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编辑丨南山无梅落
排版丨后宫冷婶儿
《花轿喜事》开播只能让老版《上错花轿》再一次翻红,咱就是说,这个花轿是非上不可了吗?
每一部童年神剧的致命翻拍,总会把老版再带火一次。
时隔23年,至今想起上错花轿,里面的故事情节和男女主造型,依旧印象深刻。虽然不知道新版的受众人群是谁,但受害人有我。
就是说,新版是哪里来的勇气敢翻拍的,不出意外的话,怕是要出意外了。
即便过去23年,花轿喜事的服化道和演员的演技,直接被老版狠狠吊打,这让看过老版和没看过老版的,都沉默了。
先说女主李玉湖,她俊俏动人,风华绝代,是扬州巾帼武林第一美人。
因为从小在武馆长大,所以勇敢飒爽,活泼好动,老版里的黄奕的确演出了,书中李玉湖的性格特点,
可新版里的田曦薇就逊色了很多,虽然她长相甜美,但缺少些直击灵魂的魅力和灵动。
造型方面也完全没有可比性,以前杨树云老师做的是复古风,现在大都是影楼风,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杜冰雁掀盖头一秒塑造的经典,至今无法忘怀,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闺秀,新版果然超越不了。
而且花轿喜事杜冰雁的选角,真的很难评啊。
以前觉得聂远的脸太过方正,如今看了新版才发现,之前对他说话声有点大了。
在拍上错时,聂远和黄奕正谈对象,所以两人在戏中扮演齐天磊和李玉湖可谓珠联璧合,本色出演。
为了选出理想中的公子小姐,张子恩导演专门在各大知名院校选角,
这才有了我们在剧中看到的李玉湖,齐天磊,杜冰雁,沙平威等等,一部戏捧红所有人,这说的就是上错花轿嫁对郎。
而新版的就算没有盖头都会认错,因为剧中的人物长相辨识度太低了,不仔细辨认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上错花轿这么经典,它的评分才只有8.5,不敢想象花轿喜事最终会打多少分。
如果没有老版的珠玉在前,或许新版的能在一众古装剧中脱颖而出,
但花轿喜事是翻拍,没有一定的演技和出色的造型师,还是不要冒险了,追完四集宝子们觉得新版如何呢?
黄奕被全剧组嫌弃,沙溢痛失男主角,《上错花轿》的拍摄是真·一波三折!
你绝对想不到,当初黄奕在拍摄上错花轿时,遭到了全剧组的嫌弃,明明是导演钦定的大女主,但当时是新人小白的黄奕可没少在片场受气。
不仅被化妆师嫌弃,还被造型师吐槽,甚至连摄像大哥都要撂挑子了。
全剧组所有人只有导演看好她,因为张子恩一句话的力挺,黄奕立马信心倍增,这才有了那个古灵精怪,爽朗活泼的李玉湖,
黄奕的成名少不了导演张子恩的助力,上错花轿对她的意义更是与众不同。很多人不喜欢现实中的黄奕,可因为这部剧却会永远对她持有美好滤镜。
因为和聂远是情侣,所以黄奕也想推荐男朋友来,她把照片递给导演后,结果真就被选中了,并且当时剧组还没人知道他俩在一起的事,
片场看到这俩人演戏就觉得十分自然,不用磨合也可以很快入戏。
聂远黄奕开心了,苦的却是沙溢。
本来他被预定为出演男一号,为了演好这部剧,沙溢一个月的时间痛减40斤体重,结果临开拍时却被换成出演男四号。
军艺校草出演小配角,当时沙溢真的很不开心,但冷静下想了想,应该珍惜每一次机会,这样对自己也是一个磨炼。
初出茅庐的沙溢有种少年的稚嫩感,阳光帅气又很单纯,沙平威呆头呆脑的笑容非常真实。
他和涓子饰演的昌平公主是命中注定的一对,原来知否中的沈皇后年轻时,也是个个性高傲且刁蛮任性的女孩,虽然昌平看起来不好相处,但她却是心地善良。
因为被昏官孔县令绑架,患难见真情时更被沙平威的英雄气概打动,一场变故两人走到了一起。
