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鸡

保全字典(保全字典韩国)

时间:2024-01-17 22:08:24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韩网9.2!这部名叫《词典》的电影,被韩国人捧上了神坛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后,进入了长达35年的日据时代。

他们为了从根本上抹杀朝鲜的民族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朝鲜语教育,并禁止使用朝鲜语,推行日语。

面对本民族的文化消失的危机,朝鲜大量的有识之士,投入到了一本“朝鲜语词典”的编纂工作中。

这项工作,因日本的高压变得异常艰难与危险,曾经历过诸如1942年“朝鲜语学会事件”这样的残酷镇压,不少学者也因此被抓,甚至牺牲。

这些曲折的真实经历,最终被韩国人改编拍进了一部特殊的抗日电影里。

以小见大,用小人物的故事来讲述大历史,这部电影上映后,立即被韩国观众追捧。

韩国知名影评网站Naver更是打出了9.2分的高分,这个成绩足以秒杀历来韩国影史众多“神作”,有观众更是称它是为韩国电影的一座丰碑,一部由小人物凝聚成的“史诗片”。

这部“史诗片”的名字就叫《词典》。

拍摄它的导演名叫严宥娜,目前这也是她唯一的一部长片电影作品。

在最近国内出资源后,皮哥第一时间也观看了这部电影,写下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以供大家观影参考,以下内容分为三部分,约2500字。

01、

我们先看故事

“一个目不识丁的“盗贼”,成为国家英雄的故事,魔幻又热血”

1942年,朝鲜语学会代表柳廷焕在得到周时经编纂的词典手稿之后来到京城,以经营文堂书屋为掩护,在地下秘密撰写朝鲜语辞典。

赵甲胤、林东益、朴勋、闵宇哲、具子英等书店职员都是与柳廷焕并肩作战的同志。

因他们还缺一个打杂的,曾因搞地下工作被捕入狱的赵甲胤便介绍他的旧狱友金畔守来书店帮忙。

这个金畔守便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他生活于社会的最底层,是个文盲,作为单亲父亲,他家里养育着一对儿女,为了给儿子交学费,必须费尽心机打工赚钱。为了能够适应整理资料的工作,原本大字不识的金畔守也被迫开始学韩文。

金畔守曾因偷盗和柳廷焕有过摩擦,因此柳廷焕一开始并不接受这个目不识丁的粗大汉加入到团队中来。但随着工作中的相互接触和了解,柳廷焕看到了金畔守身上善良、勤奋和富有正义感的一面,两人也最终达成和解。

在柳廷焕的悉心指导下,金畔守从文字中找到了乐趣,也找到了学习的成就感。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他也读起了小说,并由此开启了一片新天地,思想意识也大大提高了,渐渐认识到词典编纂工作的重要性。

金畔守开始主动为词典的编纂工作出力,当编纂过程需要进行方言收集时,金畔守集结了他在监狱中结识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加入进来,使不同地区的方言收集变得简单,也加快了编纂工作的进度。

但日本当局决不容许这部承载着朝鲜民族精神的词典在自己眼皮底下诞生,以警察头子上田为首的国民总力联盟开始对朝鲜语学会进行疯狂打压。

团队中的闵宇哲家中妻子金仁玉被抓进西大门监狱服刑,上田便以其妻的生死相威胁,逼闵宇哲出卖学会。

得到确凿的证据后,上田带着警队冲进书店,将藏匿在地下室中的词典编辑资料洗劫一空。

书店负责人赵甲胤也被抓进监狱,遭受酷刑之后,释放出来已经奄奄一息,进医院没多久便离开了人世。

赵甲胤虽然牺牲了,却给团队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原来每当词典内容有更新时,赵甲胤回到家里到会秘密抄录一个副本,这样即使发生意外,也不至于前功尽弃。而这个副本挽救了这部词典,令编纂工作得以继续。

为了将全国的有志之士聚集到一起,来收集足够多的方言样本,金畔守想到了利用他所负责的大东亚电影院来做掩护的方法。

但上田最终还是找到了电影院,并制造了轰动全国的“朝鲜语学会事件”。

在这起事件中,有33人遭到了拘捕,其中2人被拷问致死。在柳廷焕的掩护下,金畔守带着词典资料逃走,但他未能赶上去釜山的火车,在藏匿好装着词典资料的袋子之后,他便死于日本警察的枪下。

柳廷焕也被上田拘捕,他一直被关在监狱中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

金畔收藏起来的资料最终被找到,令《朝鲜语大辞典》得以完成出版,它的面世让韩国成为独立殖民地国家之中,唯一一个完整恢复了本国语言的国家。

02、

电影中演员们的表演

金畔守是电影虚构的人物,虽小人物的成长过程过于魔幻,但它却承载着支撑起整部电影的多项功能,在大历史的背景下这种魔幻已被热血代替。

首先他的出身,就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千万劳苦大众,因家贫没读过书,不识字,行为粗俗,身上各种坏毛病。

金畔守的妻子已经去世,家里有两个孩子要养,生活的重担让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倍感压力,因为找不到稳定的工作,也不得不去做一些偷摸拐骗的事,这种起点低的小人物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而金畔守加入柳廷焕的团队之后,一方面包揽了全片大部分的笑料;一方面从他的学习经历中,随着对韩文的深入解读和展现,也带着观众一步步了解和认识韩文,感受其在字义的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这其中关于蒲公英花的解读,亦带出了全片的主题思想:“比起一个人走十步,十个人的一步能走得更远。”

《朝鲜语大辞典》的编纂工作,正是需要集结全韩国有志之士共同参与的一个浩大工程。

朝鲜语学会代表柳廷焕这个角色,则是韩国知识分子阶层的代表。与金畔守这种小人物相比,柳廷焕的身上自带“伟光正”的气质,拥有顽强的斗志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柳廷焕和金畔守两个人从一开始相互看不上眼,到后来渐渐接受了彼此,也学到了对方身上的优点。原本一板一眼的柳廷焕从金畔守身上学到了乐观的精神和懂得变通的处世之道,金畔守也从柳廷焕身上学到了知识、文字和谦虚自律的精神。

片头金畔守用掉包的手法用枕头掉包了柳廷焕手中藏着词典资料的公文包,片尾柳廷焕也用同样的手法骗过日本人,让带着资料的金畔守得以脱身,这种情节上的前后呼应令人拍手叫绝,也令爱国的主题更加深刻。

03、

电影的精妙之处

拍摄一部讲述书籍诞生过程的电影,其实并不容易拍好。因书籍多数是创作者呕心沥血、冥思苦想的结晶,其动人之处在于书籍本身,而不是创作的过程,拍摄这类电影,就需要找到一个能够支撑起整部电影的深刻主题。

《词典》正是这种能够找到主题的好电影,把故事放在日据时期那个时代背景下,编纂词典的过程便成了爱国情怀和反抗精神的一种表达。通过金畔守这个人物的视角,我们看到了当时日本政府对于韩国本土文化的打压。

