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龙凤呈祥是什么意思(龙凤呈祥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时间:2024-01-17 22:48:59 作者:孤僻成性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看过这个,再也不能直视婚礼现场的龙凤呈祥

来源| 喜马拉雅APP精品课《名家开讲·中国历史大变局》编辑|云间

龙和凤,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我们经常在婚礼现场看到这两个代表吉祥的图案,被称为龙凤呈祥。如果是讲究一点的婚礼,女孩子还会戴凤冠霞帔。所以龙和凤代表男女。

但有趣的是,在考古中,人们很早就发现:现在我们喜爱的龙凤呈祥图案,其实是水鸟叼鱼。

龙凤本是鱼和鸟

仰韶文化较早的时期,在今天的宝鸡北首岭一带发现了一件陶器,上面的图案是一只鸟叼着一条鱼,这个鱼仔细看像一条泥鳅,尾巴已经让鸟吞着,有点残。。

再过几百年,在今天河南省临汝发现了仰韶文化略晚时期的,被学者称之为“鹳鱼石斧图”的一幅情景。也是一只像白鹭似的鸟叼着一条鱼,这条鱼直挺挺的,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了。

“鹳鱼石斧图”的场景和北首岭文化出现的图,十分相似,都是鱼被鸟叼着,这是一种鱼和鸟的关系。

有学者研究这个现象,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他说这是一种物候现象:人类观察大自然,发现春天的时候就会出现鸟捕鱼这样一个现象,这意味着春天来了。我们读《诗经》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指的是鸟在水边一直叫,这其实也是意味着春天到来了。

龙凤为什么能代表吉祥如意

这种物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和后来代表中国文化符号的龙凤又有什么关系呢?所谓“云从龙,风从虎”,那么这个龙是怎样从泥鳅变成龙上了天的呢?

实际上水鸟叼起泥鳅,代表着一种春天到来的时候,鸟叼起鱼来上天的现象。这在今天我们也在一些纪录片中经常看到:大洋里有一些水鸟,专门叼一些鱼上天。古人观察到这种现象,而这个现象在一年当中最初被发现,往往就是在春天。

春天,代表着希望,所以鱼和鸟实际上就是后来的龙和凤,也就代表着春天和希望。

追求时令就是崇尚自然

我们读《山海经》的时候,里面偶尔会出现这样的话:日从哪个山入,日从哪个山出,月从哪个山入等等。

这是古人为了寻找时令,所以观察太阳从哪个山头出来,以它做标记意味着时令不同,所以这种东西在《山海经》里留下了记录。

中华文明诞生在一个四季非常分明的地区。诞生在这样一个自然气候区,是影响一个民族的长期因素,所以我们精神与文化活动的很大部分,就是寻找大自然的节律,而反应在文化传统中,就是鱼鸟变成了龙凤。

但是无论鱼鸟还是龙凤,都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期望,是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关于主播:

主持人姜鹏是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曾出版《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参与编校《利玛窦中文著译集》。

来自复旦、南大、社科院等名校的10位史学大家,用180集课程为你解析中国历史大变局,探查其中的成败原因,理清中国3500年发展的根本脉络。

关于喜马拉雅:

有声图书馆,中国知名音频平台,5.3亿用户的共同选择。

趣解中国吉祥物图腾:“龙凤”、“凤凰”之间错综复杂的三角恋情

古人着实有趣,“男女”似乎最是平常不过,普天之下,遍地皆是。有谚语云:“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女到处都有”,意思也很容易理解,“男女”在这个世间,真可谓是一抓一大把,但是,如果您非要说男女平常,其实也并不尽然,男女之事,纷繁芜杂,说不平常,却又难断。不说也罢,我也是无力辩解了,也许正如胡适所说的那样:“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或许,惟有在醉过之后,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情事之真吧。我也似乎是在一刹那间,深切地明白了圣西门的苦恼所在了,他说的那一句经典语录:“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这不亦是我之真实写照?对于古人,我也不想再过多地探究一些什么,我只是觉得,有的时候,这些古人也是幼稚得可爱,这也可能就是我自身的幼稚之处了!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明月万古依旧,而人类却一直都在世代更替着,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了。” 世事斯须变幻,如白云苍狗一般,倏忽即逝,而令我感到颇为费解的是,“乾坤”,“阴阳”,“雌雄”,“鸳鸯”,“麒麟”,“龙凤”,“凤凰”等等,仿佛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样子,那么问题来了,这以上所列的七个词语之中,前五个我都能够理解得来,唯独这“龙凤”、“凤凰”两则,却教我一时之间,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以我不能就此放弃不管呀,于是我引经据典,又做了许多功课,仔细地推敲起来,突然发现,这其中的奥秘,竟然是如此有趣!

昔时,我又听有人云“凤凰”者,亦作“凤皇”,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之中,“凤凰”被称作是“百鸟之王”。其中,注意了啊!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亦称为“丹鸟”、“火鸟”、“威凤”等,“丹鸟”、“火鸟”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西方佛教典籍中,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传说,“丹”、“火”二字,皆出于此意。凤凰在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中,常用来象征祥瑞,比如《诗经 · 大雅 · 卷阿》中,有“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一句,意为吉祥和谐的象征。而自古以来,凤凰也都是中国古典文化之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禽经》云∶“雄凤雌凰,亦曰瑞 。凤凰者,百鸟偃伏也。羽虫三百六十,凤为之长,故从鸟从凡。凡,总也。凰者,美也,大也。”《说文》又云:“凤,神鸟也。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腮,龙纹、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凤从鸟,凡声。凤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

凤凰和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据《尔雅 · 释鸟》所记载,中国的凤凰形体为鸿头、麟背、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龟躯、燕子下巴、鸡嘴,身如鸳鸯,翅似大鹏,腿如仙鹤,高六尺许,是多种鸟禽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由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凤”和“凰”在古典神话中,原指两种不同的神鸟,凤是风鸟,凰则是光鸟,后世之人通常将“凤”和“凰”解释为雌雄不同的同一种鸟。需要强调的是:凤和凰并非是任何现实中存在的鸟类别称、或化身,而是因为有了“凤凰”这个概念之后,人们才试图从现实中,找到一些鸟的形象,去附和、实体化这种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凤凰”形象。

凤凰和龙一样,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凤凰是古人幻想出来的一种神鸟,并尊称其为“百鸟之王”,有“百鸟朝凤”一词,可以佐之为证。凤凰与龙一样,同为中国古代的文化图腾符号,类似的传说,也散见于其他东亚国家的历史当中。自秦汉以来,尤其是秦始皇在咸阳称帝之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开始以“凤”自居,至此,“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甚至整体被“雌”化。

汉代还流传一个经典的“凤求凰”的故事:西汉辞赋学家司马相如,少年家贫。有一次到四川临邛,寻访好友县令王吉,时有当地富豪卓王孙邀去饮酒,司马相如无意中发现,卓王孙家有一年轻却寡居女儿,名叫卓文君。司马相如对卓文君一见钟情,在卓王孙的宴会上当众弹奏琴曲《凤求凰》,唱起“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表示爱慕之情。卓文君听了十分感动,卓文君在宴会厅窗外,觑见司马相如容貌英俊,才华洋溢,于是连夜便随司马相如私奔,后两人结成夫妇。

“凤求凰”一词,比喻男女相爱男子追求女子,也象征对美满幸福的姻缘向往和歌颂。从此用来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大概是由于这些优美动人的故事传说,在装饰纹样上便出现了“吹笙舞凤”、“吹箫引凤”、“鸾凤和鸣”、“鹤飞凤舞”、“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一系列寓意吉祥的古典图案。随着历史的不断进步,“凤纹”形象已不再那么神秘朦胧和似是而非了,“凤凰”图案已成为一种清新别致、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并逐渐发展为民族装饰艺术的代表和象征之一。

