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里有三个字,均读商音,含义也几乎与今天的“商”一样,古今字书字典都有收录,但其中的两个字在现存甲骨文里没有发现。一般认为甲骨文里未发现的这两个字是商字的异体字,并被商字替代了。然而,《说文解字》对“商”字的解释颇为费解,本文对此试做分析。为叙述方便,在本文中“商”字暂叫“口底商”,另外两个字,一个暂叫“贝底商”,一个暂叫“口贝底商”。亦因字形图片编辑不便,本文凡引用“贝底商”字(见图-1)和“口贝底商”字(见图-2),均用“商”代替并备注说明及附图示。
一、文献对于三个“商”字的解释
关于“贝底商”和“口贝底商”这两个字,《中华大字典》、《字源》、《中华字海》、《康熙字典》都有解释,但大多引自《说文解字》的说法。本文主要就《说文解字》的解释进行分析,其他观点不再罗列。
关于“贝底商”字,《说文解字注》注释如下〔1〕:
“商(注:贝底商,见图-1),行贾也。《白虎通》曰:商贾,何谓也?商之为言,章也。章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贾之为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通物曰商(注:贝底商),居卖曰贾。按《白虎通》(古本)如是。《汉律历》:商,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尚书》:我商赉女。徐邈,商音章,㕯部,商从章声。皆可为证。商(注:贝底商)俗作商(注:口贝底商,见图-2),经传皆作商。商行而商(注:贝底商)废矣。浑言之则商(注:贝底商)贾可互称。析言之则行贾曰商(注:贝底商,见图-1)。行贾者,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从贝,商省声。式阳切,十部。”
关于商(注:口底商,见图-3),《说文解字注》如下注释〔2〕:
“商,从外知内也。从㕯,章省声。汉《律历志》云:商之为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白虎通 说商贾》云:商之为言,章也。章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按粊誓我商赉女。徐仙民音章,此古音也。从外知内,了了章箸曰商。今式阳切。十部”。
对比以上两条注释可以清楚地看出,“贝底商”的“行贾也”意思很明白,即今天通用的商业之商,并且与“贾”对应,是行商的意思。而商(即“口底商”)“从外知内也”的解释则让人“不知所云”〔3〕。
另一个被认为“商”的异体字----“口贝底商”字(见图-2),其字形是在“商”字下添加一个贝字偏旁。林瑞生对于这三个字,这样解释〔4〕:
“商 shang (注:一声)
商(注:贝底商,见图-1) 本字。
商(注:口贝底商,见图-2) 俗字。”
以上意思是,商字本来写作“贝底商”,即本字。民间也有人把它写成“口贝底商”,即俗字。
二、三个商字的辨析
通过对“贝底商”与“口底商”二字的音、形、义的对比,笔者认为:这两个字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同音,均是“式阳切”。一般读音相同的汉字,其意义都比较接近。
其次,架构一样。大部分甲骨文商(注:口底商,见图-4),都是“辛”、“丙”、“口”三部分组成。其中,缺少“口” 的字(见图-5),均被视为省略了“口”〔5〕。按照以上逻辑分析,“贝底商”(见图-1)显然应该是“辛、“丙”、“贝”,三部分组成。
第三,含义不同。“贝底商”与“口底商”的区别在于:一个偏旁是“口字底”,一个偏旁是“贝字底”。而“口”在甲骨文就是口的形状,“贝”在甲骨文就是贝壳的形状。《说文解字》说:“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屬皆从口”......“贝,海疥虫也……象形。古者货贝而宝龟,凡贝之屬皆从贝”〔6〕。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字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应该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成是一个字。
1、“贝底商”与“口底商”的本义不同。
一般认为,这两个字都是会意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指㧑与指麾同。谓所指向也。”〔7〕意思是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
首先,“贝底商”,代表与贝壳有关的事,表示以贝为核心的贸易行为,即“行贾也”。引申为商业、商品、商贩等等,属经济的范畴。总之,“贝底商”字与商业贸易有关,未见争议。
其次,关于商,学者的解释则五花八门,以下摘录主要观点:
(1)、朱芳圃认为,“商”字是商人祭祀之时将“烛薪”置于“底座”之上,象征大火之星。始为族名,继以名其国邑以及朝代〔8〕。
(2)、日本学者加藤常贤认为,“商”字从辛从㕯辛声,国号之“商”和姓氏的“子”都是从高辛氏而来。“辛”是身的假借,“商”是女人生子或妊娠的女阴之意〔9〕。
(3)、商承祚认为,“商”字象架上置物之形〔10〕。
(4)、胡厚宣认为,甲骨文“商”字上部的形状,就是凤凰的凤字上的鸟冠,代表着商人崇拜的鸟图腾〔11〕。
(5)、张光直认为,“商"字中的“辛”代表殷商祖先像,中部的“丙”代表祭祀祖先的供桌或祭坛,下面“口”字,是指祭祀之人口中念念有词。整个商字意思是“祭祖”或“祖先崇拜”的会意”〔12〕。
(6)、田昌五认为,“商之为章,意乃乐章,表达的是能歌善舞的意思”〔13〕。
(7)、郑慧生认为,“商字初无下面的‘口’,本为地名,是商族发源地,后转变为氏族的名称,因而加‘口’成‘商’,这与周族的‘周’字初文无下面的‘口”,金文加‘口’成‘周’是一样的”〔14〕。
(8)、许进雄认为,“商”字字形“象建筑物下储藏室”的形状〔15〕。
(9)、徐葆认为,甲骨文“商”字从字形上看,就是耒耜一类的生产工具,商族之称当是源于这种耒耜的农业生产工具,以象征商族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的基本特征〔16〕。
(10)、姜亮夫认为,“商”字是一个乐器形状,上部是一发声器,下部为共鸣箱〔17〕。
还有很多观点,不一一列举。可见“口底商”字的本形、本义,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18〕。
结合各家观点及字形分析,笔者比较认为:“口底商”字所表达的意思,可能与精神活动有关。这种精神活动,不仅是祭祀祖先,也包含图腾崇拜甚至更多包含观星司晨的意思,如金文中商字构成明显有星辰的形状(见图-6),当是与观星司晨有关。总之,“口底商”字的本义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可能是商族人“尚齿”“尚鬼”与“占卜”习惯的最高和集中体现。商族人可能是以这个字表示自己“能与祖先甚至与上天对话”,借以显示自己高贵、神秘的身份。笔者大胆猜测,它甚至可能是君权神授思想的萌芽。
2、三个字所指代的地点和人群一致。
“贝底商”与“口底商”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异体字手册》和《说文解字注》所说的俗字--“口贝底商”字。从“口贝底商”字的结构看,就是在“口底商”之下添加一个“贝字底儿”的偏旁,或者说是在“贝底商”字的中间,添加了一个“口”字。显然是将两个商字合成的一个字。这似乎表示,“贝底商”与“口底商”所表达的含义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重叠,因此这三个字才有相同的读音,均为式阳切。也正是因为这种含义上的重叠,三个字才可以互相替代,所以段玉裁解释说“商行而商(注:贝底商)废矣”。而这三个字含义重叠的部分,很可能是所指代的具体地名和人群具有一致性。
作为地名,“贝底商”表达的最初意思可能是“存有贝壳”的地方,贝壳是当时的货币,引申为:商品、商业、商人。而“口底商”的最初的意思则可能是“观星和与祖先、与上天对话”的地方,引申为:商量、商议、协商。
这样看来,两个字形不同的商字,可能代表了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就族名而言,“贝底商”是指“拥有贝壳的商族人”,“口底商”是指“能与上天对话的人”;就地名而言,“贝底商”是指就是“存有大量贝的城邑”,“口底商”是指“能观星和与祖先、与上天对话的城邑”。也可以理解为自称时用商(注:口底商)借以显示自己的神秘和高贵,他称时使用“贝底商”字,表明与贝壳有关的那人那城。那么,这两个商字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于是,有人创造了“口贝底商”这个字。它把两个字叠在一起,可能是用来笼统指代“既存有贝壳又能观星司晨祭祀祖先的地方和既能与上天和祖先沟通又拥有大量贝壳的人群”。也就是说,“贝底商”与“口底商”这两个字代表了的是同一个人群或地点。换言之,正是“口贝底商”这个被称为“俗字”的异体字,点破了“贝底商”字与“口底商”字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那层窗户纸。也正因为具有这种内在联系,为了书写方便,“口贝底商”字下边的“贝”字偏旁才逐渐省略了。
