弃吾之故旧,无薄吾之骨肉",观于此,则公之平生之志性可概也。

己公母朱氏,配王氏,生一子名守经,太学生。侧室段氏、高氏、卓氏。孙男一人,名遇乐尚幼,孙女一人适都御史陈谦,齐之孙名守智,太学生。

公生于成化己亥七月二十四日,卒于嘉靖丁未十月二十八日,春秋六十九,于次年戊申正月二十五日葬于先人之墓次。守经豫来请铭,余以眷属故不敢,以不敏辞知公,且旧乃最其迹而系之铭,铭曰:

不自吾承兮,孰辟厥轨,不自吾敦兮,孰诒厥祉,嗟维公兮,身俱美戴仁服义兮,为素履化卿曲兮,迎风顺指字孤婺兮,亲疏远迩,守令来咨兮,政臧否簪绅与游兮,忘贵侈委蛇自得兮,后耆之士笔名载揭兮,莫之敢比安陵之业兮,屹如山累句容有光兮,肖其趾燕及后人兮,丰之苞长发祥兮,绵绵世纪医公之得兮,有此振幽潜兮,铭章用矢斫坚珉兮。

皇清恩贡泰陆马公墓志铭

(碑记现存安陵祖庙)

赐进士出身工部虞衡清史司主事前浙闱文武同考

钦命督理街道 愚甥卢毓粹 撰志

滨州儒学学政 愚倒胥高华 篆盖

丁酉科举人 眷晚生王仁深 书丹

康熙八年十有一月辛丑,泰陆马公卒,辛亥冬将葬。公之子曰龙,具币状乞毓粹,质质言肖公若生。马公,粹之元母弟也,何敢辞。公讳迂奇,其先晋之洪同人也,始祖仕元,为青州巡按,后遂入籍。此以下二世三世失传。至四世祖讳飞兴,徙居曹之安陵镇,故马氏以四世祖为始祖,二世汲举茂才为句容宰,入名宦籍,三世瑾四世和五世回,六世璋娶鲁氏,七世宗仁、宗义、宗政,家道繁昌。以祖居青州不阔,迁太行岭之北,屡为鼠辈忌,复移板城之顺河集,因家焉。马宗义者,公之大王父也,元配高氏,生丈夫三,仲叔早逝,长即公,讳衡甫。九岁,高逝,善事继母芮娶熊氏。二十一,补郡诸生。喜读书,不立崖岸。于人义,以诚一时皆奉为宽厚长者。万历甲辰乃举。公生而不凡,见者异之。公性孝友,事人唯谨。崇祯已卯,公大人寝疾,当药移秽,始终无厌心。及即世,治事一依檀弓家礼。继执熊丧,亦如之。庚辰大饥,死者枕籍。公悉业仓实与人,活者无算。时盗贼充诉,公执副将军节镇两省,志在肃清境内。凡有捕获,即斩之。其或有株连者及盗而可原者,公得其情即白,白即脱之,如是者亦无算。甲申经略使候西击逆闯,屯兵河上游,卒侵掠。赵人午其意,将屠之。赵人恐,浼公求解,公即诣壁门,鸣赵氏冤,候雅重之,赵遂以族免。漆园诸生何某人自馆归,遇寇动其资,欲夺其女。公知驰救之。高兵西上,掠琴书财物至赵家堂潜归,会有大牛隋李,人欲杀李以图之,公省之李以生。有王姓者,少有才学,失所依,无以自振。公遇之,如同气王得书力诗书入兖泮。戊子有曹南之变,公避葵邱,越二岁乃还。癸巳迁三邱店,教若孙诵读之外无余事。辛丑,以恩贡入国学。甲辰大水,淮徐为甚,北上就食者络绎不绝。公沿途置厂,流民便之。明年复旱,公又发粟赈之。他如不足于腹者给以食,不足于娶者赠以财,不足于葬与葬无所者或济之棺或济之地,若此者指不胜屈。丁未初夏,公季方娶亲也,友往拜之,饮未终,公忽痰症,延医弗效,日渐一日。集诸子嘱曰:尔叔兆仪,虽吾再从兄弟,依于吾同居者几三十年,未尝有异言。吾果死,尔等善待之。后虽欲异居,终当给田百亩以赡其生,不然是不能成吾意也。诸子比从。己酉冬,公疾大渐,诸子稽首吁天,乞以身代,弗获,又数日,公之子相呼。公虽未得位,仁义流于人人,德行信于朋友,其于父子兄弟皆相得也。昔韩子谓杨子曰:殁而可祭于社。公生于万历二十五年三月十九日,卒于康熙八年十一月十二日,今卜于辛亥十一月十三日,葬公于三邱店西南一里。新茔之次,公元配孺人。省祭霍公光先女卒,霍公嘉公行,诣以其弟华先之女妻之又卒,皆无所出,继娶处士韩公策善女,生子四:长曰龙兖,诸生,娶张公士俊女;次曰禹曹,诸生,娶诸公生刘公中原女,继郑氏,子静娄公孙贡生企师女次叔龙娶诸生万年董公女次季龙娶诸生蔡生重光继聘诸生郭公景纯女孙男长大蕃娶诸生谢公自培女次大梅陋诸生郭公瓒女次大经聘诸生王公发祥女蕃梅曰龙出经曰禹出孙女三长适王公振藻男诸生圻子泰来二幼未许字皆曰龙出曾孙三俱幼,大蕃既志且铭铭曰克孝克友,启后承先。怀仁负义,持危扶颠。受天之祜,于万仪年。

不肖孙孤曰龙等泣血勒三石

谨遵三十年一修不违古人成例之言

康熙十三年岁次甲寅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长至之辰

皇清邑庠生泰祥马公元配杨氏继配董氏合葬墓志铭

(碑记现存安陵祖庙)

陕西按察司延庆兴屯道副使 眷弟传觐光 撰文

山东壬子科举人 眷教弟赵大猷 篆盖

邑庠生 眷晚生王汝霖 书丹

马公讳化成,字泰祥。其先晋之洪同人也,鼻祖讳飞兴,始迁曹,卜居于安陵,以耕读世其业。二世讳汲,举茂才为句容令,有善积,句容人祀于邑。三世讳瑾,瑾生和,和生回,回生璋,璋娶鲁氏,生宗仁,遂迁太行岭之北,迄今犹有遗址。复迁于板城之顺河集,土厚地平,因世家焉。宗仁者,公之大父也,娶邓氏,生三子,季即公父,讳齐文,字灿然,善事父兄,且立祀修祠,所行种种皆善事。元配陈氏,生公及弟化图,继配王与蒋,皆无所出。公事之,视寝问膳,终身如一日,竟忘其非所出。公幼常依于仲伯,不以贫辍其诵读,因知名邑庠间,一时推为词坦白眉(词坦白眉、词坦白眉公,均不成语,疑为错句,建议删除)。公性不好逸,夙兴夜寐,于应事接物之际,常留其有余而不使其不足,如损人利已之事,断不为之。公志切济世,广施药饵,中洲两曹征求者络绎不绝,男妇婴儿生活者无算(救活的男女老少,不可胜数)。戊子寇难,曹有故人之女,离散越数年。公闻之,委曲周全,俾得完聚焉。其周恤亲知也概如此,至于家庭人所难及。甲申之变,公弟罗害公携犹子避难河南,及归而复育之,恩若同产,必待成立婚娶而始析居其地亩宅舍,悉无弗白者。又有堂弟讳化蛟者,栖止无所,遂卜地一区,代为营立宫室,一时闾间闻之,皆曰同气相恤,视堂弟无异乃弟,慈爱情深,待犹子有如子也。公早年遭家多难,险阻备尝,卓然挺立,复修故业而拓大之,一方推为巨室,且景硕德焉。年四十有五始产麟嗣,虽心怀掌珠而庭训多方,诚以父道而兼师道也,所以德长年甫垂髫,早补博士弟子员,驰声艺苑,若仲若季,头角斩然,皆千里驹,抑且兰孙森秀,瑶环瑜珥,莫非奇盗,向非公德教,胡克致此稽洪范五福!公享年六十有八,寿矣;居室完美,富矣;生平寡疾,康宁矣;读书传后,攸好德矣;属纩不乱,考终命矣。德在此福亦在此,公其翩翩贤豪间者耶。公生于万历三十五年九月十七日,卒于康熙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公元配庠生杨公讳武烈女,继配董氏又卒,继配徐氏。子三:之骥,邑庠生,娶庠生张公讳成章女。之鹿,聘庠生许公讳曰瑚女,徐出。之黄,聘庠生郭公讳维蕃女,刘出。女五:一适守备黄公讳家宝子升,一适庠生张公讳彦俊子讳五美子郯,徐出一幼未字,刘出。孙男三:长连慰,聘鸿胪谢公仲子廪生讳国瑞子廷谦女,仲孙、季孙尚幼,皆之骥出。其子姓蕃衍福履绵延方来者盖未艾也。今相祖茔之左枕岗趾,水龙沙回环,实为善地。千岁届长至吉辰,偕元配杨氏继配董氏启圹合葬焉。德长念其先大人与余有同年之谊,向余征文,因为之志。

铭曰:皤皤良士,尔雅温淳。吟风啸月,敛锷处纯。富攸好德,俭而且仁。急病扶危,睦族周贫。刑于化洽,久而弥新。福寿绵绵,令誉骈臻。燕翼贻谋,孙子振振。

康熙十三年岁次甲寅十一月二十日长至之辰

男 生员 之鹿

监生 之骥 泣血纳石

生员 之黄

注:1.下划线处,是我不确定处,请斟酌处理。

2.第二页末,刘出三男,不知刘从何来?

马公祠碑记碑文

(碑记现存二门祖庙后厅)

木本水源,子姓起,追远之思,礿祠蒸尝,春秋展报祀之诚也。是以立家庙以序昭穆,修族谱以明世系,皆为人后者当务之急也。溯我马氏源出天水派衍扶风宗支。繁衍均详载谱内,此不赘述。谨将我始祖以下分居情形略述之。

始祖飞兴公于明初仕宦青州,后卜居益都县矮槐树村。始祖妣张氏与四子迁居开州,其次子至宝公即我二世祖继迁濮州马油坊,生九子一女。长子琴居东马庄,次子瑟、生二子,长行义居马关庙,次行时居辛集东马庙,三子幸居杨台庄,四子大方居马洼,五子柱,生三子,长行礼迁居菏泽南马庙,次行广迁居定陶西马庄,三敬迁居鄄城西南马庄,六子且赏迁居鄄城引马马庄,七子尚忠生行兰,迁居马关庙,八子梅生子治田,迁居马堂,九子臣迁居曹县马庄。此即所谓"小九门"。世称 "九龙",与二世祖"八骏"之称先后媲美。其女字慕贞,天性仁孝,膝下承欢,孝敬双亲,至老不嫁,世所称马孝女者也。吾家族谱前因兵灾年久失修。公元一九五二年由十九代孙春爱等倡议重修,惨淡经营,未久即成。家庙门一座因风雨损坏,后由十八代广义、十九代瑞环不辞艰辛,负责改建,并匾额金碧辉煌,较前更为壮观,又绘制先人遗像,俾后世子孙瞻仰音容,犹如亲成承色笑,籍以兴起孝思之感,甚感事也。工既竣爰,其大略勤诸贞珉以垂永云。

理事:18代 广义 心宽

19代 春爱 瑞环 存亮 兰宝 景和

20代 体江 富利 田增 体道

21代 效思 鸿标 学生 学贤 鸿林 家聚

22代 俊玉

铁笔: 杨心义

马氏祖祠铭

(碑记现存徐州通宝爷祖祠亭)

盖闻水有源,木有本,人之有祖也,追思我马姓系出伯益,祖居扶风,属扶风堂。一世祖马三公讳飞兴之父良甫爷,祖居山西省洪洞县西北二十五里马家大屯,良甫爷系先祖马援五十一代孙,膝下五子:鵰兴、鹏兴、飞兴、飞旺、飞程。

