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八字排盘

君字(君字取名的寓意)

时间:2024-01-01 02:40:35 作者:旧人陌兮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解密汉字:我们说的“王”字旁,其实是错误的,应该为“玉”字旁

今天我们来说说“王”字旁的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说,“王”字旁的字有什么好说的?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王”字旁的字与“王”的本义无关,反而与玉石有关。比如说“珍珠”、“玛瑙”等等。为什么会这样?“王”与“玉”有什么关系呢?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字的本义,我们先看一下它们小篆的字形:

这是“王”。再看“玉”:

可以看出,最初“玉”字是没有右下侧那一点的,与“王”字字形相似。它们的区别在于中间那一横与上下两横的距离不同。

“玉”字中间的横与上下两横的距离基本相等;“王”字中间一横与上横距离比与下横距离大。汉字隶变之后,“王”字中间的横才写到了正中间。“玉”字为了与“王”有所区别,就在右下方加了一点。

汉字的字形在不断的演变,其中,隶变是一次最重要的字形转变。隶变之后,有很多字形已经不能表示它最初造字时的初衷了。

“玉”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三个短横被一个长竖穿过。可能代表着串饰。三个短横代表饰件,那一长竖代表绳子,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根绳子穿过了三个饰件组成了一个项链之类的饰品。古时人们的饰品基本是玉石或骨制成的。这件饰品就代表着玉。

“王”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如下图:

有时下面一横还会写得很粗,两端向上翘起,非常厚重,给人以威严庄重的感觉。

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王”和“玉”的字形虽然也有变化,但都和最初造字时的字形相差不大。当隶变之后,“王”的字形变化不大,但“玉”字少了一点,变化较大,看不出它小篆之前的影子了,如果没有学过古文,就不会知道隶变之前的“玉”字是没有点的了。

但是,“玉”最为偏旁时在隶变之后,并没有加点,还是写作隶变之前的字形。因此,“玉”字旁就被错认为了“王”字旁。以至于我们在说偏旁部首时已经没有了“玉”字旁,而只有“王”字旁了。

以上是通过字形演变过程来了解“王”字旁的字其实应该是“玉”字旁。下面,我们再从这两个字的含义来分析一下。

《说文解字》“王”部之下只有三个字:王、闰、皇。而“玉”部之下有一百一十六个字。由此亦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说的“王”字旁的字,其实全是“玉”字旁。

先看“王”字旁的字。“王,天下所归往也。”

汉代大儒董仲舒曰“古之造文,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者,田、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也就是说,三横代表着天、地、人,而中间一竖代表贯通三者。只有王者才可以做到,所以以此为王。

由此可知,在先秦两汉时,人们以王者统治天地人为己任,故以贯穿天地人为“王”字。基本都是从礼法上去理解“王”字。

那时的人们没有见过甲骨文,无确解释“王”的造字缘由。自从发现殷墟甲骨文之后,对“王”的本义有了新的认识。归纳起来,有一下几种观点。

1.认为“王”为“往”的初文。以顾实为代表。

2.像“火”,向上燃烧之形。罗振玉、王国维持此论。

3.像男性的,与“且”(祖的初文)相同。郭沫若首先提出。

4.像凤冠倒置之形。叶玉森、陈梦家持此说。

5.像“大人”之形。黎正甫认为王像“大人”之形,似是部落酋长。

6.像一人端坐在宝座上。徐中舒首先提出此说,董作宾、胡厚宣赞同。

7.像兵器斧钺之形。吴其昌首提,林沄进一步论述。

从以上七种观点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认为“王”是象形字,只是所象之形有所分歧。

笔者更倾向于最后一种解释。在商代,斧钺象征着权利,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持有的。又从甲骨文字形来看,最早“王”的下面一横很粗,并且两端微微上翘,就像斧钺的韧部。有一种威严庄重的感觉。如图:

只有王者才能拥有这样的气势。因此“王”的造字本义应该是用代表王者才能持有的斧钺之形,来表示王的尊贵。

我们再来看从“王”字旁的两个字:“皇”和“闰”

“皇”的本义是“大”。从“自”,从“王”。《说文解字》中小篆字形如图:

上方是“自”而不是“白”。“自”是“始”的意思。“皇”的本义就是始为王者,始王天下是大的君长,故做“皇”。

“闰”字从王在门中。《说文解字》“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闰月居门中。”《周礼》“闰月王居门中,終月也。”

