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汪文斌今天正式与媒体见面,成为外交部第32任新闻发言人。汪文斌,男,1971年4月生,1993年进入外交部工作,曾任驻突尼斯大使,长期从事外交政策规划工作,具有多个领域的外交工作经验。外交部于1983年正式建立发言人制度。(总台记者孙岩峰)
汪文斌
汪文斌简历
汪文斌,男,1971年4月生,安徽人,大学本科毕业。
1993-1994 外交部新闻司科员;
1994-1996 驻塞内加尔使馆职员;
1996-1997 驻喀麦隆杜阿拉领事馆职员、随员;
1997-1999 外交部西欧司随员、三秘;
1999-2002 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三秘、副处长、处长;
2002-2004 外交部办公厅一秘、参赞;
2004-2006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
2006-2010 驻毛里求斯使馆参赞;
2010-2017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参赞、副司长;
2017-2020 驻突尼斯大使;
2020-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
已婚,有一女。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南方网讯(记者/黄小殷 实习生/张国威)9月21日,2023广东网络文明大会网络内容建设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论坛云集众多主流媒体、商业平台代表,以及部分网络大V。论坛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汪文斌发表主旨演讲,探讨短视频的进阶之道。
汪文斌谈到了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创作上的新探索和新作为。他主张大题“小”做,即通过小切口呈现大主题,透过社会个体视角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汪文斌说,“短视频是当下时代不可或缺的思想表达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要让有品位、敢创新的优质短视频收获掌声和市场。”
在媒体融合进程中,汪文斌谈论了他在主流媒体话语转换与创新上的几点观察。他说,主流媒体应该着力“网感”塑造,吸引用户驻足,同时还要立足长短转化,提升传播效果。在话语表达方式上,需要不断创新,以覆盖多元圈层。“主流媒体唯有主动求变,在选题理念、议程设置、渠道设计等多个层面进行变革,才能穿越圈层,覆盖全年龄段用户,扩大主流价值的共鸣边界。”他说。
“短视频前景可期,创作者任重道远。”汪文斌介绍,央视正着力建设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并推出《中国短视频大会》,推动短视频相关研究成果落地。“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短视频的进阶之道,为促进网络文明、建设网络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汪文斌说。
来源: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Q: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消息,在12月14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上周六,本年度“大爱无国界”义卖会开幕式在京举行,今年义卖活动将在网上进行,你能否介绍相关安排?
A:
汪文斌:2020年“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开幕式于12月12日在北京成功举行。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夫人钱韦,外交部党委书记齐玉、副部长乐玉成等外交部部领导,以及130余位外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代表和近40家企业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了开幕式。从开幕式情况看,今年出席活动的外国驻华使团及各界爱心人士的人数超过了去年,中外各方反响积极。
今年是一场全新形式的“大爱无国界”义卖活动。我们第一次采用云义卖方式,让“大爱无国界”通过线上平台走进千家万户。我们在开幕式现场已经启动云义卖,并将持续一周的时间。此外,今年的云义卖还第一次加入直播带货环节。12月16日,也就是本周三晚8时至10时,部分外国驻华使节或高级外交官以及外交部驻云南省金平、麻栗坡县扶贫代表将在淘宝“央视新闻”直播间与央视主播共同推介义卖货品。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后续活动并予以大力支持。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中国外交部新任发言人、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汪文斌今天(17日)正式与媒体见面,成为外交部第32任新闻发言人。
汪文斌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华春莹这样介绍汪文斌:“汪文斌副司长从事外交工作已经27年,曾在外交部新闻司、西欧司、政策司、办公厅以及中国驻塞内加尔、喀麦隆和毛里求斯使馆工作。他于2017年至2020年期间任中国驻突尼斯大使。汪文斌副司长有着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我相信他会很快就跟各位中外记者朋友们“打成一片”,熟悉起来,融洽相处,密切合作。我也相信记者朋友们会像支持我和历任外交部发言人一样来支持汪文斌副司长的工作。”
汪文斌向媒体自我介绍说:“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华春莹司长今天专门把我介绍给大家,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结识。正如刚才春莹司长介绍的那样,我已经有27年的外交工作经历,但作为外交部发言人,我还是一个新人,我将努力向我的前任们学习,真诚地和记者朋友们沟通、交流,向大家及时、准确地介绍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理念,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认真对待大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为大家的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也期待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由于疫情关系,今天我就不再一一和大家打招呼,但我相信今后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一起交流,谢谢大家!”