我一世祖曾为明太祖太医。洪武三年,豫鲁交界处闹瘟疫,人民灾难深重,我祖奉旨灭疫,成绩辉煌,旋受皇封青州知府。张氏太君大明皇封恭人,育四子曰:神、至、贵、通。任内,杜氏阁老之女,育四子曰:福、禄、祯、祥,皆取宝字为名。甘氏,育一子名曰马汲。后收一义子取名曰荣宝,分居开、濮、曹、徐、青、莱、登、兖、曹、洪(今济宁)九州,故常闻"一马踏九州"也。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神、至、贵、通四公扶母张氏太君西归故里,行至河南濮阳县东南马李集地界,适值元末明初革故鼎新,西归不果,老太君病故,遵母遗训,二世祖神宝公守祖定居,至宝公徙至濮州马关帝庙定居,贵宝公则徙至曹州白虎集西北马庄定居,唯我通宝爷携眷行医南行,先至定陶县马字店,关氏太君病故,遂留本生公庐墓定居,余者南行至徐州北80里,微山湖西畔,筑宅高丈余,建室定居,名曰:马楼(现隶属沛县张庄镇)。遥想600年前,通宝爷别高堂、离兄弟,孤身千里迢迢辗转迁徙此地,是何等艰辛!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我马氏后人遍及长江上下、黄河南北。通宝爷终于此地,安葬于村东北隅里许墓存也。

我马氏族人,人才辈出,志向远大,尤其七世祖兴业公着眼经商,面向城市。于明弘治年间徙居徐州市西北三十五里车村,至十一世祖敬德、立德二公胸怀大志,兄弟相商为扩大创业基地,于清崇德年间选派十二世祖佩公爷徙居郑唐村再行发展,卒后安葬于村南甘泉之地,现佩公墓存也。

今余支马氏子孙散居四方者,户丁之多不可胜计,后代外出定居者比比皆是。如三世祖本仕公于明景泰年间行医到肖砀定居,四世祖传厚公于明宪宗年间徙居徐州东百里黄山居之,十七世祖凤岗公于清道光年间徙至徐州东南双沟镇马庄居之,十八世文孔公于清咸丰年间移居南马庄居之,类此情者,不胜枚举。我马氏子孙得以繁衍昌盛,皆仰我祖之德,不立祠以祭之,何以报先祖之恩德!今我族人筹资重修祖祠,重立祖碑,重续族谱,于农历壬辰年(2012年)清明节落成,供族人祭扫之,以示尊先敬祖之心,

铭曰:巍巍中华,山高水长,浩浩马姓,族史辉煌。

先祖功德,铭记心上,不忘故土,为国增光。

报本追远,肇始四方,敬宗收族,繁荣盛昌。

英贤辈出,峥嵘自强,敦宗睦族,再创辉煌!

二十四世孙 立举沐浴敬撰

开州马楼碑记碑文

(碑记现存濮阳市梁庄乡马楼祖庙)

本姓原其始扶风旧郡,历代相传实东汉功臣文渊之苗裔也。第年湮世远时势迭更后,住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离城三十五里马家屯,及为祖居,大明洪武三载奉旨迁民,将始祖讳飞兴迁于山东青州府益都县,此后奉命镇守澶境,因会靖难兵而后徙于开都东南占城连山之野,至州八十余里马里集而居焉,但始祖影像已失,品级未详,二世祖四宝传家。长门神宝、二门至宝、三门贵宝、四门通宝,开州守祖,曹州奉祀,凡称"一马占四州"者皆是一家。

本支系贵宝祖之嗣,贵宝祖葬于白狐集西北一里许,三世祖讳彦良葬于常马寨西南一里许,四世祖讳聪、五世祖讳翱、六世祖讳纯祐居常马寨东老胡同,七世祖讳斯作、八世祖讳永禄、从常马寨东老胡同移于马家楼居住,八世以下现有世系帐子一一显然可考祥,为记载留碑以示,虽不足尽其孝道,亦尊祖敬宗之一意耳。

大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四月初九日吉旦

十八世孙州庠生 云图撰书

静庵敬书

马氏宗谱赞并序

屈原赋《骚》,开篇即述其宗氏,以正其身,而其志自明。盖因"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方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故屈子之忧国怀乡,乃感荷兹身之极贵,而知负斯族之至尊,故虽屡遭谗构而殃嫉,终不能夺其志。不辱先祖之英名,不堕往烈之正声,品尚德裕,志洁忠纯,屈子之为百世师,若非庭训宗化之功教,又安能铸此之壮伟!宗氏者,天纲之所系,地维之所倚,人伦之大,不可不明也。夫子尝云"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虽为礼论,亦足征宗谱国史之贵要。倘今尚有先祖隆望圣德而名不能传于后世者,实后世子孙之怠也。孝者,百善之行先,振虽不才,然之于续颂宗谱,彰表族荫,又岂敢盘桓推责,故虔愚之下,有不让于他人。深躬长揖而敬拜,暂韬谦彬于群公,幼侪无知,晚辈有言:

马之为姓,其源悠长,其义昭显。想古之先民,励兢耕种,奉食为天,而马之为御,劳力尽献,于民生息,居功至伟。抑或为守战之具,则驰骋沙场,披缰卫国,堪勋极大。故以马为姓,是志其功勋,而表所姓之人伟且大者也。马氏子孙,当以此为荣,姓为业勉,实乃吾族之光耀。而马氏子孙亦不负鼎望,纵观史册,可谓良俊辈出,博彦不穷。始祖赵公讳奢,为邯赵之国将,足智多谋,勇武严威,善治奇兵,屡树匡勋,当其在世,强秦狼眺而不敢犯边。即其殁,筑陵马服,世称马服君,其子嗣更以"马服"为姓,以铭先君之志,后舍服取马,因以为氏,此马姓之始也。奢公之前,其祖造父,曾为穆王御,因识马善驭而名于世,后积功而得封于赵,亦赵姓之始祖。造父九世祖伯益,《史记》载:"伯益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由此观之,益为秦赵之祖。或言益曾著《山海经》,极尽帝俊神祇之大观,其中山阿川流、奇珍异兽,考之多有契应者,亦为后世《齐谐》、《聊斋》诸志怪话本之始范。伯益之祖颛顼,世尊高阳,恩服九黎,功忝五帝。颛顼之祖黄帝,号轩辕,氏有熊,居五帝之首。承嗣昊典,华夏之初祖;肇创人文,中国之缔君。而奢公之后,更有马融、马良、马援、马超、马谡、马周、马远、马致远、马寅初、马连良、众后贤得继家声,诸公或以文采蜚声于海内,或凭军功扬名于天下,或秉高节见赏于朝廷,或怀奇艺受捧于江湖。天公施恩,于马何盛!之振世居邹鲁,敬考先徙,归宗飞兴,堂号扶风,乃为之详记:

世祖马青州飞字讳兴,乃东汉新息侯伏波将军马援五十一世孙。初为明太祖洪武御医,后知青州,宽勤治现,颇有政声,因以为号。世祖原配张氏,晋世家闺秀,生四子,讳神宝、至宝、贵宝、通宝,四虎传嫡。后兴祖纳杜氏,得子福宝、禄宝、祯宝、祥宝,暨义子荣宝,五豹出庶。又纳甘氏,生子名汲,居安陵。兴祖青州任时,张氏曾携四子自山西来归,入帷见嫉,姐妹失和,张氏懿德贤让,以家和久安为计,忍咽返晋,四子扶归。至开州,适天下初定,太祖攘清,宇内见戎,道阻不通,因留滞于此。张氏慈德昭彰,奈何天不假年,竟仙逝于异乡,未得还籍,遂侨葬居里。四公皆至孝之人,但辞蟒袍而谢君遇,誓守孤坟而报亲恩。遂傍陵而居,晨昏相吊,除荒葺庐,无日废离。三年孝毕,追思益长,又念先妣孤冢,皆不忍远徙。后神公留开,至公适濮,贵公之曹,通公迁沛,今有道"一马踏四州"者,此之谓也。又者福、禄、祯、祥、荣五公各居青州、莱州、登州、兖州、济州,亦有"一马踏九州"之说。而至、贵诸公当为我邹鲁马姓之始。洪武二十五年,世祖兴仙游,葬益都,时人念其功名德望,祭扫护陵,不在话下。其间亦不乏诗词唱和者,后学来祭,不待清明,无论重阳。世祖享祀于此,当不寂寞。

之振世居郓城,归宗二世祖三公贵门。想贵公初至曹,环堵萧然,风雨相期,而荒耕久费,制具咸疏。然公少有移山之志,长能躬亲厉行,遂诛茅结庐,伐林翻耕,烧陶置具。数年之经营,循然成业,颇有可观者也。振尝读书史,观我中华五千年巍巍独立于世,虽历万劫而不湮覆,其间虽帝祚频更,亦皆能降朝万国,为天下之鼎邦,以中国自居。今者生民十又三亿,为万国首邦,荣极一时。吾常思其故,或言"我祖能开疆,雄天魄,宏海量,兢勤励勉,健行不息"。今观贵公之先举,此言可谓至矣。贵公享八子,讳世让、世隆、俊领、俊岐、俊公、彦忠、彦良、彦清。诸公亦皆以鲁地为居,衍息至今。

擅述己脉,实无私心独智于一家;搁叙他支,亦非冷眼偏见于众亲。实我马氏一族昌隆繁盛之极,宗流庞汇,何止万千,而一书一言之间,又岂能尽现。故虽全奋私智,不表宗谱之繁;尽献陋才,难颂族望之盛。司马著《史》,坦言"以拾遗补,成一家之言",太史公尚若此,之振弱冠右席,又岂敢不有望于群公。且振独泊异乡,桑梓既远,室无片据以详考,邻无只亲以深询。泛海之佐注,有望堂伯世兄以玉补;雕虫之句读,还冀文辞方家以雅正。然于三牲之前,吾侪必同心齐祷,山呼万祝,其必曰:播裔九州兮,扶风郡望;一世英烈兮,非忠即良;满门多能兮,齐家治邦;义至仁厚兮,德沐乡党;盛宣文教兮,来凤现凰;恭拜吾祖兮,乃瞻乃仰;敬献馐珍兮,腾驾来飨;赐福子孙兮,隆渥悠长;马氏宗苗兮,既盛永昌。抢地,叩首。扶风堂飞兴祖贵门二十三世孙马之振敬撰,辛卯年秋,于杭州西湖青芝坞。

开州铁马氏家谱

汪上胡先生序

明建文之朝死事之臣方黄练铁(指铁玄)为最著,考明史纪传方黄练铁皆夷族,而铁公父仲名、母薛安置海南,子福安戍河池,是则"四忠"之中独尚书幸免于族矣,余客清苑从游。

有开州马生允刚辑其家谱云:自先世传是尚书之后,因惧族灭有两人自济南逃入开州,其一改姓李氏,一改姓马氏。初本同出,各居一村相近矣,皆尚书遗裔,敦族谊,以致于今或疑族灭之说与史不符,或又疑惠(原文是二心)宗即位即谕,建文诸臣家属籍官者悉宥为民。故黄子澄之子变姓名为田经者,正德间咸宁进士黄表乃其后则已复姓矣。逮神宗诏祀尽节诸臣于乡,有苗裔者恤禄公论益伸而,何铁氏之常讳匿耶?

