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杯吧朋友#
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勤劳、朴实为村民服务了几十年。他一生劳累,唯一的爱好就是喝酒。
在他生命的最后那段时光,已经不认识人了。但是看到我家先生会非常高兴,因为只要跟我先生一起吃饭,我先生都会给他象征性地倒一点酒,他不怎么会吃喝了,他闻闻,喝一点就会很高兴,会露出像孩子一样天真的表情。
我父亲是在我小时候才开始喝酒。我记得父亲每次出去喝酒,母亲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少喝点酒。每次父亲都是满口答应,但每次都是晃晃悠悠地回家。父亲的酒品很好,喝多后总是乐呵呵的,回到家倒头就睡。
生产队时期,村里的谁家娶媳妇、生孩子、办满月,还有谁家的老人去世、过五七,办周年,他都会去。人们故意多敬他酒,他都会来者不拒。他喝多一点,下午地里干活的中间休息时间就会长。虽然第二天他会把故意让他喝多的人给闹一顿,但只要下次还碰到类似情况,还是依然如此。
父亲的酒量还行,喝七八两不会耽误干农活。父亲喝酒绝对不会偷奸耍滑,会珍惜每一滴酒。
父亲年轻时很少自己在家喝酒,馋酒了,自己就拿过酒瓶,嘴对嘴喝两口,不需要什么下酒菜。年老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遇到菜多,我们都会让他喝一点。
父亲对酒的品牌没啥要求,只对酒的度数有要求,得50多度以上。记得我刚结婚那会儿,我家先生好面子给买了两瓶好酒,父亲看到后就说,下次买点实惠的,买两箱子比两瓶酒,喝的要实惠多了。从那以后,我们都是成箱成箱地往家里搬。
如今,父亲已经去世两年多了,我坐在餐桌旁,总感觉父亲还坐在常坐的座位上,拿着那特定的酒杯——喝酒。
取材叶挺将军真实生活战斗历程、
以20世纪20年代肇庆为背景、
国内顶尖配音演员倾情演绎
......
肇庆“宝藏”五集广播连续剧《铁军》
今天正式开播!
为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纪念杰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叶挺将军诞辰125周年,肇庆市委宣传部、四会市委宣传部、四会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创作五集广播连续剧《铁军》。
《铁军》主要讲述什么故事?
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一起来看看~
原创题材更具可听性
五集广播连续剧《铁军》
取材于肇庆的真实历史事件,
主要围绕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者之一
——叶挺将军的真实生活战斗历程展开。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廖文奕 摄
《铁军》以中国领导的
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在肇庆开展的大革命运动为主线,
全面展现了“叶挺独立团”
在血与火中熔铸而成的铁军精神,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顶尖配音演员倾情演绎
为求剧集的精彩呈现,
早在今年3月,
《铁军》剧组便邀请了
北京人艺、总政话剧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配音演员
张磊、伍凤春、季冠霖、
杨默、任杰等在北京进棚录音。
录音现场,
配音演员们传神还原了
叶挺将军带领的铁军风采,
让人“声临其境”。
持续播放精彩不容错过
广播剧《铁军》共分为5集,
于6月29日至7月3日
在肇庆电台播出,
FM94.9播出时间为 6:30,
FM92.9播出时间为 8:30、17:30。
大家不要错过啦~
△钟咏 摄
实地采风塑造多维人物形象
为求生动还原历史,
在完成前期策划的基础上,
《铁军》主创人员还到肇庆市和惠州市
进行了实地采风,
后期还对剧本进行了多次打磨。
广播剧《铁军》编剧之一
潘良
《铁军》通过围绕肇庆在党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叶挺独立团诞生、成长、壮大的历史事迹,讲述了肇庆的党史故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秘书长、广播剧《铁军》导演
王锐
《铁军》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军人形象。比如剧中的叶挺从早年追随从事革命活动,到经过莫斯科东方大学的淬炼,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主义战士,多维的人物形象让剧本瞬间活了起来。
△廖文奕 摄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
李京盛
《铁军》在刻画叶挺将军光辉形象的同时,还写了许多不同性格特点的基层官兵,以及普通百姓。这种写法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情节,也很好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特点,让作品显得更加真实和饱满。
△廖文奕 摄
这么精彩的“宝藏”广播剧,
大家不要错过啦!
一起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汲取前进的力量吧。
资料来源 市委宣传部
编辑 梁璟薇
“爹爹”和“爸爸”,喊哪一个更亲?古字揭开两者区别!