另外柯世昭,方小巧等人也塑造的十分出色,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感受到那种坏到骨子里的恶毒,
但新版的反派好像没有把这种坏人的特质给演出来。
就是说,这个新版完全没必要翻拍,看老版的不香嘛~
23年了,内娱依旧没有复制出《上错花轿》这么经典的古装剧
老版上错花轿是各方面的天花板,翻拍的花轿喜事根本比不了一点。
为了拍一场雨戏,张子恩导演带领全剧组在杭州等了整整七天,为了展现原著中扬州,北京等地的特色风光,导演跑遍全国,每一处园林景色都是实景拍摄。
为了打造一部真正的国产古装剧,剧组请到了87版红楼梦的造型师杨树云,每一处细节的把控,都是这部剧可以成为经典的关键。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即便杨树云没凭借上错的造型获奖,但它依旧是不可复制的经典。
以前的女主就算再素也是有簪花的,现在的女主素起来怕是连发际线都没了,上错的妆造真是放大了每一位演员的颜值。
李玉湖性格比较活泼,她的服装多为黄色粉色,配上珠花披帛,很有江南女子的娇俏可人之感。而杜冰雁大多是米粉色等素雅的颜色,符合她端庄温婉的性格,大气而不艳俗。
另外取景地有南方的何园,还有北方的园林,从北到南,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都极其用心。
要搁到现在让某些导演来拍,那直接抠图就解决了,何必这么麻烦?20年前拍摄一部剧,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比现在大很多。
20集的电视剧每一帧都超级用心,就连食物道具全都是真的,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江南名菜,各色江南点心,红烧狮子头、红枣蛋羹、水晶肴肉等等,哪怕镜头一扫而过,但剧组还是力求严谨。
除了以上这些,上错的OST也是不可超越的经典,烟雨唱扬州和巧解姻缘天作合的歌词都是导演张子恩写的,并且传唱至今。
一部23年前的老剧竟然是如今各大古装剧的榜样,明明时代进步了,但古装剧的用心程度却倒退了。
作者:周利成
点击上方蓝字“档案春秋”一键关注!
本文约4900字
预计阅读需要12分钟
1935年初,66岁的熊希龄与39岁的毛彦文在上海慕尔堂举行了婚礼。嗣后,57岁的颖拓专家张海若步其后尘,与33岁的齐白石女弟子杨嗣馨在北平成婚;56岁的津门寓公齐燮元深受鼓舞而在天津续弦41岁的女书画家华泽愉。
这三场婚礼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均为老夫少妻结合,二是新郎新娘均系社会名流,三是新郎均割去了蓄养多年的长须。在一个月内,京津沪三地相继举办了三场极有特色的婚礼,一时轰动全国,街谈巷议,众口乐道。《申报》《大公报》《益世报》《北洋画报》等全国各大报刊竞相报道,更将1935年称为“老人结缡年”。
✬
熊、毛老少恋
熊希龄与毛彦文的忘年之恋
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湖南沅州府凤凰厅(今凤凰县沱江镇)人,时人称之“熊凤凰”。曾任中华国务总理。在与毛彦文结婚前,他曾有过两次婚姻。原配廖氏于清末即在湖南芷江县病故。继室朱其慧,是沅州府太守朱其懿(江苏宝山县人)的妹妹。朱氏才貌双全,精通诗词歌赋。婚后,二人感情甚笃,吟诗作对,志趣相投。
1931年8月下旬,朱氏在北平不幸病逝,熊希龄悲恸欲绝,一度茹佛念经,修养身心,后在北平石驸马大街和天津英租界设立昭慧幼稚园,以垂念爱妻。
熊希龄与朱其慧、女儿