余论之革除时忠臣之家,为陈瑛所灭着累数十族、亲属被戮者数万人。若齐泰、景清、茅大芳、卓敬、巨敬、高翔、暴昭、张昺、葛诚、卢震辈皆是也。燕师南向,大将军耿炳文、李景隆惧,以数十万之众相继溃奔。独有铁公屡败其师于齐鲁间,惧而归北,不敢复道山东。燕王已称帝,与盛庸敕书犹以铁某就获,为言则其痛心切齿,当视齐、黄为过之且。凡避难而逃者不逮,族之之命下也,必先期走远方寄他姓、择所居于偏僻之地。刑法志言:永乐时谪戌者至隆万间,犹勾伍不绝后,虽有诏勘豁,岂得户尽闻知。是以万历中,练之宁之6世孙绮居闽者,入浙始为人物色,后归里谢肇制赋诗送之,序言其初诘之,泣而不应,盖不知江右之已建祠也。人情无不畏祸者,度当年警窜流离类,此者何可生计?其或不数传而显,亦有迟之久而后显,黄表则其不数传者也,练绮则迟之犹未久者也。人事之淹速不可期而,天理无有不彰,虽值疑似而人共信之,于以见人心之不死者也。允刚好学而工文,初中乙科,其将来成就莫可量,今以族谱乞序,夫惟谱祖其所知,其自尚书而下三百七十年一脉相承,未必能名列世系也,详其近代之可知者,而阙其所不知者,重以故老之遗言。溯源于先祖,是即所以征信矣。至若尚书无女没教坊之事,世传二诗乃好事者,以皇明《珠玉集》中,吴人范宽之诗,附会之。正史与济南城之悬高帝牌,及临刑时之自啖其肉,皆削而不録。凡以尚书之智谋忠勇以是表,异转无以见,其顺性命之理,是又后学所当知也。

乾隆庚寅冬日

保定莲池院院长旧史氏钱塘汪师韩撰。

开州铁马氏家谱序

家谱者,所以记载先祖之事,以传示子孙而欲不忘也。顾先祖之事有传、有不传即传矣,而有显、有不显,追远之情感慨系之矣。

吾家故明兵部尚书、平燕大参赞、山东布政使司铁公讳铉,字鼎石之裔也。公丰功显节载在史传者,昭然可考,是其传也。而不尽传者,史载公父仲名、母薛安置海南,子福安遣河池,康安发鞍辔局充匠,未得其真也。当被执至南京时,家中惧有族灭之祸,有两人者惧而偕逃入河北开州境内,隐匿姓名,一投朱二寨马氏因姓马,一投彭贯寨李氏因行李。为应充军匠者类,以家人子代之,而吾族实存。闻两祖常潜聚而泣,其不敢同姓者惧之株连也。自是二祖敦族谊,以至于今十余世,不敢忘即乡邻亦。以其为忠臣之后也,群相推重用,以相睦相安,顾事经两伐人益繁,衣食于四方者日益众,而旧无谱以记之。我祖处士贞臣公,曾有此志,萦于事不果,先是族人公议共立一祠建碑为记亦,卒不成。

刚(指允刚)少受读于祖,祖数言之。刚蓄志者久而,又奔走四方,无暇及此。庚寅秋获副,顺天恩科榜时方从学钱塘,汪上湖先生为之序,又三年甲午始中正榜,冬自都回,因念我祖之志不容久而,不遂此事在。刚亦更无可推诿,爰于乙未正月创立草稿搜索遗文,乃确查从前阙其其六世,但有塚坟失其名字,掷笔怅然徒增感喟矣。夫事处于难则疑以传疑而疑者亦信,今断自七世高高祖之下,画图抄录记其可知者而已,若欲追远述先何从致力哉?为吾后者慎守此籍,世世增修以无忘先祖及改姓之由,可矣。外有抄存《明史本传》及《皇明表忠纪·原传》列于篇首,传皆无谥。按明崇祯时史官顾锡畴议赠公太保、谥忠襄,至我朝纂修《四库全书》重修明史公与方正学(指孝孺)先生均蒙高宗皇帝赐谥忠定,千载而下其论始定矣。

诰授奉政大夫、陕西汉中府定远同知、前延安府甘泉县知县、汉中府沔县知县、兴安府安康县知县、署华阴县知县、镇安县知县、署商州直隶州知州、两署汉中府知府、定远俸满礼部候选知府,甲子丁卯戊辰庚午,陕西乡试四次同考官、乾隆庚寅恩科副榜、甲午科举人、丁未会试场前大挑一等举人,发陕西试用、12世孙允刚熏沐敬述。

重修铁马氏家谱序

盖闻源远者流长,本固者枝荣,此水源木本之理也,即忠臣义士之贤裔,笃生增辉家乘也,其理何莫不然。吾开为古澶渊一名濮阳郡,慨自贤杰,每问世而一出也。濮阳自汉代名臣有汲公讳黯字长孺,崇祀乡贤, 历汉晋唐宋元明,祀乡贤者仅数十人。本朝二百三十余年,无一祀乡贤者,甚矣。乡贤若斯之难也,惟其难而有之,必光前裕后,谱系因之生色矣。

光绪甲申春,开城迤南朱二寨村马君讳治川者,据家谱重修,欲将其祖讳允刚字见一号雨峰,奉旨入祀乡贤,事续载谱中,甚盛举也。洵於谱系增辉矣。乃复问序於予,予自惭浅陋,何敢当此任,辞不获。已查公家谱知:见一公乃前明初铁忠定公十二世孙也,谱言忠定公先世本邓人。公遇难时,其二子长福安、次康安惧族灭从义,仆自济南逃至开。一投彭贯寨李氏改姓李,一授朱二寨马氏改姓马,为铁马李氏,遂家於开。传十二世出见一公,生而岐疑,早岁入庠食饩,中式乾隆庚寅恩科副车,甲午科举人,由大挑一等噬仕陕西。四十年善政不可枚举,汉中之科名曰盛。民俗渐淳皆创始於公之培养,升至安徽池州府知府。寿八十四岁,终于家。生平笃嗜读书,诱掖后进。仕陕西时,特命仲男树坊公旋里设义学,请名师教诲乡里贫士、无赀读书者,亲选名家文、全唐诗、平注刻板,出俸银卖纸印许多部,加惠后学。开人赖以成名者夥焉。开之文风籍以丕振焉。按其谱有一支自开移於江南徐州府寄籍,后嗣发籍本朝,官职曹州府知府马映奎字伯恺,钦赐举人。见一公在保定府又认一李姓宗家系从开宦游浙江,寄籍绍兴府,后移籍保定,本朝发籍,相认时已有两名进士。一由由翰林升御史,一名举人仕秦州知州,是开之铁马李氏。本源於忠定公其源,可谓远矣,其本可谓固矣。不惟开之后裔显达即移籍处省者,亦显达焉。所谓源远者流长,本固者枝荣也。

夫以忠定公之劲节孤忠心如铁石,真有不愧其姓者。虽一时身罹奇祸而天理昭彰,其后裔安有不擢巍科登显仕,崇祀乡贤,以为忠贞之报者哉。且见一公有此善政懿德,岂仅一身崇祀乡贤,血食千载哉,其垂裕后昆者,必相继皆贤喆矣。今治川公奉公入祠,固为公之贤孙。考治川公之父树坊公亦由军功改文职。实任县丞,雨署知县,事旋里,后敦宗睦族,济贫恤孤,施乐施茶,贤德阴功,难以更仆数。是以后嗣永昌,治川公子孙亦皆英俊酷嗜读书,从名师、应童试、立见补博士、弟子员,岂非喆嗣方兴未艾。均有光於谱系哉。此公先世改姓受氏,源本历代显裔叠出,以报忠贞者也。爰详述之聊以塞责云尔。

古澶岁贡生候选训导七十四岁老叟郭连登拜撰

开州铁马李氏重修家谱序

家谱之立先人创之后嗣宜重修之,或三十年续修或五十年续修。凡钜族名家之谱系,未有不以此为例者也,倘迟之久远而不续修,恐后嗣生齿益繁,析居无定,有渐其迷,其支派莫考,其世次者甚有负,先人立谱之本心也。

我铁为李氏之立谱也,创始於我先祖,考见一公本系前明兵部尚书、平燕大参赞、山东布政使司、铁公讳铉字鼎石之裔也。我先祖於乾隆乙未年间查改姓受氏之由,记其所可知者,画为世图,定其位次,分支别派,以示子孙,俾世守无替。至今百有余年矣,若当吾身而不续再传一世,恐有迷支失派,莫考世次者矣。本年春商议同族续而修之,仍遵先人成规,非敢自居功也,亦不过上以继先人之志下传之子孙云雨。

光绪十年巧月十四世孙军功治川敬序

重修铁公祠神像碑记并对联

梦有凭乎?曰无,梦无凭乎?曰有。凭精神惝恍之,梦其有凭耶,其无凭也。意想凝结之梦其无凭也,其有凭耶。铁公明忠臣也,去今逾五百年。髫龄时有人为予谈铁公事心焉慕之,以为誓义师勇也,拒燕兵智也,被执不屈忠也,鼎油殉难烈也,鼎沸而返面不顾英且神也。悽然出涕,思得一拜其祠宇,瞻其遗像以遂仰止之心,乡人曰:铁公祠在山左省垣大明湖上,去滇八千里,子安得见耶?子安得梦见耶?

荏苒四十馀年,同治壬戌,予由赞善擢济南遗守之缺,邸郡谒公祠,入其门则颓然也,登其堂则阒然也,神主在而像则杳然也,三拜稽首怅然也,辑舟返熟,思曰:公邓人也,素嗜学必有遗书,书必刻像,必有族谱,谱必列像,乃求之遗书不得,求之族谱又不得。然则平日思其遗像者,其真梦想也,其乡人所谓梦见也,虽然公之像不得,公之祠不可不修也。於是岁甲子四月请於大府 并约同官数人醵千五百金,鸠工庇材四阅月而工竣。秋七月望夜漏三下,月明如昼独坐堂阶,默念公祠将成而遗像终不能见,是憾心事也。徘徊移徙计无所出,不觉神倦就寝,惝恍见一人排闼入, 执一卷授予曰:子寻铁公传此其书也,予欣然受之。

计四帙,长尺许宽五寸馀,外纸色蓝内纸色白,批览有序,序约数页,后有小像,冠带袍笏,仅露半身长六寸有奇面长二寸馀,年约四十许,色红黄、眉宇英 伟、气象愁惨。心喜曰:得此可以绘公像矣,倏然警觉,则梦也。披衣起坐,凝神静思,揣其精神部位约得大概,质明谕画工绘之,终不似,乃召塑工至祠,见为指示,则今日之像是也。夫以公之忠羲大节照耀古今,即无像焉,固如日月之经,天山河之行,地昭然在两大间也,予必求像焉,无乃固矣,然古来忠臣孝子羲士仁人,后之景仰芳正者,苟得一器一物皆珍重而欣贵之,若瞻其遗像,犹觉衣冠笑貌旷代如一日,非仅慰向慕之心,且以作忠羲之气,兹予见公像其是耶,其非耶,其精神之惝恍耶,其意想之凝结耶,就所见而肖之,而公之勇也、智也、忠也、烈也、英且神也,真可使顽廉懦立,而於天下万世之求,为忠臣孝子羲士仁人者,亦大有裨也,顾乃於一梦得之谨记其始未如右。

同治三年甲子秋日昆明萧培元拜撰

对联:

大节凛东藩伏版婴城功照齐鲁,

崇祠留北渚英风烈日气盖山湖。

睛雨皆宜诗爱庚歌苏学士,

名山绝胜天教供仰铁尚书。

拨不转一片寒镔看汗简辉煌四百年至今如昨,

留得住满腔热血任形骸齑粉万千劫虽死犹生。

是社稷之臣也,想威宣虎旅气夺燕兵,万千年义胆忠肝烈节并传方正学,

以勤劳则祀之,念血溅东藩神依北渚,十馀顷荷花秋水英魂吊宋参军。

杂 记

二祖初奔问州时,系自济南而来到彭贯寨之村南,有李氏祖坟一座,古木阴森知其为士族,因向其坟而祈谓:若蒙收留,将来必随其子孙祭奠,以报其德,其后果蒙留,其长者又以两人同住一处,恐起人疑,西村朱二寨马氏亦士族也,亦好羲,留其幼者,村后高阜隆然名后堽本一学舍,遂寄居焉,即今历世所居宅也。

原同来一家,丁遗其姓始终不去其老也,葬于村北,祖坟之西孤坟一座,至今尚在,又有说此即初来之祖也。未知孰是?又明末两族家业渐丰,人丁渐旺,有太高祖者,每逢年节,自坐中庭唤家中男妇长幼,问曰:尔姓什么,应曰:姓铁,则首肯,若初来之妇误应曰:姓马,则斥之。