在日本人的学校里,不小心说韩语的学生会受到老师的惩罚;在公交车上,用韩语唱歌的韩国人会受到日本人的教训;电影院上映的韩国电影,台语都必须是日语;而拒绝加入日本国民总力联盟的书店,将面临被迫关门的命运。

当金畔守看到自己的儿子被迫将“金”姓变成“金山”,朝鲜剧场的老板将影院名字改成了“大东亚剧场”,这些都令他深刻体会到了失去本民族文字的无奈和悲愤,也理解了坚守自身文字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正因如此,金畔守渐渐由一个利字当头的小人物,成长为愿意为保全民族文化而牺牲的斗士。

片尾金畔守为了保住资料而被警察开枪刺杀,倒在血泊之中,这段情节的出现也就变得非常合理,观众的情绪也在此时达到一个顶点。

在金畔守留给子女的信中,他用潦草的文字写下自己的心声。

首先他向子女表达了作为父亲的愧疚,认为自己不是个合格的好父亲;但同时他又觉得能够为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付出一切,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

用卑微的小人物来诠释民族大义这个深刻主题,是《词典》的精妙之处。

词典的编纂过程本身就是对殖民统治的反抗,对民族文化和坚守和对民族独立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一部词典就能带出这么好的故事,让皮哥也不得不佩服韩国导演严宥娜的强大功力。

写到这,皮哥不免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拍出一部我们的词典呢?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十部经典韩国历史片,为什么我们拍不出?

《寄生虫》摘得奥斯卡后,Sir已经推过好几波韩国电影。

不得不承认,这几年韩国电影确实打出了自己的招牌。

比如韩式犯罪片,纯爱片,悬疑片。

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却总被我们自动跳过。

嗯。

历史题材电影。

要么无感——

韩国的历史事件关我什么事?

要么鄙视——

韩国那点地方,能有多少历史?

要么是对历史压根不感冒。

虽然我们的古装剧、仙侠剧、宫斗剧数不过来,但正儿八经地讲历史,能有几部?

谈历史,好像很冷门。

但在韩国本土,每年都会有历史片进入票房前十,甚至夺得票房冠军。

今天Sir特意挑选了10部。

在对比关照中。

才发现我们不是忽略了韩国电影。

而是忽略了历史本身,以及对于“我是谁”的追问。

醉画仙

导演: 林权泽

编剧: 林权泽

主演: 崔岷植 / 安圣基 / 柳好贞 / 金汝珍 / 孙艺珍

出自韩影教父级导演林权泽之手。

考究的构图拍出了难得一见的东方韵味。

在摄影师郑一成的镜头下,悠悠绿草、赤日炎炎、金风玉露、白雪苍茫……

一年四季,转瞬即逝。

故事讲述活跃在李氏朝鲜末期的传奇画家张承业(崔岷植 饰)坎坷的一生。

此人出身贫寒却天赋异禀,被多方招揽却从不阿谀奉承。

达官贵人纷纷登门求画,明明他只要一幅画就能够家财万贯。

但偏偏他不。

不为贪官污吏画。

不为天子皇帝画。

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免于“遇人不淑”,他不惜挥刀屠戮。

放着荣华富贵不享,一生贫苦,只与酒和画相伴。

颇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意思。

历史上,张承业到底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因什么而去世,至今仍然是个谜。

导演赋予了他一个壮烈且富有深意的结局——

在眼看国家岌岌可危,他也因为身体机能无法作画之际,张承业平静地走进了炽烈的窑火,化成灰烬,把一生熔进了瓷器,用生命炼成了艺术珍品。

《醉画仙》看似是在拍人,实际上却在借张承业的一生道出了韩民族尴尬的历史处境。

张承业从临摹中国画作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最终成为开创韩国画系的历史奠基者。

却始终无法改变世人。

当时的韩民族缺乏家国观念,在日本的侵略下,仍不知反思和奋发。

每一部历史都是当代史。

《醉画仙》的故事,也震撼着现代的韩国人。

韩国在历史上,一直很难摆脱强大外族的左右,不论是过去的汉文化,还是后来的日本、美国。

但越是处境尴尬,就越是要为“我是谁”,找准位于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坐标。

张承业的挣扎,某种程度上就是韩国电影的挣扎。

出身卑微,渴望着改变世道。

也是《醉画仙》,在戛纳电影节为韩国电影实现零的突破,林权泽获得最佳导演奖。

从打开一扇大门。

问鼎最高荣誉。

韩国电影人一共用了17年去完成。

桃李花歌

导演: 李宗弼

编剧: 李宗弼 / 郑在恩

主演: 柳承龙 / 裴秀智 / 宋清晨

讲述李氏朝鲜古典戏剧“唱剧”盘索里的奠基人申在孝(柳承龙 饰)和他的弟子,朝鲜时代的首位女名唱陈彩仙(裴秀智 饰)的故事。

这种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曲艺形式,源于全罗道,流行于朝鲜、韩国及中国东北地区等朝鲜族居住区,2003年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表演时,一人坐以击鼓,一人立以说唱,主要以唱为主,说唱结合,以叙事见长。

盘索里艺人不仅外貌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还要博学多才,对唱曲故事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嗓子、演技和肢体语言。

这部电影讲的又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在兴盛时期,盘索里一直都被看作是只有男人才能演的曲艺。

直到陈彩仙的出现。

一心想学盘索里的陈彩仙无惧女子身份和观众侮辱登台献唱,申在孝听后破例收她为弟子,并授予她盘索里技巧。

虽然电影被诟病男女主角年龄差异过大,对陈彩仙心路历程的变化刻画不足,剧情转折也略显跳跃,但Sir觉得电影最后长达8分多钟的盘索里唱段和结局仍然值得一看。

偶像出身,饰演陈彩仙的裴秀智经过一年的特训后,电影中所有的盘索里唱段都由她献唱,这段重头戏还是能看出努力的成果。

陈彩仙的人生际遇和与申在孝的情愫融进了《春香传》一曲中,她唱出了女子在封建时代所受的冤屈和与申在孝的感情终归不会有结果的悲戚。

尽管备受大院君宠爱,但可惜陈彩仙仰慕的,始终是老师申在孝,申在孝也为她写下《桃李花歌》讲述两人的故事。

虽然电影赋予两人的故事一个有着希望的开放性结局,申在孝在大雪中即将辞世时,他饱含泪水的眼里终于找到了那个牵挂的身影。

但在历史里,陈彩仙的结局却只有那么一句话。

陈彩仙于1876年参加景福宫落成宴,成为朝鲜第一位女流名唱,大院君在位时她作为待命妓生侍奉左右,大院君下台后去向不明。

古山子:大东舆地图

导演: 康佑硕

编剧: 崔正美

主演: 车胜元 / 刘俊相

电影讲述朝鲜地理学家金正浩用了30年走遍韩半岛,一步一脚印地实地勘察测量,并最终绘成覆盖朝鲜全境的《大东舆地图》的故事。

《大东舆地图》以1:162000为比例,将朝鲜全境按纬线划分为22个部分,一个部分为一册绘制,将22册铺开,便可成为一幅长约6.6米、宽约4.2米的韩半岛全图。

△ 上为现实中的折叠本,下为电影中展开的全图

地图上有山脉、河流、岛屿、港口、行政地区、交通网、历史遗迹等标识多达11600多个,且道路每十里标记一个点,给出行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古山子》的前半段,用令人眼花缭乱的美景铺开金正浩走遍韩半岛的足迹。