三、三个商字的使用情况
假若以上辨析成立,那么,“贝底商”字、“口贝底商”字与“口底商”字三个字应该长期并存,但使用情况则各有不同。
1、适用对象不同。即“贝底商” 和“口贝底商”最初可能是商族以外的人群使用。“口底商”字则是商族人自称,郭沫若认为“故其国号本自称商”〔19〕。朱彦民也认为,“‘商’字似乎是商族人用以称呼自己的族名”〔20〕。张荫麟认为:“商民族以一一个王室和它的都邑为核心。这都邑商人自称“天邑商”〔21〕。
2、使用阶层不同。“口底商”可能通用于庙堂,为上层专用文字。从甲骨文中只有“口底商”而没有“贝底商”和 “口贝底商”这一现象分析,“口底商”记录的似乎都是军国大事,必为上层使用。而“贝底商” 和 “口贝底商”字最初可能流行于下层民间或者其他族群记录日常贸易。
3、书写材料不同。“贝底商”和“口贝底商”最初可能被刻画在民间的文字载体上,比如木条上。因为,龟甲在当时是贵重的物品。张光直说:“在甲骨卜辞中,有关向商王进贡龟甲的记载极其丰富……在殷墟出土的龟甲中,被鉴定出来的已有多种:中国胶龟(0cadia sinensis),兴地龟(Chinems reren),马来龟( Mauremys mutica,Cuora sp. )和田龟( Testudorn mys)。其中,兴地龟在今天的中国北部还有发现,而其他品类只见于长江流域或更偏南的地区”〔22〕。足见,民间获得龟甲实属不易。因此,“贝底商”字和“口贝底商”字不是刻在甲骨上而是刻在木条甚至或写在竹简等材料上的可能性很大。张荫麟认为:“现存商人的文书只有契刻的甲骨文书,但商人所有的文书不只此种,甲骨文书是先写而后刻的,这从甲骨上一些写而漏刻的朱墨迹可以推知。殷墟又发现一块白陶上写着字,从这些字迹可以推知毛笔的存在。又甲骨文中有册字,像竹简汇集之形。既有笔又有简册,可知当有写在简册上的文书”〔23〕。所以,“贝底商”字和“口贝底商”字此二字虽不存于甲骨文中,但也可能以其他方式存在。而“口底商”则常见于甲骨文中。
4、三个商字的含义和存续问题。
首先,“贝底商”字可能从始至终只表达“行贾”这一层意思。 “口底商”字所代表的意思,则包含最初的“观星司晨、祖先崇拜和祭祀”以及后天增加的“行贾”之意。而“口贝底商”的含义则涵盖了前两个字。
其次,“口底商”与“贝底商”所指代的人群与地点是一致的,于是“口贝底商”干脆把两个字合成一个字来写。因此,为方便书写,“口底商”才逐渐取代“贝底商” 和“口贝底商”。
第三,“贝底商” 和“口贝底商”的字型虽被“口底商”逐步替代,但“口底商”字义却被“贝底商” 和“口贝底商”覆盖,直到彻底失去其“祖先崇拜和祭祀或观星”的本来意思。打个比喻:“口底商”取代了“贝底商”和 “口贝底商”的躯壳,“贝底商”和“口贝底商”则占领了“口底商”的灵魂。
第四,从商字的演变轨迹分析(见图-7),“口底商”见于甲骨文,而“贝底商”和“口贝底商”最早只见于殷商晚期的金文,其中“贝底商”可能早于“口贝底商”。这三个字曾经有过一段并存时间,然后逐渐合并简化为一个字。
注释:
〔1〕《说文解字注》,贝部,28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说文解字注》,㕯部,8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3〕朱彦民:《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264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
〔4〕林瑞生:《异体字手册》,121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5〕张光直:《商名试释》,《中国商代文化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6〕《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口部,54页;贝部,279页
〔7〕《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55页
〔8〕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从》(卷上),36页,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年
〔9〕加藤常贤:《殷商子姓考》,《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456-487页,二松学舍大学出版部,1980年
〔10〕商承祚:《说文之古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7页,1983年
〔11〕胡厚宣:《甲骨文商族鸟图腾遗迹》,《历史论丛》,第一辑,1964年
〔12〕张光直:《商名试释》,《中国商代文化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13〕田昌五:《先商文化探索》,《华夏文明》(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14〕郑慧生:《殷商名称由来》,《历史教学》(1981年第七期)
〔15〕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359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
〔16〕徐葆:《释商----也谈商族族名的由来》 ,《河洛文明论文集》 ,265-276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
〔17〕姜亮夫:《殷商辩名》,《古史学论文集》,34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18〕姚孝递、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释》,15页,中华书局,1985年
〔19〕郭沫若:《卜辞通簒》,14页,科学出版社,1983年
〔20〕朱彦民:《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265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
〔21〕张荫麟:《中国史纲》,10页,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
〔22〕张光直:《商文明》,162页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2019年
〔23〕张荫麟:《中国史纲》,12页,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
完
——“商”字甲骨文历史本义之研究
角 瓜 竹
前言:说“商”字浓缩着中华全部文明之历史,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相信,因为“商”字本义至今“不明”。为了证明“商”字之伟大、“商”字之伟业、“商”人之帝国历史,笔者试从“商”字甲骨文历史本义之研究开始,用以解开中华国家起源神秘的文明历史之面纱。
关键词:中华之史/女王建“商”/“商”之伟业/“商”人帝国/甲骨文
搜狗百科:商(拼音:shāng)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本义不明,甲骨卜辞中都用作人名或地名,金文后来假借为国“殷国”殷商。
上述词条结论的编写,由搜狗百科参考了李学勤主编的《字源》、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的《新华写字字典》、杨琳编写的《汉字形义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的《汉语大字典》、千篇国学《商字的意思》等等多家专业机构的世纪之文献进行优选总结而成。
其结论:“商”字本义不明。
笔者认为:上述结论是近现代文明的一种尴尬。
根据搜狗百科词条最后所总结的定义:后人引申“假”借为国:“殷国”殷商。却不知“商”字本义为何?但仍继续称其国民及后裔为“商人”,昏昏沉沉的将其作为后世贸易的专用之“商”字,进行广泛使用和运用了几千年,乃至今日仍稀里糊涂的在各个领域无处不在使用。
“商”字本义不明,何谈商朝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又何以见证?