一东村李氏一族,国初时有一祖名秀者,相貌奇 伟,以善书算,随丈地定赋之官,丈量各处地亩事,成议叙一州同选,授江南太仓州州同,归葬于东村之东。东村一族有迁徐镇东门之内者,其中有太仓公所书寿对一幅,其文为:文依北斗成天象,酒近南山作酒杯。国初尚在,其在徐镇东门内者,代有秀才,有字景厚者,受知于李后痷先生,在保阳书院读书。有年曾与吉村族祖岁贡生字捷,三者议修家庙,其后未成。

一在西村者,前明有两支,长门颇富,皆自村北老坟分迁,其坟在老坟之东北隅一箭多远,其后败落,有曾祖辈名马琰、马珣者逃于东南徐州境内,后不知所终。今之承其祀者乃赘婿之后本申姓也。

又有一支分居白邱,有一族伯马习礼者,常相往来,自认系长门所分其故宅,在村东头不得其详。

一吉村一分支,自前朝其世后甚清,以其族世有秀才两处员丧问疾不绝也。

一保定府有一支姓李,本浙江绍兴人,於国初随其乡邻北迁於保定清苑县作幕友,於乾隆初年连举进士二人,一为翰林升御史,名孔阳行九,人称李九先生。自言系铁姓於前明宦游绍兴,本开州铁李氏也。今其子举人李醇和作秦州知州,其为铁氏之裔,言之甚真。

一本族与东村李姓一族相居甚近,年节丧葬大事无敢稍缺,长幼尊卑之分,至今肃然,其与吉村马氏一族亦然。至於李氏一族与彭贯寨之李姓本系宗谊,马姓一族与朱二寨之马姓亦系宗谊。然念初来之祖蒙其收留得以绵延至今,亦终不敢相薄也,世世子孙毋怠。

马允刚谨述

铁马氏本支家传

村西坟立祖者(允)刚之太高祖也, 公讳崇泰字太康行二妣夹 李氏,与李家郭村同族,公明末人。居心长、厚乡里、贫困者多蒙周济,土贼张七等皆知其名,戒勿杀。分居於长门之西,长门名字失传,其坟迁於村北老坟之东北隅数十弓外,后绝嗣。因土贼为害,招其外甥高姓者三人各予以田地,使为守望。至曾祖辈又赘申姓为婿,改名马有才,即今族兄马连始一支人也。所有田产分毫不争,自居祖宅之西偏,

平定后以寿考终,生二子长如蛟字雲起,即本支之长门也,次如龙字雲池,即刚之高祖也。

高祖讳如龙字雲池,妣李家郭村李氏行二,兄如蛟居本宅之东偏,自居西偏,一切家计听长兄主持,以考谨称乡里,无间言。生三子:长瑞字呈祥,即刚之伯曾祖也,次珍字公壁,即刚之曾祖也,璞字怀瑾,刚之三曾祖也,承继长门为雲起公后。

曾祖讳珍字公壁,行二,太学生,妣孙家寨孙氏,有子而亡,继配高黄庄高氏,与长兄析居,又在本宅之西偏,公体壮相貌魁梧,宽以待人,不尚苛,细尊师,重儒乡邻,有好义之称。一子讳永忠字贞臣,即刚之祖也。

祖讳永忠字贞臣,妣先娶李忠陵李氏,无出,继配后郭村王氏。少承曾祖,公壁公庭训志切读书,所从学师王谅恒先生,谓其志趋端正,资性聪明,可与有成。以公璧公去世早,系孤身家计为累,不能终业,然稍暇仍以读书为事,尊师重儒,以方正自持,交接往来不少随合事。继母高以孝闻,先是公壁公与兄呈祥公虽分爨而田土未分,后公与堂兄弟四人分产时伯母宋尚在,以其子多分产稍知偏,亲邻皆以为未平, 公不与争,悉听伯母所命,於亲戚族谊吊丧问疾必以诚,贫苦者百计周恤,见义必为生平,好读春秋胡传宋五子性理韩文公古文诸书,时向子侄辈讲小学。中年家业渐落,不以贫困自贬,好客如旧。刚之初生也,决以读书成名相期望,每延亲友有文誉者,为刚讲示读书之法,初学作文,延九章,李建伟表祖为选文延郭村王汉儒表祖为讲诗,其於乡前辈中如太史公王霞起 进士,公常东園安靖九王晋卿宋日章解元王元玠等之科名文名,啧啧不绝,盖其心之所向慕如此,使刚熟闻之也。每冬月春初,於院中设一香案,早晨焚香拜天璧书邵尧夫先生,诗一首,

诗曰:每日清晨一炉香,

谢天谢地谢三光,

惟求处处田禾茂,

但原人人寿命长。

国有忠臣扶社稷,

家无逆子闹爷娘,

四方平定干戈息,

我独贫时也无妨。

乾隆乙卯逢覃恩、敕封文林郎、陕西延安府甘泉 ,妣李氏、王氏皆封孺人,

嘉庆戊辰又逢覃思、勒封文林郎陕西兴安府安康 县知县,妣李氏、王氏皆封孺人,

嘉庆二十五年又逢覃思、诰封奉政大夫、陕西汉中府定远同知,妣李氏、王氏皆封宜人,子二:长即刚之考,次即刚之叔父名淑孟字宗兴,

显考封公原名亮字熙载,乾隆十六年入学榜名丕孟,为州庠生,妣封宜人庞寨石氏,公性方严宗族亲戚外少外交家贫以授读为业,遵祖考庭训安贫,守约其课,刚也严,多引古先正格言相示於四子,书讲解精熟,看朱子纲,自数十回不厌,生平於丧葬之礼最为留心,大概依朱子家礼稍为节之,以故亲友之,有丧葬者多求为料理。常语人曰:人生惟此为当大事,不可苟也。刚之初来署镇安也,迎养至署有读书绅士来谒者,必衣冠见之,最以读书先以明理守身为主,勿轻入市肆衙门,秀才一入市肆衙门,则不秀不才矣,自言我家三世秀才未有入市肆衙门者,古人云画地为牢, 议不入刻木为吏,议不封二语不可不省也。命捐膏火以课士,每课期饮食必亲验之,时时为诸生讲题,门下士:石长甲、雷忠孝、刘兆泰、殷大福诸人皆亲承指授,故后石长甲成乙丑进士,雷忠孝、刘兆泰皆甲子孝廉,殷大福数经学使,优取为名,诸生至今犹感念不忘云。刚每理词讼堂事毕,必面禀其原被之谁是谁非,惟恐或枉断焉,乾隆癸丑归里以道路崎岖不再来,乾隆乙卯年寿终於家。其冬刚始归里,丙辰冬同先妣石太宜人安葬於祖茔之次。

本年逢覃恩、敕封文林郎、陕西延安府甘泉县知县、妣封孺人,

嘉庆戊辰又逢覃恩、敕封文林郎、陕西兴安府安康县知县,妣封孺人,

嘉庆二十五年又逢覃恩、诰封奉政大夫陕西汉中府定远同知妣封宜人,子二:长即刚、次允毅,刚子:树本庠生、次树坊捐县丞,山西候补署、山西永济县县丞。允毅子二:长树藩、次树屏。树本子二:重光庠生,次锡生,树坊子四:东川、振川、知川、培川。

世系宗派图说

十二世系允刚撰

谱必有考乃足征信,吾家自避难来开,改姓马李分族析居迄今三百余年、十余世,皆以口传并无家乘。及庙碑之载闻,本有谱至明季土贼焚掠去,故塚墓犹在而名字无稽,按自忠定公而下高高祖以上阙其六世,今惟记其可知者而己,用欧阳氏例画,五世上下之图次第书之。

桑河村马氏排行字考

马翠礼

我们桑河村马氏,排行字有点乱,特别是19世宜、星、玉,20世德、翠、树,21世方、凡。经过查阅族谱,到巨野、郓城、单县马阁等地访问老人,终于找清了原因。

据传(找不到老谱,只有口耳相传的信息),我们桑河村马氏明朝初期有近亲两支,长支三兄弟,分居郓城马海、单县马阁、南阳湖马闸(南阳湖是徽山湖一部分,马闸原属鱼台县,现属徽山县),次支居巨野毛官屯。我桑河马氏于清初期从马阁迁马六再迁桑河。

光绪四年(1878年),泰山阁马氏族谱。限于当时的条件,没能于外县宗亲联系,只单县马阁、马溜村及外迁各村续谱。该族谱冠以"泰山阁"三字以别他族。排行辈20字:来止衍宜德,啟佑开丰苞。桑河村马氏排行字来止衍宜德,依据都是这套谱。

20年(1931年),郓城马海、单县马阁马六桑河、巨野毛屯等诸村马氏续修族谱,我村参与人员是怀玺爷。这次续谱,排行辈30字:孟化世中永,维克全登之,玉树方广庆,传益光兴其,圣文养景瑞,书省香照思。谱中载明:我长支从方字辈以后按新谱排行辈,我村按此排行的有方字辈。

1951年续谱,我们与巨野马庄、马楼、马河嘴等多村联谱,我村参与人员是怀玺爷、止祥爷、止森爷、衍斗爷。这次续谱,往上续了三辈。始祖飞兴,二世祖贵宝,三世祖俊岐。俊岐公门下,单县马阁郓城马海和巨野毛官屯并列两支:长支四世荣春,五世德山;次支四世张氏祖母。南阳湖马闸没能联谱,且永久失联(经多方探寻知,马闸与滕沛马氏一起,续谱在飞兴的弟弟飞旺后)。这次续谱,排行辈20字:廷兴德星翠,凡广润生光,柱名功可仰,经传书自香。我村按此排行的主要有星、翠、凡、广四个行辈字。

1962年续谱,排行辈同1951年,无变更。此时,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本无力续谱,巨野马钦献以一人之力,展转单郓巨等地,为每村续写支谱。虽墨淡笔散,其敬宗收族之心拳拳,足令我辈慨叹。

1982年续谱,我们与巨野马庄等村产生分岐以至分谱,与马草庙、安庄马氏开始联谱,形式是共同排行辈,各自续谱。我们与又回到1951年前的状态:始祖失传,二世祖德山。我村参与人员是衍成爷、衍斗爷、衍铎爷、衍学爷、衍庆爷、宜稳、德蕴。这次续谱,排行辈20字:玉树方广庆,腾进龙飞喜,圣贤成祥瑞,韵华香照思。我村按此排行的主要有玉树方广庆五个行辈字。

1997年续谱,我村参与人员有衍斗爷、衍学爷、宜稳、德蕴、德民,排行辈维持1982年。但是,马草庙支把我德山爷列在他们始祖以善公名下,引起我支众人特别是马阁、孔楼、袁马庄代表强烈反对。吵吵闹闹,最终仍按1982年例,并列两支。但这套谱因当时混乱,错误百出,多处出现错、漏、排序颠倒的事故。更有甚者,当谱书印刷完毕以后,又有人把始祖页偷偷换下,改成德山为以善子的谱头,以致吵闹升级,最后饭也没吃成,甚至造成至今两家不合。

2014年续谱,总部设在菏泽,飞兴爷门下神宝、至宝、贵宝、通宝、汲和铁李马六门联谱,总计约20多万人,可谓盛世壮举。排行辈20字(自21世起):家法传百世 贤明永庆昌 希汝培育后 克绍见荣光。我村自24世起用此排行字。

三门九 俊义支 1951年

重 修 马 氏 谱 序

公元一九五一年岁次辛卯清和月

今夫谱者,谱也,识也。谱也者,将以明其谱也,识也者,将以识其不忘也。一以明其谱于既往,一以识其不忘于将来,修之者如是而已矣。凡人子,追远之心感发兴起,皆欣欣然有无穷念之思而不能自止者耳。是故谱子孙以昭繁荣,谱庄村以辨方位,谱祠墓以昭常祀,谱科第以振家声。斯谱举也自明朝嘉靖四年至下百余载,层层重修,识前世之稿迹,识后世之师表也。识昭穆之有序,亦识疏戚之各别也。字归画一,井井有条,展谱一目,俨然祖孙父子森列一堂已哉。善哉,斯谱以图其追远也,以图其不朽也。今族孙栋臣在乡为伦常之表率,在族为长幼之模范,乡族之中皆称达人。嘱余相助,余才学中下,略举事实执笔为叙云尔。

