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猴

小丑恐惧症(小丑恐惧症下载)

时间:2024-01-26 04:27:41 作者:简单的爱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潜渊症》治好了我的深海恐惧症

在木卫二冰洋之下模拟开潜艇。

木星的卫星——木卫二,又被称作“欧罗巴”,表面被一层厚厚的冰所覆盖,而冰层之下是广阔的海洋。

不久后的未来,人类登陆木卫二,在海洋里建造了数个前哨站,形成了新的社会体系。他们发现,深海并非一片死寂,里面存活着大量生命,其中有不少对人类充满敌意。不止如此,木星的致命辐射、寒冷的气候和深海的高压,也时刻对殖民地构成威胁。

建在海底的殖民地

直到有一天,殖民地和地球的联系彻底中断,这一中断就是50年。新一代居民忘记了地球的模样,却对木卫二不见天日的幽闭生态习以为常。由于前哨站被冰层所覆盖,唯一可行的交通手段,只剩下更加幽闭的潜艇。

2D合作生存游戏《潜渊症》,便是在这样一个有些绝望的世界观下模拟开潜艇的游戏。无论是在已知的海域运输人员和物资,还是向更深处的未知海域探索扩张,在我们制订未来的目标和计划之前,首先要确保当下的自己能在危机四伏的深海中活下去。

“这是常识,我亲爱的船员们”

一如游戏的宣传语“有多少种玩法,就有多少种死法”,《潜渊症》最主要和重要的玩法,就是学会如何生存。

虽然木卫二居民研发出了不少有利于生存的黑科技。例如,潜艇和前哨站的心脏——核反应堆,宛如民用电器一般普及,只需放进一根小小的核燃料棒,就能制造供全船或全站使用的电力。

但是光有科技还远远不够,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掌握一系列最基本的生存常识。都说能源是生存的保障,可一次性往反应堆里塞进多根燃料棒,不会带来过剩的能源,只会导致反应堆过热爆炸,害死所有人。

只要离反应堆够近,的确可以死得毫无痛苦

在有限的新手教程之外,还有一些知识,唯有玩家实际进入潜艇体验和操作,甚至喂过几次鱼、读过几次档,才能领悟它们的真谛,刻在潜意识里,最终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游戏中,潜艇的各项设备都有寿命,长时间运转会老化、损坏,要准备螺丝刀和扳手等工具实时修理;线路起火了,就要使用走廊里的灭火器。受到岩石、冰壳或木卫二生物的冲击时,潜艇外壳可能发生破裂,要用焊接工具修复外壳,防止潜艇进水。

水火无情

倘若一时封不住进水口,潜艇就会迅速沉底,在木卫二海底的狭窄水道里,这样的体验等于日常。不过,只要人还活着,冷静应对,就有修好潜艇再次上浮的可能。

人类无法在水中呼吸,也承受不住深海的巨大水压,因此潜艇里一般配备有耐压潜水服和氧气瓶,记住它们的位置,即可免于一死。

被水压扁的死法实在太血腥

过度紧张的新船员,经常会忘记这样的常识而死于非命:氧气罐是绿色的,而焊接油罐是红色的。将焊接油罐错当成氧气罐塞进潜水服,会让潜水服里的人快速窒息。将氧气罐错当成油罐塞进焊接工具里,就会发生爆炸。

在艰难航行或沉底修理的过程中,一些食肉生物也赶来凑热闹,尝试将潜艇外壳撞开或咬开,以便吃到里面的人肉。使用潜艇的火炮,或者船员手头的轻武器组织反击时,须避免误伤友军和潜艇,制造远超预期的麻烦。

短短半分钟内,潜艇变成了自助餐厅

以上的知识要按照“必须”或“禁止”的优先级去记忆,听起来比军队或某些危险工种的工作守则还要严格,一旦出现重大失误,整艘潜艇都会变成所有人的铁棺材。

不过,《潜渊症》同时拥有PVE模式,以及含有叛徒船员的PVP“狼人杀”模式。在后一种模式中,内鬼玩家可以将毕生所学反过来用,把其他人耍得团团转。

“木卫二期盼人人都恪尽其责”

《潜渊症》已经以抢先体验模式持续更新了近四年,在模拟驾驶潜艇和深海生存挑战的基础之上,添加了不少新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游戏深度。

