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以头朝上站立姿态示人,不能倾斜,更不能颠倒。所以,字分上下,上为头,下为底;字有左右,古人称左为偏右为旁。现代人统称其为偏旁。
为了使字能够写得方正、工整、匀称、平衡、稳定,人们总在研究汉字的重心问题。甚至有人说,当左右、左中右结构型汉字各部分的重心在一条水平线上时,字就稳定。或者说当上下、上中下结构型汉字的各部分的重心在同一竖线上时,字就稳定……
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字,笔画瘦劲挺拔,轻重相济,结体修长巧妙,布局动静呼应、连绵有序,非常耐看,越看越思越有味,令人叫绝,不愧为一代书法名家。他认为将一个正方形的各边进行5等分并连线,中间的4个等分点分别将正方形内每条横竖线划分的比为3:5=1:0.6,他把这四个交点称作汉字的4个重心点。
启功先生在其书法讲座中谈道,他通过对放大字的测量研究,认为田字格、米字格的中心,或者九宫格的中宫,并不是字的重心点位置。一个字实际上是有如上图所示的4个重心点,掌握了这4个重心点,写出来的字就好看。
但是,在启功先生的讲座视频中所举的“人”、“大”、“仁”、“厂”、“教”、“放”等字例,每字的笔画所在位置、结构划分等与其4个重心点似乎很难吻合匹配,理用牵强,难以让人领会和关联起来,并没有使人感觉到这四个重心点的效用价值所在。
也许这4个点对启功先生自己独特特的字体结构,则有一定的吻合意义。
其实,按启功先生所作的五等分所得到的中间四个点对对应线段所进行的3:5=1:0.6,首先,从比例数值上讲,的确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比值,但并不是真正体现最美比例的黄金分割比1:0.618。另外,这种五等分仅仅是对整个正方形框所作的划分,要想充分体现优美的比例划分与汉字笔画结构间的关系,那就只有在字写满格时,比例的优美性才能体现出来。还有,在格体对字的大小并不具备控制力的情况下,在格内将字写得大些或写小些时,笔画的长短高低都会有所改变,笔画结构自然会改变。所以,这种不变的格体四重心,并不具备普遍性。
讨论和确定汉字的重心问题,是为了研究汉字的匀称、平衡与稳定性问题,那么,我们就得搞清楚重心的含义到底是啥意思,重心与汉字的平衡和稳定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汉字的平衡与稳定到底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1.物体的重心、平衡与平稳性
“重心”是静体力学、运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内容。其大概解释为:任何物体的各部分都因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重力,从作用的效果看,各部分的重力会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形体规则且密度均匀物体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对于不规则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这类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而且,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大;重心越高,物体的稳定性就越差。
关于物体的平衡问题,在物理学中有个杠杆平衡原理,即当等重量的物体悬挂于和支点等距离的无重量的杠杆上时,两端的物体会保持平衡,此时,称为杠杆两端的二力平衡。如果支点右移或左移,二力则失去平衡,杠杆就会向左下方倾斜或向右下方倾斜;或者支点两边的重量发生改变,杠杆也将失去平衡。要想使杠杆恢复平衡,则要相应移动支点位置,使其位于总重心处。即根据杠杆平衡定律: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来计算支点位置。
数学专业也研究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心问题,并和物理学中物体的重心问题几乎如出一辙。如一条水平或竖直放置的线段的重心在它的二分之一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规则图形的重心,是它们对角线的交点,也即这些图形的几何中心;三角形的重心为三条中线的交点;圆的重心即圆心。对于不规则的图形,同样可采用悬挂法寻找其重心。
数学上还有关于两个平面图形或一个平面图形成轴对称关系的知识,即某两个图形中的一个图形沿某一直线对折,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叫做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此时,这两个图形给人以关于这条直线成左右对称布局的平衡之美;如果一个图形沿它上面的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一边的部分与另一边的部分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个图形也给人以对称性平衡之美。如下图所示。
2.汉字的重心、平衡与稳定性
汉字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偏旁构件排列组合在一起的线条体形态,既不是物体,无质量和重量可言,又不是象数学中的几何图形那样具有封闭性,那么又将如何看待汉字的重心以及平衡和稳定性呢?