十六世孙怀玺字印堂顿首拜叙

马援列传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罗反,被诛,故援再世不显。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王莽时皆为二千石。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会况卒,援行服期年,不离墓所;敬事寡嫂,不冠不入庐。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宝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转游陇汉间,常谓宝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裤。

王莽末,四方兵起,莽从弟卫将军林广招雄俊,乃辟援及同县原涉为掾,荐之于莽。莽以涉为镇戎大尹,援为新成大尹。及莽败,援兄员时为增山连率,与援俱去郡,复避地凉州。世祖即位,员先诣洛阳,帝遣员复郡,卒于官。援因留西州,嚣隗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

是时,公孙述称帝于蜀,嚣使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宝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援至,引见于宣德殿。世祖笑谓援曰"卿遨游二帝间,今见卿,使人大惭。"援顿首辞谢,因曰:"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帝复笑曰:"卿非刺客,顾说客耳。"援曰:"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帝甚壮之。援从南幸黎兵,转至东海。及还,以为待诏,使太中大夫来歙持节送援西归陇右。

隗嚣与援共卧起,问以东方流言及京师得失。援说嚣曰:"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每接宴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嚣曰:"卿谓何如高帝?"援曰:"不如也。高帝无可无不可;今上好吏事,动如节度,又不喜饮酒。"嚣意不怿,曰:"如卿言,反复胜邪?"然雅信援,故遂遣长子恂入质。援因将家属随恂归洛阳。居数月而无它职任。援以三辅地旷土沃,而所将宝客猥多,乃上书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许之。

会隗嚣用王元计,意更狐疑,援数以书记责譬于嚣,嚣怨援背己,得书增怒,其后遂发兵拒汉。援乃上疏曰:"臣援自念归身圣朝,奉事陛下,本无公辅一言之荐,左右为容之助。臣不自陈,陛下何因闻之。夫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与人怨不能为人患,臣所耻也。故敢触冒罪忌,昧死陈诚。臣与隗嚣,本实交友。初,嚣遣臣东,谓臣曰:'本欲为汉,愿足下往观之。于汝意可,即专心矣。'及臣还反,报以赤心,实欲导之于善,非敢谲以非义。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怨毒之情遂归于臣。臣欲不言,则无以上闻。愿听诣行在所,极陈灭嚣之术,得空匈腹,申愚策,退就陇亩,死无所恨。"帝乃召援计事,援具言谋画。因使援将突骑五千,往来游说嚣将高峻、任禹之属,下及羌豪,为陈祸福,以离嚣支党。

援又为书与嚣将杨广,使晓劝于嚣,曰:

春卿无恙,前别冀南,寂无音驿。援间还长安。因留上林。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乃闻季孟归罪于援,而纳王游翁谄邪之说,自谓函谷以西,举足可定,以今而观,竟何如邪?援间至河内,过存伯春,见其奴吉从西方还,说伯春小弟仲舒望见吉,欲问伯春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婉转尘中。又说其家悲愁之状,不可言也。夫怨仇可刺不可毁,援闻之,不自知泣下也。援素知季孟孝爱,曾、闵不过。夫孝于其亲,岂不慈于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季孟平生自言所以拥兵众者,欲以保全父母之国而完坟墓也,又言苟厚士大夫而已。而今所欲全者将破亡之,所欲完者,将毁伤之,所欲厚者将反薄之。季孟尝折愧子阳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若复责以重质,当安从得子主给是哉!往时子阳独欲以王相待,而春卿拒之;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并肩侧身于怨家之朝乎?男儿溺死何伤而拘游哉!今国家待春卿意深,宜使牛孺卿与诸耆老大人共说季孟,若计画不从,真可引领去矣。前披舆地图,见天下郡国百有六所,奈何欲以区区二邦以当诸夏百有四乎?春卿事季孟,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言君臣邪,固当谏争;语朋友邪,应有切磋。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从族乎?及今成计,殊尚善也;过是,欲少味矣。且来君叔天下信士,朝廷重之,其意依依,常独为西州言。援商朝廷,尤欲立信于此,必不负约。援不得久留,愿急赐报。广竟不答。

八年,帝自西征嚣,至漆,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计冘豫未决。会召援,夜至,帝大喜,引入,具以群议质之。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明旦,遂进军至第一,嚣众大溃。

九年,拜援为太中大夫,副来歙监诸将平凉州。自王莽末,西羌寇边,遂入居塞内,金城属县多为虏有。来歙奏言陇西侵残,非马援莫能定。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乃发步骑三千人,击破先零羌于临氵兆,斩首数百级,获马、牛、羊万余头。守塞诸羌八千余人诣援降,诣种有数万,屯聚寇抄,拒浩亹隘。援与扬武将军马成击之。羌因将其妻子辎重移阻于允吾谷,援乃潜行间道,掩赴其营。羌大惊坏,复远徙唐翼谷中,援复追讨之。羌引精兵聚北山上,援向山,而分遣数百骑绕袭其后,乘夜放火,击鼓叫噪,虏遂大溃,凡斩首千余级。援以兵少,不得穷追,收其谷粮畜产而还。援中矢贯胫,帝以玺书劳之,赐牛、羊数千头,援尽班诸宝客。

是时,朝臣以金城破羌之西,涂远多寇,议欲弃之。援上言,破羌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其田土肥壤,灌溉流通。如令羌在湟中,则为害不休,不可弃也。帝然之,于是诏武威太守,令悉还金城客民。归者三千余口,使各反旧邑。援奏为置长吏,缮城郭,起坞候,开导水田,劝以耕牧,郡中乐业。又遣羌豪杨封譬说塞外羌,皆来和亲。又武都氐人背公孙述来降者,援皆上复其侯王君长,赐印绶,帝悉从之。乃罢马成军。

十三年,武都参狼羌与塞外诸种为寇,杀长吏。援将四千余人击之,至氐道县,羌在山上,授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诸种万余人悉降,于是陇右清静。

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宝客故人,日满其门。诸曹时白外事,援辄曰:"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颇哀老子,使得遨游。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傍县尝有报仇者,吏民惊言羌反,百姓奔入城郭。狄道长诣门,请闭城发兵。援时与宝客饮,大笑曰:"烧虏何敢复犯我。晓狄道长归守寺舍,良怖急者,可床下伏。"后稍定,郡中服之。视事六年,征入为虎贲中郎将。

初,援在陇西上书,言宜如旧铸五铢钱。事下三府,三府奏以为未可许,事遂寝。乃援还,从公府求得前奏,难十余条,乃随牒解释,更具表言。帝从之,天下赖其便。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闲于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辅长者,下至闾里少年,皆可观听。自皇太子、诸王侍闻者,莫不属耳忘倦。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每有所谋,未尝不用。

初,卷人维汜,訞言称神,有弟子数百人,坐伏诛。后其弟子李广等宣言汜神化不死,以诳惑百姓。十七年,遂共聚会徒党,攻没晥城,杀晥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遣谒者张宗将兵数千人讨之,复为广所败。于是使援发诸郡兵,合万余人,击破广等,斩之。

又交阯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攻没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蛮夷皆应之,寇略岭外六十余城,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督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阯。军至合浦而志病卒,诏援并将其兵。遂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十八年春,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援追徵侧等至禁谿,数败之,贼遂散走。明年正月,斩徵侧、徵贰,传首洛阳。封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间,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跕跕堕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今赖士大夫之力,被蒙大恩,猥先诸君纡佩金紫,且喜且惭。"吏士皆伏称万岁。

援将楼船大小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进击九真贼徵侧余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余人,峤南悉平。援奏言西于县户有三万二千,远界去庭千余里,请分为封溪、望海二县,许之。援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赐援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

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阯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还上之。因表曰:"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昔有骐骥,一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近世有西河子舆,亦明相法。子舆传西河仪长孺,长孺传茂陵丁君都,君群传成纪杨子阿,臣援尝师事子阿,受相马骨法。考之于行事,辄有验效。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形。今欲形之于生马,则骨法难备具,又不可传之于后。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有诏立马于鲁班门外,则更名鲁班门曰金马门。臣谨依仪氏<革奇>,中帛氏口齿,谢氏唇鬐,丁氏身中,备此数家骨相以为法。"马高三尺五寸,围四尺五寸,有诏置于宣德殿下,以为名马式焉。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还月余,会匈奴、乌桓寇扶风,援以三辅侵扰,园陵危逼,因请行,许之。自九月至京师,十二月复出屯襄国。诏百官祖道。援谓黄门郎梁松、窦固曰:"凡人为贵,当使可贱,如卿等欲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松后果以贵满致灾,固亦几不免。

明年秋,援乃将三千骑出高柳,行雁门、代郡、上谷障塞。乌桓候者见汉军至,虏遂散去,援无所得而还。

援尝有疾,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松去后,诸子问曰:"梁伯孙帝婿,贵重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援曰:"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松由是恨之。

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瞿铄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将十二郡募士及弛刑四万余人征五溪。援夜与送者诀,谓友人谓者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明年春,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迎击,破之,斩获二千余人,皆散走入竹林中。

初,军次下隽,有两道可人,从壶头则路近而水崄,从充则涂夷而运远,帝初以为疑。及军至,耿舒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扼其喉咽,充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

三月,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畤侯弇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书,奏之。帝乃使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会援病卒,松宿怀不平,遂因事陷之。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初,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阯,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衤离,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季良名保,京兆人,时为越骑司马。保仇人上书,讼保"为行浮薄,乱群惑众,伏波将军万里还书以诫兄子,而梁松、窦固以之交结,将扇其轻伪,败乱诸夏"。书奏,帝召责松、固,以讼书及援诫书示之,松、固叩头流血,而得不罪。诏免保官。伯高名述,亦京兆人,为山都长,由此擢拜零陵太守。

初,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士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於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状,帝益怒。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宝客故人莫敢吊会。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松书以示之,方知所坐,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又前云阳令同郡朱勃诣阙上书曰:

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故高祖赦蒯通而以王礼葬田横,大臣旷然,咸不自疑。夫大将在外,谗言在内,微过辄记,大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故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据聊而不下。岂其甘心末规哉,悼巧言之伤类也。

窃见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间关险难,触冒万死,孤立群贵之间,傍无一言之佐,驰深渊,入虎口,岂顾计哉!宁自知当要七郡之使,徼封侯之福邪?八年,车驾西讨隗嚣,国计狐疑,众营未集,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及吴汉下陇,冀路断隔,惟独狄道为国坚守,士民饥困,寄命漏刻。援奉诏西使,镇慰边众,乃招集豪杰,晓诱羌戎,谋如涌泉,势如转规,遂救倒县之急,存几亡之城,兵全师进,因粮敌人,陇、冀略平,而独守空郡,兵动有功,师进辄克。铢锄先零,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贯胫。又出征交阯,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徵侧,克平一州,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虽疫,援不独存。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度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事,名灭爵绝,国土不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毁,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死者不能自列,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

夫明主醲于用赏,约于用刑。高祖尝与陈平金四万斤以间楚军,不问出入所为,岂复疑以钱谷间哉?夫操孔父之忠而不能自免于谗,此邹阳之所悲也。《诗》云:"取彼谗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此言欲令上天而平其恶。惟陛下留思竖儒之言,无使功臣怀恨黄泉。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若援,所谓以死勤事者也。愿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海内之望。

臣年已六十,常伏田里,窃感栾布哭彭越之义,冒陈悲愤,战栗阙庭。

书奏,报,归田里。

勃字叔阳,年十二能诵《诗》、《书》。常候援兄况。勃衣方领,能矩步。辞言娴雅,援裁知书,见之自失。况知其意,乃自酌酒慰援曰:"朱勃小器速成,智尽此耳,卒当从汝禀学,勿畏也。"朱勃未二十,右扶风请试守渭城宰,及援为将军,封侯,而勃位不过县令。援后虽贵,常待以旧恩而卑侮之,勃愈身自亲,及援遇谗,唯勃能终焉。肃宗即位,追赐勃子谷二千斛。

初,援兄子婿王磐子石,王莽从兄平阿侯仁之子也。莽败,磐拥富资居故国,为人尚气节而爱土好施,有名江淮间,后游京师,与卫尉阴兴,大司空朱浮、齐王章共相友善。援谓姊子曹训曰:"王氏,废姓也。子石当屏居自守,而反游京师长者,用气自行,多所陵折,其败必也。"后岁余,磐果与司隶校尉苏邺、丁鸿事相连,坐死洛阳狱。而磐子肃复出入北宫及王侯邸第。援谓司马吕种曰;"建武之元,名为天下重开。自今以往,海内日当安耳。但忧国家诸子并壮,而旧防未立,若多通宝客,则大狱起矣。卿曹戒慎之!"及郭后薨,有上书者,以为肃等受诛之家,客因事生乱,虑致贯高、任章之变。帝怒,乃下郡县收捕诸王宝客,更相牵引,死者以千数。吕种亦豫其祸,临命叹曰:"马将军诚神人也!"

