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搬家吉日

苏俊(苏俊鑫)

时间:2024-01-27 14:04:47 作者:君心似我心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著名诗人】苏俊:癸卯孟秋合肥行吟

云帆诗友会

诗词高地,心灵家园。荟萃天下诗友,弘扬传统文化。推介名家精品,展示新人新作。凭家国情怀,观千秋气象;以飞扬笔墨,写诗意生活。合众力,挂云帆,济沧海……

【著名诗人】

石头斋癸卯孟秋合肥行吟

作者简介苏 俊,广东高州市人。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评论部主任、新社艺术导师。有著述多种。

送苏一一赴合肥中科大攻读应用物理学硕士

骑龙乍别五羊城。千里淮淝半日程。

观物自应穷物理,做人须得近人情。

身游楚合吴分地,耳带爷叮奶嘱声。

莫笑衫青兼鬓白,吾家本色是书生。

自穗乘高铁之庐州

五岭龙飞一轨平。朝南暮北往还轻。

日从吴楚肩头落,人在山河腹里行。

老去寻诗何惮远,狂来说剑不须惊。

合肥秋色遥相待,先遣淮流作和声。

庐州客夜

佳人旧识古庐阳。莫恼重来鬓已霜。

月在波心填未满,秋从客思抢先凉。

最怜雏幼遥相送,休厌粮粗且共尝。

坐对书灯如往日,夜深翻忘是他乡。

按:数年前予赴黄山,曾于合肥转道。

庐阳夜雨

天公何暇管乡愁,放任芭蕉打煞秋。

坐听宫商敲耳户,寻思点滴到心丘。

涨添江水兼淮水,白遍僧头与客头。

恼乱千丝谁剪得,合州元不是并州。

合肥包公园

孝肃祠中绝点尘。清风阁上景弥新。

岂知关节全通世,犹见权钱不屈人。

碑石铭心传训诫,朝堂侧耳听吟呻。

举头青处天如伞,谁更支来罩我民。

过赤阑桥

杨柳青垂梦里枝。赤阑桥畔系相思。

荷摇错认红衣影,鸟唱疑为白石词。

今日来游秋未半,昔人应待我多时。

冥冥漫恼淮南月,八百年犹一片痴。

逍遥津

问津犹是古逍遥。一阁新飞逼九霄。

敢把婴孩视吴主,闲听父老说张辽。

江山换代红成劫,草木逢秋绿未凋。

却叹四围无隐处,更从何地着渔樵。

合肥谒李文忠故居适逢闭舘

中堂宅外一停车。独有闭门羹饷予。

过客漫论经世略,劝儿休读教科书。

羊亡龟毁谁之罪,虎视鹰瞵自不如。

立尽斜阳天亦老,苍茫欲去更踌躇。

偶经合肥匡河

我生来去不关天。佳处时逢亦偶然。

细草裙拖半溪水,垂杨带出万家烟。

愧无涓滴匡尘世,唯剩风流继谪仙。

波是影机随意拍,照人横枕石头眠。

予游合肥承晓燕、风清、其三、章明诸友盛宴接待,谨次风清韵

深惭海内窃虚名。却累山川苦送迎。

登岳旧观丹凤舞,过淮今侣白鸥行。

狂吹铁笛梅三弄,醉挽银潢盏一倾。

自古庐阳诗派阔,淘沙浪起作新声。

按:曾与风清丹霞山一晤。

合肥三河古镇三首

陌上人归不用忙,垆头腕出皓如霜。

普天皆可成商埠,尺土休教作战场。

客醉谁知谁是客,狂来我谓我非狂。

橹声摇醒前生梦,更劝今生老此乡。

按:洪寇尝于此破清军。

平生为食走黄埃。又带东坡大腹来。

近水有香缘卖酒,入门无客不贪杯。

茶干绝味全归舌,米饺流油直到腮。

最爱鸭酥马蹄脆,须教吃遍毋轻回。

清新直扑眼前来。水墨难干孰展开。

十里云拖三匹绢,一声锣打万年台。

碰杯驴友心初热,密语鸳俦颈乍偎。

筋力早随诗力减,暂充笻竹有儿陪。

按:苏一一同游。又,此地有古戏台名万年。

合肥步章明兄赐玉原韵

月倒松歪醉影斜。青鸾一去彩云赊。

从公自晚情无减,与世相违事总差。

客梦惊回添白发,秋篱缺待补黄花。

新诗好逐江声寄,净洗零筝并碎琶。

巢湖秋望

久闻焦姥始从游。湖大能容我作沤。

两掌抹平天地限,一盆倾尽古今愁。

翅青沙鸟争衔日,袍白滩芦起战秋。

便欲乘风追法驾,归来水殿侍班头。

成都市苏俊清名师工作室正式授牌

名师引领促成长 匠心筑梦共远航

——成都市苏俊清名师工作室正式授牌

