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文物是古人给我们传递温情的媒介,是我们阅读历史的素材。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
1976年的一场展览会,让荥阳大海寺石刻造像这些“宝贝”重见天日,也让荥阳大海寺这个史书中多次记载、而荥阳人却无踪可觅的传说中的荥阳著名寺院“浮出水面”。
那么,荥阳大海寺石刻究竟创造者是谁?这些精美石刻的背后,究竟隐藏了荥阳大海寺的多少秘密?今天我们就接着上篇文章继续来说说。
04大海寺石刻的创作者
梁思成先生曾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而在中国雕刻艺术门类中,石雕的“辈分”又是最高的,甚至可以说,艺术的历史有多长,石雕历史就有多久。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并逐渐与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到了东魏和北齐,石雕的艺术水平达到高峰。
唐朝刚开国时,刚刚经历了五胡乱华、五代十国、隋末混战等乱世,人们是非常穷的,很少能吃饱,对胖人非常羡慕,所以这个时期以胖为美。
随着玄奘前往西域各国取经,而后将这些佛学知识与国内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学思想和理念,人们对艺术审美以及精神物质的追求,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石雕技术上,唐代石刻造像艺术发展得更富有写实性。身材丰满富态,表情怡然自乐,动作不急不躁等等,都是这一时期佛像的代表细节。菩萨早期传入中国是“善男子”形象,南北朝始见女相观音菩萨,唐代受女皇武则天的影响,菩萨的女性化更甚,往往直接以现实中的人为对象进行制作。
在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的石刻菩萨造像上,东方女性的魅力表现得含蓄而又充分,石头之冷硬和女性如水般的柔美如此和谐统一。反映了唐代佛教艺术开朗自信的雍容气度和审美雅趣。
这些石刻的创造者是谁?很有可能是唐皇家工匠的杰作。荥阳离洛阳很近,洛阳龙门是皇家石窟,附近还有专门的工匠村。很有可能晚唐战乱,洛阳工匠流落荥阳,留下了这批杰作。
05荥阳大海寺之战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类的历史,本质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我国古代战争史上,曾爆发过数不清的战争,许多战争都是封建贵族为了争夺地盘而发起的非正义战争,他们并没有想过百姓会怎么样,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战争的破坏性是巨大的,总是生灵涂炭,不计其数的文物毁于战火。荥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然而长期以来荥阳地处中原交通的要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自然每逢烽烟一起,便往往兵连祸结,殃及无辜。
隋朝末年,荥阳大海寺就遭遇过一场大战,史称“荥阳大海寺之战”,《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隋记七》有记载。下面我们简单说说这场战役。
隋末,炀帝,骄奢淫逸,加之灾年饥馑,百姓困苦,人心思反。
公元611年,辽东人王薄首先在长白山下高举义旗,随后翟让领导的瓦岗军也揭竿而起。614年到617年,农民起义风潮云涌,参加者高达百万,汇聚成三大反隋主力军,瓦岗军即其中之一。
瓦岗军兴起于腹地河南,活跃在南北运河之间,连克郑州、商丘等郡县,严重威胁东都洛阳,很快惊动了隋廷。公元615年,刚刚平定山东卢明月等十余万叛军的张须陀火速率军赶往平叛。