甲骨文中至今不见“夏、禹”二字,“夏、禹”史实又何在?
“商”字本义是什么?
“商”字诞生于何时?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意思是:上天命鸟王凤凰,下凡生商王,殷商土地宽又广。
相传“简狄”误吞“鸟王”凤凰卵,而生商玄王“契”。
“鸟王”凤凰受于天命,降落在殷商广褒的土地上,立国生“商”孕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玄”,是指以黑为主的“黑、红”二色。“黑、红”乃天地宇宙之混色,“红”可理解为赤火,方位在南方为离位,前方为朱雀,五行为火。“黑”可理解为玄水,方位在北方为坎位,背后为玄武,五行为水;北方之星为辰星(水星),故玄冥为水神。“玄”即:玄水赤火,北南水火相济,阴阳平衡也。
甲骨文“玄”字根结构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半部分为上下两个甲骨文“月”字三角形组成,代表上下两个女星王,上面一个是三角形的尖角向上,意指女星王通天;下面一个是三角形的尖角向下,系为女星王转世;上为赤火为火星通天,下为黑玄为水星转世,类似两颗耀眼的星石“玄(悬)”挂在天空之上。右半部分为甲骨文的“牛”字,牛为“商国”之图腾。即“玄”字归属“商国”“商国”有两个女星王“玄(悬)”挂在天空之上,一个通天一个转世
凤,fèng,形声字,从凡从鸟;本义:凤凰。远古祭师用来祭祀通神的完美神鸟,头顶华冠,羽披百眼,形似今日孔雀;后引申为有圣德的人、乐器、音律等。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说文》曰:“凤,神鸟也”。
王(拼音:wáng、wà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指事字,其甲骨文像斧钺之形,“王(见王字甲骨文演化图)”便是以
斧钺象征王权。本义:古代的最高统治者。笔者释:甲骨文“王”字上“一”横为天,下“一”横为地,“三角形星石”竖立中间向上出头,则事指:“星王、女王”升天;甲骨文“王”字若倒书,喻义着:“星王、女王转世”。
“凤”字,甲骨文最早的上半部有一个倒书的甲骨文“王”字(见“凤”字演化图1、2、3),上半部继而演化又变成一个倒书的“山”字,“凤”字上半部倒书的甲骨文“王”字与倒写书的“山”字,本义相同;均为:星王升天。
了解了甲骨文“凤、王”二字,再看甲骨文“不”字的创字构形时的本义(见“不”字甲骨文演化图)。东汉许慎《说文》解析:“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据民间甲骨文研究学者赵毅颖先生称:“甲骨文‘不’字倒书演化为‘王’”。再结合甲骨文“不”字的精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甲骨文“不”字外形:似飞鸟,即“鸟王”。“鸟王”为“凤”;“玄鸟”凤也。
二、甲骨文“不”字似飞鸟,本义即为:“鸟王”即转世又升天。
三、甲骨文“不”字倒书,即:“鸟王”升天。
四、甲骨文“不与王”二字均隐藏有倒书“三角形”的“月”石。
“玄鸟生商”,此“商”由“玄鸟”所生;“玄”为“鸟”的色彩,即:红与黑天地宇宙之混色羽毛的鸟儿——即天地所生“玄鸟”——“商国”的图腾之一“鸟图腾”。
水火相济,天地所生,“玄鸟”为王,“鸟王”凤凰下凡转世。“凤”字上半部又继续变迁演化,后变成了向上正书的甲骨文“山”字,甲骨文“山与火”字形相同,是比喻“鸟王”凤凰升天,即:“鸟王”凤凰浴火重生后,化为赤鸟、火鸟、朱雀或化为玄鸟——虹化升天。“凤”字演化图1、2、3合义为:“鸟王”凤凰即能升天,又可转世。
“辛”字为“天干”按五行排在第八位。“辛”字的甲骨文就是一个倒书的“王”字(见“辛”字演化图)。“辛”字为阴干,本义:星王转世。“辛”字作为商朝帝王之名的有“旦”祖辛、“颂”小辛、“先”廪辛等诸君帝王,末代君王为:帝辛,系帝乙少子,史称:纣王或商纣王。实际上商纣王“帝辛”却是一个所经历的千辛万苦,远胜过刑刀之罚,而“下凡转世”的亡国之君王。
关于“辛”字一字,这是本文笔者在论述“商”义之时,唯一一个不可绕过的人物“主体”之字。为什么说“辛”字具有“商”字造字结构的重要主体地位?主要是“喾帝”的历史地位与其身世之谜所决定的,在名号的使用上“喾帝”应该是历史上使用“辛”字为“名号”的“第一人”。能将自己的名号一个“辛”字演化成“高辛”的“帝”字,科学巧妙的载入中华古代帝国历史“商”字演化的长河之中,其造字的深远意义之伟大,而胜于“始皇”二字,史上堪称:空前绝后。
解读甲骨文“商”字,还应当以“生命宇宙观”的核心价值思想,去了解以下相关甲骨文字的构形起源:
甲骨文“石”字与“厂、夕”字形同为一字形,与甲骨文“月”字同“形”即:星空之“石”;“月”字实为:日、月、星辰的“辰”字之一角,“石”字起源于甲骨文的“月”字,即:月石也。意指“石”字亦为天上的月亮,转世之星王。本义:“石”之女王也。二、“言”(见“言”字甲骨文演化图)字甲骨文的上部为:“月”字三角形尖向下倒书的甲骨文“月”字,这里倒书的甲骨文“月”字,即为倒书的甲骨文“王”字,意指星王女王转世;下面一个“口”字,“古口为国”;甲骨文“言”字的本义:是指在一个国家里只有星王女王才有话语权。
三、“丙”(见“丙”字甲骨文演化图)字“双石”组成,五行天干列第三,属“阳干”,二十八星宿之“商星”,五行为“大火星”,火星为阳,阳为男性,为星王、天王。甲骨文“丙”字在“商”的结构之中,喻义为:男性天王。
四、早期甲骨文“皇”与“帝”字,同为一字,互为通用,甲骨文“皇”字初读“帝”,而不言“皇”;后甲骨文“王”字问世,又造出“帝”字;此字归入“皇”字,读作“皇”后,即由“五帝”的“帝”字,演化为“三皇”甲骨文“玄”字根结构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半部分为上下两个甲骨文“月”字
