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八字排盘

白事随200元还是201(白事随200元可以吗?好朋友关系,但是家境没那么好)

时间:2024-01-01 01:52:58 作者:行尸走肉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香港网友发文吐槽出席葬礼封101帛金被嫌少:帛金也有公价?

文/红豆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当有身边的人离世,大家都会封“帛金”以表对先人家属的一点心意。

听说过喝喜酒有公价,但听说过帛金也有公价吗?

近日,有香港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站文,就说了自己妹妹亲身经历的奇葩事情。

事情时这样的,妹妹的朋友奶奶去世了,妹妹也去了丧礼鞠躬和给了一份帛金表示心意,但是没有想到过了几天后,妹妹的朋友打电话来了,很直接地说:“你给的那份帛金才有101元(港币)。如果给我家人看到,就不太好了啊。”

据网友说,妹妹听到的当下,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感到非常震惊,于是就反问这个朋友说:“我爸爸当年去世,你人都没有到喔。”

谁料到这个朋友是这样说的:“怎么能比呢,你认识我的家人呀。”

网友的妹妹也懒得和对方掰扯,于是就问:“那你想我给多少呢?”

朋友直接说:“给多几百咯。”

“几百?那就是多少百呢?”

朋友说:“那就给多400好了,你把钱给我,我把钱放进去就行了。”

最后网友的妹妹当然是没有再给多400,而且还把这事情和网友说了。网友也表示说当听到这事情的时候,自己也是愣住了,觉得妹妹的朋友是“疯”了:“帛金有公价的吗?帛金可以给两次的吗?她以为这个是喜事吗?”

不少网友看到这个贴文后,都觉得妹妹这个朋友脸皮太厚了,竟然好意思提出这样的要求。

也有人贴心地“告诉”网友的妹妹说:“没事,你这次明白了,下次再一次过给她就好。”

但也有人怀疑说这个朋友纯粹就是想要“骗”妹妹的钱,因为这些钱一般都是当日就点好的,怎么会过了几天还没拆呢?

那么帛金有公价吗?

其实每个地方的红白喜事随礼多少,感觉都不一样的。

在香港来说,其实帛金是没有公价的,一般来说大家都是根据与先人关係随心送上便可,而香港大多数都习惯于金额整数外加上一元,以单数作尾数,例如101、201、301等。

当然也有些地方也可以用3、6、9等代表单数,一般不用5、7,为了稳妥起见,建议都用1。

单数表示不好的事情只此一回,如果是双数,则寓意祸不单行,就会得罪主人家了。很多人习惯送丧仪钱就封个大额的整数了事,可能不经意间就得罪人。

除了帛金外,其实大家亦可以送赠花圈或祭帐以表达对先人的心意。

#头条创作挑战赛#

农村红白喜事随礼有讲究,“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意思你知道吗?

请您阅读文章前点击右上方【关注】,这样每天都能免费收到《农夫也疯狂》分享的关于农村大小事。

老话常说:入乡随俗。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如果你不知道的话,就很容易好心办坏事。而在农村里也是有很多的老规矩的,虽然现在很多的规矩都已经被大家所遗忘了,年轻人也不太清楚,但是有些老一辈人还是对其很忌讳的,尤其是在农村的红白喜事,更是规矩颇多。其中随礼就是很有讲究的,看似很简单,但是如果不知道当地的风俗习惯的话,就很容易好心办坏事。

关于农村随礼的规矩,老人常说“寿不送烟,丧不后补”,你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吗?其实不只是在农村里有这个说法,在很多的城里也有这个规矩的。而这句老话 意思是说在给老人祝寿的时候是不能送香烟之类的礼品,哪怕是在高级的香烟也不行。而亲朋好友家里有老人去世了,如果自己因为一些事情耽误了,就不要在出殡后再去随礼了,这个是十分忌讳的事情。

寿不送烟

在农村里对于做寿也是有说法的,一般在60岁以上才能算是过寿。比如常听到的60大寿、70大寿、80大寿等等。如果没到60岁,那只能算是过生日,比如30岁生日、40岁生日等。而过大寿了,一般都是要大办酒席的,亲朋好友也会过来庆祝,大家都聚在一起热闹一番。

中国人讲究的是礼尚往来,红白喜事都是要带礼品的,不能空着手去的。比如给人祝寿,有的会送生日蛋糕、有的会送鲜花,有的还会送一些玉器等等。当然了,现在多数都是直接给红包。但是,有一样东西在过寿的时候是不能送的,那就是香烟。因为烟的谐音不好,是不吉利的。何况有些人也不抽烟,就算是他们抽烟,但是他们的亲朋好友会感觉你是在害他,是不怀好意的,毕竟抽烟有害健康。

丧不后补

如果亲朋好友家里有老人去世了,都会去他家里吊唁,一来是送送老人最后一程,二来是安慰一下亲人们,让他们不难过,同时这也是表达自己的关爱之情。但是,有些人可能就会因为什么原因不能及时赶到,这样就会错过了随礼的时间。如果错过了就错过了,千万不要出殡了以后再去补礼,那就是大忌。因为出殡了就表示这样的“坏事”已经结束了,而你这个时候还去随礼,一方面这样会让他们重提伤心事,另一发面是这样的意图不好。虽然你是好意,但是人家会感觉你是不怀好意。

曾经有个朋友,就是因为犯了这个错误。本来他们关系挺好的,就因为这个事情后来慢慢的关系淡了。这个是真的哦,送礼不当,会让人对你产生误解,那样是难以接受清楚的。

当然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如果是遇到这种事情,最好是先问问当地的人,了解清楚了风俗习惯了之后,这样才能避免做一些让自己及他人难堪的事情!在你的家乡有这个说法吗?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年底将至,份子钱多了,怎么应对?