2021年12月23日, 2021 年名师名校(园) 长论坛暨第二届名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建设成果展示及第三届工作室授牌活动在四川天府新区第四中学举行。80个新名师工作室和20个新名校长工作室正式成立。我校苏俊清副校长领衔的“苏俊清名师工作室”也位列其中。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旨在搭建名师和名校(园)长教育教学及管理思想理念展示平台,以名师引领落实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行动,深化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工作室领衔人苏俊清和树德中学马猛两位老师线下参加此次论坛,工作室其他老师线上学习。

论坛结束后,工作室老师们有感而发,以此激励自己:要在双减背景下,转变观念,用务实创新精神追寻学生成长的路径,建设高效课堂,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简阳市实验中学张芬有感而发 :“双减”,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一次教育的深刻革命,既是对传统课堂的一个严峻挑战,也是对重构课堂的一种难得机遇,更是为此开启课堂寻变之旅的必然选择。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切事物的超越完善,都是适当的改变。”那么,在“双减”背景下,课堂究竟怎样寻变呢?第一,变课堂理念。第二,变师生关系。第三,变学习方式。第四,变教师行为。第五,变评价机制。 践行双减,适当做出改变,真正回归课堂,道阻且长,但已经在路上!

(简阳市实验中学 张芬)

树德中学马猛深入思考:给我印象极其深刻且深有感触的有三幕,一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成尚荣先生的发言。我感受到了大师是从怎样的高度,怎样的深度,怎样的全局,怎样的历史脉络来把握中国双减政策实施之始由。二是本土教育专家,成都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谭文丽的现场分享发言,让我们从宏观上对成都的教育有了数字上的新认识。第三就是名校长、名园长、名师代表的圆桌论坛,我觉得这种方式特别好。特别温暖亲切、又特别互动有感染力,而且信息量特别大,让我们观众听众觉得特别过瘾。我们关心的很多问题,他们在给我们进行分析和解答,引起了共鸣。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陈紫龙副院长从文化、研究、平台三个维度做了强调,让大家更明确这是关系名校长、园长和名师工作室发挥更大作用的关键突破口。石室中学的副校长赵清芳精彩的衔接,画龙点睛的主持,让整个论坛现场增添了更多光辉,圆桌论坛圆满地结束。

总之,荣幸之至,收获满满、认知颠覆,管中窥豹,我只能暂且用这几个词来形容今天的收获。

《闪闪发光的你》完美收官 观众化身“自来水”疯狂打Call

上周五晚,江苏卫视首档聚焦金融行业的青春职场观察类真人秀《闪闪发光的你》完美收官。从最初的紧张局促到最后的从容大方,从刚刚入职的手忙脚乱到最终课题的独当一面,实习生们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收获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职场一课。而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和闪光投资团成员一样,纷纷化身实习生们的“自来水”,为他们每一次的进步和成长疯狂打Call。

林鹰谷、苏俊鑫手握Offer无悬念 马东:像看自己的子女

上周的节目中,《闪闪发光的你》最大的悬念——Offer的归属,终于揭晓。林鹰谷、苏俊鑫、韩滨蔚和伊木兰·沙塔尔成为最终的幸运儿,得到了进入国内头部证券公司工作的机会。