后半段则是把故事放在了金正浩和《大东舆地图》如何成为政斗牺牲品的悲剧上。

电影塑造出的男主角,出身低贱,却一生为民绘制地图。他不畏强权掠夺,对地图准确度极其执着。

不仅反映出金正浩的工匠精神,还能感受到他广阔的胸襟和视野。

去还未曾去过的地方就是即将要去的地方

爬过这座山前方还会有更高的山

越过这弯儿后的水还会有更大的水

水外有水,山外有山

可惜固步自封,目光短浅的当权者只把他当做政斗的工具,更为了得到地图污蔑他和倭寇同流合污。

金正浩最终落得地图被禁,下落不明的结局,而朝鲜王朝也渐渐走向没落。

对于Sir来说,看《古山子》的乐趣在于,历史与现实的交错。

因为Sir曾有幸见过,难得展出的《大东舆地图》原本和金正浩为了防止多次抄写产生错误而亲自刻制的可用于印刷的木板这两大韩国国宝。

△ Sir摄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地图礼赞-朝鲜地图500年,空间、时间和人类的故事"特别展

而对于我们来说,《大东舆地图》其实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为它不仅明示了中朝自明初就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同时也证实了长白山和天池一直以来都在中国境内。

天文:问天

导演: 许秦豪

编剧: 郑凡植 / 李智敏

主演: 崔岷植 / 韩石圭

访遍韩国的山川大地。

韩国电影人又把目光投向星空。

讲的是发明家蒋英实和朝鲜第四代君主世宗大王的故事。

蒋英实虽贱民出身,但因为有着过硬的科学技术,被世宗大王赏识,从贱民直接升到三品大官。

他也不负众望地研制出浑天表和日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雨量计。

还研制出自动漏壶——

报漏阁。

有12个木偶分别报时,自晚8时至晨4时击鼓报时,其他时间则敲钟报时。

在世宗大王的支持下蒋英实创造出“属于朝鲜的时间”,还为世宗大王日后创造和颁布《训民正音》(即推广韩文)制作了朝鲜文字金属活版。

可惜朝中大臣对蒋英实得宠,且手握发明技术而不满,将其告发至明朝。

《天文》却没有遵循史实来书写剧本,而是以世宗大王和蒋英实的跨越阶级的友情为主线,补充了翻车事件发生的前后,朝鲜王朝的权力斗争始末。

曾拍出《八月照相馆》和《春逝》等爱情经典的导演许秦豪,将两人的友情“浪漫化”。

从初遇的惺惺相惜到“看雪看月亮看星星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再到携手完成共同的发明梦想。

像是拿了爱情剧本的两位影帝,以加起来超过110岁的年纪,仍然演出了至纯至真、可歌可泣的友情。

但史实却残酷得多。

负责制作马车的蒋英实在翻车事件发生后,便从历史舞台中突然消失,连死亡的原因和过程都无从得知。

这份美好的浪漫,或许只是人情冷漠的当下,寄托的一份希冀而已。

词典

导演: 严宥娜

编剧: 严宥娜

主演: 柳海真 / 尹启相

一场关于语言的保卫战。

因为没有母语,一个民族就真的灭亡。

在日占时期,朝鲜语被禁止使用,朝鲜人不得不改日本名字,就连小孩在学校都必须得讲日语,否则就会遭到惩罚和殴打。

金畔守(柳海真 饰)原是一家电影院的检票员,机缘际遇之下换了工作来到一家租书屋当助理。

随着工作的深入他才发现,这家书屋并不简单。

暗道通向更大的工作室,而底下还藏有一大堆文字资料。

到底是干嘛的呢?

原来在这家看似不起眼的书屋里工作的人,以店主柳廷焕(尹启相 饰)为首,全是朝鲜语学会的成员,他们在密谋编写朝鲜语词典,为了在特殊时期,也不能丢了本国语言。

然而目不识丁的金畔守起初不以为然,和柳廷焕也互看不顺眼。

为了持续地工作下去给儿子交学费,他不得不开始学习朝鲜语,学着学着开始上头,学到能读小说以后发现了人生乐趣。

词典也进入了需要大量收集方言,订立标准语的阶段,日本人虎视眈眈不仅随时上门搜查抓人,还以家属的生死威胁员工泄密。

《词典》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明明一个看似枯燥的编写活,在文盲和知识分子的矛盾、朝鲜和日本的矛盾以及要当韩奸还是不同流合污的挣扎等故事情节的编排下,一点都不无聊。

前半段笑料横飞,到了后半段为了守护原稿和搜集方言的牺牲不负贯穿全片的那句中心主旨——

语言就是精神,语言和文字,是民族精神的器皿

而看《词典》最大感触的地方在于这一幕。

柳廷焕说他留学回国后,出火车站发现,经过长年累月的熏陶和教育,明明是朝鲜小孩,却完全听不懂,认不出,也不会说朝鲜话。

说母语,说方言。

要被当作一项使命看待。

韩国电影提醒了我们。

思悼

导演: 李濬益

编剧: 曹喆铉 / 吴胜贤

主演: 宋康昊 / 刘亚仁 / 文瑾莹

作为2016年的“冲奥”电影,《思悼》的好,绝不仅仅在于刘亚仁和宋康昊的演绎。

电影讲述李氏朝鲜最惨痛的一段黑历史。

朝鲜第21代王英祖(宋康昊 饰),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庄献世子(刘亚仁 饰)身上,可惜世子无心学业也无心朝政,英祖一度让世子代理国政,却令理念不同的两人矛盾越来越深。

△ 留意宋康昊的眼神

在奶奶以绝食维护世子辞世后,两人的矛盾达到了顶峰,妻子只顾孩子,妈妈因为英祖的关系不得不与世子保持距离。

无人可倾诉的世子行为越来越乖戾,也更被英祖厌弃。同时英祖发现相比起世子,世孙更具有帝王之风,决意将他培养成接班人。

政敌虎视眈眈,父亲的恶意疏远,儿子的日渐成长,加上世子的窘迫、孤独、绝望与愤怒成为压破他精神防线的重担。

在朝堂的压力下,英祖不得不把已经陷入疯癫,甚至不惜持刀谋反(尽管他最后因为儿子放下了刀)的世子关进米柜,以保全王权。

足足关了8日,将其活活饿死。

李濬益可以说是如今忠武路最能拍出东方韵味的导演,《思悼》无论是精巧的构图还是悲怆的配乐都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更多苍凉的色彩。