张须陀可不是一个“善茬”,他出身名门,是北周南阳郡公张思之孙,一代名将,立功无数,隋朝柱石大臣。战斗中,瓦岗军自然不敌正规军,前后三十余战均被击溃,很快退出所占之地,转战于树林沙丘之间。
正一筹莫展之际,一位“能人”的突然加盟让瓦岗军看到来了希望,他就是李密。公元616年,李密向翟让建议:“先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
于是,趁着张须陀调离之际,瓦岗军兵分三路继续向隋军出击,连续攻破金湜关(今荥阳境内)和荥阳附近各县,进逼荥阳城,甚至为为攻取荥阳西号称“天下第一粮仓”的洛口仓(今巩义河洛镇境内)做准备,隋廷再度为之震动。
同年10月,隋炀帝再调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军2万围剿瓦岗军。听说“张老头儿”又来了,翟让心生怯意,打算放弃攻打荥阳。李密又是一番晓以利害,并献破敌之计。
同年12月1日,两军在荥阳大海寺的决战开始了。翟让牵制隋军正面,李密带1000人马在大海寺北面密林里设下埋伏。翟让领军佯败,退至大海寺,张须陀紧追不放,追击十余里,正入李密布置的伏击圈。
一时间,喊杀声四起,伏兵尽出,张须陀被团团包围,左冲右突,来回突围四次,终于全军覆没,力战身亡,时年52岁。瓦岗军乘胜出击,一举拿下荥阳城,并派精兵西进攻克洛口仓,从此威震河南。
在这场战役中,大海寺作为主战场有没有受到战火的重创,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想必也不会“毫发无损”,肯定会有部分文物的毁损情况。
1982年,大海寺遗址又发现一处五铢钱窖藏坑,此坑系直接在土中筑成。出土隋五铢铜钱近50斤,约1.3万枚。五铢钱直径0.022米,背面内外廓较宽,正面“五”字交叉两笔较直,为隋文帝时所铸造。这批五铢钱发现寺范围内,或于隋末荥阳大海寺之战有关。
06荥阳大海寺的浩劫
从史书记载来看,从唐朝初年至唐穆宗在位时的220余年间,荥阳大海寺的发展还是比较平稳的,即便是在战乱时期,显圣二年(公元762年)造阿弥陀佛像就是明证。
《旧唐书》对唐宪宗时唐高祖造弥勒像得以整饬就有记述。"......宪宗方用兵,恶仲方深言其事,怒甚,贬为遂州司马量移复州司马。迁河东少尹。未几,拜郑州刺史。荥阳大海佛寺有高祖为隋郑州刺史日,为太宗疾祈福于此寺,造石像一躯,凡刊勒十六字以志之。岁久利缺,荥阳令李光庆重加修饰,仲方再刊石记之以闻。"
时间来到公元840年,唐穆宗驾崩,唐武宗李炎继位后,全国所有寺院都遭遇了一场浩劫,荥阳大海寺也在所难免。
唐武宗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灭佛”政策,以会昌五年(845年)四月颁布的敕令为高峰。这一事件史称“武宗灭佛”。
因唐武宗年号“会昌”,故佛教徒又称之为“会昌法难”,并将它与之前的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和后来的后周世宗灭佛并称为“三武一宗”。
公元841年,会昌元年,刚做皇帝不久的唐武宗设斋请僧人、道士讲法,只赐给道士紫衣,并下令僧人不得穿着。
会昌二年,武宗令天下僧尼中犯罪和不能持戒者尽皆还俗,长安仅留四座佛寺。
会昌三年,唐武宗下“杀沙门令”;
会昌四年,敕令尽拆大型寺院、佛堂,勒令僧尼还俗;
会昌五年,唐武宗又对灭佛的成果进行了巩固,勒令全国东西二都可以留寺两所,每寺留僧30人,天下各节度使治所留寺一所,留僧从5人-30人不等。其它寺庙全部拆毁,僧尼全部还俗。
会昌六年,唐武宗驾崩,唐宣宗即位又重新尊佛,灭佛就此结束。
“武宗灭佛”的成果是,为唐王室收缴了良田数千万顷,强迫还俗的僧尼26万人,拆寺4600所,可谓“战绩辉煌”。虽然这一事件是由多种因素和缘由导致的,但对僧尼们来说无异于一场少有的浩劫。
在“武宗灭佛”中,荥阳大海寺肯定遭遇了一场浩劫,但是这场灾难对它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此后它的发展情况如何?大海寺石刻造像被发现时为什么集中在一个窖藏坑内?在它们的背后,荥阳大海寺还经历了什么?