首先,由于物体与图形的重心及平衡与稳定性,早已深入人们内心并产生一定的认知体验,所以人们对可分上下左右,以直立形式示人的汉字也必然会产生一种重心感、平衡与稳定感。甚至可以把汉字比作一人站在地面上或两人、三人并排站在一起,或者一个人头上再骑上一个人或两个人叠罗汉式的站在地面上一样,给人以自上至下的重心感和平衡性与稳定性感知体验。
人们对汉字的重心感和稳定性认知体验,其实往往是通过汉字里的中竖性笔画或上下相关交点所在直线的垂直程度,以及字下部笔画的支撑性来获得的。而平衡性则以中竖性笔画左右两边的笔画组成的对称感,以及从左右偏旁或字头、字中、字底恰当的比例组合所带来的匀称感来感知体验的。
如“中”字的重心和稳定感是由竖画的垂直度来决定的,而平衡感则是由竖画切割“口”所得两边的部分是否具有左右对称的效果来看待和感知的。同时,对“口”处于竖画线上的什么位置来决定字的匀称感。如果竖画写得不居中或不垂直,便会给人以重心不稳的感觉;如果“口”被竖画分割得左右不匀等,则会给人以字不平衡的感觉;如果“口”位于竖画线靠上、正中或靠下位置,都将使字看起不不匀称。当我们把“中”字放进全息测定图中时,便可以感知其重心、平稳及稳定性。
据中字放在汉字间架结构全息测定图中发现:当竖画垂直,“口”的下横画位于竖画中间位置时,“中”字呈左右对稳,重心位置正好落于中竖线与结构中心横线交叉点位置时,则显得垂心稳定,结构匀称。
再如简简单单的
规范手写体的“十”字,竖画可写得正好过横画的中点位置,以表现其具有左右对称之美。竖画还要写得被横画分割为上下呈黄金分割关系,使其呈现上短下长具有科学的视觉审美,同时也体现了汉字上密下疏的构形特点,从而使其重心稳定、匀称而平衡。将其放入全息测定图中,可以明显看到其优美的构形特点:竖画与几何中心竖线重合,横画被竖画分成左右对称;横画靠上,接近于主体区上三宫的下边线,其重心稳定、结构匀称而又平衡。
再如“支”字,作为标准的手写体楷书,其写法是上面的“十”的竖画靠左与结构中心竖线重合,横画稍稍靠右些,有左收右放之感;下面“又”的横撇画的横的部分与结构中心横画线重合,横撇画撇的部分高且收,捺画长且放,深入太阴区,支撑感极强。充分体现了“支”字左收右放、上密下疏的形体特征。这样的笔画结体安排,使“支”字既居中于格体,又平衡稳定。
下面结合全息测定图,对各种结构类型汉字的重心及平稳性加以分析探讨。
独体字的重心、平衡与稳定性首先看具有对称特征的独体字。如有中竖性笔画,但不带捺画的“申、甲、由、王”等字,以及有中竖性笔画,但带有捺画的“木、未、米、来”等字。均可以把中竖性笔画作为其结构重心所在的直线。
当我们把它们放进全息测定图中时,可以发现:没有捺画的对称性独体字的中竖画与几何中心竖线重合,以充分显示其对称性。而有捺画的对称性独体字,因捺画的伸展彰显了字的左收右放效果,因此它们的中竖画有所左移,恰和具有左收右放象征意义的结构中心竖线重合。
所以,我们谈论字的重心所在的位置时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几何中心竖线只是字在格体居中位置时,把字左右均分的界线标志;而结构中心竖线实际上是汉字左收右放的界线标志。而且,当具有对称效果的独体字中没有捺画时,其中竖性笔画则与几何中心竖线重合,以反映字的对称性;当独体字中有捺画时,其中竖性笔画则与结构重心竖线重合,以充分体现左收右放的效果。