《思悼》表面上说的,是王权对人性的腐蚀。

但对于同样被要求听教听话,以孝为先,不得不肩负家庭责任的东亚观众来说,这样的矛盾太过熟悉。

触目惊心的不仅是历史悲剧,而是这样的矛盾,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以至于每次再听这首代表思悼世子心声的主题曲《如花开如花谢》,仍然觉得久久不能释怀。

抗拒:柳宽顺的故事

导演: 赵民镐

编剧: 赵民镐

主演: 高雅星 / 金玺碧 / 金艺恩 / 丁夏潭

2019年不仅是韩国电影诞生的一百周年,也是“三·一运动”一百周年。

所以,去年抗日电影特别多,其中引发了大量关注的就是这部《抗拒》。

电影讲述的是关于抗日烈士,被称为“韩国的圣女贞德”柳宽顺的故事。

三·一运动后一个月,柳宽顺因参与策划吸引三千多人前来参加的独立万岁运动,并带领群众游行和呼叫独立口号,被日本殖民当局抓获并判处7年徒刑。

《抗拒》讲述的是柳宽顺被入狱后,在西大门刑务拘留所度过的最后一年的故事。

入狱后她仍然为狱友传递反殖民统治的思想,在独立万岁运动一周年,在狱中高呼万岁口号,受尽酷刑。

电影拍出了柳宽顺所受的酷刑,如数十人被关在一个不到三平米房子的监狱内景,被毒打,被长时间关在仅一人可站立的单间里。

△ 为了演出这种非人的状态,饰演柳宽顺的高雅星进行了几天的断食

但电影并未过度渲染柳宽顺的爱国情怀和残酷的遭遇。

为了避免引起观众不适甚至减少了刑罚的种类还以黑白形式呈现(事实要比电影呈现的要残酷得多)。

尽管只用了非常低的制作成本(约580万人民币),收获了两倍多的票房,成为去年独立电影票房冠军。

在光影对比所营造出的环境和高雅星过硬的表演共同作用下,以平淡却富有力量的方式呈现出柳宽顺在最后时光仍然不屈不挠,为自由无怨无悔的节气。

最后柳宽顺因营养失调和刑讯拷问致死,死时还不足18岁。

出身梨花学堂(现梨花女子大学)的柳宽顺被重提的意义在于,对平等和自由的抗争故事不仅发生在一百年前,也发生在现在。

东柱

导演: 李濬益

编剧: 申渊植

主演: 姜河那 / 朴正民 / 金仁宇

与《抗拒》一样,都是黑白片。

相比起《思悼》《王的男人》浓烈的悲戚,《东柱》可以说是李濬益导演最为内敛的一部作品。

虽然豆瓣评分没过8,但Sir觉得,这才是李濬益目前最好的电影。

讲述日占时期,姓名、母语、梦想都被抹杀的黑暗时期,朝鲜族诗人尹东柱(姜河那 饰)和表哥兼发小,独立运动家宋梦奎(朴正民 饰)在时代洪流下因观念走上不同的道路,却最终殊道同归的故事。

相比起那些满腔热血,振臂高呼的爱国诗人,《东柱》简直可以说是诗人尹东柱的“羞耻”故事。

论才华,他没有宋梦奎好,人家的散文登报了他没有;论成绩,他也没有宋梦奎厉害,人家考上了好大学他也没有;论行动力,他也不行,因为他只想写诗,对搞革命没有兴趣。

在历史进程中,被热烈歌颂的注定是像宋梦奎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的“出头鸟”,而并非作为“影子”存在的尹东柱。

而《东柱》好就好在,没有只放大热血的革命家的怒吼,忽视微弱却有力的羞愧和自省。

李濬益导演通过尹东柱和宋梦奎两个角色对革命、对文学、对时代、对自身价值的差异化描写,拍出了年青一代的两种心态的碰撞。

从一开始两人对文学作用的争执,尹东柱认为诗文能表达思想形成力量,宋梦奎却认为诗文无法凝聚力量,只是没有勇气改变世界的借口——

但随着尹东柱被日军当众剃头,他质朴的梦想遭到毁灭,宋梦奎革命一次又一次失败,在行动未开始就被扼杀。

在时代的巨轮下不得不面对理想破灭的惨烈,成为两人观念改变和和解的转折点。

面对国难,有的人可能像宋梦奎般热血愤怒,有的人可能会像尹东柱般“鸵鸟”憋屈,更多的人可能处于两者之间不断拉扯。

《东柱》审视了尹东柱身上“爱国诗人”标签的背面。

他原本不过是一个迷惘,自卑,只想徜徉在诗歌世界的平凡青年,但他的不凡在于,在他承认了这种“自私”和“懦弱”之后,却仍然能迸发出力量和信念。

他写诗歌,不是为了报国;

而是因为爱诗歌,所以选择投身真理。

当我们为一个诗人冠上“爱国诗人”的头衔时。

往往也屏蔽了他最耀眼的地方。

南汉山城

导演: 黄东赫

编剧: 黄东赫

主演: 李秉宪 / 金伦奭 / 朴海日 / 高洙

《熔炉》《奇怪的她》导演黄东赫的作品。

也是近年最被低估的韩影之一。

碍于历史题材和时长的关系。不少人对这部电影望而却步,但当你静下心来。

《南汉山城》不同于其他一味地煽情或篡改史实的古装影,而是罕见地道出了李氏朝鲜的屈辱史“丙子胡乱”。

1619年,明朝衰落,后金崛起,皇太极于1627年入侵朝鲜,碍于后金武力强大,朝鲜不得不与之结盟。

但当时朝鲜上下仍然亲明,对后金抱以敌对的态度。

然而随着明朝和后金的矛盾日益增加,1636年皇太极正式由汗改称皇帝,改国号大清,族名满洲。

同时为了解决遗留的朝鲜问题,再次带军入侵朝鲜,朝军完全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国王仁祖不得不从汉阳退守南汉山城。

电影把很大一部分篇幅放在朝堂,主战派和主和派之争。

主战前景不明,若明金交战,选错队很可能会被团灭;

主和却是颜面过不去,朝鲜虽小但仁祖好歹也是王,得屈服在胡虏简直是奇耻大辱。

而《南汉山城》好就好在,对于两派的刻画,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双方都是忠臣,只因政见不同,不得不针锋相对。