受篇幅所限,本文只能到此结束。关于以上问题,我会在下一篇文章里继续为您分享。如果您感兴趣,请继续关注。
鱼类,一个看似与海洋湍流无关的生物,如今却成为科学界的新宠儿。近日,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来自西班牙、瑞士、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揭示了鱼的性生活如何不可思议地改变了海洋湍流的格局。这项令人震惊的发现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生物与地球物理之间的互动。
通常,我们倾向于低估鱼类在海洋中的影响,认为它们相对微不足道。但这项研究的发现却完全颠覆了这一观点。科学家们的观察表明,欧洲鳀鱼在产卵季节,尤其是在夜幕降临之后,会对海洋湍流产生巨大的影响。每当太阳下山,当地海洋湍流耗散的速率都会突然增强10~100倍,达到10^−6~10^−5瓦/千克。这一现象与当地的水文环境显然不相符,因此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但问题是,欧洲鳀鱼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这项研究的关键在于,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异常湍流出现的背后原因就是这些鱼在夜间产卵时,将不同温度的海水强力地混合在一起。虽然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鱼类的行为,但通过声学反向散射和高浓度鱼卵的捕捞,他们得以找到了有力的间接证据。
更令人惊讶的是,科学家们还发现,在进食后对鱼类施加电流刺激,能显著提升食物的咸味。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在使用电刺激吸管和叉子后,感觉咸味增强了1.5倍。这一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对于需要控制盐摄入量,但不愿妥协食物口感的病患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项研究不仅让人们对鱼类行为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了全新认识,还启示我们生物学与地球物理学之间的密切联系。鱼类的性生活不仅在湍流的形成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还可能为未来的食品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
尽管这项研究带有一定的幽默色彩,但它强调了科学界对自然界复杂性的不断探索和发现。从湍流到食物味道,鱼类的性生活正在改变我们对地球的认知,也让我们对生命的神奇之处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或许未来的诺贝尔奖颁给这些探索者时,我们可以更多地在笑声中庆祝科学的力量。
2023年海洋伏季休渔5月1日开启,期间,海口1739艘渔船返回港口、码头停泊,热闹的大海开始安静下来。暂别赖以为生的大海,渔民忙些什么呢?日前,记者走访美兰区新埠街道三联社区,发现渔民伏季休渔不休工,有的借休渔期捻船补网,为开海做准备;有的参加安全培训,为安全生产打下基础,船歇人不歇;有的从早出晚归的奔波中放松下来,与家人朋友团聚……休渔期间,渔民“岸上生活”同样忙碌充实、丰富多彩。
美兰区新埠街道三联社区渔民趁休渔期修补渔网。
歇船不歇工 飞梭走线织渔网
6月1日,美兰区新埠街道三联社区,已进入休渔期一个月的渔港没了往日轰鸣嘈杂的马达声,渔船整齐地停靠岸边。
三联社区共有186条渔船,大大小小的渔船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渔民。据三联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蔡仁儒介绍,社区内的亮脚港是附近渔民出港、渔船靠岸及回港避风的主要港口,北面是琼州海峡,海岸线长约6公里。在这片“离城市最近的渔村”,村民的小楼依海而建,整个村庄保留着浓厚的渔家生活传统。平日不仅能看到旖旎的滨海风光,还能倾听悠扬的渔歌。
摊开渔网席地而坐,一把梭子上下翻飞……休渔期间,渔民坐在渔网前“飞梭走线”,成为村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从事捕鱼行业近30年了,只有把渔网织实、织牢,出海的时候才能满载而归。”渔民吴大哥告诉记者,渔民将渔网视为自己的饭碗,现在利用休渔期要仔细修补。
早上送孩子上学后,在村口树下与街坊四邻“侃大山”,老渔民周大伟享受着难得的空闲。趁着休渔期间,他安排船上2名来自乐东的帮手回家休息,“大多数老渔民会把休渔期作为假期,利用这段时间走亲访友、陪陪家人。”周大伟告诉记者。