最受欢迎的职业分工,是开发早期就趋于完善的机制,后来游戏又更新了各职业的天赋树。潜艇里有六大职业,每个职业团结一致,忠于职守,就不会死得太难看。

首先是舰长,拥有最优秀的掌舵技术,全权掌管驾驶系统、声呐和艇内监控器的运作。因为海底能见度低下,而声呐和监控器能够及时反馈情报,所以舰长不该离开舰长室,应该结合情报对其他船员发号施令,祈祷他们活着完成任务,必要时才亲自上阵擦屁股。

驾驶界面

其次是安全官,类似于大副或水手长,负责整理、操作、制造整艘潜艇的武器,对战斗之外的事一窍不通。安全官理应身先士卒保护其他船员,只可惜,由于他们有一系列增强体格的天赋及精良的战斗装备,它们保护的对象总是先死一步。

出舱作战

然后是机修师和工程师,分别负责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的维护修理,是维持每艘潜艇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工具人——换其他人来就有可能触电。一些显著提升生存率的高级货,例如抗辐射潜水服、机械外骨骼等,也只有这两位师傅知道制造配方。

还有医生,他们使用医疗用品的效率更高,负责为船员诊治一切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外伤、内伤、缺氧、中毒、辐射、药物成瘾、直视某些怪物所导致的精神病。

请勿过量使用药物

最后是助手,他们没有专精的能力和负责的领域,属于为新玩家设计的打杂职业。他们的天赋也是为此打造,能够提升个人生存能力,或者快速习得其他职业的技能,抑或收服一只凶猛的泥偶迅猛龙,当成宠物来养。

任何船员都要对其他职业的游戏内容有所了解。舰长殉职,总要有人把潜艇开回哨站。安全官挂了,也得换个船员担任炮手。修理师傅死光了,就轮到舰长和安全官焊船壳和修电路。不管有没有医生,任何人都得学习医疗知识,起码得知道如何给濒死的同伴施展心肺复苏。

众所周知,心肺复苏不应该是这个姿势

如果人手不足,又想尽可能凑齐职业,就得考虑征募AI船员。《潜渊症》里的AI智商不高,也足以胜任简单的修理和战斗工作。在单人模式中,玩家可以将视角直接切换到这些NPC上,一人操控多名角色,哪怕最后难逃一死,好歹能拉几个垫背。

“向海底出击”

将生存常识和分工职责牢记于心的船员组,基本能够活着完成哨站与殖民地之间的航行任务,战胜恐惧和压抑的心理障碍,进而应对更深层海域的挑战。

《潜渊症》最核心的游戏内容,便是打磨了许久的战役模式。目前版本的战役,做完了主线流程,设计了一系列支线互动选项,以及比较合理的难度曲线。

战役在一张致敬了经典Roguelike游戏《超越光速》(FTL:Faster Than Light)的横向航线图上进行,玩家通过航线在哨站间穿梭,最终目标是抵达地图最右端,即木卫二的最深处。

航线图界面下方会播报一系列补充世界观的新闻

初始水域宽阔,鲜有怪物出现。随着潜艇向靠近星核的方向航行数千米,水压更高,温度上升,怪物的数量和体积都有所增长,而人类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潜艇也越难补给。接近最深处的渊洋地带,是超大号怪物的食堂,生存条件最为恶劣,人类甚至无法立足建设站点。

San值检定 1d100

在迈向深渊之前,玩家需在前面的关卡尽可能升级潜艇和装备,囤积和材料,招募AI船员打下手,还得接取各个前哨站随机生成的支线任务,例如在站点间运输物资和人员、猎杀怪物或海盗等,以赚取金钱、经验值与阵营声望。

木卫二的通用货币是“马克”,能够用来购买大多数物资,以及升级潜艇。官方预设的潜艇分为三个等级和若干升级选项,高级潜艇拥有更高级的升级选项,允许安装更完善的设备和更充足的火炮,也只有高级潜艇的外壳承受得住下层海域的水压。

升级船壳

一些稀有的材料难以买到,须在某些打捞沉船的任务,或者搜查不知是哪个外星种族建造的设施遗迹时才找得到。用这些材料打造的高级装备,还需要不同职业升级技能并点出对应天赋,解锁配方后自行打造。

木卫二殖民地有着四大阵营。两个主要阵营是当前执政的联盟和分离主义叛军,互相敌对。两个次要阵营都是某种异端信仰衍生出的邪教,一个想和画皮共生共存以便适应木卫二的环境,另一个穿着小丑服饰到处制造混乱,和其他阵营都不对付。