作为实习生成长的见证人,闪光投资团成员们也向他们送上了最美好的祝福。马东表示,12期节目看下来,到最后有一种“看自己的孩子毕业的感觉”,有临别的不舍,但更多是老父亲般的欣慰。而作为林鹰谷“后援会会长”,陈卓璇也终于等到了面对面表达感情的机会。“我觉得我有很多地方跟你非常像,我们最开始都非常自我,所有自己要的东西、自己的目标都很明确。所以我在看的过程中,在你的身上能找到我的自己的影子,也能学习到很多东西。”陈卓璇对林鹰谷说道。

名单公布之后,观众纷纷表示,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其实谁拿到Offer我都觉得理所应当,但也都会替其他人可惜,因为每个人都真的太优秀了。”“实名为我真姐、楠姐打电话,完全就是我心目中职场女性的样子。”“假以时日,如果林子健能过了语言关,我相信他会有更广阔的天空。”“最后两期节目,竟然有Get到申紫豪的点,小哥哥其实也很温暖,很优秀啊!”观众留言道。

“成长”与“友谊”成关键词 期待更高处相见

作为国内首档聚焦金融行业的青春职场类真人秀,《闪闪发光的你》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下了实习生们的职场蜕变,也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打来了略显神秘的金融世界大门,分享了不少职场干货。

于实习生们而言,这是成长过程中一次宝贵的经历。正如马东所说:“第一份工作,能进大平台,跟着如此优秀的带教导师,他们真的很幸运。”在这里,他们懂得了守时的重要性,因为“这是0和1的关系”;掌握了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因为“你必须首先赢得他们的信任”;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为“项目完成不了,是整个团队都被开掉”……有过如韩滨蔚、伊木兰·沙塔尔一般,坠入谷底的彷徨;也有过如申紫豪、赵峰楠一般,触底反弹的畅快,实习生们的成长肉眼可见。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虽然Offer名额有限,实习生们之间竞争激烈,但他们却真诚对待彼此,收获了一份或许可以延续一辈子的友情。他们亲切地称谢真和赵峰楠为“真姐”“楠姐”;他们把年纪最小的伊木兰·沙塔尔当做“弟弟”一样保护;他们老朋友般地吐槽林鹰谷的“自负”,苏俊鑫的“身高”……凡此种种,都让人感受到了这个年纪最该有的纯真和美好。

于电视机前的观众而言,则通过带教导师、闪光投资团的分享,得到了许多职场干货。“怎样的员工会受到领导偏爱”“职场需不需要老好人”“职场应该有话直说吗”“胜负欲太强是一件好事吗”……每期节目播出之后,诸如此类的职场话题都能打入微博热搜,引发观众热议。此去山高水长,望君珍重,期待你们都能成为最闪闪发光的自己。

摆脱近代学术框架,用出土文献研究古代文明

8月25日至26日,“第一届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青年学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历史系和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共同举办,来自中日两国的四十余位学者会聚在一起,围绕“新视野下的早期中国史”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德宽教授简要回顾了19世纪末至今出土文献的发现和历史,提出有三种理论方法对于近代学术发展有“转一时之风气”的影响——唯物史观、古史层累构成说和二重证据法。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侯旭东教授在发言时,引用了近代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对于战争有不同认识的例子,提出现代人研究古代历史时总是很难摆脱近代兴起的学术框架的影响,因此他鼓励与会学者多一些简牍研究方上的宏观思考,既以出土文献为资料来研究古代文明,又充分利用古代文明研究已有成果来思考出土文献。

侯旭东教授发言

综而观之,本次会议有四个重要的特点:第一是历史研究的特点,大部分会议论文的关注点普遍聚焦简帛文献的历史背景,有别于从文字考证切入出土文献的角度。第二是青年化的特点,大部分论文报告学者的年龄层次属于青年学者,而会议论文点评和总结则交给中年资深学者。第三是跨学科的特点,与会学者的专业领域横跨历史学、文字学和法学等多个学科,可以站在不同的视角展开对话。第四是跨断代特点,本次会议论文的断代从先秦到隋唐均有涉及,但又统归于出土文献和历史研究这两个大的主题。

