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元曲作家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诗词也是我们学生时代必背和默写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如果天下安定,统治阶级定要大兴建设,劳民伤财,百姓不好过,如果国家灭亡,百姓依旧受苦,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权力游戏只是有钱人的消遣罢了。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
春不避风尘,夏不避暑热,秋不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从古至今,最苦的还是我们这些农民
农闲的时候也不的休息,还要做祭祀、婚丧嫁娶这样的 礼节性社交,官府分摊苦役、除此之外还有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最重要的是上税,自己辛苦一年光景好可以有饭吃,光景不好那还是负的,没有办法只有跟官老爷或者乡绅土豪借,从此自己的奴役生活开始。吃不饱饭是常态,哪里的野菜可以挖农民比谁都清楚,战争时代,征收税更多了,横尸遍野,轮到人吃人也是常态。试想一下,苦不苦,真要穿越回某一个朝代首先的解决如何吃饭的问题。
农民的衣着: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农民的食物:
六月食郁及薁(yù),七月亨葵及菽(shū)。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jū),采荼薪樗(chū),食我农夫。
农民的住屋: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薰鼠,塞向墐(jìn)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人们常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第一次农民起义:
公元前209年的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朝是以法家思想治国的,秦的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越来越痛苦,同时刑法残酷,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
2、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东汉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统治越来越腐朽有外戚干政,宦官等。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它沉重地打击了极端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接下来就是我们最爱的三国英雄辈出的时代。
3、隋朝统治者的隋末农民起义
隋炀帝杨广,他奢侈腐化,滥用民力,营建东都,三下江都,三征高丽,严刑酷法,加之灾害饥荒,民不聊生。河南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他们推翻了隋炀帝的暴虐统治,打击了士族地主。
4、唐末农民战争。
875年,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农民军首次提出平均思想,反映了广大农民均产、均田的要求。
5、元末红巾军起义。
元朝中后期,的、沉重的徭役加上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他们因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朱元璋于1368年灭元朝,建立了明朝。
6、明末农民起义
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以及土地兼并严重,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先后举起义旗推翻了的明王朝,沉重地打击了地主统治;遏止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发展,使得农民对地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从古至今,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饭吃,我们被压迫的太久了,我们也需要活下去”土地问题和税赋问题,不自觉地指向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现在在我们都是吃土地种出来的食物而活,谁去种,还是农民呀,我们外婆他们还在地里面辛苦的耕耘着,我奶奶90岁了还在种玉米、菜籽、花生、黄豆等,不是他们不会享受生活而是他们真正的吃过苦,挨过饿,一年吃一会肉那也是最开心的事。现在对饥饿已经没有概念了,追求的是怎么搭配才会更加营养,社会在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珍惜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
最近对三国非常感兴趣,前两天刚写了孙权为什么无法统一三国,今天再来说说刘备。
其实刘备起势的过程和刘邦有非常相似之处,甚至刘备的种种行为表明,他是想复制刘邦的成功。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业未成,就病死在了白帝城,最终还是没有重现刘邦的开国壮举。
都说卧龙和凤雏得一便得天下,可惜刘备两个均得,况且手下名将如云,到底哪里出了错,未能一统天下呢?
凡事必有原因,如果没有,那就是没找到,我们必须跳出前面的设定,探讨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对手太强大
刘备是个人才,也是个君才,但是生不逢时,偏偏隔壁有一个资源条件比他还好的曹操。楚汉之争,刘邦最后的对手是项羽,项羽此人刚愎自用,身边的人才几乎都让刘邦吸收了,一己之力如何能打下天下?
反观刘备的对手曹操、孙权二人,均是善于用人的君才,集谋略与野心于一身,所以刘备想要一统天下,那就必须得征服曹操和孙权二人,难度太大。
二、蜀国太弱小
所谓的对手太强大,相对应,也就是自己太弱小。刘备起势太晚了,人家都一统北方开始南伐了,刘备还没有一个站脚的地方呢,当然,他最开始的大本营是荆州,不过还是借的。
还有一点就是刘备拿下益州后,看似雄踞一方,其实穷山恶水,人少粮缺。无论是人口还是资源都是三国最末,举队不超过10万人,在硬实力上就比曹操孙权二人弱。
三、汉朝已经失去人民支持
外戚专权、宦官专权,东汉末年内政混乱,老百姓民不聊生,但凡日子还能过得下去,谁会舍得出命?
不管唐朝的安史之乱也好,清朝的太平军起义也好,一个出现叛乱,那就说明其内部已经严重溃烂了。
刘备起家的大背景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尽管起义很快被镇压了,但明显汉朝廷跟人民成了对立的两个阶层。虽然刘备仁义比较体恤民心(但凡开国皇帝,没有一个不体恤民心的),但受限于当时的信息传导和舆论控制,孙权和曹操地盘的人民会知道刘备仁义,从而投奔他吗?