开局时玩家的潜艇受联盟雇佣。游戏并不阻止叛变行为,但玩家至少要和主要阵营的其中一方搞好关系。地图上的多数哨站由主要阵营把控,站点的物品价格会受到声望影响;通往更深海域的关口,亦需要一定阵营声望才允许通行。

初始的联盟声望比其他阵营都高

为通关计,也不必把其他阵营的关系搞得太僵,万一受到敌对阵营人员或潜艇的仇视与偷袭,只会徒增损失。反过来,关系良好的主要阵营将提供特色的装备配方与高技能水平的船员,两大邪教也能提供一些会在航行中派上用场的东西。

“恐惧来源自模组不足”

在战役中历练过的大多数资深船员,都会觉得《潜渊症》预设的潜艇容不下自己。

升至最高等级的官方潜艇肯定能通关,只是必定存在某种难受的缺陷。有的潜艇没有合成道具的加工台,有的潜艇反应堆动力不足供不上电,还有的潜艇存在火炮射不到、只能放任怪物闯入船舱的死角。

这艘官方潜艇允许在下方加装炮塔,但引擎处是绝对的射击死角

这些缺点似乎是故意设计的,旨在做出潜艇特色,给所有船员带来“全面”的游戏体验。但任何玩家都不可能习惯它们,每次被坑,只会感到血压像水压一般居高不下。

好在《潜渊症》完全开放了源代码,附赠一份功能强大的潜艇编辑器,允许老玩家自力更生,在充分理解官方潜艇的种种缺陷后,自定义从房间布置、火炮射角到电路走线的一切细节,魔改出一艘没有缺陷的潜艇出来。

一些玩家将在编辑器里浪费比花在本体上还多的时间

这艘潜艇不仅能给自己用,还能通过Steam创意工坊分享给别人使用。对木卫二的冰洋踌躇满志,却又不敢涉足第一步的新玩家,亦可以从工坊下载一艘现成的潜艇,在老玩家无言的关怀与呵护中体验游戏。

2021年《潜渊症》抢先体验期间,由国人玩家制造的潜艇“小雀”和“万年风雪”,有着能在深渊横着走的超模强度,帮助大批刚入坑的新船员治好了深海恐惧症。

无敌的“万年风雪”被戏称为萌新的“轮椅”,图源B站@小丑工具人

也是自这个阶段起,《潜渊症》的创意工坊百花齐放,民间模组逐步变成游戏内容无法割舍的一环。到正式版发售,共有超过2.3万艘潜艇上传至工坊,除一些堪比行为艺术的整活向潜艇外,大部分潜艇比官船靠谱和实用,犯错空间也更大。

整活向潜艇(?)之一

除了潜艇,另一些模组也能有效缓解萌新的恐惧心理,例如自制的超强力道具装备,或者一份给苦大仇深的木卫二居民换个画风的人物贴图包。

诚然,不少模组会破坏原版战役的平衡性和游戏性。作为对策,官方提供了可调节的战役难度和“木星辐射”功能。辐射开启后,一条辐射波将从最左侧迅速推移至最右侧,辐射区的人类会持续损失生命,定居点也陆续废弃,逼着玩家放弃累积资本的机会快速前进。

更像《超越光速》了

模组作者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引入了一批更变态的敌人、一系列更复杂的机制与任务,用提升难度的模组,来平衡降低难度的模组。对于有精力泡在创意工坊里淘模组或制作模组的玩家而言,《潜渊症》是一款不太可能玩腻的游戏。

模组怪物的可憎程度毫不逊色于官方的设计

结语

3月14日,《潜渊症》更新了1.0正式版,给漫长的抢先体验历程划上了句号,也为这种先上线后更新的开发模式留下了又一个可供同行借鉴的范本。

不过,正式版上线后,《潜渊症》在Steam的好评率其实有所下降。

在正式版中,AI莫名笨了不少,在潜艇进水时迟迟穿不上潜水服而暴毙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单人玩家造成了困扰。多人游戏体验倒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朋友之间联机需要忍受不稳定的P2P连接,除非自行搭建服务器。此外,游戏历经多次核心机制更新后,创意工坊的一些模组未能跟进更新,如今已经无法使用。

游戏转为正式版后有所涨价,这一点也受到诟病。制作组曾发布过预先声明,但上涨后的价格(国区售价130元人民币)并不为部分玩家所接受;也有买了游戏的玩家表示,自己做了一次成功的理财。