由上可以观之,“凤”与“凰”才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的,不仅仅是因为“雄为凤,雌为凰”,然而,我对于这样的解释,却一直都是耿耿于怀的,甚至,在看到这样的结论之后,我都有一些傻不拉饥的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也总是能够听到“人中龙凤”、“马中赤兔”这样的词汇, 南朝梁代的刘勰在其《文心雕龙 · 原道》中也描述道:“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龙凤也可指古代帝王的相貌,如《新唐书》中关于唐太宗的相貌描写,就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两句。

再来戏说一下“龙”这个神话形象。“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物,为“百鳞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与凤凰一样,龙也是多种动物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龙作为中国古人对于多种动物和天象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实质是祖先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人们普遍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具有强大能力的精神象征,是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标志,也是信仰载体和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

我们很多人也都知道“龙凤戏珠”所为何物,君不见殿堂之上,“香气氤氲”,“黼鮁光生”,檐上被人们附会而成的龙凤,正对着一颗宛若是“玳瑁砗磲一般的珍珠”怒目圆睁么?哦,我知道了,真相可能即是如此:龙是一个威猛无比的霸道总裁,不管是否异类,反正龙一定是爱上了凰,然而凰妹妹却怎么也无法忘却旧时相好“凤”,却又在心中无法割舍龙的爱意,所以凰妹妹出了一个下策,让龙和凤去争抢一颗可能是能够让其成仙得道一般、奉为至宝的珍珠,谁先行抢到了,凰就答应和谁在一起。别不信,您也可以看出,那檐上的龙凤不都是干瞪着眼睛,一副欲罢不能的样子么?

凤凰和龙一样,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它们都是古人想象出来的,是人与神之间的一座桥梁。人类借助于龙、凤,沟通与大自然的联系。凤凰是原始社会人类对神灵的虔诚、崇仰、顶礼膜拜,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神性之物。但是现在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凤就是凤凰,这一点,我相信连三岁的小伢都晓得,说到此处,我就又有一些不知所云了,这也是我需要在此有意探讨的一个节点:在中国古代,九五至尊,皇权至上的天子为“龙”,贞敏贤淑,端庄典雅的皇后为“凤”,我就奇了怪了,这“龙”与“凤”原本是八杆子都打不到一块的两个物种,怎么就忽然成了一对呢?

君不见,龙为渊底之物,遍身鳞片,好吞云吐雾,兴风作浪,翻云覆雨,在中国古代各大神魔小说之中,一般都会有四海龙王一说,甚至还有其特定的名字。还有一点,我也不甚明白,为何这久居深海龙宫的百鳞之长,为何都是“敖”姓,譬如在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四海龙王皆是奉了玉皇大帝之命,管理海洋的四个神仙,弟兄四个中, 以东海龙王敖广为大,其次是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

龙王为道教神祇之一,源于古代龙神崇拜和海神信仰。因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四海龙王的职责是管理海洋中的生灵,在人间司风管雨,统帅无数虾兵蟹将,因此在水旱灾多的地区常被崇拜。大海龙王共有四位,掌管四方之海,称四海龙王。小的龙王,可以存在于一切水域中,譬如说“井龙王”,就是困囿于井底的一种龙王。龙王形象也比较有意思,大多为龙头人身。

而凤又为何物?说得粗俗一点,凤不过人类想像之中一鸟而已,而且还不是什么高尚尊贵的鸟,只是一只凡鸟,凤通常都是遍身羽毛,其彩翎尤为靓丽,光耀夺目,还有着像鹰一样的喙,民间就有一道广为流传的名菜,唤作“凤爪”,与泡椒在一起腌着吃,味道最是美妙。还有流行于中国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百鸟朝凤》,以唢呐独奏为引题,兼以其他民族乐器配之,模仿各类鸟儿的啼鸣之声,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闻听此曲,真是如同走进了大自然一般,怎一个清爽了得!

