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在民间传说中,被称为“大脚马皇后”,虽然史料中并没有她脚大的记载,但这也说明,马皇后应该确实不怎么漂亮。
然而,这么一个不怎么漂亮的老婆,却深受朱元璋喜爱。朱元璋一生和马皇后育有五子二女,大多数时候对马皇后言听计从。而且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看“六宫粉黛无颜色”,再也没有立过皇后,由此可见,朱元璋确实非常宠爱马皇后。
(马皇后画像)
那么,马皇后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民间女子,朱元璋为何会对她一直宠爱不减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马皇后学识不凡。
马皇后虽然只是郭子兴的养女,但是她家里原先其实挺富裕的,她父母也很重视她的学习。后来她父母为躲避仇家追杀逃亡,把她寄养在郭子兴家里的时候,郭子兴也非常重视她的学习。这样,马皇后不但能诗会画,读了不少历史书,而且还会刺绣针织。可以说,那个年代对女子的各种要求,马皇后都会。同时她额外又有学识修养。这对于本身没什么文化的穷小子朱元璋来说,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二、马皇后深爱朱元璋。
自从郭子兴把马皇后嫁给朱元璋后,马皇后从来没有嫌弃朱元璋没文化,没有嫌弃朱元璋是穷小子出生。不仅如此,她还一心一意地爱着朱元璋,护卫着朱元璋。当朱元璋得罪了郭子兴,被郭子兴关起来在监狱里挨饿的时候,马皇后偷偷地烙好饼揣进怀里,送给朱元璋吃。又还拿钱贿赂养母及郭子兴的妃子,让她们在郭子兴面前替朱元璋说好话。这些都是马皇后深爱朱元璋的表现。所以,朱元璋自然也深爱马皇后。
(朱元璋画像)
三、马皇后精心抚养朱元璋养子。
作为女人,对自己的儿子非常疼爱,这容易理解。但让她疼爱丈夫别的孩子,这一点,从古至今都很难办到。而马夫人做得最好的一点,就是她十分疼爱朱元璋收养的那些养子。她对那些养子,甚至比对自己的儿子还好。那些养子得罪了朱元璋,马皇后总是在朱元璋面前极力为他们说好话。这一点,让朱元璋觉得马皇后非常难能可贵。
四、马皇后教育亲生儿子非常严格。
如果儿子做得不好,没有出息,皇帝经常会埋怨当娘的,自古都是这样。朱元璋的儿子,由于地位突然出现很大的变化,做一个纨绔子弟,是很容易的。马皇后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她对自己儿子的教育非常严厉。周王就是一个这样的纨绔子弟,行为放荡不羁。当他出镇藩国后,马皇后为了继续约束他,给了江贵妃一件她自己穿的旧衣服和一根木杖,让江贵妃在周王胡闹的时候,穿上马皇后的旧衣服,举着木杖约束他,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另外,太子朱标更是经过马皇后的教育,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这一点,完全解除了朱元璋的后顾之忧,让朱元璋对她非常感激。
(朱标画像)
五、马皇后能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
马皇后贵为国母,但是她一直能够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她的衣服都穿破了,她却一直还在穿。而且她还在宫中自己亲自织布。当然了,并不是说整个大明王朝需要马皇后来织布,但是作为国母,马皇后这样做,其示范带头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一点,也让朱元璋非常欣赏。