《史记》的编纂与简牍文书的分类

专题报告环节首先发言的是日本爱媛大学的藤田胜久教授,题目为《出土文献与<史记>编辑——汉代学术的综合》。藤田胜久在对《史记》编纂和史源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别引入了出土典籍的对比,提出了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近代发现甲骨文之后,王国维为代表的学者们重建了殷商王系,但是没有见到过甲骨文的司马迁如何了解殷商王系并创作出《殷本纪》?《史记·三代世表》中没有明确的纪年,但《十二诸侯年表》中自共和元年之后又有了明确的纪年,这个纪年资料又是从何而来?藤田胜久在分析了包山楚简和清华简等出土文献的记载后认为,这些资料很有可能保存在战国时代的一些系谱和记事材料中,而司马迁职守所在的太常府将这些材料继承了下来,所以司马迁以此为基础编纂了《史记》的相关内容。在结论中,藤田胜久提出《史记》编写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仅以“记事资料”为蓝本,二是以“系谱、纪年资料+记事资料”为蓝本,而《史记》的取材内容可以在今天出土文献中稍窥其貌。

第二位专题报告者是清华大学的李均明教授,题目为《简牍文书的三大出土类型和综合分类》。学界一般将简牍材料分为简牍文书和简牍典籍两个大类,不过李均明提出,目前发现的简牍材料中简牍文书占了三分之二多,而典籍只占三分之一不到,简牍文书数量远远超过简牍典籍,有进一步细分的必要。他认为简牍文书又可分成长城遗址出土简牍、墓葬出土简牍和古井出土简牍三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便可依据分类的共同特点进行体系化的综合研究。20世纪末至今,古井出土简牍的情况堪称“井喷”,现有的三十多万简牍材料中有二十万左右都是来自古井之中,而绝大部分古井简牍都在湖南长沙出土。李均明认为长沙简牍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统一的单元,建立起长沙自西汉初至三国时期的简牍中的发展序列。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有着重要意义,将之与走马楼吴简对比,可见三国吴的很多制度基本继承自东汉,比如史书中记载极少的基层行政单位“丘”,某种意义上可以借之“重建东汉史”。最后李均明勉励青年学者们利用年轻的优势充分占有新材料,将较为分散的简牍研究推进到系统化、体系化的状态。

岳麓秦简中的法制

专题报告结束后,会议进入分组讨论环节。本次会议共分成两个小组同时进行讨论,涉及研究领域非常广泛,而笔者重点旁听的会议报告亦可依据主要内容大致分成四组(未按论文发表顺序):第一组是简牍与秦汉律令研究;第二组是出土文献所见国家与社会研究;第三组是出土文献的史料学研究;第四组是出土文献相关的制度史与政治史研究。

周海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岳麓秦简<尉郡卒令>初探》主要关注一篇新见于岳麓秦简的秦令,重点讨论了“尉郡卒令”的篇名和内容。周海峰认为,“尉郡卒令”乃供郡尉、郡守两府使用的令文汇编。评议环节中土口史记(日本冈山大学社会科学文化研究科)对“尉郡卒令”篇名来源和编纂稍持异议,他认为“尉”不仅仅可能是郡尉,也有可能是中尉,而且“尉郡卒令”的编纂非常散乱,内容也不统一,如何确认岳麓秦简中哪条令属于“尉郡卒令”,恐怕也值得考虑。

欧扬(湖南大学法学院)《秦律令革新机制探析——从岳麓秦简所见援引律令之令文谈起》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岳麓秦简中经常能看到“律曰”起首和“廷甲十一”结尾的条文,但欧扬认为这并不是秦律,而是援引秦律文的秦令,现代法学中与之近似的术语叫做“追加法”。评议人水间大辅(日本中央学院大学法学部)首先提出秦代律和令可能并没有后世那么泾渭分明,陶安等学者认为秦代没有成熟法典,令就是皇帝的规范、命令,律文本身就是可以被令包括的。之后自由讨论环节中,赵晶(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亦提出文章所引里耶秦简记录的令文,可能并不是在援引旧的律文,只是交代秦令实施的背景,这两种情况需要更加仔细的区分。

