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提车吉日

姓名免费打分测试(姓名免费打分测试100分)

时间:2024-01-20 02:30:29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不用花钱起名字了,打开这里就可以给你的名字打分

头条你不知道的功能,

免费给宝宝起名,姓名打分,八字精辟。

点击下方链接免费测试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起名字,在线测试打分

名字的字数对于名字整体所产生出来的气氛、效果以及包含的寓意都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字与字之间的搭配很奇妙。在这个繁杂的时代,人们更愿意与温柔的人相处,同时也越来越向往古时诗意般的生活。所以,给宝宝取一个好的名字,想必是有利于孩子的好人缘。

(1)与姓氏的结合产生效果好

我们国家的汉字是很精妙的,从读音上从结构上,都能解释出非常多的内涵,家长给孩子取简短两字名字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个大前提就是所选择的单字要和姓氏完美融合,如果结合带有不好谐音以及含义,那就不可取。

(2)字义中无不好的寓意

家长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有两个用处,一方面是给孩子树立了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则是名字中所带有的美好含义能够带领着孩子不断进步。所以给孩子取名的时候,就需要摒弃掉那些带有不好寓意的字眼。

(3)字型不要过于生僻冷门

取名字是父母给孩子完成的一件人生中的大事,都说人如其名,孩子名字取的复杂生僻的,只会影响他人对孩子的印象,也引发不了结交之心,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为了规避掉这种不好的一面,取孩子名字就尽量不要选择生僻冷门的字。

(4)要注意整体的音律性

一个好听的名字所能产生的积极效果就是能够帮助孩子得到更多人的喜欢和欢迎,由此家长在给孩子取名之时,如果注重一下孩子名字的音律,那将会使孩子的气质得到一个升华,也更容易让他人记住自己。

如上只是介绍了部分取名的方法及字义,为宝宝取名还需要参考其出生时间、出生地、姓名性别等,取一个好名字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了解更多起名资讯可以关注【师兄起名】。

姓名与人生3:网上常见骗你的四种起名方法

前言:本来今天想写教大家如何简单看自己命局,初步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名字。想想还是放到下一期,先正本清源一下,把当下生活中网上常见的起名方法,给大家科普一下,教大家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伪,以后见到这种,心里都有个底儿。

(备注:此场景大街小巷很常见,背后宣传布景上的八卦错的一塌糊涂,没一个标对了。基础知识尚且如此何况水平。只是老者糊口谋生情有可原)

打假第一类:五格起名法。

五格指的是姓名学中天格、地格、人格、总格、外格。五格全称为五格剖象法,是目前较有影响的一种取名法。最初在公元1918年初,由日本人熊崎健翁开创,因此五格剖象法也称作“熊崎氏姓名学”,其核心就是将人的姓名按五格剖象法来解释。

这种方法不靠谱,因为根本没有考虑到人的生辰八字命局喜用,而且日本人所创,我们汉字跟日语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又怎能适合国情。这个方法一般是街边摆摊算命先生常用来忽悠人的,北京雍和宫外面大把这样的。

打假第二类:打分姓名网站。

就是专门的姓名打分网站,以及手机软件。这个更是扯淡,用的程序语言随便套的一些基础。换句话说,就跟现在的工业化大模块生产一样,这个木材厂就这些模具,自然做出来的柜子款式就那几样。比五格起名还扯淡。我在网上随便搜了个起名网站,百度排名靠前的卜易居·姓名测试打分,史玉柱打分65分,药家鑫打分97分。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史玉柱,作为巨人集团董事长,商界传奇人物,东山再起,资产几百亿,名字打了65分; 药家鑫作为杀人犯,已在2011年被执行死刑名字竟然打到97分, 足以说明这种姓名打分网站根本就是娱乐,连一丁点参考价值都没有。

打假第三类:好字寓意,好名寓意。

我们中国人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论是自己的名字还是孩子的名字都希望起个寓意很好的,希望人生如名字寓意一样美好。可以负责任的讲,这个只是大家一厢情愿而已。名字叫富贵的,有几个富贵了?叫治国的,有几个到厅级了?叫永发的,有几个一路发财,身价持续暴增?反观我们自古至今有名的人物,张良,范仲淹,欧阳修,孙思邈,李淳风、刘基,近代的晚清超级巨富胡雪岩、盛宣怀,革命先驱孙文,以及、……这些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名字哪个有发财,有当官的寓意了?