汪文斌是外交部第32任发言人,是一位沉稳干练、履历丰富的资深外交官。他具有多个领域的外交工作经验,曾长期从事外交政策规划工作,担任过驻突尼斯大使。相信汪文斌副司长丰富的外交阅历对他担任外交部发言人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汪文斌简历汪文斌,男,1971年4月生,安徽人,大学本科毕业。
1993-1994 外交部新闻司科员;
1994-1996 驻塞内加尔使馆职员;
1996-1997 驻喀麦隆杜阿拉领事馆职员、随员;
1997-1999 外交部西欧司随员、三秘;
1999-2002 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三秘、副处长、处长;
2002-2004 外交部办公厅一秘、参赞;
2004-2006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
2006-2010 驻毛里求斯使馆参赞;
2010-2017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参赞、副司长;
2017-2020 驻突尼斯大使;
2020-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
已婚,有一女。
外交部发言人机制简介外交部于1983年正式建立发言人制度,是中国最早建立发言人制度的政府部门。该机制37年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未中断,有着悠久传承和优良传统。今天的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外交部是目前中国唯一每个工作日都举行例行记者会的政府部门。这一做法得到国内外舆论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
从1983年至今,外交部生了32位发言人。他们始终致力于介绍和阐释中国外交的理念、方针和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尊严,增进国内外对中国外交的理解,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完善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契合了时代进步的潮流,契合了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发展轨迹,契合了中外相互了解的需求。这是这一制度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展望未来,外交部发言人制度还将会伴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
余华在《活着》序言中写道: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他需要忍耐,忍耐生命的责任,忍耐现实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有些人,他们生命的意义完全超出了人生自我价值,还有一些人,他们完全在透支人生的价值,做出了危害国人的不齿行径,除了让世人唾骂,更连累到家人。
汪精卫就是其中之一,他有6个子女,除一人夭折外,其他5人个个长寿,只是旅居在外,过着漂泊异乡的生活。
汪精卫死后作为中国历史上天字号汉奸的汪精卫,他不仅有着艰苦的童年,还有着热血的青年,然而天生懦弱、优豫寡断的性格使他一步步滑向深渊,有原来的行刺者变成了被刺着,最终成为日本人的傀儡。在国人的谩骂声中,于1944年11月他走完了可耻的一生。
汪精卫死后,推波助澜的妻子陈璧君遵照他的嘱托,把他葬在梅花山陵墓附近,并用大量的水泥及钢材进行加固,以防愤怒的民众掘墓鞭尸,看来陈璧君很清楚自己所犯的罪行。
然而,她还是低估了国人对汪精卫的恨意。
抗战胜利以后,为平息民愤,派何应钦携带炸约炸坟。
然后把尸体运往清凉山烧毁,尸骨无存。
兔死狗烹,随着抗战的胜利,汪伪成了第一要清算的机构,国民政府对以前从事“新政府”所有人员逐一进行排查,在这次“大扫荡”中,不少人落网,也有一部分高层逃亡国外,而汪精卫的妻儿更是首当其冲。
妻子陈璧君被关进苏州监狱,与她关在一起的还有小儿子汪文悌。在接受审讯时,陈璧君像铁嘴鸭子一样,不但不承认汪精卫所犯的罪行,而且还强词夺理,认为汪精卫是在“曲线救国”,妥妥一个顽冥不化的疯女人。
1949年,苏州解放,陈璧君被转到上海提篮监狱,在那里度过了可耻的余生。
子女受累,各奔东西大儿子汪文婴出生在法国,由于当时国内局势动荡,汪精卫参加同盟会,跟随闹革命。所以,就把他托付给好友方君瑛照顾,为了表示谢意,起名“婴”字与“瑛”为谐音。