村里的道路两旁,晾晒着渔民休渔期前的最后一批渔获。“这是河豚鱼,打捞上来后经过去皮等处理,就可以开始晾晒了。”正忙碌的渔民陈皇宝告诉记者,休渔期间,三联社区也有少数渔民到企业打零工,但大家主要靠出海捕捞为生,多忙于修补网具,给渔船做维修、保养,为开渔做好充分准备。
市农业农村局渔政渔监科科长冯亮介绍,经历多年的休渔,众多渔民已理解休渔是为让海洋资源得到休养生息,保障鱼类繁殖。休渔期间,渔民能自觉遵守休渔政策,盼望开海时有更多的收成。
安全不放松 渔民修船培训忙
近日,三联社区亮脚港码头边,渔民拿出船舶检验证书围聚一起,填写好船主姓名、船只有关信息后,渔民领到了一只黄色的小机器——小型渔船船载动态监管终端设备。
“小型船舶是海上渔业安全监管的重点,也是难点。”冯亮告诉记者,大型船舶有北斗船舶动态监管系统,小型船舶由于电源及空间、防潮设施等限制,很难与大型船舶一样装配船载信息化终端设备,这导致其动向不易掌握。装上动态监管终端设备后,可实现24小时高效动态闭环监管,从而提升对应急事件的反应和处置效率,为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应急救助和行政监管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渔船陪伴船主早出晚归,趁休渔期修葺船只,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目前海口市场的各类海鲜供应充足,价格波动不大。
沿着亮脚港行走,岸边渔船内不时传出清脆的金属敲击声,原来是船舶修理厂的师傅和船主正忙着整修渔船。船主老王告诉记者,这艘渔船陪伴他多年,每年休渔期都要给船做一次全方位的“体检”,主要是对船上设备、各类机器、船体进行检查和维护。
“休渔期间,预约维修保养的船数不胜数,每天忙个不停。”维修师傅老李说,每年休渔期是最忙碌的时候,必须赶在出海前完成检修,让渔船以最好状态迎接开海。
除了渔船维修、渔网织补外,技能培训也是大部分渔民休渔期的必备工作。23日上午,市农业农村局举办大中型渔业船东(长)安全生产培训会,传授海上求生、海上急救、船舶消防、消防器材、渔业船舶航行作业中相关的渔业航海基本知识。参加培训的学员张天说,平时在外捕捞忙,学习机会少,非常珍惜休渔期间的培训。
冯亮介绍,休渔期间,他们深入渔村、渔港、渔船,面对面向渔民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和休渔管理要求,为加强休渔管理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市场供应足 养殖品种上市多
休渔期以来,市场上的海鲜产品供应如何?连日来,记者走访海口丁村万人海鲜大世界、友谊阳光城旺豪生鲜超市等发现,海鲜摊档的皮皮虾、鲳鱼等备受市民喜爱的海产品种类繁多,供应充足;冰鲜的水产品琳琅满目、摆放整齐,现场不少市民正推着购物车选购。
“今天买了些虾,回去做给孩子吃。”市民冯璐告诉记者,作为本地人,餐桌上平时少不了一些新鲜鱼虾,休渔对经常购买的贝类、虾蟹类价格影响不大,“休渔是为更好地让海洋资源休养生息,我们都能理解,期待开海以后品尝到更好的海鲜。”
美兰区新埠街道三联社区渔民晾晒休渔前的渔获。
据了解,休渔期间海鲜产品的市场供应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方面是冷库冰鲜产品及时补位,一方面是养殖海产品。
“现在的一些海鲜是赶在休渔前捕捞的,后面的海鲜供应可能以冷冻、养殖海鲜为主。”丁村万人海鲜大世界摊主说,休渔期间,海水和淡水养殖的鱼类会大量上市。休渔期前,他们也会提前采购大量海货。目前,各类海鲜供应充足,价格略有上涨但波动不大,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
据了解,休渔之后黄花鱼、带鱼、马鲛鱼等海鱼,除了冰鲜冻品以外,难有新鲜货源。但金汤酸菜鱼、麻辣烤鱼、虾滑等预制菜产品,可让市民享受海鲜美味。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水养殖的鱼虾品种和比例在不断增加,部分已实现工厂化养殖,能在休渔期间供应市场。此外,还有山东的扇贝、广东的生蚝等省外养殖的水产品,都会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保障市民餐盘子“鲜”味不减。
守好休渔期 待得开海鱼满舱
守好休渔期,才有鱼满舱。
休渔是养护渔业资源的有效举措,伏季休渔制度实施以来已历经数次调整,休渔时间逐步延长,目的是让大海更好地“休养生息”,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时间繁殖、生长。因为每年的春夏两季是主要海洋生物种类的繁殖期和幼体生长期,在此期间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可以有效地保护海洋生物的产卵群体和幼生群体。
美兰区新埠街道三联社区,渔港停满大大小小的渔船。
