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文人们有着一颗赤诚的报国心,从唐诗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国家繁荣富强的赞扬,以及对自身发奋图强的勉励。
宋代承五代武人跋扈之后,重文轻武,以争取“士”阶层的支持。因此,在宋代文人的思想更为自由,也产生出了大量艺术精湛的作品,宋词的艺术价值可见一斑。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拿来作为起名的范本都是非常不错的。今天,江南易林就为大家挑选了300个绝美的名字,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取起名的灵感。名字还是要结合孩子的八字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各位父母一定要注意!
仁颂
出处:当使仁风动,遥听舆颂喧-送马郑州-全唐诗
“仁颂”选自于句中,体现了句中表达的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怀,作为男孩起名非常合适。“仁”字用在名中,寓意仁爱、乐于助人,为人处事间有君子的气度;“颂”字作为起名,寓意品德高尚,言谈举止落落大方,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起名“仁颂”,寓意温文尔雅、才华横溢。
恒云
出处:云归恒星白,霜下天地肃-寒夜溪行舟中作-全唐诗
这两句描写了天地之间萧肃的景色。“恒云”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如星光般永恒的还有白色的云朵。作为男孩起名合适,寓意孩子有执着专注的精神,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持之以恒,走向胜利。起名“恒云”也有志向高远、抱负不凡之义。
冠宜
出处: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尽向南-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全唐诗
“冠宜”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头戴着帽子望向南方,寓意思念家乡。“冠宜”适合作为男孩起名,“冠”字有冠军之意,用作起名,寓意出众、超群;“宜”字本义指合适,用作起名寓意文质彬彬、温和善良。江南易林认为,起名“冠宜”是希望孩子能一马当先,走在别人前头。
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
雪亭
出处:亭皋寂寞伤孤客,云雪萧条满众山-咸阳西楼别窦审-全唐诗
“雪亭”选自于句中,勾勒出句中满满的诗意,孤亭坐落在山的一处,唯有一人在亭中看千山暮雪,体现了观雪人内心的安静,以及从容不迫的姿态。作为男孩起名非常合适,寓意处事大方、为人坦诚,坚毅顽强、不畏艰难。
南晖
出处:南郑侯家醉落晖,东关陌上著鞭归-送巴州杨使君-全唐诗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南晖”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享受光芒的照耀,生活在温暖之地。适合作为男孩起名,给人一种正直、阳光的气质,寓意神采奕奕迎接每一天的生活,乐观开朗,待人和善大度,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舟蓉
出处: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苏幕遮(般涉)-全宋词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词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中选择“舟蓉”作为女孩起名,可以理解为乘着船穿过荷花塘,有一种夏季清新的氛围,名字如诗如画,也寓意着孩子想荷花一样楚楚动人、亭亭玉立,不染纤尘,如梦如幻影,若即若离花。
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
霏晴
出处: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应天长(商调)-全宋词
词人通过这几句描绘了春光明媚、绿意丛生的景色,一幅欣欣向荣的春。“霏晴”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早晨天空中还有雾气,阳光穿过雾气洒落大地,给人以清新、悠然的美感。江南易林认为给女宝宝起名为“霏晴”很合适,寓意着孩子天真烂漫、灵动秀美,善解人意,如阳光般照进人的内心。
惜柔
出处:自初识伊来,便惜妖娆艳质,美眄柔情-长相思(高调)-全宋词
此句中写出了词人对佳人的夸赞,描写了她妩媚娇艳的身姿和万般柔情。“惜柔”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虽柔弱渺小,亦有一颗想要保护他人的心。作为女孩起名非常合适,寓意着孩子拥有楚楚动人的外表,容易激起他人的保护欲,但她亦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江南易林认为“惜柔”也有亭亭玉立、花容月貌之义。
易秋
出处:莫遣繁蝉容易、作秋声-虞美人(极目亭望西山)-全宋词
这两句写出了夏末初秋的景色变换。“易秋”选自于句中,蕴藏了一种宁静安逸的美好。作为女孩起名合适,可以理解为她是银杏,洒下金色的光辉;也是微风,吹散满地的萧瑟,寓意着孩子性格乐观积极,把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与她在一起,从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
佩韵
出处:寿妆酥冷,郢韵佩举,麝卷云绡-瑶台第一层(上元扈跸同宗室仲御作)-全宋词
这三句描写了女子出众的外表和绝尘的气质。“佩韵”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携带美好风流的韵致,举手投足间尽显风姿。作为女孩起名非常合适,寓意女孩气韵动人,不仅是外貌出众,兼具深厚的内涵,知书达理,气质高雅。
古色古香的名字更能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在勉励下一辈更出色、更努力!喜欢的朋友一定不要忘了点赞、收藏、转发、加关注!