对称性的独体字如果有两条中竖性笔画,且无捺画存在,那么它的重心线仍与几何中心竖线重合,而两竖画则与几何中心竖线对称布局。如下列例字
中间没有竖画的对称型独体字,同样以几何中心竖线作为结构重心所在的直线。如下列例字。
对于中间有竖画且竖画右边存在笔画或构件,或右边笔画重于左边的不对称的独体字,其重心仍可看作在几何中心竖线上,但由于横向性笔画的左低右高之势并没有使中间的竖向性笔画线向左偏移过多,大部分情况下与结构中心竖线重合或仍与几何中心竖线重合,或者居于两者之间。如下列例字。
竖向性笔画线左边有笔画构件的非对称形字的几何重心所在直线,仍以几何中心竖线为标准,但因横画的左低右高,使得存在于竖向性笔画左边的笔画构件的独立可视性存在效果比较明显,则使竖向性笔画远离几何中心竖线,而与右宫的左边线靠近或重合,但不会超过右宫左边线。如下列例字。
象“丁、了、子、孓”等带有竖钩的字,其重心也视为在几何中心线上,字的稳定性需要靠竖钩去决定和调节。竖钩采取了稍有弯孤的形状及钩的粗壮结实,增强字下部的张力使字显得灵活平稳。特别是“了、子、孓”的横折画与竖钩画的交点处位于上二宫下边线,而使其上下比例协调,美观好看。
没有中竖画及捺画的非对称形独体字,其结构重心所在的直线依然为几何中心竖线,相关点、交点会在几何中心线上。如下列例字。
有撇捺画的非对称型独体字,结构重心线在结构中心竖线上,且相关交点则微偏几何中心线以左些。如下列例字。
对于有撇画存在,并向右下方倾斜的独体字,其重心点仍在几何中心竖线上,并在斜中求正。如“夕”字有撇和横撇两个斜势笔画,它们的倾斜程度一定要得当,既不能斜得太轻,也不能斜得太过。一旦掌握不好,字则失去稳定感。例字如下。
对于向左下方倾斜的字,一般都以斜钩或横折弯钩构建了字的斜势,如“飞”、“气”、“戈”等,其重心所在的直线仍以几何中心竖线为准。横折弯钩以横的向右上方倾斜和折的内收而形成一种坚实构架,弯钩部分则弯中有竖及内收以及钩向竖直而具骨力强劲之感,使字显得斜的竖挺稳当。带斜钩之字,虽斜但横画亦斜,且有其它点画配重,或有撇画及其它部件在左下部作辅助支撑,而使字稳定。如下列例字。
象“毛、屯、也、甩”这样带有竖弯钩的字,除竖弯钩外的其余笔画的布局都偏左上,字的结构重心线可视作与结构中心竖线重合或有所偏左,而由竖弯钩画的弯钩部分的宽阔而弯中见平,弯平自然过度,正如有人形容的象平底锅般平坦且舒展,稳稳托起整字。
(2)上下、上中下结构型字的重心及其平衡、稳定性
上下及上中下结构型字的平衡性,表现在字头、(字中)、字底的宽窄高低占位之匀称、协调所呈现的优美配比关系,以及在对称之感中又表现出左收右放、上密下疏、中紧外松的审美效果。
如“多”字,如果上下构件的大小占位关系不够协调,或间距不当,都将破坏字的审美。
上下结构型字的稳定性,表现在上下各构件的结构重心要落在同一竖线上。如“意”字,如果各部件的结构重心未在同一竖线上,存在多重心现象,字便失去稳定感。
因为几何中心竖线是格体及字间框的中等分竖线,因此,对于上下及上中下结构型字而言,各构件的重心仍然都落在几何中心竖线上,便有了稳定性。但对于有撇捺画存在的字,因捺画所特有的伸展性,使字在结构上则多以结构中心竖线为标准,某些中竖性笔画或某些关键交点会落在结构中心竖线上。
对于上下结构型字的字头、字底的科学合理、匀称协调地占位,可按过撇捺画交叉点的横画引导线、上下三宫的上下边线、结构中心横线、几何中心竖线为界进行上下划分,大体可分为五种占位法。现运用结体主体区外染色法表示字头和字底的占位,并参照几何中心竖线或结构中心竖线等观察字的结构重心线。