汪文婴在法国很幸运,不仅受到很好地照顾,学业也顺利完成。毕业后,汪精卫召他回国,先担任经济顾问,后来担任第三厅军需处处长,不折不扣地执行着汪精卫的命令。
汪文婴在汪伪中不仅担任要职,而且很有经济头脑。作为长子,在汪精卫死后他就开始向美国转移财产,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作为一个汉奸,他已经感觉到自己会被清算的一天。因为否极泰来,中国的天迟早会“转晴”。
抗战胜利以后,虽然汪文婴也被抓入狱,但经过打点,他很快被释放。出狱后,他以弟弟妹妹为借口,更是疯狂地处理房产,然后装入自己的口袋。
在最初几年里,汪文婴还去苏州监狱探望母亲陈璧君,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汪文婴已感到风雨欲来,遂于1949年逃亡香港,辗转去了美国,定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在美国,虽然汪文婴过着衣食无忧得生活,但作为汪精卫的儿子,他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乔治约翰逊成了他后半生的代名词。直到2011年,98岁的汪文婴去世,子女们遵照嘱托,才在墓碑上刻“汪文婴”三字。
作为汪精卫的家人,汪文婴不仅漂泊异乡,还要隐姓埋名,那种凄凉与辛酸也许只有当事人知道。
排名第二的是女儿汪文惺,1914年出生在法国,比哥哥汪文婴小一岁,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仅有3斤左右。当时汪精卫夫妇对她不抱太大希望,认为她身体太过虚弱,与汪文婴一样把她寄养在好友曾醒那里,为了记住这位“养母”,就按照“醒”的谐音字“惺”起名。
与哥哥不一样的是,长大以后回国的汪文惺,不但没有在汪精卫集团做事,而且站在国人的立场上,与父亲分庭抗礼。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满怀报国热情的汪文惺与同学们一起到国民政府请愿,要求驱逐日寇,收复河山。
即使如此,抗战胜利后,作为汪精卫的女儿,别人还会另眼相看,那种鄙视与不屑让人脊背发凉,低人一等。汪文惺还是感觉笼罩在父亲的阴影下,为了摆脱这种心灵的桎梏,她与丈夫何孟恒来到香港。
香港在有钱人的眼里就是极乐世界,而对于初来乍到的汪文惺夫妇并不友善,他们没有亲戚朋友,连吃住都成了问题。
为了生活,他们用身上仅有的钱投资做花卉生意,起早贪黑,用心经营,可由于受整个经济形势下滑的影响,即使他们用尽浑身解数,生意还是逐渐萧条。
不得已,他们关掉了生意。此时,他们已经有了三个女儿,为了维持生计,丈夫去了一所小学教英文,并利用晚上时间帮人做英文翻译,以此赚取外快,补贴家用。
看着拮据的日子,汪文惺也开始打工,她先后做过裁缝、干过清洁。后来,丈夫拿到了大学教授的聘书,而汪文惺通过上教育司补习班,也拿到了教育训练班的毕业证,双方都开始从事教育工作,生活这才稳定下来。
由于子女在美国发展,夫妻二人退休后也来到美国,定居在新泽西州。
汪文惺并没有像哥哥那样隐姓埋名,而且在提起她的父亲时,她毫不避讳,也总能客观公正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许这就叫于心无愧,只有内心坦荡,才能从容面对。
2015年,101岁的汪文惺离开了亲人,走完了清白的一生。这个昔日的早产儿,不仅健康地活着,而且成了百岁老人。但没有落叶归根,终是人生的遗憾。
排名第三的是女儿汪文彬,她受父亲影响最大,作为汉奸的女儿,她遭人绑架送到偏远山区,精神曾一度濒临崩溃,回来后在青岛做了修女。
汪文彬与姐姐一样,反对父亲的做法,没有在汪伪工作,也没有做危害国人的事情。
在母亲陈璧君入狱后,汪文彬曾去看望她,并希望她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过去,认识错误,替父亲赎罪,却遭到陈璧君大骂,母女二人从此断绝往来。
1948年,汪文彬在教会的派遣下,去美国学习,学成后来到了陈璧君的家乡马来西亚。
起初,汪文彬在一家医药公司上班,后来在自己的努力下,开始从政,曾担任医药部门高级主管,对医疗行业进行监督与管理。
也许是看破红尘,也许是心性已达到极致,退休后的汪文彬再次遁入空门,做起了修女,度过了清心寡欲的宁静时光。
2015年,95岁的汪文彬在马来西亚去世,与姐姐汪文惺在不同的国家同年去世,同是天涯游子,同是客死他乡。
在5个子女中,汪文惺与汪文彬是特殊的存在,她两不仅没有助纣为虐,而且还积极地做着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人性之美,在二人身上充分展现。