永平初,援女立为皇后,显宗图画建武中名臣、列将于云台,以椒房故,独不及援。东平王苍观图,言于帝曰:"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帝笑而不言。至十七年,援夫人卒,乃更修封树,起祠堂。

建初三年,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追策,谥援曰忠成侯。

四子:廖、防、光、客卿。

客卿幼而歧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宝客。尝有死罪亡命者来过,客卿逃匿不令人知。外若讷而内沈敏。援甚奇之,以为将相器,故以客卿字焉。援卒后,客卿亦夭没。

论曰:马援腾声三辅,遨游二帝,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然其戒人之祸,智矣,而不能自免于谗隙。岂功名之际,理固然乎?夫利不在身,以之谋事则智;虑不私己,以之断义必厉。诚能回观物之智而为反身之察,若施之于人则能恕,自鉴其情亦明矣。

廖字敬平,少以父任为郎。明德皇后既立,拜廖为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显宗崩,受遗诏典掌门禁,遂代赵熹为卫尉,肃宗甚尊重之。

时,皇太后躬履节俭,事从简约,廖虑美业难终,上疏长乐宫以劝成德政,曰:臣案前世诏令,以百姓不足,起于世尚奢靡,故元帝罢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然而侈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前下制度未几,后稍不行。虽或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师。今陛下躬服厚缯,斥去华饰,素简所安,发自圣性。此诚上合天心,下顺民望,浩大之福,莫尚于此。陛下既已得之自然,犹宜加以勉勖,法太宗之隆德,戒成、哀之不终。《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诚令斯事一竟,则四海诵德,声董天地,神明可通,金石可勒,而况于行仁心乎,况于行令乎!愿置章坐侧,以当瞽人夜诵之音。

太后深纳之。朝廷大议。辄以询访。

廖性质诚畏慎,不爱权势声名,尽心纳忠,不屑毁誉。有司连据旧典,奏封廖等,累让不得已,建初四年,遂受封为顺阳侯,以特进就第。每有赏赐,辄辞让不敢当,京师以是称之。

子豫,为步兵校尉。太后崩后,马氏失势,廖性宽缓,不能教勒子孙,豫遂投书怨诽。又防、光奢侈,好树党与。八年,有司奏免豫,遣廖、防、光就封。豫随廖归国,考击物故。后诏还廖京师。永元四年,卒。和帝以廖先帝之舅,厚加赗赙,使者吊祭,王主会丧,谥曰安侯。

子遵嗣,徙封程乡侯。遵卒,无子,国除。元初三年,邓太后诏封廖孙度为颍阳侯。

防字江平,永平十二年,与弟光俱为黄门侍郎。肃宗即位,拜防中郎将,稍迁城门校尉。

建初二年,金城、陇西保塞羌皆反,拜防行车骑将军事,以长水校尉耿恭副,将北军五校兵及诸郡积射士三万人击之。军到冀,而羌豪布桥等围南部都尉于临洮。防欲救之,临洮道险,车骑不得方驾,防乃别使两司马将数百骑,分为前后军,去临洮十余里为大营,多树幡帜,扬言大兵旦当进。羌候见之,驰还言汉兵盛不可当。明旦遂鼓噪而前,羌虏惊走,因追击破之。斩首虏四千余人,遂解临洮围。防开以恩信,烧当种皆降,唯布桥等二万余人在临洮西南望曲谷。十二月,羌又败耿恭司马及陇西长史于和罗谷,死者数百人。明年春,防遣司马夏骏将五千人从大道向其前,潜遣司马马彭将五千人从间道冲其心腹,又令将兵长史李调等将四千人绕其西,三道俱击,复破之,斩获千余人,得牛、羊十余万头。羌退走,夏骏追之,反为所败。防乃引兵与战于索西,又破之。布桥迫急,将种人万余降。诏征防还,拜车骑将军,城门校尉如故。

防贵宠最盛,与九卿绝席。光自越骑校尉迁执金吾。四年,封防颍阳侯,光为许侯,兄弟二人各六千户。防以显宗寝疾,入参医药,又平定西羌,增邑千三百五十户。屡上表让位,俱以特进就第。皇太后崩,明年,拜防光禄勋,光为卫尉。防数言政事,多见采用。是冬始施行十二月迎气乐,防所上也。子钜,为常从小侯。六年正月,以钜当冠,特拜为黄门侍郎。肃宗亲御章台下殿,陈鼎俎,自临冠之。明年,防复以病乞骸骨,诏赐故中山王田庐,以特进就第。

防兄弟贵盛,奴婢各千人已上,资产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又大起第观,连阁临道,弥亘街路,多聚声乐,曲度比诸郊庙。宝客奔凑,四方毕至,京兆杜笃之徒数百人,常为食客,居门下。刺史、守、令多出其家。岁时赈给乡闾,故人莫不周洽。防又多牧马畜,赋敛羌胡。帝不喜之,数加谴敕,所以禁遏甚备,由是权势稍损,宝客亦衰。八年,因兄子豫怨谤事,有司奏防、光兄弟奢侈逾僣,浊乱圣化,悉免就国。临上路,诏曰:"舅氏一门,俱就国封,四时陵庙无助祭先后者,朕甚伤之。其令许侯思愆田庐,有司勿复请,以尉朕《渭阳》之情。"

光为人小心周密,丧母过哀,帝以是特亲爱之,乃复位特进。子康,黄门侍郎。永元二年,光为太仆,康为侍中。及窦宪诛,光坐与厚善,复免就封。后宪奴诬光与宪逆,自杀,家属归本郡。本郡复杀康,而防及寥子遵皆坐徙封丹阳。防为翟乡侯,租岁限三百万,不得臣吏民。防后以江南下湿,上书乞归本郡,和帝听之。十年,卒。

子钜嗣,后为长水校尉。永初七年,邓太后诏诸马子孙还京师,随四时见会如故事,复绍封光子郎为合乡侯。

严字威卿。父余。王莽时为杨州牧。严少孤,而好击剑,习骑射。后乃白援,从平原杨太伯讲学,专心坟典,能通《春秋左氏》,因览百家群言,遂交结英贤,京师大人咸器异之。仕郡督邮,援常与计议,委以家事。弟敦,字孺卿,亦知名。援卒后,严乃与敦俱归安陵,居钜下,三辅称其义行,号曰"钜下二卿"。

明德皇后既立,严乃闭门自守,犹复虑致讥嫌,遂更徙北地,断绝宝客。永平十五年,皇后敕使移居洛阳。显宗召见,严进对闲雅,意甚异之,有诏留仁寿闼,与校书郎杜抚、班固等杂定《建武注记》。常与宗室近亲临邑侯刘复等论议政事,甚见宠幸。后拜将军长史,将北军五校士,羽林禁兵三千人,屯西河美稷,卫护南单于,听置司马、从事。牧守谒敬,同之将军。敕严过武库,祭蚩尤,帝亲御阿阁,观其士众,时人荣之。

肃宗即位,征拜侍御史中丞,除子鱄为郎,令劝学省中。其冬,有日食之灾,严上封事曰:

臣闻日者众阳之长,食者阴侵之征。《书》曰:"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言王者代天官人也。故考绩黜陟,以明褒贬。无功不黜,则阴盛陵阳。臣伏见方今刺史、太守专州典郡,不务奉事尽心为国,而司察偏阿,取与自己,同则举为尤异,异则中以刑法,不即垂头塞耳,采求财赂。今益州刺史朱酺、杨州刺史倪说、凉州刺史尹业等,每行考事,辄有物故,又选举不实,曾无贬坐,是使臣下得作威福也。故事,州、郡所举上奏,司直察能否以惩虚实。今宜加防检,式遵前制。旧,丞相、御史亲治职事,唯丙吉以年老优游,不案吏罪,于是宰府习为常俗,更共罔养,以崇虚名,或未晓其职,便复迁徙,诚非建官赋禄之意。宜敕正百司,各责以事,州郡所举,必得其人。若不知言,裁以法令。传曰:"上德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故火列则人望而畏之,水懦则入狎而玩之。为政者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如此,绥御有体,灾眚消矣。

书奏,帝纳其言而免酺等官。

建初元年,迁五官中郎将,除三子为郎。严数荐达贤能,申解冤结,多见纳用。复以五官中郎将行长乐卫尉事。二年,拜陈留太守。严当之职,乃言于帝曰:"昔显亲侯窦固误先帝出兵西域,置伊吾卢屯,烦费无益。又窦勋受诛,其家不宜亲近京师。"是时,勋女为皇后,窦氏方宠,时有侧听严言者,以告窦宪兄弟,由是失权贵心。严下车,明赏罚,发奸慝,郡界清静。时京师讹言贼从东方来,百姓奔走,转相惊动,诸郡遑急,各以状闻。严察其虚妄,独不为备。诏书敕问,使驿系道,严固执无贼,后卒如言。典郡四年,坐与宗正刘轶、少府丁鸿等更相属托,征拜太中大夫;十余日,迁将作大匠。七年,复坐事免。后既为窦氏所忌,遂不复在位。及帝崩,窦太后临朝,严乃退居自守,训教子孙。永元十年,卒于家,时年八十二。

弟敦,官至虎贲中郎将。严七子,唯续、融知名。续字季则,七岁能通《论语》,十三明《尚书》,十六治《诗》,博观群籍,善《九章算术》。顺帝时,为护羌校尉,迁度辽将军,所在有威恩称。融自有传。

棱字伯威,援之族孙也。少孤,依从兄毅共居业,恩犹同产。毅卒无子,棱心丧三年。

建初中,仕郡功曹,举孝廉。及马氏废,肃宗以棱行义,征拜谒者。章和元年,迁广陵太守。时谷贵民饥,奏罢盐官,以利百姓,赈贫赢,薄赋税,兴复陂湖,溉田二万余顷,吏民刻石颁之。永元二年,转汉阳太守,有威严称。大将军窦宪西屯武威,棱多奉军费,侵赋百姓,宪诛,坐抵罪。后数年,江湖多剧贼,以棱为丹阳太守。棱发兵掩击,皆禽灭之。转会稽太守,治亦有声。转河内太守。永初中,坐事抵罪,卒于家。

赞曰:伏波好功,爰自冀、陇。南静骆越,西屠烧种。徂年已流,壮情方勇。明德既升,家祚以兴。廖乏三趣,防遂骄陵。

《后汉书》卷二十四第十四

马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

夫人卖饼;贤后含饴。——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唐初大臣马周,字宾王,茌平人,少年好学,精通《诗经》、《春秋》。客居中郎将常何家,太宗下诏令百官评论朝政得失,马周代常何写二十余条陈,太宗召见马周,任他为监察御史,后历官中书侍郎、中书令。年轻的时候,马周曾听善相术的袁天纲说:"京城里有个卖饼的女人,以后当有大富贵。"马周娶了她,后来果然成了夫人。下联典出东汉明帝皇后马后,大将马援之女,以贤德闻名后宫,从不因私干涉朝政。明帝死,其子章帝即位,马后说:"我今后只是含饴弄孙,不管政事。"章帝要为舅父们封爵,马后不许。