①以过撇捺画引导线交点的横画引导线为界的上下结构型字。此类占位法的字较少。
②以上三宫下边线为界的上下结构型字。这类占位法的字较多。例字如下。
③以结构中心横线为界的上下结构型字。这种占位法的字最多,可称占位之最。这也充分说明了汉字上密下疏的基本构形特征,以及结构中心横线的价值意义。例字如下。
④以几何中心横线为界线的上下结构型字。此类占位法的字并不多。
⑤以中宫下边线为界的上下结构型字。此类占位法的字也非常少。
我们可以看到,当字中没有撇捺画时,其上下构件的结构重心线同在几何中心竖线上;当字中有撇捺画时,其上下构件的结构重心线一般都同在结构中心竖线上。
若从书写角度划分上中下结构型的字,其字头、字中、字底构件各异,构成成份比较复杂,也有多种占位法。同样,当字中没有撇捺画时,各构件的结构重心同在几何中心竖线上;当字中有撇捺画存在时,其各构件的结构重心则多与结构中心竖线重合。现对各种占位情况举例如下,可自行观察分析。
根据以上展示的字例可知,上下及上中下结构型字的上下各构成要件的结构重心同位于几何中心竖线上,或同位于结构中心竖线上,字的重心稳定。至于其平衡性、匀称性、协调性,则由各构件相应的宽窄和高低科学合理的比例占位来决定。
(3)左右、左中右结构型字的重心及其平衡稳定性
左右及左中右结构型汉字,各偏旁构件在组成成字时会因中紧外松的构形需要,而使笔画产生相应的避让穿插变形,但是各偏旁的原结构重心线可视作保持不变,形成以结构中心为支撑点的杠杆平衡。
如由“口、十”组在“叶”时,左右偏旁都发生了笔画避让变形,此时,可视其原重心线及重心位置不变,连接两个偏旁重心点的成字则形成以结构中心为支点的二力平衡。
再如由“王、木、木”组成合体字“琳”时,三者的笔画都有避让式变形,但各自的重心线都仍然保持着原来的状态不变,三个重心都位于过结构中心的同一直线上,结构中心成为三力平衡的支点。结构重心成为“琳”字的总重心,结构中心竖线成为“琳”字的总重心线。
再如由“口、其、斤”组成“嘶”字时,亦然。
所以,当左右及左中右结构型字的各偏旁构件的重心形成以结构中心为支点的二力或三力平衡态势时,字则具有平衡性,结构中心竖线则为字的结构总重心线。
其实,左右及左中右结构型汉字的左右或左中右偏旁在排列布局时,既有各自大小不同的占位,还有高低、远近的讲究,从而使字看起来整体平衡协调美观,但我们根本无法去诸个进行测量计算,借助于全息测定图进行观察分析各偏旁的占位和布局规律,却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经全息测定图的测定发现,很多偏旁在构字的过程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形态和位置,我们把这种偏旁叫做刚性偏旁。而有些左偏旁则根据右偏旁的不同,其占位也随之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偏旁称做柔性偏旁。
而且发现左右型结构汉字中,左右两个偏旁以结构中心竖线为界的占位法最多,共有近30个刚性偏旁所构成的字中大部分都是这种占位法。充分说明了结构中心竖线占位法,是左右结构型汉字中最广泛采用的一种占位布局方式。同时,也表明了结构中心横竖线的确是反映汉字上密下疏、左收右放基本特征的标志线。