还有一类是单独论述某个字,象征着什么好的意思一类,反正就是拣好听的说。我认为这也是胡扯。一切都得看数理组合,以及本身命局。打个比方,每个数字都是有价值的吧,你不能说9比1大就好吧, 银行卡里都是7位数。你认为9大,比较好。那么银行卡里1999999,跟9111111,哪个钱多?名字也是一个道理嘛,比如说“华”字好,刘德华带华是德艺双馨的明星,董灿华确实犯。

打假第四类:参考繁体字。

现在有一些学易经的朋友,包括自学了几十年的老头,认为起名字要以繁体字为准,这个就有点画蛇添足了,没有师承,又没悟到易经的精髓。易经讲的“一物一太极”古代只有繁体字,没有简体字,所以古人起名自然考虑的五行,笔画是繁体。这就跟古代做饭是烧木柴,出行坐的的马车,因为当时只有这个。现代参考繁体字起名,就好比放着天然气不用,楼房里烧柴火做饭。放着小汽车、高铁不用,非要驾个牛车跑高速。

现代我们全民普及简体字了,报纸,书籍,网络文字统统都是简体,而且大家叫你名字的时候,心里脑子里的印象也是同样是简体字,大环境如此,道法自然,效法的是什么,是规律,是大环境,这就是所谓的一物一太极。我们国内大陆区域,所有你能看到的文字地方,基本都是简体字,起名当然用简体了。

但是,如果在港台区域,外面新闻,报纸杂志,网站用的是繁体字,你天天在哪个环境下生活,当然用繁体了。这就是一物一太极,人效法自然。

正如港台明星,用蓝洁瑛的繁体字名字可以推出其被,发疯;用简体就不行。黄日华妻子梁洁华的繁体字可以推出其得白血病,简体字就不行;同样你用大陆明星黄奕的繁体字,就推不出其家暴。范冰冰的繁体字,也照样推不出其领到巨额罚单。但简体字就可以。

(备注:这里的蓝洁瑛,就是用的繁体字)

入门类:正统八字起名。

这类起名在当下的正规命理馆是比较常见的,其原理也是采用易经阴阳五行平衡的原理,八字命局喜用神是什么,就起什么五行的字,来弥补命局的中的不足(跟八字命局缺什么就补什么,不完全一样。),这个原理很简单,只是比较考验命理师,有些特殊的命局,比如两气成象格,或者专旺格的命局,可能缺好两三个五行,如果这时候去补,越补越坏。

这种根据八字喜用神来起名的方法,我称之为入门级。因为方法确实是对正确的,也是符合易学原则的。为什么称为入门级呢,因为比较粗线条。打个比方,冬天了你很冷,需要衣服取暖吧?那这种方法就是给你件衣服,这个也没是对的吧,但是没有考虑更细的层面,是给你件衬衣?还是给你件羽绒服?是给你件小孩子穿的,还是大人穿的?更不要提颜色、款式、以及肥瘦、带不带帽子了……这种方法容易造成一种现象,就是姚明穿着潘长江的衣服逛街。

所以,真正高端的起名,这些都要参考到,同时还得借助天地时空气场的力量弥补自身命局的不足。这个我们后面会慢慢用实例来说明。

近30年评分最高5部历史剧,《大秦帝国》排第4,谁是第一名?