又快到年底了,份子钱免不了,像我们这小镇,喜事一般400元左右,交情好的600-800,白事的话,210元左右。有时候,一个月来个4-5场,就得花掉1-2千元。对于工薪阶层,难免觉得有压力。人啊,生活在这世界,定有亲戚朋友,躲也躲不过。那么我们怎样应对这些份子钱呢?

1、平时节俭一点,留些资金应对。

由奢入俭难,有些年轻人平时喜欢乱消费,叫他省一点,简直像蹲监狱,觉得苦。殊不知在收入不多的情况下,没有精打细算,永远是没有存款的,遇到份子钱等,就要再负债了。因此,平时应改变消费观念,哪些是你非卖不可的,哪些是不必要的消费,都要分清。节俭,是一个人的德行,时间久了,钱无形中就在你的口袋里。

2、努力工作,开源。

经济社会,每个人一睁开眼睛,就想赚钱。因此,多加努力,勤劳一点,累一些没关系,皇天不负苦心人,踏踏实实干,不碰偏门邪道,日子长了,资金就充足,人一旦有钱有存款,心里不慌。

3、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减少份子钱的数量。

有些年轻人,喜欢结交天下,与自身工作有没有关系的都要结交。交多了,自然消费多了起来,入不敷出。像我这种年龄,我觉得一生中有半个朋友就知足了,其他都是捧场做戏,过往云烟。因此,适当缩小一下交际圈,能省则省。

纯属自身观点,也是走过很多路以后的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您若有更好的观点,请评论!

奶奶去世邻居随礼10元,30年后,父亲还礼200元,不在意人说他憨

父亲今年77岁,虽说年近八十,可是让我们兄妹省心的是,他有一个硬朗强壮的好身体。如今这么大年纪了,他还在一家单位看着大门。

父亲是个认老死理的人,人对他一个好,他对人有10个好。

让我们老家那片亲戚邻居感受最深的是,父亲人情来往的随礼上,特别是现在的丧事随礼上。

我清楚记得,在我25岁那年,活了80多岁的奶奶去世了。

奶奶去世前,我们全家9口人,奶奶,父母和我们兄妹6人。

那个时候,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领到了9亩的低产涝洼田。

说起那块地,我到如今记忆犹新,两边高中间低,象个大锅底,由于面积大,种了大半辈子地的父亲,费劲了多年的心血,也没有整平。

麦季还好,特别到了种上玉米后的夏季,汛期一到,地里的积水一眼望不到边,就见水淹没到玉米半截。

这还不说,更让人可怕的是那块地是块漏肥地,种庄稼时,任你上多少斤肥料,花多大代价,庄稼收获时,小麦多少还能收些,而玉米则是看天吃饭。

因此,村里父老乡亲把我们这片地叫做养青蛙汪。

我们所在的庄是乡政府驻地庄。庄里有的人依托地理优势,种着田,经着商,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可父母天生就不是做生意的料。他们也不喜欢做生意。用邻居们经常的话说,他们摞不下那个脸。

奶奶去世前的几年里,父亲先后办了3件喜事,为大哥二哥及四弟结婚成家。

到了奶奶去世的时候,家境却是一贫如洗。

办丧事的钱都是东挪西借的。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没有钱可以先赊账,办完事再慢慢还。

直到现在,我还听邻居的厨师多次对我说。

送完奶奶吃回头席时,父亲一会一会儿地给厨师磕头。

厨师们明白,亲戚们吃过早上饭没多久,中午做菜时,碗头做小些,匀够吃饭的桌数,最大限度地不让饭菜浪费。

那个时候,丧事菜饭做孬的没人笑话,不然农村都叫喝菜汤。

还好,厨师明白父亲的用意,回头席也没让父亲再花钱买菜。

因为他们知道,送完奶奶,我们家穷的就剩几口人了。

贫穷,让父亲这个顶天立地,五大三粗,不服输的人低下了头。

殡事过后,父亲翻着吊簿,看看人情来往。

那时候,大多数人都穷,随礼没有花太多钱的。

关系一般的邻居烧散纸的大都是一刀纸,也有上一块钱的,但是不多。

有点关亲系的随礼三块五块的,厚道不错的,随礼一般都是10元,20元。

至亲关系特别厚道的,都是50元随礼。

吊簿是用白纸订成的。父亲怕受潮被老鼠咬坏,吩咐母亲用手巾包好,放在衣柜里。

后来,父亲又怕时间长了,吊簿丢失或者损坏,他又在供销合作社的文具柜买了一个小日记本,把吊簿内容又复写在日记本上,日记本作为副本,平时亲邻有白事时,直接拿出副本看看来往,进行随礼。

父亲在家的日子里,都是他自己随礼,他说我们忙,不愿耽误我们时间。

后来的日子里,父亲到了外边看大门去了,庄里的事,他让母亲注意着点,特别是亲邻们家的丧事,生怕谁家有事,忘掉了随礼。

这几年,钱毛多了,与三十年前相比,好多人说,钱不值钱了,人情来往也是水涨船高。

奶奶去世,人家烧一块钱的散纸,人家有丧事,父亲吩咐母亲告诉我们,谁能抽出空来,随礼10元钱。

那时烧三块五块的,父亲安排我们随礼50元到100元。

对于当时随礼50元的,我们都是回礼200元。

每次看到父亲那个较真劲儿,亲邻们都说他又憨又迂。

他们说,过去的一刀纸来往,现在还要10块钱回还,有些人都装不知道不随礼了。

那回礼50元,100元,200元的,岂不是大赔钱。

而父亲说,来往,不能有来无往。永远记住自己困难时,随礼帮助自己的亲邻,不能忘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