在全息测定图中,通过竖画引导线以及过撇捺画引导线与横竖画引导线、结构中心横线、几何中心横线、圆的交点等能够比较容易找到各偏旁重心所在直线较准确的位置。并发现左右结构型字的左偏旁重心所在的直线有如下左图中所示的五种情况,右偏旁重心所在的直线有如下图右图中所示的6种情况。这种寻找判断左右偏旁对应的重心线所在位置的方法简单直观,这也是全息测定图又一强大的功能体现。
在全息测定图中,我们通过以同一左偏旁构成的不同例字来观察分析左右偏旁的占位规律,以及左右偏旁重心所在的直线位置。同时,还可以判断哪些偏旁是刚性偏旁,哪些偏旁是柔性偏旁。
下列各字的左偏旁是刚性偏旁,并用红线标注了和偏旁重心所在的直线。
下列各字的左偏旁也属于刚性偏旁,对字的左右偏旁占位以及各偏旁重心所在直线不再一一标记,请自行观察、分析判断。
下列各字的左偏旁属于柔性偏旁,会随右偏旁形态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另外,象歹字旁、矢字旁、舌字旁也是柔性偏旁。
左中右结构型汉字各偏旁占位情况比较复杂,但基本保持着中间构件的占位相对较密集,左偏旁占位小于右偏旁占位状态,充分反映着汉字左收右放、上密下疏和中紧外松的形体特征。各偏旁重心所在直线,可按上面的规律在全息测定图中寻找,现举例如下,请自行观察分析。
以上我们根据全息测定图的定位与测定优势,通过大量的字例展示了左右、左中右结构型汉字的偏旁构件的各种占位,以及高低远近布局情况,反映了不同偏旁构件在汉字构形中的匀称性组合规律。
至于左右及左中右结构型汉字的稳定性,则完全取决于偏旁的重心是否稳定,只要把各偏旁的重心保持好了,且能够使各偏旁的重心连结经过结构中心,那么字就稳定了,也具有平衡性了,字也就美观好看了。
(4)包围结构型汉字的重心及其平衡稳定性
包围结构型字分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又有三包围结构、两包围结构。
全包围型汉字,以方框形紧紧包围结体主体九宫区为特征。框呈上下长稍大于左右宽的竖长方形,四角顶点几近共圆,框正则字正,框正内正则字的重心稳定。字的几何重心线,仍和几何中心竖线重合。框内部分的结构重心线与独体字的结构重心线类似,若有竖向性笔画时,自然也以竖直为正。以下字例展示仍不再作标记提示,相关结体规律,请自行观察分析判断。
各种三包结构型汉字的三包框仍以包围结体主体九宫区为特征,框的四个顶点共圆。上左下三包框下边的横画部分长且平于框上边的横画,以使字具有稳定性;左上右及左下右三包框的右包边下端低于左包边下端,而使框具有强大的支撑性,方显框正,框正内部构件正则字正。被包部分的结构重心所在直线,仍以独体字的方法判断。
例字如下,请自行分析研究。
左下右三包围结构型汉字,以左下右包主体九宫区、上托九宫为特征。左右必包其内,上可超出九宫区,下不低于九宫区下边线,以托住托起为宗旨。其结构重心线与几何中心线合一。
上左两包围,以横画和竖撇画或撇画组成,由于撇画向左下方的斜势,使字的左上部侵入九宫区之内,故字的右下角则会超出九宫,方显字正与重心稳定。
以上,我们利用全息测定图对大量的字例测定展示,使我们直观感受到了各种结构类型的汉字的形体特征和结构状态,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出汉字的基本结体规律,可为习字提供许多有益的构形指导和帮助。
备、务、各、冬这些字与什么偏旁有关?