我认为,“爹爹”和“爸爸”哪一个更亲,取决于个人的感情和语言习惯。但是,从古字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爹爹”这个词的本义是“父亲”,但是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它也指代祖父或祖母。因此,“爹爹”可以表示对长辈的尊称,而不仅仅是父亲。这个称呼在一些地方也用于称呼其他年长的男性亲戚。它的字形是由“父”和“多”组成,意味着“多位父亲”或“多种父亲”。因此,“爹爹”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和亲昵。
相比之下,“爸爸”这个词的本义就是“父亲”。它的字形是由“父”和“巴”组成,意味着“父亲的脸颊”。与“爹爹”相比,“爸爸”更普遍地用于现代汉语中,而且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都有类似的称呼。
因此,从古字的角度来看,“爹爹”和“爸爸”这两个词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我们更普遍地使用“爸爸”这个词来称呼父亲。但是,在某些地方和某些情况下,使用“爹爹”这个称呼可能更加恰当。最终的选择取决于个人的感情和语言习惯。
我爸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奶奶,但在阐述他们俩之间的“恩怨”时,我更愿意用我爸的妈妈来称呼我奶奶。
因为有时候就像我和我妈一样的关系,我总是对她说话很大声,有时候还会无条件地索取什么,虽然表面上看着发脾气,但到了有关她的身体健康,或者即将遭遇的危险时,我总会变得唠叨。
我想我爸也是这样的人。其实我不太了解我爸,至少在我来他乡读书以前。他以前给我的感觉就是,脾气大,爱骂人,脑袋一热就会体现在行动冲动上。比如开着车被其它车别了一下,他就会置气并加速追上去,这很危险;还有时在拥挤的马路上和其他车狭路相逢,其实他更好退让,但他却一动不动,甚至有下车的冲动,这也很危险。我对他脾气不好的印象,都出现在我坐在后排驾驶位上时。
后来我在长沙生活,我妈也过来了。于是就剩我爸一个人在昆明,经常和我奶奶见面相处。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相处,放大了他和我奶奶本就存在的母子关系。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常常会忽略,自己的父母和他们的父母,也曾有一段你现在和你父母一样的时光。
我爸在我的人生成长中,并没有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我可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清楚我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他们放手让我去做的。小学升初中,可以提前报考中学,考上就可以进去,不考的话就坐等户籍划分,当时我的户籍关联到了一个好的,一个相对口碑较差的,最终我被老天分到了前者;后来中考,得知中考分数后,我那段时间天天心理暗示自己,一定能考上那所高中,幸好结果心想事成;高考填志愿时,我自己就很快完成了5个志愿的填写,而我爸只是仅仅支持我出省。
所以在我成长经历中,我爸的形象反而是有些任性的。有一段时间,我爸沉迷于游戏厅,还有段时间我爸沉迷于文玩,实际上直到现在还在沉迷。他始终都由着他自己的性子来。
这一切终于在我近几年从我奶奶的口中得到了一个形容词:淘气。虽然这个词已经不常用来成年人,但她毕竟是我爸的妈妈,这也许就反映出了我爸小时候和他妈妈相处时的状态。
最近一次听到他妈妈说淘气二字,是今天晚上。
我今日加班到九点,下班回家路上正在闷着头回复老板的提问,等待回复时,突然接到了他妈妈的一个电话。这么晚的电话,想必不只是日常的寒暄了。果然接起电话后,他妈妈支支吾吾地对我说,你爸爸又来找我借钱了,也不知道要去干嘛,可能是看上了哪个主播要去打赏。我听了以后有些着急,只想赶紧打电话给我爸,但他妈妈还在一直唠叨,我急忙说,我这就去打电话问。她才挂了。
走在院子里我急忙回复了老板几句话,就拨通了我爸的电话。我没有选择上楼,心想在院子里,环境空旷,周围人来人往皆是陌生,可以放心说话,最关键的是可以走来走去。我爸电话接通后,我把基本情况了解了一遍,我爸也很耐心,可能是觉得不和我解释清楚,他也借不到这笔钱,语气老实地向我一五一十交代了诸多细节,最终获取了我的信任。当然我本身是信任我爸的所作所为,会为自己负责的。因为他近几年的变化很大,似乎在追求安逸的生活,不想太过折腾。后来我又给他妈妈回了电话,他妈妈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我本想让她自己去跟她儿子说去,但我总觉得,我可能要被夹在中间夹到底了。于是又给我爸打了电话传达了解决方案,我爸认可以后,我仍有些不放心,最后再给他妈妈回了一个电话,在他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下挂断了电话。
就是在这通电话中,他妈妈说我爸,就是淘气。
我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成了中间人的角色。准确来说,应该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我奶奶眼中和我爸沟通问题的那座桥。
硬要说一次,那应该是上次我爸消失了几天,他妈妈很着急,于是打电话给我,而我也就和我爸通了一次电话,随后也失联了。接着他妈妈自然是到处找人想办法,这时刚好我爸单位也找上了他。他妈妈有些招架不住,就留了我的电话,由我来联络沟通,于是那段时间我成了通信站一样的存在,帮着我爸应付了单位的很多报备材料,但实际上我爸还是联系不上。当然,结局是联系上了,单位也没和他计较什么,我想应该是多亏了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