江南易林,985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内著名易学家。祖父为家乡知名风水命理师,也是江南易林最重要的易学导师之一。著有《周易零基础入门教程 》、《周易命理人生探秘》等书。拥有近二十年的易学实战经验,在八字预测、男女合婚、起名改名、剖腹产择日、梅花易数、算卦解梦等易学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颇深的造诣。
颂扬(sòng yáng)。近义词有:歌颂,赞颂,称颂。反义词有:诽谤。
歌颂赞扬。[沈从文《边城》:“‘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锦鸡’,全是特为颂扬你这个人好处的警句!”]
颂扬参考例句:
1、古人充斥了对更遥远的古人的颂扬。
2、朋友有过,私下劝戒;朋友有德,当众颂扬。
3、他对你的作品颂扬备至。
4、一代又一代人颂扬岳飞的爱国精神。
5、征北大将军,朝廷并立碑颂扬他的功绩。
6、古人充满了对更遥远的古人的颂扬。
7、同学们吟诗作文,颂扬祖国的美好未来。
8、人们满怀深情地颂扬总理的丰功伟绩。
9、它在七年前由敦伦市长发起,是免费的活动,旨在颂扬身心障碍的艺术家对社会的贡献。
10、颂扬真善美倡廉守洁一身正气担伟业,抨击假恶丑拒腐防变两袖清风筑鸿基。
颂扬有关的成语:
1、洪福齐天(hóng fú qí tiān):洪:大。 旧时颂扬人福气极大。
2、遵时养晦(zūn shí yǎng huì):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3、称功诵德(chēng gōng sòng dé):称:称道;功:功绩;德:德行。颂扬功绩和德行
4、应天从人(yīng tiān cóng rén):应:顺,顺应。上顺天命,下适应。旧常用作颂扬建立新的朝代。亦作“应天从民”、“应天从物”。
5、守道安贫(shǒu dào ān pín):坚守正道,安于贫穷。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
6、颂德歌功(sòng dé gē gōng):颂扬恩德,赞美功绩。
7、讽德诵功(fěng dé sòng gōng):赞美、颂扬功德。
8、善颂善祷(shàn sòng shàn dǎo):关于颂扬,关于祝祷。用来称赞能在颂扬之中带有规劝的意思。
9、歌功颂德(gē gōng sòng dé):颂扬功绩和德行。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功:功绩。德:德行。
10、颂古非今(sòng gǔ fēi jīn):颂:颂扬;非:非难;反对;今:现代。颂扬古代的;非难和反对现代的。
《颂扬造句和解释_颂扬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点读》由[小孩子点读]APP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小学家庭同步辅导专家。
诗经是传统文化的经典,那么这些关于诗经的常识,你都知道吗?
诗三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无论是在形式题材、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四家诗: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鲁、齐、韩、毛四家。《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前三家是今文学家,西汉时皆立于学官,置博士。魏晋以后,三家诗先后亡佚。“毛诗”是古文诗学,较晚出,系私学相传,后盛行于东汉。魏晋以后,直到现在,通行的《诗经》即为“毛诗”。四家诗均在注释中力图宣扬儒家思想,但对诗之解释大同小异。
六义: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六义”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六诗”说,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源于《周礼》中的一段话。《毛诗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曰雅,六日颂。”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风雅颂:《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指音乐曲调,国风即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诗经》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即正,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l篇,小雅74篇,“雅”诗多数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一些民歌。“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音乐较舒缓,“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的情感。朱熹《诗集传》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