“备”:从田、从夂。
“备”犹田间事供置周全具足以待用者。
“冬”:从仌、从夂。
“冬”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犹四时之尽日穷于纪水有时而凝有时而释者。
其中“夂”:犹后至而至迭至者。
“务”:从攴、从力。
“务”犹小击相勉专力以至成其事者。
其中“攴”犹手持卜以小击者。
“各”:从口、从夊
“各”是彼此不同犹所言行而止之不相听者。
其中“夊”犹走路时象人两胫有所拖着一样慢者。
如果把“务”理解为从力、从夂。亦能解释。力、夂两范式叠加:相勉专力欲以至成其事者是务字之范式。
如果把“各”理解为从口、从夂。亦能解释。口、夂两范式叠加:彼此不同欲其止而不止犹所言行而止之不相听者各字之范式。
然唯《说文解字》的解说比较传承有序。自当以《说文解字》的解释为准。
“夂”、“夊”、“攴”是有差别的,不过这种差别在构字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类似通假的现象。解字时亦当留意之。
备:
备:从田、从夂。(疑似从‘
’省变)
《说文解字》:“田,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囗。十,阡陌之制也。凡田之属皆从田。”。
《说文解字》:“囗,回也。象回帀之形。”。犹将四周都围起来者是囗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十)数之具也。汉志。协于十。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犹惟初太始道所立而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者是一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丨,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囟,引而下行读若(
)。凡丨之属皆从丨。”。犹上下通或下上通者是丨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注》第80页:“(丨)下上通也。依玉篇。引而上行读若囟。囟之言进也。引而下行读若(
)。可上可下。故曰下上通。竹部曰。篆、引书也。凡字之直。有引而上、引而下之不同。若至字当引而下、不字当引而上、又若才屮木生字皆当引而上之类是也。分用之则音读各异。读若囟在十三部。读若(
)在十五部。今音思二切。囟之双声也。又音古本切。凡丨之属皆从丨。”。
一、丨两范式叠加:一、丨相交完备之数是十字之范式。(从一到十是基本数。以十为界开始轮回。)
囗、十两范式叠加:犹纵横阡陌陈现种谷之所在者是田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夂,从后至也。象人两胫后有致之者。”。犹后至而至迭至者是夂字之范式。
田、夂两范式叠加:犹田间事供置周全具足以待用者是备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用,可施行也。从卜、从中。衞宏说。凡用之属皆从用。”。
《说文解字》:“卜,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从(纵)横也。”。犹灼灸龟甲取兆纵横之文者是卜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囗、丨,下上通也。”。
(囗:参见三画之四“囗”)
(丨:参见一画“丨”)
囗、丨两范式叠加。犹种子生根发芽上下通指向于外壳以内者是中字之范式。读作zhōng ㄓㄨㄥˉ。囗、丨两范式叠加。“丨”上下通于囗犹者是中字之范式。读作zhòng ㄓㄨㄥˋ。(即下种。故“中”又有由外入内的意蕴。)相对于种子外壳之内是种子之中间。相对于种子外壳之内核是种子之中心。中是一个相对之认识。相对上下通便有使进入内部的意蕴。
卜、中两范式叠加。卜如种子生根发芽指向于内之可施行犹使之发挥其功能效果者是用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苟,艸也。从艸、句声。”。
《说文解字》:“艸,百芔也。从二屮。”。
《说文解字》:“屮,艹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犹草木萌生有枝有茎者是屮字之范式。
屮、屮两范式叠加。犹如嫩芽之枝茎争萌者是艸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句,曲也。从口、丩声。”。
《说文解字》:“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犹人所以言所以食之通道门禁者是口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丩,相纠缭也。一曰瓜瓠结丩起。象形。”。犹若瓠之縢缘物缠结之形相纠缭者是丩字之范式。