考虑到《潜渊症》在抢先体验期间多次提供过2.5折的折扣,不排除官方将来再次打骨折的可能。还在犹豫的玩家,倒也不妨多等一阵子折扣,顺带等下制作组的修复补丁和进一步更新,再购入游戏筹备第一次深潜。

毕竟这部硬核至极的游戏,能让玩家身临其境般感受深海的压力、疼痛、幻觉、心跳过速和窒息,还会整天反省自身失误和思考潜艇构造,单凭这种独一无二的体验就够本了。

恐怖小丑席卷西方世界,澳大利亚沦为重灾区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看过马戏表演,在动物表演的间隙,经常有扮相滑稽的小丑热场,对于这个形象,估计大家并不陌生。

然而近几年来,小丑在西方文化中,已经从一个单纯的艺术形象,变成了令民众胆寒的恐怖符号。

▲滑稽的小丑

一、事件起源

根据古埃及的史料记载,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有了小丑表演。

到了1869年,美国杂技演员汤姆贝林创造的“红鼻子小丑”又让这一经典形象在西方广泛传播。

虽然汤姆贝林的本意是借助一个憨傻的扮相,丑化和嘲笑马戏团团主,但是人们却意外发现;很多欧美人从小就特别害怕小丑这一形象。

美国民间有一句俚语:

几乎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关着一只小丑。

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胆小和懦弱的一面。

▲汤姆贝林

除此之外,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甚至收录了小丑恐惧症(Colorophobia),这种疾病在1980年左右被正式命名。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小丑的恐惧感来自于幼年,儿童会对有着正常身体和不正常头部的小丑十分害怕,虽然大部分人成年后可以克服这种不适感,但是有大约2%甚至更多的人,终生无法走出童年阴影。

不过后来出现的恐怖小丑事件,恐怕会大大提高这个比例。

从2016年8月开始,美国多地突然出现了恐怖小丑吓人事件,一些人穿戴小丑服装,游荡在公园和街区等公共场合,对来往的路人进行恐吓。

▲多地出现恐怖小丑

一般来说,恐怖小丑的装扮比起正常小丑,显得更加骇人:

比如涂成血红的牙齿、脸上暴起的血管、面具上流淌的鲜血,无一不透露出诡异。

随后,这种不良风气蔓延至整个西方世界,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都出现了受害者。

起初,人们认为,这种行为只是一些未成年人为即将到来的万圣节进行预热,在西方国家,万圣节有扮鬼吓人的传统,一些小孩子会穿上奇装异服,挨家敲门索要糖果,小丑便是一款较为经典的扮相。

不过这种观点很快就遭到否定,越来越多的受害人意识到,恐怖小丑吓人事件并非某个人的心血来潮,其背后似乎有一只巨大的推手。

▲监控拍下的恐怖小丑

得益于社交媒体的高度发展,许多恐怖小丑在吓人的同时录制了视频并且上传网络,这一不良行为很快成为了网络热点并且引发多人效仿。

随着“恐怖小丑”吓人事件愈演愈烈,后来的小丑似乎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恐吓”了。

一些小丑开始携带武器,比如砍刀和匕首,对路人进行人身威胁甚至是攻击;还有一些女性报警称自己遭到了“小丑”的性骚扰和财物抢劫,美国警方每天能接到十几起的类似报警。

最终,警方将恐怖小丑吓人事件,定性为有预谋有组织的恶性伤人行为,虽然行凶者的动机尚未被发现,不过这绝对超出万圣节玩笑的范畴了。

二、澳洲沦陷

比起美国和欧洲,澳大利亚的恐怖小丑堪称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美欧出现恐怖小丑的一个月后,澳大利亚的恐怖小丑事件呈现井喷状态:

悉尼、布里斯班、墨尔本、珀斯多城出现了无数起恐怖小丑吓人案件,其发生频率甚至远远超过美欧国家。

更令人气愤的是,在社交软件Facebook上,澳大利亚小丑们还成立了臭名昭著的“澳大利亚小丑攻击协会”。

在其主页上,这群恬不知耻的犯罪分子公然挑衅,声称自己要前往布里斯班、黄金海岸、凯恩斯以及福瑞沙海岸,对民众进行大规模袭击。

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澳大利亚的恐怖小丑事件变得愈发失控了。

▲澳大利亚小丑攻击协会的社交主页

有着欧美地区的案例在前,即使万圣节越来越近,很多澳大利亚人也坚定地认为这是一种恶劣的犯罪行为,而非单纯的恶作剧。

为了保护自己,很多人联合起来,组建了反抗恐怖小丑的组织,还在Facebook上成立了“小丑猎杀协会”,借助网络的力量,号召更多人团结起来和恐怖小丑战斗。

在社区内,强壮的男人成群结队,在傍晚和午夜出来巡逻,他们都配备有武器,如果看到恐怖小丑打扮的人,便将他们抓住一顿暴打,无论这些“小丑”是否作案。

▲车里的恐怖小丑(扮相过于恐怖已打码处理)