最近《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两部口碑好剧的大火,让许多观众喜欢上了历史剧。

今天皮哥给大家推荐的是近30年来豆瓣评分最高的5部历史剧,它们是国产历史剧的旗帜和门面,被无数观众视为至宝。

但他们的价值不只局限于作品本身,更在于唤醒大家对于历史的全新认识。

—5—

《雍正王朝》

首播时间:1999年

豆瓣9.2分丨历史权谋剧的巅峰

在评选优秀历史剧时,许多人会把《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放在一块儿比较,两部剧都是根据二月河小说改编,豆瓣评分都是9.2分,也都是当年的年度剧王。

但你如果都看过两部剧的话,能明显感觉到差距。

《康熙王朝》是一部披着历史剧外衣的大男主偶像剧,主角遇到的困难几乎都是正面攻破,赢了广度,输了深度。

而《雍正王朝》是历史权谋局的巅峰,无论是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设计,还是君臣之间相互猜疑的攻心计,这些东西年少时看不懂,历经世事了再看就会觉得欲罢不能。

本剧让我折服的地方归纳起来有两点。

第一是它作为一部主旋律电视剧,没有把康熙和雍正塑造成高高在上的帝王,而是讲了很多他们也会面临的无奈。

先说焦晃饰演的康熙。

相比陈道明版,焦晃这版少了睥睨天下的霸气,但多了饱经风霜的沧桑感。

康熙身为一国之君却被家事伤透了脑筋,大儿子是个不成器的家伙,二儿子给自己戴了绿帽,身为父亲竟然要把这些事憋在肚子里,剩下的儿子分成两派勾心斗角。

万年过寿的时候,本该尽享天伦之乐,可是儿子们却给自己送上了一只死鹰,咒自己死。

到了弥留之际还没交代完后事,儿子们已经大打出手。

再说唐国强饰演的雍正。

由于父亲常年用兵,财政亏空,他接手过来的是一个外强中干的,而登基时的雍正已经44岁,精力上也无法和年轻人同日而语。

可他鞠躬尽瘁,事必躬亲,政务上还大胆拓新,采用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新政增加朝廷财政,在这一过程中还不得不和众多反对派的官吏,最终“以勤先天下”的雍正只做了13年的皇帝就积劳成疾,驾鹤西去。

总之看完《康熙王朝》你很想成为皇帝,看完《雍正王朝》你会觉得还是搬砖舒服点。

第二点是本剧将通俗性和深度结合得非常好。

《雍正王朝》将很多有深度的见解用角色的口说出来,剧情设置也相对平铺直叙,观众理解其中的帝王之术也没啥障碍。

比如剧中虚构了一个角色邬思道,“邬”的谐音是“我”,“思”的同义词是“想”,而“道”就是“说”。

“邬思道”即“我想说”,编剧将很多话通过他的口直接告诉观众。

总之,《雍正王朝》既是一部深刻的历史权谋剧,也是一部即食即得的爽剧。

—4—

《大秦帝国》系列

首播时间:2009年

豆瓣9.3分丨十年史诗,毁于一旦

2009年,第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播出。

这部剧称得上横空出世,带着一股雄浑浓烈的历史厚重感,只要看了几集就会爱不释手。

本剧豆瓣评分9.3分,讲述了秦孝公重商鞅而变法的故事,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热血”。

侯勇饰演的秦孝公是一位胸怀天下、气吞八荒的贤君,而王志飞饰演的商鞅是一个至死不渝的改革家,二人将不折腰的秦人风骨诠释得淋漓尽致。

2013年,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播出,豆瓣评分低开高走,从7分一路逆袭上了9.3分,这部剧讲述了秦惠文王重张仪而制衡的故事。