三角形组成,代表上下两个女星王,上面一个是三角形的尖角向上,意指女星王通天;下面一个是三角形的尖角向下,系为女星王转世;上为赤火为火星通天,下为黑玄为水星转世,类似两颗耀眼的星石“玄(悬)”挂在天空之上。右半部分为甲骨文的“牛”字,牛为“商国”之图腾。即“玄”字归属“商国”“商国”有两个女星王“玄(悬)”挂在天空之上,一个通天一个转世。
的“皇”字(见甲骨文“皇”字演化图)。此时,甲骨文的帝、皇、王三字均有三角形“月石”隐藏其中,均代表女性天王。
五、甲骨文“喾”(见甲骨文“喾”字演化图)字的上部是三皇的“皇”字,为天皇、地皇、人皇,由最早的“五帝”的帝字演化而来,为真正“三皇”的“皇”字。下部为牛字,“商”的图腾为牛。即“喾”字本义为:天皇、地皇、人皇转世下凡到“牛之商国”,喾帝是天皇、地皇、人皇三皇转世的女王。
六、“日”字在甲骨文字中多处互证,意表为:星王。不言其明。
七、“月”传“石”形,石承“月”字,为日月星辰“辰”字之一角,“石”源于“月”,二字为阴,阴为女性,大阴为月母常羲,即月神。据古人以“命源于石”为其“生命宇宙观”的核心价值思想指导创造文字,然“月、石(见甲骨文“月、石、辰”字演化图及图4)”等字,当属是代表女性的星王。“命源于石”,意指“命”来源于天空耀眼的“星星和月亮”,而绝非喻意天空陨落大地的一般陨石。
八、甲骨文“明”字与现代“明”(见图2、3)字结构相同,是由“日月”组成,甲骨文“日”字喻义“白昼”,不言其明。其“月与石(见图4)”同形,三角形两边直线出头,意指是月亮发出的光芒。日月星辰在夜晚的天空上,月亮最为明亮,月亮之“石”光芒万丈,是天空上唯一可以照亮大地的“星辰”;日月星辰之“辰(见甲骨文“辰”字演化图)”字甲骨文之一角——“月、石”也。甲骨文“厂、夕”二字与“月、石”亦同形,古人在造字时认为,最宽“厂(敞)”的地方是最明亮的,“月亮”照耀大地视野必须宽“厂(敞)”。“夕”阳阴交接之“光”而阴盛。
九、“干”字为:天干、星王。
商朝各帝王在殷墟甲骨文中的祭名,均取自五行于十大天干之一字为名,意指:商王均系“天王(星王)转世”。
综上,本文甲骨文月、石、夕、言、辰、王、不、山等字,在造字结构中,均有“月”字字形的“三角形”,特别是在甲骨文“王、不、言”等字的构形起源中,远古祖先巧妙的运用了“月”字的字形“三角形”,作为甲骨文相关造字的“字根”,用于创造与其有相关意义的文字。
始造甲骨文中的“字根”三角形均代表:星王和女王。且有特别强调为女王之意。
《说文解字》曰:“从外知内也。从㕯(nè),章省声”。清·王筠《说文句读》所云:“谓由外以测其内也”,许慎认为“商”的本义是揣测、估量;而近现代学术界亦对于甲骨文“商”(见“商”字演化图1、2)字的解释和看法始终不能统一。事实证明“商”字至今“本义不明”,究其原因,是历史“说献”及当今对甲骨文“商”字的解读与考证方法出现了方向性的瑕疵与偏差所至。
经笔者研究后,并充分与民间所藏有关甲骨文“商”字之文物进行比对,参阅《五帝本纪》、《诗经·商颂·玄鸟》所述之义,用古人的生命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指导思想,对甲骨文进行分析总结后认为:甲骨文“商”字在构形起源方面,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变化等复杂程度上,在甲骨文当中都是及其不多见的一个文字,且没有之一,也难怪人们至今也无法解读其义。
在甲骨文的构形起源上,“商”字可以分上下部分两大类演化形式:
一、甲骨文“商”字上部分演化分类
1、倒书三角形的甲骨文“石”字头; “石”字头,有单“石”和双“石”之分。
2、甲骨文“干”字头;“干”字头,也有单“干”和双“干”之分。
3、甲骨文“辛”字头;“辛”字头,又有单“辛”和双“辛”之分。
4、甲骨文倒书的“王”字,仍然有单、双“王”字之分。
5、除上述变化外,还有少部分其他变化。比如:“一”和“二”字头,同样还有单、双“一、二”之分;倒三角形的“石”字头部,还分“空心”和“实心”笔画“石”字之分。
二、甲骨文“商”字下部分变化分类
1、甲骨文双“石”字类。
2、甲骨文“丙”字类。
3、甲骨文“商”字下部“丙”内有“口”和无“口”类。
甲骨文商”字有“口”的,又分单、双和内、外及上、下与多、少之分均有其自己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甲骨文“商”字以上所有的全部大、小、微细变化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商议。即古人在造甲骨文“商”字时,本义是在告诉后人:甲骨文“商”字是谁在与谁协商及什么人之间在协商和协商的内容又是什么:(1)“商王”均是“星王、天王”转世下凡;(2)“商王”无论是星王、天王,还是大王、小王或男王、女王,“商族”或“商国”的事情都是要在两个“商王”之间进行的协“商”决定;(3)“商国”国王始终都有男王和女王之分工;(4)甲骨文“商”字有“商族”或“商国”之分;(5)协商有“国”内之事和还有“国”外之事之分,国事发展又分一国、两国或多国之事之分等;(6)甲骨文“商”字演化到金文时,其内涵则更加丰富多彩。
针对上述分类,笔者对部分“代表”部首之字,再进行略作部分梳理后,简单释义:上部为甲骨文王字(见“王”字演化图)倒书,由上向下,义为:女王转世下凡。下半部为“丙”字时,一类为甲骨文“商”字下半部“丙”字内无口,后一类为“丙”字内有口(见甲骨文“商”字演化图1、2)。无口的甲骨文“商”字,早于有口甲骨文“商”字的使用。甲骨文“商”字的本义均为:“商王”之间在“商议”族事或国事。男人为丁,女人为口,古“口”为“国”。甲骨文“商”字下半部演化为有口的“丙”字时,是为了区分当时“商帝国”的“权力”归属于女权社会还是男权社会,而确立的一种标志。同时,证明并强调:造字时商国的国家“权力”仍归属于女权社会,“商帝国”的国家是女王建立的,或是“鸟王”转世,借“简狄(喾帝)”生商玄王“契”,而创建的正式男权社会“商帝国”奴隶制国家。