1934年初,他先后到青岛、上海疗养,北平香山慈幼院工作更是无暇顾及,遂有续弦之意。同年8月下旬,他赴上海创办中华慈幼协会及处理湘赈事宜,寄居在内侄、时任财政部盐务署长朱庭琪的私邸中。
朱庭琪为朱其慧的侄子,毛彦文与朱其慧亦为故友。毛氏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甚得朱氏钟爱,双方往来如一家。此次,经朱其慧侄女朱曦与熊希龄长女熊芷从中作伐,极力鼓动熊希龄向毛彦文求婚。熊希龄与毛彦文早已相识,曾称之为奇女子,遂鼓起勇气,发起了爱情攻势。
毛彦文(1897—1999),浙江江山县人,曾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女子大学等校就读,1929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教育行政与社会学。两年后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任教。
毛彦文少时由父母之命,聘与某钱庄的少东为室,但她坚决不从而逃脱。后与其表哥、东南大学教授朱君毅有十几年的婚约,但朱竟毁约。毛彦文在感情上深受打击。当听到朱曦要介绍熊希龄给自己时,毛彦文甚为犹豫,在她心目中熊希龄是一位慈祥、博学、儒雅的长辈,但毕竟年龄差距悬殊。
遭到拒绝后,熊希龄并未灰心,而是发动情书、情诗攻势,情意真挚且恳切,既有少年的,又有长者的持重。熊希龄女儿熊芷也曾代父上门求婚。面对熊希龄两个多月的爱情攻势,毛彦文在征求了母亲同意后,以性情职业相合,与熊希龄遂定下白头之约。唯一的要求就是,请熊希龄剃掉蓄留多年的长髯。
熊希龄与毛彦文
毛彦文在回忆录中记述她当时朴素而真诚的想法:“当时反常心理告诉我:长我几乎一倍的长者,将永不变心……况且熊公慈祥体贴,托以终身,不致有中途仳离的危险。”
得到毛彦文的满意答复后,熊希龄如取圣旨,立刻去髯换少年装。兴奋之余,他还填写了一阕定情词,调寄《贺新郎》:
世事堪回首,觉年来饱经忧患,病容消瘦;
我欲寻求新生命,惟有精神奋斗;
渐运转春回枯柳;
楼外江山如此好,有神针细把鸳鸯绣;
黄歇浦,共携手。
求凰乐谱新声奏,敢夸云老莱北郭,隐耕箕帚;
教育生涯同偕老,吾幼及人之幼;
更不止家庭浓厚;
五百婴儿勤护念,众摇篮,在在需慈母;
天作合,得佳偶。
只是略感其中的“慈母”句韵脚不协,或为传者之误。倘将“母”改为“佑”字,似为更好。他的好友、教育家朱经农和词一阕:
佳话今稀古有,听天边哕声嘹亮,管弦齐奏;
六出花飞天降瑞,梅与海棠同茂;
似海燕双栖春柳;
歇浦潮催花信早,试猜谁把这鸳鸯绣;
曦与芷,真能手。
凤凰生就天然偶,喜相逢和鸣声叶,翱翔厮守;
依得两家儿女意,鸿案风光依旧;
画眉尖,春山争秀;
楼上江山今应好,率儿曹薰沐祈天佑;
月长满,人长寿。
其中“曦与芷,真能手”,即指两位介绍人。
1935年2月9日午后2时许,慕尔堂门前车水马龙,贺客盈门。该教堂壮丽雄伟,时为上海各教堂之冠,讲坛呈半圆形,共有三级。其正中镶嵌着中国传统的大红“囍”字,两旁及楼上走廊处满列各界人士所赠花篮,群芳吐艳,宛若花阵,总计百余个。尤以冯玉祥、梅兰芳所送者最为引人注目。最高处为奏乐之所,厅内、门首和室内倚柱等处,均缠以冬青翠柏,衬以红墙碧窗,颇觉庄严富丽。
慕尔堂(今沐恩堂)
2时30分,新郎熊希龄先于新娘莅临礼堂,就座于参观席第一排第一位,身着蓝袍黑褂,与道贺来宾殷勤握手为礼,容光焕发,精神矍铄,远远望去,不过四十岁许。3时整,新娘毛彦文偕女傧相等翩翩步入礼堂。只见她头御珠冠,身披白纱,衣白缎服,穿银灰色高跟鞋,架金丝眼镜,薄施脂粉,仪态万千,时尚摩登,妙龄女子无其风度。