不过第二部刚开始收视极为惨淡,甚至被观众骂得狗血喷头。

原因有三。

第一是删减过多,它在央视播出时,51集被剪成了43集,内容上不太连贯,造成了一定的观影障碍。

第二是故事主人公和观众有距离,秦惠文王观众并不了解,大家感兴趣的是张仪和苏秦两个纵横家之间的对决。

历史上苏秦贫民出身,早年受尽屈辱,经过不懈努力,舌战群儒,最后佩戴六国相印荣归故里,把他设定成主角,这部剧的收视率一定能上一个台阶。

可历史上张仪和苏秦是两个时代的人,关公战秦琼虽然更好看了,但不尊重史实了。编剧最后还是尊重史实,把合纵的代表从苏秦换成了公孙衍,放弃了戏剧性和话题性上的一些考量。

第三就是富大龙的表演产生了争议。

观众对历史上的秦惠文王嬴驷一点儿也不了解,富大龙就根据自己的理解诠释了一位全新的君主。

第一部的秦孝公是个励精图治的君主,第二部的秦惠文王成了一个忠奸难辨的暴君,观众从情感上接受不了转变,所以刚开播时,指向富大龙的恶评如潮。

可是看完全剧后会发现,富大龙将嬴驷复杂的内心世界诠释得很出色,这部剧在播完之后风评也逐渐好起来。

2017年,第三部《大秦帝国之崛起》播出,这部剧讲述了秦昭襄王重魏冉、范雎而崛起的故事。

这部剧有个最大的bug就是白起。

白起的扮演者王学兵因为吸毒事件被,剧组不得不找来邢佳栋重新补拍白起的戏份,邢佳栋一个人在绿幕前补拍了十个月共1000多场戏,4个特效团队跟着不停地抠图,有些战争画面没法补拍,只能把前两部的镜头剪过来用,最终成片的质感自然是大打折扣。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第三部在豆瓣上评分也高达8.5分。

2020年,第四部《大秦赋》播出,全剧讲述了秦始皇东出并六国的故事。

这部剧参考了大数据,为吸引女性观众拍摄了大量的宫斗戏,只一出“嫪毐造反”就讲了好几集,而且咸阳宫殿还被轻松攻下,王子扶苏差点就小命不保。

这样的“设计”戏剧性是够了,但有点低估了观众的历史常识,果然《大秦赋》后期口碑越来越差,豆瓣评分从最初的8.9分暴跌到了5.6分,彻底将这个系列毁于一旦。

—3—

《三国演义》

首播时间:1994年

豆瓣9.5分丨难以超越的经典

87版《红楼梦》火遍全国,央视立马启动了《三国演义》的拍摄。

为了拍摄这部剧,央视召集了三国学者、评书演员征询建议,之后导演团队决定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进行合理的融合,尊重历史的同时也要考虑故事的曲折性和流畅性。

确定完整体的拍摄思想后,他们决定将《三国演义》120回小说改编成80回的剧本。

最终全剧历时3年拍摄,投资超过1.7个亿,终于于1994年的10月与观众见面。

这部剧成功注入了原著小说的精髓,完美还原了三国时代的历史风貌。小说里那些脍炙人口的段落都在剧中得到了完整的展现。

而在故事基调上,导演最开始就确立了原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这也契合了大众对三国故事的心理期待。

全剧另一大特色就是人物塑造,鲍国安的曹操,唐国强的诸葛亮,陆树铭的关羽都是电视剧史上难以超越的经典形象。

总之,主创们从人物塑造,到舞美设计,到配乐铺陈,再到历史氛围营造,都在追求一种豪放却不失古朴,雄壮却满怀悲壮的风格,94版的《三国演义》也成为了一部难以超越的经典历史剧。

—2—

《走向共和》

首播时间:2003年

豆瓣9.7分丨一部“坏蛋洗白录”?