但是我所不明白的、也许是许多人也不能够真正地明白的一点,便是这一鳞一羽两类动物,如何能够般配呢?倘若真是如此和话,那么宇宙之间的五虫“蠃”、“鳞”、“毛”、“羽”、“昆”,则可以正大光明地相互通婚了,岂有此理,简直就是一派胡言,若果然如此,那么天下之间,岂不是又是一番大乱的了?

在中国的古籍《大戴礼记 · 易本命》里记载道:“故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有蠃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

这里所说的五虫,也就是“蠃”、“鳞”、“毛”、“羽”、“昆”,蠃虫指的是裸虫,也即是无毛无甲等类,例如螺、蚯蚓、蛙等,毋庸置疑,人为蠃虫之长;鳞虫指的是水族、蛇等有鳞动物,还包括有翅的昆虫,龙为鳞虫之长;毛虫指的是走兽,而麒麟为毛虫之首,羽虫指的是飞禽,凤凰为飞禽之首;还有昆虫,也就是介虫或者甲虫,指有甲壳的虫类及水族,如贝类、螃蟹、龟等,灵龟为介虫之长。话又说回来,这鳞虫之长的龙,与飞禽之首的凤凰,如何又能够突破这世俗的一切观念,最终走到一起的?

何为“凤”?单从凤的拆字来看,“凤”即为“凡鸟”,借指庸才。 南朝时期宋代的刘义庆在其 《世说新语 · 简傲》一章里,就描述了这样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 安后来,值康不在, 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 喜不觉,犹以为忻。故作“凤”字,凡鸟也。按《说文解字》析:“凤,神鸟也,从鸟,凡声。”拆开来就是“凡鸟”,这是吕安对嵇喜的讽刺。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在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一诗中写道:“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三国时,当时号称为“竹林七贤”的其中一位,也是魏国的文学家嵇康同吕安是好朋友。有一次吕安特意来拜访嵇康,准备两个人叙酒畅谈,恰巧嵇康又不在家,嵇康的哥哥嵇喜便出来迎接了他,吕安不愿意进去,斯人也是不言不语,不声不响地挥毫而就,便在门上题写了一个“凤”字就转身走了,嵇喜见到这样的题字,心下很是高兴,以为吕安是夸奖他,竟从此便自作鸟中之王,人中之凤,后来嵇康回来,见其兄依然沾沾自喜不已,遂问嵇喜何故如此开怀,嵇喜如实告之,嵇康一语道破天机, “凤”者,莫过于“凡鸟”也,吕安意思是说嵇喜只是个平庸的人,又有何喜之为,嵇喜闻此羞赧万分,一时之间竟不能自已,唉,没文化真是可怕呀!

诸位见否,都云凤为百鸟之王,也莫过于凡鸟一只,可能连一个小小的,如黑泥鳅一般的蝙蝠,也不见得就能够把凤凰放在眼里。明末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笑府》里,就曾经记载过这样一篇短小精悍的故事: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凰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有足,属兽,何为贺汝?”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麒亦责之。蝙曰:“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继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

而龙的命运也其实是好不了哪儿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只有贵为九五至尊的皇帝佬儿,才敢自称是龙子,其余人等,若是在家中私藏与龙有关的信物,除非不被查处,否则,必定会“斩立决”,在金镛先生的《鹿鼎记》中,便有着这样的事例:康熙八岁登基,而朝廷内鳌拜专权,今日杀文,明日杀武,吓得索尼告老还乡,遏必隆胆小怕事,俯首听令,四个辅政大臣中,只有苏克萨哈是个大大的忠臣,见鳌拜专横独断,欺侮皇上,常常据理力争,被鳌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发誓要杀死苏克萨哈,再谋皇位。后来鳌拜终于借故杀了苏克萨哈,他见康熙不但无所表示,而且还亲自邀自己入宫下棋,更不把他看在眼里。他毫无戒备,连侍从也没带,就直奔后宫。

