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编者按:2019年4月13日,凤凰网佛教通讯员上海玉佛禅寺交流营开营,来自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的37家寺院及佛教机构的38名凤凰网佛教通讯员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这是凤凰网佛教频道通讯员交流营第七次开营,本次交流营紧贴当下传媒行业的时代特性,聚焦佛教新媒体发展之路。在为期6天的交流中,通讯员们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凤凰网佛教通讯员写作的这些实战作业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今佛教界宣传领域的真实水平,为此,我们精选了部分学员作业,请业界共同见证中国佛教第一线新闻人的成长。以下是凤凰网佛教通讯员张晓丽的作业。
为期6天的凤凰网佛教通讯员上海玉佛禅寺交流营开营(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通讯员逐一介绍自己和自己所服务的佛教机构(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破冰仪式安排的两个游戏,让所有新老通讯员都不会再有陌生感。(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2019年4月13日,为期6天的凤凰网佛教通讯员上海玉佛禅寺交流营开营。开营前一天的晚上,来自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的37家寺院及佛教机构的39名凤凰网佛教通讯员,在玉佛禅寺觉群楼二楼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的破冰仪式。
这次破冰仪式由交流营营长孙谦主持,破冰仪式安排了两个游戏,让所有新老通讯员都参与到互动游戏环节,使每一个新加入的通讯员对凤凰网佛教频道及所有老通讯员都不会再有陌生感,让大家能迅速融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敞开心扉,在未来的六天内,能更加投入地参与这期非同寻常的交流活动。
这是凤凰网佛教频道通讯员交流营第七次开营,本次交流营紧贴当下传媒行业的时代特性,聚焦佛教新媒体发展之路,除邀请到凤凰新媒体副总裁兼凤凰网总编辑邹明,著名国学媒体人柳理,华东师范大学李向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宣方教授,台湾慈济大爱电视台欧宏瑜主题授课外,还邀请到佛学微博大V禅理禅趣运营负责人柳晓彤,上海玉佛禅寺新媒体中心宁晨等佛教新媒体专家做客佛教新媒体沙龙,共同探索新语境下的佛教新媒体发展之路。本次交流营的直接功效及间接作用,将会长久影响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的宣传格局。参加交流活动的所有通讯员,在破冰后的融合对交流营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此,凤凰网佛教通讯员第七期交流营活动在上海玉佛禅寺拉开帷幕,在此,我们预祝这次交流活动圆满成功。(凤凰网佛教通讯员张晓丽)
文、图 | 戴学文
在各种首饰中,最具普遍性与传奇色彩者,莫过于“戒指”“约指”“手记”等不同名称的指环了。
英国作家托尔金(J.R.R.Tolkien)的《指环王》中的“魔戒”恐怕无人不晓。不过,除了这枚虚构的戒指,真正了解指环历史的人恐怕就很少了。
西方古老文化
最早的指环,据传是打造于距今约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当时这并不是女性的饰物,而是法老王的印戒,也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旧约·创世纪》中有段关于“法老摘下手上的印戒戴在约瑟的手上,并把金炼戴在他的颈项上,给他穿上细麻衣”的记载,正好可以佐证传说的真实性。印戒,也就是一种戴在手指上、可随身携带的印章,相当方便,所以很快就在一般大众之间流行开来,至今依然是常见的印章形式之一。
在希腊神话之中,因偷火供人类使用,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被宙斯(Zeus)锁在高加索山上,千年来日复一日忍受兀鹰啄食肝脏的痛苦,直到被赫尔克里士(Heracles)救出为止。重获自由的他,在手上戴上一只镶上高加索山上石头的铁环,也象征宙斯的惩罚依然持续着。这个神话,成了后来镶宝石戒指的典故。
虽然只是神话,随着时代背景的转换,戴上指环确实出现了不同意义——警示与约 束。
事实上,指环很早就在民间流传开来,跻身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至晚在罗马共和国 时期(公元前509年至前27年),指环已与庶民生活密切结合,特别是在婚姻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左手无名指戴上指环,成为已婚的象征,除了借此向外宣示,拒绝追求, 也时刻警惕物主遵守婚约戒律。
上世纪30年代
天津恒利十足叶金指环
宋朝就有婚戒
指环很早就经由西域传入中土,汉朝妇女已开始戴指环,只是有相当部分可能是出于装饰目的,而非用于表明已婚状态。不过,比汉代更早之前,指环则只是古代邦国为了管理后宫嫔妃服侍君王所发展出来的一种识别记号,称为“手记”。汉代《诗笺》记载曰:“古后妃群妾,以礼进御,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着于左手;既御者着于右手,谓之手记……”承袭大量古代官话的闽南语至今也仍保留着“手记”的称法。因此,尽管中国与西方指环的使用目的不尽相同,却都带有某种识别与约束的作用,称为“戒指”也颇为贴切。
指环在中国出现后,很快就被各界接纳,随后也发展出一些本土特有、西方却找不到或者还没发现的元素。
根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记载曰:“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镯、金帔坠者是也。”其中“金镯”所指就是金指环。在中国婚姻关系从无到 有,必须经历“三书六礼”,从说媒、订婚到 结婚为止必要的文书与礼仪,聘礼即是其中之一,并无求婚的概念,或者说求婚已经被 规范化的三书六礼所吸收。因此早在宋代,有钱人家迎娶新娘时所必备的金指环,其实就是历史最早、中国特有的求婚戒。
1946年至1949年
湖南长沙梁宝藏加炼足赤指环
中国指环有新意
指环在中国还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由于文人所赋予的诠释,更增添了新意。其中, 从字音与意象发想,指环成为“必将返还”与“思念无尽期”的寄语对象。从《北史》中 “……初发梁,覩其爱姝玉儿,以金指环与别,树常着之。寄以还梁,表必还之意……” 和唐代王氏妇《与李章武赠答诗》中“怨鸯绮,知结几千丝。别后寻交颈,应伤未别时(章武赠王氏鸳鸯绮)。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王氏答李章武白玉指环)……”等均可发现。
这种融合着文学气息的指环,几个世纪以来以委婉隐喻的方式,为青年男女表达情意,直至现在都能找到应用例。1943年9月,国民政府重新恢复因抗战而关闭多年的 黄金市场,并释出库存黄金。由于“僧多粥少”,直至翌年春天,一对身在桂林的准新人才等到美国金砖自渝运抵的消息,终于如愿地在十字街上的大华永银楼订制了一对金指环,以备婚礼之用。
抗战后期,桂林大华永银楼上上足赤对戒, 内缘加刻“寿昌、一民”。
这对指环大小两枚,共重9.96克,合司马秤2.6钱多。这是镕铸自重庆央行释出的 纯金金砖,成色995以上。这种纯度是一般炼金炉所无法办到的,银楼因而特别加盖 “上上足赤”印记。按照习俗,两人选用了双龙戏珠的图案,象征吉祥,但特别要求在 指环内缘刻上名字,男左女右为“寿昌、一民”,仔细量测指围,再将指环封口,以示相爱循环不止,两人同心,永不离弃 。
本文选自
2019年第10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