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紫微斗数

口字框的字(口字框的字都有哪些)

时间:2024-01-02 20:36:11 作者:煮酒送别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田英章毛笔行书《偏旁部首 • 方框儿》

田英章毛笔行书偏旁部首之“方框儿”。

今天,继续分享行书偏旁部首:方框儿——“囗”。

“囗”,读作wéi或guó,又叫“国字框”,古与“围”、“国”同义,在楷书中与“口”字形状笔画完全一样,只是大小不同。“口”表示嘴巴,用作部首也多跟嘴有关,如“吃”、“吵”、“呼”、“言”等,而“囗”是个象形字,字形就是一个大圈,表示围起来的意思。如图所示:

行书中的囗字旁:

整体字形瘦高,不宜过大,左收右展,且左上不封口。左竖以露锋斜切落笔,稍重,略左斜,收笔可向左或向右回锋引带下一笔画;横折起笔呼应左竖收笔笔势,由轻及重,稍抗肩,转折处可圆可方,运笔使转务必交代清楚,右竖笔略长,与左竖略呈背势,出钩坚定有力,钩身稍大,钩角低于左竖;最后横画位置上移,以使中宫收紧。

楷书中的囗字旁:

行书中的“囗”灵活多变,不宜过于粗重,圆笔的使用多于方笔,框内的结构需紧凑收敛,最后的底横通常可省略,以钩笔代替,略带草意,如下面的“困”、“因”字例。

具体字例:

固 gù

国 guó

回 huí

困 kùn

图 tú

团 tuán

围 wéi

因 yīn

园 yuán

圆 yuán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红本: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10《升国旗》知识点+图文解读

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升、国”等 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 2个偏旁;会写“中、五”等 4个生字。

2. 正确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3. 背诵课文。

二、教材分析

《升国旗》是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这首儿歌用5句话描述了少先队员升国旗时的情景,也简单形象地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升旗礼仪。儿歌短小精悍,有叙述,有抒情,凝练地传达了国旗的知识,升旗的庄重,充分地表达了爱国的情感。

三、我会写

中:zhōnɡ(中国、中心、中学)五:wǔ(五人、五只、五个)立:lì(立正、独立、立体)正:zhènɡ(公正、正在、正好)

四、我会认

升:shēng(升起、升高、升旗)国:guó(国家、爱国、祖国)旗:qí(旗手、红旗、白旗)红:hóng(红色、红人、火红)歌:gē(歌手、歌声、唱歌)起:qǐ(起来、一起、起早)么:me(多么、什么、好么)美:měi(美好、美丽、优美)丽:lì(华丽、艳丽、丽人)

五、多音字

中:zhōng(中国)zhòng(中奖)六、认识偏旁

口:口字框。纟:古同“丝”。用作偏旁,俗称“绞丝旁”。很多简体是从草书中演变而来。

七、理解词语

国歌:由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歌曲。中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立正:军事或体操口令,命令队伍按动作要求在原地站好。敬礼:立正、举手或鞠躬行礼表示恭敬。

八、近义词

徐徐——慢慢 美丽——漂亮

九、反义词

升——降 起——落

十、问题归纳

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我们要立正,向国旗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因为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我们要尊敬国旗。

十一、课文主题

课文描写了小学生参加升国旗仪式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答案:

第一课时

一、中 五 立 正

二、sēnɡ ɡóu pí hē

三、升旗 国歌 美丽 看望 多么 起立

第二课时

1.立正 中 五

2.(1)四 五(2)东 西

3.国 中国 红 红色

圆 圆圆 组 组长

“口”和“囗(wei )”不相同

“口”的甲骨文

“口”的篆文

两道鼻唇沟很明显

“口”是象形字,它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基本相同,都像张开的人嘴。不过我有一点疑惑,这些字相对于简体的“口”而言,都从两边各伸出了一条短线,如果要简化的话,应该是“廿”才对,这个字似乎更像一些。那为什么简化成“口”了呢?我想多出的两条竖划应该不是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可以在演变过程中被省掉,它们应该是嘴两边的法令纹或者叫鼻唇沟,就是从鼻翼两边一直向下延伸到嘴唇的两道纹路,年龄大的人都比较明显,一旦张开嘴,鼻唇沟就更加明显了。所以口的本义就是人的嘴,嘴是人用来和外界进行交换或交流的重要器官。外面的食物通过嘴进入人体,给人体提供了营养和能量,人的思想又通过嘴以语言的形式发出并传递给了他人。所以它很重要,以致于可用来指代“人”,所以有“人口”,“户口”等词。并且“口”还有交流、交换的意义,所以会用在“隘口”、“关口”、“路口”、“港口”等词里,这些词指代的都是人们因需要交换、交流而产生迁移、流动、聚集等社会现象的地方。

“囗”(发音同“围”)的篆文

“囗”(发音同“围”)与“口”的外形相似,但在内涵上却与“口"截然相反。它的篆文就是一个方框,就像四面的围墙,意思其实很明显,就是包围、框定、限制的意思,所以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些以它为部首的字,如"围"、"国"、"囚"、"困"、"囹"、"圄"等。“口”和“囗”(围)恰好诠释了人的矛盾性:一方面人有保护自己、害怕外界伤害的本能,但另一方面,由于生存发展的需要,人还得有限度地放下戒备,打开一个缺口,以便和外界进行沟通交流。打个比方的话,“口”就像嘉峪关、山海关一样的存在,而“囗”(围)自然就是长城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