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6日到2月27日,这已经是周恩来第三十三次来到浙江了。这次的目的是,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杭州。另外,著名的《中美联合公报》也是在尼克松访问杭州期间签订的。可见次次的访问意义重大,以至于很多老杭州人都对这次周恩来来杭州记忆犹深。
之前来了那么多次,周恩来对这里的环境也十分熟悉了,先后带着尼克松夫妇参观了杭州花港公园、西湖等著名景点。除此之外,尼克松此行还带来了家乡的著名树种——红杉树。据浙江省外事办公室干部陆和森所述,当时尼克松在花港公园看着这棵红杉树很是开心。
以上种种,均不是本文要讲述的重点。重点是周恩来途中偶遇的那个红衣女孩。
这个红衣女孩是谁?为何有幸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还能得到周恩来总理的“特殊对待”?
这还要从1972年2月26日的那天早上说起。
【尼克松访问杭州,周恩来热情接待】1972年2月,中美关系破冰,美国总统尼克松决定访问中国,这是20世纪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之一。2月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起来到了杭州花港公园,当时浙江省外事办公室干部陆和森也在花港现场,全程负责尼克松的接待工作。
周恩来总理在接待尼克松的前一天,一直忙于工作,到了凌晨四点钟才睡觉。工作人员为了能让周总理多休息一会,特意晚一会才叫他起床。等到周恩来总理一觉醒来的时候,发现此时已经超过了他规定的时间,但他心里知道工作人员的一片好心,就没有加以责怪。
为了给尼克松留下一个好印象,周恩来总理早饭也顾不上吃了,起床之后马上调车出发,并对工作人员说:“我们可以等客人,但绝不能让客人等我们。”
周恩来总理对待外宾严肃认真的态度,不禁让工作人员肃然起敬。
出于对总理的关心,工作人员在临上车的时候还是给他带了一些简单的吃食,包括一小碗稀饭、霉豆腐、馒头等。
“花家山到游船码头很近,怎么能不吃早饭呢?要不就在车上吃吧?”
周恩来点了点头。
谁也不会想到,连早饭都紧张地来不及吃的周恩来总理,会在之后的一个小时和尼克松悠闲地在花港散步,这实在是判若两人。
周恩来,尼克松
实际上,每一位和周总理一起共过事的工作人员都会觉得,周总理是一个十分珍惜时间的人。根据工作人员的描述,周恩来总理就像是一个性格坚毅的运动员,每时每刻都在和时间赛跑。
当时在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恩来夜晚的房间总是亮灯到很晚,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人员在门外等候,已经非常疲惫了。这时,周恩来总会走出门来劝说工作人员早点休息,还安慰他们说:“我年纪大了,少睡点没关系,你们年轻人就不一样了。”
周恩来总理即便是专注于工作,也没有忘记身边的工作人员。在他眼里,人民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也在用尽全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说起来,周恩来和浙江有着很大的渊源,周总理的祖籍位于浙江绍兴,和鲁迅是同乡,他常常以自己是浙江人而感到自豪。周总理的一生曾经有三十多次到浙江,在浙江待的时间长达145天。一直到今天,浙江人民始终对周恩来这个“老乡”念念不忘。
【与周恩来“偶遇”的杭州小女孩】
2月26日那天天气不是很好,还有点冷,天空刚刚下过蒙蒙细雨,胡宁芳一家刚吃完早饭不久,胡宁芳就听到父母在悄悄讨论些什么。由于她年纪小,对父母的话不太明白,只是模糊听见了“周总理”“见面”等内容。
就在胡宁芳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已经开始在衣柜里翻找她的衣服了,前前后后找了很多件,也对比了很多次,最后终于定下了那件红色的棉袄。随后,胡宁芳的母亲嘱咐她穿上这件红色棉袄。
等胡宁芳穿好衣服之后,母亲还特意给胡宁芳“梳妆打扮”了一番,不仅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还给她扎了一对可爱的麻花辫。这个时候,胡宁芳还并不知道自己要去干嘛,更不知道自己将会在今天见证历史。
随后有一辆安排好的汽车出现在了她家门前,说是要接她们去花港观鱼公园。在她们抵达了公园后,发现当时有很多外国记者都在那等着,这让胡宁芳她感到有些紧张。
当时胡宁芳的爸爸还问她:“要是看到周总理,你会怎么办?”
胡宁芳有些疑惑:“周总理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周总理吗?”
周总理
她的父母点了点头。
见此,胡宁芳内心激动不已,她虽然年纪小,但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她知道周总理和毛主席一样,都是人民的大恩人。接着,胡宁芳昂起了头,十分正经地回答道:“我会拿下红领巾,帮他戴上。”
在胡宁芳看来,红领巾是十分神圣的,每次她在上学出门时总会把红领巾系的十分规整,还会询问父母有没有系好。等到了父母肯定的答复,她才会安心去上学。平常她是很宝贝自己的红领巾的,如今她却愿意将红领巾送给周总理,可见她对周总理的喜爱。
当天下午三点钟,当10岁的胡宁芳还在和爸爸妈妈、哥哥一同玩耍时,她远远地就看到一位身穿大衣的男子踏着自信的步伐走了过来。
胡宁芳回忆道,当时距离她还有十多米,周总理就已经伸出了他那双温暖的大手,然后不一会就来到了她的面前,并紧紧地握住了她的小手。
顿时,早春的寒冷似乎消失不见了,胡宁芳瞬间觉得温暖了许多。
在周恩来身旁的还有尼克松,两位领导人都对这个皮肤白皙,身穿红衣服、扎着两个麻花辫、性格开朗活泼的胡宁芳喜爱有加,于是就开始跟胡宁芳唠起了家常。
“几岁啦?”周总理特意调低了自己的语调,轻声询问胡宁芳。
胡宁芳之前见周总理都是在报纸上,从未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过周总理,更别提和他说话了。因此,在周恩来问她几岁的时候,她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过了两秒,她小声地用杭州话回答道:“10岁。”
由于胡宁芳说话声音比较小,再加上带有杭州口音,周总理并没有听清,于是贴近她又问了一次。此时胡宁芳的妈妈注意到了这一点,悄悄地站到了女儿身后,小声对她说:“大点声。”
胡宁芳怔了一下,立刻反应了过来,挺直了自己的腰板,用她高亢且清亮的嗓音答道:“10岁。”这次胡宁芳讲的是普通话,但仍然有杭州口音。
此时,周恩来依旧拉着胡宁芳的手,嘴里念了一句:“哦,杭州人!”