很快,许多恐怖小丑被打的视频,出现在Facebook上,两大团体也在网络上掀起了骂战。

从表面上看,这种反击行为对于“澳大利亚小丑攻击协会”是一次重大的打击,然而小丑“猎杀协会”却低估了对方骨子里的恶。

知晓了小丑猎杀协会的行事风格后,澳大利亚小丑攻击协会做出了三点改变:

首先,越来越多的恐怖小丑在作案前会提前准备武器,比如球棒、匕首、绳索甚至。其次,恐怖小丑开始借助社交软件,寻找同伙协同作案。最后,某些丧心病狂的成员,将犯罪目标锁定在了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身上。

▲恐怖小丑被击倒

澳大利亚小丑攻击协会利用恶毒且下作的手段,成功地避免了和小丑猎杀协会的正面冲突。

“恐怖小丑们”在袭击对象以及作案地点的选择上,慎之又慎,这使得他们作案成功率激增,社会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恶劣。

即使澳大利亚小丑攻击协会在Facebook上不断地强调,该组织的目的只是通过“恐吓加玩笑”的方式来为万圣节做准备,然而事实证明:这群着装惊悚、四处游荡的疯子,根本脱离了万圣节玩笑的范畴,他们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犯罪分子。

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澳大利亚警方不得不站出来表态,他们声称如果恐怖小丑的行为,有倾向或者干扰到他人的生活,警方便会逮捕相关责任人。

不过这一发言,也被视为警方对问题的推脱:

在恐怖小丑犯罪行为,此起彼伏之际,澳大利亚警方不愿意制止潜在的犯罪嫌疑人,只肯在其做出确凿的犯罪行为后介入。

这就表示他们是在追踪犯罪,而非预防犯罪,这种态度会给恐怖小丑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伤害普通民众。

三、血腥犯罪

在警方不疼不痒的发言后,情况开始变得更糟了,一些别有用心的犯罪分子开始利用恐怖小丑的身份,实行自己策划已久的邪恶犯罪计划。

严格来说,在恐怖小丑出现伊始,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是猎奇心理在作祟。

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小丑们的作案手法变得凶残,恶作剧和犯罪,二者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这种情况在澳大利亚变得尤其明显。

2017年,16岁的澳大利亚女孩莱斯塔娜,从巴底维斯步行回家,当时天色渐晚,只有路灯的昏暗光线照在地上。

当她经过一片灌木时,本能地感觉到背后有人跟随,于是回头查看情况,然而这一回头,却差点让她心脏骤停。

▲受害人莱斯塔娜

三名恐怖小丑发出桀桀桀的怪笑,从灌木后边走出来,呈品字形包围了莱斯塔娜,领头的恐怖小丑甚至伸出一只手,在莱斯塔娜的身上尽情抚摸。

面对侮辱,莱斯塔娜疯狂反抗,其强硬态度让三名恐怖小丑变得紧张起来,也许是担心其他路人发现自己的恶行,恐怖小丑们打算离开。

不过在走之前,一名恐怖小丑用手里的匕首,在莱斯塔娜的后颈上留下了一道巨大的伤口。

无独有偶,在莱斯塔娜遇袭之后,一名叫布莱德的澳大利亚人,在自己位于纽卡斯尔的房子中遭到袭击。

根据他的描述,一名恐怖小丑带着棒球棒从后门溜进来,对着自己疯狂殴打,导致其头部严重受伤。

▲布莱德遭袭的新闻报道

幸运的是,布莱德在凶手逃跑后立刻报警,位于同一街区的警察立刻出动,逮捕了没来得及丢掉凶器的凶手。

经过审讯,凶手格拉汉姆原来是布莱德妻子的情人,格拉汉姆在和其妻幽会时,认为其妻受到了布莱德的家庭暴力,于是二人策划报复格拉汉姆。

当警方询问格拉汉姆为何要戴着小丑面具作案时,后者表示,澳大利亚小丑攻击协会吸引了足够的社会热度,而且其作案手法中就包含用球棒打人。

所以他认为受害者会畏惧澳大利亚小丑攻击协会,从而不敢报案,而警方对澳大利亚小丑攻击协会包容的态度,也促成了他伪装成恐怖小丑作案。

▲澳大利亚街头的恐怖小丑(扮相过于恐怖已打码处理)