1999年1月,《雍正王朝》在央视热播,3月份剧组原班人马聚集在一起,开始策划《走向共和》的拍摄。

剧本整整花了2年才完成,2001年这部剧才开始拍摄,2002年正式杀青,整部剧投资了4000多万人民币,剧组辗转了大半个中国。

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感,剧组还获准进入了故宫进行拍摄,在配乐上,剧组找来了徐沛东创作了主题曲《走向共和》和《年轻的向往》,两首歌恢弘大气,和整部剧相得益彰。

这部剧用史诗般的笔触,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近代各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全过程。

本是历史课本上简单几句话概括的过程,却在本剧里得到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全剧的主题就是找出路,李鸿章、康有为、袁世凯、梁启超、等人,通过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对中国的发展方向进行着激烈的较量。

这部剧播出后,在一片赞誉中也夹杂着不和谐的声音,许多人批评编剧屁股歪了,竟公然美化了李鸿章、康有为这些人。

其实全剧还原的是历史的真实状态,没有过分拔高和贬损任何一个人物,而是站在他们的角度,非常人性化地从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于是乎,像慈禧和袁世凯这样公认的大坏蛋,也变得“情有可原”了,看上去就像给他们洗白了。

而且历史的“真相”本来就不是固定的,譬如李鸿章,在历史家眼里,他并不是简单的“卖”,最新的学术成果已经为他“平反”。

《走向共和》在创作时就及时吸收了这些学术成果,将之前脸谱化的李鸿章塑造成了一个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推动者和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尽管饱受争议,但《走向共和》在还原历史人物真实性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这一突破甚至比电视剧本身更加可贵。

—1—

《大明王朝1566》

首播时间:2007年

豆瓣9.7分丨国产剧的天花板

2007年,《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卫视播出,本剧以明朝嘉靖45年为背景,生动地描述了嘉靖、海瑞、严嵩、张居正等一批鲜活的历史人物。

和《雍正王朝》这样的权谋剧相比,它罕见地将主题升华到了“为生民立命”,抵达了更高的艺术境地,但观众有些吃不消了。

一句话形容就是:这部剧的主创们用做学问的态度拍出了这部剧,对习惯了看剧消遣的观众进行了一次无情的知识碾压。

你嘲讽了观众,观众自然躲得远远的,所以这部剧的收视率特别惨淡,播完一次再也没有重播过,甚至逼着湖南卫视改去拍青春偶像剧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沉淀,《大明王朝》的光芒在互联网上真正绽放,从被打入冷宫到逐渐成为了国剧之光。

本剧尊崇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剧创作原则。

从大的格局看,本剧用极其冷静的视角真实还原了嘉靖晚期的风云变幻,让观众明白了历史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立场之别。

从小的细节来看,本剧也不乏虚构,比如“改稻为桑”这个事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而像沈一石、郑必昌、何茂才、杨金水和吕芳这些生动的人物全都是虚构的。

全剧节奏比较慢,几乎每一句对白都是经过精心设计,需要反复咀嚼。

甚至是墙上的对联、字画,厅里的屏风的诗词都有深意。

很多情节都有大量留白,但留给观众思考的时间又是稍纵即逝,这也是当年它收视率上不去的原因。

此外,一般的历史剧都会从皇帝视角展开讲述,用他们执政时的大事记将一个个人物串联起来,比如《雍正王朝》和《汉武大帝》。

可是《大明王朝》是没有主角的,或者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观众则以上帝视角,看着芸芸众生或明或灭。

对于只图一乐的观众,这样的体验并不好,因为没有主角,没有代入感,就没有那种爽快。

可对于善于思考的观众,这样的剧就会让人萌发一种悲悯之心,原来在滚滚历史洪流中,在严苛制度的束缚下,每个历史人物都无法成为主宰。

《大明王朝》里的每个主角,包括嘉靖自己,都以为能改写历史,主宰命运,但在盘根错节、波诡云谲的历史格局下,也无奈成为了历史车轮下的一个图章。

这样的剧值得我们反复观看和品味,目前它也是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电视剧,是国产剧的一个天花板。

好了,以上就是五部豆瓣评分最高的历史剧,希望大家有时间能品味一下这些神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灿若星河的英雄人物,透过这些剧,我们就能和伟大的先贤直接对话啦。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