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传承,从点滴做起。
四川人老曾,爱好方言文化的一名70后,为大家摆点方言龙门阵。
一、鸡儿
1、鸡儿。非儿化韵,读音ji1 er2。
词义:小鸡。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双金钏》:“去年儿把十岁上,出林笋子未成行,年小要人来抚养,好似鸡儿怎离娘。”
2、鸡ㄦ。儿化韵,读音ji1 er1,或合音读作jir1。
词义:①男性的。②同“铲铲”“锤子”“毛线”等一样,作为表示否定的副词。
例句:你晓得个鸡ㄦ。(表否定)
二、奶
1、奶lai3,四川话同普通话词义(除掉表示下面lai1义项)
2、奶lai1,表示、乳汁(不加定语)。加了定语的如牛奶、羊奶仍读上声。
三、片
1、片pian4(音同骗),义为片区时,或作动词时,读音同普通话。例如“成渝片”、“片区经理”、“片开”等。
2、片pian4,做量词,如两片回锅肉。
例句:把肉片pian4【动词,不是指肉片】成片片pian3pian2(这儿连读变调)子。
四、木
1、木mu2,普通话本义(如木头)以及组合出来的形容词“木纳”等中的“木”,发音mu2。
2、木mu4,单字做形容词,呆;傻。例: ①你脑壳咋那么木mù呢?
②脑壳大,心头木mù,看到活路不想做zù。
以上4例,普通话中未区分声调,不同的意思都是一个发音。
【解字】
市:甲骨文“市”字由“丂(yú)”和“止”构成(“丂”和“止”共用横画),有时周围还加上一些小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丂”表示发音时气流遇到障碍而绕出的意思,与“兮”字发音的状态相似;“止”标示字的读音;周围的小点可能表示嘈杂的声音。整个字表示市场嘈吵喧闹之意。卜辞中读作“昳(dié)”,是记时用字,指太阳偏西的时候。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西周兮甲盘“市”字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写作“
”,“丂”和“止”由甲骨文共用一横画改为各自独立,周围的点画可与“丂”合为“兮”字,表意更加清楚。战国文字在下部省减掉“丂”的基础上或加“土”繁化作“
(鄂君启车节)”“
(鄂君启舟节)”“
(大市量)”“
(曷阝得鼎,加倒土)”“
(上博简)”“
(包山简)”等形。秦文字沿袭甲骨文和金文而来,写作作“
(睡虎地秦简)”,是后世字形的来源。
【市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解字】
井:甲骨文“井”字像井栏四木相交之形。《说文解字》:“井,八家一井,象构
(音‘韩’)形”。“构
”是用木头交叉构成的井口,殷墟发掘的水井遗迹正是用呈“井”字形的木头框一层一层加固而成的。卜辞中用作方国名、人名或地名。在六书中属于象形。
商周古文字“井”字形基本与甲骨文构形相同,如“
(商逦方鼎)”“
(西周早期麦方鼎)”“
(西周中期史墙盘)”“
(春秋曾伯陭钺)”“
(侯马盟书)”等。或在中间加一点,写作“
(商祼井尊)”“
(西周中期师毛父簋)”“
(西周晚期散氏盘)”“
(战国睡虎地秦简)”,与《说文解字》所收“井”字小篆字形(
)相合。“井”字中间所加的点画,《说文解字》认为像汲水的瓶子或罐子,现代学者以为可能就是一个饰笔。
【井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1、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
提示:以前农村的地主才能买得起它,不过它的味道很多人不能接受。
2、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提示:现在的农村已经很少看到此物了,以前还是很常见的。
3、生在山中,蹲在人家,冷水淋背,千刀万剐。
提示:这个东西得去山里面找,不是山区的农民估计很难猜到,现在有了替代品,因此山上也少见了。
4、一个木娃娃,人来先趴下。
提示:这是一个比较常用的物件。
5、红鸡公,白尾巴,上青天,说鬼话
提示:过年必备物品,想来大家都能猜到
6、一物真稀奇,叫豆不是豆,全身长疙瘩,从小住泥里。
温馨提示:这个太简单了,相信大家都吃过
7、一只乌骨鸡,上屋不要梯。杀无血,剐无皮
温馨提示:农村常见的一种特别小的动物,黑色的,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力量惊人
8、身子细来个儿高,头上戴顶大圆帽,从早到晚东西转,到老没劲弯下腰
提示:植物大战僵尸里它最重要。
9、不用泥土栽,不用日头晒,不用去施肥,长出好蔬菜。
温馨提示:天下貌似只有这一种蔬菜不用泥土载,不用施肥了吧?
10、三姐妹戴一根帕子,三兄弟穿一支袜子
提示:猜两种东西,农村才有,但有些农村不一定有。
11、娘穿绿外套,儿穿红皮袄,娘一笑,儿一跳。
温馨提示:这个谜语有点难度哦,估计只有部分地区的农民朋友能猜出来,这个东西外表有刺,果实很好吃。
12、头上开花脚踏泥,身穿茅草百结衣,结出珠宝一串串,皇帝无我不登基。
温馨提示:这个比较霸气,说明它的地位在农村非常重要。
13、小刺猬,毛外套,脱去外套露红袍,红袍裹着毛绒袄,袄里睡个白宝宝
温馨提示:这个东西长在农村,城里人也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