商字下半部“丙”字里为有口时,说明商王“契”还没有出生,“玄鸟”也还没有生商玄王“契”,此时,商帝国业已建立,商帝国的建立者是“简狄(简狄应该为后世虚构杜撰出来的“历史”,简狄可能就是“喾帝”,“喾帝”也是女性)”,而不是商玄王“契”。因为,“商”字内的口字代表的是女人和国家。在原来的“商”字下半部添加“口”字,是商国的造字者在告知天下,“丙”字为“双月(石)”为“双星”为“两个星王”。同时也是强调并用以证明商帝国的国家,是在“商帝国”的女王带领下建立的,女王是“简狄”即喾帝。但在“商”字演化的过程中,造字者还明确的告诉了子孙后代,“商国”的创建与发展,始终有“男王”的参与,其历史地位却始终亦都是从属于“女王”的“建设者”。因为,当时的社会正处于由女权社会向男权社会变更过度的时期,“商”字的变迁与演化,是对这一历史时期最好的诠释与记录,“商”字的演化过程,就是一部活脱脱的中华古老的灿烂文明史。在“商”字内加“口”字,亦是商帝国族人为“简狄(喾帝)”树立了一座伟大不朽的母性丰碑。
“商”字立“国”,其本义就是:由女星王转世并商议国家之大事。
“商”字下半部加有口时,“玄鸟”还没有降世,也就是说,此时商玄王“契”还没有出生,“玄鸟生商”是“喾帝”在为创建“商帝国”所进行的政治背书宣传。据司马迁《五帝本记》称:“契”与“禹”在尧、舜时代同朝为官。商人建立“商帝国”的时间应该始自于帝喾时期,而早于“唐尧虞舜”的时代。所以,“商”朝建国和发展的历史,应该是远早于司马迁《夏本记》所撰写的“夏”代历史。这就是史实,这些史实均由“商帝国”的祖先们,用其特有的“语言”形式,详实的记录在甲骨文“商”字演化造字的历史之中。甲骨文“商”字的演变过程,就是历史的铁证。
笔者所藏“商君北巫”等玉器中的铭文“商”字,下半部均未见有口(见证据5),应该属“商帝国”的建立或“玄鸟生商”之前的器物,可与考古发现的甲骨文“商”字,所记录的演化变革历史互为证据证明使用。
甲骨文“商”字的历史故事在讲完之前,笔者必须强调提醒的是甲骨文的“商”字在商代的历史上,无论历史如何进行变迁与演化,她都忠实的记录了“商帝国”民族的复兴与创立及发展辉煌而又灿烂的文明历史,并告诉子孙后代,女性在“商帝国”的历史地位是始终至高无上的。
笔者有幸藏有《刚卯·月令》之文(见证据6),商代建国记事玉版(见证据7),上有铭文所记录的“商帝国”民族复兴的历程与“商君北巫”等刚卯玉器中的铭文“商”字及甲骨文“商”字的变革历史亦均可相互为此印证。“辛、不”二字和“凤、商、言”字等甲骨文的上半部,均为倒书的甲骨文“王”字且全部隐藏有“三角形石”。由此可见,“玄鸟”就是“鸟王”凤凰;“商”字的本义就是:星王、女王转世,商议民族复兴之大事;后经历史发展需要在“商”字内加“口”,用于记录证明“殷商”帝国之国家是由女王“简狄(喾帝)”开始所书写的民族复兴建国发展文明之历史。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殷商”帝国及后裔——中华主体之民族汉族祖先“商人”,世世代代贡奉纪念“简狄(喾帝)”的传统习俗和美德。商朝后裔宋国之君为了赞美“简狄(喾帝)”与商玄王“契”的伟绩,而专门为此谱写的一首《诗经·商颂·玄鸟》之史诗:“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的神话历史颂歌。
“鸟王”凤凰遵照天命,降临天下,通过“简狄(喾帝)”而生“商契”帝国,并从此开创了以“商帝国”之伟业而发展的一个新兴的男权社会奴隶制国家。甲骨文“商”字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华文明及中华男权社会国家“商之伟业”之全部历程。
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八日角瓜竹(组)二初考于合肥
——“商”字甲骨文历史本义之研究
角 瓜 竹
前言:说“商”字浓缩着中华全部文明之历史,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相信,因为“商”字本义至今“不明”。为了证明“商”字之伟大、“商”字之伟业、“商”人之帝国历史,笔者试从“商”字甲骨文历史本义之研究开始,用以解开中华国家起源神秘的文明历史之面纱。
关键词:中华之史/女王建“商”/“商”之伟业/“商”人帝国/甲骨文
搜狗百科:商(拼音:shāng)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本义不明,甲骨卜辞中都用作人名或地名,金文后来假借为国“殷国”殷商。
上述词条结论的编写,由搜狗百科参考了李学勤主编的《字源》、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的《新华写字字典》、杨琳编写的《汉字形义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的《汉语大字典》、千篇国学《商字的意思》等等多家专业机构的世纪之文献进行优选总结而成。
其结论:“商”字本义不明。
笔者认为:上述结论是近现代文明的一种尴尬。
根据搜狗百科词条最后所总结的定义:后人引申“假”借为国:“殷国”殷商。却不知“商”字本义为何?但仍继续称其国民及后裔为“商人”,昏昏沉沉的将其作为后世贸易的专用之“商”字,进行广泛使用和运用了几千年,乃至今日仍稀里糊涂的在各个领域无处不在使用。
“商”字本义不明,何谈商朝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又何以见证?
甲骨文中至今不见“夏、禹”二字,“夏、禹”史实又何在?
“商”字本义是什么?