龙虎出谷;鸾凤冲霄。——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唐代郏城人马燧,字洵美,身村魁梧,少年时即有大志"以功济天下",发奋苦读兵书,沉勇多谋,后屡立战功,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封北平郡王,图形绘于凌烟阁,韩愈为他写碑铭,有句:"北平王像巨谷中的龙虎,变化不可测,真是魁杰啊!"下联典指马周,唐太宗曾亲笔赐书:"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白眉继烈;青海重光。——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187-222),字季常,襄阳宜城(I今湖北宜城南)人。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其中马良眉中有白毛,且才学最高,俗称"马氏五常,白毛最良"。下联典出东汉槐里侯马腾,字寿成,陇西人。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官终卫尉。青海东与北皆界陇西(属甘肃省)。

白眉继烈;绛帐授徒。——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同上(上联)。下联典指东汉·马融授徒时,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绛帐设教;铜柱立功。——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马融。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追赠学士;御封真人。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明代礼部右侍郎马愉,字性和,临朐人。宣德进士。为官门无私谒,论事宽厚,卒赠尚书兼学士。赠官兼职自愉始。下联典出宋代进士马钰,字宜甫,扶风人。传说,大定间他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与妻孙氏同时出家,孙先仙去。钰后游莱阳,入仙宫羽化,赐号丹阳顺化真人。

四家待诏;三代推官。——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南宋画家马远,字遥父,号钦山,河中人。任画院待诏,其画风遒劲严整,设色清润,自成一格。他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有《踏歌》、《华灯侍宴》等传世。下联典出清代著名学者马瀟,字宛斯,邹平人。顺治进士,曾任淮安推官,生平研究先秦历史著有《绎史》、《左传事纬》等,时称"马三代"。

铜柱世泽;绛帐家声。——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汉·马援征交趾,立铜柱表功。下联典指东汉·马融设绛帐以授生徒。

云台列像;铜柱标功。——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马武,佐光武帝中兴,卒后,其图形绘于云台阁。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马姓宗祠五言通用对联

宜城五兄弟;元曲四大家。——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下联典出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其文词豪放有力,颇含讽喻。作戏十六种,现存《汉宫秋》、《岳阳楼》等七种,散,工有《东篱乐府》。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师皇乘龙去;伏波裹尸还。——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黄帝时代著名兽医马师皇,善治马,又喜医龙,据说"乘龙仙去"。他被后世尊为兽医始祖。下联典出东汉名将马援(公元前14-公元49)字文渊,茂陵人。他曾助刘秀攻灭隗器,击破先零羌,为东汉立下大功,建武十七年(41)任伏波将军。年八十年余犹征虞沙场。尝谓宾客曰:"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后果卒于军。

金樽宜醉酒;绛帐自生春。——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东汉·马融事。

马姓宗祠六言通用对联

少女素雄才辩;仙姑雅号清浮。——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马融之女马伦,少年时就有辩才,嫁给同郡袁隗为妻,刚结婚,二人就辩论起来,袁隗不能使她屈服。下联典指宋代扶风人马钰,字元宝,进士及第,后来遇到重阳子王嘉,得道术,与妻子孙氏同时出家修炼。孙氏仙去,人称孙仙姑,号清浮山人。

龙虎凌烟出谷;凤凰假羽冲霄。——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唐·北平郡王马燧,因屡立战功,图形绘于凌烟阁,韩愈为他写碑铭:"像巨谷中的龙虎,变化不可测,真魁杰啊!"下联典指马周,唐太宗曾亲笔赐书:"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马姓宗祠七言通用对联

远浦帆归曲致远;长春留引经季长。——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嵌入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名字。下联典指东汉经学家马季长,在联尾嵌入季长之名。

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颠。——马曰璐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此联为清代诗人马曰璐(约康熙、乾隆时人)撰书联。马曰璐、字佩兮、江苏省江都人。有《南斋集》。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马寅初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此联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1882-1982)自题联。马寅初,浙江嵊县人。著有《新人口论》等。

夫人卖饼得夫婿;皇后含饴弄子孙。——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唐初大臣马周。曾听善相术的袁天纲说:"京城里 有个卖饼的女人,以后当有大富贵。"后来果然应验。下联典出东汉明帝皇后马后,大将马援之女,以贤德闻名后宫,从不因私干涉朝政。

元曲大家名致远;科班一帜艺连良。——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嵌入元代戏曲家马致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下联嵌入当代京剧艺术家马连良。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受业于叶春善、蔡荣桂、等。10岁登台,演出《定军山》等剧。出科后向孙菊仙、贾洪林、刘景然诸名家学习,并 吸收余(叔岩)派艺术之长,经长期艺术实践,发展为独树一帜、风格卓异的马派艺术。

马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对联

具王佐才,筑砦钓渭;步隐沦躅,授业著书。——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唐代银青光禄大夫马周,字宾王,茌平人。嗜学,善《诗》、《春秋》。武德中辅州助教。不治事,去职,筑砦钓渭,后被重用。下联典出宋代承事郎马端临,字贵与,栾平人。咸淳中漕试第一,博极群书,以荫补承事郎。元初起为柯山书院山长,终台州学教授。所著《文献通考》,贯穿古今。

高堂设教,绛帐授徒;云台列像,铜柱标功。——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马融,授徒时,施绛纱帐授生徒。下联典指东汉·马武、马援。马武佐光武帝中兴, 其图形绘于云台阁;马援征交趾,立铜柱表功。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此联为清代乌面将军马信庙联。马信,原是郑成功的一位部将,陕西人。到台湾后,进驻彰化县之燕雾上堡(即今陕西村),后不幸阵亡。后人为他立庙祭祀。庙在今台湾漳化县秀水乡陕西村。

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马融和马良。马融字季长,东汉茂陵人,历官郎中、武都南郡太守、议郎。博学高才,为当时通儒,常有生徒讲学,身后列女乐。著有《三传异同说》,注经籍多种。马良,字季常,三国时蜀汉宜城人,兄弟五人都有才学,名字中都有个"常"字,马良眉中长有白毛,当地民谚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曾随刘备任从事、侍中。下联典指马援和马腾。马援字文渊,东汉茂陵人,少年时即有大志,先跟王莽,后归光武帝。隗嚣据陇西叛乱,马援用米垒成山谷,为光武帝指画形势,得以破隗嚣。后因功拜伏波将军。率军南征,平定交趾,立铜柱以表其功,封新息侯。马腾字寿成,马援后人。灵帝末年,青海氐羌族叛乱,马腾应召从军,因征战有功,拜前将军,封槐里侯。

铜柱堂、宝善堂、驷德堂,诸支挺秀;扶风郡、临安郡、华阴郡,各郡争芳。——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马姓的名郡和名堂。

铜柱今犹未倒,愿吾宗后裔继承,再镇边疆传祖迹;绛帷长可宏开,喜尔辈生徒环立,重披古典讲儒经。——马季常撰马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肥西县程店马氏宗祠联。全联典出马援、马融事迹。以激励后人。

  附录一:【马姓典故、趣事】

  〖画虎类犬〗  "画虎类犬"源于《后汉书·马援传》。

东汉马援为国带兵打仗,屡建奇功,光武帝刘秀封他为伏波将军。他不仅治兵严谨,打仗有方,还非常重视自己家族中子弟的教育,以免他们走上邪道。有一天,他听说侄儿马严和马敦结交侠客,认为这样下去会耽误学业,就写信劝告他们说:希望你们听到别人说坏话,就要像听见自己父亲的名字一样,尽管别人在叫,但自己不能跟着去叫。龙伯高这个人厚重谨慎,谦逊廉俭,为人正派,是我最敬重的,我希望你们学习他。杜季良豪侠行义,能为人解忧,也是我敬重的人之一,但我不希望你们学习他,因为你们很难学到。学龙伯高不成功,还不失为一个谨慎忠厚的人,这就是"刻鹄不成尚类鹜",如果学杜季良不成,就会成为轻薄之徒,那就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狗"。因为"狗"在古代也称作"犬"。  后来,人们把"画虎不成反类狗"写成画虎类犬,用来比喻学习技能而学得不像的人。

  〖聚米为山〗

刘秀平定了东方,解除了后顾之忧,即准备谋取陇、蜀。为了进攻蜀地,他只有借道天水南下,过秦岭进武都(今甘肃省成县西),直趋阳平关。  但隗嚣此时对归附刘秀有些动摇,后来干脆公开与汉朝对抗。马援多次写信劝说,他非但不听,反而认为马援背叛了自己。马援见隗嚣与刘秀彻底决裂,立即上书刘秀,表示愿意归附东汉王朝,消灭隗嚣,并将隗嚣内情及灭敌计划面陈刘秀。刘秀便给他精兵5000,让他驻扎在陇陕之间,招纳隗嚣部将,以分化瓦解隗嚣,并牵制、消耗隗嚣主力。

后来,刘秀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亲率大军到了漆县(今陕西省彬县),因对陇地山川要隘不甚了解,于是急召马援面议权宜。马援星夜赶到,他针对隗嚣的用兵特点及军事部署作了透彻的分析,还在刘秀面前聚米为山谷,显示当地的山川地形,指明各路兵马进退要道。这便是我事史上最早采用的沙盘。刘秀随即率军数万,依马援计划布置,不久就击败隗嚣。"聚米为山"亦传为佳话。

  〖马融绛帐〗

东汉扶风人马融,字季长(或作"常"),他博治群经,而生性旷达,不拘礼节/他爱好音乐,弹琴、吹笛,并得其妙。著名学者卢植、郑玄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常坐在高堂之上,悬挂着绿色纱帐,帐前教授学生,帐后排列妇女乐。见《后汉书·马融传》。后因以"马融绛帐"等指讲坛或老师。柳亚子《四月十六夜徐老特立羔访奉呈一首》:"马融绛帐多英杰,屈子《离骚》未寂寞。"

  〖马援标铜柱〗

东汉马援在交趾树立铜柱,作为东汉南边的疆界。见《后汉书·马援传》李贤注引《广州记》。元刘时中《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曲之二;"坐上酒初残,灯下剑空弹。马援标铜柱,斑超指玉关。"

〖车水马龙〗

"车水马龙"这则成语是从马太后诏书中的话简化而来,它形容车马往来繁华热闹的场景。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13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旦。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被立为明帝的皇后。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镶边。一些嫔妃朝见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论朝廷的事。  明帝死后,刘煌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上奏说,今年所以大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老路呢?"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眼绿色,领和袖雪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马、王对笑〗

隋朝时,有一位姓马的人和一位姓王的人有一次在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之际,姓马的人便嘲笑"王"字说:"你这个'王'啊,原来本姓'二',只因为你漫天走来,所以用'钉子'钉住了你的鼻子。"姓王的人立即戏弄"马"字:"你这个'馬'(马)啊,原来本姓'匡',拗着你的尾巴往东北走,你的背上驮着王郎。"二人各遇幽默高手,一时大笑尽欢。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开濮曹徐马氏五门联谱诗联辑录

五门联谱

五门联谱续家风,继往开来百代功。上溯飞兴一世祖,下怀宝汲五先公。青山不老人难老,绿水无穷运不穷。今日扶风惜半统,何年得见九州同?