排行第四的是女儿汪文恂,出生于1922年,她与父母走的最近,在汪精卫身边帮忙整理文书稿子,为人处世与母亲陈璧君颇有几分相似,对汪精卫的行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抗战胜利后,为了躲避惩罚,狡猾的汪文恂还没等国民政府的人动手,就早早地跑到了香港,她是唯一一个为虎作伥而没有受到惩罚的人。
令人没想到是,逃去香港的汪文恂居然成了老师,做起了教书育人的工作。期初,她在圣玛利中学任教,女画家卓以玉就是她那时的学生。
而且,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她主讲过政治思想课程,一个内心狭隘自私、损害民族利益的人却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简直就是口是心非,盗世欺名。
她的学生曾回忆说,当时有一门课程叫中国教育原理,内容主要就是我国思想的教育观,正是汪文恂用中文给大家授课。
也许,正是汪文恂的多面性,让她在教育界如鱼得水,步步高升,以至于进入香港大学教书。退休后,汪文恂还一直居住在香港,过着安居乐业的富足生活,直到2002年去世。。
那时她已经80岁高龄,可在汪精卫的子女中,汪文恂是寿命最短的一个,也是最特殊的一个,除了不能魂归故里外,汪文恂没有受到汪精卫太大的影响,只是在后人提起时,多数人都会对她嗤之以鼻。
排行第五的孩子夭折。
排行第六的是儿子汪文悌,1928年出生,由于他年级较小,参与汪精卫的活动不多。1944年,汪精卫在名古屋因病死亡时,他也只有16岁,刚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来,曾担任政府教导总队大队长,帮汪伪做事,危害国人。
抗战胜利以后,汪文悌以“从事训导附逆分子”的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在5个子女中,他是被关在监狱时间最长的人。相对于哥哥汪文婴来说,汪文悌无疑是凄惨的,从政时间短,坐监时间长,还没有捞到家产。
出狱后,迫于议论的压力,汪文悌也逃到了香港,开始了外飘生涯。
期初,汪文悌在香港的生活并不如意,也许是受姐姐的的感染,汪文悌开始发奋学习,终于在30岁那年考取了大学,学习桥梁专业,毕业后开始从事建筑行业,生活这才慢慢好转。
汪精卫一生作恶多端,上天早早要了他的命,让他逃脱国人的审判,可他的子女除一个夭折外,个个都长寿,并且生活状况也不错。
只是,汪精卫这棵树的阴影太大了,在父亲大汉奸无形的笼罩下,他们不得不漂泊异乡,有的甚至不敢以真面目示人,这也许是另一种形式的“父债子还”吧!
然而,这种心灵上的创伤还没有结束,在中国清明祭祖的习俗里不可避免地继续演绎着。
汪文悌回乡祭祖2005年,在外漂泊的汪文悌终于忍不住思乡之情,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决定祭拜父母。
新中国开放以后,汪文悌不止一次来内地合作项目,也许是出于愧疚,也许是出于逃避,他并没有到父母坟前祭拜。
如今,77岁的汪文悌终于鼓起勇气回家探望。尽管他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当推开门的一刹那,父母的跪像还是深深震撼了他。
这位两鬓斑白、花甲之年的老人表情凝重,眼眶湿润,嘴唇微微颤抖,这是他始料未及的,羞愧与自尊瞬间笼罩着他。
昔有秦桂跪岳飞,今有汪精卫跪国人,不同的性质,一样的结局。但汪精卫的所作所为更是过犹不及,毕竟秦桂出卖的是一人,而汪精卫出卖的是国人,背叛的是整个国家。
这个光绪年间广州第一的秀才,自幼耳濡目染孔孟思想,饱读诗书,怎会对秦桂跪岳飞事件不知。如果正如他自诩的所谓“曲线救国”是正确的,那么他手下的“梅机关”及伪军把枪口对准爱国人士,这种不争的事实,相信他一定知道,又作何解释。
掩耳盗铃,助纣为虐,残害同袍,汪精卫的这种可耻行为注定会被世人钉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他是国人的耻辱,是子孙后代的耻辱。
伫立良久,看着木然的汪文悌,陪同人员欲上前“搀扶”。而汪文悌摆摆手,说了一句话:自己犯下的错,就应该承担。说完,他转身离去,自此汪文悌再没回来过。
对于一个死人来说,一切的惩罚似乎没有太大意义,而活着人则要面对。汪精卫夫妻跪像像一把利刃穿刺着汪文悌的胸膛,他想认祖归宗,可罪孽深重的父母让他无地自容,无法坦然面对。但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无法逃避,他像一颗浮萍,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都说叶落归根,可汪精卫把儿女的“根”全部斩断了。作为汪精卫的子女,尽管他们在海外个个长寿,生活富足,但他们的灵魂始终在外游荡,不能魂归故里,这也许是对汪精卫的另一种惩罚吧!