口、丩两范式叠加:犹口语相纠缭表达曲折意象者是句字之范式。
世俗以为象植物的枝蔓扭曲盘如勾之状,俗将“句”作“勾”。在现代语法中勾、句是分离的。句表达章句之义。“勾”专门表达“句”相纠缭曲折的意思。
在古语法中,句即勾。表达相纠缭曲折的意思。
艸、句两范式叠加:犹草被纠缭便姑且随之者是苟字之范式。
用、“苟省”两范式叠加:犹具供置自急敕慎防有用者是(
)字之范式。
备:异体字写作“備”。
《说文解字》:“備,愼也。从人、(
)声。”。
人:从丿、从乀。
《说文解字》:“丿,右戾也。象左引之形。凡丿之属皆从丿。”。
右戾而象左引之形犹男根之形者是丿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乀,左戾也。从反丿。读与弗同。”。自左而曲于右故其字象自右方引之犹象阴液流出之形者是乀字之范式。
丿、乀两范式叠加。犹阴乀阳丿相亲相爱者是人字之范式。
因甲骨文“人”与“入”易混淆。甲骨文“人”写作(
)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其甲骨文字形像侧面人行礼之形。犹男子成年行冠礼之形者是籀文(或甲骨文“
”)“人”字之范式。
犹人谨慎具供置自急敕防有用者是備字之范式。
异体字“備”简化为“备”是根据古人(异体字、同旁字)书法省笔规范简化。
务:
务:从攴、从力。
《说文解字》:“攴,小击也。从又、卜声。”。
《说文解字》:“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犹象右手重复取物之宪象者是又字之范式。
(卜:参见二画之一“卜”)
又、卜两范式叠加:犹手持卜以小击者是攴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力,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御大灾。”。饶炯《部首订》:“作力,则筋之纵横屈伸皆鼓起”。犹人之筋纵横屈伸皆鼓起以治功者是力字之范式。
攴、力两范式叠加:犹小击相勉专力以至成其事者是务字之范式。
务:繁体字写作“務”。
《说文解字》:“務,趣也。从力、敄声。”。
(力:参见二画之一“力”)
《说文解字》:“敄,彊也。从攴、矛声。”。
(攴:参见四画之九“攴”)
《说文解字》:“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犹长杆其首刃若蛇般扭屈曲之兵器者是矛字之范式。
攴、矛两范式叠加:犹手持若蛇般扭屈曲之器强以成其事者是敄字之范式。
力、敄两范式叠加:尽其力犹手持若蛇般扭屈曲之器强以成其事者是務字之范式。
繁体字“務”简化为“务”是根据古人(异体字、同旁字)书法省笔规范简化。
各:
《说文解字》:“各,异辞也。从口、夊。夊者,有行而止之,不相听也。”。
(口:参见三画之二“口”)
《说文解字》:“夊,行迟曳夊夊,象人两胫有所躧也。”。犹走路时象人两胫有所拖着一样慢者是夊字之范式。
口、夊两范式叠加:彼此不同犹所言行而止之不相听者是各字之范式。
冬:
《说文解字》:“冬,四时尽也。从仌、从夂。”。
《说文解字》:“仌,冻也。象水凝之形。”。犹水初凝成冰之宪象者是仌字之范式。
(夂:参见三画之四“夂”)
仌、夂两范式叠加: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犹四时之尽日穷于纪水有时而凝有时而释者是冬字之范式。
两会指出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战略,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把中国汉字写的美观,除了要了解汉字的结字规律外,对字的观察也至关重要,笔画的长短,部首结构的疏密,在书写前都要仔细观察研究,掌握整个字的书写过程,来逐渐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右偏旁部首的字应该怎么书写。
1、立刀旁:由短竖和竖钩组成共两笔,竖钩为主笔,短竖位于竖钩中间靠上的位置,与竖钩平行,长度约为竖钩的三分之一,竖钩要写得挺拔有力。
2、三撇旁:三撇间距要匀称,首撇稍平且最短,末画斜撇舒展托上面两撇,三撇起笔基本在同一条重心线上。
3、右耳旁:由横撇弯钩和悬针竖组成,共两笔,竖为主笔。横撇弯钩要上紧下松,第二个弯折略大些,耳部占竖的一半为宜。
4、反文旁:在上中线一半位置处起笔写中撇,撇的中间偏下写中横,横略上仰,横撇长度一致,在横画中间写竖撇,撇与横交叉点的下方留空隙写捺画,重心在一条线上。
5、欠字旁:欠字旁由短撇、横钩、斜撇和斜捺组成,共四笔,捺为主笔。整体呈梯形,上窄下宽,中间紧凑,撇捺交接点偏上。
6、斤字旁:竖为主笔,共四笔。先写平撇,后写竖撇,短横在竖撇靠上处起笔,最后在横的中间起笔写悬针竖,低于左竖撇。
7、页字旁:撇为主笔,共六笔。短撇从横画中点偏左处起笔,左右两竖应左短右长,左右对称,下撇为竖撇,点起笔处在竖撇中下部。整体应写得平稳对称,自然大方。
高清完整版记得私信小编哦!