最精彩一段,出自主战派金尚宪(金伦奭 饰)和主和派崔鸣吉(李秉宪 饰)的辩论。

无论是两位影帝的表演,还是一来一回的台词battle,以及当中涉及的政治哲学碰撞,无论看多少次,都仍然觉得过瘾。

Sir还是直接放上这段的台词。

-微臣愿意死的轻于鸿毛,支撑比死还要重的生命。

-死并不轻于鸿毛,殿下。尚宪所说的死,是无法支撑性命的。

-鸣吉无法分辨生和死,是将生死混为一谈,将生变成了耻辱。

-无法忍受耻辱,但可以忍受死亡,殿下,请不要想和天下百姓一起死。

-一个国家的君王,在面对蛮夷的时候,应该接受的是正大光明的死,怎可在全天下的百姓面前耻辱地乞求活命!臣无法旁观,侍奉这样的君王。请在此地砍了微臣的脑袋。

-到底什么是国君?就算在蛮夷的脚下,只要能为了自己国家的百姓创造活路,才是微臣和百姓的从心底跟从的国君。请先砍了微臣的脑袋,请殿下忍受……这份耻辱。

然而,被金兵围困多日后,朝军弹尽粮绝,明朝援军迟迟未到,万分挣扎之下为保全国民,只得向大清俯首称臣,仁祖不得不去冠素衣,行三叩九拜之礼。

全片风格冷峻且克制,如诗如画一般的取景,再加上坂本龙一的配乐,娓娓道来了朝鲜在夹缝中求存的艰难。

《南汉山城》的难得在于,它选择以极大的隐忍和诚实,去面对这段屈辱史。

甚至对于敌人的刻画,也极其可观,尊重事实。

只举一例——

电影中的满人说着满语,留着标准的金钱鼠尾辫(更大面积的光头,只有后脑勺一小撮头发)。

在我们的影视剧中,早就只剩下了“历史修订版”。

兹山鱼谱

导演: 李濬益

主演: 薛景求 / 卞约汉 / 李静恩 / 敏度希

除了以上十部电影,今年还有这部值得期待的新作《兹山鱼谱》。

讲述朝鲜时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发明家丁若镛的长兄丁若铨(薛景求 饰)在流放时期与岛上青年昌大(卞约汉 饰)相见后分享超越身份和年龄的友情,以及一起编写《兹山鱼谱》(介绍韩国鱼类的百科全书)的故事。

在拍出了《思悼》《东柱》两部佳作后,李濬益再次将镜头对准一个“悲剧人物”。

在弟弟的耀眼光环之下,自己又被流放之际,丁若铨如何编写《兹山鱼谱》并创造属于他自己的哲学?

以上,便是Sir精选的韩国古装历史电影片单。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疑惑,为何要推荐韩国古装历史电影?

因为近几年,随着韩影的继续发展,不仅是现代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样化,古装历史电影也开始掘弃过去浮夸的自嗨,向写实主义迈进。

从前,大多一笑置之。

如今,慨叹却越来越多地出现。

是啊。

为什么被我们列为“四大发明”的指南针。

总得在别人的电影里出现?

△ 《古山子:大东舆地图》

为什么我们的作家能写出《许三观卖血记》这样的故事。

却总得别人来拍?

有人说,韩国人最喜欢“抢”别国的历史。

但,我们制止韩国人的“抢”。

是为了干什么呢?

就是为了把历史晾在空泛、抽象的一句“上下五千年”里吗?

他们能拍出醉画仙张承业,我们难道就没有顾恺之、李唐、赵孟頫?

他们能拍出蒋英实、金正浩,我们又怎能忘了张衡、祖冲之、徐霞客?

当然。

我们在自己的电影中也能找到历史的踪迹——

《画圣》《王勃之死》《柳如是》《鲁迅》《一轮明月》《大唐玄奘》《大明劫》……

但无论是数量还是分量。

都不足以与韩国电影相比。

更与我们厚重的历史不相匹配。

历史人物不是只活在教科书必考的知识点里,银幕上的历史也不该只有皇帝和他的后宫。

反观韩国电影人。

已经从“我们要拍自己的故事”。

到了“我们要用影像重新构建自己的民族认同”。

让历史的底片显影。

为历史的人物招魂。

与其说拍摄历史题材是导演的责任或者灌输。

不如说是对大众热情的回应。

同样是抗日题材,可以有《》这样的爆米花商业大片,可以像《词典》这样拍出对语言和文字的守护,还可以有《东柱》这样令人“羞愧”的自省;

同样是拍女性题材,可以有《桃李花歌》为爱为理想尽全力绽放,也可以有《抗拒》这样若为自由故,生命皆可抛的坚毅;

同样是大院君这个人物,在《桃李花歌》里他可以是残忍狡诈令陈彩仙和申在孝被迫分离的“恶人”,《古山子》里他又可以是在最后时刻出手相救放金相浩去完成地图的“理解者”。

《词典》《抗拒》和《东柱》,更是同一个时期所发生的的,不同人不同角度的故事,但归根到底说的都是国家独立,民族自强。

都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每一个值得回顾的足迹。

就像不久前,Sir看到谢飞导演在豆瓣上对电影《天文:问天》的评论。

这部韩式“主旋律”,涉及反明朝控制的剧情,我们或许难以带入。

对此,谢飞如此评价:

其实历史永远有着多面性,要辩证着看……艺术作品从来不是教科书,是作者表达意愿思想的载体。

确实。

你会发现,近几年的韩影,无论是羞愧、屈服、崩溃、压抑等体现民族劣根性的自黑,你都能在他们的电影里找到。

历史不是只有自豪、光荣、伟大才能够被记录。

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就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一个角度。

我们不愿意拍历史。

或许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历史可以拍了。

又有太多不可以拍。

“上下五千年”作为一个整体,固然灿若星河。

但一个个画家、戏曲家、诗人、天文学家……才是照亮我们文明的星斗。

看清他们。

珍视他们。

才会让我们在最黑的夜里,也依然记得方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清白者刘忠林的新生活 得知国赔下来后,失联多年的亲哥也回来了

比起痊愈的手指,更多的问题难以治疗,甚至难以被人意识到。比如他的不通人情世故、他的拙,比如他动不动就出现的暴脾气。

9月7日,刘忠林展示结婚证,登记结婚的日期是2019年1月30日。新京报记者庞礴 摄

“女人,猜不透。”

说起自己的婚姻,51岁的刘忠林像个为情所困的少年。他在长而柔软的沙发上寻找适合思考的坐姿,一会儿把脸埋进怀里的沙发枕,只露一双眼睛;一会儿双手握拳,把胳膊肘撑在膝盖上,用食指揉揉鼻梁;一会儿又转过身子,整个人扑在沙发垫上。

无论坐姿如何,他每隔几分钟就要抬眼看看沙发旁边的墙壁。那里挂着一张婚纱照,照片里的女人扶着白色纱帘侧身望向画框外,镶有水钻的头纱在顶灯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刘忠林本是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会民村的一个农民,21岁时,有人在村里的耕地上发现了一具尸体,他被警方列为犯罪嫌疑人。

从那时起,刘忠林的命运被彻底改变。25岁时,他因故意杀人罪被辽源市中级法院判处死缓,47岁刑满释放出狱。49岁时,吉林高院对案件再审,宣告他无罪。51岁,他拿到了460万元国家赔偿。

拿到钱后不到一个月,刘忠林就和认识不久的女朋友结了婚,婚后半年他又要起诉离婚:他认为小他22岁的妻子是为钱而来,决定快刀斩乱麻,把她从自己的生活中切割出去。

墙上的那张照片,是一整套婚纱照中的一张,整套照片的相册被他放在卧室的衣柜里。“早就想撇了,没顾得上。”刘忠林说。但他空闲时间很多,之前几次把相册拿出来,始终下不了扔掉的决心。“要是我舍得,也就把这个照片摘下来了。”

爱情,它是个难题

刘忠林与妻子周晓(化名)的矛盾,源于8月初一个混乱的清晨。

吃早餐时,刘忠林接了姐夫王贵贞的电话,妻子问起时,他却说是做橱柜的工匠打来的。周晓查看手机后戳穿了这个谎言,摔了筷子,给了他一个耳光,被他还了两拳,之后摔门而去。

自打2019年1月结婚,这是她头一次因为与丈夫吵架回娘家。她向自己的父亲抱怨,“两口子过日子,怎么能瞒着?”