音乐响起,琴声悠扬,仪式开始。证婚牧师朱葆元背讲坛中立,新郎新娘并立坛前。男傧相为新娘堂弟毛仿梅,女傧相为朱庭琪夫人。奏乐毕,牧师宣诵圣经。因受教堂礼节所限,不得鼓掌欢呼,故新婚夫妇以及贺客,咸于平心静气之中,敬聆圣词。
词毕,音乐复起,一对新人合手对面而立。牧师询问新郎新娘,尔愿配成夫妇否,各称自愿后宣读结婚证书,继之祝词,最后交换饰物,新郎新娘互相鞠躬。新婚夫妇挽手同退,来宾随之徐徐而散。
《申报》图画特刊中
对熊希龄、毛彦文婚礼有所报道
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只可惜这样的幸福生活只持续了不到三年,熊希龄便因突发脑溢血去世,毛彦文的悲伤可想而知。熊希龄去世后,毛彦文一直没有再嫁,她1999年在台北去世,享年101岁。
印有熊希龄、毛彦文照片的贺卡
张海若割须求爱记
张海若割须求爱记
张海若(1877—1943),原名国溶、国蓉,号修丞、侑丞,湖北蒲圻人(今湖北江陵)。光绪三十年(1904)中进士,曾任翰林,故人称“张翰林”。但他不善做官,以书画、篆刻、颖拓为生。其书法以善书汉隶闻名于时,其颖拓作品与众不同。一般的颖拓是先在待拓原物上均匀地涂墨铺纸,后以软布在纸上轻轻拂按。而他的颖拓则是将待拓原物置于一旁,再依照原物,蘸墨在纸上画、抹、点、拓。其作品与原物在似与不似之间,因此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书画合璧的扇画
(齐白石画虾、张海若书法)
张海若早年丧偶,后改号“独园”。平生最爱饮酒,倘有酒会,召之即来,每饮辄醉,醉而沉沉大睡,醒则不知何年何月。岁月无情,进入1935年后,他已是发微花白的老者,右耳失聪,言语时表情丰富,耳、目、口、鼻乱动。待人接物,动作夸张,极具滑稽之态。唯有参胸的长须,为他增添了一丝艺术家风范。
随着年龄增长,张海若愈感孤衾难温,更念垂暮之年,需人扶持。纵使有旁人照料,也是多感不便,遂动了续弦之念。尤其在闻听熊凤凰在上海结婚后,犹如醍醐灌顶,立即付诸行动。遂于腊月二十八,从其侄子之介,得晤画家杨嗣馨女士于今雨轩。是日他凌晨即起,急入澡堂,斋戒沐浴,薫香更衣,推学士之头,割胸前之须,衣履从新,装束入时。若在灯下远观,仿佛一个20岁出头的美少年。
杨嗣馨,1902年生于贵州镇远,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擅画梅花。旧学深厚,也是著名的女词人。
张海若随其侄子步入茶社,与杨女士握手后,开口便是湖北调的官话。杨女士嫣然一笑,点头称是,情意确立。此后,征得双方家长同意,定下良辰吉日。美满姻缘眼看即成,但岂料节外生枝。原来自定情后,张海若欣喜若狂,终日大饮,加之心火如炽,遂得热病,呕血盈斗,急忙延医救治。医者除诊脉开方外,再三叮嘱,近期最忌房事与饮酒。见此情景,双方家人皆主延期,唯张海若在病榻之上辗转反侧,对家人说:“须嗣馨女士亲临相商。”
杨嗣馨得知张海若突患重疾,急火攻心,也是卧病在床。当听说张海若传话过来时,竟霍然而起,急至张宅。屏退左右,密语良久,方案遂成。杨女士的条件是,婚后百日内不得行房,半年内不准饮酒。张海若闻言雀起,大声疾呼:“愿承教焉!”婚礼遂得如期举行。
1935年2月20日下午,张杨婚礼在北平西长安街大陆春饭庄隆重举行。饭庄门前车水马龙,来宾盈庭,其中三分之二者皓首苍苍,长髯飘飘。3时整,婚礼仪式开始。介绍人为吕仰南、李公侯,证婚人是李子芝、贺履之,主婚人为张乾若、杨国栋,男傧相为越国琛,司仪为彭某。礼成后宾主摄影留念。《天津商报画刊》记者吴迪生乘机趋前与张海若握手,请其珍重。但张海若听后,颇为不悦,不服老地说:“十余年来,吾养精蓄锐,一片精诚,恐金石为之开也!”