“商”字诞生于何时?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意思是:上天命鸟王凤凰,下凡生商王,殷商土地宽又广。
相传“简狄”误吞“鸟王”凤凰卵,而生商玄王“契”。
“鸟王”凤凰受于天命,降落在殷商广褒的土地上,立国生“商”孕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玄”,是指以黑为主的“黑、红”二色。“黑、红”乃天地宇宙之混色,“红”可理解为赤火,方位在南方为离位,前方为朱雀,五行为火。“黑”可理解为玄水,方位在北方为坎位,背后为玄武,五行为水;北方之星为辰星(水星),故玄冥为水神。“玄”即:玄水赤火,北南水火相济,阴阳平衡也。
甲骨文“玄”字根结构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半部分为上下两个甲骨文“月”字三角形组成,代表上下两个女星王,上面一个是三角形的尖角向上,意指女星王通天;下面一个是三角形的尖角向下,系为女星王转世;上为赤火为火星通天,下为黑玄为水星转世,类似两颗耀眼的星石“玄(悬)”挂在天空之上。右半部分为甲骨文的“牛”字,牛为“商国”之图腾。即“玄”字归属“商国”“商国”有两个女星王“玄(悬)”挂在天空之上,一个通天一个转世
凤,fèng,形声字,从凡从鸟;本义:凤凰。远古祭师用来祭祀通神的完美神鸟,头顶华冠,羽披百眼,形似今日孔雀;后引申为有圣德的人、乐器、音律等。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说文》曰:“凤,神鸟也”。
王(拼音:wáng、wà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指事字,其甲骨文像斧钺之形,“王(见王字甲骨文演化图)”便是以
斧钺象征王权。本义:古代的最高统治者。笔者释:甲骨文“王”字上“一”横为天,下“一”横为地,“三角形星石”竖立中间向上出头,则事指:“星王、女王”升天;甲骨文“王”字若倒书,喻义着:“星王、女王转世”。
“凤”字,甲骨文最早的上半部有一个倒书的甲骨文“王”字(见“凤”字演化图1、2、3),上半部继而演化又变成一个倒书的“山”字,“凤”字上半部倒书的甲骨文“王”字与倒写书的“山”字,本义相同;均为:星王升天。
了解了甲骨文“凤、王”二字,再看甲骨文“不”字的创字构形时的本义(见“不”字甲骨文演化图)。东汉许慎《说文》解析:“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据民间甲骨文研究学者赵毅颖先生称:“甲骨文‘不’字倒书演化为‘王’”。再结合甲骨文“不”字的精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甲骨文“不”字外形:似飞鸟,即“鸟王”。“鸟王”为“凤”;“玄鸟”凤也。
二、甲骨文“不”字似飞鸟,本义即为:“鸟王”即转世又升天。
三、甲骨文“不”字倒书,即:“鸟王”升天。
四、甲骨文“不与王”二字均隐藏有倒书“三角形”的“月”石。
“玄鸟生商”,此“商”由“玄鸟”所生;“玄”为“鸟”的色彩,即:红与黑天地宇宙之混色羽毛的鸟儿——即天地所生“玄鸟”——“商国”的图腾之一“鸟图腾”。
水火相济,天地所生,“玄鸟”为王,“鸟王”凤凰下凡转世。“凤”字上半部又继续变迁演化,后变成了向上正书的甲骨文“山”字,甲骨文“山与火”字形相同,是比喻“鸟王”凤凰升天,即:“鸟王”凤凰浴火重生后,化为赤鸟、火鸟、朱雀或化为玄鸟——虹化升天。“凤”字演化图1、2、3合义为:“鸟王”凤凰即能升天,又可转世。
“辛”字为“天干”按五行排在第八位。“辛”字的甲骨文就是一个倒书的“王”字(见“辛”字演化图)。“辛”字为阴干,本义:星王转世。“辛”字作为商朝帝王之名的有“旦”祖辛、“颂”小辛、“先”廪辛等诸君帝王,末代君王为:帝辛,系帝乙少子,史称:纣王或商纣王。实际上商纣王“帝辛”却是一个所经历的千辛万苦,远胜过刑刀之罚,而“下凡转世”的亡国之君王。
关于“辛”字一字,这是本文笔者在论述“商”义之时,唯一一个不可绕过的人物“主体”之字。为什么说“辛”字具有“商”字造字结构的重要主体地位?主要是“喾帝”的历史地位与其身世之谜所决定的,在名号的使用上“喾帝”应该是历史上使用“辛”字为“名号”的“第一人”。能将自己的名号一个“辛”字演化成“高辛”的“帝”字,科学巧妙的载入中华古代帝国历史“商”字演化的长河之中,其造字的深远意义之伟大,而胜于“始皇”二字,史上堪称:空前绝后。
解读甲骨文“商”字,还应当以“生命宇宙观”的核心价值思想,去了解以下相关甲骨文字的构形起源:
甲骨文“石”字与“厂、夕”字形同为一字形,与甲骨文“月”字同“形”即:星空之“石”;“月”字实为:日、月、星辰的“辰”字之一角,“石”字起源于甲骨文的“月”字,即:月石也。意指“石”字亦为天上的月亮,转世之星王。本义:“石”之女王也。二、“言”(见“言”字甲骨文演化图)字甲骨文的上部为:“月”字三角形尖向下倒书的甲骨文“月”字,这里倒书的甲骨文“月”字,即为倒书的甲骨文“王”字,意指星王女王转世;下面一个“口”字,“古口为国”;甲骨文“言”字的本义:是指在一个国家里只有星王女王才有话语权。
三、“丙”(见“丙”字甲骨文演化图)字“双石”组成,五行天干列第三,属“阳干”,二十八星宿之“商星”,五行为“大火星”,火星为阳,阳为男性,为星王、天王。甲骨文“丙”字在“商”的结构之中,喻义为:男性天王。
四、早期甲骨文“皇”与“帝”字,同为一字,互为通用,甲骨文“皇”字初读“帝”,而不言“皇”;后甲骨文“王”字问世,又造出“帝”字;此字归入“皇”字,读作“皇”后,即由“五帝”的“帝”字,演化为“三皇”甲骨文“玄”字根结构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左半部分为上下两个甲骨文“月”字
三角形组成,代表上下两个女星王,上面一个是三角形的尖角向上,意指女星王通天;下面一个是三角形的尖角向下,系为女星王转世;上为赤火为火星通天,下为黑玄为水星转世,类似两颗耀眼的星石“玄(悬)”挂在天空之上。右半部分为甲骨文的“牛”字,牛为“商国”之图腾。即“玄”字归属“商国”“商国”有两个女星王“玄(悬)”挂在天空之上,一个通天一个转世。
的“皇”字(见甲骨文“皇”字演化图)。此时,甲骨文的帝、皇、王三字均有三角形“月石”隐藏其中,均代表女性天王。
五、甲骨文“喾”(见甲骨文“喾”字演化图)字的上部是三皇的“皇”字,为天皇、地皇、人皇,由最早的“五帝”的帝字演化而来,为真正“三皇”的“皇”字。下部为牛字,“商”的图腾为牛。即“喾”字本义为:天皇、地皇、人皇转世下凡到“牛之商国”,喾帝是天皇、地皇、人皇三皇转世的女王。
六、“日”字在甲骨文字中多处互证,意表为:星王。不言其明。
七、“月”传“石”形,石承“月”字,为日月星辰“辰”字之一角,“石”源于“月”,二字为阴,阴为女性,大阴为月母常羲,即月神。据古人以“命源于石”为其“生命宇宙观”的核心价值思想指导创造文字,然“月、石(见甲骨文“月、石、辰”字演化图及图4)”等字,当属是代表女性的星王。“命源于石”,意指“命”来源于天空耀眼的“星星和月亮”,而绝非喻意天空陨落大地的一般陨石。
八、甲骨文“明”字与现代“明”(见图2、3)字结构相同,是由“日月”组成,甲骨文“日”字喻义“白昼”,不言其明。其“月与石(见图4)”同形,三角形两边直线出头,意指是月亮发出的光芒。日月星辰在夜晚的天空上,月亮最为明亮,月亮之“石”光芒万丈,是天空上唯一可以照亮大地的“星辰”;日月星辰之“辰(见甲骨文“辰”字演化图)”字甲骨文之一角——“月、石”也。甲骨文“厂、夕”二字与“月、石”亦同形,古人在造字时认为,最宽“厂(敞)”的地方是最明亮的,“月亮”照耀大地视野必须宽“厂(敞)”。“夕”阳阴交接之“光”而阴盛。