当时,在外地打工的周父不觉得女儿回娘家有什么问题。他结婚三十多年了,夫妻俩种着40多亩玉米地,盖起一栋宽敞的农宅,养着鸡、鸭、鹅和一只肥壮的阿拉斯加犬,还生养了一个女儿。他知道夫妻会吵架,女人会赌气或佯装赌气跑回娘家,男人则要提着礼物上门好言相劝,把老婆接回家。

卧室里仍然处处是新婚的痕迹。新京报记者庞礴 摄

但周晓没等来刘忠林,却等来了一张法院传票——吵架的第二天,刘忠林就向法院起诉离婚了。

就因为这点矛盾?“就是这点矛盾。”刘忠林说。他始终对那天早上的事耿耿于怀,把那支被妻子摔断的筷子收在柜子里,逢人便展示,作为自己受到伤害的证据。

从起诉到开庭的20多天,他做足了心理准备,翻来覆去审视这段出现了裂痕的婚姻,越想越觉得有问题:

结婚前,周晓就要买车、买房,刘忠林没驾照,车就登记在周晓名下;买房时,刘忠林掏出身份证,想被列为不动产权证书上的权利人,却被周晓挡了回去;两人说好要生孩子,备孕半年,依然没有喜讯;周晓回娘家时留下了一件外套,刘忠林从外套口袋里掏出一张周晓给别人转账的单据,这笔钱他从未听说过。

起诉离婚的几天后,刘忠林为45万的房子、28万的车子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以防周晓转移财产。他说如果周晓真的心怀不轨、要骗他的钱,他就要拿出当年申诉的韧劲儿一路告下去,甚至“让她也尝尝坐牢的滋味”。他还找到了介绍他和周晓认识的媒人,如果媒人与周晓合谋,他会一并追究。

离婚官司开庭时,周晓带着律师出现了。这更让刘忠林心寒:她居然请律师,居然跟我打官司,看来是真的想要分财产了。

可另一方面,他又看到了周晓的善意。周晓曾给他发信息,表示可以离婚,但不要财产:“放心吧,你的车你的房没想要,钱花不了一辈子,重要的是日子过得舒心”。申请财产保全时,法院也说周晓承认房子、车子都是刘忠林的,不会跟他抢。

八月秋凉,虫鸣响亮,刘忠林常常彻夜难眠,她究竟是不是冲着钱来的?他几次给她发信息,像个初次恋爱的少年一样质问半年来的种种生活细节:转账是为什么?究竟有没有偷偷避孕?他想通过对方的只言片语确认这段婚姻的含金量,“你跟我结婚是真心还是假心,请你回答。”

周晓很少回复,只有一次发了一条长长的信息,里面的几句让他心动:“以后不在身边的时候肉要少吃,买点营养品,自己做点饭吃,别总在外面吃,不健康。毕竟夫妻一场,一日夫妻百日恩。”

“记者,你说她对我还有感情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刘忠林双手捂着脸,从指缝间看过来。

9月7日,刘忠林家玻璃杯的托盘上还罩着喜庆的红纱。新京报记者庞礴 摄

从小胖子到“杀人犯”

如果没有那场牢狱之灾,刘忠林体悟爱情的时间大概要提早20多年。

那时,他还是个小学辍学后就一直种苞谷的农民,家里人都叫他“小胖子”。除父母外,小胖子还有一个大哥,家中有四间低矮、狭小的土坯房,推开木门是一片空地,空地外便是自家的5亩苞谷田。

小胖子的父亲是抗美援朝老兵,在寒天雪地中的强负重、长行军后累出肺病,只能做做饲养牲畜一类的事,母亲的精神有些问题,没有工作。

虽然自小便和哥哥一起打理家里的田地,但刘家的日子始终不好过,吃穿用度经常要由亲戚接济。大姑家和小胖子家同村,表哥常春祥总叫兄弟俩来家吃饭,家中替下的衣服也会送给小胖子穿。

在表哥、表姐的记忆里,小胖子自小寡言少语,既没表现出对贫穷现状的不满,也没讲述过对优裕生活的向往。在一切亲人聚会的场合,他都是配角,站在一旁很少插话。

但小胖子有他自己的乐趣。村子挨着水库,水库边是笔直高耸的松树。冬天时,他喜欢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棉帽和手套,提着铁桶,拿着手腕粗的锥子到水库去,在冰层上凿个口子。长时间闷在水里的鱼群感受到冷冽而新鲜的空气,会争先恐后往冰面上跳。小胖子站在一边,捡满一桶鱼就提回去,父亲会把鱼收拾干净,剁成大块和豆腐一起炖,烟气从房顶的烟囱里腾腾升起。

但这样的快乐在小胖子成年时戛然而止。从18岁起,先是母亲走失,之后父亲过世,没多久哥哥也外出打工了,家中只剩刘忠林一人。据封面新闻报道,他独居时每日种地,空了便上山弄些木头回来,不喜欢凑热闹,很少与人往来。

9月10日,刘忠林旧家的土坯房。因为多年无人住,灶台已经不能使用。新京报记者庞礴 摄

1990年10月28日,会民村的庄稼地里挖出一具女尸,经鉴定为同村走失一年的少女郑某。据封面新闻2018年报道,发现女尸的当晚,警察把睡着的刘忠林从被窝里拽了出来,塞进警车,送到了辽源的看守所。

表哥常春祥说,那次事件不久,刘忠林的亲哥回过村里一次,以四千多元的价格卖掉了家里的房和地,又到看守所给弟弟留下了200块钱,之后便南下打工,又入赘到山西的一户人家,再没过问过刘家的事。

可常春祥不相信小胖子会杀人,每隔几个月便骑上两小时自行车到看守所转一圈,留下新衬衫、黑色方口布鞋以及50元或100元现金就走——他当时每月工资28块,钱都是从亲戚朋友手里凑来的。

案件侦查、起诉、审理的四年多,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刘忠林不能会见亲属。直到1994年7月,刘忠林案一审宣判时,常春祥才在法庭上再次见到小胖子。