六、抑制外戚让朱元璋放心。
要知道,朱元璋是非常警惕外戚干政的,他要求后宫女子都必须来自民间,就是这个道理。马皇后因为父母双亡,也没有什么兄弟姐妹,本身外戚不多。再加上她又特别注意外戚影响一面,坚决阻止朱元璋封赏外戚。这样一来,就很让朱元璋放心,不担心吕后、武则天之类的事情发生。
七、马皇后问政不越位。
马皇后经常表露出对黎民百姓及大臣大将的关心。不过,她所有这些,都是通过问询朱元璋来决策,从来没有自作主张插手朝廷事务。这一点,也让朱元璋对她非常放心。因为放心,就尤其觉得她很可贵,因此一生对她疼爱有加。
(参考资料:《明史》)
朱元璋在草头王郭子兴麾下从军,个人能力表现突出.得到郭子兴的重用,郭子兴想广聚天下英才干场前轰轰烈烈的事业,培养一帮日己的亲信以壮大自己的队伍,眼前这个朱元璋确实非同凡人,便把自己的义女介绍给他。
这个义女年方二十,姓马,名字不详,民间习惯称呼她“马秀英。马秀英早年父母亡故,父亲生前与郭子兴交好,父亲去世后郭子兴便收她为义女。据说这马姑娘有一双大足(估计小时候未裹脚所致)人称马大脚。生手贫困人家的马姑娘经历过艰难困苦,个性坚初.做事谨慎.她肚子里有货看人自然也准,当然也对朱元璋另眼相看。
马秀英嫁给朱元璋后夫妻感情甚好。一次,在岳父大人郭子兴的猜忌及被人鼓惑下,朱元璋被关入狱。郭子兴的几个儿子因怕朱抢了他们的风头欲趁机置他于死地,便想活活饿死他,三天后,妻子马秀英得知这一消息,随即烙了块饼,趁看夫君之时悄悄的送给他,快到牢门口时,看到郭子兴的几个儿子从远处走来,她迅速把刚烙好的饼揣入怀中,等把饼送到丈夫手中时,怀里的那块皮已被烫伤,朱元璋吃着饼感动的泪水直流。
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站着一个了不起的女人,这话用在马秀英身上一点不过。马姑娘旺夫,随丈夫南征北战的她最终助力夫君成就帝业。
马秀英随着丈夫的地位改变而成了马皇后,一开始皇上朱元璋看在马秀英的多年跟随的面上还想封给马秀英亲戚一些官位被马皇后婉拒:国家官爵,当用贤能,妾家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且闻前朝外戚家,多骄淫不守法律,导致覆败。陛下加恩妾族,厚其赐予,使得保守足矣,若非才而官之,持宠致败,非妾所愿“《明史纪事本末》外戚专权,自古就是帝王极力避免的事情,很多开国之君因得到妻家的帮助而封官,造成的危害在历史上屡屡发生,而朱元璋有个贤明的皇后未持宠而骄,站在个人及国家的层面上为朱以后的施政消除了隐患,让自己的亲人远离了宫斗,为家族争得了最大的赏赐,同时又为自己的丈夫免去了外戚专权的忧患,在本应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刻,依然保持着清醒。这个女人不简单!因此被称为历史上的“四大贤后,(其他的三位是东汉光武帝阴皇后,唐太宗长孙皇后,元世祖察必皇后)
现在有些人研究古代史,很喜欢拿洪秀全和朱元璋比较。
可真甭说,这两人身上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
比如说,两人都崛起于社会底层;又比如说,两人都善于用人,善于借力;再比如说,两人都定都南京……当然,两人最大的不同是:朱元璋成功了,开创了煊盛辉煌的大明王朝;洪秀全只是个半吊子帝王,仅据有东南半壁,且其天国小朝廷只维持了短短十四年就轰然倒塌。
下面,谈一谈两人的一个相似之处:都广纳嫔妃。
很多书写洪秀全纳有后宫嫔妃近两千多人,这是瞎传。据洪秀全之子洪天福贵被清军捕获后的供认,洪秀全的妻妾其实只有八十八人(其中有一个是不存在的虚幻的“天妻”)。
“八十八”与惊人的“两千”相比,虽然大为缩水,但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朱元璋的后妃数量是多少呢?