在伏季休渔期间,渔民的生活如何得到保障?记者采访了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章翔,他认为,如果渔村的人文资源和地理环境较好,支持和引导渔民进行休闲渔业的建设和投资,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转型道路,建议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开发具有休闲价值的渔业产品、渔业设备及空间、渔业生态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活动,实现渔业观光、科普教育以及特色餐饮服务等综合休闲渔业产业。
实施伏季休渔25年来,海口沿海地区海洋渔业资源得到有效恢复。据了解,海口2022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1570吨,同比增长1.9%。海口持续引导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探索休闲渔业试点,开发西海岸、东海岸旅游综合体,创新渔业生产模式,带动渔民转产转业,促进渔业转型升级。
你见过太平洋真实的样子吗?它的浩瀚也许超乎你的想象
太平洋,这个名字几乎是人们对于广袤海洋的代名词。它延伸着东西半球,连接着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然而,即便如此,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太平洋的真实面貌?它的浩瀚和神秘也许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太平洋地广人稀,其实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形容。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约30%,比所有陆地的总和还要大。这片广袤的海域蕴藏着无数的奥秘,让人类感到渺小。在这片宽阔的蓝色领域里,隐藏着许多的深海海沟,其中马里亚纳海沟更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深达约11公里,甚至比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还要深。那里的压力极大,温度异常低,生命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适应深海环境的生物,它们的生态体系展现出了生命的顽强和多样性。
太平洋的浩瀚不仅仅表现在地理上,它还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无数种鱼类、海洋生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大洋洲的诸多岛屿也分布在太平洋上,它们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民族,每个岛屿都有着独特的风貌和故事。而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岛国家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海平面的上升、飓风的频发让这些岛国的居民面临着被迫迁徙甚至国家消亡的困境,这也是太平洋浩瀚背后的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然而,太平洋的浩瀚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塑料垃圾等问题都在威胁着太平洋的生态平衡。近年来,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国际社会也在加强海洋保护的合作。各种科研项目和保护计划相继启动,旨在减少污染、保护珊瑚礁、维护渔业资源等,这些努力都在助力太平洋的可持续发展。
太平洋,作为地球上的一颗蓝色明珠,有着无限的魅力和神秘。它见证了地球的演变和生命的诞生,也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和记忆。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保护好这片浩瀚的海洋。或许我们无法一下子改变所有的问题,但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将为太平洋的未来增添一份希望。
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太平洋,不仅仅是它的地理特点,更是它的生态、历史和文化。从一个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这片海洋,去探索它的奥秘,去感受它的美丽和伟大。或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太平洋的浩瀚远比我们的想象还要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