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少人印象中的水滴是上面尖下面圆的泪状,这多少和海报、节水标志中常用泪状表示水滴有关。实际上,水滴的形状并非如此。
在太空中没有重力影响,水滴为近乎完美的圆球。这是因为水滴的表面张力,在此作用下水滴表面积趋于最小(表面积越小,能量越低)。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球形表面积最小,所以水滴是球形。
实际生活中,重力等影响会使水滴偏离球形。以水龙头为例,水滴摇摇欲坠时,顶端仍与水龙头有小面积的接触(上面的尖),底端下垂,重力和水龙头的附着力将水滴拉扯成长椭球,比较接近泪状。彻底坠落后,水滴很快变成扁椭球并向下运动,然后又变成圆球、长椭球、圆球、扁椭球,如此循环变形,如图。
图片来源
至于雨滴,文献指出直径小于1mm的雨滴以球形为主,在1-3mm的雨滴以椭球形为主,在3-5mm的雨滴为底部扁平的馒头状,如图(直径是指与雨滴体积相同的球的直径)。雨滴所受重力与直径的三次方成正比,表面张力与直径成正比。当雨滴较小时,重力远小于表面张力,可忽略重力,在表面张力作用下雨滴成球形;雨滴较大时,重力与表面张力相当,不能再忽略,这使得雨滴偏离球形而呈椭球形;雨滴很大时,底部受到较大的空气阻力,使得底部扁平化而呈馒头状。
参考文献:
[1]蔡一坤.穿透现象和液滴形状的关系[J].力学学报,1996(04):106-109.
[2]舒小健,高太长,刘西川,胡帅,江诗阳.基于降水微物理特征测量仪的雨滴形状观测与分析[J].气象,2017,43(01):91-100.
回答:半七
编辑:yrLewis
既然是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就需要严谨一点。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只需要看看蚂蚁在下落的过程中经历哪几个过程就可以了。
先拿一个足球举例子,往上抛一个足球,足球在下落的过程中会受到两个力,空气阻力和自身的重力。自身的重力是很恒定的,所以关键看空气阻力有多大。
空气阻力与足球速度有关,速度越大,阻力就越大。
所以,总体来讲,足球在下落的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最开始足球速度不快,受到的空气阻力并不大,远小于足球的自身重力,所以足球会不断加速。
由于速度越来越快,阻力就越来越大,到某个临界点,阻力与重力相等,足球就不再加速,而是保持匀速下落。
也就是说,只要下落的高度足够高,最后的速度都会是一样的。就拿蚂蚁来讲,从一万米高空与两万米高空下落,最终的速度肯定是一样的。
来说说蚂蚁。
上面所说的“速度越快,阻力就越大”是没错,不过阻力大小与物体的横截面积也有关系,面积越大,物体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比如说降落伞的原理就是如此,巨大的横截面可以制造很大的空气阻力,保证人的安全。
还有就是天上漂浮的云,一朵云的质量可能高达几十万公斤,为什么还能漂浮在空中呢?
因为大片的云实际上都是由微小的水珠组成的,由于水珠太小,最终的下落速度非常慢,也就是阻力与重力达到平衡时的速度非常慢,大气的热对流产生的力量足以托起小水珠,所以云就不会掉下来。
而蚂蚁体积非常小,就像小水珠那样,最终的下落速度非常慢,坠落到地面也不会发生什么危险,更不会摔死。
实际上,由于蚂蚁下落的最终速度很慢,以至于蚂蚁从万米高空落下,与在10米的空中落下,最终的速度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肯定知道,你从10米高的地方把蚂蚁扔下来,肯定是摔不死的。
当然,以上的分析都是理想情况,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万米高空下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空气对流方式,正如小水珠那样,蚂蚁有可能一直不会落到地面,最终有可能被饿死,或者被高空的低温冻死。
但只要落到地面之前是活着的,肯定不会摔死。