刘备打着兴汉的口号,但很多人跟着刘备不是喜欢汉而是喜欢他,别忘了正儿八经的汉朝皇帝汉献帝在曹操手里捏着呢。就算有些人民还热爱着汉朝,但那也是曹操劫持的汉献帝领土下的汉朝,并不是自封刘皇叔的刘备的汉朝。等到刘备死后,即使诸葛亮一直宣传蜀汉继承正统的汉朝,实际上已经缺乏吸引力了,他之所以要多次北伐,也是因为此。
四、仁者得人心未必得天下
刘备得民心不假,因为刘备懂得仁义,但凡仁义必定少杀伐,少杀伐就不稳。
统治天下第一大关键因素就是让人敬畏,让人恐惧。没有人能保证所有人都支持你,对于不支持你的人不清理就会生乱。仁义久了别人就会得寸进尺,骑你脖子拉屎还问你要纸。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过是得天下者的粉饰。枪杆子里出,天下是打出来的,秦王嬴政灭六国、元军铁骑踏平中原、清军入关要求剃发易服,对百姓大规模,敢问他们得民心吗?民心是维持统治的必然要素,但不是一统天下的必然要素。
所以得人心未必得天下,刘备和刘邦一样会演戏,但他没有刘邦狠。
五、连孙抗曹的政策没有执行彻底,灭吴抗魏的决定没有成功
天下曹操一家独大,诸葛亮、鲁肃、周瑜合力撮合蜀国吴国合作,联手对抗曹操,而后二分天下。然而前有关羽“虎女安能嫁犬子”,后有刘备夷陵大战举兵东伐,自己强大了,就不把东吴放在眼里,只想着吞并人家东吴,而不是联合,结果被陆逊烧了回来。
联合和对抗,两条路都堵死了,不但荆州丢了,还把国力打没了,直接导致刘备一蹶不振。
六.刘备死的太早、后人不争气
夷陵一战把蜀国打疲了,刘备恼死白帝城,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刘禅不堪大用,国内人才青黄不接。平辈的孙权、曹丕都是人中翘楚,别说一统天下,刘禅连自己的家业都守不住。
司马昭曾说:
“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刘禅在位期间千错万错归于四个字“不敢尝试”,但凡社稷之事均是别人决策。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定三秦,决项楚,反观刘禅让诸葛亮和姜维拖着北伐,没有宏图壮志和开拓精神,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迟迟不肯还政的原因吧。
公元263刘禅举国而降,受封安乐公,奇耻大辱,却换刘禅一句“乐不思蜀”,其父一朝功业转眼成灰。刘备得如此无志之子,如何能够一统天下完成他的夙愿?
当然华夏自古帝王者百百千千,我等一介布衣,蚍蜉仰视鲲鹏,只能窥其一二。无论是刘备、孙权还是曹操,皆是天之骄子,能够留名史册,建立自己的功业为后人铭记,本已经不易,能够一统天下更是难上加难。三人争斗一生,却无一人胜出让人唏嘘不已,但是并不影响我们肯定他们的能力。
其实我们并不用拘泥于谁谁谁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这种问题。在我看来他们一生运筹帷幄、金戈铁马,活的精彩。
正所谓:莫问天下归何氏,谁言未酬不丈夫。
【成语】
斗酒只鸡
【拼音】
dǒu jiǔ zhī jī
【释义】
斗:古时侯的一种酒器;一壶酒,一只鸡,酒和鸡是古人祭奠死者的微薄物品,用来借指悼念亡友。也表示用简单的酒食来招待来客。
【出处】
三国.魏.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隻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篤好,胡肯为此辞乎?”
解释:“又想起我们的誓约:“我死之后,你如果经从这里经过,如果不拿一斗酒一只鸡来祭奠我,车马过去三步以后,你得肚子疼不要怨我。”
【近义词】
只鸡斗酒 炙鸡絮酒
【反义词】
无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追悼亡友的话。
【成语故事】
东汉末期,有一个著名的大臣名叫桥玄,一作乔玄,字公祖。桥玄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功曹。后来被举荐为孝廉,又被任命为洛阳左尉。其后,经过四次升迁,桥玄任齐国国相,因犯过失被罚服兵役。服刑完毕后,桥玄被重新朝廷征辟,出任上谷太守、汉阳太守等职。
魏武帝曹操年轻时,任侠放荡,不修品行,不受时人看好。而曹操拜见桥玄时,桥玄却感到惊异,对他说:“如今天下将要发生,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是你吗?”曹操因此常感叹桥玄是他的知己。
曹操跟桥玄是很好的朋友,他们俩个经常都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有一次他们两人在一起喝酒,桥玄的话越来越多,他突然问曹操:“曹兄,如果我死了你会怎样?”曹操也愣了一下,他当时只是觉得两个人在一起闲聊,于是便顺口说道:“我肯定要到你的坟前去祭拜你的呀。”
桥玄也开玩笑地摇着头说道:“你若是要来祭拜我的话,一定要带上一斗酒,还有一只鸡,要不然你的车子走不过三步我就要地下叫你肚子痛起来。”曹操听了也笑起来,说道:“桥兄想太多了,我们的交情这么深,这还需要你提醒吗?”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经过并前往桥玄的坟墓,感到凄怆并祭祀他。亲自撰文说:“原任太尉桥公,品德高尚,仁爱宽容。国家感念您的训诫,读书人缅怀您的教诲。您的在天之灵,我们缅怀不止。我从年轻时候,就去过您的府上,那时以顽劣的品质,接受您的会见。您对我褒奖称赞,就像孔子称赞自己不如颜渊,李生赞叹贾复。士为知己者死,我一直记着这句话。又想起我们的誓约:‘我死之后,你如果经从这里经过,如果不拿一斗酒一只鸡来祭奠我,车马过去三步以后,你得肚子疼不要怨我。’虽然是当时开玩笑的话,如果不是关系密切,怎么会说出来这样的话?怀念旧事,想起来就感觉凄怆。如今我奉命东征,驻扎在乡里,向北望着土地,心思在您的陵墓上。所以用薄礼祭奠您,愿您享用!”
【造句举例】
1.自从他们退伍转业后,每一年的清明节都要带着斗酒只鸡去公墓看望已逝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