看着如此可爱的小女孩,尼克松也把手伸向了胡宁芳。由于胡宁芳对西方人的面孔比较陌生,她又开始紧张了起来,此时周恩来好像注意到了胡宁芳的紧张不安,用一只手紧紧地握着胡宁芳的手,另一只手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顿时,胡宁芳的紧张情绪消失大半。
随后,胡宁芳勇敢地伸出了自己的小手搭在了尼克松递来的大手上,尼克松随后用英语说了几句话。摄影师们觉得这是极好的镜头,于是在尼克松和小女孩握手的瞬间,无数记者纷纷按下了快门。
不过,按下快门后噼里啪啦的声音让胡宁芳根本没听清翻译在讲什么。最后,胡宁芳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尼克松手上的“毛毛”,以及他们衣服上香水的味道。
在这之后,尼克松与这位杭州小女孩愉快交谈的画面被记者们记录了下来,并传向了世界。
当胡宁芳回到家里的时候,她的老师、同学以及亲朋好友都闻讯赶来,他们都想要握一下胡宁芳那双刚刚见证过历史的小手。胡宁芳也一直以这件事自豪,每次想起来都觉得激动万分。
当这一切都结束的时候,胡宁芳还在刚才紧张的情绪中久久不能出来,在如此令人激动的时刻,任谁都会紧张的,更别说一个10岁的孩子了。
这件事过后,胡宁芳感到有些遗憾,因为她并没有在周恩来面前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得过于紧张,她还担心这会给周总理留下不好的印象。不仅如此,当时她和爸爸说要送给周恩来的红领巾也没有送到,这也让她感到十分惋惜。
胡宁芳手持当年与周总理偶遇照片
然而,即便胡宁芳觉得遗憾颇多,但她周围的人都对她羡慕不已,那件事过后她甚至变成了当地的一名小“童星”,大家提起胡宁芳的时候总会想起那个人人敬仰的周恩来总理。
由于胡宁芳与周恩来有过这样一段渊源,因此她的名字总能和周恩来一起被提起,她觉得无比荣幸的同时,也让她感到了无形的压力。外界的关注随时督促着胡宁芳让她不断前进,毕竟她的榜样是周恩来。
10岁时与周恩来相处的短短一小段时间,对胡宁芳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从那以后她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学习周恩来身上优秀的品质。
历史的年轮总不停歇,那个10岁的小女孩也已经长大了。长大后的胡宁芳曾经加入过海军,报效祖国,后来又成了省团校的一名舞蹈老师,工作勤奋努力,后来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胡宁芳手持当年与周总理偶遇照片
【故地重游,心境大不相同】1972年2月,尼克松来到了杭州并下榻在西湖刘庄,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西湖国宾馆。当时为了让更多的外宾了解杭州,接待方案里特意强调了房间里的陈设,以及必须要放置的英文导游图和明信片。
当时还是陆和森亲自在尼克松房间里,放置了西湖重要景点的明信片以及导游图。
中美破冰谈判就是在西湖国宾馆的八角亭进行的,根据记者描述,八角亭的面积很小,仅仅能容纳6张单人沙发,但从亭子往外看便可以直面西湖,风景非常优美。
就在谈判的这一天晚上,陆和森正在忙着准备外宾的礼品——龙井茶。
陆和森对龙井茶的准备十分上心,挑出品质最佳的龙井茶,然后将龙井茶分开包装,防止受潮,并附上了精巧的手写贵宾卡片,以显示对外宾的重视。后来尼克松回国后,在参众两院的会议上,他还特意拿出了龙井茶招待与会人员。
50年后,陆和森和胡宁芳再次来到了杭州花港公园,胡宁芳特意为此穿上了一件红衣服,他们想要沿着五十年前的路线再次追忆当年的场景。
陆和森(左)和胡宁芳(右)在花港观鱼与红杉树合影
首先,他们来到了花港公园牡丹亭附近的小广场,这里有他们最熟悉的“老朋友”——红杉树。
红杉树是尼克松从他的家乡带来的有名树种,这种红杉树的寿命非常长,长得十分高大。
据杭州植物园原副园长王恩介绍,尼克松在10年后故地重游,看到红杉树长得十分茂盛,他欣喜万分地对大家说,红杉树可以活两千年,中美两国的关系也要像这棵树一样永存。
1982年9月,尼克松再访杭州
如今,这棵红杉树的子子孙孙已经在中国的大部分省份落地生根。
如今,周总理和尼克松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那棵象征着中美关系破冰的红杉树依然伫立在杭州花港公园。时代随时在改变,但是联系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纽带依然存在,人们的心里有了念想,就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