马力(清华大学历史系)《秦代的令》从大庭脩对汉律令的分类出发,归纳了秦令的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令文的制定程序、参与制定的朝臣范围、令文的实施过程和时效。评议人王捷(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研究所)指出,大庭脩提出汉律令的分类是基于立法程序,而此篇文章对秦令的研究实际上已超出了此范围,也许可以进一步调整。

水间大辅《秦汉律令的“首匿”与“主匿”——以岳麓书院秦简<秦律令>为线索》文章关注的重点有两个问题:为何秦律中只有藏匿罪人才冠以“首”字?秦律中“首匿”和“匿罪人”的关系是什么?他梳理了汉和唐时期“首匿”的用例,指出“首匿”就是作为谋首藏匿犯人。评议环节中,何有祖(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简帛研究中心)提出“首匿”虽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是目前关于此问题的简牍材料非常稀少,能够还原的历史细节其实较为有限。

以上四篇文章主要材料均为岳麓秦简,时段以秦代为主,问题领域都为秦代法制史。从讨论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在研究细节问题时对一些重大的问题——如秦律令的编纂问题——仍然保持着密切的关注,但是受制于材料的碎片和分散,正如欧扬所说,对于秦律令的编纂还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

研讨会现场

出土文献所见的国家与社会

海老根量介(东京大学)《秦汉<日书>与地方官吏》以秦汉时期经常出土于下层官吏墓葬的《日书》为切入点,提出秦汉时期的地方官吏很有可能借助《日书》融入地方民俗,以便实行统治。这一点同之前学界普遍认为秦政府贯彻完全的法制主义有着一定程度的出入,虽然贯彻法律是中央的意图,但是灵活统治才是地方官吏的真实想法。自由讨论环节中,有旁听同学指出秦汉时期的选择术在社会中较为流行,上层王侯的墓葬中也有出土《日书》,秦王朝也未将占卜书列入焚书范围,可能《日书》并不是与法制主义对立的存在,同时也并非只有下层官吏为了地方统治才使用。

吕博(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唐西州前庭府卫士左憧憙的一生》利用了吐鲁番阿斯塔那四号墓中有关唐西州府兵左憧憙的墓志和文书,复原了一位原本在历史时期籍籍无名府兵的生活实态。通过对左憧憙的个案研究,吕博认为虽然不能撼动整个府兵制度研究的结论,但是对于了解制度下个体的遵循、挣扎和自我调适等诸多面向是有意义的,有助于认识大时代中的小人物。

王安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韩国研究中心)《北朝文献与出土与出土资料所见乐浪王氏》主要关注十六国北朝时期著名家族乐浪王氏的沉浮。乐浪王氏与北魏常太后、冯太后家族都关系密切,且是西魏宇文泰的外家,但是北朝诸正史中却全未出现以乐浪王氏为传主的列传,而北齐、北周以后,乐浪王氏甚至都不再出现于史籍记载,诚为可怪。王安泰以墓志材料为中心分析了北魏时期乐浪王氏这个郡望没落直至无闻的过程。

以上三篇文章都在试图利用出土文献探讨同时期的社会面貌,从中可以看出出土文献往往具有“细节的魅力”,地方官吏使用《日书》行政、单个府兵的生活以及少见史传的著姓,借助出土文献都重新焕发了光彩。这也就是吕博在文章中提到的出土文献“给稍显枯燥的制度史的骨架增加新的血肉”。

出土文献的史料学研究

宫岛和也《浅谈<逸周书·皇门>“开告于予嘉德之说”以及相关问题》选取了传世文献《逸周书·皇门》和清华简《皇门》作为主要的比较对象,重点讨论了文句中“于予”的相关问题。宫岛和也从语法结构古文用例两个方面支认为“于”确不应该在“予”之前,而清华简《皇门》中则根本没有“于”字。评议环节中,李洪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直接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作者文章中对举出的古文用例存在误读,将之解释为对自己有利的立场,而与清华简对读的过程同样未能提供支持其结论的关键性证据。总结环节中,汪桂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也提到用出土文献改传世文献要非常谨慎,由于二者可能是不同的文献系统,在传世文献没有明确的错误矛盾前提下,不宜用出土文献来改传世文献。

