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算卦财运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时间:2024-01-14 04:19:08 作者:脾气很大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大大用典|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原文】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传》

【解释】

风雷交助,互相增益,构成益卦。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向着真善美的方向不断迈进,当然是对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有了过错就能立即改正,也意味着个人素质能及时摆脱下滑的危险,因而也是一种智慧的提升。所以,“迁善改过”是不断提高和增强个人素质的重要手段。那种盲目自赏、我行我素且拒不迁善改过的人,是很难在素质上获得增益的。

青年人要自觉培养优良品德,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做一个素质全面的人;要热爱生活、热心公益、积极实践,更加快乐的成长,快速的进步,将来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人;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青年的道德修养事关整个国家素质的高低。道德养成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一蹴而就的。广大青年正处于各种品德和意志的养成时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良好的道德品行要靠自我修炼和自觉践行,才能不断提升道德境界,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道德品行的悠久历史,历朝历代不乏道德高尚之人,也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道德,并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这些传统道德之于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绵延不绝。大凡具备优秀道德的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会超越平凡。

广大青年修炼道德品行,首要的是要怀有一颗崇尚高尚道德的心,不仅要汲取传统道德的精华,在领会思悟中升化思想境界,更要从古今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和事中激发践行道德的动力,学习效仿他们,向他们看齐。在日常学习中,为人处事上,对待同学上,胸怀善心,施以善行,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地积累沉淀,积累善行,修成正德。

清风|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里的这句话大意是说,君子犯了过错,犹如天上发生日食或月食,天下的人们都能察觉,但一旦改正了错误,便恢复了光明,人们仍一如既往地景仰。为何“君子之过”会如“日月之食”呢?一方面,君子是具有极高修养的人,容易被人们所关注;另一方面,君子又善于“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当他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不会刻意掩饰,所以人人都能看得见。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包含着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态度,对于好的事物要心存向往,对待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二是行动,要把对善的心动化为行动,对已经认识到的错误进行实际的改正。这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善”与“过”的态度标准,也明确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克己修身、养德向善的品格要求。孔子曾感慨,“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在孔子看来,有人发现、指出自己的过失,对自己而言是一件幸运的事。他又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见,即使是圣贤也做不到从不犯错,更何况是普通人?

听得进批评意见,善于把别人的提醒甚至指责当作自己认清错误、改进提高的良药,方能成长进步。齐国大臣晏子有个马夫,平日里总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仿佛自己不是车前的马夫。有天,他的妻子碰巧看见他得意洋洋的样子,便劝告他说:“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身居高位的人尚且那么谦恭,你有什么可骄傲的呢?马夫恍然大悟、思过改过,此后时时保持谦逊有礼的态度。晏子知道后大为欣赏,推荐马夫做了大夫。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知是改之始,改乃知之成,二者正向交互、相辅相成。何以知过、如何思过、怎样改过,不仅是衡量个人素质的标准,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清人郭琇任吴江县令时,上司余国柱是个巨贪,他混迹其间,也跟着贪污受贿。后来新任上司汤斌到职后,着手整治当地官场之风,对郭琇的行为严加斥责,使其悔恨不已。郭琇痛定思痛,用清水把县衙大堂冲刷干净,并郑重宣布:“前令郭琇已死,今来者又一郭琇也。”从此,郭琇弃恶从善,清廉自守。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过改过是律己修身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来说,勇于纠错改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更是增强党性的必修课。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对于自己的过错和问题,如果一味藏着掖着、拖着耗着,最终只能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甚至是“病入膏肓”。其实,出现过错时,不妨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从他人身上学习长处,见贤思齐、改过从善。(关 亮)

【学习用典】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句话,是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谈到加强道德修养时引用的。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出处是《周易·益》。《周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筮占之书,是中国文化源头性的大经大典。它的内容玄妙深奥,宇宙天文、历史规律、思维逻辑,应有尽有,奠定了我国古代基本哲学体系和主流观察认知方式的基础。“益”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二卦,原文为:“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遇此卦适于有所前往,有所追求,利于渡过大江大河,《象辞》解释为,本卦上卦为巽,巽就是风;下卦为震,震就是雷。君子见到风鼓雷鸣会因惊恐而产生敬畏,所以见到美好的事物就自觉去学习,自己有过失就努力改正。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善”与“过”的态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更将其引入本门思想,成为儒家积极入世的基本价值观中克己修身、养德向善的基本道德要求。孔子曾经感慨:“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把有人发现、指正自己的过失当作幸运的事。又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与益卦中的思想一样,追随美好的事物、改正不好的地方,本来就是修身养德所必须走的路。