虽然只有刘忠林自己的口供,没有目击证人、没有物证,辽源中院仍判刘忠林犯故意杀人罪,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常春祥与被告席上的刘忠林隔着老远,只记得他话都说不利索,光顾着哭。

“拙”

判决后,刘忠林从辽源市的看守所被转到了长春市的监狱。

东丰县城离长春160多公里,一早出发赶车,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监狱,等探视回来已是日暮。那几年,常春祥得了肝硬化,不好两地奔波,收入来源也断了,家里为治病欠下不少钱。他顾不上监狱里的小胖子了。

刘忠林感觉自己被遗忘了。他给村里人写信,希望他们帮他伸冤,求他们去看看他,但最初的十几年,始终没人去探望。

他比过去更加孤僻,更加少言寡语了。12个人一间的号子里,他只和一个自称有冤在身的人说话,对别人不理不睬,也从不解释自己的冤屈。他认为其他人都是罪有应得,和他“没有共同语言”。

监狱里,每个犯人都要劳动,织毛衣、做门窗框,但刘忠林不做:我没罪,凭什么干活?他说自己为此挨了不少打,浑身是伤,鼻血直流。但他依然不服从,依然拒绝劳动,以致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被打后,他还是不肯和人交流,脾气上来就乱砸东西,不锈钢盆、饭碗,抓到什么就使劲往地上一掼,或者砸在窗户玻璃上,等着再挨下一顿狠打。

因为不做工、砸东西,刘忠林被送进了“小号”——禁闭室。在他的记忆里,那是一张单人床大不了多少的监室,里边除了一个敞着口的抽水马桶外,别无他物。

“小号”不在监狱的主建筑里,墙薄,四面透风。冬天,屋里只有两片薄薄的暖气片,早晚供热两次。刘忠林被送进去时是一月,长春日均气温零下10摄氏度左右,虽然穿着棉衣棉裤,他的手脚依然冰冷。

从“小号”出来,刘忠林得到了不必工作的特许,平日里只负责监室内的卫生。扫地、拖地、抹桌子,他有一搭没一搭地做,心情不好时干脆展开被子,缩在下面睡大觉。

他把自己在监狱里的生存方式称为“拙”——一个东北话里骂人的字眼,意思是不懂变通,愚笨任性。

刘忠林就这样“拙”了十几年,之后才渐渐平静下来,嘴上“认罪”以获得减刑,也参加劳动,做门窗,绑扫帚。小学毕业的他,还从管教那里借来一本新华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翻找查询后写下了自己蒙冤的经历,并寄往吉林省高级法院。他想为自己申诉,但信件一次又一次石沉大海。

26年的伤疤

在辽源老家,刘忠林的大姑、老姑两家人始终惦记着这个外甥。他们相信他没杀人。表哥常春祥曾到全村人家挨个敲门,希望找到女尸案的目击者,或说服谁站出来为表弟的品行做证明。老姑则说服了女婿王贵贞,让他帮忙替侄子伸冤。

王贵贞答应下来是2008年春节,那之后,他到长春的监狱会见室中见了刘忠林一面。他就问了刘忠林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不是你杀的?是你杀的,就好好服刑改造。不是你杀的,姐夫帮你申诉。”

对面的刘忠林泣不成声,伸出了自己的双手——当初被翘掉指甲、血肉模糊的十根手指依然肿着,指甲支离破碎,指尖上结了痂。刘忠林说,那是他十几年前招供的原因,“姐夫你替我申诉吧,我不能冤枉下去。”

2018年4月,刘忠林展示受伤的手指。 新京报记者 袁静伟 摄

从那时起,王贵贞放下了内蒙煤矿上的车队生意,频繁来往于长春、北京,开始了10年申诉之旅。他总是坐夜车的硬座,省下一晚旅馆钱,到了北京就住在天坛医院旁边的小旅馆,一夜几十块。有时候天气不错,手头又紧,他干脆在桥洞和地下通道凑合。两本案卷加起来一千多页,王贵贞复印了带在身上,每见一个律师就要留下一份,咨询费一次至少几百块。

刘忠林、王贵贞和律师们的努力终于起了作用。2012年3月28日,吉林高院对案件启动再审,但此后迟迟没有开庭。2016年1月,刘忠林从监狱里走了出来,不是被宣判无罪,而是刑满释放。

老姑的女儿、王贵贞的妻子王焕珍记得,表弟离开监狱,是农历腊月里一个寒风直往人心里钻的下午。她雇了一个司机,早上7点便等在长春的监狱门口。可几个批次的刑满释放人员出来,她始终没听见表弟的名字。

下午3点,有人念到了“刘忠林”,一群穿着灰色单衣单裤的人了走出来。王焕珍使劲辨认,看到了那张熟悉的圆脸。她没敢叫小胖子,问了一句“你是刘忠林?”26年前的少年彼时已经年近五旬,他低头看看女人,“你是我二姐?”

王焕珍开始抹泪,拉着表弟到车里,从内衣内裤到棉袄棉裤都换了新的,亲手把扣子挨个系上。刘忠林说,“姐你别哭,人都出来了,哭啥?”他还想把监狱里新发的翻毛大头皮鞋留下,被表姐制止了,她说“这里的东西一件都别带出去”。

与入狱时的全乎人小胖子相比,出狱时的刘忠林身上多了许多深浅不一的伤疤,右脚大脚趾被截肢,十根手指指甲破碎。常春祥说,他的指甲是灰的,指尖肿着,血痂中偶尔会渗出血来,吃饭只能用食指和大拇指指肚勉强捏住筷子;脚趾的残疾让他行动不便,兄弟俩一起爬山,上山时还好,下山时刘忠林只能侧身缓缓挪动。

2018年4月20日,拿到无罪判决书的刘忠林。 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治愈的和无法治愈的

为了医治刘忠林皮肤、指甲的问题,王焕珍专门找了中医,刘忠林隔一段时间就去敷药,一次7天。如今,他的五指已经痊愈,长出粉白的指甲,未痊愈的五指也只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治疗。

比起痊愈的手指,更多的问题难以治疗,甚至难以被人意识到。比如他的不通人情世故、他的拙,比如他动不动就出现的暴脾气。

平日里一有事,刘忠林会马上给表哥、表姐打电话,交水电费、银行打流水单等都耽搁不得。常春祥、王焕珍一听见电话铃响就知道有事要办,常春祥至今记得表弟的“命令”:你给我办事,就得办完。

只要着急,刘忠林就不分时间地给人打电话、发信息。为他申诉的律师张宇鹏、为他申请国家赔偿的律师屈振红,常在深夜收到他的微信视频电话,两人从没接过。“他白天有事做还不会胡思乱想,晚上闲下来就开始觉得不对劲。”屈振红说。

2016年春节后,王贵贞和常春祥带着刘忠林到内蒙打工,想让他到草原上散散心。按照王贵贞的说法,春寒后,矿区外的草地冒出绿色,鸟鸣响亮起来。刘忠林在那里为汽车补胎、打气,很轻松,空余时可以去摘野菜、捡鸟蛋。