资料来源:陈璧君在提篮桥监狱-文摘报
《汪精卫生平纪事》——蔡德金
林森痛斥汪精卫——党史频道
8月24日,日本将12年前,福岛核事故的污染水排入大海。
这是直接和核辐射元素接触的污水,接触它就相当于正面接受核辐射。
每天24小时不间断,预计要排30年。这些被污染的海水,将在240天后到达中国海域。
一时间,民众恐慌,开始疯狂囤盐。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对此强烈谴责,并再次重申,海关总署已经发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日本单方面的排海行为,是极端自私、极不负责任的错误行为,从此把自己置身于国际被告席。
汪文斌多次强调:
“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没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应该排海。”
细思极恐,如果说核污染水是安全的,日本是个缺水国家,这些水拿去灌溉浇花,洗澡喝水未尝不可,排海实属浪费。
在各国强烈反对,日本民众也强烈抗议的情况下,日本还执意排海,说明问题很大,说安全是不可能的。
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日本的排海行为,是把核污染风险转嫁给全世界。
是要把全人类的安全和健康都一起拖下水,简直是无耻、无赖、无脸。
抵制日货,不仅是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还有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化妆品等一切来自日本的东西。
此次日本排海事件令人愤怒的同时,外交发言人汪文斌收获了大票人心和肯定。
今年52岁的汪文斌,精通11国外语,儒雅沉稳。
为国家鞠躬尽瘁,满头白发映衬了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不少人挖出他年轻时的照片,这颜值真的让人赏心悦目。
汪文斌1971年出生于安徽桐城,中学就读于南京金陵中学。
高中他是班长,班主任说他从小自律,学习特别专注。
在中学100周年校庆时,他担任诗朗诵领诵,富有磁性的声音,让老师同学印象深刻。
大学考入外交学院法语系,这所学校自建校以来,已经培养了500多个驻外大使,是“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低调稳重、踏实可靠、见解独到、专业出色,这是大学教授对他的评价。
毕业后汪文斌考入外交部,曾在塞内加尔、喀麦隆、毛里求斯多个法语国家工作。
2017年,汪文斌开始担任突尼斯大使。
2020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第32任发言人。
这位外交男神,每一次亮相,都在积极维护国家形象。
外交部发言人上台发言,只带一杯水、一支笔和几张纸,必要的话还带着自己的笔记本。
为了回答现场问题,需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随机应变。
每次发言都是直播,没有彩排。
在这样高强度压力下,没有强大的思维逻辑、语言组织能力和充分的准备是扛不住的。
在这次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中,汪文斌对日本进行强烈谴责,敦促其撤销排海行为,代表了全中国人的心声。
日本这种不正当、不合理、不必要的行为,总有一天会受到制裁。
曾仕强曾说,日本犯下的罪,老天也会惩罚他。
西风会把核污染水吹到大西洋,吹到大洋彼岸的美国。
希望天佑中国!天佑华夏子孙!
希望能够采取进一步措施,让日本不再为所欲为,不再祸害人类子孙后代。
END
#时事热点头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