后宫门前,康熙正和韦小宝等一帮小太监训练,他看见鳌拜远远走来,就暗地里和小太监们吩咐道:“一会那个老鳌拜到此,我一声令下,你们就拉胳膊拽腿地一上,把他捆倒在地,此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韦小宝等十几个小太监见鳌拜一到跟前,便不等康熙下令,一阵地蜂拥而上,就将鳌拜捆起来,撩倒在地上了。后来韦小宝奉命给鳌拜抄家,竟然在其府邸发现了绣有龙纹图案的黄袍,看来这逆贼鳌拜果有谋反之心!

说了这么多,我无非就是想要证明一件事,那就是只有古代的皇帝,才有权利使用“龙”的称号,而如今,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骄傲地向世界宣布,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这真的赶上了一个辉煌美好的新时代呀,而在我的印象之中,关于龙的谜语,好像也就是“一棍子打弯狗腿”,这个其实也是很容易的,狗即“犬”也,一棍子把“犬”腿给打弯了,不是“龙”字,还是什么?

我又想起一个笑话,出自于《笑林广记 · 僧道部 · 问秃》原文如下:一秀才问僧人曰:“秃字如何写?”僧曰: “不过秀才的尾巴弯过来就是了。”有个秀才想取笑和尚,就问其秃字怎么写,和尚心下大怒,却又不动声色地回敬道:“只不过是把秀才的屁股扭翻过来就是了。”大妙!

我所以这般地妄自菲薄,狷狂自大,并非是有意地要去反对这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的图腾崇拜,只不过总体而言,我未免感到有一些失望罢了,我也不知道究竟是何痴人,竟然会如此地“乱点鸳鸯谱”,将龙与凤都般配在了一起,且在中华传播扩散了四五千年,甚至贯穿于整个的封建社会。不过,也许只是我误解了,人们不也是常说的一句:“龙配龙凤配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我的理解意思里,门当户对也是十分重要的,什么样身份地位的人,就和什么样身份地位的人交往,这是一种门第观念吧!

一日,吾又乱翻野史,偶然看到这样的一段文字,明代的徐应秋在其《玉芝堂谈荟》中所云:“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这里所描述的“九”,可能为民间流传的虚数,个别流传的名称也有差异,但是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古代传说,却总是能够被我们听到: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龙生九子,后来也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齐。

传说明孝宗因弄不清九子的名字,就令中官去问内阁。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接到皇帝的“御书小帖”,下问“龙生九子名目”,仿佛记得少年时曾在“杂书中”见过,但仓促之间又答不上来,就问编修罗玘,罗玘说曾听老师说过,只记得其中五六个名目;于是又问吏部刘绩。刘绩说家中有一本旧册子,“册面上备录此语”,取来一看上面果然记有“九子”之名,但却未记出自何书,无从查考。皇帝的垂询不能拖延太久,李东阳无奈,只得凑合“据以复命”地回答。

李东阳的门生杨慎,亦曾听他老师谈过“龙生九子”的事情,很钦佩老师“不蔽下臣之美”的“贤相之节”,便根据自己的印象记下了九子的名目说,并在其《升庵集》第八十一卷中这样记载道:

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纽是也;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趴蝮”,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形似狮,性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铺首;又有金吾,形似美人,首尾似鱼有两翼,其性通灵不寐,故用巡警。

杨慎所记的“九子名目”与李东阳有很大不同:一是在名目上,他去掉了囚牛和嘲风,增加了饕餮和椒图,并改“性好坐”的狻猊为“性好烟火”的金猊;二是在排列次序上,他把位列第八、九的螭吻提为第一、二;三是在龙子的形状上,增加、蒲牢、螭吻等的形体特征。杨慎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明史》说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为明代第一,在当时知识界影响很大,因而后人论及“龙生九子”,多引述杨慎之说,而早于杨慎的李东阳之说反倒不为人知了。