婚礼即成,喜宴开席,贺履之特赠一联,其中“期止酒半年,漫以颠狂呼草圣;后结缡百日,谅能解渴慰文园”之句,既是调侃也是写实。
《天津商报画刊》对张、杨婚礼的图文报道
(1935年2月26日)
齐燮元做了华世奎的女婿
齐燮元做了华世奎的女婿
齐燮元(1879—1946),字抚万,河北宁河人,北洋陆军学堂炮科毕业,曾任江苏军务督办、苏皖赣巡阅副使。1930年,随着阎锡山的战败,他卸释兵柄,息影津门,不问国事,以读书研艺为乐,蜇居英租界红墙道(今新华路)。
在华泽愉前,他曾先后娶了郑氏、舒氏和陆氏三任妻子。陆氏于1934年突患疾病逝去,年仅34岁。遗有两个儿子,时长子21岁,次子仅5岁。失偶后,齐燮元终日郁郁寡欢,更因家事繁多,深感不便。后经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张志谭、前北平宪兵司令秦华从中作伐,介绍津门耆老华世奎的次女华泽愉与齐燮元结缡。
华泽愉(1889—1948),天津人,津门四大书法家华世奎的二女儿,人称“十三姑”。时年已76岁的华世奎,最钟爱次女,素日授之读习。而华泽愉天资聪颖,精通文学,家学承来,善长书画,为女界所罕见。虽已年过四十,但华世奎仍视之如宝,华泽愉也恃才傲物,一般男子均不得入其法眼。
也是良缘天订,当介绍人到华家提亲时,一说即合,华世奎甚为满意,华泽愉也点头称是。齐燮元正在犹豫迎娶之事,忽见报上刊登的熊毛、张杨结婚消息,齐氏为之一振,遂下定决心。于是,一对老“新人”成就了津门一段韵事。
齐燮元于同年夏历正月二十日下聘礼后,婚礼定于3月1日举行。前一日,天津英租界齐公馆即已张灯结彩,喜气盈门。齐燮元也为抱得美人归而割去胡须,年轻了不少。是日上午10时,结婚仪式在英租界齐氏私邸如期举行,采用传统中国式,证婚人为前国务总理高凌霨,江朝宗、吴佩孚、王怀庆、曹锟等平津名流筹办贺礼,悉数出席,恭贺新禧。来宾对这对新人赞不绝口,连称“英雄才女,珠联璧合”。仪式后,齐宅大摆宴席。席间,华世奎向来宾致谢,白发飘拂,仙风道骨,精神矍铄,怡然自得。
时期婚书
但好景不长,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齐燮元与王克敏、王揖唐等,在北平组织伪政府筹备处,策划成立伪华北临时政府。1940年3月,他出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治安总署督办、伪华北绥靖总司令,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为此,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齐燮元被国民政府逮捕,1946年在南京雨花台以汉奸罪被处决。华泽愉也曾多次劝说齐燮元不要做汉奸,但未获效果。最终,她不堪背负汉奸家属的恶名而于1948年服毒自杀。
《天津商报画刊》中
关于齐燮元与华世奎女儿华泽愉
结婚的报道(1935年3月2日)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曾有许多男人讨小老婆,甚至几个、十几个,但都没有如1935年这般引起社会上如此多的关注。究其原因,是婚姻制度变革使然。成立后,随着女权运动的开展,社会各界要求废除妾制的呼声日益高涨。1930年,政府颁行《民法》,确定了一夫一妻制原则,禁止纳妾,妾制遂在法律上正式废除。有了法律的束缚,男人们只准讨大,不准讨小。于是,老男人们也只好做起了新官人。这三桩婚事在当年轰动一时,舆论界的声音普遍是赞美和艳羡,甚至是鼓励的。
时期婚书
但同样是在1935年初,黎元洪43岁的孀妾危文绣在青岛改嫁30岁出头的王葵轩,却引来以黎氏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们的一片责骂,甚至被青岛市长驱逐出境。最终,屈服的王葵轩被迫与危文绣分手。由此可见,当年“男可以再娶、女不能再嫁”思想仍在禁锢着中国妇女解放的步伐,男女平等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杂志编辑:王良镭
新媒体编辑:周晓瑛
排版:王冰倩
本刊稿件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档案春秋”微信号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部分未署名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
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使用不当情况
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聚焦城市记忆、留存城市发展、传承城市历史。我们架起档案为民服务的桥梁,讲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这里是上海市档案局(馆)政务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