不难看出,恐怖小丑发展到澳大利亚后,似乎完全变了味道,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借助这一身份伪装自己,在已经风声鹤唳的氛围下,引起了更加血腥的恐慌。

尤其是从布莱德遇袭后,即使凶手被当场抓获并受到严惩,也没有让恐怖小丑有所收敛,澳大利亚随后又连续发生了多起,凶手扮成小丑模样,持刀杀人的案件。

如今,澳大利亚恐怖小丑的邪恶行动,已经导致多人受伤甚至死亡,然而这种恐怖袭击还在继续,这让平静的澳大利亚蒙上了一层阴霾。

人与人之间应该存在最基本的尊重,无中生有的恶作剧本来就令人讨厌,更遑论借由恶作剧之名实行的犯罪行为。

面对西方世界日益恶化的社会治安环境,希望在海外工作和留学的同胞,能够尽可能保证自身安全,维护自己的权益。

注:

本文中关于“恐怖小丑”的起源发展内容,参考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网文章:《The "creepy clown" craze that began in the US has gone global》,发表于2016年10月23日。

本文中恐怖小丑伤人的新闻事件,取材自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的相关报道,皆为真实案件。

研究表明 小丑恐惧症的起源并不是你所了解的那样

Pennywise, Twisty, Wrinkles, Bozo, Krusty和Ronald McDonald。这些名字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都是小丑,而且,对一些人来说,他们是可怕的。一项新的研究考察了小丑恐惧症这一普遍现象,以确定它是如何开始的。

对小丑的恐惧--专业术语是\"小丑恐惧症\"非常普遍,影响到所有年龄段和不同文化的人。但它不需要是电影或电视中出现的讨厌的小丑,只是在马戏团或儿童生日聚会上看到一个无害的小丑,就可以使一些人的看法跑到另一个方向。

虽然在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5)中,小丑恐惧症没有被列为一种独特的病症,但它可能属于焦虑症类中的一种特殊恐惧症。以前的研究对这种恐惧症提出了一些解释,但都没有关注这种特定恐惧的起源。

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心理学和治疗学研究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考察了小丑吓人背后的心理学原因。

他们构建了一份新颖的调查问卷,以探索个人对小丑的反应,以及小丑恐惧症与人口统计学因素(如年龄和性别)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小丑的外观和面部特征、他们的行为、小丑在流行文化中的形象,以及该人是否有与小丑相处的负面经历。

研究人员选择了987名年龄在18至72岁之间的参与者作为调查样本,其中80%为女性,20%为男性。超过一半的参与者(53.5%)表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害怕小丑,其中5%说他们\"非常害怕\"小丑。

顺便提一下,报告对小丑极度恐惧的比例略高于其他恐惧症,如动物(3.8%),血液、注射和受伤(3.0%),高度(2.8%)和飞行(1.3%)。

关于人口统计学因素,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害怕小丑,这与其他恐惧症的现有研究相吻合。这也可能是该研究的样本组中女性与男性人数众多的产物。而且,与其他与恐惧症有关的研究类似,研究发现,小丑恐惧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但该研究产生了一些有趣的结果。与你所期望的相反,在导致对小丑的恐惧的因素中,与小丑有负面经历的人排名最低,这表明仅此一点不足以解释。流行文化中对小丑的负面描述是一个更有力的促成因素。

但是问卷调查所确定的最强因素是隐藏的情绪信号。小丑的妆容掩盖了他们真实的面部表情,使人难以解读其意图。研究结果表明,对小丑的恐惧是由于不知道小丑是否生气,或者说,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或者他们下一步会做什么。

这项研究对深入了解广泛存在的小丑恐惧症现象的原因有很大帮助。但这项研究自然会引出更多的问题,值得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调查。

正如研究人员在《对话》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所说,\"如果掩盖情绪的化妆品会导致恐惧,那么把脸涂成动物的人是否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还是说小丑的妆容有什么更特别的地方促使人们产生这种恐惧?\"

这项研究发表在《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杂志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