“告朔之礼”就是古时天子每年的冬季将第二年的历书发赐给诸侯。诸侯要在每月初一向宗庙行祭告听政之礼。

上面的“门”是指路寝之门,即正厅之门。天子平时居于宗庙(明堂)賜历书,而闰月则居于路寝之门中。故“闰”从王在门中。

我们再来看“玉”字。刚才讲了《说文解字》中从“玉”的字有一百二十六个(另有徐铉补十四个)。我们不一一介绍,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字来看。

首先看本字“玉”。《说文解字》云“石之美有五德者。”五德指什么呢?

温润有仁德;自外可以之内,有义理;声音舒杨专一以远播,是有智慧;虽折而不挠,有勇气;虽破裂亦不伤人,是洁身。

古人爱玉,以玉喻人。不同的玉有不同的名字。它们有的按产地来命名,有的按用途命名,有的按器形命名。不只是与玉有关的字从“玉”字旁,凡石之美者亦有从“玉”字旁的。

按产地命名的比如“珣”下云“医无闾珣玗璂(qí)”,《尔雅》“东北之美玉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璂。”医巫闾山在辽宁锦州。《周书》所谓的“夷玉”就是指此山所出的珣玗璂

按用途命名的如“琥”。许慎云“琥,发兵瑞玉,为虎文,从玉虎声。”汉代虎符皆用铜,未有用玉者。大概许慎认为古时虎符为玉制。

按器形分的话比较多。如“环”,“肉好若一谓之环。”这里的“肉”是周围的圆边,“好”是指中间的孔。边与孔一样大就称作“环”。再看这个字,“瑗”(读作yuàn),“好倍肉谓之瑗。”意思是说孔大于边称之为“瑗”。反过来,“肉倍好”则称作“璧”,就是说边大于孔。

现在“瑗”字已经不怎么用了,经过省简,现在只剩两个名称了。凡是边大于孔的就称作“璧”,孔大于边的就称作“环”。

石之美者或石之似玉者亦有从“玉”字旁的字。比如“琅”(láng)是石之似玉者。“珉”是石之美者。

通过本文的讲解,知道了“王”字旁的字,应该是“玉”字旁。“玉”字经过隶变多了一点,但作为偏旁,它并没有多一点,仍保留着原始字形。因此我们就把“玉”字旁误认为了“王”字旁。

本文为《解密汉字》系列第五集,由听涛轩书法特约作者碣石老人撰文。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参考书目《说文解字》、《尔雅注疏》、《十三经注疏》、《说文句读》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日一字⑩谦谦“君”子

(点击上图,进入“每日一字”汉字挑战赛↑)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你有带孩子去打卡正在成都博物馆展出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吗?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借由它我们可以一窥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万千气象。为了让更多人感受汉字魅力,四川观察推出特别策划《每日一字》,每天用一个汉字开启一段文化之旅,get更多有趣知识。

第十个汉字,我们为你推荐的是“君”。

【基本情况】

在《说文解字》中关于“君”的解释为:“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君,表示尊贵,在古代拥有土地的、士大夫以上的统治者都统称为“君”,例如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这些人往往具有尊贵的地位和身份。

【汉字起源】

“君”的甲骨文是由上下两个主要部件组成的,上面像一只手握着一只棍子,这个棍子是拐杖,这实际上是 “尹”字,表示治理统治、掌握大权的人的意思,下面是一个 “口”,整个字会意掌握大权的统治者发号施令。金文的 “君”字形体结构和甲骨文基本一致,上面是 “尹”,下面是 “口”。小篆在甲骨文金文的基础进行调整,为了美观对称,将原来左边的长竖延长与右边的曲笔形成对应。隶书在小篆的基础上又将右边的曲笔改写为一长横。

【今日新意】

“君”在古代是位置和权力的代表,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意义逐渐泛化,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敬称,几乎在每个阶层的人中都能使用。有才德的人我们称为“君子”,甚至同辈之间也可以称“君”。

关于“君”字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想提前解锁更多有趣的汉字,我们也欢迎你参与四川观察“‘每日一字’——汉字挑战赛”,感受更多汉字之美。

(资料来源:郑春兰著 《字林趣话》 四川辞书出版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