《明史》载有十五人,《国榷》载有二十人,而《万历野获编》却记载说附葬于明孝陵中的妃嫔有四十人。这些数字未必准确,但从朱元璋拥有二十六子、十六女的情况下,其妃嫔数量绝不会是个小数目。
有意思的是,洪秀全纳妃,基本是在定都天京后由心腹蒙得恩分批次包办的;而朱元璋的纳妃过程就要丰富多彩得多了。
朱元璋娶正妻马氏,光明正大,《明实录》和《明史》都有记载。
当年的愣头青朱元璋到濠州投奔濠州起义首领郭子兴,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慷慨将义女马氏相许配。
有人也许会奇怪,既然郭子兴慧眼识英才,看好朱元璋,他为什么不将自己的亲生女儿相许配,而是以义女相许呢?
是的,郭子兴是有一女儿,不过,当时年纪还很小,后来,郭子兴死了,他的老婆张夫人就把已经长大的女儿再嫁给了朱元璋,是为郭惠妃。
朱元璋除了有一个郭惠妃,还有一个郭宁妃。
至正十三年(1353年),濠州经过一场旷日持久的反包围战后,兵员锐减,朱元璋奉命回乡招兵买马、补充兵源。
郭兴、郭英兄弟的父亲身怀相卜之术,觉得朱元璋相貌贵不可言,不但让郭兴、郭英兄弟应募从军,还将自己的女儿相许,是为郭宁妃。
陈州孙氏聪慧美丽,有“古贤女”之称,其随二哥避难于扬州。二哥不久死于兵燹,其本人被扬州帅马世熊收为义女。马世熊后将之献给朱元璋。至正二十年(1360年年),陈野先攻太平,情势危急。孙氏劝朱元璋散发府库中的金银,以激励将士,力保城池不失。
濠州寡妇胡氏生得好姿容,且身材窈窕,偶然的机会,朱元璋窥见,过目不忘,想纳为侧室,却遭到胡母断然拒绝。朱元璋后来占据了应天,仍对此女念念不忘,派人探得母女俩迁居到了赵均用占据的淮安城内,便委托赵均用玉成此事。赵均用乐于成人美事,派人将胡氏母女送入朱元璋的洞房。朱元璋夙愿得偿,欣喜若狂。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攻占了陈友谅的都城武昌,掳掠陈友谅的姬妃达氏为妾。
王文禄《龙兴慈记》记:朱元璋某次打了败仗,落荒藏匿于民间,夜宿妓馆,与一妙龄美貌女子苟合。该女问其姓名,朱元璋索笔题诗于壁:“二之十,古之一,左七右七,横山到出得了一,是为之土之一”,意为“王吉妇(婦)得子为王”。该女后来生子,得知朱元璋当了皇帝,便携子抄诗前来相会。朱元璋命工部在宫外造府第供该女居住,把孩子接至宫中抚养。
俞本《明兴野记》记:朱元璋部将韦德成妻美,至正十七年(1357年),韦德成在攻打宣州阵亡,朱元璋将其遗孀令移居后廷,通而生子,名为“朱生”。有人劝谏说:“故将之妻,不宜纳。”朱元璋于是将韦妻许配给总管胡汝名,朱生也随母改嫁了。
俞本《明兴野记》又记: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八月,朱元璋听说部下宣使熊义的妹妹是个大美女,就想纳为“宫人”,派都事张来释为媒,通报熊义之母,奉上彩礼,订下日子。但张来释后来得知熊氏女早就许配给参政杨希武的弟弟杨希圣,硬着头皮向朱元璋汇报。朱元璋恼羞成怒,迁怒委过,吼道:“汝既为媒,令臣民知我之过。”下令将张来释斫成肉泥,并到熊家索回聘礼,声称熊氏女可以与杨希圣为婚。但杨希予哪里敢?“终不敢娶”。
以上,乃是朱元璋在行军打仗过程中娶妻纳妃的故事,除马皇后、郭惠妃、郭宁妃事外,其余均出自于野史,真实性待考,信不信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