九、“干”字为:天干、星王。
商朝各帝王在殷墟甲骨文中的祭名,均取自五行于十大天干之一字为名,意指:商王均系“天王(星王)转世”。
综上,本文甲骨文月、石、夕、言、辰、王、不、山等字,在造字结构中,均有“月”字字形的“三角形”,特别是在甲骨文“王、不、言”等字的构形起源中,远古祖先巧妙的运用了“月”字的字形“三角形”,作为甲骨文相关造字的“字根”,用于创造与其有相关意义的文字。
始造甲骨文中的“字根”三角形均代表:星王和女王。且有特别强调为女王之意。
《说文解字》曰:“从外知内也。从㕯(nè),章省声”。清·王筠《说文句读》所云:“谓由外以测其内也”,许慎认为“商”的本义是揣测、估量;而近现代学术界亦对于甲骨文“商”(见“商”字演化图1、2)字的解释和看法始终不能统一。事实证明“商”字至今“本义不明”,究其原因,是历史“说献”及当今对甲骨文“商”字的解读与考证方法出现了方向性的瑕疵与偏差所至。
经笔者研究后,并充分与民间所藏有关甲骨文“商”字之文物进行比对,参阅《五帝本纪》、《诗经·商颂·玄鸟》所述之义,用古人的生命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指导思想,对甲骨文进行分析总结后认为:甲骨文“商”字在构形起源方面,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变化等复杂程度上,在甲骨文当中都是及其不多见的一个文字,且没有之一,也难怪人们至今也无法解读其义。
在甲骨文的构形起源上,“商”字可以分上下部分两大类演化形式:
一、甲骨文“商”字上部分演化分类
1、倒书三角形的甲骨文“石”字头; “石”字头,有单“石”和双“石”之分。
2、甲骨文“干”字头;“干”字头,也有单“干”和双“干”之分。
3、甲骨文“辛”字头;“辛”字头,又有单“辛”和双“辛”之分。
4、甲骨文倒书的“王”字,仍然有单、双“王”字之分。
5、除上述变化外,还有少部分其他变化。比如:“一”和“二”字头,同样还有单、双“一、二”之分;倒三角形的“石”字头部,还分“空心”和“实心”笔画“石”字之分。
二、甲骨文“商”字下部分变化分类
1、甲骨文双“石”字类。
2、甲骨文“丙”字类。
3、甲骨文“商”字下部“丙”内有“口”和无“口”类。
甲骨文商”字有“口”的,又分单、双和内、外及上、下与多、少之分均有其自己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甲骨文“商”字以上所有的全部大、小、微细变化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商议。即古人在造甲骨文“商”字时,本义是在告诉后人:甲骨文“商”字是谁在与谁协商及什么人之间在协商和协商的内容又是什么:(1)“商王”均是“星王、天王”转世下凡;(2)“商王”无论是星王、天王,还是大王、小王或男王、女王,“商族”或“商国”的事情都是要在两个“商王”之间进行的协“商”决定;(3)“商国”国王始终都有男王和女王之分工;(4)甲骨文“商”字有“商族”或“商国”之分;(5)协商有“国”内之事和还有“国”外之事之分,国事发展又分一国、两国或多国之事之分等;(6)甲骨文“商”字演化到金文时,其内涵则更加丰富多彩。
针对上述分类,笔者对部分“代表”部首之字,再进行略作部分梳理后,简单释义:上部为甲骨文王字(见“王”字演化图)倒书,由上向下,义为:女王转世下凡。下半部为“丙”字时,一类为甲骨文“商”字下半部“丙”字内无口,后一类为“丙”字内有口(见甲骨文“商”字演化图1、2)。无口的甲骨文“商”字,早于有口甲骨文“商”字的使用。甲骨文“商”字的本义均为:“商王”之间在“商议”族事或国事。男人为丁,女人为口,古“口”为“国”。甲骨文“商”字下半部演化为有口的“丙”字时,是为了区分当时“商帝国”的“权力”归属于女权社会还是男权社会,而确立的一种标志。同时,证明并强调:造字时商国的国家“权力”仍归属于女权社会,“商帝国”的国家是女王建立的,或是“鸟王”转世,借“简狄(喾帝)”生商玄王“契”,而创建的正式男权社会“商帝国”奴隶制国家。
商字下半部“丙”字里为有口时,说明商王“契”还没有出生,“玄鸟”也还没有生商玄王“契”,此时,商帝国业已建立,商帝国的建立者是“简狄(简狄应该为后世虚构杜撰出来的“历史”,简狄可能就是“喾帝”,“喾帝”也是女性)”,而不是商玄王“契”。因为,“商”字内的口字代表的是女人和国家。在原来的“商”字下半部添加“口”字,是商国的造字者在告知天下,“丙”字为“双月(石)”为“双星”为“两个星王”。同时也是强调并用以证明商帝国的国家,是在“商帝国”的女王带领下建立的,女王是“简狄”即喾帝。但在“商”字演化的过程中,造字者还明确的告诉了子孙后代,“商国”的创建与发展,始终有“男王”的参与,其历史地位却始终亦都是从属于“女王”的“建设者”。因为,当时的社会正处于由女权社会向男权社会变更过度的时期,“商”字的变迁与演化,是对这一历史时期最好的诠释与记录,“商”字的演化过程,就是一部活脱脱的中华古老的灿烂文明史。在“商”字内加“口”字,亦是商帝国族人为“简狄(喾帝)”树立了一座伟大不朽的母性丰碑。
“商”字立“国”,其本义就是:由女星王转世并商议国家之大事。
“商”字下半部加有口时,“玄鸟”还没有降世,也就是说,此时商玄王“契”还没有出生,“玄鸟生商”是“喾帝”在为创建“商帝国”所进行的政治背书宣传。据司马迁《五帝本记》称:“契”与“禹”在尧、舜时代同朝为官。商人建立“商帝国”的时间应该始自于帝喾时期,而早于“唐尧虞舜”的时代。所以,“商”朝建国和发展的历史,应该是远早于司马迁《夏本记》所撰写的“夏”代历史。这就是史实,这些史实均由“商帝国”的祖先们,用其特有的“语言”形式,详实的记录在甲骨文“商”字演化造字的历史之中。甲骨文“商”字的演变过程,就是历史的铁证。
笔者所藏“商君北巫”等玉器中的铭文“商”字,下半部均未见有口(见证据5),应该属“商帝国”的建立或“玄鸟生商”之前的器物,可与考古发现的甲骨文“商”字,所记录的演化变革历史互为证据证明使用。
甲骨文“商”字的历史故事在讲完之前,笔者必须强调提醒的是甲骨文的“商”字在商代的历史上,无论历史如何进行变迁与演化,她都忠实的记录了“商帝国”民族的复兴与创立及发展辉煌而又灿烂的文明历史,并告诉子孙后代,女性在“商帝国”的历史地位是始终至高无上的。
笔者有幸藏有《刚卯·月令》之文(见证据6),商代建国记事玉版(见证据7),上有铭文所记录的“商帝国”民族复兴的历程与“商君北巫”等刚卯玉器中的铭文“商”字及甲骨文“商”字的变革历史亦均可相互为此印证。“辛、不”二字和“凤、商、言”字等甲骨文的上半部,均为倒书的甲骨文“王”字且全部隐藏有“三角形石”。由此可见,“玄鸟”就是“鸟王”凤凰;“商”字的本义就是:星王、女王转世,商议民族复兴之大事;后经历史发展需要在“商”字内加“口”,用于记录证明“殷商”帝国之国家是由女王“简狄(喾帝)”开始所书写的民族复兴建国发展文明之历史。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殷商”帝国及后裔——中华主体之民族汉族祖先“商人”,世世代代贡奉纪念“简狄(喾帝)”的传统习俗和美德。商朝后裔宋国之君为了赞美“简狄(喾帝)”与商玄王“契”的伟绩,而专门为此谱写的一首《诗经·商颂·玄鸟》之史诗:“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的神话历史颂歌。