李洪才《秦汉简中牲畜标识词语及相关问题解析》的主要内容是解释秦简牍中常见的“剽”、“左斩”和“两捶”词义,以及相关的张家山汉简和睡虎地秦简中难解的“马识物”、“物之不能相易”和“以马所补名为久久马”的句义。评议人石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幽默地称李洪才文章中充满了生活气息,有很多秦汉时期标识牲畜的方法实际上今天农村仍然在使用,之后在补充了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李洪才文中关于“识耳”和“马牛误识耳及物之不能相易者”的解释提出了商榷。

苏俊林(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岳麓秦简奏谳文书“它如某”用语研究》侧重点同样在于简牍材料中的词语。“它如某”是秦汉法律简牍中经常出现的用词,前人也有很多解释和分析,但都显得十分简略,大概就是与其他的供述等内容一致的意思。苏俊林则检查了岳麓秦简奏谳文书中所有“它如某”的用例,发现不同的格式在文书中有不同的对应位置。研究者在掌握“它如某”使用规律和对应位置的基础上,在复原奏谳文书时这个词就可以起到辅助编联的作用。在总结环节中,张荣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称“它如某”这个词在简牍文书中极其常见,学界的讨论很多,但是苏俊林文章以岳麓秦简为主要对象整理出了“它如某”的文本结构位置诚属新见,对于编联奏谳文书确实会有帮助。

同之前两组文章重点放在通过出土文献来考察古代的律令和社会不一样,以上三篇文章的侧重点在于出土文献中一些字词句的意义和格式。在这个领域中,文字学和文书学明显有着更大的话语空间。这些问题看似十分细小琐碎,但是却是理解出土文献史料含义的基础,同时对出土文献的整理编联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研讨会现场

出土文献与传统政治史、制度史的结合

孙正军(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范式的理论与实践——“活”的制度史、制度史观与日常统治研究》是本次会议报告论文中极具特色的一篇文章,主要从理论总结的角度审视邓小南、阎步克和侯旭东三位史学名家的研究成果。孙正军认为,邓小南“活的制度史”是一种“不再拘泥于典章的梳理,注重其功能、效用和运作过程”的制度史研究;阎步克“制度史观”则是基于政治体制观察、阐述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侯旭东“日常统治研究”根源则在文化人类学,关注人如何与制度,日复一日统治国家的过程。这三种理论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制度的理解不同。评议人孙齐(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首先表示,孙正军的文章反映出了中古史学界特有的“理论反思焦虑”。不过,他也提出邓小南“活的制度史”、阎步克“制度史观”和侯旭东“日常统治研究”似乎并非是同一个层面可以比较的学说。

曲柄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身体与国政:黄老学说影响下的战国秦汉政治》主要研究了四个问题:黄老之学对齐国政治的影响、黄老学说中对身体和时令的关注程度、《吕氏春秋》的政治蓝图和秦始皇的实践、汉初刘邦集团的黄老色彩。他认为,齐国的民风和黄老之学的出现是一个互为因果的过程,战国时代的黄老学说和养生、时令有着密切关系。从出土文献反映的内容来看,《吕氏春秋》其实是一部融汇黄老思想的著作,秦始皇的求仙活动很可能就是受到了《吕氏春秋》观念的影响。汉初刘邦的统治集团,很明显的延续了先秦黄老之学将养生与国政关联,以及五德终始说等主张,并一直延续到了汉武帝时期。

以上两篇文章看起来与出土文献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却涉及到本次会议与会学者们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如何对出土文献的史料意义进行超越、摆脱“就出土文献说出土文献”的论述模式、与传统的政治史和制度史研究结合起来。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不应该简简单单的停留在“读懂”的基础上,更应该帮助学界重建对古代历史发展的宏观认识,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必然会涉及如何将出土文献和传统历史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

与会学者合影

(本文已经侯旭东、马力和苏俊林三位先生审阅。本次会议除了上述文章外,还有其他多篇研究睡虎地秦简、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和走马楼吴简的文章,但限于笔者旁听经历和文章篇幅无法面面俱到,挂一漏万,敬请诸位专家学者与读者谅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