刘忠林却不这么想。“矿区那么大灰尘,吹得满脸都是,工钱也不高,总觉得手头紧。”但他从不肯把这些不满说出来,只是沉默地酝酿着心中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他被常春祥和工友误解为多拿多占、捡食堂的便宜,抄起手边的不锈钢盆猛地摔在地上,发火、咒骂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一切都与在监狱时一样。

那之后,刘忠林不声不响地离开了矿区,王贵贞和常春祥开着皮卡车在草原上找了好几天。常春祥至今不理解那次矛盾的由来,只觉得刘忠林的脾气发得突如其来、莫名其妙。

9月7日,刘忠林向记者展示消费凭证、转账记录等文件,这些将成为他离婚、分割财产的证据。新京报记者庞礴 摄

从2016年到2018年,刘忠林在表姐夫的介绍下在内蒙古、大连、长春和通辽等地换了不少工作,帮人看厂、在酒店做杂役,等等。他不时会与老板、同事吵架,一气之下出走。这让王贵贞很苦恼,逐渐减少了和他的联系。

除了人情往来,困扰刘忠林的另一个问题是钱。出狱后第一次在表哥家过春节时,刘忠林便流露过这个意思。常春祥记得,“他有时候不大高兴,觉得吃人家的,喝人家的,有点寄人篱下的感觉。”

最大的一笔进项出现在2019年1月。当时,刘忠林被吉林省高院再审宣判无罪已有9个月,在屈振红的帮助下,他从吉林省高院拿到了460万元国家赔偿。这是他失去自由9127天换来的,除197万精神损害抚慰金外,每蹲一天监狱可以得到287.74元的人身自由赔偿金。他说自己出狱后最好的一份工作是公交车保安,一个月能挣差不多4000块。460万,够他做将近一个世纪的保安。

屈振红和法院的人反复交代,这是你后半辈子的养老钱,一定要多加小心。刘忠林也反复告诉每个人:“这是我的钱,是国家赔偿给我的。”

他早就听说过那些拿到国赔后挥霍殆尽的蒙冤者故事:赵作海拿到65万,被大儿子偷着取走14万,被传销组织骗去20万,被理财公司骗去30多万;陈满拿到275万,用100万投资了一个传销项目,最终被吞走大半。他说:我不会做赵作海!

从后来的情况看,刘忠林确实守住了自己的赔偿款。他曾向吉林高院借款50万买了一套80多平米的房子,拿到赔偿款后还了钱,又把200万存进银行,3年定期,剩下的留在卡里,作为生活开支。

他曾主动提出要给表姐夫王贵贞5万元,以感谢他多年的奔走。王贵贞觉得5万少了,十多年申诉的花费,5万连个零头都不够。

“给5万还是情分,超过5万就是明算账,没感情了。”刘忠林为此与王贵贞产生了争执,之后,王贵贞带着厚厚一摞支付票据来到刘忠林家,坐在茶几前开始算账,还找了另一位表姐作见证。半天的清算后,刘忠林发现表姐夫为他花了59万余元,他加了点零头,一共给姐夫60万。

没过多久,王贵贞又试探性地问,能不能再加点,“这么些年,我在内蒙的车队说扔下就扔下了,多少也要给点辛苦钱。”刘忠林嘴上应下却不肯转账,拖来拖去不了了之,“反正他不该管我要这个钱。”

得知国赔下来后,刘忠林失联多年的亲哥哥也回来了,问常春祥索要弟弟的地址。常春祥怕他是冲着钱来的,就推说自己不知道。亲哥哥住在县医院附近的宾馆里,满县城转悠,却见不着弟弟的影子,几天后离开了。

2019年1月7日,刘忠林在辽源中院领取国家赔偿决定书。 受访者供图

“她还能回来不?”

恢复清白之身后,成家的事被刘忠林提上日程。他50岁了,比他大5岁的王贵贞,儿子已经大学毕业,还交了女朋友。

常春祥、王贵贞先后介绍了两个女人,都是四十多岁,与刘忠林年龄相当,刘忠林却没相中。俩人咂摸出了表弟的心思,“他想找个年轻点的,四五十岁的不行。”

2018年年底,经媒人介绍,刘忠林认识了1990年出生的周晓。她坐在他家客厅里,长发、圆脸,说话响亮又实诚,刘忠林挺满意。

亲戚们不大赞成这桩年龄差异巨大的婚事,怕两人婚后会有代沟,更怕女方结婚的动机不纯。但刘忠林不管那一套,“他们说这个婚结不成,我偏要结。”在国赔款下来的第23天,刘忠林和周晓就到民政局领了证,紧接着又以周晓的名义买了房和车。

3月22日的婚礼上,刘忠林穿了一身黑色便装,周晓穿了租来的红色婚纱。表姐王焕珍为他雇了婚庆公司,车队、摄像等环节一应俱全。50多人的婚宴上,只有9人是刘忠林的亲属——他没有朋友,其余都是女方家人。

婚礼结束后的将近半年,刘忠林在亲戚的视线里消失了,深夜的电话和微信全没了。直到8月,他的婚姻出现危机,频繁的电话、微信才重新出现。

王焕珍记得,离婚官司开庭前夜,她在凌晨3点接到了表弟的电话:“二姐,明天你来吗?”第二天她果真坐到了法院旁听席上,看着刘忠林和律师的背影,像是为他撑腰。

法院并未当庭宣判,返回家中的刘忠林陷入了漫长的相思。他的家里,至今留有新婚后各种喜庆的装饰。天花板边缘粘着一条塑料绳,上面是蓝色粉色的小花,盛着玻璃杯的托盘用绣着金色双喜字的红纱盖着,卧室墙上贴着装饰画,上面是一对肥白的婴儿,用艺术字体写着“龙凤宝宝”。

两人曾计划要个孩子,墙上贴着“龙凤宝宝”的画。新京报记者庞礴 摄

他开始回想生活中的各种细节:两人一起做饭时,他煮饭,她炒菜;一起出去逛街时手牵着手,他叫她的名字,她叫他“老公”。一天深夜,他还给自己的微信换了头像,那是两人的合影,头凑在一起,微笑注视着镜头。

9月12日清晨,距离那次摔断筷子的争吵一个月后,刘忠林终于决定去周晓的娘家走一遭。他曾在那个60多公里外的农家院度过了2019年的春节,一大桌子菜、一大家子人,异常热闹。

路上,他拨打了周晓微信视频电话却没有接通,他马上让司机调头,打道回府。他有些害怕,担心被老丈人责难,“我胆小,直接上她家,万一被她家里人打了咋整?”

可两天后他又去了。那是中秋节的前一天,他到商店买了月饼礼盒,打车直奔周晓的娘家。茂密的苞谷地边,农家院里没有周晓,岳父岳母正在杀猪,看见他来了便请进门。他留下月饼,没说什么就离开了,想着下次去,或许就能见到婚纱照上那个穿着亮闪闪的白纱的女人。

“记者,你说她还能回来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