“鸟王”凤凰遵照天命,降临天下,通过“简狄(喾帝)”而生“商契”帝国,并从此开创了以“商帝国”之伟业而发展的一个新兴的男权社会奴隶制国家。甲骨文“商”字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华文明及中华男权社会国家“商之伟业”之全部历程。
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八日角瓜竹(组)二初考于合肥
商(又称殷商或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由商汤建立。
传说商族是高辛氏(帝喾)的后裔,居黄河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舜时,商族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领——契。后来商人把他称作“玄王”,作为始祖,并编出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颂歌来赞美他。
商朝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古代文明的进步获得转机。
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加快,私有制度进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隶制度占主要地位的时代。
商朝的势力范围也大大超过了夏朝。考古学家从安阳的小屯村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说明殷商时代文字已经得到充分广泛的应用,发展得也比较成熟;汉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形成。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使我们对商朝的了解更为详细可靠。
商朝对于天文天象的记载、对于干支记时法的运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商朝的农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都比较快,尤其是手工业,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各种常用的器具和礼器、酒器十分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商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在夏朝奉“天”罚罪法制观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更加强调“神”尤其是祖先神的作用。在这种天命观的影响下,商人十分迷信鬼神。商王自称是上帝的儿子,即“下帝”也称天子。
在王权神授观下,商朝的法律也都是一“天”与“神”的名义制定的。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语。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汝,罔有攸赦。”以天的名义对夏进行讨伐。
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
“帝”是商人心中的最大神,地位最高、权力最大,也是社会秩序的主宰。这种“一元”(帝)“多神”(自然神祇)的信仰模式,与现实世界的“王权政治”相仿。简单来说,人世有君王统治百姓,在自然界有“帝”统治自然神祇,但“帝”的能力和权威更凌驾世间君王之上,他是一切万物的主宰。
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致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学者认识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而同时的金文,因系铸造,故字体为圆形。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汉字“商”字。先来看看商字的演变。
国学大师中解释商字如上图:
通过网络查证,我们发现了神兽同学对于“商”字的论证。如下:
神兽同学认为:甲骨文中有一个商字的写法,两个日写的不一样,而且是明显的不一样,故意为之。其认为,这不就是上古时代的等臂秤嘛!两个不一样的日,其实一个是货物,一个是秤砣,砝码!
“商”字的本意不就出来了吗,就是一个提供公平交易的市场,入内有“称”。
说称之前先说“两”字。“两”字就是上古时代的等臂秤,等臂秤就是对称的“称”也称天平。一,二,三.....“二”为何会有“两”这个同义字,就是因为称重量,只能有二端。“两”量也,音同义相近。两不仅有二的意思,还有均衡的意思,“三才而两之”。因为称重后来又演化为日常使用的重量的基本单位,看看古代的天平吧。
没有再古老的了 ,大概就这个意思。上古的时候不等臂的杆秤不精确,不完善 。一直到魏晋,杆秤才能精确 。所以上古的时候,使用的就是等臂的“称”。既然等臂就会留下很多关于等臂的砝码 ,比如匀、 爰 、寽 .....等砝码 ,对称、 匀称 、 均匀 、援助、捋顺 ,公平,称心.........都是那个时代称重用语的残留.....
海昏侯墓的铜砝码和大“称”用的石头称砣。
海昏侯墓的铜砝码
由此可知,“商”字的甲骨文里的“日”字是“称砣”。正是因为商代的,量具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才有“商量”一语的留存,也开启了中国的“重商”主义时代。
阿域在 《解决方案之“商”字:通过古籍汉字“拯救”地球人》 中曾说过:为什么我们今天还将做生意的人叫商人?古指行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做买卖的人,亦用以指从事私营工商业的人):商人、商贩、。商贾(gǔ )(商人)、商旅。其实这个源于 中国古朝代:商代。由此可见,中国的商业文明已经是位于世界之先列的。商朝不仅是商业文明的时代,更是农业文明和人类和谐的时代!
中国的商代就开始了商业活动,开始并没有形成金钱货币体制,而是以贝壳做为一种交易物。所以当时的人们完全是以信用作为商业基础的。
在我国汉文字结构中可以看到,凡与财富、价值有关的字,也多以贝为偏旁。贝币较广泛地在各阶层中使用,也标志着商品交换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到后来,产于远方的海贝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的要求,于是又出现了骨制贝和铜制贝。1958年在殷墟大司空发掘中,就发现了铜贝。我国的铜贝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金属货币。它的出现,反映了商品交换的发展更需要有商业的媒介来组织发达的商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