这就是“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出处和大致背景。这句古老的格言,突破了环境、时代、地位、学说的种种约束而闪烁着智慧的光彩,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历史上,因为“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而获益的例子很多。

比如春秋时期晋国的主帅栾书。晋成公八年,楚国攻打郑国,晋国前去解围。楚国自知很难获胜,于是不战而退了。晋国撤兵时,大将赵同、赵括不想无功而返,就想顺路攻打蔡国。他们找到主将栾书请战,栾书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这时候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个谋士赶紧过来劝说:“这种不义之战,胜利不会是荣誉,失败将成为耻辱。”栾书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顶住主战众人的压力,继续退军。《左传》对此事称赞说:“从善如流,宜哉!”(《左传·成公八年》)实际上,当时的情势分析,晋国攻打蔡国的战役一旦爆发,势必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很难获得胜利。一战之胜败也许不需要太过计较,但是留下的恶名和对国力的损伤却很难弥补。这就是“见善则迁”的力量。

对于普通人来说,“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对于我们提高修养、养成美德,也有着积极的作用。齐国宰相晏子有个马夫,总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仿佛自己不是车前的马夫,而是车里的宰相。时间长了,估计大家都习惯了,也没人说他什么。有一天,他的妻子凑巧看见了,自己的丈夫比宰相还趾高气昂,这怎么行呢?于是,妻子劝告他说:“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身居高位的人尚且那么谦恭,你有什么可骄傲的呢?马夫恍然大悟,此后时时注意保持谦逊有礼的态度。面对马夫的改变,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你怎么了?”马夫就把妻子的劝诫告诉了晏子,晏子听后大为欣赏,推荐马夫做了大夫。试想,如果这位马夫面对妻子的话不是从善如流地“有过则改”,那么他的一生充其量也就是个熟练的马夫而已吧。(《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前事之成,后事可学。小到个人,大到组织、国家,莫不如此。想要最大程度地有善可从、知过能改,就必须拥有敏锐的耳朵和博大的心胸。用心胸去容纳天下的事物,好的就去学习,不好的就引以为戒。一个自信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文化自信的国家,而一个文化自信的国家也必然是一个从善如流的国家。今天,国家治理的完善,要听民众的声音,要听社会各界的声音,还要听世界的声音。广心怀,乐倾听,迁善改过,才能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最充足的条件。

来源:员网、员微信公众号

大大用典|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原文】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传》

【解释】

风雷交助,互相增益,构成益卦。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向着真善美的方向不断迈进,当然是对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有了过错就能立即改正,也意味着个人素质能及时摆脱下滑的危险,因而也是一种智慧的提升。所以,“迁善改过”是不断提高和增强个人素质的重要手段。那种盲目自赏、我行我素且拒不迁善改过的人,是很难在素质上获得增益的。

青年人要自觉培养优良品德,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做一个素质全面的人;要热爱生活、热心公益、积极实践,更加快乐的成长,快速的进步,将来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人;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青年的道德修养事关整个国家素质的高低。道德养成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一蹴而就的。广大青年正处于各种品德和意志的养成时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良好的道德品行要靠自我修炼和自觉践行,才能不断提升道德境界,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道德品行的悠久历史,历朝历代不乏道德高尚之人,也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道德,并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这些传统道德之于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绵延不绝。大凡具备优秀道德的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会超越平凡。

广大青年修炼道德品行,首要的是要怀有一颗崇尚高尚道德的心,不仅要汲取传统道德的精华,在领会思悟中升化思想境界,更要从古今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和事中激发践行道德的动力,学习效仿他们,向他们看齐。在日常学习中,为人处事上,对待同学上,胸怀善心,施以善行,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地积累沉淀,积累善行,修成正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