受皇帝和李东阳、杨慎的影响,“龙生九子”的故事便不胫而走,盛传一时。而且添枝加叶、愈传愈奇。如《五杂俎》卷九记言:“龙性淫,无所不交,故种独多耳”。龙“遇牝必交,如得牛则生麟,得豕则生象,得马则生龙驹,得雉则结卵成蛟”,“不特九种已也”; 《万历野获编》卷七中的一段文字更是离谱:且云其中一子名“吉,盖与鹿交,遗精而成,能壮阳治阴痿”等等。

至此我们可以知道“龙生九子”原无其说,只是因明孝宗提问“九子名目”,由大臣们拼凑出来的“假货”,但因出自名人之手,其后又经许多名人传播,名人效应使它弄假成真,逐步为人们所接受,最终成为一说了!

确实,根据明代杨慎的《升庵集》中记载所云:“龙生九子,皆不成龙,各有所好”,其中从赑屃到狴犴,从饕餮到椒图,好像没有哪一个龙子身上是长着羽毛的,而从其外观上面,九个龙子,也无非就是似狮似虎似兽似兔的,甚至最后那个龙王的第九子椒图,长得模样俊俏,还似一个美人,而在性格方面,这些龙子也是或好水,好香火,好杀,好负重,好观望的,也好像是没有哪一个是能够展翅翱翔的。

说了这么多,您也可以看出,此九子也并非是龙凤所生,再说了,凤也是雄性的动物,龙与凤在一起,也根本就连蛋都无法生出一个来,但是,龙的九子,也绝对不是龙与凰所生,虽然龙性很是淫邪,无所不交的,但就“杂交”一事,研究起来,就更有意思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我下回分解!

作者:清风剑客

龙凤呈祥的意思是什么?玉饰里的龙凤呈祥有什么典故和寓意?

本文来自玉雕名家官网

龙凤呈祥的主题自古以来都十分受大家欢迎,人们用龙凤呈祥的成语来形容吉庆的事情和状态,用作对事物和他人的祝福和赞美;人们也常用龙凤呈祥的主题来雕刻一些建筑或玉雕工艺品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那么在玉石饰品中,龙凤呈祥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和由来呢?

玉饰中龙凤呈祥的意思,来源于一个十分美好的典故。相传,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有个十分爱玉的小女儿,名为弄玉。才貌俱佳的弄玉极善吹笙,且非善演乐器的高手不嫁。而龙凤呈祥的意思,就和这位爱玉的公主弄玉有关。

一天夜里,弄玉在吹笙时突然听到一阵萧声。与自己的苼乐十分契合,苼乐如龙音,萧声如凤鸣,犹如仙乐一般动听,百里之内皆能听到。然而,公主弄玉找遍秦宫也没有找到吹箫人,直到寻音人找到华山脚下,才发现那个名为“萧史”的吹箫人。

萧史和弄玉之后一见钟情,并共习音乐,琴瑟和鸣。多年之后,二人的音乐真的引来了天上的龙凤,在祥云翻腾之间,二人分别骑上龙凤成仙而去。因此,后人常将比翼双飞、恩爱相随和有情人终成眷属等美好的寓意看做是龙凤呈祥的意思。

玉饰中龙凤呈祥的意思也就有了预示有情人和和美美、喜结良缘,婚姻幸福的意味,常被用来作为赠予新婚夫妻的礼物。此外,龙凤呈祥的玉饰还有吉庆如意、顺风顺水和飞黄腾达的寓意,适合老人和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士佩戴。

以上就是关于“龙凤呈祥的意思”的介绍,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玉雕名家官网,这里有全面的珠宝知识,新鲜的行业资讯,更有专业的玉雕大师,如果想把玉雕师拉进你的朋友圈,就赶快关注玉雕名家头条号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