相比女孩子的阴柔美,男孩身上所具有的是一股子霸气阳刚的气质,就好比《邪不压正》里的彭于晏,他一直是男友力max的代表,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令人着迷。因此,许多父母也是这样认为的,希望男孩能够顶天立地,有男子气概,那样站在人群中所散发的气质都会与众不同一些,所以他们嘱咐男孩,会在他出生后,在名字里许下美好的祝愿。故而,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些霸气阳光男孩名,男子气概十足,正义感满满!看看有没有喜欢的?
清然
“清”字出自“清正廉洁”,其用来形容光正伟岸的正人君子,将“清”字用在男孩的名字,意指男孩浩气凛然、霸气伟岸,拥有一身正气,令人觉得男孩值得信赖,有助于男孩进行社交。“然”字是古文中常见虚词,入名使名字读起来更为好听自然。
君浩
“君浩”两个字的音律分别为平声和仄声,搭配在一起富有节奏感,读起来响亮又好听。“君”字指君子,用在名字中,表示男孩是一位高风亮节的人。“浩”字以“氵”为部首,其用于形容浩荡的水势,给人一种大气壮阔的感觉,入名显得霸气。
云奕
“云”指云朵,令人觉得高远又洁白,将其用在男孩的名字中,既寓意男孩的前程远大,又体现出男孩纯善的性格,简约又美好。“奕”字的结构中含有“大”,其本义指盛大的样子用在男孩的名字中,增添了一份霸气之感,突显出男孩的胸怀。
山宸
“山宸”两个字都是生活常用字,简约又好记,也便于男孩书写。“山”是山峰,给人一种连绵起伏、巍峨耸立之感,用在名字中,霸气又吉利,寓意男孩的未来精彩缤纷,也体现出男孩挺拔的身姿。“宸”字指北极星,入名象征男孩光鲜亮丽,能如北极星一般,在一望无垠的夜空中,显得夺目,闪闪发光。
雄晗
“雄”字指英雄豪杰,令人觉得豪迈又霸气,将其用在男孩的名字中,显得古韵又豪气,寓意着男孩会成为像先祖一样勇敢、富有才智的人。“晗”字的部首为“日”,包含有光亮的意思,取晗字为男孩的名字,表示男孩的未来一片光明。
洲毅
“洲”字指七大洲,显得辽阔又宽广,取其作为名字,意指男孩心胸广大、包罗万象,令人觉得霸气又豪爽,从而愿意和男孩交好,有利于男孩社交。“毅”字指毅力,将它用在男孩的名字中,象征男孩会成长为一个坚强不屈的人,寓意美好吉利。
鹏风
“鹏风”一名出自“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笔下一首十分大气的诗句,借鉴它为男孩取名,霸气又诗意,寓意着男孩会像大鹏鸟一样,能够展翅高飞,成为让人瞩目的存在,也为名字渲染了文学色彩,显得古色古香。
江通
岑参有一句送给友人的诗词为“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他用激昂的词意传递出对友人的祝福,从中取江通二字作为男孩的名字,显得霸气又诗意,也寄托了父母的期望,希望男孩能够承天之佑、前途广阔、年少有为、一生平安。
喜欢以上内容,不妨留下个点赞+关注吧,你的关注是小编最大的更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