第一联:

同门共脉 不论千里万里

一马当先 何分五州九州

第二联:

五门联谱,神至贵通汲

一脉相承,奢援腾超兴

上联点出五门之名,横向表达;下联从赵奢至马飞兴,纵向贯通。一横一纵,寻根求源。知道我五门的根在何处。

第三联:

马踏九州,六百年蹉跎岁月

扶风一脉,三十万笑傲春秋

上联点明马踏九州。从明初迁民至今六百余年,岁月如流,马氏家族经历战争、流离、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等,我们九州的马氏家族一代又一代坚强地繁衍下来了;

下联点出了扶风堂号,从一世飞兴祖繁衍至今30余万人,历经无数春秋,扶风堂族人没有被困难所征服,人人积极向上,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艰苦奋斗,建功立业。

第四联:

五门联谱,四海同宗归大统

一脉相承,九州共勉继高风

上联直点主题:五门联谱。天下五门统一到一个家谱之中;下联作为上联的延伸:不单是五门同宗,九门也是一脉,我们要携手共勉,共同继承和发扬先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高风亮节。此联隐喻马踏九州。

第五联:

青山依旧,老树西边寻故土绿水长流,新祠亭下祭先公

----------------------沛县 马瑞林撰

第六联:

一马踏四州州州盛旺

群贤育后代代代荣光

------------------------濮阳马李集祖庙联

第七联:

濮阳祭徐州奠举族共谋联谱事

青州府矮槐树先祖功德流万世

------------------菏泽市马学民

神、至、贵、通、汲五门分咏联

一、神门神思睿智光宗祖执意忠心报国家

此联寓意:睿智、尽忠

二、至门至上当思荫故里位平勿忘育儿孙

此联寓意:尽心、尽责

三、贵门贵在朝堂忧黎庶居于僻壤做贤君

此联寓意:尽力、修身

四、通门通晓纲常昭日月留存肝胆续春秋

此联寓意:继承、发扬

五、汲门汲取圣贤明大义欣将笋鲤孝高堂

此联寓意:知礼、尽孝

注:笋鲤是两个典故

笋--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鲤--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明清皇帝世系表

中华

天干地支纪年法

我国古代是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的,现代社会已很少使用。一来现今社会已经离不开国际化,沿用老的历法已经不现实;二来天干地支在民间多用于算命测字,带用浓重的迷信色彩,实在与科技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一个优秀的民族是不会抛弃她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事件、诗词、字画等中,又出现大量天干地支纪年法,对他的了解、熟悉还是很有必要的。

什么是天干地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其在运用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迷!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三命通会》论支干源流曰: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于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 、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 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蔡邕独断曰:"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谓之天皇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气而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至于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与人,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作甲历而文字生焉。逮及黄帝授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命大尧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纳音之属。

天干地支之由来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天干有十个字,总称为"十天干"。地支有十二个字,总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原始意义,有这样有趣的说法:

1、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天干地支据说其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大挠氏。例如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就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起先,我们祖先仅是用天干来记日,因为每月天数是以日进位的;用地支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位个月,正好用十位地支来相配。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如《尚书。顾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择。甲子,王乃洮颂水,相被冕服,凭玉几"的记载,意思是说,四月初,王的身体很不舒服。甲子这一天,王才沐发洗脸,太仆为王穿上礼服,王依在玉几上坐着。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就被渐渐引进了记年,记月和记时了。

六十花甲子

中国农历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可以得到:

这六十对干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如1989年是已巳年,1990是庚午年;从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这种纪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换算

(1)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找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则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如:公元120年,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另外,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2)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具体换算方法同一,如:公元前155年,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 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

快速推算干支巧法

1:1900----2100年年干=年尾数—3 。例:1969年年干=9—3=6,第6位天干就是已;2012年年干=2—3=9,第9位天干是壬。(2不足减就补十成12)

2:1900----1999年年支=年尾二位数+1。2000----2099年年支=年尾二位数+5。例:1969年年支=69+1=70,去掉60的倍数为10,地支第十位为酉。2012年年支=12+5=17,去掉12余5,地支第五位是辰。那么1969年干支就是已酉2012年干支就是壬辰。

3:月干公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只计算月干。月干=年干数*2+月份。例:1969年(已酉)年八月(酉月)的天干=6*2+8=20,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天干第十位为癸,则此月干支为癸酉。

4:日干支公式: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4。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4。(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例:2008年月日10月18日:日干支基数=(8+7)*5+15+(8+19)/4=36(已去掉60的倍数)这数就是1月1号的干支数。从1月1号到10月5日按满60去之后数为36+31(1月下类推) +29+31+30+31+30+31+31+30+18=7+0+1+1+1+18=28,则天干去10的倍数余8为辛,地支去12的倍数余4为卯。今天干支就是辛卯。

5:时干公式=日干序数*2+日支序数—2,自己推巧去吧,这样你可以排任何一天的四柱了哦。

6:还有一法,叫倒推年龄法,从今年的干支推算出任何年龄的干支,但只能推算出年干支不能推出日干支,即年龄去掉60为基数,去掉十的倍数为倒推天干数,去掉十二的倍数为地支倒推数。如今年为戊子40岁生年的干支这样推:40岁去30余10天干从戊倒推10位是已,地支40去36余4从子倒推4位是酉生年就是已酉。62岁生年余2从今年的天干戊倒推2位是丁,从今年的地支子倒推2位是亥。

信函往来

马学民同志:

来信已收到,关于马氏一世始祖飞兴任青州知府葬于矮槐树村一事,我们几位老同志回忆分析查阅有关资料仅能提供以下信息。 矮槐树现有人口全是明初从山西洪洞和河北枣强迁移而来,有些姓氏是清朝从他处迁来。明朝之前据了解本村有姓毕。殷。娄。谢。胡等姓,无资料记载。有毕家陵,有毕姓知县坟茔,殷家墓田。所有坟墓都在时期推平,碑碣砸毁。据你来信中说的飞兴知府葬于本村,有两个墓塚有可能是, 一是在原济青官驿大道南100米处现济青公路南侧,村东南乌河源头侧。有一高4米左右的独墓,无碑碣无名。1967年被推平。二是村西北乌河岸边三面环水有一土塚,高6~7米。据志书记载和文物普查,为无名塚,土是灰黑色,俗称灰塚子。无碑文和资料记载。村西有一大塚,为冯谖之墓。你所提到的元末明初战乱。瘟疫和动迁人口与我们矮槐树村志记载一致。 具体情况我们难以考证,请谅解。如果进一步考查墓塚所在请你调查认证。

至此 敬礼! 矮槐树村主任 王琴书 13964497116 (村志)主编 刘山海 (村志)助编 刘春章 2011年6月5日

矮槐树村简介

明朝开濮曹徐马氏先祖墓志铭、清朝康熙年间开濮曹徐马氏家谱均记载:我始祖马公讳飞兴居青州府益都县矮槐树村(今临淄市辛店街道办矮槐树村)。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时曾率一支人马在该村古邮亭旁歇息。村中有一棵宋代小槐树,在夏天绿树成阴,郁郁葱葱的景色。时值六月,天气炎热,赵匡胤将汗水浸湿的战袍脱下,蒙在邮亭不远处的一小槐树上面晾晒。战袍一时难以晾干,于是,他就在槐荫里躺下歇息。一觉睡到日薄西山,奇怪的是槐荫依旧。他的战袍乃龙袍,重如山岳,压得小槐树从此不再长高,故称 "矮槐树",该村也因此而得名。   矮槐树邻近乌河。乌河古称耏水、干水、溡水、乌龙江,源于大武黄山之阴,全长50.5公里。村东有一跨河古桥 "溡源桥",建于战国时期 (公元前264年),是古代鲁中地区著名的交通要道。历史上有名的齐鲁干时之战,就发生在此处。公元前686年,鲁庄公亲率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抢国君之位。并派管仲带领军队拦截从莒国回国的小白。管仲在半道上遇见小白一行人,弯弓搭箭,射中了小白。小白惨叫一声,假装中箭。其实管仲一箭,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赶至齐都后,在鲍叔牙辅佐下登位,也就是齐桓公。鲍叔牙一面派仲孙湫去迎告鲁庄公,一面布置好埋伏,做好迎击鲁国的军事准备。而这边管仲回营,告诉鲁庄公和公子纠已将小白射死,这帮人便不再急着赶路,过了好几天才进入齐地。仲孙湫来见鲁庄公,说小白业已登位。鲁庄公不肯就此罢休,遂与鲍叔牙率领的齐队大战于乾时。结果鲁军大败,鲁庄公跳下华美的戎辂(战车),换乘轻便兵车,率败兵狼狈逃回鲁国。鲍叔牙乘胜率兵进逼鲁国,直抵曲阜。鲁庄公只好处死了公子纠,将管仲装进囚车,交给了齐国。

矮槐树村地处辛店街道办事处驻地西4公里。周朝立庄,原名宣王店。传说齐宣王曾留宿于此,故名宣王店。村东旧有古槐一株,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后,为消除地方割据,曾率兵征战到此,挂战袍于槐树上。从此槐树不再长高,人称矮槐树,宣王店也遂改名为矮槐树村。

  该村明清时期属益都县、临淄县端智乡。9年(1920年)属临淄县南四社。1958年9月属辛店公社。2001年3月属辛店街道办事处。

  登基建立宋王朝后,与宋朝并立的割据势力北有契丹、山西有北汉、南有南唐、四川有后蜀。为壮大实力,赵匡胤采取先南后北,消灭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的方针。

传说赵匡胤率兵北征途中,在矮槐树南大虎山遭遇草寇张盖,经过数次交战,难以剿灭。路遇一位道长。道长对赵匡胤说:"你是真龙天子,但与你对阵的是称为九头大王的山寨主,一条龙当然斗不过九条龙了"。赵匡胤向道长求教。道长说:"我在你的战袍上再画上9条龙,加上真龙天子,就是十龙战九龙,保证你能取胜"。道长在赵匡胤战袍上画了9条龙。休息片刻之后,赵匡胤重新披甲上阵,果然将张盖剿灭。赵匡胤追击残兵至今矮槐树村水岸边,下令士兵就地休息,将战马拴在槐树上,解下铠甲到河边洗涤征尘,把洗过的战袍挂在矮槐树上凉晒。赵匡胤凉晒战袍的槐树,从此枝叶下垂,密密团团,不再长高,成为当地景观。"矮矮槐荫夏日浓",被列为"临淄八大景"第二。后村民在矮槐树旁修了凉亭,供行人休息赏景。许多文人名士常在此留诗抒情,立碑勒石。[1]

对矮槐树的传说众说纷结,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颇多。有史料记载,赵匡胤曾挂战袍的那株槐树是一株唐槐,该树身材低矮,长到七八尺便不再生长,其树冠若伞盖,虬枝下垂,叶密荫浓,过往客商,喜在树下歇脚,观赏树旁的石碑碑文,石碑的两块,一块刻有五言诗:"临淄路上矮槐树,密叶团团如小亭。偶在此亭休半日,不知六月有炎蒸。"另一碑则刻有七言诗:"故国非乔木,斯槐不满寻。老干擎新盖,繁枝庇宿禽。经秋犹黛色,入夏更浓荫。挂袍追往事,遗说到如今。"而明代韩超然(临淄龙池人,嘉靖三十四年间文举人,官山西蒲州知县)有"歌舞四时游客醉,婆婆满地午荫悬"之诗句。在康熙十一年邓性主修的《临淄县志》有诗载:"佳木扶疏驷路边,挂袍犹剩御炉烟。不同王莽庭前植,绿荫凉生缓客鞭。" 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值时期,这株古槐枝叶凋零,树干中枯而死。村里的有心人在槐树原址曾补植一槐,取"槐中抱子"之意,然而成活时间很短。1967年冬,在凛冽的寒风中砰然倒地,被抬入学校做了柴薪。矮槐树村东,在三关庙、关帝庙前,古大道北,曾有胸径约 40厘米、高2至3米的倒垂槐,绿叶锦簇,亭亭如盖,曾有人认为此树乃赵匡胤挂袍之树,只可惜1981年该树失管而亡。矮槐树是矮槐树村的标志树,古槐的灭失,无不使矮槐树的村民们垂首顿足,扼腕叹息,时间一长,人们怕对矮槐树失去记忆,因此,在矮槐村村民的提议和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的倡议下,决定在村东溡源桥旁侧,移栽一株胸径约1米左右的青槐,将原庙旧址整平,用花栏墙围起,栽植花草树木,安置石桌石凳,安装健身器材,开辟晨练操场,使之成为一处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的小游园。可经估算,该项工程约需资金余万元,除上级扶持部分资金外,资金仍然不足。为此,矮槐村向村民及社会各界发出"捐款复槐"倡议,村民们积极响应,自愿捐助,目前已捐款72800元。今年3月2日,矮槐村溡源桥附近鞭炮声声,村委会在此举行矮槐补植奠基仪式。27日,适逢良辰吉日,人们敲锣打鼓,迎来村人久已盼望的"古槐"。我们前往采访时,村主任王琴书兴奋地告诉笔者:"矮槐村的溡源桥是乌河源头,当年曾在此打响临淄抗日战争第一枪。矮槐村历史悠久,积垫丰厚,大有旅游开发价值,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矮槐树景点将成为临淄旅游业的一大景观。

PAGE

1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